进攻·第八
作者:J·F·C·富勒·英国
出自————《装甲战》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六十、一般原则
作战原则并不随着武器性质的变化而变化;发生变化的是与武器威力有关的战争的条件。因此,不论使用什么武器,都应当发现敌人,抓住敌人并击中敌人,同时又要不被敌人发现,不被敌人抓住,并且不被敌人击中。可是,凡是武器不仅无不受到地形、时间和空间的影响,而且还无不受到其它武器——包括敌我双方的武器——的影响。新式武器的投入使用不能不引起条件的变化,而条件的每次变化又都会要求军事原则应用的变更。
一旦发现敌人,就应当把整个进攻理论放在精心研究有关攻势行动和警戒力量的地形,以及双方越过该地形所需的时间上。结果,正确地把握运动的时机就成了决定性因素。所以我已指出命令和运动必须简单,一旦机械化部队开动起来,要加以控制是困难的。
[注:1941年11月18-20日英军坦克在利比亚的各次进攻就是一例。]
假如地形不利,或者没有充足的时间占领有利的地形,敌对的任何一方就有可能放弃战斗。我认为,这种情况将是经常发生的,除非一方在机动力上占有明显的优势,或者在数量上占有明显的优势,使它敢冒较大的风险。有人认为,在战争爆发以后将即刻发生重大战斗,这并非我所持的观点,我的观点是,在战争爆发以后会即刻发生许多小的冲突和机动,当一方犯了大错以后,如果对方又及时地认识到这一大错的话,才会发生大的战斗。
[注:这种观点已被证明是错误的。在法国是因为机械化程度不高,而在苏联则至少部分是因为突然性。]
当出现这样一种机会时,就应在安全的基地上发动攻势。在今日的战争中,炮兵为步兵提供一个基地,因为火炮压制敌步兵,这样就便于我方步兵向前运动。在坦克之间的战斗中,主要基地是反坦克堡垒,当坦克部队距离甚远时,它是战略基地,而当坦克部队受其掩护时,或者在其邻近地区作战时,它又是战术基地。
[注:1941年,德军坦克在苏联的进攻,许多只是突袭,向基辅的第一次进攻尤为明显。假如这些进攻有坚强的基地,它们就完全可能发展为决战。]
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几乎栩栩如生的图画,它显示了与城堡在战略和战术上的用途,唯一的区别是与城堡不能由一地向另一地移动。因为在战斗期间很少有可能移动这种基地,所以建立前进战术基地的任务就落在自行火炮的身上,用自行火炮掩护进攻的坦克。
[注:我们虽然在1925年就拥有大威力的发射十八磅炮弹的自行火炮,但当我们在1941年遇到德军的有装甲防护的七十五毫米自行火炮时,仍感到吃惊。]
虽然主要基地能够自卫,但它却不能保证掩护通向敌人的接近路。这些接近路应由进攻坦克加以掩护,如果进攻坦克不可能担任掩护,那就应由为此目的而派遣的特种部队加以掩护。这就是说,凡有可能,进攻部队应在这样一个地区寻求战机,如不成功,它可由该地区退回其反坦克堡垒,或退入隘路——即翼侧设置有反坦克障碍物的地区。
[注:在1942年5-6月间,隆美尔在袭击“骑士桥哨所”失败以后退却时,他就退守到由其反坦克炮轰成的人工隘路和他开辟的通过盖扎拉-比尔哈凯姆地雷场的通道上。10月,他虽然占领了一条隘路——即地中海与盖塔拉洼地之间的阿莱曼位置——但其后方最近的隘路却是西边二百英里处的苏卢姆隘路。假如他仅使用实际数量一半的地雷来掩护正面,同时把另一半埋设在其后方四五十英里处,他的阵地是会得到相当大的加强的。那么,假如其前沿被突破,他就能够沿着后防线实施迟滞行动,然后再向苏卢姆撤退。]
由于不容易找到既便于作战、又便于退却的地形,这也说明了为什么陆战同海战一样,与其说是规则的,倒不如说是不规则的。
[注:一位特约记者在1942年9月28日的《泰晤士报》上撰文时指出:“(在利比亚)利用地形使坦克呈半遮蔽状态隐蔽起来并非易事,而坦克在机动时必须互相看得见,就象一百年前的军队机动时那样。当加入战斗时,通常就极少有机会运动,敌对双方面对面地相互射击,直到任何一方打够了为止……当坦克在完全暴露的情况下开始作战以后,双方都企图利用野战炮和反坦克炮加强防线,常常正是这一点最后迫使任何一方的坦克部队脱离接触。”]
当能够发现这种综合的战术价值时,假如敌人愿意应战(这是大好事,除非敌人很走运),下一个作战行动就是要把敌人逼入困境,敌人要摆脱此困境就必须应战。这可称之为牵制性机动,因为这种机动虽然不一定把敌人牵制于一地,但它却要把敌人困在一个地区内,敌人必须脱离这个地区才能避免灭顶之灾。这种机动的目的与其说是要进攻敌人并歼灭之,不如说是要断其补给,迫其投降。因此,进攻是针对敌人的战斗力还是针对其机动力,这大致上要取决于被困之敌所在地区的性质。
这些不同的作战行动都将取决于兵力的节约,同样也都将取决于兵力,这就是说,都将取决于使用的兵力刚好满足各个作战行动的需要,因此手中就可以掌握一支强大的预备队,直到敌人落入陷阱或者实施一定的作战方案时为止。
[注:就机动作战而言,但不是就在阿莱曼的固定作战而言,隆美尔表现出对兵力节约的原则极为了解。]
在机械化战争中,不能夸大预备队的作用,因为机动力提高以后,达成突然性的力量也随之增强,意外的情况越有可能发生,预备队就必须越强大。将来的难题之一将是对敌之企图的估计,要把敌人固定在某一确定的位置也常常会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如果手中没有掌握强大的预备队,那就不可能应付意外的情况。
[注:在战争期间,这一点已经一再地得到证实。可以通过不断地集结兵力以及通过快速的野战修理来补充和节省预备队。]
而且,军队的机动性越高,就越难以控制,如果手中没有掌握预备队,那就容易失去控制,并随之失去指挥,一支军队就会变成一群没有领导的乌合之众。
六十一、 目标和正面
在步兵战中,选择目标的意图一般是要加强一方的战斗力,并要对另一方不利。在机械化战争中,目标的选择将更经常地受到增强和减弱机动力的观点的左右,因为在获得机动力的优势以前,进攻力量具有次要价值。
不应把目标与决定性进攻点相混淆,因为目标象梯子的横挡一样,它仅是最后下决心的手段。能够下决心的地方被称为决定点,就一支军队而论,该点总是后方的一个地点,其交通线由此通向其补给基地。以前,要打击敌之后方而又不暴露自己的交通线,这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因为机械化部队现在能够快速越野机动,他们要改变自己的交通线和突然攻击敌之交通线都比较容易。
[注:今日战争的特点之一是坦克和空军直接攻击交通线的频繁性,如在法国、在非洲和在苏联。]
今天的军队实施机动以保护其交通线,而在机械化战争中,将经常需要利用交通线,以便向军队提供补给并使其在野战中保持行动的自由。由于移动公路和铁路是不可能的,正如我已经提到过的那样,有可能要采用越野辎重队。
[注:我认为,德军1941年在苏联的战役因缺乏越野辎重队而失败。早在8月份,因为气候条件,辎重队不能离开苏联的泥泞道路,最后,先遣装甲师常常不得不退却或连续停留数日。]
当使用机械化部队实施决定性进攻时,必须首先抓住敌人,或者减弱其机动力,从而限制其行动自由;如果不这样做,从后方攻击很可能是徒劳无益的。
[注:法国自动地把较大部分法军固定在马其诺防线上。德军在苏联未能把苏军固定住,这是德军1941年战役失败的主要原因。假如把修筑马其诺防线的资金用于制造中型坦克,那就能够生产六千辆中型坦克,用这些坦克可以装备二十个装甲师。]
换一句话来说,应当首先把敌人抓住,从这个牵制行动发展为从后方进攻。由此将会看到,一支由活动在交通地区内的越野辎重队提供补给的军队要比一支依靠铁路和公路交通提供补给的军队更难以固定;因为决定性攻击点将是灵活的,可以说其目的将不是占领一个位置,而是要在一个地区内机动。
有一些目标,夺取后会增强警戒或加强攻击行动,还有一些目标,会增强或限制机动力,其中应包括地区和地点,占领后会分散敌注意力的,使敌人不得单独顾及一个方向。分散敌注意力的攻击并不是佯攻,而是迫使敌人改变计划或消耗预备队的作战行动。
[注:宣传就是分散敌注意力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1940年夏季空袭英国以前的宣传就是一例。在出现真正的恐慌以前,德军电台不停地叫嚣“入侵”。]
选择目标一般是一个地区,必须首先考虑其翼侧的接近路。由这些接近路向目标前进安全吗?如果不安全,那就必须安排翼侧警戒。再者,各个目标通常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是一项确定的计划的一个步骤。目标不加以限制,即使在追击时也可能总被认为是错误的,因为这样只能导致混乱,事实上,目标之间不应相距太远,以利于部队经常集中和重新编组。
[注:在德军进攻苏联时,坦克的最初目标距离太远,而当德军装甲师缺乏反坦克部队的支援和越野辎重队的补给时尤其如此。进攻的纵深应与补给能力成正比。]
下面从目标转到谈正面。正面并非直线或距离,而是具有相当的纵深和宽度的作战地区;因为如果没有纵深,翼侧警戒就极少有存在的可能,而如果没有翼侧警戒,实际的进攻正面就可能受到削弱。在机械化战争中,正面并不是一条连续不断的直线,而是呈箭头或弯月状,它围成一块半圆形地区,其底线可在必要时由一支独立部队加以封锁。
图十 最初的进攻或防御正面
若在接敌前进中采取的队形是以反坦克部队居中的开放式正方队形,那么假如四个机动群中的任何一个发动攻击或受到攻击,进攻正面将包括受到攻击的机动群及其右翼和左翼的机动群。因此在图十中,假如a群进攻或受到攻击,b群和c群就立刻成为其进攻的两翼。因此,正面分为两类:(1)最初正面——即a群按战斗队形配置——和由自b群到a群再到c群以及它们之间地区组成的潜在正面,这个地区将随着战斗的发展扩大或缩小。与步兵战斗相比,确定的进攻正面是不存在的,这与海战没有什么两样。假如战斗发展很快,那就必须保持最初具有保护性的进攻队形,直到反坦克部队(e)展开并建立其行动基地时为止。在这样做之前,应派d群去实施保护,之后将d群归入总预备队。
与敌接触
六十二、应予考虑的特别问题
关于与敌接触的问题,我已经谈了一些,与敌接触的成功将取决于战前的准备,运动的快速和战术的判断。凡有可能,就应避免正面进攻,并应尽一切努力占领一些地区和地点,而占据这些地区和地点将迫使敌人改变计划。这样会争得主动权。建立在可靠情报基础上的大胆和对敌高级指挥官心理的了解是成功的最大保证。
[注:1940年,德军正确地估计了法国的心理状态。而在1941年,他们似乎对苏联的心理状态作了完全错误的估计。]
进攻
六十三、应予考虑的特别问题
与敌接触能获取最确实的情报,遇到的敌人是被盯住的敌人,并且正象一场摔跤比赛那样,在接触之后很可能会用脚使绊子。时间仍然是决定性因素,而在这个时间内要根据接触所获取的情报修改计划。为了节约时间——即要充分利用时间,不仅要有战术眼光,而且要胸有成竹。了解敌人的特点、敌之高级指挥官的个性、敌军部队的士气,同样又了解敌军部队的武器装备的威力和惯常采用的战术将加速对情报的评定,正如统一的思想、精确的计划和总指挥官个人的知识将加速作战行动一样。
[注:德军在进攻苏联时,看来完全低估了苏军士兵的士气。]
我还要重复一句,在每项作战计划中,使用的武器必须与地形相适应,并按一种想法配置,因为战斗是在一定的地形上而不是凭想象进行的。现在同过去一样,地形是一种因素,它可检验想法是否合理,从而把此想法变为现实。进攻的方法在理论上总是简单的——即建立一个保护性支点,在这个支点上来移动攻击性杠杆。也就是说,建立一个自我保护的行动基地,从这个基地投入攻击力量。
在机械化战争中,遭遇战可能会变得更加频繁,特别是在战役的开始阶段。与过去相比,现在的遭遇战会由规模小得多的部队实施,并很有可能采取一系列前进行动的形式,其目的是要为预有准备的进攻创造有利的战略态势。
这样一种作战行动必须有下面这个前提,即敌人或因被逐入其不愿进入的地区,或因退却到他认为有利于打败对方的地区,而被迫转入防御。随着机动性的提高,预有准备的进攻可能会变得不甚频繁,但是在进行预有准备的进攻时,却不应当想当然地认为,目的就是为了击溃敌人,因为如果能使敌因饥饿而投降,那么结果将是更加肯定的,代价也要小得多。
[注:我认为,这是正确的。见第76页注。]
饥饿与其说是指缺少粮食,倒不如说是缺少汽油。要迫使敌人继续运动,切断其与补给部队的联系,然后再把其赶入无法脱逃的地区可能证明是比正面进攻要更加有效的作战方法。敌人之所以不能从该地脱逃,并不一定是因为该地被障碍物包围着,而是因为其汽油供应不足而使其脱逃。
为了有助于这种与其说是对人力,不如说是对机动力的战争,由摩托游击部队对敌之交通地区实施象蚊子那样快速进攻,可能证明是很有效的。
现在从预有准备的战斗转到谈三种战术行动——对村落、丛林地和河川线的进攻。这三种战术行动是一支机械化军队常常不得不要面临或避免的。
对坦克而言,村落不是一个适当的目标,因为装甲车辆大致上受道路的限制,从建筑物上层丢下来的炸弹能使装甲车辆失去战斗力。
[注:这一点一直证明是正确的,在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之类大城市中,情况更是这样。凡是反坦克障碍物,都没有象大城镇那样难以克服。夺取城市的最有效的兵器是毒气。]
在这些行动中,应当使用坦克包围村落的侧翼并切断其交通。如果坦克用于正面进攻村落本身,坦克就应当在炮兵和坦克歼击车的保护下运动。后者应准备即刻向敌方的反坦克武器开火。与此同时,还应向所有可能配置有反坦克武器的阵地实施反坦克机枪拦阻射击。
对较大型的坦克来说,丛林地不是适当的目标,可是,如果丛林地没有低矮的丛林,侦察坦克一般是能够通过的。然而,当侦察坦克除了经过公路、土路和马道别无它途通过丛林地时,如果道路两旁有丛林,步兵应在坦克前面掩护前进,随时准备对任何可能封锁道路的反坦克武器射击。这里所说的作战行动与丛林战中前进的作战行动相类似。
[注:见《野战条令(二)》讲义第154页和《附录一》。]
再者,可能时,坦克应向丛林地翼侧和后方行动。
除了水陆坦克,不能徒涉的江河是明显的反坦克障碍物。当必须渡河时,第一个问题是要形成一个小型反坦克桥头阵地,其次是要用浮桥使一批侦察坦克渡过河去;这些侦察坦克一旦登岸,就应当立刻向外出击,进攻扼守河岸的敌人,以扩大桥头阵地的规模。然后,应在这些侦察坦克的掩护下,为重型坦克架桥。江河虽然是明显的反坦克障碍物,但是因为坦克机动力强,能比步兵威胁更多的渡河点,这一点却不应忽视。因此,在未来的江河突击中,佯攻可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六十四、进攻的一般实施
进攻的实施将首先取决于兵器根据地区的目标以及根据与坚强的保护性反坦克基地紧密相关的向前运动的正确部署;其次取决于通过阻挡敌人进入一定地区并把其逼入其它地区来限制其机动力的能力;第三取决于直到获胜之前一直保持的对各部队的控制。
关于第二点,自行火炮将起重要作用,因为它们通过使用烟幕弹能够致盲敌之观察所,通过对地区和接近路的轰击,又将对在该地区之内和通过接近路的机动造成危险。除非正面进攻不可避免或者必须封闭隘口,将极少象在世界大战期间那样使用炮兵拦阻射击,但有可能会经常利用机枪对反坦克阵地实施拦阻射击,作为一种保护性措施。通常,进攻的发展可能要经过以下阶段:
(1)从反坦克基地向前机动。
(2)占领阵地的机动以及为迫使敌人改变计划和动用预备队而实施的分散敌注意力的进攻。
(3)把敌赶入一个角落,使其不得不在不利的条件下作战,或使其缺乏燃料而投降。
(4)向前移动反坦克基地并把已攻克之地区移交给占领军。
在战斗中将会出现许多问题,其中,保持控制很可能会是最难以解决的一个问题。
[注:在利比亚,这已经一再地被证明是正确的,在苏联,情况肯定也是这样。]
无线电话技术无疑是有帮助的,但是可能经常会有干扰,因此,不能仅仅依靠这种通信形式。我再重复一句:要控制进攻中的坦克,作战计划就应当尽可能简单,并应当使所有参战的指挥官都详细了解。应按地图精确地实施跃进,部队要经常集中并报告其位置。友邻单位之间应保持接触,空军情报应不间断。
为了扰乱和削弱敌之控制,敌之指挥所——无论是固定的还是活动的——一经发现后,就应当予以轰击,凡有机可乘,游击部队就应渗透到敌之交通地区,分散敌注意力并攻击其指挥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