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续)·第九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进攻(续)·第九

进攻(续)·第九

作者:J·F·C·富勒·英国

出自————《装甲战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六十五、进攻中的步兵

   在第二讲,我曾谈到了在机械化战争中可资利用的步兵的种类。我指出,如今天所知的那样,步兵已不适应于机械化战斗,我们现在所要求的是:

   (一)野战工兵,装备有反坦克武器并用越野车辆输送,任务是为占领军构筑防御阵地。

   (二)野战警察,装备有机枪、步枪,并可能还装备有非杀伤性毒气施放设备,任务是占领已攻克地区和领土并加以组织。

   (三)轻步兵,装备有轻机枪和步枪,任务是在诸如森林和山区等不适于坦克机动的地区作战。

   关于第一种,我已经用一些篇幅谈过了,因此,在这一节,我将谈谈第三种。

   今天的步兵依然是为冲击而训练的。换句话来说,步兵的射击战术、机枪和步枪,一切都由刺刀来决定。

   [:夸大地说,白刃战是永存的。在这次战争期间,记者们屡次为其唱赞歌。早在1865年,少校军医G·哈特在描写美国内战时写道,他看到过不少的“非战斗创伤……我认为,我所包扎的六例就全部是这种性质的创伤。”]

   在开阔地的野战中,冲击在七十年前就消失了,把冲击作为一种主要的战术思想,显然不适用于森林战和山地战,因为冲击要求有密集队形,而森林战和山地战却要求有疏开队形、一系列单兵群,而不要求集体组成的人墙。

   山地战和森林战的秘密与机械化战争的秘密相同——即机动力的维持和保护。坦克部队应有安全的侧翼和后方,所以轻步兵部队也应当这样,一般地来说,轻步兵只能采取箭头状和开式正方队形。就坦克部队而论,侦察坦克要为战斗坦克实施侦察,而就轻步兵部队而言,步枪手就要为机枪手实施侦察。他们向前运动,搜索地形,选择阵地,然后当机枪手跟上后,他们就向侧翼运动,机枪手同时用火力压制敌人。步枪手在机枪火力的掩护下,应再次向前运动,机枪手在其后跟进,直到用火网把敌围起来并压住敌人为止。完成包围后,最后的行动不是向敌冲击,而是派遣一支部队断敌退路,迫其投降。

   由此可以看出,在轻步兵战术和坦克战术之间有明显的相似之处。两者的中心思想都是要通过保护自己的机动力和打击敌之机动力来维持自己的机动能力。只要冲击有利,正面进攻并不总是无用的,但从全部战争史来看,突击总是证明要花大代价的,鉴于弹药的威力日益增强,今天,冲击付出的代价将是空前的。

   正面威胁和正面牵制进攻是差别甚大的作战行动,前者的目的是要迫敌采取防御,而后者的目的则是要迫敌困守,也就是说要把敌困于一地。完成正面牵制进攻以后,即按翼侧或后方机动的形式,发起真正的进攻。

   六十六、进攻中的炮兵

   将来进攻中的炮兵与我们今天使用的这个兵种之间,关系不大,甚至没有关系,因为机械化战争中的炮兵与今日战争中的炮兵之间的差别,是机动作战与固定作战的差别。这并不是说将来不会发生固定作战,固定作战肯定是会发生的,正如我在讨论坦克进攻的反坦克基地时所说过的那样;但是,通常,固定作战将与机动作战相分离,将来一般也不能靠炮兵火力来支援固定作战。我们现在所处的状态与海战中所见到的状态非常相似,因为如果把坦克可比作舰船,那么就可把反坦克基地比作设防的港口;但是由于有这样一个区别,即反坦克基地是机动的,所以能把反坦克基地集装起来,由一地运动到另一地,而港口则不能。

   现在,所有炮兵战术的基本思想是要支援步兵接敌、进攻以及最后的冲击。事实上,它在战术上犹如钓杆的粗端上连接的刺刀。现在,刺刀早被子弹淘汰了,而子弹又越来越受到装甲的制约;因此,现在把炮弹当作主要武器,这是能够击穿装甲、使坦克丧失战斗力的炮弹。当坦克丧失战斗力后,不论从那一点上来说,士兵都失去了武装和装甲防护力。

   因为这毫无疑问是在军事发展中正在发生的情况,所以合乎逻辑的结果就是,战斗正在变成炮战而不是子弹的互射。这是什么意思呢?它的意思是,专用炮兵坦克的说法的确是一种误解,因为所有坦克都是火炮——机动的、有装甲的火炮装置,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它们安装的火炮的种类不同。如前所述,火炮在战术上将分为两类,即用于近战的火炮和用于远距离战斗的火炮。

   [:在北非,在1942年夏季以前,英军坦克的远距离战斗能力一直劣于德军。到美国的“格兰特”、“李”和“谢尔曼”等型坦克抵达时,情况才有了好转。]

   当我们由这些需要考虑的问题转而谈到进攻中的炮兵时,就立刻会看到,我们的真正意思是进攻中的坦克,因为象海岸炮通常不参加海战那样,反坦克基地的火炮通常将不再参加战斗;因为反坦克基地的这些火炮虽然最有可能实现摩托化(若不实现机械化的话),但其目的却是要保护而不是攻克一个地区。在围攻战中,可能又是另外一种情况,因为这时的反坦克基地要抵近待攻位置,并会象在今日的作战中那样,掩护冲击。

   从上述可以看出,要把现在的炮兵战术的概念套在机械化战争上,犹如削足适履,是荒唐的。今天,炮兵进攻的指挥是集中的,而在机械化战争中,炮兵进攻的指挥则是分散的,就象在今日的战斗中步枪射击那样分散。在不久以前,一个营的滑膛枪火力曾经象现在的炮兵火力那样集中。采用来复枪将火力分散了,因此,采用机动的装甲车辆也会使炮兵火力乃至炮兵指挥分散。

   六十七、进攻中的坦克

   要讨论进攻中坦克的问题决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因为尚无实践经验作为讨论的基础。在上次战争中,坦克受到了步兵的严重束缚,因此,能够从那个时期的战斗中学到的经验寥寥无几。自从上次战争以来,坦克的作战思想已掺杂进了许多其它作战思想,例如炮兵掩护射击、反坦克防护、与步兵乃至骑兵协同,使之陷入毫无解决希望的境地。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唯一要做的事情似乎首先是要尽可能简单地计划交战之前可能发生的各种行动,然后要制定特别简单的战斗计划,并根据此计划处理可能发生的情况。

   首先由飞机发出关于敌军接近的通知,在敌对双方的装甲车辆和游击分队之间几乎肯定会发生实际接触。假设敌为X,我为Y,以后会发生什么行动呢?

   X一方当然不会盲目地向前运动,它将决心在没有得到充分的情报以前不采取任何明确的行动。

   [:这看来是隆美尔在北非使用的方法。]

   同时,装甲车和游击分队将开进,也有可能实施佯攻和分散敌注意力的行动。

   如果双方决心打到底(这种情况将是很少的),双方将不得不制定进攻计划,其中制约因素将包括:敌之兵力、地形性质以及敌之反坦克基地的位置。敌之反坦克基地的位置或近或远。假如双方兵力大致相同,那么X一方之目的将是:

   (一)歼灭Y一方之坦克部队并攻占其反坦克基地;

   (二)或者切断Y一方之坦克部队与基地的联系,迫使其因缺乏燃料而投降。

   (三)或者迫使Y一方撤出其作战地区,退到其它某个地区。

图十一 坦克战斗示例

   现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见图十一)。X一方和Y一方所在地区如图所示。X一方决定将其反坦克基地由a运动到b,并向c佯攻,以便把Y一方吸引到该方向。然后,在夜暗的掩护下向d运动,并由此插到Y一方之坦克部队和其位于c的反坦克基地之间,因此,X一方的目的就是上述的第二个目的,也就是说,要迫使敌方因缺乏燃料而投降。

   Y一方通过游击分队获得关于X一方移动反坦克基地的情报,根据当地的地形来衡量敌之基地的移动,怀疑X一方向c之运动是佯攻;因此,它仅在f地区留下一支缩额部队,而将主力后撤到e。

   X一方因对这一机动毫无所知,故于次日晨由d进到g;但是,Y一方在猜出其意图后已离开其在e附近的阵地,向h前进,转到X一方之右翼,尔后将其赶向位于i的沼泽地和丘陵地。为此,它配备兵力如下:一支侦察坦克部队在其右翼和后方有侦察车的掩护下,向h前进,留在f的一支部队在此前卫的左翼侧配合行动,这支留在f的部队,目的是要与敌交战,并把敌吸引到自己方向上来。主力部队在有侦察车保护右前翼侧的前卫的掩护下机动,其后方是预备队。主力部队的目的是要在X一方调过方向与前卫交战时打击其左翼侧和后方。

   然而,X一方并没落入这个陷阱。当与Y一方之前卫遭遇时,它尚未肯定Y一方之前卫是否从f来,并有本队在后面跟进,也就是说,Y是否在j-k-l-m地区行动,或者从e进入k-n-o-m地区。当通过空中侦察获悉其敌方部队位于这两个地区中的后一个地区时,由于不希望与其正面交战,它即缓缓后退,最后退到其位于b的反坦克支撑点。虽然会发生一定数量的小冲突,但没有发生战斗,因为双方都没有做出有失面子的事情,我认为,在机械化战争中,这种情况是会经常发生的。

   [:在北非的坦克战斗,有许多都证明了这一点。]

   上面是关于战斗的一般概述,下面将讨论分队战术并详细考察两种作战行动,即对运动之敌和对驻止之敌所采取的行动。

   (一)坦克打坦克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没有任何值得讨论的实际战争经验,所以我所说的纯粹是假设。通常,似乎会发生难以分辨敌友的混战。

   [:在1941年11月18-25日间,坎宁安将军在托布鲁克以南进攻隆美尔将军之战是最明显的例子。]

   全部问题的确是一个保持控制的问题。如果侦察坦克在战斗坦克之前机动,显然会保持较大的队形,因为战斗坦克的队形不大可能分散。然而,侦察坦克与侦察坦克交战的时刻是会到来的,这就是说,这支屏护部队将迅速地发展为机动射击线上的部队。那么,这支部队以及战斗部队或主力部队应当据之行动的一般战术理论又应当是什么呢?我认为,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要从一般地貌中去找。地面是不可能绝对水平的,地面很可能到处起伏不平,并从而提供隐蔽的接近路。应当尽可能地利用这些接近路,以掩护运动,尤其是占领能够实施短停射击的阵地。换一句话来说,进攻术大致上将在于建立能够把精心指挥的火力导向敌坦克的机动支撑点,而其他部队的运动中的坦克则把敌赶向这些支撑点。

   [:德军在北非和苏联都曾经常这样使用坦克。实际上决不应当忘记,坦克仅仅是一种自行的、有装甲防护的野战炮。]

图十二 “锤与砧”的机动

   假设有一支装备有侦察坦克、战斗坦克和自行火炮的部队,图十二以简单的形式示出了这些战术,而这些战术又使人们回想起与骑兵协同的马挽炮兵的老战术。敌之前进路线在图中以字母a表示,我军的配置如下:b1、b2和b3为侦察坦克,c为战斗坦克,d为自行火炮。随敌之前进,b2与之交战,而c则在b1火力的掩护下进入战斗,并因而发生了遭遇战斗。与此同时,d在b3的保护下,利用地形的掩护,迅速向e机动,c则试图将敌赶向e。若c达成意图,那么敌就直接进入e的有效射程以内,d就向敌开火。

   虽然就我看来,这些战术将导致令人吃惊的或迅速的决心,这与其说是规则倒不如说是例外,但是,越经常地重复这种简单的“锤与砧”的机动,敌之损失就越大,并且随着敌之攻击力的减弱,他将被迫节节后退,直到被赶入一个角落,因缺乏燃料而投降为止。

   虽然关于坦克战术的这个例子本身是简单的,但为了说明它可能会变得多么复杂,只要把上述双方的兵力扩大五倍就够了。这时将会看出,为了集中兵力并防止分散,控制就一定会成为一个特别困难的问题,因为根据计划,双方各自使用的六个群或装甲连之间将存在一种总的关系,以及不是因为计划而是因为敌之行动的影响,任何一个群及其友邻群之间也存在一种个别关系。为了指挥一个群抗击敌之一个群,制空权将有很大帮助;但要指挥一个群抗击数个群,或要指挥若干群抗击若干群,制空权成为主要的了,因为没有制空权,即使战场格外开阔,要发现敌之各种阵地和运动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就这些战术而论,还有一个小问题需要加以考察,那就是坦克将怎样与坦克交战,我认为,这个问题的最终答案可能是:通常,不是一辆坦克对一辆坦克交战,而是坦克部队与坦克部队交战。当然,假如一辆坦克与敌之一辆坦克遭遇,它们之间将要发生战斗;可是,如果实施有效的控制,这种交战可能证明与其说是规则倒不如说是例外,因为这种交战的多样性将表明已经失去了控制。

   再者,当坦克部队与坦克部队交战时,不应毫无目的地开火,而应集中火力,首先打敌之指挥坦克(若能识别敌之指挥坦克),或者打敌之先头坦克;假如敌之先头坦克被打得丧失了战斗力,尔后就打其下一辆坦克。

   (二)坦克打反坦克武器的问题。除了地雷之外,还有两种真正的反坦克武器:火炮和反坦克机枪,它们都能从坦克内发射,也都能在坦克外发射。当在坦克外发射时,虽然失去了机动力,但却获得了极大的射击精度,因为从固定平台上发射的火炮,与从快速运动中的平台上发射的火炮其精度是不能相比的。

   [:正是这个特点才使反坦克火力有别于坦克火力。虽然反坦克火炮本身必须靠越野车辆运输,但其最有效的发射阵地是在地面上。它的体积相比来说较小,故不易暴露,一般也能隐蔽。]

   当一辆运动中的坦克被迫在开阔地进攻一门非装甲火炮时,对其最危险的射距介于800和1000码之间。

   [注:这指的是1932年的条件。自那以后,条件是否有了变化,我尚不能肯定。从固定阵地上发射的一发25磅炮弹,其有效射程应达1500码,也可能更大。]

   虽然坦克在较近的距离上暴露的目标较大,可是,坦克越靠近目标,其本身火力的死界也就越大。另外,若坦克按之字形的路线跃进——即与火炮的射向呈角度地前进,越接近火炮,火炮就得越快地调动方向,而火炮越快地调动方向,其射击精度也就越低。假如这个情况发生在距火炮五百码以内,火炮十有八九被摧毁。

   但是,当我们考虑到有装甲防护的火炮时,无论火炮是安装在坦克上还是安装在防弹转塔内,进攻的问题就还要困难得多,虽然依旧存在着要调动方向来对付运动目标这个固有的不利条件,但是,火炮的装甲能防坦克机枪的火力这个事实将使局面发生逆转。坦克越接近,不论是否与火炮射向呈角度地接近,坦克被击中的可能性就越大。我们在这里所面临的问题与一艘战舰进攻海岸要塞的问题非常类似。

   在有装甲防护的反坦克机枪的情况下,关于进攻的这个问题就越加复杂,因为这种武器体积比较小,能够隐蔽,并能够在近距离——即在其对一辆接近的坦克不至于有脱靶可能的距离上突然地实施密集射击。

   [:这种武器实际上已过时了。]

   由此可以看出,应当避免正面进攻,除非经过充分准备对正面进攻进行掩护。因为准备需要时间,并因为野战进攻发展快,所以能够用于准备的时间将是很少的。

   总的结论是,有装甲防护的、静止的反坦克武器是不利于运动中的坦克进攻的目标。

   [:在北非,这已一再地得到证实。]

   当然,如果是正面进攻,甚至在翼侧或后方发动进攻的条件上,也必须记住,坦克或装甲转塔上的火炮或机枪能够在数秒钟内转动一周来抗击这种进攻。防御越机动——即越能在防御地点调动武器,其威力就越大;因此,威力最大的反坦克武器就是坦克本身——坦克是一种能够机动、带有装甲、在行进间和静止间都能射击的武器。

  六十八、 进攻中的骑兵

   虽然在装甲车辆之间的战斗中骑兵毫无用武之地,但绝不应忘记,骑兵的思想是机械化战争所必不可少的。装甲能使骑兵原来具有的机动力再次支配战场,这正是机械化战争优于步兵战的原因。

   骑兵处于极盛时期,经常能够作为独立兵种作战,可是,当骑兵与徒步士兵相结合时,骑兵战术作为一种学术就发展到了顶点,因为徒步士兵能够建立保护性的战术基地,有助于骑兵发挥其机动力和实施攻击性作战行动。从古代战争,如阿贝拉之战(公元前331年),中世纪战争,如杜普林-穆伊尔之战(1332年)和近代的腓特烈国王战役中可以找到这类例子,经过那个骑士年代以后,骑兵的作用开始下降,而在采用来复枪之后,骑兵就很快地脱离了其步兵基地,因为他们的乘马攻击力日益被子弹所减弱。

   上次世界大战的静止性质是由下面这个事实所造成:即,从步兵基地不可能发挥持续的机动力,这是一场保护性战术基地的战争,因此,堑壕战或围攻战占主导地位,因为不再可能从步兵基地发挥骑兵的机动力,故要竭尽全力从炮兵基地发挥步兵的机动力。然而,战术方法的这一变化却没有成功,因为步兵不再可能象75年以前的骑兵冒着滑膛枪和发射霰弹的火炮的火力前进那样,冒着现代步枪和机枪的火力前进。解决这个问题要有防弹的马匹和骑兵,而坦克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纵贯历史,当骑兵的机动力与步兵的保护力相结合时,骑兵战术就处在全盛时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才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即要把坦克部队与反坦克部队相结合,坦克行动与反坦克行动相结合,要把一个视如锤,把另一个视作砧,也就是说,要使两者互为补充。假如这种坦克作战思想始终有一个支持者,那它就是骑兵,因为今天的坦克作战思想正是昨天的骑兵作战思想。

   六十九、进攻中的工兵

   在机械化战争中,工兵,无论从这个词的那种意义上来说,都是战斗员,是反坦克组织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是这次战争最突出的教训之一。]

   工兵要设计反坦克防御——挖什么工事,布设什么地雷场,架设或炸毁什么桥梁,使用什么毒气以及建立什么反毒气防御。为了帮助工兵完成这些不同的任务,在将来的战争中,工兵多半要装备有反坦克壕挖掘机、布雷装置、机械式或诱爆式扫雷器材、架桥车以及坦克,并且坦克要配备施放毒气和有毒烟云以及用化学泡沫剂洗消地面的装备。

   [:扫雷器材已在这次战争中得到了使用,可是成效显然不大。假如在1942年10月23日蒙哥马利将军有足够数量的良好的扫雷器材,他就有可能在12个小时内(而不是12天),突破隆美尔将军的阿莱曼地雷场,他也没有必要向前派出步兵去挖地雷。在1918年,架桥坦克和毒气施放坦克以及其他特种坦克,或已制造出来,或正在制造,可是据我所知,在这次战争中,没有一个交战国曾经使用过这些坦克。创造精神似乎完全集中在攻击型坦克上了。我认为这是错误的,因为特种坦克和一般非战斗坦克是达成突然性所必不可少的。]

  七十、 进攻中的飞机

   飞机在进攻中与机械化部队协同时,有以下三个目的:

   (一)通过直接击败敌空军,或者通过攻击距离遥远的、敌不得不加以防御的某个指挥中心,把敌空军调离战场,从而取得局部制空权。

   (二)发现敌人,保持与敌接触,观察敌之运动并迅速报告,以获取情报。

   (三)详细地对地区以及有可能发现敌设置火炮和反坦克武器的所有位置进行侦察,以保护进攻部队。如果不用飞机对敌军和地形仔细地进行侦察,在进攻中,坦克就会失去其大部分威力。空战的战术基地不是遥远的飞机场,而是反坦克基地,因为为了节省时间和获取最多的情报,在空中的机械化兵种和地面上的诸机械化兵种之间的协同必须尽可能密切。

   [:克里特岛的失守大部分是因为缺乏这种协同所造成的。]

   因而,反坦克基地应当包括飞机着陆场,并应编有防空部队,因为它有可能遭到敌机的空袭,如果没有防空部队,它就不能构成对飞机的保护性基地。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整个部队都要有效地联系在一起,不仅空军必须与防空部队紧密协同,而且他们和野战部队也一定必须接受统一的指挥——形成“三位一体”的指挥。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