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第十一
作者:J·F·C·富勒·英国
出自————《装甲战》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七十七、 一般原则
在战争史上常有人说消极防御必然导致灭亡,而我还没有听人断言:无休止的进攻——即法国人说的“进攻到底”——十之八九也会导致覆没。正确的理解是:作战艺术有赖于进攻和防御之紧密结合,犹如建筑大厦少不了砖和水泥一样。由于防御是不甚壮观的作战样式,往往被人忽视,和平时期尤其如此。但是,防御对于正确的进攻行动正如弓对于箭一样是不可缺的。有鉴于此,我一次又一次地强调,一切机动攻势行动都必须具备一个坚实的战术基础。如果我对其重要性有些言过其实的话,那也是对正确内容的夸张。
正确的作战艺术取决于攻防行动的紧密结合,换言之作战的胜负取决于两者结合的有效程度。几乎也可以说,搞好攻防结合就胜利,搞不好攻防结合就失败。因此,一般来说,作战的目标在于使敌方的进攻行动脱离其防御基地,也就是使敌方的进攻行动失去基础。
可以称之为防御队形的首推古代战争和中世纪战争中的战术队形。亚历山大的骑兵以重步兵为基础,罗马的步兵以有经验的后备队为基础。在中世纪也是如此,骑士以他们的城堡或马拉战车形成的临时防御阵地为基地,后来齐斯卡的车阵堡垒成了他的骑士们安全的避难所。在机械化战争中也是这样,因此,我以为重新研究齐斯卡的车阵堡垒是极为有益的。机动战的秘诀在于牢记:打算进攻时必首先考虑到防御的因素。这对于行军、宿营、野战、围攻、护送、撤退和追击等一切作战行动都是大有好处的。简言之,人们终归既要有盾又要有剑。在机械化战争中这个盾即是我所说的野战中的反坦克基地,围攻中的反坦克地带。
[注:至今,在现代战争中,所有交战国都忽视了这一问题,这是极其有害的。]
确实,有时打算用防御行动来避战。但是,这并不是彻底避战,只是暂时或局部的避战。避战是为了在更加有利的条件下再次作战;在一地避战是为了在另一地更有力地作战。这样的避战行动可稳定战斗,即为尔后战斗(如不是当前战斗)奠定基础。因此,让我们永远牢记:防御是进攻的基础,也让我们永远不忘记:适时的防御是胜利的基本保证。
七十八、 防御阵地的选择
我们选择防御阵地时必须经常自问:要达到什么目的?其目的不外是以下三者之一:
(一)为进攻行动提供基地;
(二)彻底阻止敌方进攻行动;
(三)暂时阻止敌方进攻行动。
在前面几讲中,我已概略论述过第一个目的,因此,在这里我只谈第二,三个目的。
要实现第二个目的,所选定的防御阵地或地区应只受敌正面攻击。要实现第三个目的,防者应使攻者的后方和翼侧暴露,易受攻击。敌方的后方和翼侧应再次成为我们拟定防御计划的确定决心和指导思想的要素。在上述两种情况下,观察敌情是最重要的“加强”,因为阵地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作战区特点的限制,很少有某个地区会是理想的防御地区,我们越了解敌人的行动,并通过敌人的行动了解其意图,我们就越能充分地保卫自己。
在现代战争中,炮兵是步兵行动的防御基础,炮兵瞄准是间接瞄准,因而防御阵地应拥有良好的炮兵观测哨。但是,在机械化战争中,地面观察并不象空中观察那么重要,因为机动部队——坦克——的基础不是炮兵而是反坦克部队。反坦克部队很少采用间接瞄准的方式实施战斗,因为他们必须看到目标才能击中目标。尽管绝不应忽视地面观察的作用,但是它已不如发现敌人运动方向那么重要。一旦了解到敌人运动的方向,必要时就可以重新组织防御,因为对于机动防御来说,重新组织防御并不是难以实施的。
[注:但是,现在还没有任何军队明白以下事实:只要可能,防御就应该是机动的。现在是机动的时代,机动是防御的关键。]
这样,空中力量对防者极其重要。其次就是用装甲车辆和摩托化野战部队同敌方保持接触。因此,如果在防御地区内有一个良好的着陆场,就会具有很大的优势。实际上,一个着陆场比一系列良好的炮兵观测哨更为重要。
图十七 突出部的防御
如果防御地区是用于彻底阻止敌方进攻行动,则要避免有一个或数个突出部;如果防御地区是用于暂时阻止敌人进攻行动,我们认为有突出部就有优势,尤其是防御地带横贯防御基地时,有突出部则优势更大。图十七表示:如abc构成突出部,敌人d只能攻击a-b或c-b或b;如果敌人攻击a-b,可从b-c突击其左侧;如果敌人攻击c-b,可从a-b突击其右侧;如果敌人攻击b,则可从a-b和b-c予以突击。
显然在选择防御地区时,必须将地形与防御的目的联系起来加以认真考虑。如果防御的目的是为了阻止敌人的行动,防御地区的反坦克条件就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如果防御的目的是暂时阻止敌人的行动,那么为坦克可能的机动提供条件就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在前一种情况下,应寻求良好的射界。这不仅是为了能从远距离向敌人的装甲车辆开火,而且也是为了反坦克工事能相互支援。如有可能,在防御地区前沿正面和翼侧应有河流或低堑道路之类的防坦克障碍物。
[注:在这里应加上地雷场。]
如果敌人忽视这些障碍物,那么敌人就会受意外的挫折。由于这样构成的障碍物群在一般情况下难以找到,我认为谷地和隘路在未来防御战中很可能起重要作用。防者如能将其翼侧依托天然障碍物,他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在正面设置人工防御工事。这种类型的防御在希腊古代战争中是十分出色的。
[注:1940年5月,英国人在敦刻尔克的阵地大体属于是这种类型,尽管那时其翼侧的障碍物只是两条泛滥的河流——阿河和叶塞河。但是,由于英国人翼侧安全,他们所要考虑的只是正面,而正面又因有无数沟渠而得到防护,因为这些沟渠未架桥之前,德国坦克是无法通过的。]
七十九、 防御的准备
全部防御准备的基础在于发现敌人。如果已经发现敌人,就在空中和地面与其保持接触。防御障碍物分天然的和人工的两类。天然的,有山脉、河流、沼泽、森林和村庄。人工的,可设置水障、地雷场,反坦克壕和反坦克障碍。
我在上一讲已谈到,地雷场对坦克的作用犹如铁丝网对步兵的作用——前者阻止坦克运动,后者阻止步兵运动。
[注:例如盖托拉-比尔凯姆和阿莱曼地雷场。]
地雷场应由一排排成对角线斜置的地雷组成,其目的在于阻止敌坦克运动或迫使敌坦克偏离运动路线。一般来说,地雷场应有火力掩护——也就是说,地雷场应与反坦克武器结合使用。为了防止人和动物踩踏地雷,地雷场可用铁丝网围护或掩盖。这些预防措施可能暴露地雷场的位置。然而,可设置许多伪装地雷场迷惑敌人从而可部分地弥补上述不足。
反坦克壕可采取三种形式,即坦克爬不上的堤岸;坦克不能通越的宽壕;陷住坦克履带的窄壕。第一种形式即有洼路的斜坡,铁路路基的斜坡和河流堤岸之类的陡坡处是很合适的障碍物。它们很容易构筑,只要把陡坡改造成六、七英尺高的垂直面就行了。第二种形式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但是这类壕沟最后要达到二十五英尺宽、十英尺深的要求,需花很长的时间构筑,如不作为永备工事,通常是不被采用的。作为野战防御工事,第三种形式最容易构筑。它们由一排排十英尺长、两英尺宽、三四英尺深、间隔适当的裂沟构成。坦克一旦开过,其一条或两条履带陷进去,就会被架空或跌落沟内。
最后,我谈谈由土、水泥或钢条构筑成的反坦克工事。我已经提到过这些问题,现在更详细地谈谈。这些反坦克工事可分为固定的和可移动的两类。固定的将采用古老的马特罗塔式碉堡的形式,再护以一道外壕或一个环形反坦克壕或一个地雷场,也可同时护以上述三种形式的工事。这些塔式碉堡一般比古时著名的塔式碉堡低得多,如果围上一道外壕,正好能从外壕窥视出去。
[注:如果克里特岛的三个机场有这样的工事防御,那么德国空军能否占领它们,这就值得怀疑了。]
这些工事可以用泥土构筑,并用树枝等编成的篱笆和盛满土、石的蔑筐加以防护,或用水泥构筑。只要有可能,就要配置一门装有旋转式炮塔的高速反坦克炮以及两门反坦克机枪,这些武器也可用于防空。在这样一个据点内人员,可编配约与南非战争中圆形碉堡的守备分队大致相当——不必超过一名指挥官和九名士兵。
可移动的反坦克工事,可采取两种形式构筑。第一种是拆散携带式的防弹钢板炮塔,这是一种略重的装备;第二种是反坦克小碉堡,由几块半圆形的普通波状铁板构成,放在一起能构成两道弧形圈,就象南非碉堡的墙一样,铁板之间的缝隙用沙或泥充填。这些反坦克小碉堡不仅移动方便,而且构筑费用低廉。由于没有顶盖,小碉堡中的反坦克武器应该装备有斜面的半圆形防护板。
八十、 防御的组织
防御的组织显然取决于土质特性和可发现的天然障碍。重要的通道(不是要点)将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因此,防者在定下防御决心前,应仔细观察其翼侧和后方。
在各种情况下,防御的组织均应包括一个反坦克工事体系和一支位于后方、能对敌明显暴露的翼侧实施机动反击的部队,以便在敌人企图迂回反坦克工事时打击其侧后方。
至于天然障碍物,最重要的是树林、河流和村庄。
树林应有反坦克机枪掩护,并得到炮火支援。尽管茂密的丛林能对坦克进攻构成一定的障碍,但是,它们也常常是极好的荫蔽接近路和潜伏地。如果派坦克去支援丛林地守备分队,应把坦克配置在一旦敌人被反坦克火力牵制住,能攻击敌翼侧的地方。
除两栖坦克外,河流对其它坦克均构成一定的障碍。因此,在防御战斗中,河流的重要性可能增大。
[注:在俄国肯定是这样的。]
河流主要应有反坦克机枪防守,并得到炮火支援。派坦克支援防御时,应配置在适当的地点,以便当敌人渡河时能对敌实施反击。
[注:1940法国人未能沿埃纳河和索姆河组织好防御,结果,德国人长驱直入巴黎。]
不应将坦克分散成若干小组去监视桥梁、渡场等处。守备桥梁、渡场应使用反坦克武器。
一般来说,坦克不宜在村庄内作战,因为坦克运动受街道和公路的限制。
派坦克去支援防守村庄时,如果该村子较大,应将坦克集结在村庄的中心位置,如果村子小,则将坦克集结在村子的后方或翼侧,隐蔽起来,不被敌观察到,并要选择适当的位置,以便敌人被反坦克分队火力牵制或脱离反坦克分队火力时,能对敌人实施攻击和反击。
八十一、占领防御阵地
正如我刚才指出的,在防御中通常需要的两种力量——防守者和进攻者。也正如我在各讲中所论述的,在机械部队中,这种划分办法自然而然地把部队分为坦克和反坦克两种力量。
每个防御地区都由这两种力量防守,因而应该把这一地区再分为机动作战地区和固守作战地区。固守作战地区是限制攻者的地段,这样将敌人诱进能遭到坦克迅速反击的地方。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有点新的防御概念——即反击并不一定必须是对突入防御体系之敌的攻击,而可以是防御的一方把对方诱到有利于歼敌之地加以攻击。我将在下一讲更充分地论述这种诱敌防御。
关于固守的防御地区,正如我在上一讲所指出的,应由能相互支援的工事所组成的防御带或防御阵地群组成。防御地区内部各防御分队之间的翼侧应与可能遭到攻击的前沿成斜角而不是垂直配置,这样,每个防御分队与其右邻或友邻的工事就会成交叉配置,从而必然加强防御。
如果防御地区四周为开阔地,那么其防御阵地显然必须是环形防御。在这种情况下,机动力量应高度集中,并且在敌人企图切断该地区与其供应基地联系时,立即对敌人实施突击。
至于武器的配置,不论在工事里或露天,通常应遵循以下原则,即反坦克机枪应配置在迫使敌人进行侧向运动而又处于我炮兵防御火力之下的位置上,使炮火迫使敌人的坦克遭遇我实施反击的坦克。
八十二、防御中的反击与反攻
我已谈到反击,并指出防御和武器的配置应有助于把敌人诱到一个预定的地区,也就是说,这个地区不仅要有利于反击部队,而且能突然实施反击,能使反击的部队得到反坦克防御阵地的保护。反坦克机枪的配置应使其火力把进攻的坦克赶到防御一方的炮口方向;防御一方炮火的位置应把敌人赶进反击地区;反击部队的配置应在敌人实施进攻时,能把敌坦克赶入隐蔽的地雷场。在这里,我们描绘了一幅各种攻防武器之间密切协同的画面,在指挥官决定防御部署时,脑中必须有这一画面。
现在来谈谈反攻,如果平时已将反坦克地带构筑好,那么,关键在于诱敌突破防御。
[注:应该注意到,与此相反的例子是马其诺防线,其基本思想是要筑成一道穿不透的墙。]
在野战中也一样,机械化部队将由坦克和反坦克两种力量组成。只要可能,反坦克部队就要占领敌人实现其计划必攻的阵地。这样,在一般情况下,让敌人进攻是有利的。一旦敌人的进攻出现失败或成功的迹象,马上就组织反攻。
[注:例如,如果隆美尔将军在阿莱曼战役中,在蒙哥马利元帅进攻的战区后方或侧翼建立三四个反坦克要塞,一旦美国第十集团军 [ 投笔从戎注:此处翻译有误,疑为英军第十军,隶属第八集团军。 ] 通过地雷场,就会遭到这些反坦克要塞和以此为运动轴线的隆美尔三个装甲师的抗击。而1942年5-9月间,那个简陋的“骑士桥哨所”就足以把刚刚进入盖扎拉-比尔哈凯姆雷场的隆美尔部队赶回去。]
整个反攻问题是一个一般性的问题,也是一个在机械化战争中日益重要的问题,如果你能使对手的剑变钝,你自己的剑就会相应锋利。与实施进攻的步兵相比,双方因机动力强都能任意前进和后退。由于双方都拥有坦克和反坦克力量,任何一方显然都有条件迫使对方在使用坦克发起进攻前估量一下另一方的反坦克力量——这些反坦克力量是专门用于抗击机动进攻的。在这方面,我们可以谈谈进攻和反攻结合的问题——即先向敌人发起进攻,再后撤以诱敌攻击己方反坦克防御阵地,然后再进攻,以便在敌人休整之前就击败他。这就是征服者威廉在黑斯廷斯战役中的计划。
八十三、 防御中的步兵
除配合反坦克防御的摩托化步兵外,步兵在防御中的作用将依地形特征而定。如果地形不适合坦克机动,在一般情况下这就意味着步兵要进行丛林地和山地战斗,并应采用轻步兵战术。如果他们装备有反坦克武器,那么在正常情况下,应留作预备队,以便随时向受威胁的地点机动。
八十四、 防御中的炮兵
防御中的炮兵将包括反坦克防御阵地内的固定的火炮和留作机动的坦克炮。前者的使命我已谈到,后者的使命是增援受到威胁的地点,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能限制敌兵力机动的阵地进行战斗,保护反击部队。
[注:隆美尔将军在有些情况下本应这样使用75毫米自行火炮。]
再者,在这里要看到,这种防护是间接的,这就是说,留作机动的坦克火炮,其使命不在于削减敌人的进攻力量,而在于限制敌人兵力的机动。如同我已经指出的那样,通常情况下这些机动炮火将在固定的阵地进行射击,以获得较高命中精度,而那些执行侦察、作战及其它任务的坦克将在运动射击,如有可能还要将敌人赶向坦克的炮口。
八十五、 防御中的骑兵
在未来防御作战中,骑兵将不起作用。他们既不适应机械化战争,又不适应山地或丛林地作战。他们现在担负的任务将由装甲车和装甲摩托车取代。将来,骑兵的第一项任务是与敌人接触,并一直监视敌人的行动;第二项任务是当敌人投入战斗时,不断地袭扰其侧后方。
八十六、 防御中的工程兵
野战工程兵应该用于构筑反坦克部队不能构筑的反坦克工事。他们的主要职责,同现在的一样,可能还是架桥、供水和实施破坏作业等。作为专业人员,他们应用于遂行专门的任务。机械化工程兵将履行其常规职责——战场维修。
[注:这一兵种在上次世界大战中就初露锋芒,并于1942年在美国正式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