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克莫加-查塔努加战役(1863年6月至11月)·第十八
作者:威廉·西摩·英
出自————《世界上二十次重大战役中的决定因素》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联邦军在维克斯堡获胜后不久,格兰特将军便将他的部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去占领新的地区,另一部分则去对付孤守在得克萨斯州、阿肯色州和密苏里州的南军。西部地区的主要战场现已转移到田纳西州,在那里进行角逐的是罗斯克兰斯少将指挥的联邦军坎伯兰军团与布雷格中将指挥的同盟军田纳西军团。1862年12月31日至1863年1月2日,罗斯克兰斯在默夫里斯伯勒之战(或称斯通斯河之战)中击败了布雷格。布雷格撤退到谢尔比维尔-沃特雷斯一线,并在更远的后方城镇塔拉霍马构筑了预备阵地。南军与北军这两个军团相距约25英里。在1863年头6个月的作战中,双方采用的主要作战形式是骑兵突袭,布雷格的骑兵占有明显的优势。
尽管联邦军总司令哈勒克将军多次催促罗斯克兰斯采取行动,但直到6月23日罗斯克兰斯才开始向前推进,他的目标是要夺取查塔努加。查塔努加虽然只是一座小镇,但却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因为一旦同盟军失去了这个铁路枢纽及其周围富饶肥沃的农田,战争结束的日期定会大大提前。罗斯克兰斯的3个军,共有步兵40746人,骑兵6806人,炮兵3065人。此外,罗斯克兰斯还拥有应急预备军12575人。布雷格的部队共有步兵30449人,骑兵13962人,炮兵22541人。在罗斯克兰斯准备进攻查塔努加的同时,伯恩赛德将军率领的俄亥俄军团奉命开赴位于查塔努加东北100英里处的田纳西至弗吉尼亚铁路线上的诺克斯维尔镇。
罗斯克兰斯在进军时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的翼侧机动行动。由于这些行动,加上巧妙的欺骗手段,他终于迫使布雷格于6月27日从第一道防御阵地后退到塔拉霍马防线。由于地势崎岖,大雨如注,加上南军顽强抵抗,联邦军的进展非常缓慢。但由于联邦军骑马步兵发动突袭,扒掉了铁轨,摧毁了塔拉霍马南面的一座南军补给站,联邦军的2个步兵旅也实施了大范围的侧翼运动,因此,布雷格再次后退,被迫在查塔努加掘壕坚守。
8天中,联邦军以出色的机动战占领了同盟军两道坚固设防的阵地,俘敌1600名,缴获大炮11门而罗斯克兰斯自己仅伤亡560人。如果不是遇上恶劣的天气(此因素常常决定着战斗或战役的成败)和地理条件,布雷格的军队在田纳西河西岸很可能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罗斯克兰斯把敌军赶过田纳西河后并不打算马上追击(尽管哈勒克催促他这么做),因为他要修复前线和后方的铁路线,要收割大量的庄稼。直到8月16日他才从温切斯特-麦克明维尔一线前进,准备渡过田纳西河。
罗斯克兰斯将要进入的地区山脉纵横,这些山脉分布于田纳西河的东岸,从查塔努加向西南倾斜,穿过佐治亚州的西北角,一直延伸到亚拉巴马州,奇克莫加-查塔努加战役就要在这里进行。位于最西端的是拉孔山(与田纳西河平行),稍向南面和东面便是桑德山,然后是卢考特山(海拔2200英尺),此山绵延100英里,一直到达查塔努加以南1至2英里处的田纳西河畔,使各个渡口远远地隔开。拉孔山和桑德山之间是一道山谷,卢考特河从中穿流而过。在山谷的东面,地势陡峻,形成另一个难以逾越的屏障,叫米申纳里岭(海拔约400英尺),此岭距查塔努加城正北的田纳西河40英里。在此岭的东面,地势逐渐向奇克莫加河方向倾斜。奇克莫加河是一条相当宽的溪流,它蜿蜒穿过荆棘和灌木丛生的荒凉地区,从它的名字——据说意思是“死亡之河”——可以看出,在印第安时代,这就是一个令人生畏的地方。
8月29日,罗斯克兰斯率领3个军,即第14、20、21军开始渡河。3个军的司令官分别是托马斯将军、麦库克将军和克里腾登将军。罗斯克兰斯为诱使布雷格错误地判断他会在查塔努加以北渡河,派出2个步兵旅和一些骑兵以及骑马步兵,沿查塔努加以北河道向有敌军防守的渡口发动佯攻。此计果然奏效,布雷格把他的部队全部集中到这一地区,使下游几个渡口毫无戒备。到9月4日,罗斯克兰斯的3个军在宽阔的战线上全部渡过了河:克里腾登在谢尔蒙德渡河,托马斯在布里奇波特附近渡河,麦库克从凯伯顿渡口渡河。布雷格一发现联邦军在查塔努加南面渡河,就立即撤出该城以便保护其到亚特兰大的重要补给线。
这种匆忙撤退使罗斯克兰斯确信他已迫使布雷格仓皇逃窜。于是,他于9月9日下达命令:麦库克从位于查塔努加南面约46英里的温斯顿山口越过卢考特山向阿尔派恩挺进,以便切断布雷格的退路;驻在特伦顿附近的托马斯从库珀山口越过此山,向麦克莱莫尔山谷(卢考特山和皮金山之间的一个山谷)挺进;克里腾登以其军的1个旅留守查塔努加,其余部队沿灵戈尔德公路追击南军。这样,罗斯克兰斯的3支部队就完全分开了,并且左右两翼相距40英里。如果同盟军并未完全撤退,在交通不便的山区,他的彼此相距很远的3个军只会成为同盟军的囊中之物,因为他们不能相互支援。
实际上布雷格只命令他的部队撤退到查塔努加以南22英里的拉斐特。在这里,他集结了他的军队(3倍于罗斯克兰斯已经分开的3个军中的任何一个军)。他完全意识到联邦军已经落入了圈套,然而他却未能采取得力的措施将联邦军一网打尽。尽管布雷格极力责怪他的几位军司令官没有执行命令,但他自己绝非无可指责。
当时,布雷格有3个军,分别由波尔克将军、希尔将军和巴克纳将军(他最近才从诺克斯维尔到达)指挥,他同时还得到了约瑟夫·约翰斯顿军团2个师的支援。北弗吉尼亚军团的朗斯特里特军本来打算很快与布雷格会合,但由于伯恩赛德占领了诺克斯维尔这个重要的铁路枢纽,该军不得不绕道而行(约900英里),因而大大延误了会合的时间。9月10日至11日同盟军失去了在麦克莱莫尔山谷击败联邦军2个师的机会,9月13日进攻一分为二的克里腾登军的命令根本没有得到执行。布雷格未能在此时将分散的联邦军各个击破乃是他在奇克莫加战役中未获全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这一点将在以后讨论。
直到9月18日,罗斯克兰斯才把他的部队重新集结在奇克莫加山谷,集结延误的原因是麦库克的部队从阿尔派恩出发后走了许多弯路。这时罗斯克兰斯的部署是:克里腾登的部队作为左翼配置在“李与戈登”磨坊的前面,托马斯的部队部署在庞德斯普林;麦库克的部队在史蒂文森山口作为右翼;预备部队(由格兰杰指挥)驻扎在罗斯维尔。布雷格计划集中强大的兵力进攻联邦军左翼,将联邦军赶回到麦克莱莫尔山谷中心地区,切断联邦军到查塔努加的通路,并重新占领该城。
18日上午,朗斯特里特军的3个先遣旅在胡德将军率领下首先到达,其中1个旅当即奉命加入巴克纳军的约翰逊师,该师准备在里德桥越过奇克莫加河。这些部队将构成迂回部队的右翼,并在下游寻找渡河点。沃克军和巴克纳军(缺约翰逊师)将分别在亚历山大桥和特尔福特浅滩过河。希尔军将守卫左翼以防可能来自麦克莱莫尔山谷的侧翼进攻。南军在前往奇克莫加的崎岖山路上进军速度缓慢,在里德桥和亚历山大桥,他们又遇到联邦军明蒂上校的骑兵和怀尔德上校的骑马步兵的顽强抵抗。虽然这些守军终被击退,但是亚历山大桥已遭破坏,沃克被迫在下游的兰伯特浅滩渡河。不过,到19日凌晨,布雷格的部队(欠3个师)已全部过河。
这时,罗斯克兰斯已察觉到布雷格的意图,他在当天晚上便调托马斯军保护联邦军的防线翼侧;并保卫通往查塔努加的道路,该军的防线一直延伸到“李与戈登”磨坊稍前的克里腾登军阵地的侧后。麦库克军仍留在麦克莱莫尔山谷的最右侧,没有调动。这样,到9月19日上午,双方部队便在长达6英里的防线上形成了对峙状态,在有些地方,双方相距只有几百码。这个地区树木茂密,双方司令官简直不知道自己的部队在哪里,当然也不知道敌人的阵地在何处。
南军的右翼首先采取行动,福雷斯特将军是位出色的骑兵军官,他和他的部下都徒步作战。正在河岸进行搜索的布兰南师(属托马斯军)的2个旅经过激战,把福雷斯特的部队击退,但南军很快得到沃克军的增援,他们反过来将布兰南的部队击退,又将联邦军的援军贝尔德师击退。罗斯克兰斯的左翼吃紧,麦库克军奉命火速增援托马斯。同盟军不了解联邦军的左翼已大大地扩展,一直在摸索寻找联邦军的极左翼。这一侧的战斗非常激烈。布雷格命令其左翼各师(来自希尔军和波尔克军)立即渡过奇克莫加河参加战斗。此时,战斗演变成了你来我往的拉锯战。南军作战非常勇敢,但行动不协调,以致失去了许多机会(例如在托马斯军与克里腾登军之间有将近2英里宽的空隙,同盟军本来是可以乘虚而入的)。
到这天中午,除联邦军的预备队格兰杰军和南军的3个师外,双方兵力全部投入了这场残酷而激烈的争夺战。下午2时30分刚过,在中路作战的胡德部迫使联邦军的雷诺兹师和范克利夫师后退,并在拉斐特至查塔努加的公路上占据了一个立足点。但当这场几乎持续到天黑的战斗结束时,他们又被迫放弃了这个来之不易的立足点。血淋淋的一天结束了,交战双方对战斗的结果都不满意。不过,罗斯克兰斯的部队至少已挫败了同盟军迂回包抄其左翼的一切企图,而且仍占据着查塔努加公路。
当天夜里,朗斯特里特率几个旅加入了布雷格的军队,但该军的其他部队未能及时赶到。在这种情况下,布雷格整编了他的部队,将其分为左右两翼,任命波尔克(他是投笔从戎的基督教主教)指挥右翼,朗斯特里特指挥左翼。波尔克统率希尔军和沃克军以及自己军的奇塔姆师,共有步兵18794人及福雷斯特的骑兵3500人;朗斯特里特统率胡德军和巴克纳军及波尔克军的欣德曼师,共计步兵22849人及惠勒将军的骑兵4000人,成为兵力较多的一翼。
布雷格决心执行他头天的计划,主攻联邦军的左翼,迫使他们离开查塔努加公路,并在难以行动的地带将其击溃。波尔克奉命率19日未参战的布雷肯里奇师在黎明时发动进攻。但是布雷格的计划在执行中再次出岔。他的命令究竟有什么问题?应在19日至20日夜里接到这一命令的2个军的司令官究竟在哪里?对这些问题迄今未有令人满意的答案,而且这些问题也一直是三位主要当事人相互指责,或别人替他们辩护的主题。反正直到20日上午9时30分布雷肯里奇才发起战斗。
是夜,罗斯克兰斯改变了战斗部署,一面增加兵力,一面匆忙用木头和石头修建临时胸墙,以加强其左翼。根据他新下达的作战命令,各师不论原属哪个军,均混合配置,因为在随后的战斗中,所有的阵地都非常重要,需分兵把守。联邦军首先投入战斗的是控制防线左翼的贝尔德师,接下来是约翰逊师、帕尔默师、雷诺兹师、布兰南师、尼格利师、戴维斯师和谢里登师。伍德师和范克利夫师作为预备部队,格兰杰的部队仍在罗斯维尔附近。托马斯在防线左翼指挥6个师,麦库克在右翼指挥2个师,克里腾登的2个师作为预备部队,以备增援左翼或右翼。这一天开始时,联邦军的防线是:最左端沿着紧靠拉斐特公路的凯利菲尔德的东北角面北排列,然后向东转小半圈越过斐特公路,再向西南伸展到威多·格伦住宅。
战斗开始不久,托马斯的部队就遇到了困难,因为布雷肯里奇的部队已经包围了他的左翼部队。他紧急要求1个师的增援,罗斯克兰斯当即命令伍德的预备师替换出防线上的尼格利师,由尼格利师去增援托马斯。但是尼格利师在森林茂密地区一时迷了路,因此托马斯还是一个劲地要求增援,罗斯克兰斯只得进一步削弱其右翼,以加强左翼。上午11时左右,斯图尔特师对处在阵地中心的雷诺兹师和布兰南师发动攻击,并且一度迫使这些部队后退到拉斐特公路后面。但南军部队最终被击退;联邦军的防线遂得以重建。接着,沃克军对受到强大压力的托马斯部队发起攻击,联邦军旋即遭受重大伤亡。
布雷格原计划当联邦军左翼部队被迫后退时,朗斯特里特部才投入战斗,然后,同盟军将集中力量打击联邦军最左翼的那个师,将其彻底击溃。朗斯特里特的部队一直在阵地上等待执行这一计划,但战斗过程中发生了一件预想不到的事情。正当成千上万的军队你死我活地拼杀在一起,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突然一股黄色的火药烟雾和尘埃遮天蔽日地刮起来,给双方司令官指挥战斗造成了极大的不便。这一地区茂密的森林使问题更加复杂化。由于不幸的误解,加上对战场情况不甚了解,罗斯克兰斯将军命令伍德率部增援雷诺兹师,因为据说该师的右翼告急。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伍德不得不把他的师撤出防线开到布兰南师的背后。麦库克准备派戴维斯师接管伍德的阵地。
朗斯特里特抓住战机将8个旅投入伍德撤走后留下的缺口,这给联邦军带来了灾难性后果。谢里登的整个师,戴维斯的2个师,范克利夫的1个旅全被赶出了战场(虽然其中的2个旅为掩护部队撤退下午7时许又重新投入了战斗)。由于右翼防线的瓦解以及罗斯克兰斯和2个军司令官麦库克和克里腾登的撤离,联邦军实际上已经支离破碎。这时只有托马斯仍在指挥这支溃不成军的部队,但他是个沉着冷静、令人信赖的将军。作为托马斯在墨西哥战争中的朋友和同志(这是内战的悲剧),朗斯特里特准备向右翼横扫托马斯军,以期将其彻底击溃,但托马斯采取了迅速而积极的措施对抗即将来临的打击。
在布兰南师和雷诺兹师之间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缺口,如果没有伍德以最快的速度移师填补,朗斯特里特肯定已经突入,并绕到正在左翼防线抵抗波尔克军进攻的联邦军的背后。伍德师的坚决抵抗为托马斯建立新的防线赢得了时间。这条防线与向外突出的防线成90度角,沿农场主斯诺德格拉斯住宅以南霍斯舒岭主峰面南排列。托马斯凭借此防线挡住了朗斯特里特一次又一次的猛攻,直到罗斯克兰斯命令他撤退为止。联邦军左翼在托马斯领导下的战斗行动是挽救罗斯克兰斯军团的主要因素。该部队的部署将在后面详加论述。
大约在这时或稍晚一些,朗斯特里特向布雷格作了汇报,并请求他坚守住右翼,同时抽出力量加强左翼,以便切断托马斯的退路。但据朗斯特里特说,他发现布雷格根本不了解战局,竟然认为他的部队正面临着失败。他说右翼抽不出增援部队来。因此,朗斯特里特再次以3个师的兵力攻击这个山梁,可是倾刻之间,他的部队便被扫射得尸横遍野,而联邦军的防线仍未被突破。经过长时间连续激烈的战斗,联邦军的武器弹药开始匮乏,甚至连滑膛枪都变得太热而无法上子弹。托马斯到处给将士们鼓劲,喊着:“使用刺刀……阵地必须守住。”他率领人数远少于敌军且几乎被包围的3万将士坚守阵地达5个多小时。天黑时分,托马斯及时地撤走了他的部队。他带回的是一支疲惫不堪,衣衫褴褛的部队,但正是他们的英勇抵抗挽救了联邦军,使之免遭灭顶之灾。
罗斯克兰斯在罗斯维尔山口周围的阵地坚守到21日,于22日撤到查塔努加。布雷格接到上级命令,催促他于21日追赶联邦军,趁其张皇失措之时狠狠打击他们。南军取得了奇克莫加战役的胜利,但并未实现夺取查塔努加这一原定目标。然而,布雷格不愿按上级命令立即驱兵追赶,他似乎已被部队的伤亡所吓倒。确实他的部队伤亡十分惨重。21日他花了一天的时间埋葬死者,收集武器和补给品。作为个人的看法,希尔将军后来写道,奇克莫加战役后,南方将士的那股锐气已不复存在了,“布雷格勇敢地战斗到最后,但自奇克莫加战役以后,他却悲观失望,心灰意冷。正是这次‘徒劳无益的胜利’决定了南部同盟的失败命运。”
撤退到查塔努加周围的防线后,罗斯克兰斯决定放弃卢考特山和把该山与拉孔山分开的卢考特山谷。他认为继续占领这些地方将无法维持与前哨部队的交通联络。但这是一个极不明智的决定,因为布雷格立即占领了从米申纳里岭到卢考特山之间的各个阵地,沿线都修筑了土木工事,并派遣一支强有力的部队开进卢考特山谷。这样,他就控制了联邦军从布里奇波特到查塔努加的供应线,死死地卡住了罗斯克兰斯的脖子。他一方面巩固阵地,另一方面派骑兵袭击骚扰联邦军。他十分乐观地相信,饥饿将很快迫使罗斯克兰斯投降。
但是华盛顿方面对这一形势作出了强烈的反应。谢尔曼率领的密西西比军团及胡克率领的拉帕汉诺克军团被迅速地派往这个被围困的要塞。10月3日格兰特被任命为密西西比军区(包括俄亥俄、坎伯兰和田纳西三个军区)的总指挥;托马斯接替罗斯克兰斯指挥查塔努加的部队。麦库克和克里腾登被解除职务,他们的部队进行了合并,由格兰杰统一指挥。
对于被围困的要塞来说,当务之急是开辟一条通往布里奇波特的供应线,因为坎伯兰军团从19月中旬起已实行减半供应,许多马匹死亡,弹药奇缺。胡克的部队于10月底到达布里奇波特后,与托马斯的部队相互配合,对布朗渡口及卢考特山谷的南军成功地进行了联合作战。一旦这里的敌军被清除,卢考特山上的敌人也就无碍大局了,因为现在穿过拉孔山的道路已经打通。从此,联邦军能从著名的“饼干运输线”获取给养。该线从布里奇波特经水路到凯利渡口,从那里穿过拉孔山到布朗渡口(这里修建了一座浮桥),再从渡口经莫卡辛波因特到查塔努加。至此,南军对查塔努加的围困已告解除。
南军方面,布雷格对波尔克在奇克莫加战役的表现感到失望,便以密西西比军团的哈登将军取而代之,希尔也被解除了司令官职务。人们对布雷格本人也很不满意,他经常与手下发生争执,毫无威信可言,但他的职位却保住了。11月初,他派遣朗斯特里特军远征100英里去夺取被伯恩赛德占领的诺克斯维尔。他显然还没有意识到,他为之花了那么长时间和那么大代价的查塔努加战役很快就要决出胜负了。
由于谢尔曼的部队尚未到达,敌军此举着实使格兰特有些不安。伯恩赛德只好孤军奋战。尽管布雷格恰好在格兰特预备发起进攻的前一天给朗斯特里特增派了巴克纳军,但伯恩赛德仍能应付裕如。查塔努加战役于11月23日至25日进行;格兰特分三路发起进攻:谢尔曼攻击米申纳里岭的北端;托马斯在中部采取牵制性行动;胡克率军从卢考特山谷赶赴查塔努加河,对同盟军左翼进行突袭。
23日基本未发生战斗,但到24日,胡克军在卢考特山上与敌人打了一仗。这一仗是在浓雾和细雨中打的,故被称为“云头之战”;胡克军在数量上大大超过了史蒂文森将军的同盟军部队,史蒂文森只好趁夜色撤至主阵地。11月25日,胡克军向布雷格曾认为是坚不可摧的(这是可以理解的)米申纳里岭阵地发起了决定性的攻击。这是南北战争中唯一在卵石遍布的陡峭山坡上成功地突破几道坚固防线的战例。
按预定计划,在胡克猛攻同盟军左翼的同时,谢里登应继续强攻米申纳里岭的北端;与此同时,托马斯的坎伯兰军团应对米申纳里岭中部敌军较低的堑壕阵地发动牵制性进攻,以防布雷格增援其侧翼。但是命中注定谢尔曼和胡克只能当配角。坎伯兰军团无疑想洗刷最近在奇克莫加失败的耻辱,决心要给同盟军以沉重的打击,一举把他们赶出战场。这些勇敢的士兵们冒着山顶敌军的猛烈炮火,冲破了敌军一道又一道防线。他们使敌人溃不成军,充分体现了进攻意识,连他们的将军们都看得目瞪口呆。此战双方伤亡人数远少于奇克莫加之战。同盟军伤亡6667人,联邦军伤亡5824人。
此役同盟军不仅丢掉了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查塔努加和几乎整个田纳西州,而且还使联邦军很快打开了通往佐治亚州的道路。格兰特取得的胜利值得称赞,但奇克莫加之战是关键的一仗,如果不是布雷格贻误战机,如果不是托马斯将军在奇克莫加战役中表现出色,联邦军是不可能在查塔努加获得胜利的。
图35: 奇克莫加战役(1863年6月至11月)
图36: 奇克莫加战役(罗斯克兰斯9月9日的三路推进)
图37: 奇克莫加战役(1863年9月20日)
查塔努加之战是直截了当地发起强攻的战例,除了联邦军将士的勇敢和锐气以外,很难找出任何其他特殊的导致战役胜利的因素。但就奇克莫加役(该战役的结果虽然不能决定一切,但它却是两个战役中较为决定性的战役)而言,有三个因素肯定与役的成败有关:布雷格未能将联邦军各个击破;伍德师于9月20日撤离防线;托马斯军于同一天晚些时候进行了英勇抵抗。
当罗斯克兰斯成功地率领他的3个军越过田纳西河并接近布雷格翼侧时,布雷格断定查塔努加难以防守,于是下令后撤以保护其在佐治亚州北部的交通线。但这并非如罗斯克兰斯判断的那样,是仓皇逃跑,而是有计划地撤退到拉斐特。布雷格巧妙地集结了他自己以及来自东田纳西州、密西西比州和弗吉尼亚州的军队,并进一步撤下诱饵,派遣一些“逃兵”到查塔努加散布同盟军士气低落、灰心丧气的消息,诱使这位联邦军司令落入圈套。
当罗斯克兰斯于9月9日获悉布雷格已放弃查塔努加南撤后,他立即命令他的3个军的司令官率部追击。麦库克的所有骑兵(欠1个旅)和怀尔德的骑马步兵从右路直扑阿尔派恩和萨默维尔。托马斯率领他的2个先头师(尼格利师及贝尔德师)翻越卢考特山从中路向麦克莱莫尔山谷进发,现在他们正沿特伦顿至拉斐特公路向前开进。克里腾登在占领查塔努加后奉命留下1个旅守城,其余部队从左路沿罗斯维尔-灵戈尔德-多尔顿公路追击敌人。这样,罗斯克兰斯的两翼部队相距40英里之遥,而且每一路都是完全孤立的。麦库克在率领他的3个师于9月10日赶到阿尔派恩后发现,由于敌军处于他和托马斯军之间,他完全处于孤立状态。
布雷格象蜘蛛等待猎物一样,一直在虎视眈地期待着这3路纵队自投罗网,他于9月9日前已将部队密集部署在从“李与戈登”磨坊附近到拉斐特之间的关键地带,同时派希尔军的克利伯恩师占领皮金山各山口。他决定先打罗斯克兰斯的中路部队(托马斯军),然后再收拾两翼。9月9日晚布雷格下令于次日兵分两路向位于麦克莱莫尔山谷的托马斯军的先头师发起进攻。按计划,波尔克军的欣德曼师从东北方向向前推进;希尔派遣或亲率克利伯恩师穿过皮金山口向西进发。但希尔接到命令后当即答复无法执行,因为他的师长病了,而且两个山口被倒伏的树木阻塞,24小时内无法清除干净。
与此同时,欣德曼在9日夜里前进了约10英里,次日凌晨到达了可以对尼格利师和贝尔德师发动进攻的区域。因此,布雷格于10日下午决定继续实施原定计划,并派巴克纳军驰援欣德曼。但这两位司令官见面后一致认为布雷格的计划并非最佳方案,于是向布雷格提出了他们的方案。等待回复耗费了大量时间,而等来的回复却是他们必须遵原令发动进攻。接着布雷格又命令波尔克派其所剩的那个师掩护进攻部队的后方,沃克军立即驰援达格山口的克利伯恩师。按计划,欣德曼师一发起进攻,克利伯恩师就要立即投入战斗。布雷格于11日早晨亲自赶到克利伯恩的师部,此时克利伯恩的病情已明显好转。他们在一起一直等到中午过后好久,才听到欣德曼打响第一枪。由于达格山口及卡特利特山口的障碍已事先扫清,克利伯恩随即率兵冲出山口,结果他们发现托马斯的先头部队早已撤出对其不利的阵地。
我们始终不知道欣德曼和巴克纳的部队为什么没在中午之前发起进攻,但原因似乎是,他们因未被允许按照自己的作战方案行事而愤愤不平,而且他们也根本不喜欢布雷格。但他们和希尔的行为是不可饶怨的。布雷格在阵地上集结了约3万军队,足以打垮托马斯三分之二的部队,但由于其下属的傲慢抗令,他的计划未取得预期效果。
攻击敌军中路未成,布雷格便试图各个击破克里腾登的部队。为此,他于12日晚6时向波尔克下达了命令。直到此时,克里腾登军仍然是一分为二的:2个师位于奇克莫加河东岸,1个师位于“李与戈登”磨坊附近。这些部队徒劳地来回移动,试图摸清同盟军的阵地,全然不知自己所面临的危境。但到12日下午,克里腾登全军在“李与戈登”磨坊附近完成了集结。
布雷格从约10英里之外的地方给波尔克下达了最坚决但却又不很明确的命令。这并不奇怪,因为这位军团指挥官不知道克里腾登军的行踪。布雷格认为奇克莫加河东岸仅有敌军1个师,因此他命令波尔克军在皮瓦恩河边的灵戈尔德西南与之交战。而实际情况是,该处有2个师的敌军,并且在波尔克接到命令时,克里腾登全军已经会合,部署在河的对面。因此,波尔克向布雷格报告说,面对数量大大超过自己的敌军,他没有进攻,而是构筑了防御阵地,并请求增援。波尔克被告知,他的部队在数量上超过敌军,应在13日黎明发起进攻。但当13日晨晚些时候布雷格亲赴准备增援波尔克的巴克纳军的前沿阵地时,他亲眼看到的却是这样一种情况:克里腾登已逃出陷阱。
直到此刻,罗斯克兰斯才充分认识到他正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因为他的部队左翼在“李与戈登”磨坊附近,右翼在阿尔派恩,彼此相距30英里,难以呼应。于是他命令麦库克立即向托马斯靠拢,托马斯与克里腾登原地等待麦库克。布雷格未抓住敌军尚未靠拢的战机发起进攻。眼看自己制订的天才的战略计划已告流产,布雷格决定在发起精心策划的进攻之前,等待弗吉尼亚的援军赶到。
丹尼尔·希尔将军事后描述这场战役时对布雷格颇多微辞。虽然他的话不是没有道理,但他的话含有个人的偏见。的确,布雷格经常脱离现实,过分依赖他优秀的骑兵,而他的骑兵却存在许多问题;他很少采取措施改进其情报系统,也很少采取措施监督其命令的执行情况。这些都是他未能消灭克里腾登的主要原因。但是,那种认为他是被自己所制订的所谓巧妙的战略计划所带来的几个良好战机弄得神魂颠倒,忘乎所以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最初制订诱敌计划时,布雷格对整个战役的演变进程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如果此计划被忠实地执行,同盟军是可以取得胜利的。但布雷格与下属闯未能达到灵犀相通的地步,而且他是个不走运的将军,这两个因素使他与成功无缘。
9月20日早晨,布雷格终于集结了强大的兵力向联邦军左翼发起猛攻,托马斯立即请求增援。罗斯克兰斯命令扼守右翼中央陈地的尼格利师撤离防线驰援托马斯。防线出现的缺口由与范克利夫师共同作为预备部队的伍德师填补。不一会儿,由于托马斯再次紧急求援,罗斯克兰斯又从右翼调兵增援,从而进一步削弱了右翼的力量。他似乎不知道朗斯特里特率领的8个旅对其空虚的右翼已构成严重的威胁(尽管他只需快速派人侦察就可了解真情)。
上午11时刚过,托马斯军的参谋冯·施拉德中校在勘察防御工事时未能发现布兰南师虽已稍向后撤,隐匿于丛林之中,但仍处于雷诺兹与伍德阵地间的防线上。他认为这是个危险的缺口,便向罗斯克兰斯报告了这个情况。罗斯克兰斯在未获确证的情况下即命令伍德师向左翼靠拢,以加强其左翼雷诺兹的防线;同时麦库克奉命派遣戴维斯师填补由于伍德师移动所留下的缺口;作为预备队的范克利夫师和原扼守防线最右端的谢里登部也忙于向左运动以加强左翼防线。如此复杂的调动给朗斯特里特提供了一个简直难以置信的良好战机。
这是一个人员、时间、地点都赶得很巧的例子,就在伍德师的撤出造成防线出现缺口的一瞬间,朗斯特里特及时乘隙而入。麦库克手头仅有戴维斯师的2个旅和谢里登师留下的1个旅可以用来抵挡敌军的猛烈攻势,其他部队都已奉命变换阵地,构筑新的防线去了。伍德师已经走到完全将布兰南部暴露在外的地步,这2个师的侧翼均受到朗斯特里特军排山倒海般的进攻,而戴维斯师还未及进入伍德师撤离时所留下的缺口就被打得溃不成军了。谢里登师及怀尔德旅均被切断退路,只好撤离战场。实际上联邦军从布兰南师防线的中部到威多·格伦住宅外侧的整个防线已陷入混乱之中。据同盟军丹尼尔·希尔将军称,在这次战斗令联邦军右翼被俘1100人,损失大炮27门及无数辎重车辆。
以上就是联邦军在奇克莫加遭到大败的实际情况。如果布雷格抽出朗斯特里特的兵力切断托马斯军的退路,并沿德赖山谷路追击逃窜的联邦军的话,联邦军可能败得更惨,罗斯克兰斯可能全军覆没。尽管布雷格急切地希望突破联邦军右翼防线(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实际上他还有1个师(奇塔姆师)未投入使用。由于未能派出增援部队扩大战果,他完全可能放过了大获全胜的良机。
尽管如此,联邦军右翼防线的崩溃使布雷格最终获得了赢得此次战役胜利的保证,无论剩余的联邦军如何骁勇善战——他们的骁勇异常——他们也无法抵御布雷格全军的进攻。因此,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是,伍德为什么要执行招致全军损兵过半这种灾难性的调动命令呢?通常有两种解释:一是他接到的命令不准确;二是他从防线上撤离是他对罗斯克兰斯心怀不满的一种表现。该命令称:“总司令指示你部尽快向雷诺兹靠拢,增援他们”。此令似乎并无模棱两可之处,因此只剩下伍德怀有报复心理这一种原因。
这天清晨,显然是由于托马斯军频频告急使罗斯克兰斯感到压力很重,罗斯克兰斯对伍德部替换防线中的尼格利部行动迟缓进行了指责。因此,有人认为,为了让罗斯克兰斯难堪,伍德故意执行了一道明知执行不得的命令。据说伍德曾要求将行动命令写下来,有人认为这证明了他心怀叵测。确实,在这次战役中已发生过几次联邦军将官们按自己的好恶行事使最高指挥官的计划破产的情况,而这次的情况也许又是同类事件的又一例证。但人们很难相信一个人竟会因为受到一点批评而有意使成千上万的战友遭到危险。特别是,伍德在晚些时候为了阻止朗斯特里特横扫联邦军后卫部队,曾在霍斯舒岭进行了约1个小时的殊死战斗,人们想起这一点后就更难相信伍德撤出防御阵地是出于报复心理。
当然,也有这样一种可能性:尽管伍德对其左右两翼的情况很了解,对此命令可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他对全局情况并不了解,加之其他部队正匆匆向左翼运动,他可能更摸不着头脑了,因此他觉得,不管对错,他应遵令行事。导致联邦军失败的责任应由罗斯克兰斯而非伍德承担。
尽管联邦军战败,但军队尚存,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当朗斯特里特对联邦军阵地突施第一次毁灭性的突击时,正匆忙向右调动的布兰南师与雷诺兹师之间出现了一个很宽的缺口。前面已经说过,伍德是如何及时填补了此缺口并顽强死守的。他所赢得的短暂战斗间歇使当时唯一留在阵地上的高级指挥官托马斯得以重新部署部队对付敌人新的进攻。
在联邦军的左翼防线上抵抗波尔克军不断进攻的联邦军部队,依次是贝尔德师、约翰逊师、帕尔默师和雷诺兹师。这条防线以下是一道与原防线几乎成90度角的新防线,位于斯诺德格拉斯住宅正南人称霍斯舒岭的顶峰上。此防线由伍德师哈克旅的1200人、尼格利师斯坦利旅的2个步兵团(第19伊利诺伊团及第11密歇根团)、布兰南师(欠1个旅)以及位于最右翼的尼格利师西尔韦尔旅防守。这些部队面北朝南,正对着朗斯特里特前进的方向。
这种新部署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朗斯特里特部队从托马斯阵地右翼迂回包抄,断其辙向罗斯维尔山口的退路。在这天的剩余时间里,朗斯特里特部队反复进攻,试图突破防线,并且几乎成功。下午2时左右,欣德曼师的安德森旅和麦克劳师的克肖旅为争夺山头拼命地进攻,并一度夺取了山头,但马上又被联邦军击退。第21俄亥俄团用科尔特旋转式来复枪给了敌军以重大杀伤。此时,形势十分危急,因为朗斯特里特还有好几个旅未投入战斗,他们随时都会加入进攻。
格兰杰的预备军一直驻扎在灵戈尔德路上。当他听到拉斐特和德赖山谷各条道路之间传来的密集枪炮声时,他觉得该是他行动的时候了。于是他置原命令于不顾,派遣斯蒂德曼师的2个旅(惠特克旅及米歇尔旅)向托马斯报到,并命令其第3个旅(丹·麦库克旅)掩护灵戈尔德至拉斐特的道路。经过3.5英里的行军,斯蒂德曼率军于下午3时到达霍斯舒岭。这时他发现托马斯正在指挥部队抵抗已得到了欣德曼师及约翰逊师增援助朗斯特里特军的进攻,以阻止他们从左右两翼迂回包抄。米歇尔及惠特克随即率部投入了右翼的战斗。
在斯蒂德曼的2个旅到达的同时,布兰南师的范迪维尔旅也向托马斯报到,并紧靠着该师的另外2个已经精疲力竭,弹药将尽的旅进入了阵地。斯蒂德曼不仅给托马斯带来了生力军,而且还带来了9.5万发备用子弹,正是由于得到了这些最宝贵的支援,托马斯才能抵抗住朗斯特里特的连续猛攻。然而,连续作战的托马斯不仅要抗击敌军对霍斯舒岭阵地的攻击,中午时分他的左翼阵地也遭到了布雷格亲自指挥的同盟军的猛烈进攻。希尔军的布雷肯里奇师试图迂回包围查塔努加路上的托马斯的左翼,从背后袭击贝尔德师。但该师碰上了联邦军的几个预备旅(其中包括还未派往霍斯舒岭的范迪维尔旅),被迫退却。此时,波尔克军连续不断的进攻给了联邦军左翼以很大压力,联邦军的贝尔德师,帕尔默师及约翰逊师都投入了正面作战。
下午3时30分左右,这次著名战役出现了转折。朗斯特里特为了全线突破和全歼联邦军,请求布雷格从右翼调兵增援,但遭到拒绝。于是朗斯特里特动用了他的预备师(普雷斯顿师),并将其战线一直拉到联邦军右翼外侧。托马斯防线的两翼之间出现了一个很宽的空当,但朗斯特里特却未加利用,而是又发起了一次正面攻击(此举一直受到人们的批评)。由于这次近距离争夺战非常混乱,朗斯特里特也许看不清敌军阵地存在一个空当,但奇怪的是——鉴于他对布雷格提出了增援请求——在此关键时刻,他并未将普雷斯顿师全部投入进攻,而是留下了一个旅准备对付子虚乌有的敌军骑兵的威胁。
对托马斯部队的聚歼战一直持续到天黑,战斗进行得极为残酷。朗斯特里特将欣德曼师与约翰逊师布置于左翼以对付斯蒂德曼师,这2个师将斯蒂德曼师赶至后面的一个山头上,同时夺取了布兰南师右翼的一个阵地,但他们再也没能前进一步了。在右翼,朗斯特里特让普雷斯顿师的凯利旅和格雷西旅拉到已经苦战了一段时间的安德森旅和克肖旅的阵地上。但这2个旅却被哈克、黑曾和范迪维尔的部队顽强地牵制在主峰上,并在受到重创后被迫撤退。与此同时,下午4时至6时,希尔军在沃克师、奇塔姆师以及利德尔师的支援下对联邦军左翼发动攻击,并一度切断了罗斯维尔路,但正要开始撤退的雷诺兹师将他们赶回了路的东边。
夕阳西下时,托马斯的疲惫之师虽然弹药再次告罄,只好用刺刀拼杀,但他们仍屹立在他们以超人的勇气和毅力顽强坚守了5个多小时的阵地上。不过此刻,他们也该撤退了。当天下午,罗斯克兰斯命令托马斯经麦克法兰山口撤退到罗斯维尔山口,与麦库克和克里腾登一起驻守在那里;托马斯于下午4时30分许接到了这一命令,并迅速加以执行。他当即命令雷诺兹师首先撤退。如前所述,由于联邦军左翼几乎被同盟军右翼部队所包围,该师不得不且战且退,贝尔德师与约翰逊师也不得不边打边撤;不过,据守霍斯舒岭的部队是趁着夜色,从碧血沙场井然有序地,平静地撤离的。
9月20日夜间,托马斯的部队通过了麦克法兰山口,并于21日在罗斯维尔山口及沿米申纳里岭到卢考特山的山梁构筑了阵地。21日夜,托马斯的部队撤到了查塔努加。在此之后的2个月,联邦军在该地取得了举世闻名的胜利。托马斯,这块“奇克莫加磐石”,被当之无愧地赞誉为拯救全军的英雄,但格兰杰将军也应该为人们所铭记,是他违令率部向有枪炮声的地方开进,及时解救了布兰南师,使其免遭围困。假如该师被围,整个阵地就难保了。
布雷格赢得了奇克莫加战役的胜利,但却未能完成解救查塔努加的主要任务,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追溯到6月10日至13日麦克莱莫尔山谷及其附近发生的失误。本书中列举了几个由于下级指挥官的无能,包括由于下级指挥官的自负而险些打败仗的战例。而此战役的情况则是一些将军傲慢无礼,几乎达到拒不执行其最高指挥官的作战计划的程度,同时最高指挥官本人又离战场太远,以致无法有效地指挥战斗。尽管如此,同盟军仍然取得了胜利,这的确令人惊奇。不过,由于布雷格不受下属拥戴(至少有两位将军对其不恭并经常脱离其指挥),同盟军失去了全胜的机会。如此不协调的将帅关系是不可能创造伟大的战绩的。
然而,这次战役与已经提到过的一些战役完全不同,战役的最终胜利是由于一位下级指挥官的行动而赢得的。假如托马斯军在奇克莫加未能守住阵地,联邦军肯定会被同盟军从查塔努加赶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