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观察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作者:岩岛久夫 ·日本
出自————《突然袭击的研究》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一切战争都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开始。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宣而战的战争(或者说国际武装冲突),到最近在世界各地发生的流血事件,莫不如此,今后还将是这样。
当然,昨天还是友好关系,但今天却晴天霹雳,突然以刀枪相见,这样的突然袭击,几乎还没有过。一般 说来,都是双方处于敌对关系和紧张状态,或者有这方面的征候,然后才突如其来地进行武装入侵。完全可以断言,所有以这种形式开始的战争,亦即武装冲突,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由突然袭击开始的,至少在现象上是这样。
事实上最重要的是,突然袭击的一方即使在其行动被对方预测到时,也有一定把握,如果计划得当,就更能取得成功。所谓突然袭击,是避开对方可能估计的时间、地点、方法和利用其他机会而实施的突然行动,它具有取得成功的必然性。而采取普通常识性的行动,则不能称其为突然袭击。进行突然袭击的一方,隐匿自己的计划,采取欺骗行动,使对方判断错误;对自己一方也进行隐瞒,实施意想不到的行动,通过周密地计算,果断地定下决心,并付诸实施,把敌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为现实,所以能够获得成功。
突然袭击能成功的原因,同被袭击的一方也有关系。这是因为,即使被袭击的一方充分地估计到可能要遭到突然袭击,也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戒备,但实际上人们不可能自始至终地保持着这种高度紧张的状态。即使依靠人以外的机械进行警戒,但由于机械的能力受条件的限制,突然袭击的一方利用其间隙实施行动,也不是很困难的。此外,使用机械的是人,创造机械的也是人,结果还是人的过失或者错误给突然袭击提供了机会。
如上所述,既然突然袭击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被袭击的一方究竟应该怎么办呢?一言以蔽之,就是尽可能地减少突然袭击所造成的损失,尽早地从遭到突然袭击的打击中恢复过来,适时转入反击,将国家引向最后的胜利。近来经常报道的有关“危机管理’的问题,不知是否是针对这方面情况的。如果是根据别的观点提出的“危机管理”,也应该从这方面进行考虑。
这里,应该指出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突然袭击是不可避免的,它可以首先取得成功,但它同最后的胜利又未必是一致的。也就是说,突然袭击的成功能使战争初期的胜利得到保证,但不一定能关连到最后的胜利。历史上既有突然袭击成功,最终达到国家目的的例子,也有突然袭击虽然取得了初期的成功,但因后来的处理失着,反而不得不在对方面前屈服的例子。如果战争是短期决战,或者仅仅是为达到政治目的的突然袭击,可以说突然袭击的一方就是胜利者。但如果是长期战争,即使因突然袭击受到损失,只要尔后的对策得当,被袭击的一方也有获胜的机会.
主宰现代世界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有害怕突然袭击的恐怖心理。哪一方一按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电钮,大约三十分钟后对方就会受到核武器的破坏。如果对方不把来自北极上空的导弹压制住,本国或者盟国的领土就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必须在十五分钟的时间内对其进行拦截。美苏两国的这种恐怖感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美苏两国的对峙,基本上就是在这“十五分钟恐怖均衡”的基础上构成的。因此,上从宇宙空间的对方超高空预警卫星,下到地面和海上的警戒系统以及水下的探测系统,形成了一道看不见的严密的警戒壁障,能实时地处理突袭情报。但尽管如此,双方还是害怕发生突然袭击。可以说,惨不忍睹的击落南朝鲜民航飞机的事件,正是美苏两国这种恐怖均衡的象征。
美国方面正想方设法减少来自新的恐怖发源地——鄂霍次克海的突然袭击的可能性,而苏联方面却想使鄂霍次克海完全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区域。南朝鲜民航飞机就象飞蛾扑灯一样撞上了这个看不见的激烈对峙的警戒网。仅从南朝鲜民航飞机事件来看,同美国能测试出苏联的能力相比,苏联受到南朝鲜民航飞机突然袭击的震动好象更大。从苏军有关负责人的降职和自杀事件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方面的情况。此外,还可以联想到,以前发生的以射击强迫南朝鲜民航飞机着陆的摩尔曼斯克事件,就同这次事件非常相似。由此可见,苏联非常害怕会受到美国先发制人的突然袭击。
据估计,美国拥有比苏联先进得多的警戒和防卫系统。但美国完全知道,即使获得充分的情报,遭受突然袭击也将是不可避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美开战时的珍珠港事件是这样,最近发生的苏联侵略阿富汗和在此之前的伊朗扣留美国人质的事件也是这样。无论哪次事件,尽管得到了非常充分的情报,发现了突然袭击的征候,甚至被袭击一方作了充分的准备,但在盲目状态之中突然袭击的行动已经结束了。过去的历史告诉我们,进行突然袭击的一方总是处于优势地位。这是为什么?
本书为了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回顾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发生的一些事例。当然,这里不可能罗列所有的例子,只能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典型,从中汲取“突然袭击的教训”,总结“突然袭击的理论”,制定“对付突然袭击”即“危机管理措施”的目标和方针。
这里想到的是,在米格-25事件和摩尔曼斯克南朝鲜民航飞机事件相继发生的时候,正好就是笔者以珍珠港袭击事件和第四次中东战争(赎罪日战争)为例,就“突然袭击的不可避免性”问题发表了两、三篇论文的时候。有两、三位专家对此进行了反驳。他们认为,从日本的战略环境来看,论述突然袭击的不可避免性是不适当的。实际上,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决定无论如何要出版一本以突然袭击为主题,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的专著。
访问北约军队司令部时,听说为了对付突然袭击,要求具备“五秒钟的反应能力”。新技术的发展会产生新的突然袭击方式,同时,新技术又能提供对付以新形式进行突然袭击的手段。但是,进行突然袭击一方和被袭击一方都是人,这同过去没有什么区别。这样,在人所进行的战争的历史中,很多典型事例对现在和将来都有实际意义。
根据这种思想,拟研究的事例首先是同日本有关的突然袭击。其中一个是日本对珍珠港的突然袭击,一个是日本遭到突然袭击的例子,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苏联进攻中国东北地区的悲惨教训。其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进行的突然袭击,如突破马其诺防线的作战、“巴巴罗萨”作战和盟军进行的诺曼底登陆作战。战后的突然袭击战例则以中东的六天战争、赎罪日战争和苏联入侵捷克为素材。最后一部分介绍的不是战争,而是提出了尼克松的“奇袭外交”,对国家之间激烈的政治活动的戏剧性变化和由此带来的积极外交中突然袭击性行动的效果与意义,进行了剖析。现在,雅尔塔体制正在发生着令人可怕的显著变化。笔者确信,在这个时候对外交上的突然袭击行动进行分析研究,可以从各个方面提供重要的启示。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想尽可能广泛地论述战时与平时突然袭击的事实和现象。此外,“突然性”和带有突然性意图的行动,全都可以称为突然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