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地外决战·第十九
作者:陆上自卫队修亲会 ·日本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一、什么是阵地外决战
1、阵地外决战是指对占领阵地等待我军之敌,迫使其放弃阵地,在阵地以外的地 域与我进行的决战。
2、 阵地外决战的目的在于迫使敌人放弃地形之利和时间(准备)之利,以求削弱 其战斗力,取得战斗力对比的优势。
因此,需要造成对敌人来说离开阵地比在既设阵地中防御有利,或无法继续占领阵 地的状态。
二、企图进行阵地外决战的地域
1、 敌人阵地后方
【战例】
○德军的色当作战、波兰作战
2、 敌人阵地前方
【战例】
○徐州会战
三、阵地外决战的条件(在敌人阵地后方决战)
1、确定迫使敌人进行阵地外决战的态势
我迂回到离敌人既设阵地较远、对其后方交通线有重大威胁而敌人无法利用阵地作 战的地点。
2、要能堵截敌人,即防止敌人为回避与我决战而后退。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各项 :
(一 ) 向企图进行决战的地域迅速机动;
(二) 隐蔽我方企图(行动);
(三) 把敌人拘束(欺骗、佯攻、假展开等)在原阵地上。
3、 向企图进行阵地外决战的地域机动要安全可靠和隐蔽。
4、要能在决战期间充分发挥己方的战斗能力
即在方向的选定、掩护措施等方面,要保障我后方交通线的安全。
四、与阵地占领部队和增援部队之间的关系
企图进行阵地外决战时,除当面的阵地占领部队以外,还应考虑与敌主力的关系。 就是说,要从与敌人增援或后续的主力部队的关系方面研究在战略上是否安当。有时要注意敌人设下的圈套。
五、迂回
1、 迂回的主要目的在于阵地外决战
即避开敌人的主要抵抗,到敌人深远侧后寻找弱点,在保持我主动权的有利地域堵 截歼灭敌人。
2、 迂回具有为歼灭敌人而做准备的性质
迂回是移动,而不是深远的包围。因此,迂回部队通常在其他进攻部队的支援距离 以外行动,它要保持足以歼灭敌人主力的强大战斗力,以免被敌人各个击破。
3、 迂回后的行动
迂回后的行动,有时是直接加入战斗,有时是占领集结地域为尔后的行动做准备。
(一)直接加入战斗
(二)一度占领集结地域,为尔后行动做准备
4、 与包围者反遭包围一样迂回者会反被迂回,这点需要充分注意并采取对策
【战例】
○朝鲜战争中的仁川登陆
○乌尔姆的迂回行动
○隆梅尔在北非格查拉至比尔海强的战斗
乌尔姆会战(1805年10月)
1805年7月英、俄,奥第三次组成反法的神圣同盟之后,拿破仑放弃了一向准备进 攻英国本土的作战企图,为在奥、俄两军会合之前各个击破敌人,遂于同年8月对奥国 宣战。
当时,法军约有5万人部署在意大利,拿破仑直接指挥的部队约有20万人,总共有7 个军团、7个骑兵师和1个近卫师,有大炮350门。这是一支精锐的部队,为了对英作战 在布伦附近进行了训练,指挥官也都是身经百战血气方刚的少壮派。
而奥军在意大利部署了9万人,在德国南部有费尔吉南德大公率领的6万人,在蒂罗 尔部署了约3万人。而且,俄国根据协定也命令库图佐夫率领的第1军6万人西进,第2 军的约4万人在集结之中。
拿破仑在8月下旬从布伦附近向美因茨以南的莱茵河左岸地区集中了法军主力。9月 13日,得知奥国军正向乌尔姆西进的情况后,便决定把骑兵集团的一部部署在黑森林 的森林地带进行警戒,防止遭受奥军的战略袭击,而法军主力则实施大迂回作战。
奥军企图在联军开到之前,利用莱茵河(位于乌尔姆以西约220公里),蒂罗尔山 地等进行防御。但费尔吉南德大公的参谋长麦克主张西进,遂于9月下旬带领约6万人 攻占了乌尔姆城及其周围地区,企图在博登湖至乌尔姆一线阻止法军前进。
拿破仑通过谍报了解到这些情况,遂命令各军团于9月25日渡过莱茵河,从北面实 施大迂回,前出到乌尔姆以东地区,占领了多瑙河的渡口,完全切断了奥军的退路, 尔后包围了乌尔姆。奥军在10月5日前后侦察到法军情况,但为时已晚、错过了突围的时机。10月13日费尔吉南德竭尽全力向北方突围,最后得以逃脱。但麦克将军以下约 有3万人的部队终于投降了。拿破仑的迂回作战,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巨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