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力的组织与协调·第六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战斗力的组织与协调·第六

战斗力的组织与协调·第六

 作者:陆上自卫队修亲会 ·日本

出自————《作战理论入门》《战斗力的含义及特点·第二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一、编组战斗力的意义

   编组战斗力。就是组织协调战斗力,极而言之,就是为发挥效率而进行编组,这是为发挥战斗力必须采取的手段。也就是说,战斗力通过有效地组织和协调,才能充分地发挥整体威力。

   在现代战争中,随着战斗力构成因素的增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编组战斗力的重要性在日益增大。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战中的指挥可以说就是决定战斗力使用的时机和方向,就是组织和协调战斗力,以及提高和维持战斗力等。其中战斗力的组织与协调,在指挥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二、编组战斗力应注意的事项

   1、 应为发挥合成军队威力创造充分条件

   为此,首先要把集中统一性作为先决条件。编组部队是为了提高效率,如果失去中心或者多中心,就无法进行编组。

   在公认的出色地发挥了协同作战威力的“霸王”作战 [ 译者注:即诺曼底登陆作战 ] 中,首先就是着眼于这一点。

   其次是要统一方针或统一思想。为了适应战场上千变万化的情况,最初编组战斗力时预见到战况的发展,根据某种想定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方针不统一,思想不一致,随战况的进展,战斗组织很快就会发生混乱,失去协调。

所以,为发挥综合战斗力,达到共同目的,统一指挥,统一方针或统一思想至关重要。

   【战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的“霸王”作战

   2、应充分掌握各部队战斗力的特点

   编组部队时,要正确地掌握各个部队的情况,把各个部队的特点最有效地集中使用于一个目标。所谓指挥也可以说就是掌握各个部队的各项条件并加以综合运用。组织和协调战斗力存在的根本弱点是,某一条件一旦失去作用或者减弱,会使整个战斗力的发挥陷入危机之中。因此,根据不确实的条件编组的部队毫无力量。

   3、 应富于创造性,出敌不意

   编组部队固然有一定原则,但其样式却是千差万别的。编制这种“样式”正是战斗的艺术。做出具有进步意义的独创才有可能战胜敌人。

   【战例】

   ○德军的楔子战术

   ○美军的踏脚石战术

   ○日本长窱作战中信长对炮兵的运用

   日本长窱之战(1575年5月)

   1575年5月8日,武田胜赖带领士兵15,000人围攻德川家康的领地长窱城。家康要求织田信长发兵援救,信长应允,派兵30,OO0人开进到设乐原西侧,会同德川军约8,000人一起摆开阵势。(详见要图)

   信长深知武田军擅长使用骑兵,为了阻止其突进,在连子川西岸设置了栅栏,把部队部署在栅栏的后面。与此同时,从全军大约选出3,000 名炮手,配置成三个梯队,以便于连续射击。

   武田军久围长窱城而无法攻下,得知织田、德川的援军开到,5月19日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以一部兵力监视长窱城,派主力与设乐原之敌决战。

   信长获悉武田军主力西进,5月20日派一部兵力袭击了鸢巢山的监视队,同时在栅栏外部署部分兵力,以将敌诱至主力两翼,主力则在栅栏内待机。

   5月21日拂晓,武田军展开发起攻击。武田军左路急袭敌军没有栅栏的侧翼,两军发生混战。中路为栅栏所阻,并遭炮火射击,不断出现伤亡。武或田胜赖见此情况投入了预备队,但进攻又遭到了失败。信长发现武田军发生动摇,认为是发起进攻的好时机,便命令全军开始总攻。德川军从南翼,织田军从中央一齐出击,自恃精锐的武田骑兵在信长指挥的炮队的打击下,损兵折将,伤亡惨重,最后终于不得不落荒而逃。

   4、 应富有弹性

   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应该摒弃死板的编组计划,以富有弹性的设想,不断进行灵活的编组和协通,这是指挥的妙诀,是成功的基础。为此,必须经常有预备计划,或“采取辅助手段,做好应付情况变化的准备。

   协调必须周密严谨,而且是一个连续过程,切不可认为一旦制定出计划就万事大吉了。

   【战例】诺门罕战斗中苏军的战术(最初苏军以坦克为先导进行攻击,遭到日军反击;尔后苏军以坦克为诱饵,用炮兵压制日军的暴露的阵地,然后通过步坦联合进攻取得成功。)

   5、应不给敌人以可乘之隙

   无隙可乘,不仅意味着合理、有效,而且意味着有对付敌人反击的强大力量。

        例如:美国海军的“轮形阵式”、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军的“装甲拳头”(活动要塞)、第二次阿恰在战役中辛泽瓦的英式环形阵地、缅甸北部边境富昆山谷中美(国)中(国)联军的三角阵地等都是典型的战例。

   【战例】塔隆河畔富昆山谷的美中联军的三角阵地

   美中联军在富民(塔隆河畔)的三角阵地

    1943年雨季刚过美中联军就从雷多发起进攻,首先在塔奈河畔建立了桥头堡,为掩护主力进入辛布仰隘路口而组织了防御。

   这个阵地设置在丛林中,成三角形。阵地直前保留着一条很窄的丛林带,用来隐蔽阵地和作为封锁日军进攻的障碍。在其前方开出一个纵深根浅的扫清射界地带,各地段至少有四支以上步枪组成猛烈的侧射火力指向那里。树上也配置了狙击手和观察哨,以增大狙击和炮火效果。阵前要点上配置了潜伏哨引导炮兵实施集中射击,同时还使用了地雷和报警装置。

   在进攻部队接近阵地时,首先被潜伏哨、树上观察哨或报警装置发现,遭到炮兵的集中射击;接着又遭到树上狙击手的狙击,伤亡很多指挥官;继续前进又遭到迫击炮的弹幕射击,刚进入扫清射界地带,立即遭到猛烈的侧射火力杀伤和树上的狙击。

   即便这时,进攻者仍未搞清被窄丛林带遮蔽的阵地的具体位置。进攻未取得成功。当生存者后撤时,反过来又遭到同样的火力追击,损失更加严重。

   这样,日军的数次进攻均告失败,始终未获得可乘之机。

   6、 应根据情况掌握好时间

   战斗力组织的完善程度和弹性与时间成正比,时间越长组织得越好。而战机与协调是相对立的。

   为组织战斗力而浪费了时间,不仅不能增强战斗力,反而会丧失宝贵的战机。

        是着重选择时(机)还是力(量),取决于敌人的力量、我组织战斗力所要达到的程度和时间的限制,因此必须正确的判断定下决心。

   比如有这样的问题:进攻时是协调好了之后力夺呢,还是抓住战机使用战术巧取呢?过于强调战机,以不太强的力量实施进攻,有时会很快受挫。

   因此,掌握界限十分重要。精确估计所需要的力量并考虑到时间上的要求,才能最大限度地做好组织战斗力的工作。

   【战例】

   组织战斗力成功的战例:

   ○辛瓦泽的环形防御;

   ○诺曼底登陆作战;

   组织战斗力失败的战例:

   ○的黎波里、瓜岛、塞班岛的反击。

   诺曼底登陆作战(1944年6月6日)

   在1942年4月的伦敦会议上,决定了最初的进攻西欧的作战计划(预定1943年春实施)。但是,由于英国把战略重点放到地中海方向,以及企图做好万无一失的准备之后再进攻西欧,所以“不久即将实施”的作战一直延期到1944年。盟军企图在延期的这段时间进一步完善进攻准备和编组战斗力的工作,尔后通过强袭一举突破德军所依仗的大西洋天堑。

   盟军作战准备概况:

   1、 建立见盟军的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上将为首的完善、统一的盟军指挥机构。

   2、 地面部队的集结和训练;届时使用兵力39个师(在英国本土),增援兵力40个师(在美国本土)。

   3、登陆用的舰艇5,000 艘,其他舰艇5,000 艘。

   4、 海军支援舰艇:战列舰6 艘,巡洋舰22艘,驱逐舰93艘等。

   5、作战物资250 万吨(40个师×100 天)

   6、 战役开始前空军的活动:集中飞机25,000驾,1944年1-5月投炸弹总量为433,000 吨,到4 月即完全掌握制空权,在登陆以前登陆地区几乎完全陷于孤立(参见附图中的第一阻击线和第二阻击线)。

   7、 选定登陆地点,实施战役伪装迷惑敌人;空军的轰炸以及其他各项活动均在统一指挥下进行(造成了德军完全错误的判断)。

   在上述准备的基础上,D日实施了登陆作战。海上进攻第一波次五个师和空降突击5个师,在绝对优势的空军掩护和强大海军的支援下,各军兵种密切协同,突击登陆和空降取得了成功。尔后,盟军虽一度陷于苦战,但及时加强了兵力,确保了战役的主动权,开辟了向德国本上挺进的道路。

   塞班作战(1944年6月)

   塞班岛是日军“绝对国防圈”中的防御核心,由以第43师为基干的陆海军守备部队负责防守。他们企图通过部署部队于水际滩头,乘敌登陆部队半渡之机,歼敌于水际。

   1944年6月15日,美军两个师平行登陆上岸。日军决定:命令部署在水际滩头的部队全力进行阻击,同时,用主力于6月15日夜实施反击。由于部队在敌人的炮击和轰炸下机动和集结不及时,未能将兵力集中起来,所以15日夜间只有部分部队进行了局部反冲击,主力反击推迟到16日夜。

  16日夜,日军以守备部队的主力和坦克团向奥莱阿伊正面实施有限目标的总反击。但是,在没有制海、制空权的情况下,又未能集中起足以战胜美军的地面兵力,反击被美军有组织的防御火网所阻遭到失败。这次总反击,使日军守备部队的兵力在一夜之间损失了一半。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