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本十一家注孙子·谋攻篇·下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二十(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
曹操曰:以十敌一,则围之,是将智勇等而兵利钝均也。若主弱客强,操所以涪兵围下邱生擒吕布也。
杜牧曰:围者,谓四面垒合,使敌不得逃逸。凡围四合,必须去敌城稍远,占地既广,守备须严,若非兵多,则有阙漏,故用兵有十倍也。吕布败是上下相疑。侯成执陈宫委布降,所以能擒,非曹公兵力而能取之。若上下相疑,政令不一,设使不围,自当溃叛,何况围之,固须破灭。孙子所言十则围之,是将勇智等而兵利钝均,不言敌人自有离叛。曹公称倍兵降右,盖非围之力穷也、此不可训也。
李筌曰:愚智勇怯等,十倍干敌则围之,攻守殊势也。
杜佑曰:以十敌一则围之,是为将智勇等而兵利钝均也。诺主弱客劲,不用十也;曹公操所以倍兵围下邱,生擒吕布。若敌垒固守,依附险阻,彼一我十,乃可围也。敌虽盛,所据不便,未必十倍,然后围之。
梅尧臣曰:彼一我十,可以围。
何氏曰:围者,四面合兵以围城。而校量彼我兵势,将才愚智勇怯等,而我十倍胜于敌人,是以十对一,可以围之,无令越逸也。
张预曰:吾之众十倍于敌,则四面围合以取之,是为将智勇等而兵利钝均也。若主弱客强,不必十倍,然后围之。尉镣子曰:“守法: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千而当万。”言守者十人,而当围者百人,与此法同。
二十一(五则攻之,)
曹操曰:以五敌一,则三术为正二,(一)术为奇。
李筌曰:五则攻之,攻守势殊也。
杜牧曰:术犹道也。言以五敌一,则当取己三分为三道,以攻敌之一面;留己之二,候其无备之处,出奇而乘之。西魏未,梁州刺史字文仲和据州不受代,魏将独孤信率兵讨之,仲和婴城固守。信夜令诸将以冲梯攻其东北,信亲帅将士袭其西南,遂克之也。
陈皞曰:兵说五倍于敌,自是我有余力,彼之势分也,岂止分为三道以攻敌?此独说攻城。故下文云: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杜佑曰:若敌并兵自守,不与我战,彼一我五,乃可攻战也。或无敌人内外之应,未必五倍然后攻。
梅尧臣同杜佰注。
王皙曰:谓十围而取五,则攻者皆势力有余。不待其虚懈也。此以下亦谓智勇利钝均耳。
何氏曰:愚智勇怯(恃)等,量我五倍多于敌人,可以三分攻城,二分出奇以取胜。
张预曰:吾之众五倍于敌,则当惊前掩后,冲东击西;无五倍之众,则不能为此计。曹公谓三术为正,二术为奇,不其然乎?若敌无外援,我有内应,则不须五倍,然后攻之。
二十二(倍则分之,)
曹操曰:以二敌一,则一术为正,一术为奇,
李筌曰:夫兵者倍于敌,则分半为奇;我众彼寡,动而难制,苻坚至淝水,不分而败,王僧辩至张公洲,分而胜也。
杜牧曰:此言非也。此言以二敌一,则当取己之一;或趣敌之要害,或攻敌之必救,使敌一分之中,复须分减相救,因以一分而击之。夫战法非论众寡,每阵皆有奇正,非待人众,然后能设奇。项羽于乌江二十八骑,尚不聚之,犹设奇正,循环相救,况于其他哉?
陈皞曰:直言我倍于敌,分兵趋其所必救,即我倍中更倍,以击敌之中分也。杜虽得之,未尽其说也。
杜佑曰:己二敌一,则一术为正,一术为奇。彼一我二,不足为变,故疑兵分离其军也。故太公曰:“不能分移,不可以语奇。”
梅尧臣曰:彼一我二,可分其势。
王哲曰:谓分者,分为二军,使其腹背受敌,则我得一倍之利也。
何氏曰:兵倍于敌,则分半为奇;我众彼寡,足可分兵。主客力均,善战者胜也。
张预曰:吾之众一倍于敌,则当分为二部:一以当其前,一以冲其后;彼应前则后击之,应后则前击之,兹所谓一术为正,一术为奇也。杜氏不晓兵分则为奇,聚则为正,而遽非曹公,何误也!
二十三(敌则能战之,)
曹操曰:己与敌人众等,善者犹当设伏奇以胜之,
李筌曰:主客力敌,惟善者战。
杜牧曰:此说非也。凡己与敌人兵众多少、智勇利钝一旦相敌,则可以战。夫伏兵之设,或在敌前,或在敌后,或因深林丛薄,或因暮夜昏晦,或因隘厄山贩,击敌不备,自名伏兵,非奇兵也。
陈皞曰:料己与敌人众寡相等,先为奇兵可胜之计,则战之。故下文云:不若则能避之。
杜说:奇伏,得之也。
梅尧臣曰:势力均则战。
王皙曰:谓能者能感士卒心,得其死战耳。若设奇伏以取胜,是谓智优,不在兵敌也,
何氏曰:敌,言等敌也;唯能者可以战胜耳。
张预曰:彼我相敌,则以正为奇,以奇为正,变化纷绞,使敌莫测;以与之战,兹所谓设奇伏以胜之也。杜氏不晓凡置阵皆有扬奇备伏,而云伏兵当在山林,非也。
二十四(少则能逃之,)
曹操曰:高壁坚垒,勿与战也。
李筌曰:量力不如,则坚壁不出挫其锋,待其气懈,而出奇击之。齐将田单守即墨,烧牛尾即杀骑劫,则其义也。
杜牧曰:兵不敌,且避其锋,当(尚)俟隙,便奋决求胜。言能者,渭能忍忿受耻,敌人求挑不出也,不似曹咎记水之战也。
陈皞曰:此说非也。但敌人兵倍于我,则宜避之,以骄其志,用为后图,非谓忍忿受耻。太宗辱宋老生以虏其众,岂是兵力不等也?
贾林曰:彼众找寡,逃匿兵形,不令敌知,当设奇伏以待之,设诈以疑之,亦取胜之道。又一云:逃匿兵形,敌不知所备,惧其变诈,全军亦逃。
杜佑曰:高壁(坚)垒,勿与战也。彼之众,我之寡,不可敌,则当自逃守匿其形。
梅尧臣曰:彼众我寡,去而勿战。
王皙曰:逃,伏也。谓能倚固逃伏以自守也。《传》曰:“师逃于夫人之宫。”或兵少而有以胜者,盖将优卒强耳。
何氏曰:兵少固壁,观变潜形,见可则进。
张预曰:彼众我寡,宜逃去之勿与战,是亦为将智勇等而兵利钝均也。若我治彼乱,我奋彼怠,则敌虽众,亦可以合战。若吴起以五百乘,破秦五十万众;谢玄以八千卒败符坚一百万,岂须逃之乎?’
二十五(不若则能避之。)
曹操曰:引兵避之也。
杜牧曰:言不若者,势力交援俱不如也;则须速去之,不可迁延也。如敌人守我要害,发我津梁,合围于我,则欲去不复得也。
杜佑曰:引兵备之,强弱不敌,势不相若,则引军避,侍利而动。
梅尧臣曰:势力不如,则隐而避。
王皙曰:将与兵惧不若,遇敌攻必败也。
张预曰:兵力谋勇皆劣于敌,则当引而避之,以伺其隙。
二十六(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曹操曰:小不能当大也。
李筌曰:小敌不量力而坚战者,必为大敌所擒也。汉都尉李陵以步卒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而见殁匈奴也,
杜牧曰:言坚者,将性坚忍,不能逃,不能避,故为大者之所擒也。
孟子曰:小不能当大也。言小国不量其力,敢与大邦为雠 ,虽权时坚城固守,然后必见擒获。《春秋传》曰:“既不能强,又不能弱,所以败也。”
梅尧臣曰:不逃不避,虽坚亦擒。
王皙注同梅尧臣。
何氏曰:如右将军苏建、前将军赵信将兵三千余人,与大将军卫青分行,独逢单于兵数万。力战一日,汉兵且尽。前将军信胡人,降为翕侯,匈奴诱之,遂将其余骑可八百余,奔降单于。有将军苏建遂尽亡其军,独以身得亡自归。大将军问其正阂、长史安,议郎周霸等。建为云何?霸曰:“自大将军出,未尝斩一稗将。今建弃军,可斩以明威重。”闳、安曰:“不然。兵法: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今建独以数千当单于数万,力战一日余,士尽不敢有二心,自归而斩之,是示后人无归意也。”
张预曰:小敌不度强弱而坚战,必为大敌之所擒,息侯屈于郑伯,李陵降于匈奴是也。
孟氏曰:“小固不可以敌大,弱固不可以敌强,寡固不可以敌众。”
二十七(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
曹操曰:将周密,谋不泄也。
李筌曰:辅,犹助也。将才足,则兵必强。
杜牧曰:才周也。
贾林曰:国之强弱,必在于将。将辅于君而才周,其国则强;不辅于君,内怀其贰,则弱。择人授任,不可不慎。
何氏曰:周,谓才智具也。得才智周备之将,国乃安强也。
二十八(辅隙则国必弱。)
曹操曰:形见于外也。
李筌曰:隙,缺也。将才不备,兵必弱。
杜牧曰:才不周也。
梅尧臣曰:得贤则周备,失士则隙缺。
王皙曰:周,谓将贤则忠才兼备;隙,谓有所缺也。
何氏曰:言其才不可不周,用事不可不周知也。故将在军,必先知五事、六行、五权之用,与夫九变、四机之说,然后可以内御士众,外料战形;苟昧于兹,虽一日不可居三军之上矣。
张预曰:将谋周密,则敌不能窥,故其国强;微缺则乘衅而入,故其国弱。太公曰:“得士者昌,失士者亡。”
二十九(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
梅尧臣曰:患君之所以不知。
孟氏曰:己下语是。
张预曰:下三事也。
三十(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
曹操曰:縻,御也。
李筌曰:魔,绊也。不知进退者,军必败;如绊骥足,无驰骋也。楚将龙且逐韩信而败,是不知其进;秦将苻融挥军少却而败,是不知其退。
杜牧曰:犹驾御魔绊,使不自由也。君,国君也。患于军者,为军之患害也。夫授鉞凶门推毂、阃外之事,将军裁之,如赵充国欲为屯田,汉宣必令决战,孙皓临灭,贾充尚请班师,此不知进退之谓也。
贾林曰:军之进退,将可临时制变;君命内御,患莫大焉。故太公曰:“国不可以从外治,军不可以从中御。”
杜佑曰:縻,御也,靡为反。君不知军之形势,而欲从中御也。
梅尧臣曰:君不知进退之宜,而专进退,是摩系其军,《六韬》所谓军不可以从中御。
王皙曰:縻,系也。去此患则当托以不御之权,故必忠才兼备之臣为之将也。
张预曰:军未可以进而必使之进,军未可以退而必使之退,是谓縻绊其军也。故曰:进退由内御,则功难成。
三十一(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曹操曰:军容不入国,国容不入军,礼不可以治兵也。
李筌曰:任将不以其人也。燕将慕容评出,军所在,因山泉卖樵水,贪鄙积货,为三军帅,不知其政也。
杜牧曰:盖谓礼度法令,自有军法从事,若使同于寻常治国之道,则军士生惑矣,至如周亚夫见天子不拜,汉文知其勇不可犯;魏尚守云中,上首级,为有司所劾,冯唐所以发愤也。
杜佑曰:夫治国尚礼义,兵贵于权诈,形势各异,教化不同;而君不知其变,军国一政,以用治民,则军士疑惑,不知所措。故《兵经》曰:“在国以信,在军以诈”也。
陈皞曰:言不知三军之事,违众沮议。《左传》称晋彘季不从军师之谋。而以偏师先进,终为楚之所败也。
梅尧臣曰:不知治军之务,而参入军”是也。
何氏曰:军国异容,所治各殊;欲以治国之法以治军旅,则军旅惑乱。
张预曰:仁义可以治国,而不可以治军,权变可以治军,而不可以抬国,理然也。虢公不修慈爱,而为晋所灭;晋侯不守四德,而为秦所克。是不以仁义治国也。齐侯不射君子,而败于晋;宋公不擒二毛,而衄于楚。是不以权变治军也。故当仁义而用权谲,则国必危,晋虢是也。当变诈而尚礼义,则兵必败,齐宋是也。然则治国之道,固不可以治军也。
三十二(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土疑矣。)
曹操曰:不得其人意也。
杜牧曰:谓将无权智,不能铨度军士,各任所长,而雷同使之,不尽其材,则三军生疑矣。黄石公曰:“善任人者,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顾其死。”
陈皞曰:将在军,权不专制,任不自由,三军之士自然疑也,
杜佑曰:不得其人也。君之任将,当精择焉;将若不知权变,不可付以势位,苟授非其人,则举措夫所,军覆败也。若赵不用广武君而用成安君。
梅尧臣曰:不知权谋之道,而参其任用,则众疑贰也。
王皙曰:政也,权也,使不知者同之,则动有违异,必相牵制也;是则军众疑惑矣。裴度所以奏去监军平蔡州也。此皆由君上不能专任贤将,则使同之,故通谓之三患。
何氏曰:不知用兵权谋之人,用之为将,则军不治而上疑。
张预曰:军吏中有不知兵家权谋之人,而使同居将帅之任,则政令不一,而军疑矣。若邲之战,中军帅荀林父欲还,稗将先毅不从,为楚所败是也血世以中宫监军,其患正如此。高崇文伐蜀,因罢之,遂能成功。
三十三(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曹操曰:引,夺也。
李筌曰:引,夺也。兵,权道也,不可谬而使处。赵上卿蔺相如言:“赵括徒能读其父书,然未知合变;王令以名使括,如胶柱鼓瑟。此则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赵王不从,果有长平之败,诸侯之难至也。
杜牧曰:言我军疑惑,自致扰乱,如引敌人使胜我也。
盂氏曰:三军之众,疑其所任,惑其所为,则邻国诸侯,因其乖错,作难而至也。大公曰:“疑志不可以应敌。”
梅尧臣曰:君徒知制其将,不能用其人,而乃同其政任,惮众疑惑,故诸侯之难作。是自乱其军,自去其胜。
王哲曰:引诸侯胜己也。
何氏曰:士疑惑而无畏则乱,故敌国得以乘我隙衅而至矣。
张预曰:军士疑惑,未肯用命,则诸侯之兵乘隙而至。是自溃其军,自夺其胜也。
三十四(故知胜有五:)
李筌曰:谓下五事也。
张预曰:下五事也。
三十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李筌曰:料人事逆顺,然后以《太一遁甲》算三门遇奇五将无关格,迫胁主客之计者,必胜也。
杜牧曰:下文所谓知彼知己是也。
盂氏曰:能料知敌情,审其虚实者胜也。
梅尧臣曰:知可不可之宜。
王皙曰:可则进,否则止,保胜之道也。
何氏曰:审己与敌。
张预曰:可战则进攻,不可战则退守;能审攻守之宜,则无不胜。
三十六(识众寡之用者胜;)
李筌曰:量力也。
杜牧曰:先知敌之众寡,然后起兵以应之。如王翦伐荆,曰“非六十万不可”是也。
杜佑曰:言兵之形,有众而不可击寡,或可以弱制强,而能变之者胜也。故《春秋传》曰:“师克在和不在众”是也。
梅尧臣曰:量力而动。
王皙曰:谓我对敌兵之众寡,围攻分战是也。
张预曰:用兵之法,有以少而胜众者,有以多而胜寡者,在乎度其所用,而不失其宜则善。如吴子所谓用众者务易,用少者务隘是也。
三十七(上下同欲者胜;)
曹操曰:君臣同欲。
李筌曰:观士卒心,上下同欲,如报私仇者胜。
陈皞曰:言上下共同其利欲,则三军无怨,敌可胜也。《传》曰:“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也。”
杜佑曰:言君臣和同,勇而战者胜。故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梅尧臣曰:心齐一也。
王皙曰:上下一心。若先毅刚愎以取败,吕布违异以致亡,皆上下不同欲之所致。
何氏曰:《书》云:“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商灭而周兴。”
张预曰:百将一心,三军同力,人人欲战,则所向无前矣。
三十八(以虞待不虞者胜;)
李筌杜牧曰:有备预也。
孟氏曰:虞,度也。《左传》曰:“不备不虞,不可以师。”待敌之可胜也
陈皞曰:谓先为不可胜之师,待敌之可胜也。
杜佑曰:虞,度也。以我有法度之师,击彼无法度之兵。
梅尧臣曰:慎备非常。
王皙曰:以我之虞,待敌之不虞也。
何氏曰:春秋时,城濮之后(役),晋无楚备,以败于邲。邲之后(役),楚无晋备,以败于鄢。自鄙已来,晋不失备,而加之以札,重之以睦,是以楚弗能加晋。又周未,荆人伐陈,吴救之。军行三十里,雨十日夜,不见星。左史倚相谓大将子期曰:“雨十日夜,甲辑兵聚,吴人必至,不如备之。”乃为阵,而吴人至,见荆有备而反。左史曰:“其反覆六十里,其君子休,小人为食;我行三十里,击之必克。”从之,遂破吴军。
魏大将军南征吴,到积湖。魏将满宠帅诸军在前,与敌隔水相对。宠令诸将曰:“今夕风甚猛,贼必来烧营,宜豫为之备。”诸军皆警。夜半,贼果遣十部来烧营,宠掩击破之。
又春秋卫人以燕师伐郑,郑祭足、原繁、泄驾以三军军其前,使曼伯与子元潜军军其后。燕入畏郑三军,而不虞制人;六月,郑二公子以制人败燕师于北制。君子曰:不备不虞,不可以师。
又楚子重自陈伐宫,围渠丘。渠丘城恶,众溃奔莒,楚入渠丘。宫人囚楚公子平,楚入曰:“勿杀,吾归而俘。”营人杀之。楚师围宫,宫城亦恶。庚申,莒溃,楚遂入郓。莒无备故也。君子曰:恃陋而不备,罪之大者也;备豫不虞,善之大者也。莒恃其陋而不修城郭,浃辰之间,而楚克其三都,无备也夫!
张预曰:常为不可胜以待敌。故吴起曰:“出门如见敌。”士季曰:“有备不败。”
三十九(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曹操曰:《司马法》曰:“进退惟时,无曰寡人”也。
李筌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者胜;真将军也。吴伐楚,吴公子光弟夫概王至,请击楚子常,不许。夫概曰:“所谓见义而行,不待命也。今日我死,楚可入也。”以其属五千,先击子常,败之。审此,则将能而君不能御也。
晋宣帝柜诸葛于五丈原,天子使辛毗仗节军门曰:“敢问战者斩。”亮闻笑曰:“苟能制吾,岂千里请战!假言天子不许,示武于众,此是不能之将。”
杜牧曰:尉缭子曰:“夫将者,上不制乎天,下不制乎地,中不制乎人。故兵者,凶器也;将者,死官也。”
杜佑曰:将既精能,晓练兵势,君能专任,事不从中御。故王子曰,“指授在君,决战在将”也。
梅尧臣曰:自间以外,将军制之。
王皙曰:君御能将者,不能绝疑忌耳。若贤明之主,必能知人,固当委任以责成效,推毂授* ,是其义也。攻战之事,一以专之,不从中御,所以一威,且尽其才也。况临敌乘机,间不容发,安可遥制之乎?
何氏曰:古者遣将干太庙,亲操鉞,持其首,授其柄,曰:“从是以上至天者,将军制之。”乃复操柄,授与刃,曰:“从是以下至渊者,将军制之。”故李牧之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御也。周亚夫之军细柳,军中唯闻将军之命,不闻天子之诏也。盖用兵之法,一步百变,见可而进,知难而退。而曰,有王命焉,是白大人以救人也,未及反命,而偎烬久矣!曰,有监军焉,是作舍道边也,谋无适从,而终不可成矣!故御能将而责平猖,虏者,如绊韩卢而求获狡免者,又何异焉。
张预曰:将有智勇之能,则当任以责成功,不可从中御也。故曰:间外之事,将军裁之。
四十(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曹操曰:此上五事也。
四十一(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李筌曰:量力而拒敌,有何危殆乎?
杜牧曰:以我之政,料敌之政;以我之将,料敌之将;以我之众,料敌之众;以我之食,料敌之食;以我之地,料敌之地。校量己走,优劣短长,皆先见之,然后兵起,故有百战百胜也。
孟氏曰:审知彼己强弱利害之势,虽百战,实无危殆也。
梅尧臣曰:彼己五者尽知之,故无败。
王皙曰:殆,危也。谓校尽彼我之情,知胜而后战,则百战不危。
张预曰:知彼知己者,攻守之谓也。知彼则可以攻,知己则可以守;攻是守之机,守是攻之策。苟能知之,虽百战不危也。或曰:士会察楚师之不可敌,陈平料刘项之长短,是知彼知己也。
四十二(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李筌曰:自以己强,而不料敌,则胜负未定。秦主苻坚以百万之众南伐,或谓曰:“彼有人焉,谢安、桓冲,江表伟才,不可轻也。”坚曰:“我以八州之众,士马百万,投鞭可断江水,何难之有!”后果败绩,则其义也。
杜牧曰:恃我之强,不知敌不可伐者,一胜一负。王猛将终,谏苻坚曰:“晋氏虽在江表,而正朔所禀,谢安、桓冲,江表伟人,不可伐也。”及坚南伐,曰:“吾士马百万,投鞭可济。”遂有淝水之败也。
陈皞曰:杜说乃是出兵无名,而伐无罪,所以败也。非一胜一负之义。
杜佑曰:虽不知敌之形势,恃己能克之者,胜负各半。
梅尧臣曰:自知己者,胜负半也。
王皙曰:但能计已,不知敌之强弱,则或胜或负,
张预曰:唐太宗曰:“今之将臣虽未能知彼,苟能知己,则安有不利乎?”所谓知己者,守吾气而有待焉者也。故知守而不知攻,则胜负之半。
四十三(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李筌曰:是谓狂寇,不败何待也。
杜佑曰:外不料敌,内不知己,用战必殆。
梅尧臣曰:一不知,何以胜?
王皙曰:全昧于计也。
张预曰:攻守之术皆不知,以战则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