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的实质·第三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战略的实质·第三

战略的实质·第三

作者:约翰·柯林斯 ·美国

出自————《大战略》《大战略的结构·第一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战略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制订的一种行动计划,是一个目的和为达到这个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

美国海军少将怀利:《军事战略》

   战略的定义众说纷纭。外行们认为战略这个词的含义最不严谨,可作各种各样的解释。甚至上面那位专家的看法也存在着缺点,因为这种看法认为,战略实质上是个行动问题。

   事实上,战略包括两个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的方面,即抽象方面和具体方面。前者是战略哲学家和理论家的活动领域;后者则是实际制订计划者的工作范围。

   国家战略、大战略和军事战略的区别

   战略这个词的原意是“统率艺术”,但是现在这个词的含义却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战略不再单纯地指军事,也不仅仅限于武装斗争。目前,不但有军人,而且有非军人在国家一级研究战略问题。

   国家战略在平时和战时综合运用一个国家的各种力量以实现国家的利益和目标。按照这种观点,战略可分为应付国际和国内问题的全面政治战略;对外和对内的经济战略以及国家军事战略等等。每一种战略都直接或间接地关系着国家的安全。

   本章着重介绍有直接关系的各种“国家安全”战略。这些战略汇集起来便构成“大战略”,即在各种情况下运用国家力量的一门艺术和科学,以便通过威胁、武力、间接压力、外交、诡计以及其它可以想到的手段,对敌方实施所需要的各种程度和各种样式的控制,以实现国家安全的利益和目标。

   “军事战略”和“大战略”有联系,但绝不是同义词。军事战略是以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为基础的。它力求通过武力来取得胜利。大战略如果运用成功的话,将减少使用暴力的必要性。同样重要的是,大战略所寻求的远不是战争的胜利,而是持久的和平。军事战略主要是将军们的事,而大战略则主要是政治家们的事。大战略支配着军事战略,而军事战略只是大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包括威胁、谈判、经济诈骗和心理战等内容的大战略,否定了自克劳塞维茨时代以来人们普遍的一种看法,即战略仅仅是“为了达到战争目的而对战斗的运用”。相反,大战略的含义与利德尔-哈特的结论是完全一致的。他说:“真正的目的与其说是寻求战斗,不如说是寻求一种有利的战略形势。这种战略形势是如此有利,以至于即便它本身不能收到决定性的效果,那么在这个形势的基础上再打一仗,就肯定可以收到这种决定性的效果。”也许有人认为,这不完全是个新观点。孙子早已认识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 译者注:意即不战而使人屈服,才是高明中之最高明的。 ]

   战略方面的几种基本方法

   根据强制性的目标、现有的手段和威胁程度等条件,战略家们能够从许多不同的角度来研究理论和实际问题。

   一、连续战略和积累战略

   海军少将怀利在他所著的《军事战略》这本小书中论证了两个基本的、也许不能再细分的战略。这两种战略他定名为“连续战略”和“积累战略”。

   正如他所说的,连续战略是为达成最终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密切相关的连续步骤。在进攻敌人本土前,先打击其士气、使之在盟国中孤立、切断其外部补给以及破坏其国内交通线等一系列措施,就是一种典型的连续战略。

   相反,积累战略由许多单独的、偶然的、最终产生决定性效果的行动所组成。战略轰炸和破坏敌人航运的海军活动是这方面主要的例子。苏联人在四十年代以不同方式运用了积累战略。当时他们逐个地将九个国家置于铁幕之后。丢掉哪一个国家似乎都没有引起自由世界的震惊。但是,(自由世界似乎)突然发现,克里姆林宫已经统治了整个东欧。

   连续战略和积累战略绝不是矛盾的,而往往是相辅相成的。为说明这一点,怀利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曾对日本同时采用了这两种战略。他说:

  我们使用了连续战略,我们的进攻横越太平洋直达亚洲沿岸,并抵达日本帝国的海岸。除此之外,显然我们还采用了主要目的在于破坏日本经济的积累战略(通过空中和海上封锁)。这两种战略最终是相互配合的,但在日常活动中又基本上是独立进行的。

   二、直接战略和间接战略

   博弗尔将军从一个多少有些不同的更高的角度来研究战略,他提醒读者注意直接战略和间接战略各种不同组合的方案。他说:

  战略可以象音乐一样使用两种“调子”。大调就是以武力为主要因素的直接战略。小调就是以心理战和计谋而不是以武力为主要因素的间接战略。当然,任何一种战略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使用这两种调子,因此就出现了很多“样式”的战略。……

   接着他以如下的看法评述了他的观点:虽然直接战略与间接战略有所不同,但是它们具有共同的目标——挫伤或粉碎敌人的意志。他写道:

  它们采用同样的方法,其基本出发点都是争取行动自由。……每种战略都是经过选择的一系列行动的(特别)组合。之所以选择这些行动,或者是因为最适合自己现有的能力,或者是因为最适合利用所要打击之敌的弱点。选择最理想的行动也许是战略的最重要的职能;这种选择的范围非常广泛:从提出建议到实际摧毁目标。只有战略才有可能对付各种不同的情况,而且只有战略才往往能使弱者获胜。

   自从凯恩杀死艾贝尔 [ 译者注:据圣经《创世纪》记载:农夫凯恩与牧人艾贝尔系亚当和夏娃的长子和次子。艾贝尔将其所牧牛羊生下的第一胎小畜献给了上帝,凯恩出于嫉妒,一怒之下杀死其弟。这是人类第一次出现的杀戮事件。 ] 以来,赤裸裸地使用直接和破坏性的暴力一直在战略思想中占主导地位。只有象亚历山大、马基雅维里、列宁、利德尔-哈特和毛泽东少数战略先驱,才制订出以智谋代替暴力的新战略。

   三、威慑战略和实战战略

   第三套基本战略方法是威慑战略和实战战略的配合。前者的目的是防止战争或限制战争的规模,后者的目的是一旦战争爆发就投入战争。

   一九四五年以来,世界上某些最有头脑的人已在设法解决如何遏制全面核战争的问题。他们的劳动成果将在第六、十一、十二和十三章中介绍。伟大的思想家中很少有人关心遏制激烈程度较低的冲突问题。某些权威人士认为,革命战争可能防止不了,因为叛乱者知道,他们在人力和武器上从一开始就处于劣势,并准备承担由此而引起的一切后果。但另一些权威人士并不如此悲观。他们认为,新一代的战略家最终将会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之前,在真正的“零个战争”战略能够问世之前(如果没有敌方的合作,这是不容易实现的),实战战略势必继续流行。

   四、打击军事力量战略和打击社会财富战略

   两种明显不同的观点导致了两种主要用于全面核战争的专门战略,即打击军事力量战略和打击社会财富战略。

   一部分人赞成打击社会财富战略(有时称为打击城市战略)。这种战略要求对敌人的居民和生产基地造成一种无法承受的威胁。其目的是建立一种稳定的“恐怖均势”,从而避免打一场核战争。

   持怀疑态度的人认为,一切努力将适得其反,实际上威慑可能失败。因此,他们提出了旨在解除敌人武装的打击军事力量战略。为掌握主动权而实施的预防性行动和先发制人的行动,是可能采取的抉择。同样,也可能采取限制损伤的措施。

   纯粹的打击军事力量战略和打击社会财富战略可能在实践中行不通,尽管坚持这两种战略的人否认这种看法。因此,出现了若干种折衷方案。其中有的是打击军事力量战略的变种,主张避免附带打击社会财富;有的则把对社会财富的附带打击看成是值得欢迎的副产品。美国和苏联的战略家们都在利用打击军事力量战略和打击社会财富战略,但重视的程度不同。

   战略思想的主要学派

   在连续战略和积累战略、直接战略和间接战略、威慑战略和实战战略以及其它各种相对立的战略的广泛范围中,存在着三种相互冲突的“传统的”军事思想学派,即大陆学派、海洋学派和航天学派。这三派中有相当一部分观点是相同的。例如,所有这三派最终都要依靠陆地基地,然而,每个学派通常是从不同的地理条件来考虑问题的,因此解决战略问题的方法也就截然不同。为了突出说明他们之间的区别,本作者对各学派的简介有意识地加以高度概括。

   一、大陆学派

   强调陆上力量的人,即克劳塞维茨战略的直接继承者,倾向于将全球分成若干单独的战区。他们认为,摧毁敌人军队是战争的最终目的。海军和空军的主要任务只是将部队输送到战场,尔后对在战场上作战的部队提供支援。而陆上力量则以武力夺取决定性的战果,即对敌人实行长期控制,必要时可以实际占领敌人的领土。

   二、海洋学派

   以上那些理论对海洋学派是格格不入的。海洋学派只强调控制被大陆分割的全球水域。他们赞成马汉和科贝特提出的理论,即只要能控制住七大海洋就能决定陆地上的事务。其目的是控制影响海上力量行动的海上重要交通线和咽喉要地。然后,使用包括封锁在内的间接压力,或者有选择地向内陆派遣部队,以便牢牢掌握住陆地。

   三、航天学派

   航天学派的奠基人是杜黑,他有许多信徒 [ 作者注:提倡弹道导弹潜艇的人与航天学派的密切关系至少不亚于与海洋学派的关系。 ] 。此派的基本理论是:第一,空军在没有援助的情况下能起决定性作用;第二,如能放手让空军自由行事,就不会再有旷日持久的战争;第三,空军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制空权和破坏敌人的战争潜力(主要指人口中心和工业基地)。对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支援只是空军的次要任务。

   四、革命学派

   第四种学派在性质上是“非传统的”,是不久前才形成的一种学派。马克思、列宁、毛泽东、胡志明、格瓦拉和武元甲等人,对这种学派的思想作了详细的论述。大陆学派、海洋学派和航天学派侧重军事方面,而革命战争学派则把重点放在政治、社会和心理方面。革命战争学派运用的是间接方法和积累战略而不是连续战略。革命战争很少出现象克劳塞维茨所论述的那种大战役。奠边府战役、一九六八年武元甲发动的春节攻势和一九七二年河内对南越的入侵,都是例外情况。领土不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战场是在人们的头脑里。

   五、需要一个综合性的学派

   怀利海军少将认为,以上四种现代战略思想学派都不完善。他这样说是正确的。大陆、海洋、航天这三种军事学派没有一个提到大战略。革命学派与大战略比较接近,但这也只是就某种特定的范围而言。需要有一种统一的认识,以便领导人能运用各种形式的国家力量,掌握战略重心,从而能够最有利地处理国家安全事务。我们国家应该比敌方先达到这个智慧的顶峰。

   战略抉择

   在各种利益、目标、理论、概念和思想学派的结构中,可以构想出无数的战略组合。为便于比较,现将部分典型的战略成对地排列如下:

     进攻性战争或防御性战争

     先发制人战争或第二次打击

     大规模报复战略或灵活反应战略

     现有部队或迅速动员

     区域性战争或全球性战争

     闪击战或消耗战

     武装斗争或颠覆活动

     消极抵抗或积极反应

     孤立主义或集体安全

     打击军事力量或打击社会财富

     有控制的升级或盲目的进攻

     争夺势力范围或全面对抗

   美国是争夺世界霸权的头等强国。它同时推行看全球战略和区域性战略,我们有四种战略:第一是欧洲战略;第二是中东战略;第三是东亚和西太平洋战略;第四是全球核战争战略。为了适应具体情况,每种战略在推行过程中要进行调整。其它国家则视自己的特殊需要与情况而选择战略。僻静的瑞典在两次大战期间都把命运押在中立上,而且都成功了,因为谁也不想要它的领土。壁垒森严的比利时是地处交通要道的国家,却没有瑞典那样的运气。以色列在一九五六年和一九六七年依赖于第一次打击战略,其特点是进行快速动员和速决战。对一个既无力维持大规模常备军,又经不起旷日持久的消耗战的国家,这种办法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如果阿拉伯国家警惕性更高些,组织得更好些,那么这种办法也不那么有吸引力。

   每种战略都必须根据特定需要进行修改。法国于一九四○年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当时它企图仍旧采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战略。如果未经仔细研究上个时期以来各种情况的变化,那就不能将一个时期的战略原封不动地搬到另一个时期。同样地,一个地区的战略也不宜照搬到另一个地区,除非前一地区的情况与后一地区的情况差不多。例如,美国在越南战场上许多正确的做法,搬到欧洲就行不通了。

   总之,战略是一门进行抉择的艺术和科学。有些抉择对某个领导人或国家来说是正确的,而对另一个领导人或国家来说就可能完全不合适。正如很难设想把斯大林看成是一个直率的人一样,也很难设想象哈里·杜鲁门或特迪·罗斯福 [ 译者注:指美国第二十六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 ] 这样急躁的人会采用狡猾的、难以捉摸的或守势的战略。美国人容易冲动,不喜欢采用似乎适合于能克制感情的东方人使用的持久战略。罗伯特·汤普森爵士是个没有偏见的观察家,他在谈及越南战争的问题时,字斟句酌地指出了这一点。他说:

  美国人性格上的弱点是起了作用的。其中最大的弱点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急躁。……这一弱点,连同必然带来的挫败,是导致希望速胜的主要因素。而这种愿望,在一场依靠人民而不是依靠武力的战争中是实现不了的。

   战略上的各种限制因素

   尽管所有的战略家都有其哲学上的信念,但是他们无不受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地理和技术等一系列限制因素的束缚。某些限制因素,例如民族意志和世界舆论,是无形的。人道主义和骑士精神以及伦理学和法律规定也都起着限制作用。虽然习惯法规定了定义明确、众所公认的战争规则,但那些规则有时却受其它条件的影响而被抵消了。例如,所谓军事需要的原则,就是要求使用一切必要的压力以最小的时间、生命和金钱的代价来挫伤或粉碎敌人的意志。

   许多大战略家们还必须同民族神话和传统作斗争。在美国,类似下列的原则是绝对不许违反的:

   决不先动手。

   根据“规则”“公平合理”地打。

   支持弱者。

   不搞秘密联盟或协议。

   将一切重大的战略决定提交公众批准。

   平时维持最低限度的部队,战时再动员。

   上述这些原则曾在不同的时候被违反过,但是每次违反几乎总要引起全国人民的内疚。

   由于种种不同的战争引起种种不同的问题,因而也决定了种种不同的战略。有全面核战争、有使用或不使用核武器的有限战争以及包括叛乱和冷战在内的各种各样激烈程度较低的战争。各种战争的起因,实施的特点和结局在许多方面都是各不相同的。世界大国的领导人,主要是美苏两个大国的领导人必须理解这一点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因为在一些情况下看来有效的战略,在其它情况下未必一定有效。

   设想的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迅速审查一下各种设想。不管怎样,这些设想构成几乎所有战略决策的基础,而且这些设想本身包含着成功或失败的因素。

   某些“一厢情愿的人”对困难往往视而不见。而悲观的战略家们则又把情况估计得过糟,因而使费用不必要地猛增。这两种极端的态度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战略。以下十五种对立的设想说明了美国当代战略大辩论中各种不同的观点:

   1、以武力作为对外政策的工具已经过时还是没有过时。

   2、美国需要成为“第一号”强国还是不需要。

   3、满足国内需要应该优先于防务还是不应该。

   4、缓和确实反映了苏联的意愿还是不反映。

   5、中苏分裂是永久性的还是非永久性的。

   6、美国核优势是必要的还是不必要的。

   7、有控制的核战争是可行的还是不可行的。

   8、联盟比单独防御可取还是不可取。

   9、美国应该成为世界“警察”还是不应该。

   10、亚洲应该在美国区域性战略中占主要地位还是不应该。

   11、美国应该仅限于对民主政府的支援还是不应该。

   12、在任何意识形态斗争中,时间对我们有利还是不利。

   13、预算方面的考虑应该左右战略还是不应该。

   14、后备役部队是必不可少的还是无足轻重的。

   15、水面舰队已经过时还是没有过时。

   其它许多设想(有些是有道理的,有些是没有根据的)还可以补充进去。每种设想都在其特殊的方面影响着战略。对这些设想,应该经常加以审查,以便在计划中的设想变为真实情况和真正威胁时,使原来的假设尽可能地接近事实。

   战略上的挑战

   克劳塞维茨对战略的实质作了很好的概括,他写道:

  如果一个君主或统帅善于完全根据自己的目的和手段进行战争,并且做得恰如其分,那就是他有天才的最好证明。……

  而我们认为,这里根本不是什么科学公式和习题的问题,物质事物的关系都是非常简单的,要把握住起作用的精神力量才比较困难。……(在最高范围)战略接近政治和治国之道,甚至同它们合而为一。正如我们说过的那样,它们对军事行动规模的影响比对行动方式(即战术)的影响要大些。

  由此可见,在战略上一切都非常简单,但是并不因此就非常容易。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