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张鼓峰事件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附:张鼓峰事件

附:张鼓峰事件

作者:王辅·中国

出自————《日军侵华战争1931-1945》《全面侵华·第三

出自————《战争通史

   1938年7月9日,有10余名苏联军人,在吉林省珲春县以南的张鼓峰构筑工事,接到这一报告的日本“朝鲜军”和“关东军”,认为这是苏军越界的侵犯行为,遂向国内建议,先在外交上提出抗议,然后动用武力予以驱逐。

   苏军认为根据1886年的珲春界约,边境线在张鼓峰山顶的149高地。

   而日军认为这是“满洲国”的领土,其边界线应在张鼓峰的东侧。

   张鼓峰地区的边境线,除了上述外,日军还得知我国1909年驻珲春部队所绘制的地图和.1911年俄国参谋本部所绘制的地图,两图都将两国的界线标记在哈桑湖以东的马鞍山地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被日军占领,这一带地区即由驻朝鲜的日军第19师团守备。“朝鲜军”司令官小矶国昭认为,这一带边境线历史上即不明确,为防止与苏军发生边境纠纷,于1936年3月间决定,严格禁止派遣部队进入这一有争议的地区。实际苏军也一直未向该地区派遣过部队。

   为7月9日越境的事,日苏政府之间进行了几次交涉,但都无结果。当时日军担任这一地区守备的一是驻珲春的“珲春驻屯队”,共有2个步兵大队,1个炮兵中队,归驻于就近朝鲜境内的第19师团指挥;另外是驻于张鼓峰以西朝鲜境内庆兴地区的第76国境守备队(2个中队)。

   日军大本营对于苏军进入张鼓峰非常重视。7月15日首先派出作战部参谋有末次中佐和曾任驻苏副武官现任第5课对苏情报参谋的甲谷悦雄少佐到达朝鲜了解现地实况。接着于16日命令“朝鲜军”向该地区集结部队,听令行动。于15日继小矶国昭任朝鲜军司令官的中村孝太郎中将,16日午后4时向驻于罗南的第19师团下达了同样的命令。

   7月19日拂晓,19师团的37旅团与步兵第75联队、76联队1个大队和联队炮兵、骑兵第27联队、山炮兵第25联队、野战重炮兵第15联队、高炮第5联队,工兵第19联队各一部与师团装甲车训练所,按照“朝鲜军”的命令,到达了张鼓峰对面图们江西岸的四会、庆兴、阿吾地一带地区待命。其总人数为3236名,军马743匹。

   张鼓峰事件当时,“朝鲜军”与第19师团的编成为:

   朝鲜军  司令官 小矶国昭 中将

        参谋长 北野宪造 少将

        高级参谋 岩崎民雄 大佐

    第19师团  师团长 尾高龟藏 中将 罗南

          参谋长 中村美明 大佐

     第37旅团  旅团长 森本伸树 少将 咸兴

      第73联队  联队长 佐藤为德 大佐 罗南

      第74联队  联队长 长勇 大佐 咸兴

     第38旅团  旅团长 大野宣明 少将 罗南

      第75联队  联队长 佐藤幸德 大佐 会宁

      第76联队  联队长 大城户三治 大佐 罗南

    第76国境守备队  队长 千田贞季 中佐 庆兴

    山炮第15联队  联队长 田中隆吉 大佐 罗南

    珲春驻屯队  队长 横山臣平 中佐

    珲春特务机关  机关长 田中铁次郎 少佐

    另:骑兵第27联队亦驻于罗南,工兵第19联队则驻于会宁,辎重兵第19联队驻于镜城。

   到达集结地域的第19师团部队,于7月20日作好了攻击的准备。19师团进攻张鼓峰的作战方案大体为:

  (一)76联队一部与庆兴第76国境守备队,由守备队长千田贞季中佐指挥,在张鼓峰、沙草峰以北的流水峰地区,担任正面警戒。

  (二)75联队主力,由该联队长佐藤幸德大佐指挥,急袭并占领张鼓峰,歼灭防守的苏军。

  (三)预计作战时间为20日夜间或21日夜间。

   (一)从外交解决到兵戎相见

   日军大本营在对国际形势及我国关内战场的情况作了分析之后,决定仍按原订计划组织武汉战役和广东战役。为了防止增加国际纠纷和分散力量,日本大本营7月21日指示“朝鲜军”:集中于边境的部队,在作侦察和战斗准备时,要严格防止惹起国际纠纷。

   当日17时日军参谋总长载仁亲王也给“朝鲜军”发来了:根据内外情况,要求行动慎重的指示。

   同一天陆军次官东条英机中将至“朝鲜军”司令部研究了有关张鼓峰事件问题。当晚东条收到陆军省军务局长中村明人少将的电报,大意是:对张鼓峰事件的看法已有新的变化;陆军省、参谋本部意见已经完全一致,对张鼓峰中止行使武力,为此已于今日下午通知各单位和部队;目前的处理方针,着重于通过外交途径。

   接着7月26日夜间“朝鲜军”接到其参谋本部关于集中在满、鲜边境的部队返回原驻地,以另一部加强边境警备的电报指示后,中村孝太郎于27日晨决定,19师团除留一个步兵大队、一个山炮中队以加强76国境守备队外,其余部队返回原驻地。

   但19师团实际所留的部队较多,如:75联队的第3大队,76联队的第1大队及联队的步兵炮队,山炮第7中队、工兵2个小队(铁壳渡船20只)等附属部队,其余部队预计在7月28日上午按计划分别从阿吾地乘列车返回。

   7月29日上午9时30分,日军侦察部队报告:数名苏军开始在张鼓峰以北约2公里的沙草峰南面构筑工事,接到这一报告的尾高龟藏认为,这是直接侵犯他管辖的边境地区,于是决定由守备队长千田贞季派出部队,驱逐这批苏军,他又从准备撤回的部队中,抽出1个步兵大队和步兵炮队,以加强守备队。尾高还考虑如果事态扩大,则将撤回部队再调至边境地区。

   当日下午3时,千田守备队派出2个小队(排),1个小队从沙草峰西北的古城,1个小队从沙草峰东南的将军峰(147高地)分两路向沙草峰进击。为数不多的苏军当即撤离,日军随之也返回原地进行监视。但到下午4时30分左右,在沙草峰发现约有80名苏军在坦克的掩护下回到原来的占领地区。

   日军将沙草峰苏军的情况上报到“朝鲜军”司令部,在报告中19师团还特别提到两点,一是沙草峰与张鼓峰的情况不同,它不是界线不清的地区;二是第一线战斗已由千田贞季指挥,一切责任由师团长本人负责。

   “朝鲜军”对19师团的行动报告研究了一个整夜,30日凌晨,中村孝太郎终于同意尾高对沙草峰不同于张鼓峰处理的做法。但要尾高对此事不能扩大,并于当日派“朝鲜军”参谋长北野宪造少将至19师团予以实地处理。之后,“朝鲜军”将上述情况及措施报告了陆军大臣、参谋总长,并通报给关东军。

   7月30日下午4时50分,“朝鲜军”司令部接到参谋次长多田骏中将发来的电报,内容为:对张鼓峰地区的边境事件,坚持不扩大方针,具体由军(指朝鲜军)根据现地情况处理。

   (二)日军发动第一次进攻

   30日,尾高根据苏军继续返回到沙草峰的情况,决定当日晚部署部队,首先进攻张鼓峰,接着进攻沙草峰以打击苏军。当这一决定由作战参谋用电话报告到师团参谋长中村美明大佐那里时,中村及其它参谋都不同意尾高的方案,认为这是一个重大问题,必须慎重对待。

   尾高于7月30日下午通过电话向驻于古城镇(图们江西岸、朝鲜境内)的第75联队长佐藤幸德大佐下达了明晨(31日)以前,进攻张鼓峰与沙草峰的命令。内容为:对本师团当面,要确保52高地(张鼓峰东南侧)、147高地(将军峰)、沙草峰西北高地一线的阵地;佐藤部队(75联队、76联队一大队,山炮、工兵各1小队)要加强阵地并随时准备进击越境进入“满洲国”之敌,但不得追击至国境以外。

   75联队长佐藤幸德大佐依照尾高的命令,对进攻作了下列部署:

  75联队第一大队,以第2中队1个小队与速射炮、步兵炮、联队山炮、重机枪等部队,位于张鼓峰东南方向的52高地,并确保该地区;主力由52高地向张鼓峰夜袭。预定攻击时间:31日凌晨2时,但需临时听命;

  75联队第10中队(重机枪1个小队配属),对张鼓峰西北最高点的北麓(沙草峰南侧)进行夜袭,以遮断张鼓峰苏军的退路。预定攻袭时间同上;

  75联队第3大队(欠第10中队、第6中队附属),作为夜袭的预备队,30日夜间24点,在将军峰(147高地)北麓集结待命;

  76联队第1大队(国境守备队1中队属),31日拂晓对沙草峰西南高地实施攻击。攻击前进的开始时间听临时命令;

  野战重炮兵第15联队第2中队的4门15榴炮,集中火力对沙草峰西南高地、并准备对增援苏军进行炮击。

   张鼓峰的地形在军事上看,无论是进攻或是防御,它都是一个有限地带。呈南北长条形约3公里的张鼓峰,坡度很小,车辆可以行驶到山顶,在它的主峰(149高地)西南约2公里,就是呈外突环流的图们江,在主峰以东约2公里,就是呈南北长约4公里的哈桑湖。由于这样的地形,所以从陆路到张鼓峰,只能从北面的沙草峰和南面的52高地,可是这两个可进出的道路,由于哈桑湖北端、南端与图们江干流较近,所以南、北陆地部分非常狭窄。北部陆地宽约2公里,该处有沙草峰;南部陆地宽约1公里,该处有52高地。

   可是在作战上无论是进攻或防御,北部的沙草峰、南部的52高地,都是首先必争之地。这次日军进攻张鼓峰在计划上共分3路,其中两路就是在南、北两头发动进攻。

   张鼓峰事件发生后,“朝鲜军”、日军参谋本部,都指示要采取不扩大方针,而19师团却处处进行扩大的准备,以致最后终于演成恶战,其原因:

   首先是日军参谋本部,具体说就是以作战课长稻田正纯大佐和一些作战参谋为核心,他们从当年6月13日逃亡到珲春地区的苏联远东地区克伯乌首领柳希柯夫将军那里得知较多的关于苏联由于内部肃反,已杀死不少军队、地方具有指挥经验和施政能力的各级干部所造成人心惶惶内部不稳的情况。因此,这是对苏试探其军事力量的一个较好时机;其次是稻田等人认为19、20师团自1915年成立后,其训练素质一直较高,是很老的师团,从来即驻扎于朝鲜的咸镜北道,担任对苏联的第一线防务,可是该师团并无作战经验,因此应利用此一机会,让该师团进行一次对苏军的实战锻炼,从而增加其光荣历史,将来使其成为有名的对苏作战兵团;再就是稻田等人认为,给苏军以一次严重打击后,将来边境事件就会减少。他们还认为尾高是一个纯武人类型的性格,大胆果断,敢做敢当,由他指挥的师团来达到上述目的,比较容易。

   稻田等人的这些想法和参谋总长准备上奏天皇对张鼓峰地区使用武力的经过,都由这次到张鼓峰边境视察的参谋本部作战参谋荒尾兴功少佐透露给尾高龟藏,这样尾高就了解了其参谋本部对张鼓峰事件的全部意图,因此他干起来也就非常大胆。

   尾高在这次向边境集中部队时,在做法上还有不少异于寻常之处,如他很信任的75联队及其联队长佐藤幸德原属38旅团建制,但尾高却将该联队交由他原在步兵学校关系很好现任27旅团长森本伸树指挥;决定31日进攻张鼓峰,却由他自己以电话向佐藤幸德下达;再就是为使佐藤幸德和他自己免受不扩大的抗命追究,在任务下达完以后,尾高渡过图们江到将军峰的75联队指挥所,听取国境守备队与联队的敌情报告。其中提到苏军从今晨开始在沙草峰西南越境地区活动频繁,有战车11台,步兵70-80名等情况后,尾高龟藏异乎寻常地在自己的张名片背面写上:

   “一,依照千田中佐报告,沙草峰越境敌军阵地后方,有10至11台战车及步兵70至80名,今晨以来活动频繁;二,贵官如察知敌之进攻企图,应断然彻底的加以反击。7月30日午后5时。”

   尾高写完后,即将此名片交给佐藤幸德,作为其随时有发起攻击的借口和凭证。这个借口,就是“察知”敌人进攻企图。简单说就是;他认为苏军要进攻,所以先发起攻击,以免部队遭到损失。尾高这样做,既可以随时进攻,又可不遭到“朝鲜军”和参谋本部的追究。

   19师团是法西斯分子较集中的地方,除了尾高、佐藤幸德之外,74联队长长勇大佐曾是1931年日本“十月事件”的指挥者。山炮兵第25联队长田中隆吉大佐曾是1932年1月28日上海战事的阴谋策划者之一。当时他以陆军驻上海副武官的身份,为寻找出兵上海的借口,收买无赖之徒,打死打伤在上海的日本僧人,放火焚烧三友实业社,日军以此为借口出兵上海而暴发了上海“一·二八”战争;他还曾于1936年11月指挥伪蒙军侵入绥远。

   图们江到了珲春一带已属下游,由于其发源及所经流域大部属原始林区,故水色澄清,流速缓慢,江中小岛及两岸盛长自然成林的杨树及柳树。这带河床宽约1公里,但河宽仅有100米左右,两岸多为平坦有树之沙滩,河深在枯水季节一般为2米左右,夏季涨水通常水深约4米。所以日军在这一带渡河并不困难,加之当时在珲春县凉水镇以东的甩湾子地区有通向对岸朝鲜训戎里至珲春的铁路,日军向张鼓峰运送部队也极容易。

   7月30日晚,苏军在张鼓峰地区的部队约7个营、火炮36门,战车11辆。从兵力装备上都超过了日军。但日军在张鼓峰已进驻了20天,构筑好了较完备的防御工事。75联队认识到苏军占有装备、人数、位置的优势,而且战斗打响以后必定还会向该地区增兵,因而,决定采用“先制攻击”的方法确定攻击时间为31日苏军入睡的凌晨2时。

   31日凌晨2时15分,日军从南部进攻张鼓峰的75联队第1大队,由其大队长中野藤七少佐率领,沿着东面和北面缓坡向上发动攻击。他们越过地雷区和鹿砦障碍从东坡破坏了苏军的第一道铁丝网、在北坡破坏了三道铁丝网之后,接着攻向前沿阵地。苏军则施放照明弹,以各种轻重火器进行反击。日军不顾一切,一意冲向山顶。经过几次反复争夺,甚至用刺刀进行肉搏战斗,日军第1大队不顾伤亡于拂晓到达了张鼓峰山顶。但中野藤七及两名中队长均战死。

   位于将军峰75联队指挥所的佐藤幸德,听到第1大队在攻击中的喊杀声与看到其信号弹之后,知部队已在逐次向山顶进击,便于3时20分,急令预备队的第6中队从张鼓峰的西坡向山顶发起进攻,以支援东坡的第1大队。第6中队沿着稍陡的西坡猛烈攻击,经几次反复、伤亡很大,但也在拂晓与第1大队同时到达张鼓峰山顶。

   据守于张鼓峰东南方向52高地的日军第2中队1个小队,与速射炮、步兵炮、联队炮兵和重机枪部队,在凌晨3时遭到苏军数辆战车及1个连兵力的攻击,但他们利用工事死守,保住了阵地。

   日军第10中队于凌晨2时向沙草峰与张鼓峰中间的苏军火力点攻击,急袭后占领了该地。一部对沙草峰西南高地警戒,大部则堵击从张鼓峰撤退经过此处的苏军坦克及步兵。

   攻击沙草峰的76联队第1大队,于31日拂晓,在野战重炮兵15联队第2中队的火力支援下占领了沙草峰。

   (三)日军增兵

   7月底的东北已进入雨季,加之张鼓峰地区离日本海很近,经常产生浓雾。当31日早晨日军进攻张鼓峰时已有大雾,接着又是大雨,因能见度极差,致苏军增援的炮兵射击完全中断。天气给日军造成一个有利条件。

   占领了张鼓峰与沙草峰之后,尾高预计苏军将很快组织反击,为了加强第1线的防御力量,31日上午8时30分尾高对部队进行了调整,即:

  以75联队第3大队与配属的炮兵、重机枪分队扼守张鼓峰和52高地(第11中队),换下早晨进攻伤亡已很大的第1大队;仍以76联队第1大队及附属炮兵扼守沙草峰;

  从张鼓峰换防下来之75联队的第1大队为预备队。

   尾高知道,仅以这几个大队及附属炮兵,难以阻止苏军的反击。31日上午11时他又决定调驻罗南佐藤为德大佐的第73联队(2、3大队)、大城户三治大佐的第76联队(2、3大队,1大队已在战场)、田中隆吉大佐的山炮兵部队第2大队(主力已在战场)、临时轻装甲车队至阿吾地一带集结。

   当这一增兵计划上报到“朝鲜军”司令部时,中村孝太郎怎么也不同意,认为这是在扩大边境事件。此刻在19师团的“朝鲜军”参谋长北野宪造少将,按照日军的“武士之情”,向军司令官中村孝太郎发去电报,建议:在师团长职权内,以调动这4个步兵大队、1个炮兵大队到外地演习的名义至阿吾地集结。北野在电报中一再要求中村孝太郎能予以同意,以解决19师团当前之困难。结果“朝鲜军”于8月1日20时同意了19师团的这一调动。

   19师团31日晨进攻张鼓峰的报告;于5时40分以电话报告到“朝鲜军”司令部,大意是:沙草峰方面的苏军向75联队发起进攻,该联队随即加以反击,凌晨2时40分左右仍在战斗中。“朝鲜军”又连续收到前方报来的情况,知道了战斗的大概,中村一面向其大本营报告,一面指示19师团占领和确保高地一线,尽量不再扩大事态。

   接到张鼓峰战斗情况报告的参谋次长多田骏于31日上奏了天皇裕仁,大意为:对苏军这次新的非法越境,我方进行了自卫还击,将其逐出国境线以外,但我军到达国境线后即已停止,现正予以监视中;中央考虑采取不扩大方针,通过外交途径予以解决。裕仁则对第一线部队未越过边境,体现了中央的意图,表示满意。当多田骏将裕仁天皇的这些奖词传达到“朝鲜军”及19师团时,尾高和参谋们都当场落泪,认为这是次长、天皇对他们的信任。

   随之多田骏参谋次长及载仁参谋总长于8月1日零时10分、午后18时20分、夜间22时40分,3次以电报形式要求“朝鲜军”:不再扩大事件,只有苏军挑衅方可予以反击,第一线部队保持现状并作反击的准备;对占据地区及“满”苏国境线要严加警戒;事件不再扩大,准备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尾高从苏军7月31日开始进行连续猛烈反击中知道事件不会简单解决,于是他决定在增援的5个大队到达后,将73联队及山炮大队部署在张鼓峰正面,将76联队部署于张鼓峰以北约11公里的回忠院一带,企图从北面迂回进入张鼓峰地区的苏军后方。但这一方案被其大本营否决,理由:一是现正着手外交解决,这样做违背了不扩大的方针;二是这样做会给苏军进攻水流峰地区(在回忠院北约4公里)以借口。

   8月3日晨,增调的73联队与第37旅团到达战场,随即渡过图们江作了新的部署,即37旅团指挥所位于将军峰,将整个张鼓峰地区划分为南防守区和北防守区,即:

  南防守区,以张鼓峰和52高地组成,由75联队第2大队及配属部队防守;

  北防守区,以沙草峰地区组成,由73、76联队各1个大队及配属部队防守;

  山炮兵第25联队,野战重炮兵第15联队配备于图们江以西,支援对岸步兵作战。

  野战重炮兵展开于古城、南峰山地区;山炮兵展开于小甑山地区。

   由于苏军连日反击,19师团前方情况相当吃紧,尾高于8月3日下午要求将74联队调至战场,经几番周折,最后“朝鲜军”同意调动;8月4日夜间,尾高根据苏军连日来的炮击和空中轰炸的情况,为了长期坚守,在不准动用空军的情况下,要求增强炮兵和高炮部队。他事先说服了在其部队的“朝鲜军”参谋长北野宪造,经“朝鲜军”向大本营申请,5日晚间22时,得到其大本营的同意。于是调关东军90式野炮两个中队(该炮为7.5公分口径,分铁轮与胶轮两种),独立重炮兵15加农炮1个中队,装甲列车1队,另调华北方面军野战高炮1队,归“朝鲜军”指挥,这些炮兵于8月7日晚和8日上午到达了图们。

   至此,“朝鲜军”的第19师团除不允其使用航空部队外,其它都按其要求如数调给。

   此时在我国关内战场,敌第2军、第11军已沿大别山以北和溯长江攻向武汉,并在作进攻广州之准备。

   (四)苏军之反击

   7月31日,一部苏军在张鼓峰东侧就地坚守;

   8月1日,苏军终日进行反击,首先是位于哈桑湖北端的马鞍山地区炮兵上午9时对张鼓峰及沙草峰进行连续炮击,接着约在中午12时又对上述地区及图们江以西的古城、甑山一带的日军炮兵阵地进行轰炸,先后出动约130架飞机。当天在战场上的双方兵力大致是:苏军步兵10个营,战车150辆,火炮60门,空军部队参战约上30架次。日军是步兵4个大队,火炮17门(山炮13门、15榴炮4门),飞机和坦克未参战。

   8月2日上午,苏军首先以炮兵对张鼓峰南面的52高地进行猛烈的炮击;8时以后苏空军机群对52高地进行了连续的轰炸及射击,接着约2个营的步兵对日军1个中队(75联队第10中队)防守的52高地进行攻击。防守在张鼓峰的75联队第3大队长平原静夫少佐急率该大队主力及作为预备队的第1大队和重机枪、步兵炮队向52高地增援。这样苏军以2个营进攻、日军以2个大队防御,激战至下午15时,苏军暂时后撤。在52高地的日军,随即补修阵地、调整战斗编组、补充弹药、后送伤员、准备再战。

   下午17时苏军又进行炮击、空袭,然后在坦克的掩护下约2个营的步兵继续对52高地攻击。日军则依托阵地顽抗,攻击被阻止。当苏军后撤时,日军因力量有限亦未出击。当天晚间21时苏军又向52高地进攻,但仍未能突破。于是苏军就在52高地附近约300-400米处构筑工事、形成近距离的对峙。该地是当天战斗的焦点地区。

   沙草峰方面,苏军于上午首先进行了轰炸,然后约1个营在坦克的掩护下进攻,与守军76联队的第1大队连续激战,但未能攻进该大队的核心阵地。

   当日战场上的兵力:

  苏军10个营,战车约150辆,火炮60门,使用飞机约100架次;

  日军6个大队,山炮23门,15榴炮4门。

   8月4、5两日,苏军仍以火炮、战车掩护步兵对张鼓峰地区的日军不断攻击。炮兵以较密集的火力攻击52高地、张鼓峰、沙草峰要点,坦克、飞机对上述3地区进行连续侦察。

   根据苏军在张鼓峰正面(哈桑湖东,后来苏军用船将部队横渡该湖而达张鼓峰东麓)集中大量炮兵和部队,在张鼓峰以北约20公里的五家子和东北的香山洞集结了大量步兵、炮兵、坦克等情况,日军认为苏军将从北面经沙草峰向张鼓峰发动大的攻势,因而17旅团长森本伸树决定将其预备队1个大队(73联队的第1大队)调回73联队归建以增加该联队在沙草峰的兵力,另调75联队的第2大队为旅团预备队。

   4日战场兵力:

  苏军17个营,火炮85门,战车约200辆,飞机出现约100架次;

  日军8个大队,山炮22门,15榴4门。

   5日战场兵力:

  苏军约22个营、火炮85门,战车约200辆,飞机仅出现数架;

  日军8个大队,山炮23门,15榴4门。

   8月6日,苏军按计划发起对张鼓峰地区的总攻。苏军以第32师及1个坦克营从北面攻占沙草峰;以第40师及1个坦克营,从南面攻占52高地,然后这两个师从南北攻占张鼓峰。另以舟艇群横渡哈桑湖,向张鼓峰东坡运送部队。6日天明,苏军全线攻击开始。当天共有约150架次飞机配合炮兵,对52高地、张鼓峰山顶,将军峰、沙草峰、松乙峰高地、图们江各渡口进行了轰炸与炮击,战车则掩护步兵对日军的阵地进行连续的进攻。

   进攻52高地的苏军,在坦克的掩护下,到上午11时占领了日军的大部阵地。猛烈的坦克炮火将日军各前沿阵地的胸墙打成象锯齿的形状。

   占据在张鼓峰南坡及山顶的日军共2个中队,从南部进攻的苏军坦克与步兵约3个营很决即突至山顶的日军阵地,日军以各种手段进行反击,最后开始拼手榴弹和石块。在情况紧张之时,佐藤幸德急调第1大队至山顶增援,并由联队附、刚调至第1大队任大队长(代替7月31日战死的中野藤七)的一本义郎少佐统一指挥山顶的防御,另又派第2大队至第9中队阵地北侧,企图堵击向张鼓峰进攻的苏军。

   沙草峰方面,6日晨,苏军在坦克部队的掩护下,连续进攻至日军阵地前200米,此时位于图们江以西的古城日军炮兵群为阻止苏军则对该地进行炮击。

   当日在战场上之兵力:

  苏军步兵约22个营,火炮85门,战车约200辆,飞机100架次;

  日军步兵8个大队,山炮19门,15榴炮6门。

   8月7日,以后,苏军的反击更形加紧,他们利用这块有限的弹丸之地的边境地带,投入了大量的炮兵、装甲部队和航空兵,以遮天盖地的优势火力,来杀伤日军的有生力量。

   防守52高地的75联队第3大队及防守张鼓峰南坡的第9中队,均遭到苏军的轰炸和炮击,而且损失比昨天更为严重。接着苏军步兵约3个营于上午11时在坦克掩护下,在52高地的东侧作攻击的准备;另一部约2个连在10余辆坦克掩护下,向日军第9中队的阵地接近。

   下午13时30分到14时30分,苏军对日军这两个守备阵地进行了炮击,炮火刚停,即以坦克为先导,步兵在后,分别向这两个日军守备阵地包围攻击,战车突入阵地的内部压塌了日军的一些工事,击毁了好几处日军的暗堡、火力点和炮兵阵地,并碾断了阵地内的电话线。防守这一地区的75联队第3大队大队长平原静夫组织部队以速射炮对坦克作近距离射击,以炸药包进行爆炸,同时以预备队对进攻的苏军进行逆袭。这时52高地的日军形势已非常危急,佐藤幸德急调临时配属的73联队第1大队至该地增援。

   增援的第1大队长小岛三郎少佐,率所属部队举行了简短的出击仪式,并按军人敕谕中的“忠节”表达了“必死报国”的决心,然后急速向52高地进发。当他们到达时,阵地上已一片凌乱,死伤累累,经过一番战斗后才算站稳了脚步。原来的第3大队在这个阵地上,当天战死74名,战伤85名。第3大队长、第10中队长、重枪中队长都战伤或战死。速射炮两门,步兵炮两门被苏军击毁。

   守备在张鼓峰东坡的75联队第9中队在苏军炮兵、坦克和约两个连的攻击下,不少兵器被炸坏、弹药亦快用完。到下午,战死40名,负伤31名,中队长受了重伤,所剩的人员于下午全部突围。

   张鼓峰经8月7日晚战斗后75联队伤亡较大,计战死53名,战伤90名。因此7日上午37旅团急调76联队的第2大队进入山顶,由该大队长佐藤又三郎少佐指挥山上残存的第6中队(尚存9名)、第2重机枪队(原8挺机枪、现尚存人员12名)、联队炮中队(尚存19名、炮已全部被击毁),很快恢复原第1大队的防守位置。到了下午,为了加强山顶上的防守力量,75联队又派下村肇少佐率其第2大队(实际每个大队人数已很少)到达山顶。当夜苏军约1个营于23时左右在炮兵射击以后,袭击了在山顶上的这两个日军大队。

   这一天75联队战死上40名,战伤180名,生死不明者5名。

   当日在战场上之兵力:

  苏军步兵约25个营,火炮约100门,战车约200辆,飞机100架次。

  日军步兵8个大队,山炮上9门,15榴炮6门。

   8月8日,苏军对张鼓峰顶上的日军阵地,开始炮击。拂晓与午后并有战车掩护的步兵接连进行攻击;沙草峰与52高地也陆续遭到苏军炮击和空军轰炸。

   这一天日军增调的“九O”式野炮8门,15加农炮2门以及高炮部队和大野宣明的38旅团司令部、长勇大佐的74联队都到达了战地。8门“九O”式野炮部署于图们江岸古城以西约4公里的碧新浦一带。

   尾高从新调来的74联队中抽出其第1大队,联队炮、速射炮中队归第37旅团长森本申树指挥。

   当日上午,尾高视察了37旅团,研究战况后,认为必须恢复原75联队第9中队在张鼓峰东南坡上失去的阵地,这样才能使52高地与张鼓峰山顶在防御上构成有机的联系。森本令76联队长大城户三治大佐(原任驻华武官)率该部第3大队及新来的74联队一部,对该处苏军进行急袭予以占领。大城户于当天夜间23时向该地急袭时,苏军的抵抗异常强烈,一直战斗到第二天9日的天明,日军也未取得结果。
当日在战场上之兵力:

  苏军步兵约27个营,火炮约100门,战车约200辆,飞机70架次;

  日军步兵11个大队,火炮33门(新到8门野炮)。

   连日作战,尤其是在7、8两天日军遭受炮火及空袭伤亡很大。“朝鲜军”司令官中村孝太郎中将根据战场伤亡情况于8日决定将19师团留在后方的最后1个大队(73联队第3大队)调至战场。

   8月9日,苏军飞机在这一天出动很少,但地面上部队仍然以优势的炮火及战车群进行连续攻击。

   苏军对张鼓山顶又进行了猛烈的炮击,接着又以约2个营步兵在战车群的掩护下攻击了日军阵地。

   由大城户三治所率的攻击队,经8日的一夜和9日一天也未能攻占原第9中队失去的张鼓峰南坡阵地。

   苏军的猛烈轰炸和炮击及坦克掩护步兵往返昼夜的冲杀,前后仅10天,其中主要是8月7、8两日进攻使日军的19师团迅速“弱化”。由于不断的向52高地、张鼓峰南坡、张鼓峰山顶,沙草峰这4个无底洞的守备点投入大队,中队, 日军凡经过两次作战的大队,人员都减少一半,有的一半还多。如75联队的第1大队,共参加3次作战(第一次主攻张鼓峰、第二次支援52高地、第三次支援张鼓峰),到了8月7日,这个大队仅剩30人,有的中队仅剩9人。

   面对这一严重伤亡情况,尾高也异常惊恐。随着步兵的大量伤亡,战斗力急速下降,19师团已成为一个空壳。从8月6日开始,19师团平均每日伤亡约为200人,至8月10日,75联队只剩原来的军官3人,很多中队只剩10名左右,名义上是中队,实际只是一个班。但尾高表面上还是鼓动其部队要决死战斗到最后1人,以学习日本历史上楠木正成“七生报国”的忠烈壮举。

   当日战场兵力:

  苏军步兵27个营,火炮约100门,战车约200辆,飞机6架次;

  日军步兵11个大队,火炮35门(增加15加农炮两门)

   8月10日,苏军依然象往常一样,炮击后即由坦克掩护步兵对52高地、张鼓峰山顶和沙草峰进行攻击,但重点是张鼓峰。终日进行攻击,苏军终于在夜间占领了张鼓峰山顶日军的阵地一部。

   由于前方兵力不断的消耗,当日19师团将最后的主力74联队投入战场,交由森本伸树指挥,部署到第一线地带。

   当日战场兵力:

  苏军步兵27个营,火炮约100门,战车约200辆,飞机7架次;

  日军步兵12大队,火炮37门(新增加到车炮15加农炮两门)。

   根据战场情况,日军大本营于8月10日对张鼓峰地区的战事,作出了新的决定:

  (一)调关东军、驻蒙军务两个高炮队(每队4门),野战重炮兵第2联队、车载独立工兵1队,关东军第6列车医院归朝鲜军指挥;

  (二)调驻大连地区三宅俊雄的第104师团,到图们地区集中(这个师团已领受进攻广东的任务,在大连待命出海,该师团8月12日到达图们地区);

  (三)调驻国内歧阜县各务原机场的战斗飞行第59战队进驻延吉,归驻朝鲜的第2飞行团指挥。但飞行部队仍不准使用于边境纠纷作战,此一增强是为了防备战事扩展至边境以外(该战队在张鼓峰事件结束后调至华中,参加了进攻武汉的作战)。

   (五)关东军之策应

   张鼓峰事件中,关东军资助了19师团大量物资和弹药。另外关东军为策应张鼓峰地区作战和防备万一,对8个师团进行了作战准备和调遣,即:驻东宁、绥芬河的第12、第8师团,作好战斗准备;驻牡丹江掖河(现称爱河)的第2师团,前进至约40公里的细鳞河;驻佳木斯的第4师团主力南移至勃利;驻孙吴的第1师团一部派遣至黑龙江沿岸;驻齐齐哈尔的第7师团准备随时支援黑河及海拉尔边境地区作战;第104师团根据其大本营的命令已由大连调至张鼓峰对面的图们江边;驻海拉尔的第23师团加强满洲里方向的警戒。

   (六)日军的失败与停战

   因苏军已占据了张鼓峰阵地一部,使这一带的战局起了变化,此时苏军不仅是由南北两条陆地通路到达这里,他还利用大量舟艇横渡哈桑湖,从东面向张鼓峰运送部队、装备和物资,他并利用这一制高点以东地区集结大量步兵、坦克和以这一制高点指示其炮群集中攻击它所指定的目标。

   骄横诡谲的尾高龟藏中将,面对这一“悲壮”严峻的现实,再不敢跋扈逞能,而急切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这一边境纠纷。但对这样重大问题,他却不直接提出,经商量,以其参谋长中村美明的名义向“朝鲜军”参谋长北野宪造发出长文电报,首先历述兵力骤减的险境,接着率直的提出“目前本师团的作战能力已到了最后的极限”,第一线部队下一步仅能作最后的抵抗。因此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进行停战。

   当苏军于8月6日开始大的反击时,日军大本营即已有人提出撤离这一地区,这样要进则进,要退则退相当主动。但有人反对,主要是作战课长稻田正纯,他认为那样做会使人感到精锐的19师团是打了败仗。因而使该师团处于前进不能(苏联国境),后退不准的挨打位置,到了8月10日,视察张鼓峰战场的日军大本营高级参谋寺田稚雄大佐回到东京以后,根据战场的不利态势及惨烈状况向多田骏参谋次长等强烈提出:晚撤退,只会招致无意义伤亡的意见。

   苏、日张鼓峰停战协定,于8月10日夜间24时在莫斯科签字。按该协定日军由现占据线后退1000米,苏军从10日夜24时(苏联沿海州时间)占据了现在位置。

   张鼓峰事件中,日方一直未使用空军,而苏方使用空军数量也逐步减少,最后几天仅出现几架次;其次就是从实际战况看,苏军在攻击精神、装备、火力密度、步、炮、坦克及陆、空、战术配合方面都较好,但对日军的据点未采用集中兵力予以逐个拔除,而是采用普遍攻击,利用火力逐日增加日军的伤亡。

   这次事件中,造成日军伤亡原因的比例数为:被枪打死、打伤的占36%;被炮打死、打伤的占37.8%;被手榴弹炸死、炸伤的只占3.3%。这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伤、亡原因的比例上有着很大的改变,那时被枪打死、打伤的占75%;被炮打死、打伤的只占25%。这里已看出苏军炮兵的增强情况。

   张鼓峰事件后,日军对此作了专门研究,对苏军以火力为实体、优势的步、炮兵协同作战,得到了许多教训。

   造成这次日军失败的尾高龟藏,由于其大本营一直有人支持他,所以未受到任何追究,几个月后他离开了偏僻的罗南海岸而到达华北,于11月11日出任新成立驻济南的第12军首任司令官,由小林浅三郎少将任该军参谋长。

   对张鼓峰事件,日军参谋本部及部队的指挥官们认为,这是苏联在外交上、军事上支援中国抗日,用军事行动,直接牵制日军向中国内地的武汉、广东发动进攻,以图继续增强苏、中两国关系和进一步鼓舞中国的抗日信心。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