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侵略南京和杭州·第九
作者:王辅·中国
出自————《日军侵华战争1931-1945》《全面侵华·第三》
出自————《战争通史》
11月9日,从上海仓促撤退出国民党军左、右两翼部队,分别在太湖的南北两岸建立了新的防御阵地,以阻止日军的西进,争取时间使由上海转移至南京的部队进行设防。
在太湖北岸防守的陈诚左翼作战军,除3个集团军之外,又增加了改由香翰屏指挥的第9集团军,并在苏州与太湖以东建立了三道防御阵地。即从长江南岸的常熟县支塘镇开始经任阳镇、周墅镇、昆山,建立了第一线阵地;在一线阵地以西的浒浦镇(常熟县江岸)、梅李镇、古里、唐市、巴城、正仪(铁路车站)、角直镇至南邵渡,建立了第二线防御阵地;在福山港(常熟县江岸)、常熟、莫城镇、湘城镇以及铁路以南太湖以东的车坊镇、同里镇、北泽镇,建立了第三道防御线。
4个集团军防御地段的划分为:
(一)廖磊的第21集团军,指挥5个师防守长江南岸的浒浦镇、梅李镇、珍门之正面。
(二)罗卓英的第15集团军,指挥11个师防守支塘、周墅附近一线。
(三)香翰屏的第9集团军,指挥7个师防守昆山京沪铁路当面及两侧之阵地。
(四)上官云相的第19集团军,指挥6个师防守昆山西南的角直镇至吴江县的平望镇一线正面地区。
在太湖南岸防守的张发奎之右翼作战军,防守着南浔镇向南经乌镇、石门、崇福、长安镇(沪杭铁路车站)至钱塘江北岸的马枚港一线以西地区。
由于敌柳川平助的第10军攻向嘉善、嘉兴、平望镇,张发奎的部队因退向杭州地区的道路被封锁,而改向苏州方向退却,致使太湖南岸一带兵力薄弱。为此,国民党军于11月11日,急调由广西已开抵徐州并准备北上去山东省泰安的周祖晃第7军(缺171师),由津浦路车运至南京,然后以百余辆卡车,从南京直接送至太湖南岸的吴兴地区,其余仍由火车运抵常州,再步行至吴兴一带,同时令由四川经长江水运已到达芜湖地区的刘湘之第23集团军(两个军),守备长兴以西至南京公路的沿线地区,阻敌前进。
国民党军经在太湖南、北两岸与敌军激战数天之后,太湖北岸的部队于11月19日后撤;太湖南岸的第7军部队于11月24日,相继后撤到吴兴至芜湖公路以南的广德和孝丰。吴兴、泗安和广德的正面,则由刚从四川开来的刘湘第23集团军所属的唐式遵第24军团、潘文华的第25军团防守,以接替伤亡很大的广西第七军的170师和172师。
国民党军在上海地区作战历时88天,给敌人以很大的杀伤。日军向上海增兵4次,最后采用战役上的迂回,南从杭州湾的金山卫,北从长江的白茆口登陆,与其正面配合攻向守军的后方面占领了上海。国民党军在上海因装备处于劣势,在进行阵地固守时,伤亡亦大。后期到达上海地区的广西第21集团军,原为第7、第48两个军共有5个师、10个旅、20个团,吴兴作战结束后,部队已伤亡一半。到达孝丰一带休整时,取消了旅部,以尚剩约10个团的兵力维持原来5个师的番号。其它各集团军、各军、各师伤亡也很大,多以各省的保安部队作了多次补充。
为增强南京东南苏、皖、浙边区的作战指挥,11月25日,军委会下令成立第7战区,任命刘湘为第7战区司令长官,陈诚为副司令长官,所辖部队计有:陈诚的第15集团军;张发奎的第8集团军以及由刘湘兼任总司令的第23集团军。
第23集团军从11月26日至30日这五天里,继广西第7军之后,担任防守长兴以西京杭公路线上的朱沱桥、南山、泗安镇、大界牌、十里岗一带,由于敌柳川平助的第10军以猛烈的炮火及空中机群的配合进攻,使该集团军伤亡很大。其所属第146师曾于安吉向北,绕至敌泗安镇的后方进行出击,歼灭了大量的敌人并缴获了野炮1门及军马、文件等等。但因正面抗击缺乏空中支援,炮兵火力不足,以致连续失利。第144师、145师、146、148师均遭受较大的伤亡。仅仅几天的作战,144师师长郭勋祺负伤、145师师长饶国华阵亡。比第7军在吴兴以东的升山牺牲了522旅旅长夏国璋、1044团团长韦健森及大批官兵的损失还要大。因以后作战情况有了新的变化,第7战区撤消,由第3战区负责苏(南)、浙、皖(南)、赣(东)地区的作战。
(一)国民党军在南京的防御部署
当上海与华北战事紧张的10月30日,位于南京的国民党中央政府西迁至重庆,同时部队在南京的外围山区继续构筑防御工事。11月26日军委会下达了防守南京的部队战斗序列,共为7个军、14个师及配属单位。这14个师中,除徐源泉第2军团的两个师、邓龙光第83军中的1个师是新到达的以外,其它11个师全是从上海撤至该地的部队。这些部队不仅减员很大而且已相当疲劳,防守南京的部队编成为:
南京卫戍司令部 司令长官 唐生智
副司令长官 刘兴
第2军团 军团长 徐源泉
第41师 师长 丁治磐
第48师 师长 徐继武
第66军 军长 叶肇
第159师 师长 谭邃
第160师 师长 叶肇 兼
第71军 军长 王敬久
第87师 师长 沈发藻
第72军 军长 孙元良
第88师 师长 孙元良 兼
第74军 军长 俞济时
第51师 师长 王耀武
第58师 师长 冯圣法
第78军 军长 宋希濂
第36师 师长 宋希濂 兼
第83军 军长 邓龙光
第154师 师长 巫剑雄
第156师 师长 李江
教导总队 总队长 桂永清
第103师 师长 何知重
第112师 师长 霍守义
宪兵司令 萧山令(两个团)
江阴要塞 司令 邵百昌
炮八团、炮十团各1个营,战防炮8门,轻型坦克10辆,各高炮队,通讯营、特务排
上述防守部队重点是加强镇江方向的兵力,其次是加强了南京至杭州公路要口的汤山、淳化镇地区。防御地带由三线组成:
第一道防线从南京以东、以南外围山地的三江口、花园、龙潭、汤山、淳化镇、方山、殷巷、牛首山至板桥镇;
第二道防线由八卦洲南岸的甘家巷、杨坊山、紫金山、孝陵卫、高桥门、河定桥、麻田桥至西善桥达江心洲对岸;
最后之防守线为南京城。
各部队之防守配置为:
(一)徐源泉第2军团之两个师,防守南京以东的龙潭至汤山附近一线正面。
(二)叶肇第66军之两个师,防守汤山至淳化镇以东的一线正面。
(三)俞济时的第74军两个师,防守淳化镇至板桥镇、江心洲一线地区。
(四)王敬久的第71军,邓龙光第83军之156师及103师、112师,防守镇江。
(五)孙元良的第72军位于城南中华门、雨花台、黄山顶地区。
(六)宋希濂的第78军,位于城北之幕府山、下关、和平门、玄武湖地区。
(七)桂永清的教导总队,位于城东中山门外至玄武湖一线地带。
(八)萧山令的宪兵两个团,位于城西莫愁湖、清凉山、草场门一线地区。
以上各部队,都是于仓促中进至新的防区,其中第2军团第48师,12月7日才由汉口到达南京。
(二)敌攻向南京之计划
敌进攻南京的两个军,情况并不相同。在太湖北岸的“上海派遣军”所属第3、第9、第13、第16师团,步兵第10旅团(属11师团),这些部队在上海作战中已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损失较大,因而它在西进中开始比较小心,除了作齐头并进相互策应之外,对两翼的警戒也非常注意。“上海派遣军”还令沿长江南岸西进的第13师团派第26旅团,从江阴渡过长江攻占靖江,切断石庄至泰兴的江北公路,以减轻东北军111师常恩多部队对其北侧的威胁;又派第9师团的第6旅团由苏州以西乘船横越太湖,然后在西岸的宜兴地区登陆,以保障其南翼的安全和占领宜兴这一带山区,策应长江南岸、太湖北岸部队向西进攻。
在太湖南岸的敌柳川平助的第10军,情况则又是一样。其所属的第18、第114师团,是当年9月9日、10月12日依次编成的新师团,人员、装备充足;其第6师团、国崎登的第9旅团是从华北战场调来。谷寿夫的第6师团在华北作战中又经受到攻占保定、正定恶战的锻炼,第9旅团原属板垣的第5师团,平型关战斗时他在涞源,未受到大的损失。
指挥第10军的柳川平助中将曾任过陆军次官(类似国防部副部长),具有一定的战略眼光。他从杭州湾北岸登陆后,为了配合上海的进攻,解决久攻不克的难题,派出具有作战经验的第6师团向北从金山、淞江、青浦、白鹤港而直插京沪铁路上的昆山,切断了上海守军与后方的联系,造成后撤时的混乱;他于11月14日攻占了太湖东的平望镇铁路车站,11月19日又攻占了当时沪杭、苏(州)嘉(兴)铁路的交叉点嘉兴,切断了张发奎右翼作战部队退向太湖以南、西南天目山区的道路。
就在11月19日占领了嘉兴的当天,柳川在研究了地面情报和空中侦察后认为,国民党军在上海作战的部队,其战斗力已达到了消耗的极限;其二线、三线的防御部署实际并未完成;其在上海战线后撤的各部队,有的步行、有的乘船,在交叉路口、渡口等地,形成无秩序的拥挤,已经相当混乱。
根据上述情况,他不顾华中方面军关于作战地域的限制,于19日向所属3个师团、1个旅团下达了由嘉兴向西沿太湖南岸的公路两侧作齐头并进追向南京的命令,并同时上报华中派遣军及其参谋本部。当时参谋次长多田骏,接到柳川的报告后认为:进攻南京尚有属于政策方面等的大问题待定,而且在上海作战的部队急需休整,而未同意。直至12月1日,日军大本营才最后决定:以华中方面军现有的兵力与海军协同攻占南京,随之于12月2日,任命鸠彦王(皇室人员)中将为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此时的日军已侵入到太湖以西地区。
敌华中方面军根据其大本营12月1日进攻南京的命令,决定除留第101师团警备上海一带地区、11师团主力和台湾旅团准备由海运进攻广州外,上海派遣军的所属师团由太湖北岸、第10军所属部队由太湖南岸向南京追击,于迫击过程中在江南、江北形成对南京的迂回包围态势,然后攻城。12月1日敌华中方面军给这两个军的任务为:
(一)上海派遣军主力从12月5日开始行动,作战重点保持在丹阳、句容公路方向,击溃当面的中国军队,然后进入磨盘山地区;另以一部在长江北岸,攻击中国军队之背后,同时遮断津浦铁路和江北大运河。
(二)第10军主力从12月3日开始行动,一部从芜湖方向进入南京之背后,以主力击溃当面之中国军队,然后进至溧水附近。此时须特别注意对杭州方向的警戒。
据此,上海派遣军与第10军的部署及进展情况是:
上海派遣军:
(一)以第9师团在前,第3师团随后,从金坛攻向淳化镇,然后逼近南京,准备从光华门、中山门、太平门攻击南京城。
先头的第9师团于12月3日已到达金坛以西薛埠,之后经茅山、天王寺、二圣桥、句容、土桥向前追击,于12月5日到达淳化镇附近,其18旅团长井出宣时所率的第36联队及炮兵第3大队,在作好攻击准备后,6日开始攻击守军74军51师设于该地区的第一线防御阵地;此时第9师团主力及秋山义允的第6旅团一部已横渡太湖,在宜兴上陆后到达了淳化镇,该旅团还从第35联队中派出1个大队,由索墅镇向上七甲村地区迂回。
对淳化镇守军51师的进攻,持续了3天。至12月8日14时,敌第9师团仍以步、炮、工兵与空军相互配合进行强攻,淳化镇的第一线阵地,终于被其突破。敌继续前进至马鞍山阵地,夜间第9师团从几个方面向马鞍山突击,守军阵地又被其攻破。9日17时该敌一部到达了光华门外的一带地区。
(二)第11师团的第10旅团(天谷支队),由常州经镇江渡过长江占领扬州地区,控制了江北大运河。因唐生智于12月6日将防守镇江的部队全部集中至南京,该敌于当日即占领了镇江。因渡江的船只尚未到达,延至13日才开始渡江。敌上陆后即向扬州进攻,遭到守军常恩多111师所属部队的猛烈抗击,伤亡很大,于14日占领了扬州,15日占领了仙女庙。之后经甘泉、大仪、仁和街,于12月24日占领厂天长;
(三)以第13师团主力由镇江渡江后经仪征、六合向西进攻占领滁县,遮断津浦铁路,配合进攻南京。该师团于12月8日派出由26旅团长沼田德重率步兵3个大队、炮兵1个大队,由江阴渡过长江,占领了靖江。主力则从江阴、常州、奔牛,魏村、孟城、埤城,于11日到达镇江。15日渡江之后即沿仪征、六合、大英集、水口镇攻击前进,12月20日占领了滁县。
(四)以第16师团从句容攻向以西的汤山、马群,然后进至南京以北地区,准备从中央门两侧攻击南京城。该师团于12月5日突破了句容的南京守军第2军团41师的防御地区后于9日到达了麒麟门和苍波门附近。从10日开始向紫金山的两侧攻击,12日占领了紫金山顶。敌派遣军为使该师团的攻击北侧不受威胁,于11日7临时抽调在镇江等待渡江的13师团第103旅团长山田栴二率步兵3个大队、山炮兵1个大队至南京市北侧,策应第16师团的进攻。103旅团于12日从镇江出发,13日攻占了乌龙山,14日攻占了幕府山。并在该地区俘虏了南京外围守军将近14000人,这批放下武器的守军,后来大部被日军枪杀或活埋。敌攻陷南京后,该旅团即由下关渡江去滁县。
第10军
(一)以114师团从溧阳进攻溧水,经秣陵关从南面接近南京,准备从中华门进攻南京城。
该师团于12月4日到达溧水,然后沿柘塘、禄口于7日到达了秣陵关,经与守军74军58师的激烈战斗,守军后撤至双闸镇一带。8日这批敌人到达了进攻南京的攻击准备线——雨花台地区。
(二)以第6师团随114师团从南面接近南京,准备从中华门及以西的水西门、汉中门、草场门进攻南京城。
该师团在12月2日接到进攻南京的命令时,正在吴兴(湖州)以西的行军途中(因在嘉善停留,部队进行防止霍乱的注射),于7日赶上了第114师团而到达了秣陵关。8日即在114师团的北侧到达了雨花台地区。
(三)第18师团从广德攻向郎溪、当涂附近的小丹阳地区,准备进攻南京。
该师团由于中间情况变化而改变了任务。根据第4侦察中队12月2日空中沿深水、当涂、江宁公路侦察,发现除12月1日从南京经芜湖至宁国的铁路有多数列车撤退外,当日又发现大批由南京开出的部队和成批的汽车撤向芜湖,还发现长江中有相当多的船只经芜湖溯江西去。华中方面军当即决定第18师团先不到南京,改经宁国攻向宣城,然后继续北上占领芜湖,以遮断铁路和控制长江。该师团在攻击前进时经广德、柏垫、杨滩沿途受到了刘湘第23集团军的层层抗击,12月7日占领了宁国。然后一部北上经水东、孙家埠、宣城、湾址,于10日占领了芜湖。11日,柳川平助决定由18师团进攻杭州,因而令该师团即在芜湖、当涂地区集结待命。
(四)以第9旅团(国崎支队)从广德经郎溪攻向当涂,然后渡过长江经江北向浦口迂回,以策应南京之进攻,并直接遮断南京的水上退路。该旅团12月2日从广德出发,经十字铺于3日到达了郎溪,即在该地准备船只。12月6日在郎溪的大部分人员乘船经南漪湖进入水阳江,经新河庄、水阳镇、丹湖、黄池、清水河,于9日占领了当涂。11日又在马鞍山以北的慈湖镇附近渡过了长江,在长江北岸向东北经乌江、桥林、高旺、江浦,于12月13日占领了浦口。
敌华中方面军攻向南京时,为了防止部队在运动中遭到不意的打击,令两个军齐头并进,相互策应,向前平推。
日军在向南京进攻时,其陆空军部队对地面部队支援最大的是空中侦察。由于第4独立侦察中队及战斗机中队也兼任侦察任务,使华中方面军及其所属的两个军对国民党军的动态相当清楚,敌经过侦察除已知溧阳西北的九星山地区、芜湖地区、南京外围地区的工事群逐渐增多之外,还对南京向外撤出的部队移动方向;撤退船队向西上航的动态;追击师团的前方道路、桥梁、地形和国民党军的设防态势等,都及时的通报给其地面部队。因而这些材料汇集起来,不仅是及时有用的战役情报,也是及时而有用的战斗情报。
由于得到了这些情报,华中派遣军改变了第18师团的原定作战任务;由于这些情报使日军有些追击支队临时改变了追击和迂回的路线,并提前作好了战斗准备。
敌侦察机在南京地区侦察时不断受到我国空军和苏联志愿空军的打击而有过不少次的损失,敌第3飞行团想了很多方法,最后确定一是派战斗机掩护,或向同一地区侦察时,以3机编队进行。这样即使被击落两架,尚可有一架返航,从而能照样获得有用的情报。
12月2日,敌飞行第4侦察中队使用了后一种方法,由竹奉大尉领队,在侦察南京大校场后,遭到苏联志愿空军战斗机的拦截,进行了约5分钟的空战。结果竹奉及三号机被击落,返航的二号机被击中了35发子弹。这次虽损失了两架,被击伤了1架。但还是获得了情报。
(三)苏联志愿空军参加南京保卫战
就在日军下令向南京追击的12月1日,苏联志愿空军第一批驾驶着25架И-16的战斗机部队,由苏联空军英雄Г.M.普罗科菲也夫率领,在南京机场落地。接着20架CБ轻轰炸机(又称SB),在吉达林斯基的指挥下也于同日到达。
当日,这批战斗机先后共出动5次,击落了日军轰炸机6架。CБ轻轰炸机群飞至上海地区,轰炸了停泊在江上及沿海的日本军舰。计炸沉了敌巡洋舰一艘,运输舰两艘,另有6艘中弹起火。
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对我国进行大规模侵略时,苏联政府即对我国进行援助。为增强东方反法西斯战场的力量,于1937年8月21日在南京由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与我国政府外交部长王宠惠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同时苏联政府还给予我国25000万美元贷款,以购买苏联的军事装备与作战物资。随后我国派出了由参谋次长杨杰任团长、张冲任副团长、王叔铭等为团员的军事代表团,于9月初至莫斯科,与苏方伏罗希洛夫、巴也夫(炮兵负责人)、拉宁(空军负责人)进行洽购苏联第一批武器即飞机350架、大口径火炮138门、坦克82辆、高射炮36门等之有关事宜,杨并任驻苏大使。
之后,苏联还派来了朱可夫等许多军事顾问,协助制定战略、战役计划、军事建设方案、传授新装备的使用方法等。这些顾问除在各战区之外,不少还派至集团军一级。在保卫武汉时,这些顾问还至信阳、罗山地区执行抗击任务的师一级单位,指导防御作战和协助地面部队,解决与苏联志愿空军在作战中的协同问题。
苏联志愿空军从外蒙、中亚飞至我国的兰州、乌鲁木齐,并以兰州、西安、重庆、成都、武汉、长沙、衡阳、南昌、南京、周口等机场为基地经常出击。
地面装备,如大批的转盘式机枪,7.62公分口径的加农炮,坦克、汽车、大口径火炮与弹药、油料等,则由中亚的陆路运至新疆,然后经兰新公路运往兰州及西安而分发各地,从“七·七”抗战开始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苏联援助我国的作战飞机达885架,所援助的近100辆坦克,组成了装甲第200师。
这些成师、成团定期轮换来我国参加对日作战的苏联志愿空军,约有200名飞行员牺牲于我国。当时协助我国空中作战的,还有美国人陈纳德和斯密特所指挥的有美、法、加拿大、奥地利飞行员组成的志愿空军约30名飞行员,经战斗后尚存约10余人。
在我国民族存亡的危难关头,这些国际友人,不惜以自己的生命,协助我们打击侵略者而求得最后的独立。对此,人们将永远不会忘记。
(四)敌军攻击南京城
12月6日,是南京保卫战最关键的一天。
敌北路的上海派遣军第11师团之第10旅团于这一天攻占了镇江;第16师团5日攻占句容后,6日继续向汤山开进;第9师团已在淳化镇对守军74军王耀武的第51师发动攻击。
敌南路的第10军114师团于当天攻占了南京以南的秣陵关,第6师团也同路到达该地,国崎登的步兵第9旅团12月3日已攻占了郎溪,6日开始由郎溪向马鞍山开进,企图由该地渡过长江,然后从江北攻向浦口。第18师团已由广德西进,通过十字铺作进攻宁国的准备。
综合以上情况,敌华中方面军所属的两个军、7个师团又两个旅团,至12月6日,除马鞍山、芜湖尚未占领外,从镇江、句容、汤山、淳化、秣陵关已在江南对南京形成了包围的态势。
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根据上述情况,从12月6日晚间开始,将在镇江方向的部队全部集中至南京。
在第一线抗击的徐源泉第2军团、叶肇的第66军、俞济时的第74军,经12月6日、7日、8日3天的勇猛抗击后损失较重,全部被迫撤至第2防御地带,又坚持了4天的防御作战。各部队在作战中仍异常勇敢,但伤亡很大,人员、弹药、装备得不到及时补充。防守南花台正面的孙元良第88师的朱赤、高政嵩两位旅长与大批英勇杀敌的军官士兵相继壮烈阵亡。
担任攻击南京城的敌第6、第114、第9、第3、第16师团,于12月8日到达了“华中方面军”12月4日规定的攻城准备线,即上元门(幕府山南)、小卫(孝陵卫西)、高桥门(秦淮河南)、雨花台、棉花堤(江心洲南)这一线地带;各师团的炮兵部队已进入了阵地;坦克部队已集中到待机地域并选定了攻击路线;两个军的攻城区段及入城后的作战分界线已经确定;各师团入城攻击时派出的1个联队也已指定;陆空军、海空军已轰炸了南京及以远的南昌、武汉、蚌埠、安庆等地。
敌在做好了攻城部署之后,于12月9日正午,松井石根派出军使向唐生智送达限在明10日正午开城投降的劝告书。随之,敌机亦在南京上空大量空投了这项文告,其内容为:
劝告文
日军百万既席卷江南,南京城亦在包围之中,战局大势已极明显,故今后之抵抗,有百害而无一利。况江宁之地,为中国往日之京畿,民国之首都,明孝陵、中山陵等均集于斯,诚为东亚文化精髓之区。日军对抵抗者,将采取极严峻之手段,决不宽恕,但对中国民众及无敌意之中国军队,将予以宽大,以示对东亚文化保护之热意。若贵军继续抵抗,南京之战祸势必难免,千载之文化将化为灰烬,十年之建设亦全成泡影。本司令官代表日本部队,向贵军提出劝告,希按下列步骤进行联系,以和平开放南京城。
大日本陆军总司令官 松井石根
对本劝告文,日军于12月10日正午在中山路向句容公路之步哨线上,接受贵军司令官代表之回答,与商讨关于准备接收南京之协定。若到时未接回答,日军将开始攻城。
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将军对敌来使所持之劝告函件,断然予以拒绝,并令其立即离开前线。
此时,已突破守军在汤山、淳化、牛首山等第一线防御的日军,随之攻击南京郊外守军的第二线防御阵地,其中主要是紫金山地区。除了第16师团对紫金山攻击外、第9师团第35联队的第8大队亦攻击紫金山靠近南京城太平门一带山地,并于12月10日11时30分占领了该地区。这对第9师团从中山门和光华门的进攻,造成了居高临下的有利条件。
12月11日,各路敌军已攻至南京城外,在其空军、炮兵、坦克部队的配合下连续攻城,一部已到达江心洲。
守卫在光华门附近的是87师所属易安华的第259旅和陈颐鼎的第261旅。这两个旅的官兵,在上海作战中表现得极为英勇。该部原任务为由镇江撤至江北,担任苏北地区作战,但官兵们一致要求参加保卫国家首都南京的战斗,以增添陆军第87师的光辉战历,结果得到了批准。
12月10日,当敌吉住良辅的第9师团以炮火打塌了光华门的城墙并突入城内约200米时,防守在该地的87师之259旅、261旅即从其侧后围堵并从正面加以反击,经一天一夜的浴血奋战,终于将连续由该地突进城内的敌第9师团之突击队全部歼灭,从而恢复了原防守态势。该两个旅在反击中伤亡亦很重,大部排、连,营、团长及许多士兵先后牺牲,第259旅旅长亦牺牲于这次作战中。
12月11日,敌重炮兵轰开了其第9师团攻击当面城墙的3处缺口,该师团即由这些缺口攻向城内。12日攻击中华门的第6师团47联队的第3中队长三明保真大尉率其部队经激战后,于当日中午12时30分,爬上了中华门附近的一段城墙。第6师团的其余部队即迂回攻击,沿着秦淮河经水西门、汉中门、草场门、定淮门,于14日到达下关。
12月12日晚,南京的情况已相当危急。唐生智依照命令开始组织突围。除叶肇的第66军、邓龙光的第83军由太平门向东经岔路口、仙鹤门、东流镇、汤山突围而至宁国地区外,其它各部队均渡向江北至滁县集结。
长江古称天险,10余万部队在有严重敌情的条件下被迫组织渡江本非易事,结果在渡江中部队遭到极大的损失。74军在城南突破敌军之包围,至双闸镇渡江,13日到达江北时,部队尚剩三分之一;第36师、87师、88师、教导总队等由下关渡江的部队,到达浦时各仅有1000余人,而87师损失就更重,徐源泉的第2军团由八卦洲对岸的乌龙山进行渡江,由于组织了有力的掩护,因而损失最少。
敌华中派遣军原决定各攻城师团,于12月13日拂晓开始总攻击。但拂晓以前,即发现城内炮火停射,城墙上的守军枪声沉寂,根据这些征候,日军判断守军已开始撤退,但仍按原计划发动总攻。规定各师团派出1个联队(全部共5个联队),于13日上午分别攻进了南京城,第9师团于6时占领了中山门。
第16师团一部由中央门攻入城内,大部在城外进行搜索攻击,一部沿着北护城河的铁路攻向下关,当发现有守军及成批难民,从下关渡向浦口时,即乘汽船在江上以轻火器猛烈射击,致使大批中弹之南京市民和军人落水丧生,顿时这段江面处处呈现红色。
12月13日,敌军攻占了南京。这是明治维新以来,日本陆军第二次攻占了我国的首都。其第一次为1900年由山口素臣中将的第5师团,以参加八国联军的名义,先于俄、美、英国的军队于8月14日攻占了北京。
敌攻占南京的当天23时15分,日军参谋本部通过皇宫的侍从武官府,向裕仁天皇报告了这一战况,裕仁对日军从8月13日上海作战开始,至12月13日的4个月内,全部攻占京、沪地区的“忠勇”行为,“极感满意”。
对南京保卫战,当时国民党军的部分将领持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主力已在上海作战中受到相当的损失,极待休整补充,现仍以这些已很疲劳之部队守卫南京,其结果可想而知;而且由于我国目前的经济、技术、国防等的弱点,必须按长期抗战的步骤,以求逐步充实,因此当前不宜消耗过多的战力;在南京是背水作战,成败与否,对参战的大兵团之命运关系极大。
主张坚守南京的人,其观点与坚守上海基本相同,即:南京是国家的首部,不予保卫而即放弃有损国威;南京是国父孙中山先生寝陵所在之地,不予保卫,从政治感情上说不过去等等。这样坚守南京的理由,主要是出于政治上考虑。军事是完成政治目的手段之一,但就军事本身来说,又有它自己的规律。结果以有限的军事力量,用呆板的作战方法,不仅达不到政治目的,军事上亦招致了失败。
(五)敌在南京进行中世纪式的屠城
日军进入南京后,为报复在上海所受90000余人的损失,即成批杀害守军被俘人员和南京市民,这种暴行前后长达六星期之久。开始由外国驻南京的记者、侨民向外界透露,估计被杀害的人数为12万。战后,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调查,证实被杀害人数约达35万人。屠杀我国同胞最凶恶的是谷寿夫的第6师团和末松茂治的第114师团。他们将不少的被俘人员和南京居民集体活埋在大坑里,有的绑在成排的树上,每棵树绑上一人,然后成排的日军,端起刺刀按口令跑步前进,剌通被绑在树上人的腹部、胸部,一批人被刺死后又换上另一批人,如此循环地进行屠杀;再就是集体砍头,对剃光头的人,砍完就算,但对有长头发的人,砍完后往往提着头发系着流血的头颅进行照相留念;这些均为敌军官所为。敌还在南京城外屠杀过路的乡民。以上这些大屠杀,日军当时都留有照片,他们认为,这是“胜利”的纪念。日军以中世纪式的屠城,来恐吓我国的军民和宣扬日本之军威。
日军大批惨杀我国民众和被俘人员,在以往甲午战争时的11月21日,敌大山(巖火)大将第二军之第一师团及第十二师团所属大岛义昌少将之混成第十二旅团于旅顺口、在1928年5月的济南事件、“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年9月16日在抚顺的平顶山等地,都相继发生过。“七·七事变”后,敌占华北、淞沪地区时,又大批枪杀国民党军之被俘人员和当地民众,如:
藤田进第3师团田上八郎大佐之步兵第34联队,与第101师团,攻占上海以北之大场后,该联队生俘国民党军122人,除一部上送至第3师团司令部外,其余全被其枪杀。
荻洲立兵第13师团添田翠大佐之步兵116联队,在上海以北之刘行一带,枪杀了29名被俘人员。
从华北第5师团调至上海地区的国崎登少将之第9旅团所属山田铁二郎大佐之第41联队,从金山卫登陆后,见到房屋就烧,见到平民无论男女老幼即行枪杀。因其经过地区房屋全被烧毁,使该敌后续及辎重部队无房可住,要求前方不再放火以免人员被迫露营和物资无处堆放。在杭州湾一带被其杀害之妇女,不少衣服被该敌剥尽,而露尸村头、路傍。
该旅团后来经淞江至太湖南岸的湖州西进,从郎溪、当涂渡江,绕至南京对岸的浦口。其沿途所俘之国民党军及青壮年之人数为:11月9日、10日,在淞江俘5286人;11月12日在北新桥俘733人;11月19至24日在湖州俘650人;12月12至13日在浦口俘625人;12月14日在长江中的江心洲俘2350人;对以上这些被俘人员,该敌以作战任务繁重抽不出兵员看管;无法安排收容住处及供应伙食,送至后方亦有很多困难为理由,结果,大部被其枪杀。
当敌上海派遣军从太湖以北、第10军从太湖以南追向南京地区时,国民党军已在部署南京之防御。南京市长马超俊也在着手划定市内之国际安全区,使市民免遭战火之直接伤害。
国际安全区划在城内靠近以西之地带,其范围东起中山路,南至汉中路,西达西康路,北抵山西路,面积约为两平方英里,占城内面积的12.5%。经与外交使团协商,推请以德国人和美国人为主,即德国人3名、美国人7名、英国人4名、丹麦人1名组成领导机构,由德国(日本盟国)西门子洋行代表拉拜为国际安全区委员长,以美国之宗教界人士弗吉为干事以及马吉牧师和金陵大学外籍教授史密斯博士、派志博士等人组成。为便于工作,将450名警察及区内之住宅、电力、自来水、消防、卫生、粮食、运输车辆等,悉皆交由安全区管理。另外,还抽调部分干部,作为安全区的工作人员,并将白米2000吨,面粉10000袋,食盐一批,现金10万元,交与国际安全区,使其便于对难民进行救济。
在撤退中,防守雨花台一带的88师等部队之1354人,被敌114师团之66联队所俘;而集结于幕府山一带准备过江的14777名守军,则被敌13师团之65联队所俘。
日军进城后,山崎常太的66联队,于12月13日14时,接到其师团长末松茂治中将、旅团长秋山充三郎少将的命令,要该联队从当日下午17时开始至19时30分,将在雨花台所俘之1000余名守军,选几处偏僻地区,分批全部予以刺杀。当这些被俘人员,在解出看押地区时,知死期已到,不少人开始叹息,有的年轻者已在哭泣,甚至要求宽恕,此时他们才后悔,因向敌人放下武器,停止抵抗,才进入了这条自寻的死路。
执行这一杀人任务的刽子手是敌66联队渋谷仁太大尉(代理第一大队长)的第一大队之第一、第三,第四中队,他们用刺刀刺杀了约两个多小时,每人不仅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而且流在地上的热血湿透了他们的皮鞋,竟使一些人虽在冬季脚上却有微温之感! 日本提倡尚武精神,在战场上对那些不敢死战之懦夫,缺乏勇气的弱虫,最后竟放下武器向对手投降而作俘虏的行为,本极鄙视,认为这种做法不够武人的标准(在日本历史上的国内战争,相互也大杀俘虏)。渋谷大队3个中队的士兵,他们第一次干了这样惨绝人寰的凶残屠杀之后,也甚为惊愕,有些人在精神上则惶惶不安。所以,在回到驻地换衣、盥洗之后,不思饮食而连连抽烟并有阵阵的寒感。有些人在睡觉时,一合上眼睛,即出现那些被杀者的绝望表情、死前之挣扎、被刺中后的惨叫、倒地时在血水中之乱滚和尸体重重叠叠的凄惨景象。
大批杀害被俘人员的还有敌13师团山田旃二少将103旅团两角业作大佐之步兵第65联队。他们于12月17日在上元门以北的江岸,集体枪杀了在幕府山附近所俘的一万余人。这次枪杀,该联队事先布置了两处杀场,将轻、重机枪及警戒部队部署就绪后,即以一个步兵大队押解被俘人员,以四路纵队走向江岸的两个集合场。此时,日军已通过翻译,佯称将他们移驻至长江中的八卦洲。当这些人押解到集合地,他们在黄昏中,发现江边仅有两只并不象渡江的小船,且敌人警戒森严,机枪早已架好,知已进入死地。于是,有些人乃大喊赶快逃跑,随之杀场发生了大混乱,此刻有些人向外狂奔,有些人跳入江中,有些人则就地卧倒,有的人则夺了押解日军的枪支进行反抗。这时,日军的轻、重机枪已一齐开火,倒地和已卧倒未死的人,敌则派出部队进行巡查逐一补枪,然后浇上汽油点火焚烧。之后,65联队将这批残缺不全的枯尸推入江中。在这次反抗中,打死敌军官1人、士兵8人。
12月13日,敌各路部队已进入南京城,且仍以战斗姿态,有组织地划区搜寻大批抛弃武器、换上便衣、混入民家及国际安全区之国民党军事人员。从这一天开始,特别是18日敌举行了大型的追掉会之后,日军开始大规模的报复,刹时间,南京城即成了人间地狱。
分散在各街区进入民家庭院、住宅的三三五五的日本兵,首先是强行对男女老幼进行搜身,接着到处搜查、寻找武器,并翻箱倒柜抢劫财物,捕捉便衣化了的守军及社会上的男青年。与此同时,这些分散活动的兽兵,任意强奸妇女。有的借搜身为名,强将妇女们赶入一室,令全部脱去衣服,进行调戏和为所欲为,他们将搜查到的守军人员及部分男青年,有的是及时、有的则等待集中一批,由各部队自行选择地点,予以“处理”和“解决”。这种“处理”和“解决”,就是枪杀、刺杀、活埋、砍头或作为射击之活靶。
中岛今朝吾中将的第16师团所属佐佐木到一少将之30旅团的33联队,于12月13日占领了紫金山的天文台之后,以一个中队留于太平门,其它则与师团向下关突进,以图封锁下关至对岸的渡口。当16师团到达下关时,发现江面上有很多国民党军及南京市民无秩序渡向浦口之船只,而这些部队北渡时,南岸已无后卫,船上部队亦未作火力反击。敌16师团随即令部队展开,以步枪、机枪、步兵炮、山炮,攻击这些船只和对岸的浦口。此时适敌海军第3舰队所属11战队之炮舰5艘、驱逐舰4艘、扫海艇4艘,亦到达下关江面进行水上阻击,致使不少船只被打翻,江面上飘流着无数的泅水者、受伤者及尸体。
佐佐木到一旅团之33联队,于12月14日11时,由挹江门入城,当前进至一小广场时,搜寻到国民党军和男青年375人,在收缴了这些人的武器和搜身之后,被带到附近的几所房子内,然后即投入了不少手榴弹,这批人员全被炸死。
敌谷寿夫的第6师团,进攻南京时,作为主力与第114师团并列(位于左侧),从南面的中华门两侧发动进攻。其所属第45联队,在西城外经水西门、汉中门、草场门、定淮门攻向下关;第13、第23联队进入城内后,23联队河喜多藤喜少佐之第3大队,于12月13日14时左右,到达汉中路的国际安全区一带,随之对安全区周围派出警戒,并遮断了其内外交通,还在该地杀害了难民20人。
该师团在水西门至下关的沿途,连续与国民党军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先后杀害了被俘人员和男青年约1500人。
敌占南京后不久,即确定在芜湖的第18师团和驻上海的第101师团进攻杭州,芜湖之防务,由第6师团前往接替。12月16日第6师团开向芜湖时,其所属11旅团的步兵第13联队,仅在中华门附近,又枪杀了被俘人员约1500人。
敌第6师团等大量杀害被俘人员,与敌华中方面军司令部情报参谋长勇中佐关系很大,因长勇在电话中曾多次令各师团对被俘人员就地“处理”。
吉住良辅的第9师团,于12月13日从中山门、光华门攻入城内后,所属4个联队,即第7联队、第35联队、第19联队、第36联队,开始在城内光华门至中山门的街区扫荡。当日中午,秋山义允的第6旅团向所属第7、第35联队,下达了“南京城内之扫荡要领”和“关于实施扫荡之注意事项”。
该敌在城内扫荡时,和其它师团一样,将被俘人员及其认为的抗日青年男女,进行集体枪杀与活埋。他们在扫荡中,对穿皮鞋者、脸被晒黑而脑门洁白者(因戴军帽)、神态极为机警者、目光敏锐者,都予以扣押。发现某些地区弃有成批枪支、弹药、军服时,即在附近民宅反复搜查。
12月16日,步兵第7联队奉命进入国际安全区,强行搜查国民党军已改穿便衣的人员。敌在该区内则改变了做法,首先分别集合青壮年男子讲话,声称日军已占领江南之京、沪大片地区,需要大批人员协助其管理地方与维持治安,凡原是中国军人、警察及地方官员,愿意留下者则安排工作,不愿留者发给各自返乡路费。讲话结束后,要原是军人、警察及地方官员举手,并至一侧的空地集中。随之,居然竟有不少人信以为真而举起手来(有当场拍摄的照片)。结果,敌步兵第7联队,将在国际安全区内骗出之军人、警察和政务人员1200余人,于当天晚间押送至下关江岸,全被该联队第1大队之第1机枪中队射杀,浇上汽油点火焚尸。当时下关是日军各师团、旅团、联队大批集体枪杀我国被俘军人及南京市民的主要场所之一,对少数被俘之军政人员、市民,则由各大队、中队分别于附近进行射杀、活埋和刺杀。
第9师团,从12月13日攻占南京,至24日被调回上海以西之昆山、苏州地区为止,其在南京所杀害的被俘人员及市民达7000余人。
敌占领南京不久,华中方面军对其部队进行了调整,第3师团、第6师团、第114师团等相继调离南京。南京及其附近郊区,由中岛今朝吾中将之第16师团担任警备,即所属草场辰已少将之第19旅团和笠井敏松中佐之骑兵第20联队,警备汤山、句容、淳化镇地区(称东警备区);佐佐木到一少将之第30旅团警戒南京城及江宁、麒麟门、尧化门一带(称西警备区)。佐佐木到一旅团长兼任西警备区司令官、肃清委员长、宣抚委员长,与南京的特务机关长佐方繁木少佐等协同,对南京进一步大搜捕,一直延续到1938年1月下旬。这段期间南京市民与被俘人员遭到枪杀者更多。
佐佐木到一是日军中侵华的激进分子,多年在我国从事于搜集情报、制造事端、扶植伪政权、率部清剿抗日部队的特务活动。他于1886年1月生于四国岛上的爱媛县之松山市,其父佐佐木透,为一陆军少佐。佐佐木到一在1902年至1905年就学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8期,1914至1917年在日本陆军大学深造。以后相继在我国的青岛和苏联的西伯利亚活动,1922年以陆军少佐出任驻广州日本使馆之武官。1923年5月初,革命军进攻沈鸿英部而收复韶关后,为了解战地情况,佐佐木随孙中山大元帅之军用列车,由广州北上。途中,他还以自带的相机,在车上为孙中山先生拍照。1926和1927年,佐佐木以陆军中佐任驻北京、南京之公使馆武官。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至上海派遣军任大佐参谋。以后相继任第9师团参谋长、关东军司令部附,并于1934年的12月出任溥仪伪满洲国之最高军政顾问,1935年3月晋为少将。
“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军中大量使用以往有在华经历和了解我国情况的军人担任各级指挥官、参谋和各地区之特务机关长,八月间,日军定期人事调动时,佐佐木到一被任命为京都第16师团之第30旅团长,其旅团部位于伊势湾西岸三重县的津市。敌向华北出兵时,这个师团随在朝鲜的第20师团之后到达天津。开始在津浦路、平汉路之间的冀中、冀南地区作战,以策应沿这两条铁路向南进攻的部队,后来,因淞沪战事对日方不利,日本国内一时无部队可派,关东军又需要加强对苏联之戒备,日军的统帅机关才将主战场南移,随之将华北的第6师团、第16师团、第5师团之第9旅团等部队南调华中。
由于佐佐木到一有着较长的在华经历,才任命其为南京地区西部警备司令官等职。
以后,第16师团于1938年1月中旬被调回华北石家庄以南之高邑地区。这一年3月,日军大量成立驻华的治安性部队,佐佐木到一被任命为驻晋北崞县的独立混成第3旅团长,军衔中将。当年八月佐佐木又被调任华北宪兵司令官,专事反共和协助华北驻军,清剿抗日部队。1939年8月,日军定期人事调动(每年的3月、8月,为日军中干部的定期调动时间)时,他接替筱塚义男为驻石家庄附近的第10师团长,很快即随该师团调回国内。
1941年3月1日,55岁的佐佐木被调出第10师团,随之转入预备役而住于大连的星浦,并担任伪满洲国协和会之理事。在日军进攻东南亚和在太平洋上与美军苦斗时,他一直度着安闲的岁月。但至1945年7月,战局对日本极其不利时,59岁的佐佐木到一预备役中将被再次征召入伍服现役,就地担任关东军新成立之第149师团长。八月,苏军攻入东北后,关东军相继投降,149师团在哈尔滨地区放下武器后,佐佐木被俘,并与大批将官,被一同押入苏联。
1950年7月,苏联将一批原在华有战争罪行的日军战俘969名及其它侵略分子交还我国后,即被关入抚顺监狱。1955年5月30日,69岁的佐佐木到一,因患脑溢血死于抚顺狱中。
敌在南京进行了长时间的大屠杀,集体抢劫和日以千计的奸污妇女,并在一些地区任意放火,使南京周围及市内的偏僻地区皆成了杀人场,市内的马路上、巷口、庭院、屋内以及池塘、河沟内,处处有被杀的男女尸体,哭泣哀号之声遍于全城。而且此时日军的暴行仍在继续,使东方的文化古都、历史名城竟成了狂施暴力、百鬼夜行、人心惶惶的恐怖世界。
各国在南京的外事留守人员、传教士、慈善机关、记者、教授、洋行经理、国际安全区的负责人等,目睹日军的这些暴行,出于人道主义,他们先后赴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馆,向福井淳代理总领事(总领事冈崎胜男因事去上海)提出强烈要求,希望及时制止这种违反国际公法、杀害无辜和损害日本国声誉的暴行,但得到的答复却是,外交人员无能力制止军人的行为。
对日军的这些罪行,美国第一大报纸——《纽约时报》的青年记者道丁(F.TILLMAN DURDIN),虽然被日军限定在12月15日离开南京,但他三天内所目睹的日军这种在世界上罕见的暴行,出于正义感,在乘船至上海的12月17日,以船上的无线电台向其国内的本社,发出了一篇长文——日军在南京之暴行(NANKING ATROCITY)。随之,《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在第二天即将此消息揭载于报端,全世界一切有正义感的人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对日军的暴行无不愤慨。
为揭露日军的野蛮行径,《纽约时报》在第38版连续登载这方面的报道,直至第二年的1月9日,此时美联社(A.P.)亦相继登出这方面的电讯消息,并传送了12月14日日军将砍下的中国人头遍悬于铁丝网和拒马上的传真照片。
接着,英国的有名报纸——《曼彻斯特卫报》(MANCHESTER GUARDIAN)驻华特派员、廷培里(HAROLD J.TIMPERLEY),根据日军在南京等地所犯的罪行,写成了《多么卑鄙的战争——日军在华之罪行记实》 (WHAT WARMEANS;THE JAPANESE IN CHINA:A DOCUMENTARY RECORD)一书,于1938年的3月出版,使世界人民更加清楚的知道,日本皇军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日本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此书我国译为《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
原在南京国际安全区(NANKING SAFETY ZONE)机构中工作的美国宗教界人士弗吉之子乔治·弗吉,于2月末离开南京经上海、香港回国,从3月12日开始,在美国的一些报纸上发表了题为“留于南京的美国人之目击谈”。以后弗吉又将其在南京拍摄的记录日军主要暴行的16毫米电影片,向美国国会外交委员会等单位放映。
德国驻南京大使陶德曼于11月22日离开了南京这块危险地区去汉口,其馆务由罗森(ROSEN)博士代理。在此期间,罗森先后向柏林报告了日军在南京暴行之实况,1938年2月10日,他还将从美国马吉(J.MAGEE)牧师那里得到的日军在南京暴行之纪录影片送回国内,使德国的上层亦知道了他们的东方盟友——日本军队在南京之所为。
当时一些日本记者,在攻占南京前后,相继报道了:攻占紫金山,高呼万岁;前线部队已下达了攻占南京之命令;祝贺南京陷落,皇宫前彻夜默祷;已完全占领南京,两三日后即举行历史的入城式;宣扬皇军之精强,总长宫御祝电,等等。并大肆宣扬第6师团之中队长田中军吉大尉、第16师团第9联队的向井敏明、野田毅少尉,各杀害被俘人员100余名的消息。
具有正义感的日本记者,他们以大无畏的精神,揭露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这些记者有火野苇平、杉山平助、石川达三等人。
日本进步刊物《中央公论》的特派员石川达三氏,于1938年1月到达南京,至中岛今朝吾的16师团之33联队,在士兵中进行了约8天的采访后,写成了日军在南京暴行实况的文章,结果被日本当局删除了多处,才登载于该刊的3月号上。在2月18日出版之后,日本内务省则又禁止该刊物向外发行。之后,石川达三还遭到起诉,被东京地方裁判所无理判处4个月禁锢。
为禁止报刊、杂志传播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和揭露日军发动侵略真相的消息,日本内务省规定新闻报纸及杂志等刊物,必须事先经过审查。接着,日本外务省、陆军、海军、海关等,亦严格检查进口的图书、报纸、杂志,并对在华部队与其国内的通信,进行严格的邮检,以防止不利的消息和照片传至国内。对回国的部队及人员则进行交待,严格禁止谈论在南京枪杀被俘人员和市民及强奸妇女与抢劫财物等问题,以防皇军之形象遭到损害。
1938年夏季,日本陆军省军务局长中村明人少将,至九江地区冈村宁次11军司令部了解作战情况时,拍摄了大量的战场照片,并将其中一部寄回日本家中,因有些内容涉及到日军在战场上罪行的烧、杀、抢劫等照片,均被邮局在检查时扣留。连16师团长中岛今朝吾中将在南京窃得的贵重物品和蒋介石将军的个人财物及书画运到国内时,亦被宪兵查出。
由于检查严格,日军把所抢劫到的小件物品如金、银、玉器、古董、手表、金笔、名人字画等等,则转卖给随部队行动的日本投机商人。所抢劫的自行车、摩托车、破旧汽车、钢琴(约200台)、贵重家具、高级服装、珍贵毛皮等物也都转入日本商人之手,以上这些物品极易获得,因当时南京市民,有的仓促疏散,有的已进入国际安全区,有的则几家暂处一起。故有些房屋空无一人,这样日军则可随意拿走各种物品,有的则在搜身时获得贵重财物。
日本对外国的指责和战场上的不利消息,虽然以各种手段在社会上进行了严格的封锁,但对一些出版物,如廷培里的《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埃德加·史诺所写的《亚洲之战争》(WAR FOR ASIA)等书,在译成日文之后,还是进行小批量的出版,内部发行到一定的机关作为参考。
由于日军在南京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杀人、抢劫、放火,这些日军士兵以胜利者主宰一切,为所欲为毫无顾忌,并随便闯入各国使馆进行骚扰、抢劫,清查在使馆中的避难人员。他们对英、美、苏等国往日从多方面限制日本向亚洲大陆扩张,使日本在世界上极为孤立而早有怀恨。
12月23至24日,日军在美国大使馆杀死我国人一名,抢走运输卡车8辆。1938年1月15至18日,日军15次侵入美国人之住宅,并强行带走我国避难的妇女10人,18日还以卡车运走了抢到的美国教会之钢琴一台。1月26日,这些无节制的日本兵,还当着宪兵石仓军二下士的面,殴打了美国驻华大使馆三等秘书阿里逊(JOHNM.ALLISON)。美国使馆的留守人员将这些情况,连续电告美国国内及驻日大使格鲁。至此,日军才有所注意。但12月31日,苏联大使馆又发生了火灾。
敌“华中派遣军”在南京的暴行,首先经由日本的外务省转达至陆军的中央部。12月22日,陆军省人事局长阿南惟几少将提到了第16师团违犯军纪的问题。接着12月28日由日本陆军大臣杉山元、参谋总长载仁亲王就击沉美国军舰“巴纳”号及在南京的军纪问题,联名致电松井石根,要其注意战地之国际关系。1938年1月4日,参谋总长载仁亲王就军纪、风纪问题,以文件再次告诫松井石根,并将此件抄送“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元帅。然而此时在南京及其附近的日军暴行依然在继续发生。
1945年8月,日本发动这场侵略战争的元凶,终于被盟国所逮捕,各国对犯有战争罪行的日本军人,亦就地予以拘留、审判,有的被处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设在东京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从1946年5月3日开始工作至1948年11月12日结束,该法庭判处了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25名甲级战犯,其中包括对南京大屠杀负有罪责的松井石根大将、发动太平洋和东南亚侵略战争的东条英机大将等7人。12月23日,于东京巢鸭监狱死刑室,在各盟国代表的监督下对这些战犯处以绞刑。
此外,对南京大屠杀负有罪责的原第10军司令官柳川平助、原第16师团长中岛今朝吾因已病死,原在华中派遣军担任情报参谋的长勇,已于1945年6月23日在冲绳岛兵败时自杀。但已任驻广岛第59军司令官的谷寿夫,在南京大肆杀人的田中军吉、向井敏明、野田毅4人,则被我国从日本捕捉归案,并判以死刑。1947年4月26日,在南京雨花台将谷寿夫予以枪决。1948年1月28日,在同地枪决了田中军吉、向井敏明、野田毅。
(六)敌进攻南京中引起之国际纠纷
就在日军向南京攻击的12月12日,航行于南京上游约45公里之和县地区江面的美军炮舰“巴纳”号,被日本的海空军击沉。同日在芜湖附近的敌第10军炮兵部队,在封锁长江时,炮击了英军的炮舰“列德帕托”号和商船。美、英政府随即向日本提出了强烈的抗议。日军占领南京后,世界上许多国家举行群众大会,抗议日本的侵略行径,指责日本是破坏世界和平的侵略者。处于这种情况下,日本唯恐惹起另外的事端,答应道歉、赔偿200万元并处分了有关肇事者。为了怕再刺激英、美两国的感情,日军悄然取消了已在准备中的侵略广东的作战计划。
侵略广东的计划,是日军大本营在华中作战已成定局的12月7日决定,当时已成立了由台湾军司令官古庄干郎任司令官的第5军,辖第11师团、台湾旅团(全从华中调出)、第4飞行团(从华北调出)。其任务是:从香港以东约80公里的大亚湾登陆,攻占广州,并以此为基地,遮断广九、粤汉铁路及水上运输线,企图阻止由香港运入我国的作战物资。
当时整个东海和黄海已遭日军的第3和第4舰队的封锁,香港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进口地区。上述日军的第5军部队已从华中和华北调出,并隐秘集中在台湾以西的澎湖列岛,作进攻的准备。因击沉“巴纳”号,日本海军于12月20日提出停止该项作战,理由是在这个时刻再去刺激英、美并非上策。但陆军并未同意,因而将在澎湖的部队暂调至台湾屏东以南地区进行训练待命。直至1938年2月15日,日军大本营才下令停止进攻广东,在台湾的第11师团主力方回至国内,其余则仍返回华中和华北。
1937年,日军在华的两次大规模作战之所以能达到其预定目的,是因为在战术上采用了集中优势兵力,发动相互策应的多路连续迂回进攻。
在华北的日军,以8个师团、1个航空兵团、1个集成飞行团,用了约100天的时间,沿平绥、平汉、津浦铁路及其中间地区,发动扇形攻势,至年底前进了约500公里,从而占领至包头、太原、安阳、泰安一线以北地区。
在华中的日军占领上海后,以7个师团、1个飞行团及海军、海空军的配合,用了33天的时间,即从太湖南北两岸向西推进了约300公里,最后以四面迂回包围的作战方法,占领了南京与江南的广大地区。
以上日军的战役进攻,比其在1904年日俄战争时,一路从辽东半岛的盐大澳经亮甲店迂回金州,旅顺;一路从大洋河口之大孤山镇经岫岩、偏岭、析木城迂回至海城;一路过鸭绿江由九连城、凰城、草河口、摩天岭、甜水、河栏沟、疙疸寺迂回至辽阳的规模更大,占领的区域更广,面时间却大为缩短。
大规模的迂回进攻,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陆军大学在教学中非常注重的一门学科。随着世界形势的紧张,在1930年前后,日军即通过其驻外武官,实地了解各国军队在这方面的研究和演习情况,特别是了解苏联大部队的进攻演习情况。在以后1938年的徐州、广东、武汉进攻作战中,日军依然采用了大迂回的作战方法,而且达到了其预定的作战目的。
日本自明治时代成立新式陆军以后,经1894年的甲午战争,1904年的日俄战争,其部队及指挥机关才获得了进行大规模(会战)作战的经验,所以日军在不少的军事教材和指挥纲要中,都大量的引用了这两次作战中成功与失败之事例,以教育、训练其部队。
敌占领南京后,为炫耀其武力于12月17日下午1时举行了入城式。从中山门至国民政府的通路两侧列满部队,由其带病的指挥官松井石根及军司令官、师团长乘马对部队进行检阅,随之至国民政府前举行分列式,在连呼万岁的口号声中步兵、骑兵相继通过检阅台,空军亦随之掠空而过。按照日军的习惯,在战役结束后,需对战死者举行追悼会,所以在入城式的第2天即12月18日下午2时,敌陆、海军在明故宫机场联合举行了规模极大的“慰灵祭”,不少参加者,他们在面对着展示于高台上一排又一排向两侧延伸的无数骨灰盒作缓慢、深度三鞠躬之后,满面泪痕,杀机再起。这些复仇者在军官的纵容下,又成群结伙在南京城内继续大肆屠杀被俘的国民党军人和警察以及支援军队抗日的男女老幼,使南京成了人间的活地狱。
(七)进犯杭州
敌占领南京地区后,华中方面军即令第10军攻占杭州及其附近地区,并将担任上海警备的第101师团一部调归第10军指挥,参加杭州作战,空军第3飞行团进行配合,由于在长江下游占领地区扩大,需要更多的航空部队,因而该地区的航空部队也有了增加
由于华北的第4飞行团须调至广东的平海半岛参加登陆作战,日军大本营在12月7日决定将上海派遣军直属的独立飞行第6侦察中队、第3飞行团的独立飞行重轰炸第15中队调归第4飞行团建制,陆空军的主力此时仍在华北。
“七·七事变”后,日军为加强在华空军的作战力量,于7月间将已经来华的一部分作战中队,编成第1(侦察)、第2(战斗)、第3(侦察),第5(轻轰炸)、第6(重轰炸)共5个飞行大队,统归在华北的航空兵团指挥。在9月间又成立了3个大队,即:第7(侦察)、第8(战斗)、第9(轻轰炸)大队,这3个大队也在华北。占领上海后,地区扩大,可建机场的地方增多。为了加强华中地区日军进攻南京的空中力量,日军大本营于12月7日将在华北栗山新太郎大佐的第3侦察机大队、佐佐诚大佐的第8战斗机大队和轻轰炸机第5大队的第2中队调至华中,归第3飞行团指挥。
柳川平助进攻杭州的计划是;分三路向杭州进攻,一路由18师团从杭州西北的广德、泗安,一路由101师团从正北的吴兴;一路由第一后备兵团从东北的嘉兴攻向杭州。各部队的进展情况为:
第18师团的大部于12月14日从芜湖出发,20日傍晚到达了广德、下泗安地区。当日牛岛贞雄派出了各1个大队兵力的3个先头搜索队,21日主力分两个纵队出发,途中所遇的抵抗并不严重,22日到达了潘板桥地区,当夜派出一部经由余杭插向富阳县,以加强主力西南方向的警戒,23日到达了瓶窑、余杭地区与101师团汇合。
第101师团12月10日从上海出发,19日在吴兴一带集结。伊东政喜在20日派出步兵1个大队,搜索德清一带山区,主力分成两个纵队,于21日向莫干山附近的武康前进,沿途遭到的抵抗也极轻微,于22日到达这一地区;23日与18师团汇合,到达了余杭、瓶窑、德清地区。
第一后备步兵团22日从嘉兴出发,分两个纵队,一路沿铁路两侧的公路,一路经濮院、桐乡,在崇福与守军激战后,占领了该地和以南铁路附近的长安镇。
配合第10军作战的第3飞行团,在长兴设立了指挥所。此间因天气不好,飞行出动较少。主要是攻击钱塘江中的船只和浙赣铁路的军事运输,随之一部进驻杭州笕桥机场。
由于日军在杭州湾登陆,不久又占领了上海、嘉兴、湖州、苏州、南京、芜湖地区,守备在杭州地区的张发奎、刘建绪原右翼作战军约6个师,根据日军所在的位置及杭州地区的地形情况,将主力撤至钱塘江以南构筑工事,一部西撤至富阳、桐庐山区。在日军接近杭州时,守军将当年夏季刚竣工的钱塘江铁路大桥炸毁。
各路日军于12月24日晨,在没有发生战斗的情况下进入了杭州市。以后第10军与第18师团即驻于该地。
日军在占领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后,即指使汉奸,在这一带组织了26个治安维持会。接着于1938年3月28日,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由汉奸梁鸿志出任行政院长、温宗尧出任法制院长,并发表了反蒋、反共的投敌宣言。
(八)1937年底日军在华中之兵力与部署
在华中方面军占领南京前的12月7日,其大本营已向其下达了今后的任务,即:
(一)华中方面军在占领南京、杭州后,协同海军确保杭州、宁国、宣城、芜湖一线以北和长江南岸地区内之安定;航空部队继续攻击中国之后方要地。
(二)随着形势发展,须集结控制兵力,以便大本营使用。
敌华中方面军按照上述任务,划分了上海派遣军与第10军之防区,即从黄浦江、北新泾(紧接上海市西)、苏州河、吴江、和桥镇(宜兴县)、黄金滩、天王寺至江宁镇(长江边),该线以南为柳川平助的第10军防地;该线以北为鸠彦王上海派遣军之防区。此时敌华中方面军各部队之警备态势为:
华中方面军司令部:于12月17日进驻南京
上海派遣军司令部:驻南京
直属高炮、通讯部队驻南京,炮兵部队驻镇江、常州。
第16师团及第30旅团与师团直属部队驻南京,其余驻汤山、句容、秣陵关。
第3师团及第5旅团与师团直属部队驻镇江,其余驻无锡、江阴、常州、丹阳、金坛,担任这一带之铁路警备。
第9师团及第6旅团与师团直属部队驻苏州,其余驻昆山、常熟、福山、太仓、浏河、嘉定、南翔,担任所在地区与铁路沿线之警备。
第101师团警备上海市。
第13师团及第103旅团与师团直属部队驻滁县,其余分驻来安、全椒、六合。
第10旅团(属第11师团)驻扬州,其余驻仪征,仙女庙、邵伯(但该旅团在1月8日将扬州地区之防务,交与驻镇江之第3师团后,于1月16日至南京,接替第16师团对南京之警备。16师团于1月22日出发,经海上返回华北方面军归还原建制,并进驻于石家庄以南之邢台,高邑地区)。
第10军司令部:驻杭州。
第18师团警备杭州及其周围地区。
第114师团对吴兴地区进行警备。
第6师团警备宁国、芜湖、当涂。
第1后备步兵团警备淞江、嘉兴。
第2后备步兵团警备南浔镇(吴兴县东)、震泽、平望镇、盛泽、嘉兴至长安镇、临平一线地区。
第9旅团(国崎支队)回华北原建制(该旅团12月23日配置于南京,12月31日令其回第5师团并进攻青岛)。
第3飞行团;驻南京。
此时日军在我国关内战场共有15个步兵师团又两个旅团(第11师团之第10旅团、中国驻屯旅团);其海军为中国方面舰队之第3、第4舰队;陆空军为8个飞行大队。重藤千秋的台湾旅团已由无锡地区返回台湾。
敌占领南京后,为增强华北主战场之兵力,其大本营除于12月31日令第9旅团回华北第5师团原建制外,1938年1月15日,2月1日又依次将第16、第114师团调至华北,使华北保持8个步兵师团,华中为6个步兵师团,内蒙为1个师团。
在我国关内战场的敌之空军,为德川好敏的航空兵团,辖有第1、第3、第4飞行团,其部队则有飞行第1、第2、第3、第5、第6、第7、第8、第9大队及独立飞行第3、第4、第6、第10、第11、第15中队。
华中方面军所属之上海派遣军、第10军,因其作战任务已经完成,日军大本营依次于1938年3月14日、3月9日下令将这两个军司令部解散,番号撤消。2月18日成立了由畑俊六元帅任司令官的华中派遣军,直接指挥在京、沪、杭地区之第3、第6、第9、第13、第18、第101师团和第10旅团及第3飞行团。
(九)京沪失守后我国的军事情况
虽然平津、京沪地区相继失守,但国共两党所领导的军队,各社会团体、各政党、各地方势力之间更加团结,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更加高涨。不少国家也从多方面予以支援,尤其是苏联政府。
至1937年底,我国已有121个师部署于第一线的5个战区,即:
第1战区(河北省、河南省)29个师
第2战区(山西省、察哈尔省一部)23个师
第3战区(苏南、皖南、浙江、江西省)31个师
第4战区(福建、广东、广西省)11个师
第5战区(苏北、皖北、山东省)27个师
这时的空军,主要有从苏联进口的战斗、轰炸机约450架。除各飞行大队外,有苏联的志愿空军(其中不少参加过1936年的西班牙作战),以及有美国、法国、加拿大、奥地利共约30名飞行员组成的志愿飞行队。所使用之机场,主要有乌鲁木齐、兰州、西安、襄阳、汉口、南昌、南城(江西省)以及第一线的陕县、洛阳、商水、信阳、歙县、玉山等机场。
当时我国的军事装备及不少作战物资需要进口,陆上交通是经新疆至苏联的中亚,但运输量有限,且第3国不能使用这条通路,所以主要还是通过海上运输。
深知这一情况的日本海军,第一次于1937年8月25日18时,由其驻上海的第3舰队司令长官长谷川清中将宣布除第3国船只外,封锁我国北纬23°14’至北纬32°04’的沿海,即从广东省的汕头湾至长江口北岸启东县的三甲镇沿海及口岸。接着在9月5日18时,敌驻青岛的第2舰队(10月20日以后丰田副武的第4舰队进驻青岛)司令长官吉田善吾中将则又宣布封锁北纬34°30’至北纬40°(即连云港的海洲湾附近至以北的山海关海岸)沿海;同日驻上海的第3舰队亦宣布封锁从海洲湾的北纬34°至以南的北纬21°33’的我国南部海域。这样除琼州海峡外之广东沿海,直至中越交界的北仑河口均被敌海军封锁。
因沿海遭到封锁,由香港进口的物资,又屡受敌停在南海航空母舰上飞机的轰炸,所以此时的海上进口,主要靠法属越南的海防港,并紧急抢修云南至缅甸北部腊戍的公路,以便利用英属缅甸的腊戍至仰光的铁路,运进英国、美国及苏联由海上运来的物资。
此后,敌于1938年10月21日攻占了广州,从香港的进口大部受到封锁。1941年12月8日,日军进攻东南亚时,缅甸亦被敌攻占,孟加拉湾又遭敌海军骚扰。此时我国的进口,则由印度以铁路运至该国东部的小车站雷多,再经中、美军队刚歼灭了缅北与云南省西部的日军而随之抢修成雷多至云南的公路。其间曾以运输机队,由印度空运物资至昆明,但运输量很有限。1945年春我国准备反攻的作战物资,主要是依靠雷多公路及沿该路铺设的输油管遭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