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事件·第四
作者:王辅·中国
出自————《日军侵华战争1931-1945》《进犯东北·第一》
出自————《战争通史》
日军于“九·一八事变”占领奉天不久,即又在我国关内地区制造骚乱,企图转移国际视听,以便造成向这些地区出兵的借口。当时敌所制造的骚乱,一为天津事件;一为上海事件。并因上海事件而爆发了“一·二八”战争。
(一)敌策动该事件之目的
天津事件,是由关东军司令部附、土肥原贤二大佐所策动。土肥原曾是奉天特务机关长,“九·一八事变”后的第2天,即出任奉天市长近1个月。日军参谋本部及日本政府认为这样做,易于引起国际上对日本有“亡人之国”的指责,因而在10月15日令土肥原辞去沈阳市长职务,由留学日本并在日本居住多年的赵欣伯继任。
土肥原自1904年10月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6期之后,在军队里干了不太长的时间,即被调至我国的华北地区,并担任过日本驻北京特务机关坂西利八郎中将的助手。他通过与军阀、政客、买办、社会黑势力之间的奔走往来掌握着我国的社会动向,为日本侵华出谋划策。土肥原活动的手段很多,如支持亲日的反动势力,向其接济经费、援助武器等等,而主要是策动军阀混战,支持北方的亲日派,使我国常年处于自相残杀、动荡不安、贫困落后、国破家亡的内战之中,以利于日本从中操纵、控制,而达到吞并中国的目的。
在日军中享有“中国通”之称并可以讲流利汉语的土肥原,这次去天津的任务,是在市内制造混乱,乘机协助溥仪逃出天津至东北,作为将来伪政权的首脑。他到达天津后,即收买、网罗了一批汉奸,并唆使李际春、张壁等组成“救国军”便衣队,拟于11月8日在天津闹事。
土肥原在作好制造天津事件的准备后,即向关东军发回如下的电报:
溥仪确实有逃往东北之意,并准备在吉林成立政府,但天津总领事桑岛主计,根据外务省的训令,不希望溥仪离开,且严密监视其行动。因此如不采取特殊手段,则难以达到目的。
本庄繁接到这个报告后认为,采取特殊手段使溥仪离开天津,目前尚无此必要,待北满黑龙江等地局势稍为稳定后再考虑为宜。因此,令板垣征四郎通知土肥原,暂缓行动。可是土肥原已将他所说的特殊手段,予以实施。
(二)事件之经过
受策动的原旧军人李际春、张壁等汉奸部队,按计划首先在天津北门外的估衣街抢劫商店、搜抄行人财物、鸣枪示威,造成天津市内人心惶惶混乱不安;随之,他们袭击维持秩序的军警,使市内陷入更大的混乱;接着,破坏了天津至北平的铁路,在混乱中两名日军被打死。
此时,驻天津的日军,在其租界内宣布戒严。
有关天津的情况,11月9日在北平的日本武官永津佐比重中佐,在向其上级报告情况的电报中,曾提到:
此次天津之暴动,是以张壁等为主的河北自治维持会一派所为,目前已占领天津地区的中国各要地,并已破坏了杨村铁桥。现正计划等待韩复榘的到来,……
从以上日本特务机关的电报看出,当时除关东军正策划组织东北伪政权之外,而华北的日本特务机关,亦正在酝酿“华北自治”的阴谋。
当时驻天津的日军部队,为香椎浩平中将的“中国驻屯军”,它是根据1901年辛丑不平等条约而进驻。其部队数量并不多,即:
中国驻屯军司令部 驻天津
天津驻屯步兵队 4个中队
北平驻屯步兵队 1个中队
在天津市内发生混乱时,香椎浩平将其租界内的部队,作了如下部署:
(一)天津驻屯步兵队,实施既定之警戒。
(二)军炮兵队之重炮小队位于军营阵地,山炮小队位于运动场阵地,按预定计划作好射击准备。
(三)军预备队位于运动场,按预定计划面向法租界,并负责警戒军直辖区域。
(四)天津租界警备队的位置,应在青年会事务所和天津领事馆。天津警察,天津步兵队,军预备队共同协力,负责日本租界内的警备和治安。
敌军在部署其租界内的兵力同时,于11月9日以“中国驻屯军司令部”的名义,向河北省政府提出:中国在天津的保安部队须后撤距日本租界300米。11月27日竟又要求我国驻军撤离天津20公里以外。
我国在天津周围的部队,是东北军王树常的第2军,王兼任河北省主席。为此事件,日本驻屯军香椎浩平中将曾与河北省政府主席王树常、天津市长张学铭交涉过多次,终因日军兵力不多,如事件扩大对其未必有利,加之在11月9日晚,香椎浩平接到其参谋总长金谷范三的指示,要其对这一事件采取慎重态度,因而只造声势而未敢主动出击。金谷的电报内容为:
(一)对在天津方面的中国兵乱,日本决定采取严正的中立态度。
(二)上述兵乱,对日军会有恶意宣传,但贵军应绝对表明严正中立,极力避免卷入漩涡;
如何处理此事,以后再作决定,此时切不可采取激烈的膺惩手段。
就在天津处于一片混乱,两国军方相互进行交涉的11月10日,土肥原按其预定计划,于当晚同溥仪一起离开天津,沿白河而下,并改乘海轮去营口,以后到达旅顺。
溥仪于辛亥革命后的第2年,在得到优待的保证而于2月12日退位之后,曾连连介入有损国家利益的活动,但当局未作有效防范,任其留住于多事之平、津地区,最后竟得以乘机出逃,而依附敌人危害国家。
得到天津情报的关东军,经研究于11月27日给香椎浩平发去一份有下列内容的电报。
军准备立即集结兵力,然后向山海关前进,以救授贵军之危急。
关东军在发出这份电报后,即令第8师团铃木美通的第4旅团乘火车经沈山线去天津增掇“中国驻屯军”;在北满齐齐哈尔的第2师团主力向奉天集中;为保护奉天以北至开原的铁路行车安全,独立守备队则集中部分兵力,按已定计划扫荡该段铁路以西地区。
11月27日晨铃木美通率其旅团,以装甲列车为先导,在空军的掩护下,约在上午11时到达了新民以西的白旗堡,当即遭到防守在该地区的东北军的炮击。第4旅团的部队随即下车,在其空军的配合下,交战约1小时。东北军后撤,敌军乘火车开进至打虎山而奉命停止。这是因为国际联盟主席白里安于25日发出要求中、日两国停止在锦州地区战斗行动的电报;在巴黎的国联理事会还提出拟将锦州一带划为中立区,以及美国国务卿史汀生在27日发表了美国关于锦州问题的声明等因素所决定。日本政府此时认为,军队如再继续前进,日本在国际上将更为孤立。金谷范三根据其政府的指示,令关东军停止这一行动。随后,铃木旅团于28日返回奉天。
当时,独立守备队司令官森连指挥其部队在鞍山、汤岗子一带与抗日游击队作战,根据已定的计划,11月21至23日,这部日军分别向开原至奉天铁路以西之昌图县大金家屯、通江口,法库县及其以南之石佛寺等地,进行了扫荡。
天津事件发生后,日本海军津田静枝少将的“第2遣外舰队”,即派其第16驱逐队,由烟台、龙口驶向塘沽,以配合“中国驻屯军”的侵略行动。
(三)敌海军部队之策应
11月12日,日本海军又派其国内第13驱逐队之“早苗”、“吴竹”、“若竹”、“早蕨”号4艘驱逐舰至华北。
11月27日,第16驱逐队的“刈萱”、“芙蓉”号,与约90名陆战队员,乘两艘商船,由岩桥透大尉指挥于当晚到达了天津。第2天中午,驱逐舰“朝颜号”及陆战队约40名乘商船1艘,也到达了天津。
日本海军又于12月27日,派其以三竝贞三大佐为舰长的水上飞机母舰“能登吕”号,由国内先至青岛。28日驶入渤海,由该地区起飞,侦察秦皇岛、山海关、绥中、锦西地区。
敌由于其天津兵力薄弱,香椎浩平一再要求增兵。日军参谋本部于11月28日决定从关东军内抽调一个步兵大队去天津。
被调去的混成第39旅团中岛铁藏大佐77联队第3大队于29日从大连乘船,30日到达塘沽登陆,由其大队长栂野他家治少佐率领至天津。
1931年冬,日军已在着手进攻锦州,其参谋本部调国内的第5师团1个步兵大队于12月27日至天津,将栂野他家治的第3大队由天津调至山海关。敌为集中力量进攻锦州,令在天津的部队,不准主动向东北军王树常的第2军和在山海关的东北军何柱国之独立步兵第9旅挑衅。
当关东军的第2师团,第20师团,混成第8旅团于1931年12月底向锦州进攻时,满载东北军由辽西经山海关撤至关内的44列军车。所运载的部队计有第12旅、第19旅、第20旅及炮兵第13团,总兵力约20000人,火炮约40门。日军参谋本部考虑到国际的影响,暂不将战争引向我国关内,令天津驻屯军,在关东军进攻锦州时不作策应,而持静观的态度,经山海关开往关内的军用列车不予阻拦,亦不询问其去向。
实际,东北军大量撤向关内,正是日军求之不得的事。这样他们可以在东北为所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