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基本战略的决定·第二十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基本战略的决定·第二十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基本战略的决定·第二十

作者:钮先钟·中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顾与省思

出自————《战争通史

   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第一个最重要决定即为采取“德国第一”的战略观念。此项决定当然是符合其欧洲同盟国的愿望,但美国当局之所以作此决定却是自认为对其国家利益能作最佳贡献。

   有人认为那是在思想上受到英国人的影响,事实上也非尽然,而且此种决定是在正式加入战争之前即已作成,从决策的过程上看,它经过一段遥远的距离。这种对往事的检讨不仅具有历史性的价值,而且也可供我们研究战略计划作为问题的实例,使我们了解此种程序的微妙和复杂。

   “橘色”计划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阶段,美国战略计划作为大致是受到战后政治情况和人民厌战心理的影响。国际联盟、非战公约、孤立主义、经济不景气都足以使军事计划显得似乎是不急之务,最多只限于纸上谈兵而已。当时对欧洲似乎已无顾虑。德国刚被击退并已解除武装,俄国人正忙于解决其内部问题;共产主义虽被视为一种祸害,但共产政权并无力发动侵略。法意两国虽有相当海军实力,但不足以向西半球挑战。理论上惟一有资格与美国一战的欧洲国家就只有英国,但此种可能极为藐小,大西洋两岸毫无战争气氛。

   太平洋和远东则情况完全不同。战后美日关系日益恶劣,而战争和战后的条约又使日本地位大为增强,在计划人员看来,在可以想见的将来,美国惟一假想敌即为日本。从1919年到1938年,美国战略思想都是集中于如何应付日本对美国在远东的利益及领土所可能发动的侵略行为。

   在采取英国式的参谋首长联席会议制度之前,美国拥有一个由陆海两军参谋长、次长,及战争计划处长6人合组的“联合委员会”(Joint Board),其下又有一个联合计划委员会(Joint Planning Committee)负责实际的联合计划作为。

   根据当时的习惯,计划是用颜色来分类。所谓“橘色”(Orange)计划就是对日本的战争计划。前后约历15年,“橘色”计划一直代表美国的基本战略概念。从1924年到1938年至少曾修订6次。这套计划内容非常详尽,海陆两军以及海外基地都包括在内。世界各国的战争计划都很少有如此的完整,也很少有这样长久的经历。

   但“橘色”计划所假定的情况仅为美日单独交战,战场仅限于太平洋。到1937年底,此种假定遂开始产生疑问。德意日三国已签订反共公约,希特勒开始在欧洲称霸,美国已有两面受敌的可能。所以1938年的“橘色”计划修正稿遂特别着重灵活性,足以代表计划作为技术上的一大进步。

   “彩虹”计划

   1938年,欧洲情况日益紧张,慕尼黑会议之后,罗斯福总统遂于11月命令陆海军联合研究今后的情势与战略并提出报告。此项工作几乎忙了6个月才在1939年4月提出最后报告。美国计划人员对未来情况的发展作了下述三点结论:

   1、除非英法两国守中立或被击败,否则德意两国不可能在西半球采取公开行动。

   2、日本将继续侵略中国及东南亚而以英美利益为牺牲,如可能将采取和平手段,但如必要将使用武力。

   3、只要国际情况似为有利,则三个轴心国家将联合行动。若其他国家(包括美国)采取立即和强烈的反应,全面战争即可能随之爆发。

   根据此项假定,美国军事当局遂从1939年6月起开始拟定另外一套战争计划,为了表示和过去单独一种颜色(即一个敌国)的计划不同,这套计划遂定名为“彩虹”(Rainbow)。该计划又分为五个编号,每个编号代表一种特殊情况:

   1、“彩虹一号”假定美国独立作战。美国将集中兵力保护南纬十度以北的西半球,这也是美国主要利益之所在。在太平洋方面将暂时采取战略守势,直到大西洋方面的发展足以容许集中舰队在中太平洋对日本发动攻势时为止。

   2、“彩虹二号”假定美英法三国合作。美国兵力在欧洲和大西洋方面将仅作有限度的参战,其主力将立即越过太平洋对日本发动攻势。

   3、“彩虹三号”假定美国独立作战。西半球的防御仍如“彩虹一号”所规定予以确保,但对西太平洋的攻势将提前发动。

   4、“彩虹四号”假定美国独立作战。除保卫西半球主要部分以外,美军将前往南美洲南部向东大西洋方面作战,在太平洋方面则仍如“彩虹一号”之规定暂取守势。

   5、“彩虹五号”假定美英法三国合作。西半球防御仍应如“彩虹一号”之规定予以确保,但美军将提早进入东大西洋及欧非二洲与英国及其他同盟国兵力协同作战,以求击败德意两国;在太平洋方面则暂取守势,直到欧洲轴心国家被击败后始转移攻势。

   在五个计划中,“彩虹一号”是一个基础也是最有限的。“彩虹二号”和“彩虹三号”都要求向西太平洋进攻,三号实际上也就是“橘色”计划。“彩虹四号”与一号大同小异,都不主张立即派遣大军前往欧洲或太平洋。“彩虹五号”所假想的情况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实际情况最为接近,但在当时却无人能预知。五号与二号相似,都是假定有同盟国合作,所不同者是前者明确暗示先欧后亚的观念。

   欧战爆发

   当欧战在1939年9月爆发时,美国当局认为“彩虹二号”计划似乎最能配合当时情况,遂决定将其列为第一优先。1940年春季,欧洲战局突生变化,敦刻尔克战役之后,美国人在大西洋方面始真正感到威胁,于是他们对战略计划作紧急再检讨。“彩虹二号”和三号显然已不适用。此时美国陆军认为国力有限只能采取稳健路线。他们认为保卫西半球为第一任务,美国暂不宜与日本交战但应防轴心国家对南美的侵入。

   本列为最低优先的“彩虹四号”现在行情看涨。美国计划人员认为目前(1940年6月)美国有三条路线可以选择:(1)在太平洋维持坚强地位但在其他任何地区避免纠缠;(2)倾全力支持英法包括参战在内;(3)采取一切措施以阻止轴心国对西半球的入侵。“彩虹”计划对上述三点都曾加以考虑,不过关键还是时间。美国计划人员认为“彩虹四号”对当前情况最为符合,并指出一旦英法停止抵抗,也就是美国开始动员的讯号。

   作为讨论的基础,美国陆海军参谋首长遂向总统作了下述三点建议:(1)太平洋方面采取纯粹守势;(2)不再对其他国家提供物资援助;(3)以西半球防御为目标立即采取动员措施,这也充分表示美国军人的悲观和保守观点。在进行讨论时,主要争执为法国舰队的命运和英国的前途。军人们希望其计划能应付最坏的情况,即假定英格兰(姑不说大英帝国)会被迫退出战争,而法国舰队也必然落入轴心手中。

   罗斯福的看法却完全不同。他认为今后六个月内英国不会退出战争,欧洲军事情况也不会有特殊变化。他主张仍应援助英国,对于西半球防御虽也认为重要,但却主张应先与各有关国家协商再采取行动。最后他也赞成美国立即总动员。事后看来,他的见解似乎要比军人们略高一筹。

   几经讨论,军事计划当局对美国政策遂又提出下述三点意见:(1)1940年秋季及冬季,不列颠国协及帝国虽仍将继续存在,英国本身却可能不再是积极交战国家;(2)法国将被德军占领,即令法国人在北非或其他地方继续抵抗,美国的援助也仍难以使其他方面获得实质改变;(3)美国此时参战并不能阻止英法两国的战败,所以他们仍然主张在太平洋方面取守势,反对援助英国,不过愿意考虑将美国舰队主要部分移驻大西洋。

   最终决定美国政策的人还是罗斯福。他坚决主张必须鼓励英国继续抵抗和不能让英国的舰队落入德国人手中。换言之,美国的战略是以英国的命运为基础。在法国投降之次日,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曾经这样说:“在纳粹与西半球之间现在隔着的就只有一个英国舰队!”

   “狗”计划

   1940年6月之后,欧洲情况又呈转机,英国已英勇地击退德国空军的攻击,前途似尚有可为,所以美国人就不再那样紧张,而罗斯福也开始忙于其竞选活动。直到11月初,罗斯福再度当选已成定局时,海军军令部长斯塔克始重提旧案要求从速确定美国的基本战略。斯塔克提出一项备忘录,其中用四个问句来表示美国所能采取的主要路线:

   1、美国主要军事努力是否应指向西半球防御和两大洋安全?(与“彩虹一号”和四号的观念相似。)

   2、美国是否准备对日本发动全面攻势而大西洋方面保持纯粹守势?(与“彩虹二号”或三号相似。)

   3、美国是否计划同时对欧洲的英国人和远东的英国人、荷兰人、中国人给予强大军事援助?(即欧亚并重。)

   4、美国是否将集中全力在大西洋方面发动最大攻势而在太平洋方面暂取守势?(与“彩虹五号”相似。)

   斯塔克主张采取第四案,认为这对美国最为有利,马歇尔也有同感。该案以后遂被称为“狗”计划(Plan Dog),因为依照美国军语惯例,D都用“Dog”代表。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发展过程而言,这要算是重要阶段之一。斯塔克计划的中心思想是承认英美休戚与共,所以应倾全力帮助英国。他不相信英国能单独击败德国,因此强大的美援实为必要。美国应使英国不仅能维持其对德国的封锁,而且还能保持其地理地位的完整,以便将来可作反攻跳板之用。

   1941年1月16日,罗斯福召集其主要顾问开会,包括国务卿、陆海两部部长及参谋首长,正式批准此项计划。由于美英两国参谋首长即将在华盛顿举行第一次会议,作为对美方代表之指导,美国的国家目标遂又被确定为下列三项:(1)保护西半球使其免受任何军事或政治侵略;(2)援助不列颠国协及帝国;(3)用外交手段对抗日本的扩张。若一旦参加战争,美英两国的“概括军事目标”为击败德国,而其最有效手段即为将主要军事努力放在大西洋方面。此外,又告诫代表们在与英国人谈判时必须在心里记着下述各点:

  我们不能够、也不需要,将我们的国家前途交由英国人指导……英国人心里永远记着战后利益,包括商业和军事两方面在内,所以我们也应留心保护我们自己的最后利益。

   以上这段话令人有无限的感慨。英美关系亲如兄弟,尚且如此钩心斗角,由此可知国际之间只有利害而并无感情和道义。美国人对其最亲密盟友采取这种不信任的态度,就国际行为的标准来看,无可厚非,但令人感到百思不解的却是罗斯福等人对于俄国人反而推心置腹,开诚布公,这难道是君子可欺以其方吗?

   “ABC-1”号计划

   美英参谋首长会议于1941年1月29日在华盛顿开始举行,一共会谈14次,到3月29日结束。在开始时,英国人对其立场明白地作了下述三点说明:

   1、欧洲为主要战场,必须首先在此寻求决战。

   2、全面战略为首先击败德意,然后再来对付日本。

   3、远东地区(包括澳洲及新西兰)对大英国协的团结及其战争努力的维持具有必要关系。

   美英双方对于前两点毫无异议。同时双方也承认各有其特殊利益:美国人认为西半球防御最为重要;英国人则视新加坡为其帝国安全的锁钥,对于印度、澳洲、新西兰的防御都具有必要性。美国人虽在远东也有相当利益之存在,但却不认为它是属于主要性的,甚至连菲律宾也都假定为无法坚守。

   英美两国在战略观点上有一种基本差异存在,以后也常因此而一再引起争论。英国人位居岛国并有与大陆国家交战的悠久传统。他们把重点放在海空权方面,而大规模地面兵力则在其次而且也非其力所能及。想用此种手段击败德国将是一缓慢的工作,但英国人惯于长期作战而且对最后的胜利从不怀疑,他们有一句老话:“英国可能输掉一切的会战但最后仍能赢得战争。”总之,英国人的传统战略是以极小损失和极小冒险来寻求最后胜利。

   美国人不仅自信拥有压倒性的物资优势,而且更不愿意陷入长期战争,所以希望尽可能提早集中一切力量首先击败主敌德国。为了达到此种目的并使战争迅速结束且减少死伤人数,他们宁愿让日本人暂时猖狂无忌,而不愿意分散其主力。

   经过若干争议之后,双方代表终于作成其最后报告,即所谓“ABC-1”号计划(ABC为American British Combined的缩写,意即美英联合)。其要点分为下述三项:

   1、为了提早击败主敌(德国),美国的军事努力应以集中在决定性战场上(大西洋及欧洲)为主,其他战场上的作战均以能便利此种主要努力为原则。

   2、维持英国及其同盟国在地中海的地位。

   3、在远东保持战略防御态势。

   此项报告对两国均无法定约束力,只代表双方的一致看法而已。会后美国军事当局即根据此项原则重拟其“彩虹五号”计划。实际上,二者几乎完全一致。此处所谓“计划”者只不过是一个大纲,其详细的个别计划则有待于作为。

   “阿卡迪亚”会议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国正式参战。美英两国首长于1941年12月底在华盛顿举行美国参战后的第一次高层会议,其代号定为“阿卡迪亚”(Arcadia)。此时日军在太平洋中的攻势正发展得如火如荼,但美英两国仍正式认定德国为主敌,并确认在欧洲方面的作战应比太平洋方面较为优先。此种情形,对于美国人而言,实在是很令人惊异,诚如魏德迈将军在其回忆中所作的评论:

  假使美国在珍珠港悲剧之后,放弃与英国人所协议的首先击败德国的战略而集中全力首先击败日本,就心理而言,此种战略实比较易于理解,而且也一定能深获大多数美国人民的热烈拥护。

   不到三年的时间,美国人的战略观念终于作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许多年来以太平洋为中心的计划完全被放弃。在以后全部战争过程中,虽仍然有很多的波折,但这一首先击败德国的基本观念却始终确立不移。战后世界局势的形成和演变也都深受这一决定的影响。假使当时不这样决定,结果又将如何呢?魏德迈将军曾作卓越的分析如下:

  当珍珠港事件发生时,英国人已显示其有能力抵抗德国最强大的空中攻击;由于德国人已不能获得制空权,所以侵入英国成功的可能性也就十分渺茫。同时,希特勒正忙于东线的作战,一心只想集中其陆空军的全力以求击败苏俄。

  照我的看法,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我们应立即增建在太平洋方面的海空军兵力,而只把那些对日作战暂不必需的资源送往英国。尽管最后还是要在那里建立一支强大兵力以入侵欧洲堡垒,但在目前,德俄两国将会继续苦斗并互相减弱他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

  更重要者,美国也就可能已经把大量资源用来支援中国的自由政府,那不仅足以改善其抗日实力而且也将增强国民政府对共产党的地位。中国也就不会那样大伤元气以致战后落入共产党的手中。

   美国著名作家费斯(Herbert Feis)在其所著《丘罗史》一书中也曾用列举方式来研究判断如果当时不作此种战略决定则可能导致的后果:

   1、苏俄兵力损失将更大,国力恢复也一定较慢,于是在战争结束时,苏俄可能会变得较弱。

   2、美国在太平洋的地位将远较坚强巩固,战争结束时,在中国和韩国都可能驻有相当强大的兵力,于是一切战后安排都会远较有利。

   3、德国人在欧洲盘踞时间会较久,西欧政治制度和精神生活所受创伤也会更重。战后欧洲复兴也将更较困难。

   4、德国用火箭和导弹攻击英国的损失可能会远较巨大。喷气机和装有呼吸管的潜艇也都可能会被较有效地使用,但能否帮助德国反败为胜则很难断言。

   5、如果日本先败而德国尚未投降,则第一颗原子弹也就可能会投在德国,于是投降的步骤和占领的安排就可能完全不一样。

   总而言之,得失功过固然很难断言,不过先欧后亚的基本战略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重大决定之一则毫无疑问。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