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第十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投降·第十

投降·第十

作者:重光葵 ·日本

出自————《日本侵华内幕

出自————《战争通史

   一 铃木内阁与最后战况

   铃木内阁的成立 为了推选新的首相,在东京又召开了重臣会议。既然战争已至此,在重臣们的头脑中就有两种人选,即是结束战争还是实行玉碎战的内阁。除上次出席之重臣以外,另有东条大将参加。

   会议中,各重臣们仍然认为军人更为合适。东条等陆军    出身的一二位前任首相发表意见,主张为了继续战争,应选举陆军现役军人。然而非军人出身的重臣们,都考虑时局的演变,推荐枢密院议长铃木贯太郎海军大将。他们的理由是铃木任侍从武官多年,可以成为天皇最忠实的发言人。木户内大臣立即将此事上报给天皇。

   铃木大将于四月七日组阁,本来陆海军大臣及外务大臣仍继续留任;但前首相小矶反对笔者仍任外相职务,于是笔者提出辞职,东乡就任新外相。

   当时的有识之士都期望铃木内阁是个和平内阁。

   德国的崩溃与投降 战争已经进入了最恶劣的阶段。

   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英美主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的登陆战获得成功,陆美尔将军溃败,而龙德施泰特的反击也未成功,预备队在适时适地的集中作战亦告失败了。大陆地区的制空权已经丧失,陆军方面也失去了优势,其命运是必然要失败的。

   德国的空军失去优势后,全德的城市都被B-17型或其它飞机破坏无遗,工业地带濒于全灭,尤其人造石油工厂被炸毁后,不仅飞机用油,就是坦克、军用汽车也都因缺乏燃料不能驾驶。东西两战线之德军已经发生反叛行为,士气降低,近于瓦解。

   越过莱茵河的英美军依照雅尔塔协定,美国军队从德国的南部,英国从德国的北部,继续向东进攻,在预定的战线上会师;而苏军一部分也从东普罗亚直接进攻柏林,另外一部分从西利加继续往西追击。希特勒于五月一日死在柏林,政府一度逃往德国南部,但要人们先后被捕。希特勒在自杀前将政权交与非纳粹党员的邓尼兹海军总司令,而邓尼兹即向联军无条件投降(一九四五年五月七日)。占领德国的联军,不承认德国政府的存在,即置德国于占领军的军政管理之下。这是铃木内阁成立一个月之内发生的事。

   日本军的溃败 日本的战局与德国战局一样急转直下。赢得德国战争胜利的英美军又大批调来远东增援,使太平洋及东南亚的英美军开始大规模的反攻,

   丧失制海及制空权的日本,对于那些远隔数千里之外的孤岛和中国大陆上的日军已经完全无用。因为敌人可以利用制海、空权,随时随地集中大规模的兵力,将日占领地分别予以击破。

   美军于一九四五年二月夺回吕宋岛后,又攻取了太平洋上的基地巴老岛和帛硫群岛。尼米兹的海军主力遂于三月占领硫黄岛,完成了进攻日本本土的战略态势。

   在塞班、硫黄岛被占后,敌军B-29型飞机的空袭使全日本化为焦土,不但与各地的日军失掉联络,即日本本身的防卫也全被破坏。敌人更加紧轰炸台湾、琉球及九州各地,突破日本海空军最后的抵抗,于五月展开了冲绳岛争夺战。

   冲绳战是日本海军最后的一战。海军也知道,若丢掉此岛,日本将无法防守,所以特别组织了空军的“特别攻击队”,陆续飞出与敌人死战,给敌造成的损失颇大。特攻队每隔数日,续十数次,反复出动轰炸敌人的航空母舰及其它战舰。敌人也感到这次是最后的决战,故不顾一切牺牲大批增援。日本海军要求陆军将保留的数千架飞机全部使用于此战,但陆军竟说最后的决战将是本士的登陆战,而加以拒绝;到比最后关头,陆海军还发生磨擦,互不合作。冲绳岛之战,结果也全败了,下次作战将是日本本土决战,陆军发表声明:“日本尚有七千架飞机,定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并开始制造竹枪和木炮。

   铃木内阁与外交 铃木组阁后不久便召开临时议会,在发表的施政演说中,新内阁并未提及一般人所期待的停战,反而信任军部的宣传,准备在本土做自杀战。

   这种态度在德国崩溃之后仍未改变。此时苏联夜以继日地将大军运送东部西伯利亚,战争局势更趋恶化。

   东乡外相原来就是亲苏派人物,就在接到废除中立条约的通知后(四月七日),他仍相信苏联,暗中委托亲苏派的广田前首相与在箱根避战中的苏联大使马立克秘密接触,以日本在中国大陆上的权益为交换条件,试探苏联对日本的意向。马立克虽然对广田的要求表示颇感兴趣,但莫斯科毫无反应。近卫以后又以私人资格与马立克面谈一次,但反响极其冷淡。

   因为铃木内阁已更换外务大臣,前为斡旋和平而返国的瑞典公使巴基,通过日本公使函询新外相是否仍采取与前任外相相同的方针。但是,东乡外相竟表示那是前任内阁时代的意见,函复巴基公使停止斡旋和平的活动。当时东乡如此决定,可能是想利用苏联的关系,解决和平问题。

   但是,苏联的立场并非愿意代表日本调停和平,相反是正在准备宣战,虽然在表面上马立克通过广田继续试探,获悉了日本的态度,而莫洛托夫在莫斯科也对佐藤大使重申苏联愿意遵守《日苏中立条约》。

   二 和平之试探(三)

   天皇促进和平 天皇对铃木首相透露,“战况似乎较我想象的更坏。”与日本本土相联的冲绳岛激战之后,天皇对停战已经毫不犹豫地在心中决定了。

   木户内大臣于六月十三日与米内海相会见时,说:“现在恐怕已经到了应该考虑停战的时候了吧?”可是米内海相回答说:“铃木首相的意见过于倔强。”以后木户又同样地问铃木;“是否已准备了恢复和平的办法?”然而铃木首相却答道:“因为米内海相的意见强硬,不能进行。”木户颇感奇怪,即表示希望他们两人直接交换意见。而东乡外相对木户内大臣同样地质问,也答复说:“因为御前会议已经决议继续进行战争。”

   木户所忧惧的是六月八日御前会议中,曾有“战争继续到底,以期维护国体,保卫皇土,达成开战的目的”的决议。这次御前会议决议的第二项,又议定有:“注意世界情势之转变,积极展开对外各种政策,尤其加紧对苏对华的政策,设法使其对战争转趋有利。”因为有此议决,东乡仍然幻想战争能转趋有利。但木户得到天皇的允许,不理这些议决,开始终战的准备。阿南陆相虽然曾主张在本土决战到底,但在六月十八日的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上也提出和平谈判是否可以委托中立国代为调停的提议。

   天皇不久又命令铃木首相具体地研究终战的方案,并于六月二十二日召集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之全部委员(茶会招待)正式表示了这个意见。然而,经过数天之后仍无下文,七月七日天皇又催促他们早日进行。

   终战的形式,无论如何实际上都是日本的投降,所以军部是坚决反对,主张在促进和平以前,先在本土决战,参谋本部和陆军部也同样地反对和平,海军因在米内控制之下并未反对。铃木首相奔走其间,在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协商的结果是决定派一特使携带天皇的亲笔函赴苏联,委托苏联代为调停,并选定近卫公爵为特使。

   近卫于七月十一日晋谒天皇,直接受天皇的委托。晋谒时,近卫对天皇的态度感动得流下了泪,决心以一死誓必完成这一重大任务。其后,东乡外相即电令驻莫斯科的佐藤大使,申请特派近卫赴苏之事。佐藤于七月十二日正式要求苏联政府同意。苏联政府质问派遣近卫赴苏联的目的何在,佐藤大使当即答复:近卫赴苏的目的是要求调停和平。莫洛托夫对佐藤说:“因我要去旅行,正式答复可能稍缓。”他即刻同斯大林去参加波茨坦会议,于七月十七日从莫斯科启程了。对于近卫赴苏之事终未答复。

   波茨坦宣言 为了处理德国善后问题所召开的波茨坦会议,美国总统杜鲁门亲自出席,并带同贝尔纳斯国务卿和共和党的参议员范登堡,英国原定由丘吉尔及艾登外长代表,嗣因保守党在大选中失败,工党组阁,改由艾德礼同贝文外长出席。会议于七月十七日召开,斯大林与莫洛托夫于十八日抵达,即刻参加了会议。

   雅尔塔会议之后,已经过了半年,对日战争几乎由美国一国负责,今日已将到最后的阶段。前次雅尔塔会议时,虽然付了很大的代价要求苏联对日参战,但到了波茨坦会议时,局势转变已经感到不需要了。所以,英、美两国对此事,并未热心地提及,但苏联胸有成竹,方针早已决定了。这时在新墨西哥的原子弹爆炸试验已经成功,由随同出席的陆军部长史汀生报告给杜鲁门。而且史汀生建议在对日本使用原子弹以前应先劝告日本投降,警告日本如不投降就将使用这种毁灭性的炸弹。波茨坦宣言就是以史汀生部长的原提案为蓝本而草拟的。美将这个提案与原子弹爆炸试验有关的报告,同时秘密地交给苏方斯大林、莫洛托夫等传阅。虽然苏联当时对此种做法仍表示踌躇,但是,美国终于在七月二十六日向世界透露,呼吁日本早日投降。

   《波茨坦宣言》的内容:第一,日本军队即刻无条件投降;第二,政治问题,遵照《开罗宣言》,日本的领土恢复日清战争以前之状态,朝鲜恢复独立,台湾、澎湖岛归还中国,太平洋委任统治各岛也脱离日本的统治。其它包括有赔偿、禁止重建武力、排除军阀采用民主主义。处罚战争罪犯等各项,但与德国不同,并未否定日本政府的存在,且在对日本将来的国家和人民的生活上保障供给各种原料。

   日本获悉了《波茨坦宣言》内容,在赞成与反对两派的意见尚未决定以前,铃木首相发表声明:“不理睬《波茨坦宣言》。”内阁情报局也在报纸上发表了这种意见。当时,主张拒绝的只有军部。东乡外相闻此声明之后,极度表示愤慨。

   笔者的家因遭轰炸而迁往日光,但关于停战之事仍与木户大臣密切联系。随着德国的崩溃,笔者预料苏联必将参战。克服了交通的困难,回到东京已是八月。木户内大臣即与往访的笔者,详细讨论派近卫赴莫斯科的安排。笔者对天皇终于决定终战表示赞同。当时木户问我:“关于近卫赴苏事,已经过了两三个星期,苏联仍无答复,是否会有答复呢?”木户对此似乎表示不安。笔者回答:“答复是会来的,但答复的内容,恐怕与日本所期待的完全相反吧。”同时,笔者也还告诉外务省次长等准备早日结束此事。

   原子弹爆炸与苏联参战 正当日本各方面就《波茨坦宣言》赞同与否的问题展开激烈辩论之时,同时也在焦急地等待苏联的答复之际,八月六日在日本西部总司令部所在地的广岛,美国空军突然投下一种非常奇怪的炸弹,使整个市区全部毁灭。大冢县知事和市民全被炸死,仅畑总司令官幸免。继而苏联又突然对日宣战,西伯利亚的苏军如潮水一般地涌进了中国的东北。

   在莫斯科,莫洛托夫召见佐藤大使,对近卫特使赴苏联的要求,竟用宣战的通告代替答复。其内容大致是:因为日本已经拒绝英美的《波茨坦宣言》(以铃木首相的声明为借口),因此苏联不能斡旋和平。鉴于日本这种非妥协的态度,苏联为促进世界和平的实现,与英美合作对日宣战。

   美国宣传在广岛投下的炸弹(即原子弹)已经使周围几十平方里完全破坏了,人畜永久不能繁殖。而日本军部竟发表这种炸弹是有特异性的炸弹,但其效果并非如敌人宣传之甚,并且说:“不足惧。”但是,从广岛传来的消息是广岛已变成一片瓦砾,全部遭毁,在广大的区域,生物全被残酷地消灭了。

   天皇早已下决心停战,而又命令统帅部及政府使其实现。军部因已奉到这个指示,所以不能从正面表示反对。因此,先同意派近卫赴苏,嗣后对《波茨坦宣言》也表示在下列四条件下才能接受:①维持天皇制;②敌人既不得在本土登陆,也不得占领;③在海外各地日军的撤退由日本自主地实行;④战犯之裁判处罚由日本自行办理。但是上述四项条件与《波茨坦宣言》相差太远,即使提出也不可能得到答允。敌人已经在准备登陆日本。国民看到新兵用木炮和竹枪在练习都感不安。第二颗原子弹又于九日投在长崎,使九州的一角完全毁灭。

   八月七日的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对军部的四条件也并未予以特别的讨论。近卫对此严重的局势甚为忧惧:假定政府将军部的条件提出,而敌人拒绝时,日本岂不完全灭亡?八月九日上午,近卫来征求笔者的意见,当时笔者答复说:“如将这种条件提出,敌人可能坚持无条件投降,或者有较《波茨坦宣言》更苛刻的条件来处理日本的危险。结果我方不但仍然必须接受敌人的任何条件,且我方的立场反而更不利。在此期间敌人的作战会更趋猛烈,反徒然增加国民的牺牲。”近卫又说:“今日探听的情形,内阁似乎对军部的要求无法拒绝,所以除非呈请天皇批准,是无法进行的。但木户内大臣认为应由内阁负责决定的事,不应再请天皇核定。木户对此颇感为难。”于是,笔者即刻赴宫内省访木户内大臣。

   木户最初面露不悦之色,他的意思是关于终战之事,既已特别麻烦天皇自己裁决,而现在实行这件事,似乎不应该再麻烦他,故木户表示踌躇。笔者当时强调:一步走错,军部与反对派的纠纷恐怕易被敌人所利用,若是再经过一个时期,大局恐不易收拾,反而误了整个国家。现在内阁己无力控制军部,必须呈请天皇批准,才可使军部就范。木户这才同意这个办法。外务省坚持终战并努力设法勿使停战的机会错过。当时,苏军以破竹之势侵入“满洲国”及南库页岛、千岛,并还准备进攻北海道地区。

   御前会议与天皇的决断 天皇同意木户的意见,若由内阁呈请,决定予以裁决,又将此意对铃木首相直接表示。但症结是军部主张应将四个条件全部提出,而外务省则主张只提一个维持天皇制的条件。

   铃木首相于当天(八月九日)晚间决定召开御前会议,并通知统帅部。除统帅部及内阁阁员之外,尚有枢密院议长平沼男爵特别列席。

   铃木首先提出波茨坦宣言必须接受。至于如何答复,讨论的结果,军部仍主张另附四个条件,而内阁仍主张维持天皇制一个条件,因此双方条件未能一致,遂即提请天皇裁决。天皇先听军部和外务省方案的内容说明,后批准采用外务省的方案。于是,这最重要的终战终于决定了,关于维持天皇制的词句,外务省方案是要求不变更天皇在“国法上的地位”,而枢密院平沼议长却根据国体论的学说,认为天皇的统治权是在国法之上的,所以主张使用“天皇的统治大权”的句子。御前会议席上,军部对未采取他们的意见,表示了不满的态度,尤其认为在当日上午所举行的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席上,内阁对此四项条件并未提出反对,为何又在当天深夜突然召开的御前会议否决了军部的提案?他们怀疑这是阴谋。

   敌人连日继续轰炸,满洲及库页岛的情况已经不明。国家存亡即在眼前,国民彷徨无所适从,不安达到了极点。

   投降与天皇的统治权 英、美两国通过中立国瑞士而收到了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的通告,知道与日本的血战即将终止,已赢得了二次世界大战全胜。当时万民欢呼。然而苏联在这时却不承认终战,仍用全力进攻满洲和库页岛,美国的哈尔西海军总司令也在继续战斗。

   美国军部表示对天皇制的要求不妨接受,国务卿贝尔纳斯亲自执笔起草回答,再呈杜鲁门总统批准后发出,其内容为天皇的统治权必须是置于占领军最高司令官之下,而且日本将来的统治形态须由日本国民自己来决定。在这些公函往返之间,渐渐明了实际上与《波茨坦宣言》的条件相同。日本收到了美国以联合国名义的回答后,内部又发生了争辩。军部的见解是:关于天皇制的这个回答与日本的国体势不两立,不能接受。尤其陆军大臣的意见更为强硬。统帅部陆海两军总长也采取同样的态度,平沼议长亦赞成他们的见解。

   外务大臣却解释这个答复可以满足,内阁也同意这个意见;而木户内大臣亦表示关于外交文件的解释应当尊重外务大臣的意见,说服了平沼议长和军部。此时,敌人在日本各地的上空大量散发《波茨坦宣言》的传单,从而唤起日本的舆论,提醒日本不可错失良机。关于天皇制的问题,结果仍须呈请天皇本人裁定。八月十四日召开了最后的御前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除了最高会议的人员外,内阁全体成员也都参加了。首先由铃木首相报告接受《波茨坦宣言》的经过、敌方的回答,以及军部和外务省等意见分歧,然后提交会议表决。当时,军部只简单地发表一些意见,并未深入讨论。天皇即依照外务大臣的意见予以批准,接受美国的回答。于是最后决定接受《波茨坦宣言》。

   翌日八月十五日,天皇决定亲自对全国国民广播接受《波茨坦宣言》。

   此时,铃木内阁呈请辞职。在这停战的最后阶段,铃木首相与东乡外相的奋斗是笔者难以形容的。

   三 叛乱

   少壮派军官的反对 主张在本土决战的陆海军极端派军人,对于终战非常不满,从感情上而言也非反抗不可。阿南陆军大臣在御前会议席上,并没有强调任何的反对意见,就在终战的诏书上签了字。但是,军部在激烈的气氛中,如想控制少壮派军人的确是非常困难的。少壮派军人是在昭和动乱的时代一直支配着军部的实力派。

   少壮派军人的计划是立刻用军人的力量实行叛变,将天皇身边的主和派人士及阁员予以全部铲除,拥护天皇继续实行战争政策,阻止敌人的登陆,主张在本土与敌人决一雌雄,万一战败了的话,全国国民即使都自杀,也在所不惜。但是,决不在本上没有决战之前就考虑停战;并且已经准备在长野县建立天皇的避难所和内阁的办公处。

   军部首脑的动向 阿南陆军大臣于八月十四日召开的最后御前会议之后,抱着极度悲愤的心情,访问梅津参谋总长,指责终战是不适当的,表示事到如今军部只好决定叛变,拥护天皇,成立军政府,继续战争,并要求梅津参谋总长也参加。梅津已经获悉了军部的动向,他听完阿南大将的要求后,严肃地阐明了建军之大义,并表示:天皇的御旨既已决定,而且御前会议上又很清楚地亲自批准了,故大义名分已判然,所以军部无论遭遇何困难也必须采取万全的措施,这是军人的义务。他要求陆相对不法的少壮军人们予以严格的取缔。对于梅津的劝说,陆相阿南也未表示反对,很沉默地辞出了。

   八月十四日上午尚未召开御前会议时,天皇又特别召见永野(海军)、杉山及畑俊六三元帅,告知终战实属不得已,命令他们尽最大的努力采取最妥善的处置。军部首脑又于当日在陆军部内举行聚餐会,梅津参谋长提议为实现天皇的意旨,宣誓尽力完成这个任务,要求军部三个首脑(梅津参谋总长、阿南陆军大臣、土肥原教育总监)与东部总司令(杉山元帅)及西部总司令(畑元帅)各人在宣誓书上签字。他们都表示赞成。阿南陆相开始奔走于少壮军人之间,劝告他们不可轻举妄动,结果未达到目的,遂于八月十五日黎明在陆军大臣官邸剖腹自杀,以向天皇谢罪。

   中坚将校叛乱 叛变终于爆发了。以陆军省军务局畑中少校等中坚将校为先锋,他们企图袭击议论和平中心的宫城。他们和近卫师团的参谋们及其他同志,考虑应设法阻止天皇对国民的终战广播。

   他们为鼓动禁卫师团访问森师团长,希望劝告他也参加,但遭到森反对,遂将师团长和参谋长当场刺死,伪造师团长的命令,调派一部分禁卫兵袭击宫城,以期逮捕天皇的幕僚之后,拥立天皇,达到自己的目的。

   铃木首相及平沼议长的住宅全部被放火烧光。叛军的第一步是全力地搜寻天皇对国民广播所用的录音片,先在宫内省各房间搜查,都没有找到,也没有将木户内大臣捕获。一部分人遂占领了中央广播电台,以使广播不可能;但十五日,天皇的诏书却由他们所未探知的另外一个电台播出来了。

   东京防卫总司令田中大将亲到宫城,声泪俱下地劝告叛乱军的少壮军人们不能采用这种强暴的举动。叛变的首领们遂知无成功的希望,均当场自杀,因此军部的叛变终于没有成功。

   负责防卫首都的田中大将在全部叛乱告一段落之后也自杀了。

   这次叛乱也是昭和动乱时代军部一贯作风的一个表现。

   播送终战诏书 对于天皇诏书的广播,全国人民都肃静恭听,在各地的部队及外国人士也都在收听。知识分子对此事似乎早已预料到了。对于过去不明真相盲信玉碎战宣传的大部分国民来说,这的确是一个晴天霹雳,但同时又感激天皇的果断,感到悲惨的战争现在总算停止了。

   可是,在国民中不谅解的人也不少。陆军或海军用自杀对停战表示抗议,大西军令部次长即此一例。国民中认为终战是国耻的人,先后集结在宫城门外二重桥前,对宫城诉苦,其中一部分竟悲愤慨叹而自杀。民众与军部的叛变相呼应,局势并不乐观。

   右派思想团体中有十数名青年在早晨太阳升起后,集合在代代木练兵场,用剖腹自杀来表示抗议,另有一部分潜伏于爱宕山中继续鼓吹暴动。

   在这种不稳的气氛之中,东久迩宫于八月十七日成立了终战的内阁。

   四 皇族内阁的使命

   险恶的形势 铃木内阁决定终战后即告辞职,将实行终战的任务移交给继任内阁去实行。终战的实行,也由天皇直接裁定进行。当时,也没有召开重臣会议的时间,面临日本有史以来空前的危机。近卫以副总理资格辅助东久迩宫,陆军大臣改用了下村大将,海军大臣米内大将留任,笔者重任外相。组阁总部使用被大火烧后的废墟中仅有的赤坂离宫,就职典礼改在宫城内的宫内省举行。

   政府的各官厅大部都已烧光,幸有议会及首相官邸尚未波及。厚木飞机场是海军特攻队的总部,由此地编成许多神风队,其中一部尚在待机准备本土决战。现在忽告终战,他们心中自会不甘,不肯罢休。每日违反禁令,在东京上空乱飞,做些冒险的低空飞行,对宫城及各机关附近做示威运动,散发自杀的玉碎战传单。军部中央的叛变计划虽未成功,但宫城前及爱宕山仍继续不稳。

   军队在满洲及关内和南洋各地较国内尤多,至于这些部队对终战究有何种反应仍未明了。当时,向太平洋各岛守军传达命令,是军事当局最困难的工作。但不论如何困难,国民大部分都能了解,而且表示衷心欢迎,有关部门保证完成这个任务。

   皇族内阁与终战事务 东久迩宫皇族内阁的任务很明显地分成三个阶段:第一,新内阁的主要目的是使军队与国民了解和服从终战;第二,完成终战的手续;第三,实行作为终战条件的《波茨坦宣言》。

   天皇对三军发出终战令以后,又遴选了皇族三四人派往国内、中国满洲及大陆关内和其它重要司令部,直接传达圣旨,以免终战后再发生意外。

   军中央部自叛变失败后,除发生抗议自杀外,海陆军都没有什么特别事情发生,各地的部队部知道这次终战是由天皇亲自决定,所以也都饮泪服从。只是不可能传到命令的太平洋上的几个孤岛,在终战后几个月或数年后尚在继续抵抗,但这不过是例外。天皇诏书广播也制服了厚木飞机场的空军,但军事当局最感困难的是投降后如何将军队予以解散。

   宫城前已经恢复了平静的状态,爱宕山的暴动也都解决了。国民们一方面仍在搜索当日的粮食,另一方面却在盼望丈夫或儿子从战场归来,而最关心的是在中国满洲及其它地方多数妇女的命运。

   皇族内阁成立之后的第一个主要目标,在东久迩宫首相热心指导之下充分地实现了。

   完成终战手续 皇族内阁的第二个使命是完成终战所必须的手续。日本既已表示投降,只有等待盟国的反应。

   麦克阿瑟元帅以联军总司令资格仍在菲律宾办理受降手续。日本除派参谋次长河边虎四郎中将及外务省调查局长冈崎胜男外,另有陆、海、外务各省的随员,飞往马尼拉。

   这些人数日后返回日本,他们所带回的是以后正式签署的投降文书之复本,此外并有麦克阿瑟的第一号指令。投降文书固然以《波茨坦宣言》及《开罗宣言》为内容,要求天皇及内阁与大本营的双方代表者予以签署。第一号指令是长篇的指示,规定军队无条件投降的实施具体办法,停止全部国内军需工厂的生产,迅速解除军队的武装,撤去军事设备,停止飞机飞行等等,颇为苛刻。这个指令,即是摩根陶方案的日本翻版,使日本闭守于四个小岛,回到明治时代以前的农业国。

   投降书内容是大致能预料到的,但第一号指令中的军队投降及停止军事行动以外的一般问题,尤其是关闭工厂事却使内阁煞费苦心。因为按照规定,稍与军需有关的工厂,必须全部停工,若按日本式来解释,那么几乎全国工厂都得关闭;然而内阁为忠实履行终战使一切圆满进行起见,都遵令实行了,其它也都依照指令办理。投降后的一般人心好象完全处于空虚状态,而思想极端的人却仍在做不法的准备,故不安之气氛还是笼罩着日本。

   五 签署投降书

   占领军进驻 投降书的签署仪式原定八月底举行,嗣因麦克阿瑟元帅终战后受命为联军最高司令官,包括海军也在他的管辖之内,陆海军之间不免有点隔阂,故又改为九月二日在横滨湾的“密苏里号”战舰上举行。据说,选择海军的司令舰“密苏里号”作为签署仪式的场所,主要是表示尊重在战时曾付出重大牺牲的海军的感情。而“密苏里”这个名称,也正是杜鲁门总统的故乡的州名。

   最早占领日本的盟军于八月二十八日在厚木机场降落。接着,麦克阿瑟元帅从马尼拉飞抵,立即在横滨成立了总司令部。美国舰队也占领了横须贺军港。以横滨为中心的东京湾一带地区是盟军指定的第一期占领区,特攻队控制的厚木机场也于一两天之内清理好交给盟军接收。

   签署投降书代表的人选 当时,日本政府对于签署投降书的代表究派何人颇感困难。派的人一面要对终战负责,而一面又要为对方所信任。这是战败后的第一步骤,若稍有错误,是不堪设想的事,因为一方已经抛弃武器,而一方尚未能完全控制。

   在战争刚刚结束的当时,日本要人们的心理的确是变态的。他们都尽量避免肩负终战及投降的责任。在当时的气氛中,他们甚至认为去签署投降书那一个人,若是文官就表示那人已经“完结”,若是军人则无异是自杀。

   笔者期望已久的终战终于实现,而且又负责处理终战最后的手续,所以聚精会神,决心完成这个工作。当时也预料到别人可能要投掷炸弹,但决不畏惧,心中仍在祈祷:投降是日本将来复兴的唯一道路。

   代表的使命 照理陆海军两统帅部各派一个代表参加投降书的签字仪式是完全必要的,故有人建议另外指定两个人代表天皇及内阁为适当。笔者依照这个方案,除外务大臣外,希望首相及副首相能代表签字,这样就可直接代表天皇,但这个提案并未实现。最后,外务大臣的笔者代表天皇及内阁,梅津参谋总长代表统帅部。天皇分别召见我们,循循地嘱咐这次使命的重大。

   笔者作为外务大臣和天皇、内阁签署投降书的全权代表在我的历史上还未曾有过。我在晋谒天皇上奏时说:“签署投降书实是我国有史以来的一大事件,自然是不祥之事,这是十分遗憾的;但是,这是拯救灭亡的日本民族,继续日本文化的唯一方法,这的确是不得已的。日本自古以来是个君主制国家,陛下具有万民之心。天皇虽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时至今日动不动被滥用,所以才看到今天日本的悲惨境遇。《波茨坦宣言》要求的民主政治,在实际上不但与我国现状没有矛盾,而且日本的本来面目由此被发现。因为出于这样的考虑,签署了这一降书;而且我认为,只有完全诚实地实行这一文件,才能开辟日本的国力。”

   天皇对我的见解深表赞同,夸奖说:“的确是那样。”并鼓励将这一方针贯彻到底。

   签署投降书 九月二日黎明,在首相官邸集合与梅津以及随员一同遥拜宫城后,启程前往横滨。沿途荒凉无比,尚无人影,只见一片烧毁的断壁残墙,其间灾难的人群有的仍在烧残的瓦砾中搜找什么。血战的痕迹全部在眼前展开了。

   从盟军占领的横滨码头乘美国驱逐舰约一个小时,穿过东京湾内的英美舰队,到了尼米兹总司令的座舰“密苏里号”上。昨天还是暴风雨的天气,今天忽而转晴,海上也风平浪静。登上“密苏里号”舰的船梯,接受甲板卫兵的敬礼,抵达会场时,已经将近十点钟。在会场当中,站满了敌方各国观礼的人,有新闻记者及摄影记者,也有几个熟悉面孔的日本新闻记者在场。在新加坡投降的珀西瓦尔英军司令及在巴丹半岛投降的温赖特美国将军们,也特别列席参加。在狭窄而拥满了人的会场中,各国代表隔着一张长桌与我们面对面站好后,麦克阿瑟元帅出来演讲,宣告战争结束,命令签署投降书,笔者首先签名后,梅津大将也同样签上名,以后各国代表依次签了名。美国代表是尼米兹总司令,英国代表是弗立查总司令,中国代表是徐永昌部长,另外苏联代表等也参加了签署。

   我们回到横滨码头后即返东京,向内阁和天皇报告完成任务的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到此暂告中止,新日本也从此时开始。然而,这个新日本的建设还是昭和日本的革命。新日本的将来完全由日本民族的能力和努力来决定。人云:“失败为成功之母。”若要延续过去的作风,即使战胜,前途也无希望。所以必须根本地改变他们的思想和态度。万事从头做起,将来才能繁荣,才有生存的价值。“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笔者不能否认这句话的真理,但对国家前途予以深刻考虑之后,又不能不感到悲痛。

   六 签署投降书之后

   军事管制的实施与动摇 签订投降书之后不久,九月二日晚上,外务省驻横滨的铃木九万公使从麦克阿瑟司令部收到了已贴遍日本全国的对日实行军事管制的抄件。接到这个抄件时东京刚好开完议会。对日本实行军管震骇了日本上下。关于接受《波茨坦宣言》,日本方面与盟军方面似乎有根本不同的解释。盟军方面认为,因为日本是无条件投降,所以,依靠军事管制实行行政的占领,与对待德国相同。日本方面则认为,日本投降与崩溃的德国不同,日本是根据《波茨坦宣言》所提条件投降的,如果依据《波茨坦宣言》,军队被要求无条件投降,但在共它方面则承认日本政府的存在,所以,《波茨坦宣言》明确地记载着这是相互的义务。

   笔者深思熟虑一夜之后,于九月三日晨到横滨,在盟军总司令部会见了麦克阿瑟总司令,详细地陈述了日本方面关于签署投降书的决议及准备,要求打消颁布军事管制的原意。

   结束战争是因为体谅国民的愿望,所以天皇做出直接的裁决。天皇决心极诚实地履行《波茨坦宣言》,为了实现这一决心,特别成立了皇族内阁。成立皇族内阁是实行《波茨坦宣言》最有效的方法。在《波茨坦宣言》上,明确地写着以日本政府存在为前提条件,但没有提出用军事管制取代日本政府。这是日本投降与德国投降的不同之点。

   盟军如果期望实现《波茨坦宣言》,同时以此为满足,那么通过日本政府实行占领的政策将是最贤明的政策。但与此相反,占领军实际上却准备部署军事管制,采取直接行政责任。因为这些要求是《波茨坦宣言》之外的内容,所以在日本方面不仅不期望,而且实际上也是解除了日本政府诚实地履行《波茨坦宣言》的责任。也许是在这里看到了混乱的头绪,对于这种现象日本当然不负责任。日本政府已经根据第一号命令采取了措施,全面着手解散军队或解除武装和关闭有关军需工厂,凡此一切均命令停止。特别是天皇本人极力强调实行《波茨坦宣言》的决心,而且,关于和平的意图,上溯到满洲事变之前,把事情分开一件一件地说明。

   麦克阿瑟司令官很有兴趣和理解地听取了笔者所谈的情况,终于同意停止实行军事管制。在这种场合,他立即命令参谋长萨瑟兰采取必要的措施,萨瑟兰参谋长立即打电话给各部传达总司令的命令。

   在此之际,让麦克阿瑟总司令吃惊的是,日本方面根据第一号命令断然实行关闭全国所有的军需工厂。如果将这些形成文字实行,必然会立即影响国民生活。总司令官从笔者口中听到种种情况,并声明:除了以主要制作军需品为目的的工厂之外,对国民生活所必需的工厂全部恢复生产。在这次会谈中,关于种种紧迫的事情能够得到麦克阿瑟总司令的理解。

   控制东京湾的房总半岛馆山地区因为是首先占领的地区,所以九月三日凌晨该地守备队参谋长被叫到了“密苏里号”军舰,从美军处接受立即施行军事管制的通告。因为拖延了通告的立即实施,故稍稍使人看到了混乱并直到后来军事管制被取消。笔者为此再次往返于横滨盟军总司令部,因为上述情形明显地不符合总司令部传达的停止实行军事管制的命令。

   如此,日本与德国情况不同,总司令根据在日本的宪法继续成立,政府继续存在下实行占领的政策,对日本政府发出必要的指令。对于麦克阿瑟元帅识大局的占领政策的第一步,在美国引起许多不满。之后,好象抓紧了占领政策的实施,但是在通过日本政府实行占领政策上一点也未变。日本政府和国民们都没有变更专心致志履行《波茨坦宣言》和彻底忠实投降书的誓约。这就是麦克阿瑟元帅的占领日本政策成功的基础。

   人心的浮动 天皇关于终战的想法能够依靠皇族内阁的威令实行,同时国民一般都能理解或协助;议会、报社记者对于皇族内阁也表示了宽大的态度。正因为如此,最初结束战争的工作没有阻碍。然而,一旦战争结束了,转瞬之间,政治家和实业家们都想恢复日本战前的状况;最后也有少数人轻信恢复旧的国际关系,连通商也立刻自由开放;期望战争象日中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那样处理。很少有人理解什么是全体战争,也很少有人认识整个日本命运陷于敌手的冷酷的战败的事实。

   不仅如此,追随战争中的军部、希望走在战争前列的人还翻手为云,现在似乎成了军部的敌人、占领军的讴歌者。从来高唱对外强硬论,咒骂软弱外交的许多人都非常急切地自称为“稳健派”,成了和平主义者;而且,为了维持自己的立场,似乎认为陷害他人是无关紧要的。这是一种极卑劣的状况。这种趋炎附势的倾向,有战败不得已的因素,但仅是使有识之士皱眉而已。无论是对军阀,还是对于占领军,都没有追随而待之一样公正的态度的人们,反而逐渐隐藏起本来的面目。

   占领军司令部的态度是经营以国民生活为主的事业,在和平时同样明显没有阻碍。许多的实业家虽然似乎已感觉到在今日也还可象战前从美国和其它国家实行引进,但关于这点,有时自己提出交涉,有时对当局,接连不断地提出与战败国身份不相应的过分要求。这种状况反映到政府,政府内部也有许多估计不足。如果日本方面提出交涉,占领军司令部无论如何都要受理。笔者在会见报社记者时谈到,复兴日本的唯一途径就是有必要反复地、自觉地反省战争的失败。

   处理终战事务 使用“投降”一词,日本人的心情是非常痛苦的。军人出身的官员尽管主张译文上使用“休战”二字,但在原义上还是投降;再者,战败的结果也实属投降。必须充分地承认这一事实,如不彻底地认识到这一点,日本就不能获得新生。

   日本外务省为了管理和麦克阿瑟总司令部的联系,提出增设一个小机构作为“终战联络事务局”的提案。这个提案在内阁中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反对的意见是:因为和盟军总司令部联络事关重大,这个机关在内阁内有必要是首相直辖的大机构。笔者则认为,结束战争事务是日本战败后几乎支配了全部的国务工作,是全体内阁的工作,内阁各省本身也应类似。正因为这样,没有必要成立大机构。只是问题是:作为外务省的任务需要与占领军联络,通过外务省做事务性的工作,继续采取日本政府独立的立场。坚持这一方针对维持日本政府独立是必要的。然而,各省在它的范围之内,不应仅限于与盟军总司令部的直接接触。联络事务的不统一必然带来重大的不利。

   建立大规模的结束战争的机关,将民间有影响的人物插进这一机构,也是考虑了自身利害的实业界方面的意见。相应地建立听取民意的机关是必要的,无论是外务省还是内阁决定设立这一组织,笔者也没有异议。然而,日本的独立主权即使被限制,也须彻底维持这一原则。为此,处理联络事务,仍在外务省的管辖之下是必要的。但在当时几乎没有人能理解。近卫副总理似乎是想利用政界、实业界的有力人物来操纵这个机构。

   政府内部的气氛与冷酷的现实有很大的距离。好不容易为忠实地实施《波茨坦宣言》方针而成立的内阁,为实现投降签字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使命是顺利的,但其后应完全恢复平时内阁的工作。然而这些观念与昨天战争的日本被置于敌军占领下的现实是相脱离的。

   逮捕战犯 占领军对于昨天发动战争的日本没有宽恕的道理。麦克阿瑟元帅对日本实行恩威并施的方针,显示了政治家的风度。但是日本多数人对此是感恩的趋炎附势的态度。美国的态度是从美国利益及大政方针冷静地提出来的,当然对于利他的行动没有什么兴趣。

   占领军派出自己的宪兵将东条英机在他的住宅逮捕,自杀未遂的东条就这样被送往横滨。第二天,岛田繁太郎大将也被逮捕。笔者立即往访横滨司令部,指责这违反了通过日本政府实行占领政策的原则,今后应由日本方面逮捕,然后将其引渡。在总司令部,要求将逮捕的名单交给外务省联络员。名单是指战争之初的议员和其他特殊右翼关系的人们,其中包括作为前首相的广田弘毅和绪方竹虎的名字在内大约有二十人。名单中包括现任议员和重臣是不妥当的,所以笔者再次和司令部对话,要求将现任议员和重臣从名单中去掉。占领军很重视日本的右翼势力,把广田、绪方两人和其他有关系的玄洋社似乎作为右翼的代表本山一样看待。那时,还没有涉及到近卫和笔者的问题。

   其他战犯均由日本政府引渡,最初被收容在旧横滨监狱,以后又转移到大森旧俘虏收容所。此后关于战犯问题人们非常敏感。在日本统治集团中有人在横滨以个人名义极力与总司令部联络,也有把人情暗中向麦克阿瑟司令部报告以表示敬意的。

   仅次于战犯问题的是占领军将东京、横滨及附近烧后遗留下来的建筑物和比较好的个人住宅毫不客气地开始征用。极其混杂的电车、火车不少也被占领军征用。迄今为止,在牢狱中作为刑事犯人的共产党员已全被释放,他们立即参加了反政府和反天皇制的共产宣传示威运动。这些都是在占领军的默许之下进行的。占领军奖励对天皇制批评的国民。众多的报纸和广播电台被共产党控制。日本呈现出恰似革命前夜的征兆。在占领军显示威力的同时,日本人争先恐后地讨好占领军。

   进言与解职 除了占领军的高压政策与民众的趋炎附势之外,政府的指导思想依然如故。日本政府没有看到由于战败不仅造成了根本变化的状态,而且也没看到出现的新情况,仍想恢复日本旧时的政治状况。关于实行《波茨坦宣言》有根本不问的想法,想完全改造日本的占领军有怎样的要求也并不是没有大体上的构想。作为战争罪犯的一些内阁议员被要求引渡,即使要求一时被撤回,但占领军对内阁也是不信任的。作为内阁,应取消投降条件的实施。

   本来皇族内阁就是要结束战争的内阁,同时应忠实履行《波茨坦宣言》的原则。现在这个任务已经完成。在新的形势之下,有必要清除旧时代的人物,由能和占领军配合协调的新人组成新的内阁。因此,笔者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之上,在总理府极力进言说,除了总理府之外,其它的机构一律让位给新人。

   由于笔者的进言被拒绝,应总理大臣的要求提出辞职。笔者的职务终被解除。笔者辞职十天后,麦克阿瑟总司令部指令日本政府中与特高课有关系的内务大臣以下的全国警察部长立即免职,终于导致了内阁总辞职。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