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下半年在印度洋的作战·第四
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
出自————《日本潜艇史》《绝对国防圈的危机·第五》
出自————《战争通史》
一、西南潜艇部队的编成
第8潜艇战队是由第1、第14潜艇队及“伊-10”号潜艇编成的,但8月9日第1潜艇队被调到第1潜艇战队。“伊-8”号潜艇于5月25日,“伊-29”号艇于9月15日归第8潜艇战队直属。这时第14潜艇队只剩下“伊-27”号和“伊-37”号两艘潜艇了。
另外,7月20日“伊-39”号潜艇调到第14潜艇队,但未进入印度洋。“伊-29”号潜艇因为需要休整,于8月上旬返回本土,第30潜艇队3艘潜艇前来换班,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先后进驻槟榔屿。
9月12日,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将第8潜艇部队调出先遣部队,编入西南部队。西南部队指挥官将第8潜艇部队和第30潜艇队合编为西南潜艇部队,并令第8潜艇战队司令官(原为石崎少将,8月19日由市冈寿少将接任)实施统一指挥。10月9日又将西南舰队所属的第30潜艇队编入第8潜艇战队。这样,西南潜艇部队就成为一个建制单位了。
第30潜艇队增加了“吕-111”号(10月31日)、“吕-110”号(11月10日)和“吕-112”号(12月25日)3艘潜艇,11月25日还将“伊-26”号潜艇编入第8潜艇战队。此外,准备访问德国的潜艇,除“伊-8”号和“伊-29”号艇外,9月15日又增加了“伊-34”号艇,均由第8潜艇战队直接指挥。但“伊-34”号在11月13日进入槟榔屿之前,被英国潜艇发射的鱼雷击沉。这样,截至1943年底,西南潜艇部队的所属兵力如下:
第14潜艇队(“伊-27”号和“伊-37”号艇);
第30潜艇队(“伊-162”号、“伊-165”号、“伊-166”号、“吕-110”号、“吕-111”号和“吕-112”号艇);
“伊-10”号和“伊-26”号艇;
“伊-8”号和“伊-29”号艇(这两艘潜艇受命访问德国)。
二、各潜艇的作战情况
第8潜艇战队司令官将司令部设在槟榔屿的第11潜艇基地。第30潜艇队主要活动于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及澳大利亚西北海域;其他潜艇仍在锡兰岛以西的印度洋作战。为了经常都有潜艇在海上作战,而安排各潜艇轮流出海。除了“伊-27”号和访德潜艇外,其他各艇的作战概况如下:
“伊-37”号艇9月20日从槟榔屿出航,在莫桑比克海峡北口进行破交战,用飞机对迪耶果-苏瓦雷斯及蒙巴萨进行侦察,12月5日返回槟榔屿。其战绩为击沉敌方船只2艘(13376吨)。
6月27日,第8潜艇战队司令官乘“伊-10”号潜艇离开槟榔屿,7月1日及8日向“伊-8”号潜艇补充燃料,尔后在塞舌尔群岛一带进行破交战,8月4日返回槟榔屿。战绩为击沉敌船1艘(7634吨)。这次行动后,司令官便改从陆上实施指挥。
于9月2日“伊-10”号又从槟榔屿出航,前往马尔代夫群岛、亚丁湾、卡拉奇与孟买一带海域以及拉克代夫群岛等地活动,10月20日返回槟榔屿。在此期间,派出飞机侦察了丕林岛,并用潜望镜侦察了拉克代夫群岛的塔尔贝尼岛,击沉敌方船只4艘(22906吨),击伤1艘(9057吨)。
有关第30潜艇队所属潜艇的话动情况,由于缺乏资料,尚有不少问题未弄清楚。11月前,各潜艇在孟加拉湾及印度洋西岸附近活动,其作战日期大体如下:
“伊-162”号9月下旬至11月上旬。
“伊-165”号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
“伊-166”号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
这几艘潜艇在此期间均未取得战果。
“伊-166”号,12月13日从槟榔屿出航,12月24日夜,在锡兰岛西岸的中部将6名特工人员送上岸,潜艇在八度海峡附近活动,1月中旬返回槟榔屿。未取得战果。
“吕-110”号和“吕-111”号,12月上旬从槟榔屿出航,在孟加拉湾活动,12月中、下旬先后返航。“吕-110”号击沉敌方船只1艘(4087吨),“吕-111”号也击沉1艘(7934吨)。
“伊-26”号潜艇的行动是这样的,因西南舰队司令部无法查明印度方面的敌情,则试图使用这艘装有海上加油设备的潜艇为851式水上飞机补充燃料,以便对印度西海岸的柯钦进行侦察。此外,根据大本营的特令,“伊-26”号潜艇还须实施“约”号行动(遣送原印度当局的要人潜回印度,以期从内部进行瓦解工作)。
“伊-26”号潜艇12月8日从槟榔屿出航,16日在马尔代夫群岛的米拉兹姆环礁为“二式”大型水上飞机加油完毕。但因涌大浪高,水上飞机无法起飞,这次行动终归失败。
“伊-26”号艇将“二式”飞机的飞行员接回潜艇后,用机枪击毁了水上飞机。12月21日夜又用2只橡皮艇,将携带电台和轻武器的12名要人,从卡拉奇机场东南约20海里处送上岸,顺利地完成了“约”号行动。
后来,“伊-26”号又一次运送印度特工人员(10名,在卡拉奇以西的巴基斯坦海岸)上岸。前述的“伊-166”号也运送过1次,但第2、第3次在登陆后不久便被对方发现,而未达到目的。
“伊-26”号1月份回到槟榔屿。该艇破交活动的战绩是,击沉敌方舰只1艘(7176吨),击伤2艘(15230吨)。
三、“伊-27”号潜艇的战绩
福村利明艇长接任后的前两次作战,上面已经作了介绍。
福村指挥该艇的第三次作战,是8月29日从槟榔屿出航,以八度海峡和九度海峡为中心进行活动,9月24日返回槟榔屿。在这次作战中,击沉敌船1艘(5151吨),击伤1艘(7176吨)。第四次作战,是10月19日从槟榔屿出航,在亚丁湾一带活动,对马库斯盖岛(10月30日)、麦克阿德(10月31日)、佩萨姆锚地(11月10日)、塞利姆及丕林岛(11月27日)等地以潜望镜进行了侦察。与此同时,还实施了破交作战,12月17日回到槟榔屿。这次行动取得的战绩是击沉敌船4艘(23994吨),击伤1艘(7126吨)。
1944年2月4日,“伊-27”号又从槟榔屿出航,前往亚丁湾一带活动,这是福村接任艇长以来的第五次作战。可是出航以后就中断了联络,未能返回。很可能是2月12日在马尔代夫群岛西南击沉1艘英国商船(7613吨)后,被护航的驱逐舰所击沉。
福村中校接任艇长后,一共进行过5次破交作战,具体战绩如下。
次序 击沉艘数 吨位 击伤艘数 吨位
第一次 1 7132
第二次 4 18176 1 6797
第三次 1 5151 1 7176
第四次 4 23994 1 7126
第五次 1 7513
共计 11 61966 3 21099
1944年11月20日,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给他颁发了奖状,并晋升2级军衔
四、南太平洋与印度洋两地破交战的对比
现将南太平洋与印度洋两地自1943年3月至同年底破交战的战果作一对比。
1、3月到7月上旬
南太平洋 印度洋
参战潜艇总数 11 2
击沉敌船艘数 12 5
击沉敌船吨位 61195 25308
击伤敌船艘数 3 1
击伤敌船吨位 14638 6797
沉伤敌船艘数总计 15 6
沉伤敌船吨位总数 75833 32105
损失潜艇 1 0
2、7月中旬到12月底
南太平洋 印度洋
参战潜艇总数 14 13
击沉敌船艘数 2 16
击沉敌船吨位 7991 101771
击伤敌船艘数 4 5
击伤敌船吨位 32114 38589
沉伤敌船艘数总计 6 21
沉伤敌船吨位总计 40105 140360
损失潜艇 5 0
7月上旬以前,潜艇部队在南太平洋的作战虽不算成功,但毕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是7月以后,无论在战绩方面,还是在战损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这一方面是因为潜艇的使用方法有些变化,在南太平洋战场潜艇用于观察,尤其是用于航空侦察以及对夏威夷一带之敌进行监视等等,而更大的原因则是敌方反潜能力有所不同。尤其是从战损情况来看,在南太平洋不改变潜艇使用方针是难以进行潜艇战的,必须重新研究和改变潜艇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