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罗门群岛攻防战·第三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所罗门群岛攻防战·第三

所罗门群岛攻防战·第三

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

出自————《日本潜艇史》《绝对国防圈的危机·第五

出自————《战争通史

   一、节节后退

   1943年6月30日,盟军在中所罗门群岛的伦多瓦岛以及萨拉莫阿以南的纳索湾登陆,在东南线再次发动反攻。

   在中所罗门群岛,围绕日军在新乔治亚岛西部建立的蒙达航空基地,持续进行激烈的争夺,直到10月上旬日军从科隆班加拉岛及韦拉拉韦岛撤退才告结束。盟军乘胜前进,12月1日又在布干维尔岛中部的塔罗基纳角登陆,控制了北所罗门群岛。

   新几内亚东部的日军,虽竭力奋战但难以阻止盟军的攻势,终于在9月中旬撤出莱城和萨拉莫阿。9月下旬在芬什哈芬又展开了争夺战。

   盟军控制了北所罗门群岛及丹皮尔海峡后,除对腊包尔实施包围使其孤立无援外,还于11月21日在吉尔伯特群岛的塔拉瓦和马金岛登陆,开始从中太平洋发动进攻。

   在此期间,联合舰队于8月15日下达了第三阶段作战命令。这一阶段的作战方针是,将当前的主要作战方向放在东南线,而在其他方向迅速作好迎击的准备,以便协同陆军反击来袭之敌,确保各要地的安全。此迎击作战称为“Z”号作战。

   第三阶段作战赋予先遣部队的任务与过去无大变化,仍然是:1.袭击敌舰队;2.破坏海上交通线;3.监视敌人并进行侦察。

   9月底,大本营提出建立绝对国防圈,即加强千岛群岛、北海道、小笠原群岛、加罗林群岛中西部、新几内亚西部和缅甸一带地域的防卫,进而加强马绍尔群岛的防务。

   先遣部队1943年7月1日的兵力区分及编入各部队的潜艇兵力编成情况如下:

   先遣部队

   第1潜艇部队直属,兵力为第2潜艇队(“伊-17”号、“伊-19”号、“伊-25”号、“伊-26”号艇)和“伊-11”号、“伊-16”号、“伊-20”号、“伊-32”号、“伊-35”号潜艇。

   第3潜艇部队由第3潜艇战队司令指挥,兵力为“伊-168”号、“伊-174”号、“伊-176”号潜艇和第22潜艇队(“伊-177”号、“伊-178”号、“伊-180”号潜艇)。

   第8潜艇部队由第8潜艇战队司令指挥,兵力为“伊-8”号、“伊-10”号潜艇和第14潜艇队(“伊-27”号、“伊-29”号、“伊-37”号艇)。

   东南方面舰队

   第7潜艇部队由第7潜艇战队司令指挥,兵力为第7潜艇战队和“伊-38”号潜艇。

   北方部队

   潜艇部队由第1潜艇战队司令指挥,兵力为“伊-9”号、“伊-21”号、“伊-24”号、“伊-31”号、“伊-34”号、“伊-36”号、“伊-169”号、“伊-171”号、“伊-175”号潜艇和第7潜艇队(“伊-2”号、“伊-5”号、“伊-6”号、“伊-7”号艇)。

   西南方面舰队

   潜艇部队由第30潜艇队司令指挥,兵力为第30潜艇队(“伊-162”号、“伊-165”号、“伊-166”号艇)。

   第1舰队

   兵力为第11潜艇战队。

   第11潜艇战队,负责为新造的潜艇或正在大修的潜艇训练艇员,是一支进行入伍训练的部队。1942年8月31日,由吴镇守府所属的潜艇战队编成,在这里的入伍训练约进行3个月。吴潜艇战队于1943年4月1日列为非战时编制,改为第11潜艇战队,隶属于第1舰队,仍然担任这项训练任务。后于同年11月25日,第11潜艇战队又调离第1舰队,编入第6舰队。因此,在先遣部队的序列表中,就有第11潜艇战队的建制。

   7月29日,因从基斯卡岛撤退成功,除第7潜艇队外,其他潜艇均分批归还原建制,大致情况如下。

   归还第1潜艇部队的有“伊-34”号、“伊-21”号和“伊-36”号艇。

   归还第3潜艇部队的有“伊-169”号、“伊-171”号和“伊-175”号艇。

   此外,还有“伊-9”号、“伊-24”号、“伊-31”号和“伊-178”号潜艇由于战损而未能归建。

   编入东南方面舰队的潜艇,截止7月1日,只有“伊-38”号一艘潜艇。后来,决定增加到6艘,但“伊-168”号潜艇在前往腊包尔的途中,下落不明。

   此后,“伊-176”号于7月11日,“伊-168”号、“伊-177”号、“伊-180”号于7月20日,“伊-32”号、“伊-174”号于8月6日,“伊-30”号、“吕-35”号于7月20日,“伊-182”号于8月10日,先后从第11潜艇战队调入第6舰队,第1潜艇部队拥有14艘潜艇,而第3潜艇部队只剩3艘潜艇。

   二、先遣部队的作战

   (一)南太平洋的破交战

   如前所述,因盟军进攻伦多瓦岛,从澳大利亚海域回到新乔治亚岛一带的“伊-177”号和“伊-180”号潜艇,在此地进行为时不长的巡逻后,返回腊包尔,编入东南方面舰队。在此期间,“伊-180”号还救起了在科隆班加拉湾夜战(7月22日)中沉没的“神通”号落水船员21人。

   6月上旬前返回特鲁克的乙潜艇部队,改为第1潜艇部队。先遣部队指挥官将“伊-11”号潜艇编入第1潜艇部队,命令它同第2潜艇队的4艘潜艇,前往所罗门群岛以南,以及斐济群岛和新赫布里底一带海域作战。“伊-26”号于6月14日,“伊-11”号和“伊-19”号于7月上旬,“伊-17”号和“伊-25”号于7月25日,先后从特鲁克出航。

   7月4日,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命令先遣部队指挥官派出携带飞机的潜艇,对斐济群岛和圣埃斯皮里图岛等地进行侦察。各潜艇分担的侦察海域如下:

   “伊-25”号和“伊-26”号在圣埃斯皮里图岛

   “伊-17”号在圣克鲁斯群岛

   “伊-19”号在斐济群岛

   “伊-11”号在新喀里多尼亚

   “伊-19”号潜艇对圣埃斯皮里图岛的卢甘维尔湾、斐济的楠迪锚地及劳撒拉港,“伊-1”号艇对努美阿(2次),“伊-17”号对圣埃斯皮里图岛,“伊-25”号艇对卢甘维尔湾,分别进行了侦察,发现各处都有航空母舰和战列舰等大型舰只。多数潜艇于8月中旬至9月中旬之间返回特鲁克,但“伊-17”号和“伊-25”号潜艇未能返航(“伊-11”号和“伊-26”号返回本土)。

   这次作战中,“伊-11”号潜艇击伤敌方轻巡洋舰“霍巴特”号及1艘运输船(7176吨),“伊-19”号击沉1艘运输船(7176吨)。“伊-39”号、“吕-35”号、“伊-20”号和“伊-182”号潜艇,是8月中旬从特鲁克出航的,前往新赫布里底一带作战。“伊-39”号艇9月27日返回特鲁克,其他3艘潜艇遇难。此次作战,“伊-20”号艇击伤敌方运输船1艘(10872吨),“伊-39”号艇击沉敌方运输船1艘(1280吨)。

   第1潜艇部队的作战,取得的战绩甚小,损失却很大,9艘潜艇中就有5艘未能返回。9月15日,取消第3潜艇战队的建制,其所属潜艇由第6舰队直接指挥,这时第1潜艇部队的兵力概况如下。

   出海作战的有“伊-39”号(9月27日返回特鲁克)、“伊-32”号(9月中旬从腊包尔出航)、“伊-181”号(9月7日从特鲁克出航)和“伊-36”号(9月8日从横须贺出航)。

   停泊在特鲁克的有“伊-11”号和“伊-19”号。

   9月份到达特鲁克的有“伊-21”号、“伊-171”号、“伊-175”号和“吕-36”号。

   在本土的有“伊-16”号、“伊-26”号、“伊-35”号和“伊-169”号。“伊-181”号艇部署在新赫布里底群岛一带,“伊-32”号部署在新喀里多尼亚附近。10月上旬,先遣部队指挥官将“伊-32”号艇调往新赫布里底方向,并派“伊-21”号(9月25日出航,10月8日对苏瓦进行航空侦察后,按此令行动)、“吕-36”号(9月24日出航)和“伊-171”号(10月7日出航)等潜艇去加强这一地区作战兵力。

   10月9日,在夏威夷海域活动的“伊-36”号潜艇报告,发现敌护航运输队。因此,派出“伊-21”号、“伊-32”号和“伊-171”号潜艇前去截击(详情后述)。“伊-181”号及“吕-36”号潜艇,10月20日和21日返回特鲁克,在此期间,未获战果。

   (二)“伊-36”号潜艇对夏威夷的侦察

   8月中旬,美军大批兵力向夏威夷方向集结,从无线电侦听中得知,似乎正在准备下一步的作战。8月18日,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命令先遣部队对夏威夷进行侦察,遂指定“伊-36”号潜艇前去执行这项任务。

   “伊-36”号潜艇与艇载飞机进行合练后,9月8日从横须贺出航。拟于9月20日前后利用月夜进行航空侦察,为此,需先到达尼豪岛西南海域待机。后因考爱岛至尼豪岛一带的雷达警戒很严,“伊-36”号无法行动,则试图从夏威夷岛方向实施侦察。27日,转移到夏威夷岛附近,这里的雷达警戒同样很严,遂不得不放弃侦察。

   10月11日,先遣部队指挥官收到报告上述情况的电报后,于13日发布下述命令:

   1、就当前战局而言,侦察敌主要基地珍珠港,对于指导全盘作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应酌情选择雷达难以发挥作用、且以陆岸作背影的地点为飞机的起落点,以便潜艇能在飞机起落时只作最短时间的浮起,而飞机返航时,迅速收回飞行员即可,放弃飞机。作好上述种种准备后,务须在最近月光较亮的期间实施侦察。

   2、完成侦察后,尽速详报敌情。

   稻叶通宗艇长决定使飞机从远离海岸的水域起飞。但是,潜艇所载的侦察机是小型的,从看不见岛岸的大海上起飞,就难以返回潜艇了。不过,要从敌人雷达网之外起飞,也只好采用这种方法。

   这架侦察机计划从远离岛岸的大海起飞后,低空接敌,以适当高度进行侦察后,向西撤离,从瓦胡岛西端转向南飞,并规定向南转向时发出一声“G”字信号。

   10月17日夜,这架小型侦察机(由大森和富永二位飞行准尉驾驶)顺利地对珍珠港进行了侦察,虽然发出了“G”字信号,但却未能返回。该侦察机离艇的位置,距珍珠港120海里,方位190°。

   侦察机在返航途中报告了侦察结果,“伊-36”号潜艇于18日转报如下:

   “对珍珠港航空侦察战斗要报之一。据侦察机无线电报告,10月17日19时港内停有战列舰4艘、航空母舰4艘、巡洋舰5艘、驱逐舰17艘。”

   为了表彰大森和富永三位飞行员的卓越功勋,上级决定各晋升两级军衔。

   (三)东太平洋的作战

   “伊-36”号潜艇于19日,即在发出夏威夷侦察报击的次日,在距珍珠港300海里,方位122°海域发现一支敌方运输船队(大型油船6艘)。该运输船队约以210°航向、10节航速航进。先遣部队指挥官接到上述报告后,命令“伊-36”号潜艇进行跟踪,并将活动于新赫布里底群岛一带的“伊-171”号、“伊-21”号和“伊-32”号潜艇编成乙潜艇部队(指挥官为第12潜艇队司令),令其在夏威夷和斐济之间的海域截击敌人(“伊-21”号潜艇19日对苏瓦侦察后开始执行此令)。

   后因未再得到有关这一运输船队的情报,先遣部队指挥官便于26日下令解散乙潜艇部队,各艇单独行动。

   “伊-36”号潜艇于11月1日对坎顿岛进行了炮击(发射13发炮弹),“伊-171”号艇前往夏威夷海域活动,这两艘潜艇都于11月中旬返回特鲁克。“伊-21”艇在斐济群岛一带实施破交战,击沉运输船1艘(6711吨),“伊-32”号对帕果-帕果进行了侦察,后两艘潜艇都在11月12日返航。

   10月6、7日,美特混编队袭击了威克岛,美军在这一地区的行动,使日军感到忧虑。10月16日,发现美军来袭的征兆,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下令按“丙”号作战第5方案行动(在联合舰队的截击作战要领中,将内南洋方向的作战称为“丙”号作战,并将其分为第1至第7方案)。遵此命令,先遣部队必须将尽可能多的潜艇部署在丁展开线上.

   先遣部队指挥官将停于特鲁克岛的“伊-19”号、“伊-35”号、“伊-169”号、“伊-175”号和“吕-37”号潜艇编成甲潜艇部队(指挥官为第2潜队司令),并令其迅速前往威克岛东北的丁展开线迎敌。各艇都于17日前从特鲁克出击。但是,美军并未来袭威克岛,先遣部队指挥官便于21日下令,除留“吕-37”号艇在丁展开线继续警戒外,其余潜艇前往夏威夷海域活动。

   这几艘潜艇,除“伊-19”号先去夸贾林岛进行飞行训练和补给之外,其余均于11月上旬直接驶抵珍珠港以西300海里(555公里)海域。后因未发现敌情,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又于11月13日向先遣部队下达如下命令:将大部分潜艇集中用于南太平洋,以切断敌军对所罗门群岛的增援,并实施侦察,将其余潜艇部署在澳大利亚以东及夏威夷一带,以袭击敌舰队,并担任侦察任务。

   遵照联合舰队的命令,先遣部队指挥官将所属潜艇的行动作了如下安排:

   “伊-19”号于本月月明期间对珍珠港进行侦察。

   “吕-37”号、“伊-169”号和“伊-175”号返回特鲁克岛。

   “伊-35”号经坎顿岛、富纳富提岛附近,进入圣埃斯皮里图岛西北海域,去袭击敌舰船。

   “吕-37”号于11月中旬回到特鲁克岛,“伊-19”号于17日夜对珍珠港进行了侦察,发现港内停有战列舰和航空母舰各1艘。

   这样,除“吕-37”号外的其余4艘潜艇,以及“伊-21”号和“伊-32”号潜艇,在执行任务或在返航途中正赶上美军来攻吉尔伯特群岛。此外,从腊包尔返回特鲁克岛的“伊-176”号潜艇,还于11月16日在特鲁克岛以南击沉美国潜艇1艘。

   三、东南潜艇部队的作战

   如前所述,自6月30日盟军在伦多瓦岛登陆,到10月中旬以前,美日两军一直在中所罗门群岛进行攻守战。

   11月1日从塔罗基纳角登陆的盟军,在当地修建航空基地,从空中加强了对腊包尔的作战。

   在新几内亚东部,日军9月中旬从莱城及萨拉莫阿撤退,12月中旬又放弃了芬什哈芬。盟军在新不列颠岛西部的马尔库斯角登陆后,控制了丹皮尔海峡。这样一来,别说新几内亚东部,就连布因、布喀岛等曾很得力的前进基地,日军也必须使用潜艇进行运输。

   东南潜艇部队指挥官使用小型潜艇进行截击作战,派遣“伊-121”号、“伊-122”号潜艇(8月中旬以前)及第6舰队等兵力为新几内亚东部以及其他地区进行运输。可到后来,由于形势的需要,自11月中旬起,连小型潜艇也得担当运输任务,东南潜艇部队几乎全力以赴地从事运输了。

   (一)小型潜艇的截击作战

   由于盟军在伦多瓦岛登陆,东南潜艇部队指挥官命令停于腊包尔的“吕-100”号、“吕-106”号和“吕-107”号潜艇前去布兰奇海峡(在新乔治亚岛与伦多瓦岛之间)作战,同时命令正在海上活动的“吕-101”号和“吕-103”号潜艇返回腊包尔。

   “吕-100”号艇在潜航中触礁。“吕-106”号于7月12日击沉1艘坦克登陆舰,7月下旬回到腊包尔。“吕-107”号未能返回。

   8月20日,以“吕-100”号、“吕-101”号、“吕-103”号、“吕-104”号、“吕-105”号和“吕-106”号潜艇编成第51潜艇队。9月1日又将“吕-108”号和“吕-109”号潜艇编入该队。在北太平洋作战的“吕-104”号、“吕-105”号与新编入的“吕-108”号、“吕-109”号潜艇均在9月抵达腊包尔。

   “吕-100”号潜艇曾被深弹炸伤,修理时留有后遗症。该艇在“伊”号作战期间去瓜岛东南海域活动时,电罗经发生故障,磁罗经也不可靠,根本无法辨别航向,决定返回基地。该艇昼间潜航时将舵稳定在中央位置,任其航进。夜晚浮起,靠天体测定舰位(认准某颗合乎需要的星,下令“向××星航进”即可)。数日后,用这种盲人摸路的办法回到了腊包尔。

   在怎样使用小型潜艇的问题上,潜艇艇长们与司令部持有不同的意见。6月间,在东南舰队司令部召开的研究会上,曾有这样一件事情。当时,盟军在夜间使用雷达进行观察,使日军无法对付。因此我 [ 编者注:本书作者 ] 建议说:“对于夜间观察能力处于劣势的我军,若在月夜作战,则敌我条件优势相当。在所罗门群岛一带,有月之夜,天气较好,无月之夜,多有暴风雨,能见度很差。应将小型潜艇集中用于有月之夜。”

   与此相反,东南舰队司令部则认为:“1艘潜艇就能对敌形成威胁。因此,必须经常派出1艘潜艇深入敌方海域。”

   第7潜艇战队司令部对此没有发表意见。结果,我们的主张未能得以通过。

   这种主张的正确性,后来被“吕-101”号潜艇证明了。1943年7月12日夜,“吕-101”号在库拉湾(新乔治亚岛与科隆班加拉岛之间的海湾)巡逻时,突然遭到炮击,一发炮弹击中舰桥,值更军官德川原一上尉当即阵亡。虽然该艇速潜,摆脱了危险,但是暗夜作战对日潜艇毕竟是不利的。

   1943年9月下旬,我调离“吕-100”号潜艇,从腊包尔飞回本土。大金久男艇长继续指挥该艇在所罗门群岛一带作战。“吕-100”号潜艇于1943年11月下旬在布因(布干维尔鸟)附近触雷沉没。

   10月以前,各潜艇主要是在中所罗门群岛一带袭击敌舰船;10月以后,便在瓜岛附近突施破交作战,或在新几内亚方向进行截击作战。此外,还为遭到围困的前进基地担任运输等项任务。各潜艇的某些作战概况如下:

   “吕-103”号艇7月21日出航,在伦多瓦岛一带作战,28日后断绝消息。

   “吕-101”号艇9月10日出航,在圣克里斯托巴尔岛一带袭击敌舰船,未能返回。

   “吕-108”号艇9月20日出航,在芬什哈芬一带作战,10月3日击沉敌方驱逐舰1艘。

   (二)潜艇输送

   1943年7月初,参与向莱城运输的潜艇有“伊-38”号、“伊-121”号和“伊-122”号,7月中、下旬增加了“伊-176”号、“伊-177”号和“伊-180”号,8月又增加了“伊-174”号。“伊-168”号也被编入东南部队,7月25日离开特鲁克岛,在开进途中失踪。8月15日,“伊-121”号和“伊-122”号潜艇被调离第7潜艇战队,编入吴镇守府部队,9月1日向吴港返航。

   各潜艇执行运输任务的概况如下:

   “伊-121”号7月7日、27日、28日,8月3日、20日向莱城运输。

   “伊-122”号7月2日、9日,8月10日向莱城运输。

   “伊-38”号7月2日至12日在库拉湾作战,尔后于7月19日、26日,8月1日、8日、30日向莱城运输,8月17日向科隆班加拉岛运输。

   “伊-176”号艇7月23日,8月6日、12日、22日、29日向莱城运输。

   “伊-177”号8月9日、24日向莱城运输。

   “伊-180”号8月4日向莱城运输,8月10日回到特鲁克进行修理。

   “伊-174”号8月17日、26日向莱城运输。

   此外,“伊-180”号艇于8月6日调离东南线部队,归还第3潜艇队建制,9月10日再次编入东南线部队。

   9月中从事运输的潜艇有“伊-38”号、“伊-174”号、“伊-176”号、“伊-177”号和“伊-180”号5艘。10月中作如下变动:

   10月11日,“伊-174”号的任务改由“伊-16”艇担负;

   10月25日,“伊-180”号艇的任务改由“伊-6”号艇担负;

   10月底,“伊-176”号艇归还先遣部队,11月上旬,“伊-38”号、“伊-177”号、“伊-16”号及“伊-6”号等4艘潜艇编入东南线部队。

   在新几内亚东部,驻守莱城的日军9月15日撤退;盟军9月23日从芬什哈芬以北登陆,防守该地的日军10月1日转移;10月16日开始反击,但到12月19日不得不放弃芬什哈芬。

   随着战局的变化,潜艇还需向莱城、芬什哈芬、西奥等地,以及新不列颠岛西部的苏尔密或北所罗门群岛运输。除小型潜艇外,其余潜艇的运输概况如下。

   “伊-38”号艇,9月12日向布因,27日向苏尔密,10月5日、17日及25日向苏尔密,10月31日及11月7日向西奥、19日向苏尔密,25日向西奥运输。

   “伊-176”号艇,9月6日向莱城,17日和10月1日向芬什哈芬,12日、19日和30日向西奥运输。

   “伊-177”号艇,9月3日向莱城运输;12日到达莱城卸载地点时,发现附近有敌方鱼雷艇,接78人上艇并卸下所载物资后返回。24日向芬什哈芬运输,后于10月4日、16日、21日、28日,11月4日、21日、22日向西奥运输,11月24日又救起“夕雾”号驱逐舰的279名落水舰员(该舰向布喀运输后返航时与美舰交战沉没)。

   “伊-180”号艇,9月19日、29日向芬什哈芬,10月7日向西奥运输,12日遭敌方飞机轰炸,并炸伤,无法潜航,21日返回特鲁克。

   “伊-174”号艇,9月2日、9日向莱城,21日向芬什哈芬,10月9日、11日向西奥运输。

   “伊-16”号艇,10月17日、25日,11月2日、9日、20日及27日向西奥运输。

   “伊-6”号艇,11月16日向西奥运输。

   “伊-38”号潜艇,12月份完成2次运输任务,该艇自5月18日来到腊包尔后一共完成23次运输任务。

   前面已经提过,10月以后小型潜艇也参加了运输。其运输概况如下:

   “吕-100”号艇,11月23日出航向布因运输,25日在布因湾北口触雷沉没。

   “吕-104”号艇,10月25日出航向苏尔密运输。

   “吕-105”号艇,10月22日,11月6日及17日三次出航向苏尔密运输。

   “吕-108”号艇,10月23日及11月20日两次出航,向苏尔密运输。

   “吕-109”号艇,10月13日出航向苏尔密运输。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