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师团增援瓜岛·第二
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
出自————《日本潜艇史》《争夺瓜达尔卡纳尔岛作战·第四》
出自————《战争通史》
一、岛上形势
一木支队的先遣队攻击瓜岛机场的战斗失利后,又以舰艇向瓜岛输送川口支队及一木支队的主力,期于9月中旬夺回机场。8月26日,大本营决定派遣第2师团一部增援瓜岛。联合舰队也派第21航空战队前去加强岸基航空部队。这样一来,东南线的岸基航空部队就 有3个航空战队了。
美日两军攻防瓜岛的作战日益激烈,争夺的角点在于谁能在增援和补给方面取得优势。美军依赖岸基航空兵力的优势,利用昼间以运输船为瓜岛运输;而日军只能利用夜间以驱逐舰实施输送,处于明显的不利地位。
川口支队9月13日对机场发动的攻击,又告失败,日军则将希望寄托于第2师团拟于10月下旬组织的攻击。输送第2师团部队时,必须输送一部分坦克等重兵器。9月间,以驱逐舰向瓜岛逐次增兵时,已经作了输送重兵器的准备。
二、潜艇向所罗门群岛集中
9月8日,先遣部队将所属潜艇作了如下的兵力区分。
第1潜艇部队由第1潜艇战队司令山崎重晖指挥,其兵力为:“伊-9”号艇,第2潜艇队(“伊-15”号、“伊-17”号、“伊-19”号、“伊-25”号和“伊-26”号艇),第15潜艇队(“伊-31”号、“伊-32”号和“伊-33”号艇)和第3潜艇队(“伊-21”号、“伊-22”号和“伊-24”号艇)。其中,“伊-32”号艇9月5日已从槟榔屿启航,正向特鲁克开进,“伊-22”号艇9月11日从横须贺出航;“伊-25”号艇正在美国西海岸附近活动。
第2潜艇部队由第7潜艇队司令玉木留次郎指挥,其兵力为:“伊-8”号艇和第7潜艇队(“伊-7”号、“伊-1”号、“伊-2”号、“伊-3”号、“伊-4”号、“伊-5”号和“伊-6”号艇)。第7潜艇队(缺“伊-6”号艇)9月8日从横须贺起航,“伊-8”号艇9月15日从吴港起航,均经特鲁克岛,开往所罗门海域。
第3潜艇部队由第3潜艇战队司令河野千万城指挥,其兵力为:“伊-11”号艇,第11潜艇队(“伊-174”号、“伊-175”号和“伊-176”号艇)和第12潜艇队(“伊-168”号、“伊-169”号、“伊-171”号和“伊-172”号艇)。其中,“伊-176”号艇9月10日从吴港起航,“伊-168”号、“伊-169”号和“伊-171”号正在本土修理。
第7号潜艇部队由第7潜艇战队司令吉富说三指挥,其兵力为:第13潜艇队(“伊-121”号、“伊-122”号和“伊-123”号艇)和第21潜艇队(“吕-33”号和“吕-34”号艇)。其中,“伊-123”号和“吕-33”号艇已下落不明,“吕-34”号从9月8日至27日在腊包尔休整。
第8潜艇部队由第8潜艇战队司令石崎升指挥,其兵力为:“伊-10”号艇;第1潜艇队(“伊-16”号、“伊-18”号和“伊-20”号艇)和第14潜艇队(“伊-27”号、“伊-29”号和“伊-30”号艇)。其中,“伊-10”号艇以及第1潜艇队正在横须贺休整,第14潜艇队(缺“伊-30”号艇)在印度洋遂行破交任务,“伊-30”号艇赴德访问。
小松先遣部队指挥官(以“香取”号为旗舰)在特鲁克,第7潜艇部队指挥官(以“迅鲸”号为旗舰)在腊包尔指挥作战。时值9月8日,各潜艇部队在所罗门海域的配置情况如下:
第1潜艇部队
——I展开线自东而西的次序为“伊-24”号、“伊-21”号、“伊-26”号、“伊-19”号、“伊-15”号和“伊-17”号艇。
——J展开线自东而西的次序为“伊-33”号、“伊-31”号艇。
——“伊-9”号潜艇正向I展开线以东海域航进。
第3潜艇部队(缺“伊-11”号艇)
该部在瓜岛附近活动,“伊-11”号艇正向特鲁克返航。
第13潜艇队和“伊-122”号艇在瓜岛附近海域活动。
当时,第3潜艇部队由第1潜艇部队指挥官一并指挥。
(一)作战经过
9月8日,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命令先遣部队指挥官,除第14潜艇队外,其他潜艇部队(正在休整的潜艇,一俟休整完毕,随即出航)均向所罗门群岛及新几内亚地区集中。
根据这一命令,先遣部队指挥官决定,将所属的潜艇尽快集中到所罗门群岛地区,并按以下方针实施作战:
1、将大部分潜艇配置在圣克里斯托巴尔岛以南海域待机,以捕捉并攻击敌支援部队(特别是航空母舰)。
2、以部分潜艇封锁印迪斯彭萨布尔海峡东口,负责捕捉并攻击敌输送船只。
3、不时地派出个别潜艇进入隆格锚地,以攻击敌输送船只。
上述作战方针清楚说明,潜艇的主要攻击目标是敌方舰队,尤其是其中的航空母舰。
12日,“伊-31”号潜艇奉命进入格腊锡澳萨湾,对敌水上飞机基地实施了炮击(发射10发炮弹)。是日18时,先遣部队指挥官又命令“伊-31”号潜艇,对可能驻有敌大编队的瓦尼科罗岛及其附近海域实施侦察。该潜艇于13日晨派出侦察机进行侦察,但因正下暴雨,未能查明情况(侦察机在降落时损坏)。
13日,又令“伊-9”号潜艇对该地进行侦察。后因接到发现美特混舰队的通报而终止这一行动。
13日11时45分,侦察机报告:“9时30分,在图拉吉岛123°方位、345海里距离有一敌特混编队。”据此,先遣部队指挥官命令“伊-9”号和“伊-31”号潜艇开往上述海域。16时32分,又命令第1潜艇部队于14日凌晨2时前组成K展开线。
15日9时10分,侦察机在南纬12°5′、东经165°25′发现敌方护航运输队(由运输船9艘、驱逐舰6艘组成)。先遣部队决定极力与其保持接触并实施攻击,遂令第1潜艇部队以300°航向前进,第3潜艇部队按原部署进行迎击。后来,又命令第1潜艇部队的部分潜艇(“伊-33”号、“伊-17”号和“伊-15”号)以全速赶往印迪斯彰萨布尔海峡南口协同第3潜艇部队迎击敌人。当天11时45分,“伊-19”号潜艇在南纬12°25′、东经164°25′处,以鱼雷击沉敌方航空母舰1艘(详情后述)。
9月15日,川口支队的攻击又遭失败。为此,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在下一阶段的作战要点中规定,先进部队必须“集中于瓜岛周围海域,以切断敌军的增援”。
注:T为运输船,T×9是指运输船9艘,d为驱逐舰,C为巡洋舰,KdB为航空母舰,FGB为航空兵。
根据这项命令,先遣部队指挥官将潜艇分别部署在印迪斯彭萨布尔海峡及其以南海域,并作如下兵力区分:
第1监视部队下辖第3潜艇部队(“伊-8”号、“伊-172”号艇以及第11潜艇队)和第2潜艇部队的第7潜艇队(缺“伊-5”号和“伊-6”号艇)。
第2监视部队下辖第1潜艇部队所属的“伊-9”号艇,第2潜艇队(缺“伊-25”号艇)、第15潜艇队和第3潜艇队。
9月16日,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下达作战要点,命令实施航空歼灭战,捕捉与攻击敌特混编队,并急速输送陆上兵力等。同时指示先遣部队,对所罗门群岛东南海域进行搜索,“以配合支援部队的行动”。
先遣部队决定在Y日(19日)前后,对所罗门群岛东南海域进行搜索,以配合上述的航空歼灭战。并派第2监视部队前去执行,但未发现敌情。9月中旬,先遣部队得到情报:敌人在圣埃斯皮里图岛新建一个强大的水陆航空基地,并已投入使用。17日,便命令“伊-31”号潜艇前去袭击该基地。21日,该潜艇进行了侦察,但未发现水上飞机及其供应舰,只好返航。后来获悉,在该岛东南部建有水陆航空基地。28日,先遣部队指挥官命令第2监视部队对该岛进行侦察。10月2日,“伊-21”号潜艇派出飞机进行侦察,发现该岛确有机场。
9月17日,命令第11潜艇队(缺“伊-176”号艇)返回特鲁克,由第3潜艇队(缺“伊-22”号艇)接管这项任务。20日,又命令第2潜艇队(缺“伊-25”号艇)返回特鲁克。在所罗门群岛东南海城搜索敌人的第2监视部队,奉命回到印迪斯彭萨布尔海峡以南水域监视敌人。另外,还命令在因迪斯彭赛布礁脉为水上侦察机提供补给的“伊-122”号潜艇返航。
22日,“伊-1”号潜艇编入外南洋部队,前去援救古德伊纳夫岛上的佐世保镇守府第5特别陆战队。24日,“伊-2”号和“伊-3”号潜艇也编入外南洋部队,以加强增援部队的输送。
30日,第2监视部队下达10月1日后撤出阵地的命令,“伊-9”号潜艇和第3潜艇队(缺“伊-22”号艇)返回特鲁克,“伊-21”号潜艇完成对圣埃斯皮里图岛的侦察任务后也返回特鲁克,还命令“伊-22”号和“伊-32”号潜艇在瓜岛以东海域展开。在此期间,“伊-4”号潜艇于9月30日击沉敌运输船1艘(7440吨)。
三、击沉“黄蜂”号航空母舰
(一)“伊-19”号潜艇的功绩
在K展开线上进行游猎的“伊-19”号潜艇(艇长木梨鹰一中校),15日9时50分,在南纬12°15′、东经164°15′(在圣克里斯托巴尔岛东南142海里)听测到音响源。10时50分,在15000米距离上,该艇发现一支由航空母舰、巡洋舰各1艘以及驱逐舰若干艘组成的特混编队。如图7所示,“伊-19”号艇11时45分齐射6条鱼雷。发射诸元为:敌舷角50°右,距离900米,敌速22节,转角9°右。
“伊-19”号艇的这次鱼雷攻击十分幸运。
第一、敌编队一再转向,使“伊-19”号艇得以占领极好的攻击阵位。本来,在10时50分发现敌编队时或在11时05分发现敌编队已经转向时,均不能占领实施攻击的阵位。然而,敌编队11时23分再次转向后,便有可能实施鱼雷攻击了,而在“伊-19”号艇即将发射时,敌编队竟然又向潜艇转来,从而形成一个绝好的态势。
第二、得以判明航空母舰的沉没。潜艇对有警戒幕的敌舰实施鱼雷攻击后,通常都是以大深度潜航,因而只能听测鱼雷命中的声音,无法查明攻击效果。而这次攻击后,在邻近海域执行任务的“伊-15”号潜艇却清清楚楚地看到,漂泊在南纬12°25′、东经163°45′的1艘航空母舰于18时沉没。
第三、不但击沉了“黄蜂”号航空母舰,还击伤战列舰、驱逐舰各1艘。“伊-19”号艇齐射6条鱼雷后,听到4条鱼雷命中的爆炸声。据美方资料记载,“黄蜂”号被击中3条鱼雷,其余3条鱼雷一直航行到该航空母舰以东约距10000米的特混编队,其中1条击中“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另1条击中“奥布赖恩”号驱逐舰。“奥布赖恩”号后来因此而沉没。可见,实际上“伊-19”号艇在这一战斗中击沉航空母舰和驱逐舰各1艘,击伤战列舰1艘,取得了惊人的成绩。这一战绩是使用“九五”式远程鱼雷所取得的。
(三)潜艇的鱼雷攻击方法
这里介绍一下潜艇实施鱼雷攻击的方法。潜艇发射鱼雷时,最理想的发射点叫做标准发射点,即敌舷角50°-80°、距离1500米的位置。攻击航速较高(约20节)的敌人时,敌舷角宜为50°;敌速在12节以下时,敌舷角约为80°。若从这个角度发射,称为正横发射点,鱼雷命中目标的角度,恰好是直角。
潜艇发射鱼雷时,如果鱼雷的航行方向与潜艇的航向一致,那么提前角为零。即使测定目标的距离有误差,只要敌舷角和敌速大体准确,仍可命中目标。因为距离虽有误差,但射击三角形是一个相似三角形。
不过,在实战中通常很难形成这样的有利阵位。特别是当敌人警戒严密时,或者进行“之”字形机动时,潜艇的航向同鱼雷的射向不尽一致。因此,就需在鱼雷上加一个转角。鱼雷转角大于瞄准角与提前角之和。因此,鱼雷转角越大,距离误差的影响也就越大。“伊-19”号艇向“黄蜂”号发射鱼雷时的鱼雷转角为右9°,其阵位极为有利。
对有驱逐舰等警戒舰只护航的目标实施鱼雷攻击时,潜艇不能以潜望镜瞄准目标直接发射鱼雷。为了瞄准而伸出潜望镜的时间略长,就会被敌发现。因此,必须采用延时发射的方法。通常是延迟25秒,即以最后一次的观测为准,装定可调整射击诸元(敌舷角、距离和敌速)的方位盘、计算出25秒后的鱼雷转角,并在鱼雷上装定转角。从最后一次观测算起,25秒钟后发射鱼雷。装定的射击诸元如有误差,则会增大转角的误差。
由此可见,如在观测方面出现误差,鱼雷就会偏离目标,因而要同时发射数条鱼雷,构成一个可能命中的散布带,以期击中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