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初年揭开动乱序幕·第二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昭和初年揭开动乱序幕·第二

昭和初年揭开动乱序幕·第二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

出自————《大东亚补给战

出自————《战争通史

   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驾崩,昭和元年(1926年)仅一周时间。1927年初,若槻礼次郎内阁因经济危机等原因宣告辞职。

   4月20日,政友会总裁田中义一大将出任第27届首相。田中义一山口县(原长州藩)人,于1918年、1923年两次担任陆军大臣,1925年退出现役任政友会总裁。

   长州藩(山口县)人和萨摩藩(鹿儿岛)人在明治维新中建立了功勋,明治、大正时期的我国政府和陆、海军首脑大部由两藩的人担任。在1885年首届伊藤博文内阁到1926年第26届若槻礼次郎内阁的26届内阁中,长州、萨摩两藩的人前后担任15届内阁的首相,约占总数的60%;陆、海军大将(元帅)共出任10届内阁的首相,其中仅海军元帅加藤友三郎(广岛县)一人不是长州、萨摩藩人。政党有宪政会、政友会和民政党(1929年开始出任首相),共组织9届政党内阁,再加上2届无党派内阁,计26届内阁。

   到了昭和时期,从田中首相开始,政党内阁连任4届。但少壮派军人在1932年的“五·一五”事件中在首相官邸杀害了犬养毅首相。政党内阁从此告终。以后,陆、海军大将各组织4届内阁,非军人和无党派人士共组织5届内阁。第43届的铃木贯太郎海军大将内阁迎来了战败。

   1927年、1928年两次出兵山东

   田中首相兼外相,为保护1.7万名日本侨民,于6月1日出兵山东,从而揭开了昭和动乱的序幕。

   国民党总统蒋介石于1926年7月从广州北上,向南京进军,于1927年3月进入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但在此以前,发生了南京各国侨民遭受暴行的南京事件,特别是中国的排日和抵制日货运动,扩及全国各地,从小学到大学,普遍贯彻了排日教育。

   田中首相为保护山东的日本侨民并兼顾解决国内的经济萧条和社会不安问题,决心出兵山东。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此后的中国,内乱不断,军阀割据。东北奉天(沈阳)的张作霖,南下占领北京后不走;攻取南京的蒋介石则于1928年初从南京开始北伐。我国于4月25日再次出兵,5月3日在济南与中国军队发生冲突,酿成济南事件。我国这两次出兵共耗费6,600万日元。

   蒋介石挥师北上,北京的张作霖于1928年6月3日撤出北京返回奉天(沈阳)。蒋介石于6月8日和平进入北京。

   张作霖乘火车返回奉天(沈阳),于4日上午5时20分即将到达奉天(沈阳)站时,在离奉天(沈阳)站约1公里处与南满铁路立体交叉的铁桥下,车炸身亡。

   张作霖之子张学良认为其父之死系日军所为,于是在满洲大搞排日活动,在小学校贯彻排日教育,掀起排日运动,致使我国小学生无法上学读书。

   排日运动向前发展,我国担忧既得权益受到侵犯。中国的高级官员甚至发出了这样豪言壮语:现在必须考虑收回日本在满洲的全部特权。

   政党政治和财阀

   在明治、大正期间的26届内阁中,政党内阁共9届。首届政党内阁是1898年成立的宪政党的大隈重信内阁。但正式政党内阁却是1918年“米骚动”以后成立的政友会的原敬内阁,除陆军大臣、海军大臣和外务大臣外,所有内阁成员都是政友会的议员。1921年秋,原敬首相在东京火车站遇刺身亡。

   我国的财阀和垄断资本集团于1894年前后的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开始形成。明治维新政府为发展产业,于1870年成立工部省,至1877年,创立了各种官办企业。从1884年到甲午战争以后,除横须贺的造船厂归海军,千住制铁所归陆军外,政府已将全部官办企业出售给三井、三菱、古河、久原、川崎和浅野家族。这些家族通过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在1920年和1930年的我国经济危机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昭和初年 [ 译者注:20世纪20年代后期 ] 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和第一等五大银行,已集中全国银行存款的40%,吞并了中小银行。中小产业纷纷被各财阀系统的垄断资本所吞并,财阀进一步扩大垄断,确立了其巩固地位。

   政党与财阀抱成一团,制定了以财阀利益为核心的国策,渎职、贪污,内幕黑暗,政党腐败,很快就丧失了国民的信任。

   1930年世界经济危机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经济力量薄弱的我国,战时繁荣遭到巨大打击,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连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持续繁荣的美国,也于1930年发生了经济危机。为了渡过这次经济危机,美国实行了“新政”。纽约股票暴跌引起的美国经济萧条很快席卷全世界,也波及到了我国。

   如图所示,这次危机与1920年经济危机一样,也出现了极为严重的局面。

   民政党的滨口雄幸内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撤销了黄金出口的禁令,以振兴出口,但硬币外流过多,加重了经济界混乱,日本再次禁止黄金出口。

   公职人员也减薪10%。日本现在约有大学1,000所,当时只有50所,但毕业生仍找不到工作。

   中小银行纷纷倒闭,农村农产品跌价,我国传统出口商品生丝难以出售。农村贫穷之极,“出卖女儿”比比皆是。

   铁路货运量减少20%,船舶有10%停泊码头无货可载。中小企业大批倒闭,失业者充斥街头。

   钢铁生产水平很低,年产120万吨,虽进入昭和时期因金融、经济危机而无法增产。这一产量仅相当于美国的1/30,德国的1/8。石油主要从美国进口,美国提供的石油仅占其供应能力的1/25。

   伦敦海军裁军会议

   日本在1922年华盛顿裁军会议上,主力舰被限制为美、英的60%,在1930年的伦敦裁军会上又进一步限定:日辅助舰艇为美国的69.75%,大型巡洋舰限为美国的60.2%,潜艇日美对等,均为5.2万吨。美方认为其利益有了保障,感到心满意足。但我国认为海军裁军条约是一个屈辱性的条约。因此,海军开始分裂为条约的赞成派和持反对意的舰队派,民间也参与此事,有人指出政府缔约侵犯了1889年宪法规定的天皇统帅权的独立,引起了很大骚动。我国原主张大型巡洋舰为美国的70%,潜艇为7.8万吨。也就是说天皇统帅大权受到了一般统治权的侵犯。

   滨口雄幸首相任职时期,委任若槻礼次郎原首相为首席全权代表,海军大臣财部彪(宫崎县人,大将,曾任3届海军大臣)为全权代表。滨口内阁排除军令部总长加藤宽治大将(福井县人)的反对批准了裁军条约。

   1930年11月,滨口首相在东京车站遭到右翼忧国社一青年袭击受了重伤。
宪法第11条规定“天皇统帅陆、海军”,第12条规定“天皇决定陆、海军的编制及常备兵力”。

   政府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才不顾军令部的反对而缔结这一条约的。即:第11条规定的统帅大权是在参谋本部和军令部的辅佐下实施的,任何人都不得提出异议;就第12条规定的编制大权而言,则是在国务大臣辅佐下确定,双方密不可分。政府据此排除军令部的反对而缔结了这一条约,所以军令部在确定海军兵力方面不负国防上的责任。这就是所谓政府侵犯了天皇的统帅权。

   法西斯化和经济集团

   国际联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1920年成立,美国和已崩溃的帝俄都没有参加,虽有利于解决小国之间的纠纷,但对大国之间的纠纷却无能为力。

   美、英、法等富有国家,为维持殖民地秩序,垄断战略物资,瓜分世界市场,建立各自的势力范围,提出了通过各自地区集团的自给自足应付世界经济危机的设想。

   日、德、意等并不富有的国家,则与此相对抗,要求冲破集团经济建立新秩序,同时为了粉碎共产主义,决定采取超国家主义(独裁的军国主义)。意大利于1922年建立了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权;德国于1934年成立了希特勒的纳粹政权,确立了一党独裁体制,宣布废除凡尔赛和约,重整军备。

   我国也同德、意一样,是一个并不富有的国家。财阀对大正、昭和时期经济危机给国民带来的苦难漠不关心,日益扩大企业的垄断和集中,农民和中小企业的贫富差别越益扩大。政党与财阀抱成一团,腐败之极,根本不考虑国民生活的稳定。

   再看国外,满洲、华中和华北的排日、抗日运动,无一不在抵制我国;站在中国一边的美国,采取反日援华政策,为排日、抗日运动火上浇油。因此,日中国两国关系极为紧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满洲奉天(沈阳)的张学良,认为现在是给1928年6月铁路爆炸事件中遇害的父亲报仇的良机,投入排日活动,鼓动满洲一致排日。

   1931年6月26日,我参谋本部成员中村震太郎大尉和随行向导在兴安岭旅行时被杀害;7月又发生了朝鲜移民同中国农民争夺水利权的万宝山事件。群情骚动。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夜10时许,中国兵在奉天(沈阳)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与我守备队发生冲突。奉天特务机关长官土肥原贤二陆军大佐(后升大将,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死刑)接到上述报告后,立即电告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中将(后升大将,任侍从武官长,于1945年11月自尽):我独立守备第2营正开赴出事地点。这就是“九·一八”事变的开端。当时驻满洲的关东军总兵力为6个营,从本土调来的两年轮换一次的仙台第2师和旅顺重炮兵营,计10,500人;而张学良所部的中国军队却有20万人。张学良在其父张作霖死后,投奔国民政府,挂上了青天白日旗。

   关东军为保护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我在满洲的既得利益,立即采取军事行动,迅速占领了东北四省。

   各种事件层出不穷

   昭和初期的田中义一首相,曾就1928年6月4日张作霖被炸事件的善后措施,奔走于天皇、内阁和陆军之间一年有余,1929年7月2日挂冠而去,仍以政友会总裁的身分活跃政界,于9月29日上午5时猝死(死因众说纷纭)。

   接替田中首相的滨口雄幸首相(民政党总裁),在东京站遇刺,身负重伤。接替他第二次出任首相的若槻礼次郎,在“九·一八”事变上与军部意见分歧,由于下面提到的十月事件提出总辞职。1931年12月13日,犬养毅(冈山人,政友会)出任首相。在短暂5年的昭和时期,政党内阁已四易首相,反映了国内外坎坷多事。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后,我国发生了三月事件和十月事件。这可以说是激进的国家主义运动的高潮。

   所谓三月事件,是指暗中策划建立以宇垣一成陆军大将为首的军事内阁的未遂事件。十月事件是桥本欣五郎陆军炮兵中佐为改造国内时政,三日而夭折的短命政变。桥本中佐后晋升大佐,任团长,于1936年8月转入预备役,组成大日本青年党,自任党魁。战争爆发后,桥本应征入伍,在华中前线服役一年半,后当选众议员,战后列为甲级战犯,被判处无期徒刑,于1955年获释。桥本毕业于陆军大学,曾任参谋本部部员和驻土耳其公使馆武官。

   跨入1932年,1月8日的樱田门事件,2月9日及3月5日的血盟团事件,以及5月15日的“五·一五”事件接踵而来。

   所谓樱田门事件是从事独立运动的朝鲜李某企图在1月8日天皇出席陆军阅兵式后返回皇宫途中,在樱田门炸毁天皇马车的暗杀事件。血盟团事件先后发生两起:一是2月9日,一个叫小沼的青年用手枪枪杀了原大藏大臣井上准之助;一是3月5日,一个叫菱沼的青年杀害了三井财团的最高负责人团琢磨。这是井上日召教唆的杀害要人事件。井上对伦敦条约不满,认为举国一致革新政治乃当务之急,务必振兴日本经济。

   同年8月7日,我国发生了神兵队事件。此事件系右翼分子策划,准备了大批武器,计划暗杀首相等政要,但在即将行动时被破获。

   满洲国成立

   1931年9月28日吉林省独立,1932年2月满蒙独立。1932年3月9日满洲国宣布成立,由在天津的被废清朝皇帝溥仪(宣统)出任皇帝执政。

   我国于1932年9月15日承认满洲国,签订了把日满两国合而为一的《日满议定书》,并把日对苏防线推进到了满、苏、蒙的国境线。帝俄在1917年革命中崩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于1922年宣告成立,并在1928——1932年的第一个5年计划中建设新的国家。满洲国于1933年3月改为满洲帝国。

   上海事变

   “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年,即1932年1月,日本人在国际城市上海被中国人杀害,这就酿成了2月的上海事变 [ 译者注:即“二·二八”事变 ] 。

   白川义则大将(爱媛县人,曾任陆军次官、陆相和关东军司令官)任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指挥约3个师进攻上海,蔡廷锴率领的中国军队利用上海水网稻田构筑阵地,经过激烈苦战才勉强攻占。

   这是一场错把中国军队同张学良军队等量齐观的苦战。4个月以前,张学良军队在满洲虽有庞大兵力,但战斗力却和土匪差不多。

   当时的犬养毅内阁在闲院宫参谋总长、真崎甚三郎参谋次长、古庄干郎作战部长(熊本县人,后升为大将,曾任陆军次官、台湾军司令官、航空本部部长,1940年死亡)、作战课长小畑敏四郎大佐(高知县人,后升为中将,任1945年8月战后东久迩内阁的国务大臣)、荒木贞夫陆军大臣、小矶国昭陆军次官、山冈重厚军务局长和山下奉文军事课长等人协助下,于5月巧妙地从上海撤出军队,从而避免了上海的国际纠纷。

   然而,白川派遣军司令官在4月29日的天长节 [ 译者注:天皇生日 ] 庆祝典礼上被一朝鲜人炸成重伤,于5月26日死亡。当时,第9师师长植田谦吉中将(后升大将,曾任关东军司令官)和总领事重光葵(后任外务大臣)均脚受重伤。

   下面还将提到1937年7月的芦沟桥事变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一样,当8月战火蔓延到上海时,扩大成为日中战争,为攻占上海苦战了5个月。这是因为我军没有吸取5年前的经验改进装备,仍低估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总之,上海事变在付出白川义则大将丧生的重大牺牲之后得到了解决,但满洲国的满苏边境冲突仍时有发生。

   “五·一五”事件

   在巧妙解决上海事变决定撤军以后,首相犬养毅于1932年5月15日遭受杀害。

   血盟团的第二步,是杀害当时首相犬养毅。5位海军现役士官指挥海军预备役军人1人、陆军士官学校学生11人和民间人士10余人,一伙30余人袭击首相官邸,说声“别废话,打!”就枪杀了首相。我国的政党内阁从此宣告结束,演变成为举国一致的超然内阁。

   5月26日,斋藤实海军大将(岩手县人,1906年至1915年曾任海军大臣和朝鲜总督,出任首相之后又任内大臣,在1936年的“二·二六”事件中被杀害)出任首相组阁。

   塘沽协定

   1933年8月5日关东军与蒋介石签订的《塘沽协定》生效,关东军从华北撤回满洲,“九·一八”事变基本上结束。

   《塘沽协定》把距长城50-60公里的华北地区划为非军事区,由关东军监督实施。蒋介石虽然承认此《协定》,可是在签订《协定》后仍向国联提出了指控。我国于1933年3月退出国联,指控毫无作用。

   退出国际联盟

   国际联盟委任英国李顿爵士为调查团团长,就满洲国独立和实行帝制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报告否认日本军事行动是自卫手段,认为满洲国的独立并非产生于民族自立运动。国联以42票对1票通过了李顿调查团的报告。特别是美国不承认满洲国,中国坚决控告日本违反1921年华盛顿会议通过的九国条约。我国对国联不承认满洲国和要求日本撤军表示不满,1933年3月松冈洋右代表(后任近卫文麿内阁外相)通知国联日本退出国际联盟。

   国际联盟对此未作任何制裁,军部势力进一步抬头。军国主义加快步伐。我国决定退出华盛顿会议、伦敦会议,并废除有关条约。日美国关系日趋恶化,日中关系也开始向最坏的方面发展。

   这时,美国若为击败日本而实行经济封锁,6个月就可以达到目的。但是,日本海军仅次于美、英,居于世界第三位,决不会坐以待毙。日本海军必然要打破封锁,美国的经济封锁宣言将迅速导致日、美海军的冲突。因此,经济封锁一向被认为是战争的前奏。

   天皇机关说和国体明徵问题

   在1935年2月的帝国议会上,众议院议员江藤源九郎(陆军少将、奈良县人)和贵族院议员菊池武夫(陆军中将,宫崎县人),就贵族院议员美浓部达吉博士倡导的天皇机关说 [ 译者注:主权在国家,天皇是行使国家主权的机关 ] 这一宪法学说提出质询,并提出了关于“政府应立即对不适合我至高无上国体的言论采取断然措施”的决议案,为抨击天皇机关说发难,发展成为国体明徵 [ 译者注:明确天皇中心主义的国体观念 ] 运动,成了严重的政治问题。

   陆海军大臣(陆军林铣十郎大将、海军大角岑生大将),站在这场运动的最前列,教育总监真崎甚三郎大将在集团军司令官和师长的会议上,作了希望恢复国体明徵的训示,在乡军人会(会长铃木庄六陆军大将)起而响应。这年春夏,我国因此动荡不安。

   罢免教育总监真崎甚三郎

   陆军在“九·一八”事变以后的1932年,以荒木贞夫和真崎甚三郎两位大将为核心的著名的皇道派占主导地位。年轻军官受北一辉、西田税(陆军士官学校第34期毕业生,预备役中尉)思想的影响,作为皇道派的行动派,使国体明徵运动和国家革新运动成为复杂的政治问题。所以,有人说天皇机关说问题也是真崎大将和皇道派搞起来的。

   舆论认为存在着统制派与皇道派的对立,但据我们所见所闻,统制派就是指以陆军省军务局长永田铁山为首的陆军省参谋的一派。

   1934年前后,建立高度国防国家与国家总动员体制的活动是在军队倡导下不断高涨的。但是1935年7月16日,报纸公布了教育总监真崎甚三郎突然更迭的人事调动。

   陆军三长官(大臣、参谋总长、教育总监)之一的真崎教育总监,未能就其辞职问题,与闲院宫(载仁亲王、元帅)参谋总长、林陆军大臣取得一致意见,便被总长和大臣单方面罢了官,因而舆论哗然,认为这是侵犯统帅权。

   事件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军队的威信,加之陆军分成皇道派和统制派,舆论深感有必要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因此,1935年7月16日教育总监真崎大将的罢官,是清洗军队使之步入轨道恢复正常的第一步。据说当天报纸晚刊纷纷作了报道,称赞这是一项出色的行动。

   刺杀军务局长永田铁山

   1935年8月12日,陆军中佐相泽三郎(宫城县人),在三宅坂的陆军省军务局长办公室,拔刀砍死了军务局长永田铁山。这是一件值得大书一笔的重大案件。

   相泽中佐在1935年8月1日的陆军例行调动中,接到调令,从广岛县福山市的第41步兵团调到台湾第1步兵团出任台北高等商业学校的派遣军官,在赴任以前杀死了军务局长永田铁山。他高呼“天诛永田”两次挥舞军刀猛砍。据说其动机是,认为崇敬的真崎甚三郎大将被罢去教育总监,是永田铁山中将(特从少将晋升中将)策划的。

   陆军历经明治、大正两个时期,长州(山口县)藩人一向居于首脑地位。陆军中央机构的俊杰对于这种“衰老大国”的情况不满,认为必须革新,从1921年起经常在一起商讨问题,最早的成员就有永田铁山和东条英机两位少佐。至于什么时候将这些人称为统制派,谁也说不清楚,但这也许说明了事情的原委。永田铁山少佐是长野县人,东条英机少佐是岩手县人。

   永田中将1907年毕业于陆军大学,在军刀组和驻德国、瑞典、瑞士的机构供职,曾任军务局局员、整备局课长、军务局军事课长、参谋本部第二部部长和军务局长等职。

   军事法庭判处相泽中佐死刑,于1936年7月处决。

   杀害军务局长永田铁山事件,成了1936年2月26日“二·二六”事件的导火线。陆军在1935年8月2日的人事调动中,公布了村中孝次大尉(陆军士官学校第37届毕业生)和矶部浅一主计大尉(陆军士官学校第38届毕业生)的免职令。他们曾参与1934年11月的陆军士官学校事件,于1935年3月受到停职处分,而且是“二·二六”事件的主谋集团成员。

   “二·二六”事件

   1936年2月26日拂晓5时,天降罕见大雪,陆军大尉野中四郎指挥的以第1师第1、3步兵团为骨干的官兵1,473人(其中军官21人,见习士官3人,准士和下士91人,兵士1,358人),袭击了冈田启介(海军大将)首相官邸、高桥是清藏相(第20届首相)官邸、斋藤实内大臣(第31届首相、海军大将)官邸、铃木贯太郎侍从长(海军大将、第43届停战时内阁首相)官邸、渡边锭太郎教育总监(陆军大将)官邸及汤河原的原内大臣牧野伸显公馆。高桥藏相、斋藤内大臣和渡边教育总监当即毙命,铃木侍从长身负重伤;冈田首相仅以身免,其内弟松尾陆军大佐当了替身当场丧命;唯原内大臣牧野安然无恙。

   叛军占领了永田町一带。陆军于27日颁布戒严令,与叛军对持。至第四天即29日下午2时,士兵才分别归队。陆军兵不血刃全部平定了这次叛乱。

   叛军的檄文写道:“值此内外重大危机之际,铲除元老、重臣、财阀、政党等破坏国体的元凶,以伸张大义,匡扶国体”。冈田内阁,因此宣告总辞职。冈田官邸的5名警官殉职。军事法庭判处叛军主犯枪决。但是在战后的1956年2月26日,却有志同道合者在当时的刑场——代代木原陆军监狱遗址一角(今涩谷区官署内)建立慰灵象,碑上刻有“二·二六”事件的全部经过,以纪念被枪决的19人,自杀的野中四郎大尉和河野寿大尉,砍杀军务局长的相泽三郎中佐,以及殉职的5名警官。慰灵碑前至今鲜花不绝。

   经过“二·二六”事件,皇道派丧失实力,统制派掌握了军政大权,大大促进了日本军国主义化。

   统制派通过1936年3月3日的陆军人事大调动清洗并重建军队,在戒严令的名义下,首先将林铣十郎(后任首相)、真崎甚三郎、荒木贞夫、阿部信行(后任首相)4位军事参议官和陆相川岛义之、侍从武官长本庄繁、关东军司令官南二郎等7位大将转入预备役,仅西义一、植田谦吉和寺内寿一3位大将仍留现役。

   凡被认为是皇道派的人全部革职,其中包括陆军次官、台湾军司令官柳川平助中将(后应召任进攻上海的第10集团军司令官和第二次近卫内阁的司法大臣)及陆军大学校长小畑敏四郎中将(任战后东久迩内阁——东久迩稔彦王、大将、防卫总司令官军事参议官——的国务大臣)等人。

   其次是对有牵连的人定罪。特别军事法庭,对110余名被告进行公审,从4月28日第一次公审至审判结束,历时两个多月,于7月12日执行死刑。戒严令于7月17日解除。

   此外,陆军于1936年4月21日将真崎甚三郎大将传至东京宪兵队,于6月11日提出起诉,7月5日将其送进代代木的陆军监狱。1937年9月25日,后备役陆军大将矶村年担任审判长,军事法庭审理此案,宣布无罪释放。

   广田内阁的诞生

   当时唯一元老西园寺公望(从明治到大正两次出任首相)公爵向天皇推荐颇孚众望的年轻的近卫文麿公爵出任首相,天皇下达组阁圣命,但近卫公经过深思熟虑,以身体欠佳辞退。其实近卫与皇道派关系密切,对“二·二六”事件以后的陆军内部表示忧虑。

   接着,天皇于3月5日向冈田内阁的外务大臣广田弘毅下达组阁圣命。在“二·二六”事件戒严令尚未解除的情况下组织内阁,困难重重,然而广田内阁仍于1936年3月9日组成。陆军为打开当时的严重局面,强烈要求内阁根除时弊,充实国防,推行积极而有力的国策,以刷新国家政治。

   广田首相福冈县人,东京大学毕业后进入外务省,曾任前冈田内阁外相。陆军大臣为寺内寿一大将(山口县人,台湾军司令官,其父寺内正毅元帅曾任陆军大臣、首相),海军大臣为永野修身大将(高知县人,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他们于5月8日联合建议恢复陆海军大臣由现役军人担任的制度,政府采纳了此项建议。

   陆海军大臣由中将以上现役军人担任的制度是1900年确定的。但是,第一次由山本权兵卫(鹿儿岛人,海军大将)内阁于1913年6月改为预备役军人也可担任陆海军大臣。这是不顾军部反对强行修改的,实际上并未付诸实施。

   广田内阁接着于1936年6月3日修订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并制定与此国防方针相适应的内外国策大纲,从而确定了日本1936年以后的道路。这是我国为对付1933年退出国联后在国际上的孤立,而扩充陆海军军备的措施。

   1936年8月1日,陆军省在军务局设置军务课,负责政治、外交等政策方面的事务。

   军队从此加紧干预政治,重视扩充军备,开始进入可谓军国主义的时代。1936年11月,日本签订《日德防共协定》,靠拢德国。

   在此以前,前冈田内阁于1934年12月宣布废除《华盛顿条约》,1936年1月退出了《伦敦裁军条约》,海军军备进入了无条约限制的时代。

   陆、海军根据这种情况立即抓落实,分别提出扩充军备的成熟方案,政府则设法使其动力——国力相适应。

   这一时期,政界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37年1月21日帝国议会发生了寺内陆军大臣与政友会总裁滨田国松议员的“剖腹辩论”事件。滨田议员登台发表抨击陆军的演说,滔滔不绝地指责陆军干涉政治强化独裁。对此,寺内陆军大臣在答辩中驳斥滨田演说有侮辱军人的言辞。于是滨田议员反问哪里有侮辱军人言辞,如有这种言辞立即剖腹自杀,否则陆军大臣应剖腹自杀。这就是所谓“剖腹辩论”事件。

   寺内陆军大臣要求首相解散国会,但广田首相没有同意,内阁因此分裂。1937年1月23日,广田内阁宣布总辞职。

   1月25日,宇垣一成大将(冈山县人,曾任陆军省军务局军事课长、参谋本部总务部长和教育总监部总务部长等陆军要职,后出任陆军次官,于1924年关东大地震的第二年1月任清浦奎吾内阁的陆军大臣、大将、朝鲜总督,1929年任滨口内阁的陆军大臣,后第二次出任朝鲜总督)被推荐组阁,但广田内阁规定陆军大臣限于现役军人担任,陆军以不提出陆军大臣人选的办法,使这次组阁于1月29日流产。接着,林铣十郎陆军大将(石川县人,曾任朝鲜军司令官、教育总监和陆军大臣)于2月2日组成内阁。

   3月31日,林首相不顾内阁成员的反对强行解散国会,被人称为“骗人的解散”。林首相所以这样做则是为了搞垮政党。在4月3日的大选中,反政府派议员多数当选,林首相虽惨遭失败仍想留任,至1937年6月4日,才在“4个月的短命、脆弱、浮萍内阁”的一片讥讽声中辞职,由近卫文麿公爵组成的第一次近卫内阁所接替。

   政界虽然发生如此巨大的动荡,但陆军自广田内阁以后,进一步干涉政治,军国主义化加快了步伐,迅速扩充军备。近卫内阁在组成后的一个月就陷入了日中战争。原首相广田出任近卫内阁的外交大臣,在战后远东国际法庭判处绞刑的战犯中,除6名陆军中将以上军官外,仅广田弘毅一人为文职官员,其原因可能就在这里。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