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的失败·第十三
作者:瓦德·拉萨福特 ·美国
出自————《菲律宾争夺战》
出自————《战争通史》
很少有骤然而干脆停止战斗的。在投降文书上面署名,并不一定是最后的谈话。民都洛的谢普拒绝投降的要求,在第十四军攻击的焦点转到他的今日,他仍是与逐渐增强的日军周旋,又支持了整整三天。
到了五月九日,他在给澳洲的麦克阿瑟最后的一份电报说:“ 敌军已突破了右翼。我们已经不能做任何的抵抗了。”
一部分靠运气的菲律宾作战
除了一直维持到一九四四年十月麦克阿瑟凯旋归来的游击战之外,菲律宾战可说是完全的结束了。
吕宋的攻防战,尤其是巴丹半岛与科雷吉多尔的抵抗,在当时具有很大的意义,然而,却始终被美英两国的历史家所轻视,一贯地重视这两个战役者,只有日本人而已。
由现在冷静的我们看来,似乎会认为此两个战役对太平洋战争并没有什么影响。虽然这两个战役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也相当的残忍,然而,苦斗却给了盟军的士气有益的影响,或许,这是由于有了这种危机的状况之故吧!
虽然顽强地支持下去,但菲律宾防御军仍没有战胜日军。
日军在太平洋初期之能够获得成功,不仅是由于他们具有大胆的勇气,预料到将来的计划,同时也是所谓的运气所使然。然对日军来说,他们是够幸运的,而美军却是厄运连连。例如:日军前往偷袭的大攻击舰队不曾被发现,就是他们的运气还不错。又如在菲律宾战役方面,幸运之神也一直跟随着日军。
美军的警报系统不太好,战斗机的起飞与降落都失去了好时机,就连高射炮也是赶不上时代的落后物。即使是高度接受过文明洗练的现代人,仍有拂不掉的迷信心理,如果幸运老跟随着一个人,那么,对方一定会认为他是受到了好运之神的青睐,而自己呢?则又难免因时运的不济而自叹自哎了。
当然啦,美军尝到败北的羞耻,并非全是运气所使然。
战争亦有主角及配角
当日军前来攻击之时,远东航空军的飞机为何还在地面上待机呢?关于这个问题,相信没有人知道真正的答案。
命运的法则,的确起了作用。然而,沉默的萨瑟兰与大胆的普列利顿的性格所引起的冲突,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不过,无论是萨瑟兰或者是普列利顿,皆只是戏剧的主角——远东美陆军总司令官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陪衬而已。
我之把它比喻为戏剧并非出自个人的想法。以往,麦克阿瑟参谋长的艾森豪威尔曾经被一名妇女询问,问他是否认识麦克阿瑟。他答以“我不但认识他,而且还在他指导之下学过戏剧。”
在各方面说来,麦克阿瑟持有的那种临机应变的演员感觉,可以说是非常贵重的才能。即使没有这种才能,只要有军事方面的才能,即能够把军队导向胜利之路。不过在一九四一年的九月,将军们所必要的是:冷静而能够从事明晰判断的头脑,以及能够立即下决断的果敢性格。
麦克阿瑟在菲律宾的失败,并不只是这个理由所使然。即使在最基本的一面他也完全的失败了。身为司令官。当发现了部下之间有了性格方面的不和之时,必需尽量使之不影响及全部队的机能。光就这一点,麦克阿瑟就无法免去人们对他的非议了(尤其是对于航空兵力的破灭方面)。
即使是由普列斯顿负起决断的责任的话,那么,招致不名誉失败的麦克阿瑟,为何没有遭受到惩罚呢?
或许有如台湾攻击命令所带来的混乱一般,有着不欲人们所知道,必需深切地从事调查始能明白的事态吧?
作战计划亦有问题
告发并不限于战争开始后数小时所发生的事态。问题是一个接一个地发生的。例如:当我们想起攻击性的大胆政策是麦克阿瑟本身的主张之时,那么,一定会怀疑,他为何不建立与其政策一致的计划呢?
对于台湾在日军战略方面的意义,麦克阿瑟是很明白的,而长距离轰炸机的使用亦有可能。
为何在蒙受大灾害之前,没有下任何的决断呢?如果说,麦克阿瑟正希望战争迟延五个月发生,他也没有辩解的余地。
无论如何,对任何的攻击,都要有准备于万一的计划,这正是指挥官的责任。然而在一九四一年的九月,麦克阿瑟并没有立下诸如此类的计划。
有如凯宾·龙在《作为军司令官的麦克阿瑟》里面所指摘一般,麦克阿瑟滞留在菲律宾的六年之间,连凯逊也知道麦克阿瑟必需做些什么工作,然而,麦克阿瑟却不曾组成具有必要力量的军队。
不仅如此,当接到挑战之时,他并不对精锐部队的菲律宾师团寄以厚望,而一直期待着前者的军队能够立下战功,因而,时常把菲律宾师团分割使用。
既然已察知了日军的攻击地点,为何不把军队配备到海岸,以便打击日军呢?这里乃是打击进攻军最适合的场所(由于天气之故,情势对日军越来越不利),如欲追击他们的话,这是最好不过的机会。
如果,我们对地势及运输机关不足的问题表示同情的话,那么,对于没有保有机动部队,他又应该如何的解释呢?既然机动已长期成了问题,为何不树立对策呢?
为何不采取现实而慎重的方式,以判断日军的攻击力量呢?由于装备不良且未经训练的防御军,自感到与多数的优势敌军交战,而顿失战意?这一个因素,对菲律宾军的屡次战败,有着很大的影响。
遭受到攻击的军队,一般都会把对方的部队估计得过分强大,这种夸张,往往会在上级的阶层获得修正。而麦克阿瑟这位经验丰富的将官,却把自军的任务判断为比实际更为困难,这实在是叫人难以理解的一件事。
当他知道了只有撤退到巴丹半岛,除外再也没有他途之时,为何人员及物资的移动又那么的慢吞吞呢?为何没有组织活动而真实的情报活动呢?
军官之间缺乏一种紧急的感觉,这在战争的第一天,以及珍珠港事件被知道之后,仍然非常的明显。军官们之间之有此风潮,或许是上级军官们忽略了灌输紧急意识所致。也许,他们本身就缺乏这种态度吧!
批评麦克阿瑟的话题不绝
不管麦克阿瑟对其后的太平洋战争,创下了何种的功绩,在一九四一年时菲律宾之战时,批评他的话题老不间断,叫人疲以一一提起。
总之,在菲律宾战役担任主角的他,很像走棋的人。由于他屡次的错误,以致丧失了将棋。结果,为了避免全军覆没起见,只好拼全力的战斗。如此这般,被逼出主要战场的麦克阿瑟,只好在巴丹岛坚持下去了。
至于他在战略方面,到底想干些什么呢?实在教人难以理解。“WPO3”以及紧接的“彩虹5号”作战计划,乃是假想以太平洋舰队为主要武器的战争。纵使他对海军作战了解几分,但我们绝想不到他会去依赖海军。
那么,是否他临机应变的感觉左右了他呢?在竞赛或游戏方面输了的人,都会受到任何人的爱戴。如果麦克阿瑟真是如此盘算的话,那么,他的算盘可算打得不错。
虽说是小规模,然而,西洋的要塞于东南亚被攻略一事,仍然是属于罕有之现象,盟军的官兵们把巴丹之战当成了笑柄,然而,麦克阿瑟却被抬举为时代的英雄,由于他的威名十足,大家也就懒得去调查真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