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十一>~<十五>
作者:F·C·范·奥斯滕 ·美
出自————《爪哇海战》
出自————《战争通史》
附录十一 1942年1月10日至3月8日,在荷属东印度水域的盟军舰艇
|
舰名 |
舰型 |
下水的时间 |
主要装备 |
备注 |
(英国)“埃克塞特”号 |
重巡洋舰 |
1929 |
6×203毫米(8英寸)炮 |
3月1日沉没 |
6×533毫米(21英寸)(鱼雷管) |
“龙”号 |
轻巡洋舰 |
1917 |
6×152毫米(6英寸)炮 |
|
“达那厄”号 |
轻巡洋舰 |
1918 |
12×533毫米(21英寸)(鱼雷管) |
|
“特尼德斯”号 |
驱逐舰 |
1918 |
3×102毫米(4英寸)炮 |
|
“斯考特”号 |
驱逐舰 |
1918 |
4×533毫米(21英寸)(鱼雷管) |
|
“堡垒”号 |
驱逐舰 |
1919 |
|
3月2日沉没 |
“伊莱克特拉”号 |
驱逐舰 |
1933 |
4×120毫米(4.7英寸)炮 |
2月27日沉没 |
“因康特”号 |
驱逐舰 |
1937 |
8×533毫米(21英寸)(鱼雷管) |
3月1日沉没 |
“丘辟特”号 |
驱逐舰 |
1938 |
10×533毫米(21英寸)(鱼雷管) |
2月27日沉没 |
6×120毫米(4.7英寸)炮 |
“特鲁安特”号 |
潜艇 |
1939 |
10×533毫米(21英寸)(鱼雷管) |
|
“特拉斯泰”号 |
潜艇 |
1941 |
11×533毫米(21英寸)(鱼雷管) |
|
“军事酋长”号 |
油船 |
1920 |
|
2月28日沉没 |
“沃匡”号 |
辅助扫雷艇 |
927 |
|
|
“打曼”号 |
辅助扫雷艇 |
1926 |
|
3月1日沉没 |
“吉麦斯”号 |
辅助扫雷艇 |
1926 |
|
3月2日被己方人员击沉 |
“弗兰科尔”号 |
油船 |
1917 |
|
3月4日沉没 |
“沃隆翁”号 |
护卫艇 |
1914 |
1×102毫米(4英寸)炮 |
|
“安金”号 |
基地和居住船 |
1925 |
|
3月4日沉没 |
“斯科特哈利”号 |
辅助扫雷艇 |
1913 |
|
3月3日沉没 |
“塞拉姆”号 |
|
|
|
|
MMS-51 |
内燃机扫雷艇 |
|
|
3月4日沉没 |
(澳大利亚)“佩思”号 |
轻巡洋舰 |
1934 |
8×152毫米(6英寸)炮 |
3月1日沉没 |
“霍巴特”号 |
轻巡洋舰 |
1934 |
8×533毫米(21英寸)(鱼雷管) |
|
“雅拉”号 |
轻型护卫舰 |
1935 |
3×102毫米(4英寸)对空炮 |
3月4曰沉没 |
“木迪戈”号 |
舰队扫雷艇 |
1941 |
1×102毫米(4英寸)炮 |
|
“巴勒拉特”号 |
舰队扫雷艇 |
1940 |
|
|
“伯尼”号 |
舰队扫雷艇 |
1940 |
|
|
“马里博罗”号 |
舰队扫雷艇 |
1940 |
|
|
“图伍姆巴”号 |
舰队扫雷艇 |
1941 |
|
|
“古尔德本”号 |
舰队扫雷艇 |
1940 |
|
(印度)“朱木拿河”号 |
护卫舰 |
1940 |
6×102毫米(4英寸)对空炮 |
|
(美国)“休斯敦”号 |
重巡洋舰 |
1929 |
9×203毫米(8英寸)炮 |
3月1日沉没 |
“马波亥德”号 |
轻巡洋舰 |
1923 |
6×533毫米(21英寸)鱼雷管 |
|
10×152毫米(6英寸)炮 |
“博伊斯”号 |
轻巡洋舰 |
1936 |
15×152毫米(6英寸)炮 |
|
“兰利”号 |
水上飞机母舰 |
1912 |
4×127毫米(5英寸)炮 |
2月27日沉没 |
16架飞机 |
“巴克”号 |
驱逐舰 |
1919 |
4×102毫米(4英寸)炮 |
|
“布尔默”号 |
驱逐舰 |
1920 |
12×533毫米(21英寸)(鱼雷管) |
3月1日沉没 |
“埃德索尔”号 |
驱逐舰 |
1919 |
|
“约翰·D·爱德华兹”号 |
驱逐舰 |
1919 |
|
|
“约翰·D·福特”号 |
驱逐舰 |
1920 |
|
“帕罗特”号 |
驱逐舰 |
1919 |
|
|
“保罗·琼斯” |
驱逐舰 |
1920 |
|
|
“皮尔里”号 |
驱逐舰 |
1920 |
|
2月19日沉没 |
“皮尔斯伯里”号 |
驱逐舰 |
1920 |
|
3月1日沉没 |
“波普”号 |
驱逐舰 |
1920 |
|
3月1日沉没 |
“斯图尔特”号 |
驱逐舰 |
1920 |
|
3月2日沉没 |
“惠普尔”号 |
驱逐舰 |
1919 |
|
|
“奥尔登”号 |
驱逐舰 |
1919 |
|
|
“鲨鱼”号 |
潜艇 |
1935 |
6×533毫米(21英寸)(鱼雷管) |
可能在2月11日在万雅老附近沉没 |
“蛙鱼”号 |
潜艇 |
1937 |
8×533毫米(21英寸)(鱼雷管) |
|
“海豹”号 |
潜艇 |
1937 |
|
|
“跳鱼”号 |
潜艇 |
1937 |
|
|
“红鳍笛鲷”号 |
潜艇 |
1937 |
|
|
“虹鱼”号 |
潜艇 |
1937 |
|
|
“鲟鱼”号 |
潜艇 |
1938 |
|
|
“棘鬣鱼”号 |
潜艇 |
1938 |
|
|
“秋刀鱼”号 |
潜艇 |
1938 |
|
|
“箕作枪鱼”号 |
潜艇 |
1938 |
|
|
“大头鱼”号 |
潜艇 |
1938 |
|
|
“东方旗鱼”号 |
潜艇 |
1933 |
8×533毫米(21英寸)(鱼雷管) |
|
“旗鱼”号 |
潜艇 |
1939 |
|
|
“海龙”号 |
潜艇 |
1939 |
|
|
“绒杜文鱼”号 |
潜艇 |
1939 |
|
|
“海狼”号 |
潜艇 |
1939 |
|
|
S-36 |
潜艇 |
1922 |
4×533毫米{21英寸)(鱼雷管) |
1月20日沉没 |
S-37 |
潜艇 |
1922 |
|
|
S-38 |
潜艇 |
1922 |
|
|
S-39 |
潜艇 |
1922 |
|
|
S-40 |
潜艇 |
1922 |
|
|
S-41 |
潜艇 |
1923 |
|
|
“小鲸”号 |
潜艇 |
1935 |
6×533毫米(21英寸)(鱼雷管) |
|
“小梭鱼”号 |
潜艇 |
1935 |
|
|
“梭子鱼”号 |
潜艇 |
1936 |
|
|
“黄鲈”号 |
潜艇 |
1936 |
|
|
“大鲹鱼”号 |
潜艇 |
1936 |
|
|
“大艚白鱼”号 |
潜艇 |
1935 |
6×533毫米(21英寸)(鱼雷管) |
|
“蔡尔兹”号 |
水上飞机供应舰 |
1920 |
2×102毫米(4英寸)炮 |
|
“威廉·普雷斯顿”号 |
水上飞机供应舰 |
1919 |
2×102毫米(4英寸)炮 |
|
“霍兰”号 |
潜艇供应舰 |
1926 |
8×127毫米(5英寸)炮 |
|
1×533毫米(21英寸)(鱼雷管) |
“卡诺珀斯”号 |
潜艇供应舰 |
1919 |
2×127毫米(5英寸)炮 |
|
“佩科斯”号 |
油船 |
1921 |
4×127毫米(5英寸)炮 |
3月1日沉没 |
“金星”号 |
油船 |
1920 |
2×127毫米(5英寸)炮 |
|
“星鹰”号 |
驱逐舰供应舰 |
1913 |
4×127毫米(5英寸)炮 |
|
“苍鹭”号 |
水上飞机供应舰 |
1918 |
2×?6毫米(3英寸)炮 |
|
“怪鸱”号 |
扫雷艇 |
1919 |
2×76毫米(3英寸)对空炮 |
|
“百灵鸟”号 |
扫雷艇 |
1918 |
2×76毫米(3英寸)对空炮 |
|
“伊莎贝尔”号 |
巡逻艇 |
1917 |
2×76毫米(3英寸)炮 |
|
“阿什维尔”号 |
炮艇 |
1918 |
3×102毫米(4英寸)炮 |
3月3日沉没 |
“塔尔萨”号 |
炮艇 |
1922 |
|
|
“特里尼蒂”号 |
油船 |
1920 |
2×127毫米(5英寸)炮 |
|
“拉纳凯”号 |
巡逻艇 |
|
|
|
“韦克菲尔德”号 |
运输船 |
1932 |
4×127毫米(5英寸)炮 |
|
“奥图斯”号 |
潜艇供应舰 |
1940 |
4×127毫米(5英寸)炮 |
|
|
附录十二 参加爪哇海战的日军和盟军舰艇对比
联合突击编队 |
舰型 |
舰名 |
建造时间(下水时间) |
武备 |
装甲 |
速度 |
吨位 |
重巡洋舰 |
“休斯敦”号 |
1929 |
9×203毫米(8英寸)炮 |
舷侧垂直装甲厚度76毫米(3英寸) |
32.7节 |
9050吨 |
8×127毫米(5英寸)炮 |
2×47毫米(发射3磅重炮弹的炮) |
8×40毫米高射炮 |
重巡洋舰 |
“埃克塞特”号 |
1929 |
6×203毫米(8英寸)炮 |
舷装甲厚度76.51毫米(3英寸) |
32.2节 |
8390吨 |
8×102毫米(4英寸)高射炮 |
甲板装甲厚度51毫米(2英寸) |
10×40毫米(发射2磅重炮弹的高射炮) |
|
6个鱼雷发射管,533毫米(21英寸) |
轻巡洋舰 |
“德鲁伊特尔”号 |
1935 |
7×150毫米(5.9英寸)炮 |
舷装甲50.60毫米(2-3英寸) |
32.0节 |
6470吨 |
10×40毫米高射炮 |
甲板装甲35毫米(1.25英寸) |
轻巡洋舰 |
“爪哇”号 |
1921 |
10×150毫米(5.9英寸)炮 |
舷装甲75毫米(2-3英寸) |
31.3节 |
6670吨 |
9×40毫米高射炮 |
甲板装甲50.25毫米(1-2英寸) |
轻巡洋舰 |
“佩思”号 |
1934 |
8×152毫米(6英寸)炮 |
舷装甲76.51毫米(2-3英寸) |
32.5节 |
7040吨 |
8×102毫米(4英寸)高射炮 |
甲板装甲51毫米(2英寸) |
4×47毫米(发射3磅重炮弹的炮) |
|
8个鱼雷发射管,533毫米(21英寸) |
驱逐舰 |
“丘辟特”号 |
1938 |
6×120毫米(4.7英寸)炮 |
— |
36.0节 |
1690吨 |
1×102毫米(4英寸)炮 |
4×40毫米高射炮 |
10个鱼雷发射管,533毫米(21英寸) |
驱逐舰 |
“伊莱克特拉”号 |
1934 |
4×120毫米(4.7英寸)炮 |
— |
35.5节 |
1375吨 |
“因康特”号 |
1934 |
1×102毫米(4英寸)炮 |
|
|
8个鱼雷发射管,533毫米(21英寸) |
驱逐舰 |
“威特·德·威恩”号 |
1930 |
4×120毫米(4英寸)炮 |
— |
34节 |
1315吨 |
1×75毫米(3英寸)炮 |
4×40毫米高射炮 |
6个鱼雷发射管,533毫米(21英寸) |
驱逐舰 |
“科顿纳尔”号 |
1926 |
4×120毫米(4.7英寸)炮 |
— |
34节[注] |
1326吨 |
2×75毫米(3英寸)炮 |
6个鱼雷发射管,533毫米(21英寸) |
驱逐舰 |
“奥尔登”号 |
1919 |
4×102毫米(4英寸)炮 |
— |
35节 |
1190吨 |
“约翰·爱德华兹”号 |
1919 |
1×76毫米(3英寸)炮 |
“约翰·福特”号 |
1920 |
12个鱼雷发射管533毫米(21英寸) |
“保罗·琼斯”号 |
1920 |
|
|
日军 |
舰型 |
舰名 |
建造时间(下水时间) |
武备 |
装甲 |
速度 |
吨位 |
重巡洋舰 |
“那智”号 |
1927 |
10×203毫米(8英寸)炮 |
舷装甲76毫米(3英寸) |
33节 |
13000吨 |
“羽黑”号 |
1928 |
8×120毫米(5英寸)高射炮 |
甲板装甲76.51毫米(2-3英寸) |
|
|
8×25毫米高射炮 |
|
16个鱼雷发射管,609毫米(24英寸) |
轻巡洋舰 |
“神通”号 |
1923 |
7×140毫米(5.5英寸)炮 |
舷装甲51毫米(2英寸) |
33节 |
5850吨 |
“那珂”号 |
1925 |
2×120毫米(5英寸)炮 |
甲板装甲51-65毫米(2.5英寸) |
|
|
8个鱼雷发射管,609毫米(24英寸) |
|
驱逐舰 |
“雪风”号 |
1939 |
6×127毫米(5英寸)炮 |
— |
35节 |
2033吨 |
“天津风”号 |
1939 |
4×25毫米对空炮 |
“时津风”号 |
1939 |
8个鱼雷发射管,609毫米(24英寸) |
“初风”号 |
1939 |
|
驱逐舰 |
“朝云”号 |
1937 |
6×127毫米(5英寸)炮 |
— |
35节 |
1961吨 |
“峰云”号 |
1937 |
4×25毫米高射炮 |
|
|
8个鱼雷发射管,609毫米(24英寸) |
驱逐舰 |
“山风”号 |
1936 |
5×127毫米(5英寸)炮 |
— |
34节 |
1685吨 |
“江风”号 |
1936 |
4×25毫米高射炮 |
“夕立”号 |
1936 |
8个鱼雷发射管,609毫米(24英寸) |
“春雨”号 |
1935 |
|
“五月雨”号 |
1935 |
“村雨”号 |
1935 |
驱逐舰 |
“涟”号 |
1931 |
6×127毫米(5英寸)炮 |
|
38节 |
1750吨 |
“潮”号 |
1930 |
4×25毫米高射炮 |
|
|
9个鱼雷发射管,609毫米(24英寸) |
|
有关日军舰艇情况的原始资料,采用了E·拉克罗伊艾克斯博士的《日本帝国海军》一书。请参阅伦敦麦克唐纳公司1964年出版的《日本战列舰和巡洋舰》以及《日本航空母舰和驱逐舰》两本书。
附录十三 双方兵力对比
附录十三 双方兵力对比 |
武备对比 |
炮: |
盟军 |
日军 |
8英寸 |
12门 |
20门 |
约6英寸 |
25门 |
14门 |
约5英寸 |
29门 |
98门 |
约4英寸 |
35门 |
— |
鱼雷发射管: |
|
24英寸 |
— |
162个 |
21英寸 |
100个 |
— |
|
与1942年某些军事专家的观点相反,当时日军在各方面都占有优势。
|
|
盟军 |
日军 |
总吨位(约) |
50000吨 |
65000吨 |
油 |
约上述吨数的一半或更少些 |
约上述吨数的3/4强 |
弹药 |
约上述吨数的3/4 |
同上述吨数 |
|
双方兵力在其他方面的对比
训练程度
盟军:训练较好。单艘舰艇上的舰员训练有素,但舰艇间缺乏整体训练。例如,“佩思”号在1942年2月24日才到达荷属东印度。
日军:训练有素。日军的这支舰队是经过严格训练的,而且协同配合得十分出色。
士气
盟军:士气高。盟军舰员由于前些日子劳累过度而精疲力尽。荷兰舰艇上的本国舰员表现很好。有时,因炊事人员和管理人员被编到炮位上和去搬运弹药,舰员们几天吃不到一顿热饭。舰艇几天来,都处于临战状态下航行,没能提供一顿象样的饭菜。事实证明,舰员们的士气很高,这一点在1942年2月27日舰艇启航的第一天可以看出。虽然舰员们都知道未来所发生的事情,但无论是欧洲人还是当地人都没有不按时上舰的。
日军:士气很高。舰员们得到充分休息。在交战时刻,日军几乎未遭到抵抗。
双方舰艇的状态
盟军:尚可到好。“科顿纳尔”号驱逐舰由于锅炉故障,最大速度只能达到27节,因此影响了整个联合突击编队的速度。
日军:好到很好。
双方人数对比(大约数)
盟军 日军
4100人 5250人
其他情况
盟军:“埃克塞特”号上装有一台无线电定向仪,盟军其他舰艇没有雷达。没有空中侦察能力。
日军:日军也没有舰用雷达,但他们可用侦察机获得有价值的情报。
附录十四 1942年2月27日,日军在爪哇海战中施放鱼雷的情况
|
发射舰艇 |
发射时间 |
发射数量 |
“那珂”号 |
16.33 |
17.50 |
— |
4 |
4 |
— |
“神通”号 |
16.35 |
17.54 |
19.36 |
4 |
4 |
4 |
“朝云”号 |
16.40 |
18.07 |
— |
3 |
4 |
— |
“峰云”号 |
16.42 |
— |
— |
8 |
— |
— |
“村雨”号 |
16.45 |
18.04 |
— |
4 |
4 |
— |
“五月雨”号 |
16.45 |
18.04 |
— |
4 |
4 |
— |
“春雨”号 |
16.45 |
18.04 |
— |
4 |
4 |
— |
“夕立”号 |
16.45 |
18.04 |
— |
4 |
4 |
— |
“羽黑”号 |
16.52 |
17.48 |
23.23 |
8 |
8 |
4 |
“那智”号 |
— |
17.54 |
23.22 |
— |
8 |
8 |
“雪风”号 |
— |
17.57 |
— |
— |
8 |
— |
“天津风”号 |
— |
17.57 |
— |
— |
8 |
— |
“时津风”号 |
— |
17.58 |
— |
— |
8 |
— |
“初风”号 |
— |
17.58 |
— |
— |
8 |
— |
“山风”号 |
— |
18.00 |
— |
— |
8 |
— |
“江风”号 |
— |
18.02 |
— |
— |
8 |
— |
总数 |
|
43 |
92 |
16 |
|
所有舰艇都载有备用鱼雷,首次攻击之后还能进行再装填。
“峰云”号是唯一的未发射鱼雷的舰艇,因为它需要规避己方舰艇发射的鱼雷。
有趣的是,“那智’号也未发射鱼雷,原因是压缩空气的锁气阀在鱼雷发射之前长时间松开,因此,当下达发射鱼雷命令时,压缩空气已漏尽。
附录十五 1942年2月28日。日军在万丹湾作战中施放鱼雷的情况
|
发射舰艇 |
发射时间 |
发射数量 |
“吹雪”号 |
23.15 |
— |
9 |
— |
“初雪”号 |
23.40 |
— |
— |
|
“白雪”号 |
23.40 |
— |
9 |
— |
“朝风”号 |
23.43 |
— |
6 |
— |
“名取”号 |
23.44 |
— |
4 |
— |
“三隈”号 |
23.49 |
— |
6 |
— |
“最上”号 |
23.49 |
23.57 |
6 |
6 |
“春风”号 |
— |
23.56 |
— |
5 |
“松风”号 |
— |
23.57 |
— |
6 |
“白云”号 |
— |
24.00 |
— |
9 |
“丛云”号 |
— |
24.00 |
— |
9 |
“敷波”号 |
— |
00.29 |
— |
1 |
总数 |
|
49 |
36 |
|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