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败·第十五
作者:C·W·尼米兹、E·B·波特 ·美国
出自————《大海战》
出自————《战争通史》
当太平洋战争趋于结束时,盟军统帅部的将领们就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代价迫使日本投降的问题提出了种种主张。潜艇部队中许多人认为,要象德国潜艇封锁英国那样,只用潜艇,一鼓作气,封锁到底,就能完成打败日本的任务。参加制造原子弹的科学家和军事专家相信,原子弹一经问世,日本势必无法长期坚持下去,特别是美国有了可以携带原子弹的B-29重型轰炸机,占领了马里亚纳群岛南部诸岛,并在那里修建了可以直接空袭日本的机场之后,日本的投降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还有人认为,德国已濒于失败,俄国即将出兵满洲,这无疑是对日本的最后一击,使日本感到再顽抗下去也是无益的。显然,上述的几种观点各有其合理的部分。大多数的盟军将领和美国政府要员,不是持有其中的这种观点,就是持有那种观点,或者主张把这几种意见结合起来考虑。为了叙述方便起见,我们把以上三种主张分别称为海军制胜论、陆军制胜论和空军制胜论。可是,必须正确理解,这是一种概括的说法,决不能把这三种主张中的任何一种看作是由某一个军种或部门提出的。
陆军制胜论者认为:为了动摇日军的抵抗意志,进攻日本本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这种观点已为战争的历史所证明。在以往的战争中,只有入侵部队占领了某国的大片领土(往往包括首都),才能签订城下之盟。陆军的这种理论,在美军占领塞班岛之后,更为人们所广泛接受。在塞班岛,日本的平民百姓甚至宁可自尽也不肯投降。这种狂热的效忠行为,使许多美国军官确信,只有实际上占领了日本本土,才能迫使日本停止战争。
海军制胜论者认为,根据海上战争的历史来看,通过海上封锁,就可能战胜日本。日本也和英国一样,最怕破坏他们的海上交通线。日本是个岛国,人口过剩,仅仅依靠国内的资源根本不能进行这场现代化的战争,它是完全依赖进口的。日本为了毫无阻碍地从荷属东印度获得石油、橡胶等重要战争物质,不惜以它在亚洲的既得利益为赌注,悍然与美国开战。然而,盟军夺回菲律宾,并粉碎日本的海、空兵力之后,其航空兵、水面舰艇部队和潜艇部队以吕宋岛为基地展开活动,便可使南洋地区的物资不再流入日本。这样,日本就会逐渐丧失进行战争的能力。
空军制胜论者主张,持续不断地对日本的城市和工业地带进行轰炸,直至动摇日军的战斗意志和剥夺日本的战争手段,就可以打败日本。虽然从马里亚纳群岛起飞的轰炸机已经可以直接轰炸东京,但是为使战略轰炸获得最大的效果,还须占领离日本本土更近的岛屿,以便修建机场。
美国的战略方针是,对日本的陆海军兵力进行“持续不断的压迫”。根据这一方针,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凡能迫使敌人投降的手段均可采用。实际上,除了进攻日本本土这项计划外,其它一切措施均已付诸实施。
美国海军的新任务
莱特湾海战犹如特拉法尔加角海战 [ 译者注:英国舰队1805年10月21日在西班牙大西洋沿岸的特拉法尔加角附近打败法西联合舰队的一次海战。 ] 。哈尔西和金凯德1944年将日本舰队打得狼狈不堪,使其再也不能成为一支强大的战斗部队了,这同纳尔逊1805年在特拉法尔加角海战中率英舰队打败法西联合舰队的情况颇为相似。莱特湾海战后,日本海军再也不能发动大规模的海战了。加之美国海军将陆军安全地遣送到菲律宾,这就为海军完成一项基本任务,即为切断日本与南洋资源地区之间的海上交通线提供了保证。
特拉法尔加角海战后,英国海军首脑不知应该怎样使用这支战功赫赫的战斗舰队,使其长期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这支舰队为了参加一些无关紧要的局部作战而奔忙数年之久,后来,总算找到了它的真正使命。英国海军在掌握制海权的同时,将陆军部队一批接一批地运住欧洲大陆,并且源源不断地输送补给物质与增援部队,以支援陆军向拿破仑的军队作战。
莱特湾海战后,美国海军对它在下一步作战中所应担负的任务是明确的。这就是本着与兄弟的陆军部队并肩作战的精神而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1944年秋,美国海军达到其主要的作战目的后,就继续支援陆军和陆军航空兵完成其各自的主要作战任务。以马里亚纳为基地的第21轰炸机队曾经遇到困难,因战斗机的战斗活动半径较小,B-29重型轰炸机在轰炸日本的往返途中不能得到必要的掩护。为此,在莱特湾海战后,哈尔西曾准备率领第3舰队北上,协同陆军航空兵对东京地区进行空袭。但是,后来未能实现这项计划,因为陆军第六集团军当时在菲律宾的作战仍需第3舰队予以支援。
莱特岛的攻防作战
日本大本营这时已正确地估计到,盟军从两个方向横渡太平挥的进攻将在菲律宾会合。美第3舰队于1944年秋季所实施的空袭作战,使日军意识到,美军即将发动对菲律宾的进攻。于是,10月初,日本最高统帅部将陆军中最有才干的指挥官,新加坡的征服者,山下奉文大将从满洲地区调去,担任菲律宾派遣军的总指挥官。山下大将搞不清美军将从什么地方发动进攻,则将387,000名守军分散布署在各岛。这样一来,当美军10月20日在莱特岛开始登陆时,这里只有守军22,000人。另外,据大本营判断,菲律宾的决战必在莱特岛进行。所以,山下奉文急忙调兵遣将对该岛进行增援,日海军兵力也以莱特岛为目标开始进行向心运动。在10月23至26日的莱特湾海战中,日本海军虽然遭到了毁灭性的失败,可是大本营并未因此而改变它的基本作战计划。
当时正是信风季节,倾盆大雨使莱特岛很快就变成一片泥沼,这使兵力众多并有现代化装备的美军难以发挥其优势。美军登陆后在岛上找到一个尚可使用的机场,即塔克洛班机场。美陆军工兵部队对岛上的其它机场进行了改建,并着手修建新的机场,但因大雨连绵,土质不适,工程进展缓慢。相反,日军却可从台湾和本土派飞机进行增援,并以吕宋岛的全天候机场为基地进行作战。莱特湾海战后没过几天,麦克阿瑟决定,由陆军航空兵接替第7舰队的护航航空母舰编队,担任对莱特岛地区的空中支援任务。然而,护航航空母舰编队撤走后才发现,陆军航空兵难以完成这项任务。这是因为,这支陆军航空兵部队能够作战的飞机不足,能够使用的机场也极有限,而且飞行人员也未为实施这种空中支援而受过必要的训练。结果,不得不把第3舰队再调回菲律宾海域。10月底,决定由麦凯恩将军临时指挥第38特混舰队,以便使米彻尔将军能好好休息一下。
1944年10月下旬至11月底,第3舰队的舰载机主要是对吕宋岛地区的机场、活动在吕宋岛海域的舰船进行了空袭;先后击毁日本飞机约700架、击沉巡洋舰3艘、驱逐舰10艘以及大量的运输船只相辅助舰船;还全歼了日本的一支护航运输队,上万名的增援部队也随之丧命。11月,麦克阿瑟为了加强岸基航空兵的力量,命令驻所罗门群岛的海军陆战队飞机前来进行航空火力支援,后来,还借调驻佩勒刘岛的海军陆战队飞机前来对付日机的夜间轰炸。
尽管作了种种努力,美军仍然未能夺回莱特岛的制空权。“神风”特攻机对第3和第7舰队的舰只频繁进行撞击。哈尔西舰队有6艘巡洋舰被撞伤,金凯德舰队有2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2艘登陆兵运输舰和7艘驱逐舰被撞伤。其中“艾布纳·里德”号驱逐舰被撞沉。在“神风”特攻机11月25日对第38特混舰队进行一次特别猛烈的突击后,第3舰队曾一度停止了在菲律宾海域的作战活动,这支舰队几乎在海上连续奋战了三个月。
日军不顾损失惨重,到11月中旬已在莱特岛集结部队约70,000人,与已经登上该岛的约100,000名美军相对抗。美军的鱼雷艇队负责阻止日军进行增援,有时迂回到莱特岛的西侧,去袭击日军的舰船,击沉日军输送部队的船只多艘,货船2艘、小型运输船2艘和巡逻艇2艘。第3舰队撤离后,金凯德命令扫雷艇队清扫莱特岛与保和岛之间的水道。后来,又数次派出驱逐舰专门进行夜间扫雷,以清扫乌目港附近水域的水雷。首次派去扫雷的驱逐舰在这一水域击沉一艘处于水面状态的潜艇;第二次派去扫雷的驱逐舰击沉一艘小型货船;第三次前去扫雷的驱逐舰袭击了日军开往乌目港的一支护航运输队,但也遭到日军飞机和2艘驱逐舰的猛烈反击。美驱逐舰击沉日驱逐舰一艘,可是另一艘日驱逐舰实施鱼雷攻击,有一条鱼雷击中“库柏”号驱逐舰,把该舰炸成两段,随即沉入大海。
截至12月1日,日军的死亡人数已大大超过它的增援兵力,而登上莱特岛的美军部队实际上已达183,000人。然而,美军只能使用一些泥泞难行的道路进行补给,战斗行动进展缓慢。此后,美军的骑兵第1师从北而南穿过群山连绵的地区,向乌目港疾驰。美军的步兵第7师则沿海岸从南向北推进,直指乌目港。为了加速进攻乌目港的进程,第6集团军司令沃尔特·克鲁格中将决定,在乌目港北线日军(正与骑兵第1师交战)和南线日军(正与步兵第7师交战)之间派兵从海上登陆,以便分割敌人,予以各个歼灭。12月6日,第77师的两个团战斗队搭乘登陆舟艇和驱逐舰,在第7舰队12艘驱逐舰的护航下,迂回到莱特岛西侧,7日晨,在乌目港以南3海里处开始登陆。
日军的守备部队企图阻止从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发起进攻的美军,但因乌目地区的一大部分兵力已被调走,登陆的美军实际上未遭到任何抵抗。直到登陆兵安然上岸后日军才开始进行反击。然而,当时尚停留在登陆地域附近的海军部队,却遭到“神风”特攻机的猛烈突击,日机数量远远超过了担任空中掩护的美机数量;“神风”特攻机的撞击,使“马汉”号驱逐舰和“沃德”号运输驱逐舰受到重创,不久即沉没。数日后,“神风”特攻机又对盟军驶向这一登陆地域的护航运输队进行突击,击沉“里德”号驱逐舰,重创“考德威尔”号驱逐舰。“神风”特攻机飞行员的战术已有明显改进,这项示着盟军对日军的海上作战尚有艰险。
事实证明,美军在莱特岛西海岸登陆,对进攻该岛的进程具行决定性的作用。第77师攻克乌目港后,其主力立即转移,向乌目峡谷进发,12月21日,与向南挺进的第1师会师。这时,残存的大部分日军被困在西南半岛,其退路已被切断,但要将其歼灭至少还须4个月的时间。麦克阿瑟遂于圣诞节时宣布,日军在莱特岛的有组织抵抗已经结束。莱特岛附近防御比较薄弱的萨马岛,这时也被美军和菲律宾游击队解放了。
12月26日,罗伯特·艾克尔伯格中将接替克鲁格将军,担任驻莱特岛美陆军部队指挥官。该部队改称为美陆军第8集团军。这支部队更换指挥官和改变番号,与8月份第5舰队改为第3舰队的情况非常相似。在美军进攻莱特岛的过程中,日军守岛部队约有1,000人撤离,400人投降,约有68,000人战死、病死或饿死。美军在这次进攻的陆上战斗中死3,500人,伤12,000人。
重返吕宋岛
早在美军占领莱特岛之前,麦克阿瑟的参谋们就着手拟制了夺回马尼拉的计划。然而,要想夺回马尼拉,首先必须在吕宋岛附近夺取必要的机场,而且机场的位置应在菲律宾西部,即在季风降雨地带之外。因此第3舰队在乌利西岛休整两周后,于12月月13日再度出现在菲律宾以东海域,开始突击吕宋岛上的机场。这实际上是为盟军在莱特岛西北300海里的民都洛岛登陆实施火力准备。与此同时,第7舰队的一支登陆输送队,即民都洛岛登陆突击部队(地面部队12,000人,航空兵部队9,500人,后勤部队9,000人),经由苏里高海峡、保和海及苏禄海,驶向民都洛岛。金凯德派出掩护部队担任海上警戒。掩护部队由6艘护航航空母舰及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各若干艘组成。此外,还令第5航空队从莱特岛进行掩护和支援。
美登陆输送队在向民都洛岛接近的过程中被日军发现,并立即成为大批“神风”特攻机的突击目标。其中一架“神风”特攻机撞中登陆输送队的旗舰“纳什维尔”号,致使133名官兵死亡,190人负伤。后来该舰不得不返回莱特岛。另一架“神风”特攻机又重创一艘驱逐舰,使其返回莱特岛。但是,在护航航空母舰舰载机和莱特岛岸基航空兵的战术掩护下,以及在哈尔西快速航空母舰的战略支援下,突击部队于12月15日未遇到多大抵抗就登上了海滩。登陆突击部队上陆后,“神风”特攻机实施反击,击沉两栖作战编队的坦克登陆舰2艘。
12月14日至16日,前来空袭民都洛岛美军的日本飞机,都是从菲律宾中部地区起飞的。第3舰队派出舰载机在吕宋岛日军各机场上空实施持续46小时的封锁,使该地区的日军航空兵陷于瘫痪状态。在这次封锁过程中,第3舰队的舰载机击毁日军飞机近200架,其大部分日机是在地上被击毁的。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一辉煌战果,是因为麦凯恩将军采取了一系列新的对策,从而保障了第38特混舰队免遭“神风”特攻机的威胁。他将大型航空母舰上的俯冲轰炸机减少到半数以下,而把舰载战斗机增加了一倍多。把舰载机的机种作了如上调整,就加强了航空母舰的突击兵力。因为“恶妇”式和“海盗”式战斗机已改装成战斗轰炸机,能够携带900公斤的炸弹。
这期间,日军竟没有一架飞机飞临第38特混舰队的上空。为了进一步加强防空能力,麦凯恩将所属的特混大队由原来的4个调整为3个,以便能够比较集中地使用对空炮火和空中掩护力量。此外,实施突击时,把担任雷达警戒的驱逐舰配置在目标方位线的两侧,比特混舰队先行60海里,以便尽早报告日机的来袭。担任雷达警戒的驱逐舰,有自己的巡逻机。按规定,完成空袭任务后返航的美机,必须在上述警戒舰只上空盘旋一周,所以,那些混在返航美机中去捕捉美航空母舰的“神风”特攻机就能识别出来而被一一击落。凡是不从警戒舰只的指定方位飞向特混舰队的飞机,均被视为日机,而予以截击。
12月17日,第38特混舰队为了补给燃料而撤离战场,向东驶去。但是,天气越来越坏,过午,哈尔西舰队不得不停止海上加油。18日晨,连探空站都未预测到的一次台风,虽然所及范围较小,但是风速很大,来势甚猛,给特混舰队造成巨大损失。“赫尔”号,“莫纳根”号和“斯潘塞”号3艘驱逐舰的舰长,因为急需补充已经消耗殆尽的燃料,没有及时向空油舱内注入海水稳定舰体。结果,这3艘驱逐舰在风暴最大时倾覆沉没。还有7艘军舰遭到严重损伤。舰载机有的被抛入海中,有的被风刮掉海里,还有的因相互碰撞而起火烧毁,损失多达186架。官兵丧生者约达800人。特混舰队犹如经历一场大规模的海战,受到很大损失。
由于台风的袭击和没有按时补充燃料,第38特混舰队未能按预定计划于12月19至21日对吕宋岛实施空袭。21日,台风正从吕宋岛上空通过,仍然无法进行空袭。因此,第3舰队返回乌利西锚地,舰员们进行必要的休整,第10后勤供应舰编队对在风暴中遭到损伤的舰只进行修理。麦凯恩及其参谋们利用在乌利西休整的短短几天时间,研究并提出了有助于提高第3舰队战斗力的各种措施。有几艘航空母舰增加了战斗轰炸机的数量,甚至还把海军陆战队航空兵所属的两个“海盗”式战斗机中队首次调到航空母舰上使用。他们还决定,以“企业”号和“独立”号2艘航空母舰为主体,以6艘驱逐舰担任警戒,组成一个专门的特混大队,隶属于第38特混舰队,专门实施夜间战斗,即于夜间执行轰炸、搜索、空中巡逻等项特殊任务。12月30日,第3舰队从乌利西锚地出航,前去空袭台湾,以支援即将到来的吕宋岛登陆作战。
这时,在民都洛岛上和在其附近水域的盟军部队正在继续作战,并不时遭到日军的零散攻击。12月21日,“神风”特攻队突击了运送军需补给的护航运输队,又击沉2艘坦克登陆舰。圣诞节前夕,日军的一支巡洋舰驱逐舰编队,即曾经参加过苏里高海峡海战的志摩部队,从法属印度支那的金兰湾出发,经由南中国海向东驶去。由于天气不好,这支编队进至民都洛岛以南200海里一带海域时,才被莱特岛的美岸基侦察机发现。当时,盟军在民都洛岛海域作战的舰艇兵力没有一艘是大于鱼雷艇的。12月26日深夜至27日凌晨,日军水面舰只驶抵民都洛海域,对机场进行了短时间的炮击,受到空袭后即撤退。撤退时有1艘驱逐舰遭到鱼雷艇的鱼雷攻击而沉没。这年年底,美军又向民都洛岛派去一支运送军事补给品的护航运输队,在航渡途中受到日军飞机的空袭,有4艘运输船被击沉。其中1艘军火船,引起剧烈爆炸后,舰体和舰员同葬海底。后来,这支护航运输队再次遭到“神风”特攻机队的袭击,又损伤4艘舰船。在尔后的几天里,还有3艘货舱在民都洛海域受到轰炸,1艘军火船遭1架“神风”特攻机撞击,立即爆炸,又是连船带人一起沉入大海。此后,日军的注意力为盟军对吕宋岛的进攻行动所吸引,突然停止了对民都洛岛一带的空袭。当时,在民都洛岛已有3个可供使用的机场。事实证明,这几个机场在支援吕宋岛的登陆战役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对吕宋岛的首次登陆预定在马尼拉北面的仁牙因湾进行。这里正是3年前日军登陆的地方。登陆部队预定于1945年1月9日实施突击上陆。其兵力编成与进攻莱特岛时大致相同,除第6集团军和第7舰队外,还有太平洋舰队的第3两栖作战编队予以加强。由摩罗泰岛、莱特岛和民都洛岛上的陆军航空兵负责掩护登陆输送队,并压制吕宋岛南部的日军机场。此外,登陆输送队还有伴随航行的护航航空母舰予以掩护。哈尔西第3舰队(当时只剩下第38特混舰队)则进行压制台湾和吕宋岛北部日军机场的任务。
对仁牙因湾登陆地域实施预先火力准备是由164艘军舰组成的一支强有力的支援部队。其中包括旧式战列舰6艘、护航航空母舰12艘、载运水下爆破队的驱逐舰10艘及扫雷艇63艘。这支部队将在奥尔登多夫中将的指挥下进入仁牙因湾,清扫水雷,测定接近岸滩的航道,在登陆部队到达之前,进行为期3天的舰炮火力堆备,以摧毁岸防工事。结果,这支火力支援编队竟成了“神风”特攻队的诱饵。“神风”特攻机对奥尔登多夫率领的这支先头部队频频进行撞击,在登陆输送队来到之前就已消耗殆尽了。
1月2日傍晚,奥尔登多夫的先头部队刚刚驶出苏里高海峡,就被设在棉兰老岛东北部某一教堂尖塔中的日军观察哨发现。日军接到报告后,次日立即派轰炸机飞往保和海,对该编队中的油船进行撞击,虽有两名船员伤亡,但对油船没有造成多大损伤。这对“神风”特攻队来说,是一个不祥之兆,但从投入战斗的飞机架数来看,“神风”特攻机在这次战斗中所取得的战果却是整个战争中最大的一次。
如上所述,当奥尔登多夫率领的编队到达苏禄海时,日军突然停止了对民都洛海域舰船的空袭,而去捕捉新的、更大的目标。1月4日下午,驶往仁牙因湾的火力支援编队经过班乃岛以西海域时,日军的1架双引擎轰炸机对“奥马内湾”号护航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进行了撞击。该舰顿时烈火熊熊,引起舰内爆炸,舰体断裂,沉入大海。第二天,当这支编队到达马尼拉海域时,16架“神风”特攻机成功地突破了美军的空中掩护,撞击了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号重巡洋舰、美国的“路易斯维尔”号重巡洋舰,“马尼拉湾”号护航航空母舰以及护航驱逐舰和炮舰各1艘。此外,还炸伤了附近的另外4艘舰船。看来,为了击退盟军的进攻,“神风”特攻队的突击兵力,经过长期摸索,确实找到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战法。
1月6日,大型舰只在扫雷舰的引导下,刚一进入仁牙因湾,就连连遭到“神风”特攻机的猛烈袭击。日军的空袭从11时45分开始,一直持续到日落,共击伤舰船11艘,击沉1艘。日机撞击了“新墨西哥”号战列舰,“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哥伦比亚”号巡洋舰,3艘驱逐舰,1艘担任运输的驱逐舰,1艘水上飞机供应舰及1艘扫雷舰。“路易斯维尔”号和“澳大利亚”号巡洋舰遭到两次撞击。“朗”号扫雷舰也被撞击两次,后部损伤严重,倾覆沉没。奥尔登多夫的编队离开莱特湾后,由于日机撞击而死亡325人,负伤约300人。尽管如此,打雷作业和对岸上目标的炮击仍按预定计划实施。
如果第3舰队1月4日或5日不在浓雾中坚持对台湾机场进行突击的话,日军对仁牙因湾火力支援编队的袭击定会更加猛烈。第3舰队的空袭使日本飞机不能从北面对吕宋岛实施增援。哈尔西的舰载机计划于6日猛烈轰炸吕宋岛地区的机场,但因天气一直不好,未能对日机场进行全面的压制。7日,根据金凯德的要求,取消了预定对台湾实行的夹击,再次空袭了吕宋岛。这次空袭是由第3舰队的航空母舰舰载机、第7舰队的护航航空母舰舰载机和陆军飞机联合实施的,几乎使吕宋岛的各机场都处于瘫痪状态。这一天,只有少量日机飞抵仁牙因湾上空,而且多被击落。然而,又有2艘扫雷舰分别被炸弹和航空鱼雷击沉。这时,日军决定把凡能从菲律宾撤出的航空兵全部撤走。因此,1月7日以后,日军几乎停止了对盟军有组织的抗击活动,仅有个别日机有时自发地对盟军舰船进行袭击。
这时,从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等地集结起来的第6集团军的精锐部队正搭乘两栖作战编队的舰船向吕宋岛航进。在莱特湾,麦克阿瑟将军乘坐“博伊西”号轻巡洋舰已与指挥第7两栖作战编队部分兵力(策78特混舰队)的巴比将军会合。这部分两栖作战兵力负责遣送步兵第1军(第6师和第43师)。金凯德将军乘坐两栖作战编队旗舰“瓦沙奇”号,后来又与指挥第7两栖作战编队另一部分兵力的威尔金森将军会合。这部分两栖作战兵力负责遣送步兵第14军(第37师和第40师)。
此后,巴比率领所属部队沿着奥尔登多夫编队的航线驶往仁牙因湾。虽然经由圣贝纳迪诺海峡是条近路,但因日军在吕宋岛南部还有机场,所以不能走这条航线。1月7日凌晨,当巴比将军的编队经过民都洛海峡即将进入南中国海时,遭到日军飞机的袭击,“博伊西”号旗舰险些被击中。当天下午,1架“神风”特攻机突破密集的防灾炮火,撞到1艘坦克登陆舰上。次日晨,巴比编队刚一驶进吕宋岛海域,就遭到1架携带炸弹的战斗机的撞击,使“加达山湾”号护航航空母舰丧失了作战能力。尔后不久,另1架特攻机撞毁了1艘满载陆军部队的运输船。8日傍晚,威尔金森编队又遭受袭击,“基特昆湾”号护航航空母舰被特攻机撞中,受到重创。同一天,“澳大利亚”号重巡洋舰又先后两次在湾内被撞中。虽然奥尔登多夫令该舰不要再继续执行战斗任务,但它一直继续坚持战斗。
尽管遭到日机的拼死抗击,两栖作战编队仍按原定计划到达仁牙因湾。登陆输送队于1月9日日出时驶抵换乘海域几分钟后,飞来3架“神风”特攻机,其中1架撞断了一艘护卫舰的桅杆,另1架撞到已经受到重创的“哥伦比亚”号轻巡洋舰上。当天下午,“神风”特攻机对“密西西比”号战列舰进行了俯冲,死伤多人。而“澳大利亚”号更不走运,遭到了第5次撞击。
在此期间,登陆突击部队除受到登陆场北侧高地上的日军炮兵的抗击外,几乎未遇到其他抵抗就登上了岸滩。因为日军采用了新的抗登陆战术,仅在岸滩阵地配置有限的兵力迟滞登陆兵的行动,所以奥尔登多夫编队就不必使用大口径舰炮进行长时间的炮火准备。山下奉文已率领其大部分部队向北撤退,准备在山地进行抗击。到9日日落前,登陆部队已把登陆场向纵深扩大3英里。
夜间,当仁牙因湾内的舰船施放烟幕,企图避开日机的空袭时,约有70艘胶合板制造的日本摩托艇,携带着炸药冲向美军的水面舰只。这些摩托艇绝大部分被舰炮击退或击毁,仅有几艘把炸药送到美军舰船的舷侧后逃走。日军的这次水上特攻行动,使美军的1艘步兵登陆艇沉没,并使1艘运输船,1艘步兵登陆艇和4艘坦克登陆舰受伤。
1月9日夜至10日凌晨,哈尔西大胆地率领第3舰队通过巴林塘海峡,深入到南中国海。麦凯恩的航空母舰特混舰队负责压制吕宋岛北部的日军机场,但中间有一段空隙时间,“神风”特攻队便趁机飞临仁牙因湾,对出入该湾的登陆输送队的舰船进行了撞击。“神风”特攻机于1月10日击伤盟军船只2艘,12日击伤9艘,13日又击伤3艘。向时,也对第7舰队开始进行猛烈的袭击。1月3日至13日,日军飞机(其中大部分是神风特攻机)先后击伤盟军舰船43船,其中重创18艘,击沉4艘;击毙人员738名,击伤约1400人。
哈尔西率领舰队进入南中国海的目的是袭击日本舰队。据估计,包括“伊势”号和“日向”号战列舰在内的日本舰队,可能驻泊在金兰湾。哈尔西认为,只有歼灭这支舰队,民都洛岛至仁牙因湾的海上补给线才能确保安全。1月l2日,麦凯恩舰队的舰载机出动近1500架次,对印度支那沿岸附近海域进行了搜索,但未发现日本舰队的踪迹。其实,日本舰队早就对此有所察觉,不久前已经转移到林加锚地。大量的日本舰船集结在那一带海域,很容易遭到袭击。第38特混舰队的飞机在这次空袭中共击沉日舰44艘,其中包括12艘油船及“香稚”号轻巡洋舰。同时还击毁100余架日军飞机。15日,美航空母舰编队的舰载机又空袭了台湾西南部的高雄港,虽因能见度不良,战斗活动受到影响,但仍击沉驱逐舰1艘和运输船1艘,重创油船l艘,并击毁日机34架。
次日,这支编队对中国沿海地区,尤其是对香港集中进行了袭击。但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战斗行动部分受阻,加上遭到密集防空炮火的抗击,损失飞机22架。这次空袭的战果是击沉货船1艘、油船1艘、重创船只4艘,击毁飞机13架。
1月17日,快速补给舰群在吕宋岛以西海域对第38特混舰队进行海上加油。后来,当东京电台向全世界广播“美第3舰队被困在南中国海已成瓮中之鳖”时,哈尔西便利用黑云密布的夜暗时间,悄悄穿过巴林塘海峡,再次出现在太平洋上。
根据统帅部的原定部署,哈尔西应率舰队回乌利西基地,以便把指挥权交给斯普鲁恩斯。在此之前,哈尔西率领舰队再次对台湾进行了空袭,击沉油船和货船各5艘,击毁飞机60余架。这一次,日军出动飞机进行了反击,1颗炸弹击中“兰利”号轻型航空母舰,“神风”特攻机撞击了“提康德罗加”号大型航空母舰和担任警戒的“马多克斯”母驱逐舰。“兰利”号的破损不甚严重,仍能坚持战斗。但是,遭到“神风”机撞击的舰只却不得不在警戒舰只的护航下,撤回乌利西群岛。第38特混舰队的其余舰只则往东北方向驶去,以便对冲绳岛进行照相侦察,为下一步的登陆作战进行必要的准备,1月25日,第3舰队在完成支援麦克阿瑟西南太平洋部队夺取菲律宾的任务后回到乌利西群岛。哈尔西对此感到非常满意,他在给第3舰队官兵的告别信中写道:“我为你们的功绩感到骄傲,这种心情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你们打得太出色了。”
第3舰队返回乌利西锚地后,中太平洋部队和西南太平洋部队的进攻路线开始分开。长时间配属给第7舰队的大部分舰只重新归尼米兹指挥,以便向北发动攻势,直指日本本土。与此同时,麦克阿瑟则准备向南进攻,以便收复尚为日军占领的菲律宾所属岛屿,攻占荷属东印度群岛。
解放菲律宾
当第1军在仁牙因湾东北的丘陵地带牵制住山下奉文所属部队的时候,第14军便向马尼拉推进。1945年1月29日,第7两栖作战编队在吕宋岛西海岸的苏比克湾附近遣送约3,0000登陆兵上岸,而且也未遭到什么抵抗。这部分登陆兵上岸后,既可以阻止日军撤至巴丹半岛,又可以保障友军从北面攻入马尼拉。两天后,又有8000名美军在马尼拉湾南部登陆,以便从西南方向攻入马尼拉。第14军从北面发起的最后突击,在海军陆战队两个飞行大队的支援下进展迅速。航空兵对地面部队成功地进行了直接航空火力支援,从而消除了陆军指挥官的疑虑。2月4日,第14军已经进至马尼拉城下,日军在这里有16,000名海军陆战队和5,000名陆军部队负责守城。这里的巷战是逐条街道、逐个楼房进行争夺的,甚至进行白刃格斗,战斗整整持续了一个多月,直到守军全部被歼才告结束。马尼拉市已变成一片废墟。
在攻克马尼拉市的3个星期之前,盟军为夺取马尼拉的港湾而采取了积极的行动。2月15日,有一个团战斗队冒着日军的微弱抵抗,在巴丹半岛的最南端上陆。次日,一个由伞兵组成的团战斗队和一个营登陆队,密切协同,向哥黎希律岛要塞发动了进攻。出乎意料的是夺取该要塞的战斗用的时间较长,而且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其原因之一是侦察情报不够准确。原估计日本守军为850人,而实际上比估计的人数多5倍。盟军于3月初才占领这个要塞,而马尼拉港口的其它几个岛屿直到4月才被占领。在清扫卡萨布兰卡、巴勒莫、那不勒斯、瑟堡和勒阿弗尔等港口的水雷障碍中曾发挥重要作用的威廉·沙利文准将,在此之前一直忙于指挥马尼拉港的清扫作业。对于沙利文来说,这次清扫作业是这次战争中最困难的一次,因为日军以几百艘沉船堵塞了该港。在马尼拉港恢复正常使用之前,从黎牙实比登陆的盟军部队已经占领了吕宋岛的东南半岛,这就使盟军的海上运输可以安全地通过圣贝纳迪诺海峡,保障了对吕宋岛上美军的补给。
在克鲁格将军的第6集团军把山下奉文的170,000名残余部队向吕宋岛的山区压迫时,金凯德的第7舰队便协同艾克尔伯格将军的第8集团军扫荡菲律宾各岛上的残余日军。但是,这一作战行动违背了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作战意图。参谋长联席会议原想把这项作战任务交给菲律宾人自己去完成。然而,由于麦克阿瑟所属的部队当时并无其它战斗任务,参谋长联席会议就没再提出什么异议。
自1945年2月下旬至4月中旬,巴比将军的第7两栖作战编队在菲律宾中部及南部地区,先后进行的登陆战斗不下于38次。但是,这些登陆战斗的规模都比莱特岛和吕宋岛两次登陆战役的规模小得多。虽有几个岛屿防守较严,但是日军统帅部认为菲律宾必定要失守了,所以几乎没再给予空中和海上的支援。而且根据新的战术原则,日军守备部队已不在水际滩头拼死进行抵抗,而是尽最大可能死守城市,迫不得已时,则将其炸毁,然后撤到山区。结果,大批日军死于饥饿和疾病之中,这比战斗减员还大得多。到战争结束日军投降时,幸存的守备队员已所剩无几。
在一次接一次的登陆战斗中,最初是2月28日在巴拉望岛实施登陆战斗,接着又于3月10日在棉兰老岛西端的三宝颜进行登陆。在实施这两次登陆作战时,盟军的航空兵阻止了日军水面舰艇编队从苏拉威西海及南中国海向菲律宾中部的袭击。此后,美军就相继收复了班乃岛、内格罗斯岛、宿务岛、保和岛及菲律宾中部的一些小岛。与此同时,盟军也从三宝颜向西南进军,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登上了巴西兰岛、塔威塔威群岛和苏禄群岛的和乐岛。这些岛屿以及巴拉望岛,都为麦克阿瑟下一步进攻婆罗洲提供了机场,以便进行近距离航空火力支援。
最后,美军才在棉兰老岛进行数次登陆作战。当时已有25,000名游击队员活跃在这个岛上,控制着岛上百分之九十五的地区,将42,000名日军守备部队围困在各城市和几个据点里。因此,美军登陆的主要目的是支援游击队完成歼灭日军的任务。美军分别从该岛的西海岸、北海岸和南海岸三个方向登陆,然后向纵深挺进,把日军分割开来,使其不能连成一片。接着,美军又把日军从城里赶到该岛的腹地,以利于菲律宾游击队对其进行围歼。这项作战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
英国海军进入太平洋
1943年9月,意大利舰队投降后,英国海军总算向印度洋派来了几艘军舰。到1944年1月,詹姆斯·萨默维尔将军指挥的英国远东舰队才以锡兰 [ 译者注:斯里兰卡。 ] 为基地展开战斗活动。根据英国的要求,尼米兹将军把美国的“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暂时借给萨默维尔将军使用,以便向远东舰队传授航空母舰的作战方法。1944年春,萨默维尔率领包括“萨拉托加”号和“卓越”号英国航空母舰在内的舰队,奇袭了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的日军基地及其周围地区。
随着德国潜艇战的失败和盟军在法国登陆的成功,1944年夏季以后,英国海军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已无仗可打。因此,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敦促英国派遣其海军部队,接替麦克阿瑟所辖的第7舰队前去支援澳大利亚部队的作战,准备在婆罗洲实施登陆。收复婆罗洲,既可夺回日军控制的主要油井和炼油厂,又可为远东地区的英、美舰队就近提供充足的燃料。
英军参谋长委员会同意了上述意见,并着手拟制收复婆罗洲的作战计划。然而,美国宣布要在1945年进攻日本本土的作战意图后,英国首相丘吉尔认为,英国应象美国参加北非、意大利和法国登陆战役那样,也参加进攻日本本土的登陆作战。为此,他提出在美方的指挥下,派遣英国舰队参加太平洋作战。罗斯福总统接受了他的要求。金将军和尼米兹将军对这一决定颇感震惊。在他们看来,第一,英国舰艇可在东印度群岛一带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根本不需要来到太平洋战场。第二,英国的航空母舰既不是为了支援大规模登陆作战而建造的,也未受过这方面的训练。第三,尼米兹的后勤供应舰编队尽了最大的努力,才勉强满足美国太平洋舰队在后勒方面的需要。所以,金将军坚决主张,如果英国海军要在太平洋参加对日作战,就必须有自己的后勤供应船队。英国答应了这个条件。可是结果并非如此,英国太平洋舰队所属的补给船只,大部分仍是美国提供的;英国航空母舰的舰载机也都是美国提供的,因为英国舰载机的战斗活动半径太小,不适于远程作战。
经过丘吉尔首相同罗斯福总统的磋商,夺取婆罗洲的作战由澳大利亚部队和第7舰队负责,令麦克阿瑟任总指挥。英国海军最新的舰只经由印度洋开赴太平洋,编入尼米兹将军指挥的舰队。英太平洋舰队在航渡途中,于1944年12月和1945年1月,用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对苏门答腊岛的炼油厂进行3次空袭。其目的在于,使入侵缅甸的日本守军失去航空燃料的来源,并借以获得对日作战的战斗经验。当时,留在印度洋的是英国和盟国的一些比较陈旧和航速较低的舰船,由这些舰船组成了东印度群岛舰队。
东印度群岛舰队的首要任务是对1945年5月初在仰光实施的登陆担任海上掩护,并支援英军在缅甸的作战。陆上作战的情况很快就朝有利于英国的方向发展,在英军尚未登陆之前,日军就撤离了仰光。此后不久,支援缅甸作战的5艘驱逐舰曾经大显身手。有一天,这支驱逐舰编队追击一艘日本军舰,据悉这艘日舰已被护航航空母舰的一架舰载机击伤,当终于追上该舰时,天色已黑,且已进入马六甲海峡水域。这时,英驱逐舰编队忽然在正前方发现一艘重巡洋舰,这就是莱特湾海战中栗田中央编队的“羽黑”号重巡洋舰。这几艘驱逐舰在日舰猛烈的炮火下,一面进行曲折运动,一面接敌,将日舰围在中间,从不同方向发射鱼雷,终于将其击沉。
婆罗洲作战
麦克阿瑟部队进攻婆罗洲(加里曼丹)的作战是从攻占该岛东海岸的打拉根开始的。其目的是占领油田和机场。第7两栖作战编队的部分舰艇一面规避日军的袭击,一面清扫上陆岸滩附近的水雷和障碍物,作业时间长达数天。1945年4月30日,一部分登陆兵首先在附近小岛上陆,在岛上设置火炮,以便支援主力部队登陆。5月1日(登陆日)拂晓,由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巡洋舰及驱逐舰组成的突击舰群,在福雷斯特·罗亚尔美海军少将的指挥下,驶抵打拉根,把18,000名登陆兵送上岸滩,其中大部分是澳大利亚部队,其余的是英国部队与荷兰部队。日本守军约为2,300人,在战争的后期,他们通常不在水际滩头进行任何抵抗,而是一面向腹地撤退,一面进行顽强的抵抗,甚至进攻部队已经登陆了一个多月,还得请求派驱逐舰给予炮火支援。直到战争结束时,日军的部分残余部队仍在负隅顽抗。
6月10日,为在文莱地区实施登陆作战,罗亚尔的特混大队向文莱湾的北海岸遣送大批澳大利亚部队登陆。这次登陆战斗也和以往一样,首先是进行大规模的扫雷作业,然后是兵不血刃地登上岸滩,可是,越向腹地推进,遇到的抵抗就越大。唯一的变化是,有几架日本飞机进行袭扰,然而并未造成多大损失。7月1日,美军宣布占领了北婆罗洲。
同日,艾伯特·诺布尔美海军少将指挥第7舰队的一个突击大队,把澳大利亚的一个加强师遣送到盛产石油的巴厘巴板(濒临望加锡海峡)附近上陆。该大队编有护航航空母舰3艘、巡洋舰8艘(美5、澳2、荷1)和驱逐舰9艘。这次登陆作战的特点有三:第一,西南太平洋部队在这里突破了它在整个战争期间所遇到的最坚固的水际滩头防御工事。第二,在开始上陆之前进行了16天的舰炮火力准备,这是西南太平洋部队在这次战争中实施预先火力准备最长的一次登陆作战。第三,这也是西南太平洋部队所进行的最后一次登陆作战。
巴厘巴板的防御情况和诺曼底沿岸的奥马哈一带的防御相似,其工事构筑在险要的地段上,入口处水浅,海岸与丘陵地带相连。加之盟军航空兵为了阻止日军从该港向其它地方输送石油,在此之前的几个月个已向港内布设了许多音响水雷和磁性水雷。到这时,这些水雷反而对加强日军的防御大有用处。日本也在浅水区布设了大量水雷和障碍物,并在岸滩后面的高地配置了火炮,以便封锁登陆滩头。这样,日军守备部队便满有把握地认为,即使得不到空中或海中的支援,也能挫败美军即将实施的登陆。
可是从另一方面来看,美军两栖作战编队的战斗力是很强的。不论从哪里遣送部队上陆,日军的抗登陆部队都是阻挡不住的。航空兵清清楚楚地查明了日军在巴厘巴扳的防御部署,在登陆前的一个月里,投了3,000吨炸弹,对上陆岸滩进行了轰炸。6月17日,第7舰队的舰炮火力支援编队进至巴厘巴板海域,开始实施火力准备。截至登陆日止,对日军岸防工事共发射中口径炮弹38,000发、机关炮炮弹114,000发、火箭弹7,300发。在此期间,扫雷艇完成了文莱湾入口的清扫任务,水下爆破队清除了水中障碍物。进至浅水区扫雷的扫雷艇,因未得到炮火支援,成为日军炮击的目标。有3艘扫雷艇被炮弹击中,另外3艘在规避日军的炮火时,因误入雷区而被炸毁。
巴厘巴板登陆作战的预先火力准备是充分而有效的。因此,7月1日分编为17个艇波的登陆突击队在上陆过程中无一人伤亡。但是,登陆兵上岸后向纵深发展时,依然受到日军的顽强抵抗。巡洋舰大队为对岸上战斗进行火力支援,在附近水域逗留一周,共向日军阵地发射炮弹23,000余发。经过两周的反复争夺,终于迫使日本守军撤离这一地区。登陆部队向北推进约50英里,占领了油田和炼油厂地区。在这次作战中,澳大利亚部队共死229人,第7舰队因扫雷艇被击伤和击沉而死亡7人。
婆罗洲登陆作战刚一结束,麦克阿瑟将军就着手拟制爪哇岛的登陆作战计划。然而,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南方的进攻“暂缓”实施。因为准备把一切可用的盟军部队全部用于对日本本土的进攻,并拟届时由麦克阿瑟将军担任盟军地面部队的总司令。
夺取硫磺岛
下面,让我们回到几个月之前,追述一下中太平洋部队与西南太平洋部队分兵作战以后尼米兹这路大军的作战情况。
早在1944年11月底,以塞班岛为基地的第21轰炸机航空队的B-29飞机,就对东京开始进行空袭。盟军统帅部认为,在如此不利的条件下使用重型轰炸机进行轰炸是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战果的。飞机的往返航程长达3000海里,携带的炸弹必须由10吨减至3吨。而且,战斗机不能伴随护航,所以,B-29飞机必须在8000-9000米的高度飞行,既费油,又难以实施准确轰炸。此外,在马里亚纳群岛和日本本土之间的硫黄列岛与小笠原群岛有日军基地,B-29飞机一飞往东京方向,这里的基地就发出警报,其战斗机便可起飞在途中进行截击,大大降低了美机的轰炸效果。因此,夺取硫黄列岛或小笠原群岛中的某一海岛,不仅能使美军获得一个航空基地,迅速改变上述不利条件,而且还可为袭击日本本土的美军战斗机和中型轰炸机提供一个理想的基地,甚至还可在这里为B-29飞机修筑一个加油站,以便必要时在这里加油,或在这里为受伤的飞机提供一个紧急着陆场,还可在该地建立一个海空救生基地。为确创造上述的有利条件,华盛顿的战略计划委员会 [ 译者注: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下属组织。 ] 几乎在决定进攻马里亚纳群岛之后,立即着手拟制夺取硫黄岛(硫黄列岛中的一个海岛)的作战计划。因此,1944年10月初,参谋长联席会议就通知尼米兹将军:您的舰队对麦克阿瑟进攻吕宋岛的作战完成掩护与支援任务后,立即着手准备于1945年初对硫黄岛和琉球群岛中的冲绳岛实施登陆作战。 [ 注:为了使尼米兹将军有选择的余地,在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指示中明确写道:可在硫黄列岛和琉球群岛中,“各选一个或一个以上海岛实施登陆”。但已心照不宣,所选定的日标就是硫黄岛和冲绳岛。 ]
由于莱特岛作战遇到一些复杂情况,麦克阿瑟开始进攻吕宋岛的时间从1944年12月20日推迟到1945年1月9日。所以,哈尔西将军快到1月底时才在乌利西岛将快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移交给斯普鲁恩斯将军。结果,强攻硫黄岛的作战延至2月中旬,进攻冲绳岛的作战要在对硫黄岛发起进攻后6周后能开始实施。这是一个没留余地的作战日程,但是不能再推迟了。因为拟在秋季大举进攻日本本土,并已开始制定这项作战计划。进攻日本本土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日本能否实行旷日持久的航空作战。要想对日本进行持久的航空战必须首先攻占硫黄岛和冲绳岛。
为了直接指挥这里的作战,新晋升为海军五星上将的尼米兹,把前进指挥所从珍珠港移到关岛。中太平洋部队又改为美国第5舰队,仍由斯普鲁恩斯海军上将指挥。快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改为第58特混舰队,仍由马克·米彻尔海军中将指挥。第5舰队这时辖有第3两栖作战编队和第5两栖作战编队,由太平洋舰队两栖作战部队司令里奇蒙·凯列·特纳中将担任这两支两栖作战编队的总指挥官。由太平洋舰队海军陆战队司令霍兰·史密斯中将担任第3两栖作战军和第5两栖作战军的总指挥官。第5舰队1944年夏攻占马里亚纳群岛后,日军认为,美军迟早会夺取硫黄列岛或小笠原群岛中的某一海岛,并断定最适于修建机场的硫黄岛将是盟军的必攻目标。因此,在这个由火山灰堆积而成的弹丸大的小岛上,日军配置了陆军部队14,000人、海军陆战队7,000人,全是精锐部队,由颇有才干的栗林忠道陆军中将担任硫黄岛防区的总指挥官。他已着手将面积仅为8平方英里的硫黄岛建设成一个固若金汤的要塞。栗林深知,只有充分利用地形,才能达到这个目的。硫黄岛的东北部较宽,是由熔岩形成的高地。其大部分地方丘陵起伏,沟壑交错,奇形怪状的岩石比比皆是,有的地方悬崖峭壁耸立在海面上。在硫黄岛的西南端有个褶钵山,这是一个海拔164米的死火山。这两个高地决定了登陆地域,即只有在这个锥形海岛的腰部地区能够实施登陆。栗林中将把火炮阵地集中配置在这两个高地上,以便充分发扬纵射火力,控制海滩和高地之间的地区。在高地上还构筑400多个机枪炮体和碉堡,并以地道保持相互间的交通联系。
第7航空队已派B-24轰炸机,从马里亚纳起飞对硫黄岛连续进行74天的空袭,为即将开始的登陆作战进行了航空火力淮备。不过,这种空袭的作用,只是促使日军倾其全力修筑地下工事而已。要想摧毁栗林式的防御工事,必须进行十分精确的轰炸才行。但是,硫黄列岛和小笼原群岛是一个云多雾大的地区,高空投弹难以奏效。为了封锁硫黄岛,海军陆战队的B-25轰炸机昼夜频频出击,袭击进入该地的日本舰船。尽管如此,日军仍能将各种补给物资运到岛上,不仅原有的两个机场还在继续使用,而且又着手修建第3个机场。
海军陆战队的指挥官们虽已久经沙场,但从航空侦察的照片中看到栗林部队的严密布防时,无不大吃一惊。他们承担强攻硫黄岛的任务,因而要求必须进行10天以上的舰炮火力准备。他们也和舰艇部队的指挥官一样,从实战中体会到,短时间的舰炮火力设备往往只能使硝烟弥漫,影响观测弹着,而不能摧毁日军精心修建的防御工事。对于实施舰炮火力准备的舰队来说,要想发现真正的目标,使用各种不同的火炮从较近的距离进行精确射击,就需要有足够的时间。然而遗憾的是。进攻的时间表排得特别紧,仅有3天时间进行舰炮火力准备。后来的事实证明,3天的炮火准备是不够的。
缩短预先火力准备时间是出于这种考虑:要想封锁硫黄岛,就必须使用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去轰炸东京地区。可是,哈尔西回到乌利西锚地较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还须补给粮食和弹药,舰员也需要休息一下,因而不能在2月中旬以前赶到日本近海。2月16日,斯普鲁恩斯和米彻尔率领的快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才到达东京附近海域,并派出舰载机前去空袭。这是在1942年春哈尔西和杜立特空袭后,美航空母舰首次对日本本土进行的轰炸。16日和17日的空袭,因天气影响只击落日机40-50架,给予其机场造成的破坏也较轻微。但是,这次空袭却把日军的注意力从硫黄岛暂时吸引开。这样,威廉·布兰迪海军少将便率领火力支援编队(由以火炮为主的大型军舰和护航航空母舰组成)对该岛开始进行预先火力准备。
尽管下雨,能见度较差,但是火力支援编队仍在规定的有限时间内打得非常出色。这次炮击分工负责,对每艘军舰,包括6艘旧式战列舰和5艘巡洋舰在内,都分配了专门负责的炮火准备地段。凡已查明的目标,均在海图上预先标明,击毁后还要一一加以核对。凡新发现的目标,也随时标入海图。日本守军虽一开始就对美军的炮击进行反击,并于2月17日凌晨击中1艘战列舰和1艘巡洋舰,但其口径最大的岸防炮一直没有射击,以免在美军开始突击上陆之前暴露炮位。17日9时许,当水下爆破队在12艘步兵登陆艇的火力支援下,向该岛的东海岸接近时,日军以为这是美军开始突击上陆,它的大口径炮就开始射击,并击毁登陆艇9艘,其余3艘也被击伤。“内华达”号战列舰立即对这些新目标开始反击,火力支援编队中的其他舰只也跟着对其射击。18日,火力支援编队开始转移,以便集中火力轰击登陆岸滩。但是,这一行动或许是错误的,因为日军根据其现行的战术原则,已经撤离岸摊地区,在两个筑垒阵地之间的地域内只留下少量的抗登陆兵力。
在舰炮进行火力准备的过程中,护航航空母舰的舰载机进行了有力的配合,时而观测弹着情况,时而空投燃烧弹,以便烧掉日军遮盖目标用的绿草青枝和其它伪装物。无论230公斤的普通炸弹,还是50毫米的火箭弹,都不能摧毁日军的坚固炮兵阵地。但是,火箭弹命中率高,对不太坚固的日军阵地来说倒是一种可怕的兵器。从马里亚纳起飞的岸基航空兵也来压制岛上的敌人,因为常常有云遮住目标,高空轰炸的效果微乎其微。
第58特混舰队空袭东京后立即撤离,以便参加对硫黄岛的轰炸。与此同时,哈里·希尔海军少将也率领突击部队载运担任突击上陆的登陆兵向硫黄岛接近。当时和突击部队一起行动的还有以观察员身份前来的海军部长詹姆斯·福雷斯特尔,以及太平洋舰队海军陆战队司令霍兰·史密斯中将。
2月19日,即登队日,特纳中将亲自指挥两栖作战编队的火力支援队。这时,舰炮火力支援队已把射速较慢的破坏射击改为压制性的急促射击,使日本守军钻入了地下。第58特混舰队的百余架舰载机在硫黄岛上空盘旋呼啸,火箭掸、普通炸弹和燃烧弹同时并用,并用机枪频频进行扫射。紧接着,舰队又恢复舰炮射击,岛上硝烟滚滚,遮天盖地。这时,近500艘登陆艇载着海军陆战第4师和第5师的8个营向出发线运动。8时30分,由68辆履带登陆车组成的第一波向岸滩冲去。这时,舰炮转移火力,向登陆部队的前方和两翼进行徐进弹幕射击和固定弹幕射击。还有50余艘装甲艇同时向前驶去,以便进行直接火力支援。
美军认为,以这一压倒优势的兵力实施突击,第1波部队定会突破登陆地段,继续向前推进一定距离。可是没有想到,在水际滩头就遇到了障碍,甚至陷入无法前进的状态。这里除了海岸陡峭之外,土质(火山灰堆积而成)非常松软,承受不住履带登陆车的重量。许多履带登陆车底部一着地就陷到泥里。这样,后续登陆艇波也披挡住,不能抢滩上岸。大部分登陆艇处于坐底倾斜状态,甚至灌进了海水。后到的登陆艇撞在先到的已经破损的登陆艇上,有的碰坏了螺旋桨,有的艇底被撞穿,搞得狼狈不堪。
好不容易才登上岸的海军陆战队员,开始沿着一阶一阶的台地继续向高地突击。火力支援队的猛烈炮击曾一度使日军几乎停止射击,但当压制射击一结束,日军又继续还击,机枪、迫击炮和大口径炮先后开火。当海军陆战队员登上第一阶台地时,遭到中部阵地的步枪和机枪的猛烈射击。尽管损失很大,但登陆兵仍能奋勇前进,由一个弹坑跑到另一个弹坑,向第二阶台地猛冲。坦克和重火器行动缓慢,不能跟进支援。这主要是因为坦克登陆舰、中型登陆舰及其它登陆艇不是难以抢摊,就是由于底质松软无法抛锚,从而造成相互碰撞,加剧了登陆地域的混乱状态。
19日一整天,海军陆战队的右翼在该岛的东北高地附近受阻,象钉在那里一样难以前进。进攻中部地区的部队用火焰喷射器和75毫米坦克炮摧毁数个工事后,推进到1号机场。海军陆战队的左翼迅速通过一段狭窄地域,终于把褶钵山的守军孤立起来。所有这些战果都是登陆兵在大口径炮从侧翼不断进行掩护下,冒着冲天而起的火山灰烟尘,充分利用植物和地形进行隐蔽而取得的。当然,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第一天上陆的30,000人中,到天黑时已有2,400人战死。
2月20日,进攻中部地区的海军陆战队占领1号机场,右翼部队开始进入东北部的丘陵地区,最左翼的团战斗队开始突击褶钵山。美军对这里的防御工事进行爆破和火攻,并用手榴弹、火焰喷射器、火箭弹和炸药等封闭该阵地的各个洞口,切断它与其它阵地的联系。用了将近3天的时间,才攻下这个山头。23日晨,美军包围了褶钵山,一名士兵登上山顶,插上一面美国国旗。 [ 注:将近中午时,海军陆战队又升起一面全岛都能看得见的更大的国旗。这就是摄影记者乔·罗森塔尔所拍摄的那面第二次升起的美国国旗。后来,这张照片翻印的最多,创所有战争照片的最高记录。 ] 这时,海军陆战第4师和海军陆战第5师的两个团转移到右翼,开始对东北高地发起突击。由于两个伤亡严重的营撤出了战斗,便令担任预备队的海军陆战第3师投入战斗,以加强第4师和第5师结合部的进攻。
美军在向东北高地推进的过程中,在岩缝、峡谷和岩洞中与日军展开了白刃格斗。在此期间,美军已经上岸的炮兵进行弹幕射击,并得到舰炮的支援。在这次作战过程中,炮火支援舰只实际发射炮弹近30万发,达14,000余吨。夜间,美军舰只不断发射照明弹,打开探照灯以防日军利用夜暗发动反击。航空母舰进行的航空火力支援非常有效,特别是第58特混舰队前4天在硫黄岛海域所实施的航空火力支援更是这样。各种支援兵力的协同动作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这说明美军已在改进通信方法和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训练。尽管如此,对那些构筑巧妙的许多坚固工事仍须在坦克抵近射击的支援下,由步兵一一予以拔除。
21日傍晚,日军开始反击。当时,约有20架“神风”特攻机在战斗机的掩护下飞临硫黄岛上空,并冲向登陆支援编队中的护航航空母舰。“萨拉托加”号大型航空母舰为遂行夜间战斗任务正在这一海域活动。5艘军舰遭到特攻机的撞击,其中3艘损伤不甚严重。“萨拉托加”号被3架特攻机和数颗炸弹击中,舰上一片火海,舰体水下部分炸开一个大洞,只是由于灭火和损管抢修比较得力才免于沉没,但伤亡近300人,必须大修,直到战争结束再未参加战斗。“俾斯麦海”号护航航空母舰遭到两架“神风”特攻机的袭击,顿时烈火熊熊,爆炸声此伏彼起,终于引爆了弹药舱,舰尾被炸毁,舰员弃舰最后倾覆沉没,损失舰员350人。
按预定计划,准备用5天时间夺取硫黄岛,但实际上浴血奋战一个来月。3月16日虽已宣布占领了全岛,可是隐藏起来的日军在3月25日还发起一次最后反击。最后,除200名日军被俘外,其余全部战死。硫黄岛登陆战役中,登陆一方的伤亡人数超过了抗登陆一方。美军在陆上和海上作战的人员中,约有7,000人战死(含负伤后死亡的人数),19,000人负伤。尼米兹海军五星上将说:“在硫黄岛参战的美军中,非凡的勇气成为共同的美德。”
对日本本土的作战早在硫黄岛上的盟军机场投入使用之前就开始了。2月25日,第58特混舰队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协同200架B-29重轰炸机,对东京进行了大规模的空袭。B-29重轰炸机把日本首都的一个2平方英里的地区炸成废墟,而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则对军事目标实施突击,击毁日军飞机约150架。第58特混舰队从东京海域撤离后向西南驶去,以便空袭冲绳岛,并进行航空照相。然后,返回乌利西锚地加油,准备实施下一战役。
进攻冲绳岛
美军攻占塞班岛后不久,斯普鲁恩斯将军即提出建议:应尽快夺取日本西南约350海里的冲绳岛。他强调指出,该岛若为美军占领,就可为航空兵提供基地,以便与即将建成的马里亚纳轰炸机基地遥相呼应。当时,参谋长联席会议正在拟定进攻台湾的作战计划,没有采纳斯普鲁恩斯的建议。后因决定收复菲律宾而取消了进攻台湾的作战计划。当时,盟军在太平洋战区的兵力还不能同时攻占菲律宾和台湾。以吕宋岛为基地可以切断日本与南洋资源地的海上交通线,也可把吕宋岛用作进攻日本本土的前进基地。从这方面来说,也许它与台湾具有同样的重要性。但是,如要利用吕宋岛上的机场对日本工业中心进行有效的轰炸,则嫌离日本本土太远。因此,参谋长联席会议重新考虑斯普鲁恩斯的建议,终于决定集中足够的兵力进攻冲绳岛。如上所述,1944年10月就下达了依次夺取硫黄岛和冲绳岛的命令。
为了支援和掩护进攻冲绳岛的作战,第58特混舰队于1945年3月中旬从乌利西锚地出发。斯普鲁恩斯和米彻尔两位将军也同舰队一起行动,分别负责战略指挥和战术指挥。斯普鲁恩斯知道,快速航空母舰舰队这次出动,在几周之内是不可能返回基地的。在中太平洋部队所进行的几次进攻作战中,冲绳岛登陆作战的规模最大,为此,必须投入更多的部队,花费更长的时间。补给是一个大难题,必须组织护航运输队不断向前运送。但舰船进入作战海战后很容易受到台湾、中国、琉球和日本本土等地日本岸基飞机的袭击,尤其“神风”特攻机必将大肆拼搏,这是可想而知的。当然,美军会在冲绳岛上已经占领的地区尽快修建机场。但是,从冲绳机场起飞的飞机充其量只能支援地面部队作战,难以再去保障护航运输队的安全。因此,这就需要大型航空母舰留在冲绳海域,主要任务是以舰载机保障护航运输队的安全,直至夺取该岛或完全消除空中威胁为止。
为给冲绳登陆扫除障碍,第58特混舰队于3月18日和19日,对九州地区的机场、日本本土的南部地区和已经失去昔日威风停在濑户内海的日本舰队的残余舰艇,多次进行大规模空袭。这回,日本飞机进行了反击,轰炸了“企业”号、“约克城”号、“富兰克林”号和“黄蜂”号舰空母舰。仅“富兰克林”号遭到重创,当时该舰正在组织舰载机起飞,被2颗炸弹击中。炸弹穿透机库甲板,并引起大火和爆炸,800多舰员丧生。“富兰克林”号虽损伤严重,但仍未沉没,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或许在海战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该舰的损管工作做得十分得力,竟能依据自身的动力返回美国本上去进行大修。在上述空袭活动中,美军虽然损失116架舰载机,但是击伤数艘日舰,并破坏了九州地区的各种设施及交通枢纽,使日军在此后的3周内几乎未能进行反击。
第58特混舰队补给完油料后,于3月23日开始对冲绳岛进行预先航空火力准备,24日,莫顿·戴约海军少将率领强有力的舰炮掩护编队(由旧式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编成)与第58特混舰队所属的新式战列舰大队(由李海军中将指挥)开始实施舰炮火力准备。戴约编队原是布兰迪少将登陆支援部队的一部分,斯普鲁恩斯将军担心日军可能组织水面舰艇进行反击,所以就组成一支可以随时派遣的机动编队,以便对付日军的任何袭击。
在对冲绳岛实施预先火力准备的过程中,包括步兵第77师在内的一支登陆突击部队夺占了冲绳岛西南15海里的庆良间列岛,这是整个登陆作战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小岛防守薄弱,日军认为它对美登陆部队没有什么用处。实际上,庆良间列岛对美军非常有用。它可为美军提供一个隐蔽的锚地,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水上飞机基地和补给基地。自3月27日,就有供应舰、油船、修理舰、军火船和第10后勤供应舰编队的各种辅助舰船陆续开进庆良间湾内。这样,就把一个能够进行补给和小修的海上基地建在作战海域之内。进攻庆良间的部队还缴获了携带炸药的日特攻艇约350艘。这种特攻艇曾在仁牙因湾绍美军登陆输送队造成很大威胁,这次在它尚未出动之前就将其解除了武装。攻占庆良间列岛之后,美军的野战炮兵又在更为接近冲绳岛的庆伊濑群岛登陆,在日军翼侧配置了155毫米大炮。
在实施火力准备期间,第58特混舰队及布兰迪编队中的护航航空母舰,为轰炸冲绳地区共出动飞机3,000架次。舰炮火力支援编队共发射炮弹约5,000吨。扫雷部队把冲绳岛附近的一大片水域清扫完毕后,炮火支援舰只向岸边靠得更近,其射击效果更佳。扫雷作业结束后,水下爆破队对选定的西海岸登陆海滩进行了侦查,并炸毁了日军设在水中用来阻挡登陆艇的木桩约2,900根。参加直接火力准备的除第5舰队的炮火支援舰只、火箭发射舰只和航空母舰舰载机外,还有从马里亚纳、菲律宾和中国西部机场起飞的轰炸机队。第58特混舰队负责阻止日军从日本本土前来增援。英国太平洋舰队命名为第57特混舰队,负责阻止日本从台湾方向前来增援,并负责封锁冲绳与台湾之间的一些岛屿,使日军不能使用这些岛上的机场。
途经悉尼和马努斯岛来到这里的英国舰队,由英国海军中将伯纳德·罗林斯指挥,辖有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5艘和驱逐舰10艘。其兵力与第58特混舰队的一个特混大队大致相同。英国航空母舰的排水量同美国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相等 [ 译者注:27,000吨。 ] 。但其舰载机的数量仅为“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二分之一。这时,英国还没有能保障舰队长期出海作战的后勤供应舰编队。 [ 注:从4月20日至5月3日,即在冲绳作战进行最激烈时,英国舰队不得不撤到莱特岛去进行补给。在此期间,只好把布兰迪编队中的护航航空母舰大队调来担任警戒任务,以阻止日军从西南方向来袭。 ] 另外,英国航空母舰的封闭式机库既不符合快速作业的需要,也不适于热带海区作战。然而,在冲绳登陆作战中,英航空母舰的装甲飞行甲板比美航空母舰的木制飞行甲板有利。当时,美国的航空母舰只有机库甲板加了装甲。事实证明,对付“神风”特攻机的撞击,英航空母舰坚固得多,损失也较小。
特纳将军指挥的登陆部队分别从圣埃斯皮里图岛、瓜达尔卡纳尔岛、旧金山、西雅图、瓦胡岛、莱特岛、塞班岛等地出发,于4月1日(登陆日)凌晨到达冲绳附近的预定水域。这支庞大的部队辖有舰船1,300艘,载运182,000名登陆兵。其中括包两栖作战第3军(下辖海军陆战第1师和第6师)和步兵第24军(下辖步兵第7师和第96师)。海军陆战第3军和步兵第24军隶属于第10集团军,由西蒙·博利瓦·布克陆军中将指挥。另外,作为预备队的还有3个步兵师,即第27师作为留船待命预备队(总预备队),第81师作为地区预备队,第77师占领庆良间列岛和伊江岛后,也担任预备队的任务。
日军在冲绳岛的抗登陆兵力约100,000人,其中有67,000人是日本陆军的精锐部队,其余是海军陆战队和冲绳地方部队。陆军指挥官牛岛满中将根据日军新规定的战术原则作了抗登陆部署。他命令,凡不必留下的冲绳岛居民均须撤到日本本土去,或集中到冲绳岛北部地区。主要抗登陆兵力部署在冲绳岛南部,即那坝东北的丘陵地带,因为这里既有悬崖绝壁,也有深沟峡谷,地形险要。日军配置了可以相互支援的火炮,用以控制美军能够接近的所有通路,并用堑壕和坑道把各个永备发射点、岩洞、碉堡和其它支援点连接起来,从而使其成为一个坚不可摧的防御阵地。此外,在主要防御阵地周围的同心圆上,还构筑若干外围工事,以迟滞美军的行动。根据牛岛的命令,在美军实施预先火力准备期间,日军的火炮一弹不发,以免因为暴露炮位而遭摧毁。牛岛还正确判断出美军将在那坝以北的西海岸登陆。他命令所属部队不要为了在水际滩头阻止美军上陆而消耗兵力。牛岛决定:将冲绳地方部队的一个团配置在能够俯瞰海滩的高地上,待美军上陆后即退至预先构筑好的阵地上,同其它防御部队并肩作战。全岛抗登陆作战的方针是主要依靠空军力量使登陆部队在海上和陆上长时间消耗,以便尽可能长期地坚守这个海岛。
4月1日晨,在极为猛烈的直接舰炮火力准备(火力之猛超过了太平洋战区历次登陆作战的火力准备)之后,第10集团军开始突击上陆。与此同时,以海军陆战第2师为主力的佯攻部队也在东南海岸实施登陆,以便将登陆地域的抗登陆兵力诱开。其实,这是不必要的。
第10集团军上陆时,仅仅受到轻武器和迫击炮的轻微反击。当天,有50,000名陆军部队和海军陆战队上陆,先头部队夺占了两个机场。到4月2日中午,部分登陆部队已经横跨该岛,进至东海岸。此后,第24军的大部分兵力从右侧迂回,向南推进:海军陆战第1师向登陆地域以东前进。这时,海军陆战第6师则顺着该岛向东北方向推进。进至冲绳岛北部后,海军陆战队在进入本部半岛遍地岩石的丘陵地带之前,仅仅遇到一些零星的抗击。日军在本部半岛坚守数日后撤退。第6师进攻本部半岛时,第77师正为占领机场而在邻近的伊江岛实施登陆。夺取了本部半岛,便为进攻伊江岛提供了炮火支援高地。到4月18日,海军陆战队已全部占领冲绳岛的北部地区。但为防止日军可能实施的反登陆,仍需在濒海地域继续巡逻。
这期间,第24军得到步兵第27师的加强,已经突破该岛南部的外围防御地带,迫近日军的主要防御阵地,并于4月19日发起攻击,但因损失严重而被迫后撤。此后数日内,攻防双方处于相持状态。在此期间,美军的舰炮和岸炮对日军工事进行了猛烈轰击,然而效果不大。5月1日,美军向这里增派兵力,重新调整了部署。步兵第27师接替冲绳北部的海军陆战第6师,两栖作战第3军调到冲绳岛南部担任两翼作战,占领伊江岛的步兵第77师接替步兵第96师。第96师休整10天后接替第7师,使第7师休整10天后再战。日军既无部队替换,也得不到休息,虽在5月4日发起反击,但被挫败。5月底,美军得到舰炮火力的直接支援,沿东西海岸向前推进,开始对日军的主要防御阵地形成翼侧包围的态势。日军为摆脱被包围的困境,利用降雨的有利时机,开始向冲绳岛南端的新防御阵地撤退。
冲绳登陆作战的计划工作,在日军防守菲律宾时采用“神风”特攻战术之前就已基本完成。所以,第5舰队的指挥官们那时还没有考虑日军在冲绳作战中将会大规模使用这种特攻战术的问题。不过,他们在作战中采取了相应的对策。米彻尔将军在第58特混舰队周围配置了担任雷达警戒的驱逐舰,用以早期发现敌机。特纳将军在冲绳岛周围配置了两层警戒线。登陆作战一开始,就有1艘驱逐舰和2艘装备精良的两栖舰只共同遂行巡逻任务。陆军也尽快在冲绳岛、庆良间列岛和伊江岛构筑了高炮阵地。海军陆战队的战斗机不久便从已经占领的机场开始出击。
日军的轰炸机和特攻机首先对冲绳海域的美军舰船进行了零星攻击。3月31日,一架“神风”特攻机撞击了斯普鲁恩斯将军的旗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一颗炸弹穿透数层甲板把舰体炸开两个大洞。于是,斯普鲁恩斯移到“新墨西哥”号旧式战列舰上。受伤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号重巡洋舰在庆良间锚地初步抢修后,回到马雷岛海军工厂去进行大修。4月4日,1艘运输驱逐舰被1架“神风”特攻机撞中,受到重创而沉没。截止4月5日,已被日军轰炸机和“神风”特攻机击伤39艘海军舰船,其中包括旧式战列舰2艘、巡洋舰3艘和护航航空母舰1艘。然而,这些袭击仅仅是日本陆海军首次真正密切协同发动大规模反击的序幕。4月6日晨,日军1架侦察机在冲绳岛以东海域发现第58特混舰队。此后不久,355名“神风”特攻飞行员驾驶着由旧式飞机改装的特攻机,相继从九州基地起飞,一部分冲向第58特混舰队,另一部分冲向冲绳岛海域的输送舰船。
起初,“神风”特攻机所攻击的目标多是外围的警戒舰艇。这些舰艇只能依靠自己的火炮进行抗击。6日15时许,日特攻机蜂拥而来,正在冲绳岛以北海域担任巡逻任务的“布什”号驱逐舰,被3架“神风”特攻机撞毁。在邻近海域巡逻的“科尔洪”号驱逐舰赶来支援,也被3架“神风”特攻机撞毁。这两艘驱逐舰不久即沉没。第58特混舰队接到担任雷达警戒的驱逐舰发出的警报后,担任空中警戒的飞机立即起飞迎敌,并用防空炮火进行拦击,日特攻机未能飞到该编队的上空。但约有200架特攻机窜到冲绳地区,大部分被美战斗机和密集的高射炮火击落。美军的高射炮火十分密集,降落的弹片竟把38名美国士兵打伤。尽管如此,日“神风”特攻机仍然撞伤美军舰船22艘,击沉运输驱逐舰和坦克登陆舰各1艘。此外还撞毁2艘满载弹药的军火船,使第10集团军供应不上某些类型的弹药。
与此同时,日军还在准备实施另一种形式的自杀性突击,这种突击是以“大和”号超级战列舰、“矢矧”号轻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来实施的。这几艘军舰装上日本贮存的最后2500吨燃油(只够开到冲绳的单程需要),驶离濑户内海,预定4月8日拂晓抵达冲绳,抢滩搁浅,集中所有炮火轰击美军,直至日舰把弹药耗尽或被击毁为止。然而,这支海上特攻队的武运不佳,6日傍晚,2艘在九州海域巡逻的美国潜艇就发现了它,随即向指挥部发了电报。因此,斯普鲁恩斯立即命令戴约的战列舰编队准备执行诱敌任务。要求戴约编队把这些日舰向南引诱,越远越好,使其不能返回本土基地,也得不到九州岸基航空兵的支援。4月7日,戴约编队要在适当时机接敌,对日舰进行猛烈的炮击。然而,米彻尔根本没想到会让水面舰艇编队来单独收拾这支日军编队。7日拂晓前,他即率领第58特混舰队北上,前去截击。近8时,其侦察机再次发现向西航进的日军编队。日军编队改变航向向南航行后,庆良间基地的PBM型水上飞机对其进行跟踪。10时许,米彻尔命令其舰载机起飞。2小时后,美航空母舰舰载机群即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对日军编队反复进行突击,击沉“大和”号、“矢矧”号和2艘驱逐舰,重创2艘驱逐舰。2艘被重创的驱逐舰在返回基地的途中沉没,其余舰只撤回基地。
4月7日,一架“神风”特攻机突破第58特混舰队战斗机的空中警戒,撞中“汉科克”号航空母舰的甲板,使43人死亡。到黄昏时,日神风特攻机又撞伤4艘海军舰只。然而,4月6日和7日的大空袭只是“神风”特攻机对冲绳海域盟国舰船所实施的10次大规模特攻袭击 [ 译者注:日军称之为“菊水”作战。 ] 中的第一次。至于“神风”特攻机的小规模袭击和一般的空袭,几乎天天都有。4月12日至13日的空袭和以后的几次空袭,改用一种称为“樱花”的特攻炸弹。这是一种靠火箭推进的带翼炸弹,炸弹脱离轰炸机的挂弹装置后,由飞行员引导捕捉目标。
在近3个月的时间里,快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一直在冲绳以东海域活动,一面在60平方海里的水域内遂行巡逻任务,一面支援登陆兵的岸上战斗,同时要与日军飞机作战,并担任反潜巡逻任务。各特混大队常为进行补给而暂时离开巡逻海域。快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曾四次北上去突击九州地区的机场。然而,如同在吕宋岛那样,虽对日军机场进行猛烈的空袭,但是无法将其摧毁,因为日军在这里的机场不仅多而分散,且有高炮予以严密的掩护。
除在冲绳海域的雷达警戒舰只和输送舰船常常成为“神风”特攻机的袭击目标外,快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也是在劫难逃的。由于“邦克山”号和“企业”号航空母舰相继被“神风”特攻机撞中,而且丧失了机动能力,米彻尔将军失去了大部分参谋军官,并在3天内两次变换旗舰。活动在冲绳东南海域的英国特混舰队也成了“神风”特攻机连续攻击的目标。英国的4艘航空母舰都曾被特攻机撞中,但因其甲板有装甲防护,所以仍能坚持作战。
美国的飞行人员和舰艇人员,在军舰返回乌利西岛或其他基地进行维修保养或更换配件时,尚可得到短暂的休整,而那些必须留在作战海域的第5舰队的几位指挥官却一直很紧张,疲惫不堪。5月底,尼米兹将军终于在这次作战正在进行之中采取了更换指挥官这一前所未有的措施。哈尔西接替斯普鲁恩斯,麦凯恩接替米彻尔,希尔接替特纳,因而第5舰队又改为第3舰队。哈尔西不愿意留在冲绳海域,遂行单纯的防御任务,但很快发觉他自己并没有选择权。于是他继续实行斯普鲁恩斯所采用的战术。但他极力主张应在冲绳岛尽快修建航空基地,以解除当时已改为第38特混舰队的快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所担负的掩护及支援任务。
美军正在逐步改进对付“神风”特攻机的作战方法,在斯普鲁恩斯和哈尔西交接指挥权时,已基本上可以对付“神风”特攻机的威胁了。美军用雷达警戒飞机弥补了雷达警戒舰只的不足,派遣驱逐舰和两栖作战舰艇充当雷达警戒舰只,并在最有可能出现敌机的方向加派战斗机进行空中巡逻。美军不仅在冲绳岛北部地区设立了许多雷达监视哨,还夺取了附近的一些小岛,并在上面建立了雷达站。容易操纵的小型舰艇已能对付“神风”机的攻击,即舰艇把俯冲下来的“神风”特攻机置于自己的正横方向,除充分发扬火力进行抗击外,突然增速,让日机难以捕捉目标。这是因为,“神风”特攻机的俯冲速度很快,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几乎不能再变航向,难以调整命中点。
“神风”特攻机的情况与此相反,因为没有一个完成最后突击的飞行员能够回来报告自己的体会,所以日军无法得到第一手资料据以改进自己的战术和技术。同时,日军这支特攻队的人员成份也在发生变化。那些以献身为荣欣然挺身而出的特攻队员已经损失殆尽,这时的日军飞行员多是被迫去送命的。在这些迫于无奈的特攻队员中,逐渐滋长了一种厌战情绪,他们认为:冲绳岛显然是要失陷的,他们所作的牺牲是毫无意义的。据说有的飞行员自称没有发现任何美国舰艇而活着返回了基地。还有个飞行员起飞后用机枪扫射其司令部,以消强迫他们送死之恨。
“神风”特攻机的袭击越来越弱,美军在冲绳的航空兵力越来越强,加之,从中国和马里亚纳起飞的B-29重轰炸机也能成功地轰炸九州地区。到6月10日,第38特混舰队终于能够离开冲绳水域了。美军拟于7月对日本本土发动几次进攻,为了对此进行准备,美快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于6月13日返回莱特岛。截止这时,这支航空母舰编队已在海上连续活动了92天。
舰炮火力支援舰只和护航航空母舰,在美军攻占冲绳南部的日军最后一个阵地之前,一直在冲绳海域坚持作战。6月21日,美军宣布占领了冲绳全岛。次日,牛岛中将及其参谋长剖腹自杀,说明此地的日军确已失败。但是对日军残余部队助清剿作战一直持续到6月底。截至此时,日本守军除11,000名被俘外,其余全部被歼。约有24,000名冲绳居民被迫留在日军及其军事设施附近,也不幸成了美军舰炮、岸炮轰击和飞机空袭的牺牲品。美军在冲绳登陆战役中也付出了相当高的代价。约有13,000名美军官兵战死,其中有海军陆战队3,400人,其他海军人员4,900人。舰队死伤的人员大部分是由日机,主要是“神风”特攻机所造成的。共被日军炸沉15艘军舰,都是驱逐舰以下的军舰。受伤的舰艇达200余艘,有的已难修复。美国以这种严重的损失,获得了一个用来突击日本工业中心地带的航空基地,从这里就可以封锁日本本土和支援对九州的进攻了。
日本投降
1945年6月22日,裕仁天皇在战争最高指导会议上说出了一些军政要人不愿说或不敢直言的话:日本必须寻求一个结束战争的办法,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美国的大批轰炸机正在把日本的城市化为灰烬,令人窒息的封锁已使日本全国的军需生产陷于停顿状态,饥饿的阴影笼罩着日本大地。4月,苏联政府声明,废除苏日中立条约。这对日本是一个不祥之兆。5月,德国投降,这使日本期待从德国得到某种可以救命的新式武器的幻想成为泡影。与此同时,盟国的联合作战兵力正在太平洋上进行集结,准备进攻日本本土。日本的最后一个前哨基地——冲绳岛,已经落入美军手中。
然而,结束这场战争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无论在日本国内还是在出国作战的部队,都有一批强而有力的主战分子,他们主张血战到底。而且,日本的当权人物和国民都不愿意接受丧失帝国国体的和平。因此,谈判必须秘密地进行,而且一定不要提出“无条件投降”这样的条款。在各主要参战国中,只有苏联在太平洋战争中表面上处于中立状态,所以,日本认为通过莫斯科进行和平试探是适宜的。日本战争最高指导会议希望苏联政府出面进行斡旋,并以让出满洲的特权为条件,要求苏联再次作出中立的许诺。但是,当日本驻莫斯科大使就媾和问题同苏联外交部接触时,发现苏联官员支吾其词,态度暖昧。在德国战败后,几个战胜国于7月召开了波茨坦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既未向杜鲁门总统也未向丘吉尔首相 [ 注:在波茨坦会谈结束前,克莱门特·艾德礼于7月28日接替丘吉尔担任英国首相。 ] 转告有关日本要求进行调停的问题。显然,苏联人在自己参战并分享胜利果实之前,无意帮助日本结束这场战争。
但是,杜鲁门总统已经知道了有关日本进行和谈的试探活动,因为美国情报机关破译了东京的日本外相与日本驻莫斯科大使之间的来往密码电报。7月26日,美、英、中三国政府发表《波茨坦公告》,在《公告》中明确指出,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只适用于武装部队。这项《公告》还规定,除日本本土四岛及盟国所规定的其它小岛外,日本必须放弃它对海外领土的一切权益,并在根据民意通过自出选举建立起“爱好和平的负责政府”之前,日本将处于被占领的状态。至于天皇的命运和日本的国体则只字未提,因为当时各盟国政府并未就此问题达成协议。《波茨坦公告》发表两天后,斯大林才将日本政府对媾和条款的要求转告美英两国首脑。
《波茨坦公告》的发表,对于日本当局未免有些突然。因为日本政府尚未采取步骤使其国民做好投降的思想准备,还没接到苏联对媾和条款的答复,日本当局的内部对此问题仍未取得一致意见。然而,最主要的障碍是盟军在《公告》中没有明确提出怎样对待天皇的问题。
当苏联等待时机,而日本的决策人物迟迟不能作出决择时,美英两国正在积极制定计划,准备于1945年11月在九州实施登陆,尔后于1946年3月在本州进陆,进攻关东平原。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地区试爆成功。这时,原为第5舰队旗舰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号重巡浑舰(在冲绳海域遭到重创)已被修好。原子弹试爆成功后不过数小时,这艘重巡洋舰已经载着原子弹从旧金山出发,驶向马里亚纳群岛。在此以前,从冲绳和马里亚纳等地起飞的重型轰炸机,对日本本土已经轰炸500余次,已将其入城市的广大地区夷为废墟。7月10日,第38特混舰队空袭了东京附近的机场。从这天起,第3舰队的航空母舰特混舰队除中断过一次之外,直到战争结束,一直在日本近岸海域势旁若无人的游弋,进行轰炸和炮击,并且未遭到什么损失。但日军却把航空兵力保存起来,准备在盟军进攻本土时使用。7月17日,哈尔西舰队的105艘军舰与编为第37特混舰队的28艘英国军舰会师。这支空前强大的美英联合舰队,先后空袭了东京湾的横须贺港和濑户内海的吴港,击沉或重创了日本舰队的残余舰只。7月30日,第3舰队空袭了本州中部的机场和工厂设施,以此结束了集中轰炸的第一阶段。同日,在提尼安岛卸下原子弹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号重巡洋舰,在关岛稍事停留后,开赴莱特湾,在途中被日潜艇 [ 译者注:伊-58号。 ] 击沉在菲律宾海域,近900名官兵与该舰同葬于海底。
日本久久等待苏联出面斡旋媾和,而美国则将日本的沉默视为对《波茨坦公告》的藐视。8月6日,一架B-29重轰炸机从提尼安岛起飞,到达日本上空投下一颗原子弹,转瞬间,广岛市的大部地区化为一片焦上。苏联人感到,如要参战,就必须马上动手。8月8日,苏联外长亲自交给日驻莫斯科大使一份日本当局期待已久的照会。但是这份照会竟是对日宣战书。数小时后,苏联红军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满洲地区。9日,美轰炸机投下第二颗原子弹,又把长崎化为一片焦土,惨不忍睹。同日,第3舰队驶出台风区,出现在日本近海,对本州北部和北海道的机场进行了空袭。10日,苏军攻入朝鲜。
原子弹和苏军参战这两个令人震惊的事件,使日本的决策人物再也不能迟疑不决了,向时也解决了日本当局最感棘手的一个难题。在此以前,日本当局苦于不如怎样才能让国民知道局势的真相。日本国民长期以来被宣传机器的报道所蒙蔽,任何投降的企图都极有可能引起武装部队的叛乱,使国家爆发内战。但是,原子弹的巨大威力及其神妙莫测,苏联红军闪电般的向前推进,以及美国第3舰队的再次来袭,几乎使日本举国上下(一些过激分子除外)一致认识到,继续抵抗是无益的。8月10日午夜刚过,裕仁天皇在御前会议上怀着深沉的心情站立起来,宣布立即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内阁决定,在保留日本国体的条件下,接受公告。上述决定通过瑞士和瑞典转送给华盛顿、伦敦、莫斯科和重庆。在接到日本政府的上述决定之后,英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尔纳斯代表各盟国政府,起草了一份复函,除对日本政府提出的条件表示同意外,又发表两点声明。第一,在占领期间天皇必须服从驻日盟国总司令的命令;第二,天皇的地位最终将根据日本国民自由表明的意志来决定。
就在盟国考虑日本提出的条件、日本研究盟国提出的声明时,第3舰队再次空袭了本州北部地区以及千岛群岛,尔后南下,8月13日再次空袭了东京。14日,日本内阁根据天皇的意见,决定接受盟国提出的条款。8月15日,当一个舰载机突击队飞临东京上空,另一个突击队刚刚离开航空母舰时,第3舰队接到“停战”的命令。
9月2日,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列舰(第3舰队的舰只停泊在其周围)上,日本外相代表天皇、政府和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以盟军总司令的身份在受降书上签字。尔后,海军五星上将切斯特·尼米兹代表美利坚合众国签字。而后,英国、中国、苏联、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和新两兰的代表也都一一签字。此后不久,麦克阿瑟将军就把盟军总司令部迁入东京,以领导对日本的占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