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特湾海战·第十三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莱特湾海战·第十三

莱特湾海战·第十三

作者:C·W·尼米兹、E·B·波特 ·美国

出自————《大海战

出自————《战争通史

   因美军进攻菲律宾而引起的莱特湾海战,其情况之复杂和规模之大,在世界海战史上都是空前的。莱特湾海战历时4天,实际上是在相距数百海里的几个海域连续进行多次海战和袭击的总称。

   其中最重要的海战有4次:1944年10月24日的锡布延海海战,10月25日的苏里高    海峡海战,英加诺角海战和萨马岛海战。连续发生这几次海战告一段落后,日本帝国海军就不再是一支强有力的海上力量了,而美国海军却控制了太平洋。 [ 译者注:日方称莱特湾海战称为菲律宾海海战。 ]

   发动“捷号”作战

   美军夺取了马里亚纳群岛的南部诸岛,就突破了日军在太平洋的内防御圈。因此,大本营重新调整了战略部署,以期血战到底。保卫日本本土固然重要,但是,固守菲律宾、台湾和琉球群岛,对于日本的安全来说也是同样重要的。只有守住这个外围岛链,日本才能把至关重要的石油从荷属东印度运往本土。于是,日本就制定了一个称为“捷号”作战的防御计划。这项作战计划含有4种作战方案:保卫菲律宾为“捷1号”作战方案;保卫台湾、琉球群岛和日本本土南部为“捷2号”作战方案;保卫日本本土中部为“捷3号”作战方案;保卫日本本土北部为“捷4号”作战方案。“捷号”作战计划同菲律宾海海战中落空的“阿号”作战计划一样,企图集中使用舰艇部队和航空兵部队对付来袭的美军,并强调以岸基航空兵给予敌人以歼灭性的首次突击。

   然而,在美军进攻菲律宾的过程中,日军实施“捷号”作战一切有利条件均已丧失。在美第3舰队9-10月对菲律宾、琉球群岛和台湾所进行的多次空袭中,击毁日军飞机1200余架。美军潜艇把袭击日本油船放在相当优先的地位,因而基本上切断了日本的输油线。这样一来,日本联合舰队的全部兵力,若都以本土的港湾为基地来开展作战活动就不行了。在这种危难的情况下,丰田司令长官只能令其舰队分开活动。他仅仅把几艘航空母舰留在日本本土,以便进行修理和训练飞行员,而把大部分水面舰艇部队部署在新加坡地区,因为在那里可以得到充分的燃料。

   10月17日,美军先头部队在莱特湾登陆时,日本联合舰队的兵力配置如下: [ 注:日方把栗田、志摩和小泽率领的部队分别称为第一游击部队、第二游击部队和机动部队;把小泽直接率领的从濑户内海出发的机动编队称为机动部队的本队。双方交火后,美方便把上述3支部队分别称为中央编队(栗田部队)、南部编队(志摩部队)和北部编队(小泽部队)。 ]

   (1)栗田海军中将指挥的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编队驻泊在新加坡附近的林加锚地。

   (2)志摩海军中将指挥的巡洋舰、驱逐舰编队驻泊在琉球群岛的奄美大岛锚地。该编队是为了歼灭哈尔西第3舰队的“残存”舰只而于10月15日从日本本土出航的,后来发现日军飞行员报告的战果纯属虚构,便立即向琉球群岛退去。

   (3)小泽海军中将亲自率领的航空母舰及其警戒舰只驻泊在本州和四国之间的濑户内海。

   美先头部队在莱特湾登陆后,丰田立即下达“捷1号”作战命令。丰田虽然知道美国的海军和空中兵力大大超过了日本的海上和空中兵力,可是他认为,日本失掉了菲律宾就等于失掉了一切。如果美军占领了菲律宾,日本与荷属东印度之间的海上生命线就会切断;联合舰队就会永远处于被分割的状态,既无法给栗田部队补充弹药,也无法为小泽部队和志摩部队输送燃料。这样,联合舰队就会被彻底打垮,而日本则将陷于被封锁的境地。

   栗田部队奉命于10月18日午后驶离林加锚地,开往莱特湾。该部队受领的任务是尽可能躲过美第3舰队,不得已时可击败美第7舰队,以便冲进登陆水域袭击两栖作战编队。10月20日,当麦克阿瑟的部队在莱特岛夺取登陆场时,栗田部队驶入婆罗洲 [ 译者注:加里曼丹岛。 ] 文莱港,开始补给燃料。22日晨,栗田率领该部队的大部分舰只(超级战列舰“大和”号、“武藏”号、旧式战列舰3艘、重巡洋舰10艘、轻巡洋舰2艘及驱逐舰15艘),向巴拉望水道航进。美军把这个编队称为中央编队。栗田企图率领中央编队,经由吕宋岛南面的锡布延海,穿过圣贝纳迪诺海峡,于25日拂晓从北面突进菜待湾。

   22日午后,西村祥治海军中将率领栗田部队的其余舰只(旧式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最上”及驱逐舰4艘)从文莱出航。这是从南面对美军实施两面夹击的一部分兵力。为了避开美潜艇,西村首先向北航行一段时间,然后经苏禄海和保和海驶往苏里高海峡,准备从南面袭击莱特湾的美军,以便策应栗田部队从北面实施的突击。

   志摩接到丰田的“捷1号”命今后,立即率领部队(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4艘),开往澎湖列岛的马公港,然后继续南下,以便协同西村部队,经由苏里高海峡去袭击敌人。美军把西村和志摩所率领的这两部分兵力称为南部编队。

   西村部队从文莱港出航后不过数小时,小泽便率领北部编队(其兵力编成为:旗舰“瑞鹤”号航空母舰、“瑞凤”号、“千岁”和“千代田”号轻型航空母舰以及由战列舰改装的、后部装有飞行甲板的航空战列舰“日向”号和“伊势”号等)从濑户内海出发。(小泽率领足以实施诱敌作战的诱饵部队出动,但把几艘舍不得消耗的航空母舰留在日本本土,以备下一步作战使用。留在日本的航空母舰有:“信浓”号、“天城”号、“云龙”号和“葛城”号4艘新造的大型航空母舰,以及“隼鹰”号和“龙凤”号2艘28000吨的旧式航空母舰。 [ 译者注:当对只有“天城”号和“云龙”号已经竣工,并按计划编入小泽舰队,但实际上尚不能参战。“龙凤”号是一艘15000吨的小型航空母舰。 ] )但不能指望这支部队在即将发生的海战中能够发挥多大作用。这是因为,日本舰载机飞行员在台湾上空遭到极为严重的损失,新飞行员的培训工作远远不能满足实战的需要。日本海军航空兵中能够熟练地在飞行甲板上起降的飞行员已经所剩无几。所以,北部编队的任务是,把美第3舰队从莱特湾附近向北吸引,从而使栗田、西村和志摩率领的几支部队能够袭击美军的登陆编队。

   丰田对当时情况的估计是正确的。他认为,虽然斯普鲁恩斯行动谨慎,不敢远离塞班岛海域,可是哈尔西则是一员猛将,这次给他机会消灭日本的航空母舰,就一定会把他的舰队从莱特湾诱开。在这种情况下,丰田下定决心,令小泽部队不惜以全军覆没的代价去执行诱敌任务。

   这样,4支分别行动的日军部队就同时向莱特湾前进了。如此复杂的作战行动能否成功,取决于各部队能否在时间上协调一致,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无线电通信是否畅通。可是,在广阔海域分别行动的几支日军编队,却往往了解不到有关其他部队行动的重要情况。

   初战失利

   栗田率领的中央编队在驶抵锡布延海之前就遇到厄运。10月23日,日出后约1小时,该编队在巴拉望海域遭到美潜艇“海鲫”号和“鲦鱼”号的攻击。这两艘潜艇是奉命在菲律宾近海进行巡逻的。栗田的旗舰“爱宕”号重巡洋舰被海鲫发射的4条鱼雷击中,18分钟后就沉入大海。“高雄”号重巡洋舰也被击中两条鱼雷,损伤严重,只好在两艘驱逐舰的护航下返回文莱。“爱宕”号刚被击沉,“鲦鱼”号又向“摩耶”号重巡洋舰发射数条鱼雷,并击中了它。这艘重巡洋舰因弹药舱爆炸而沉没。

   栗田及其参谋们先从“爱宕”号移到一艘驱逐舰上,然后又转移到“大和”号上。这样,“大和”号就成了栗田的旗舰。24日凌晨,中央编队的其余舰只经由民都洛岛以南海域,驶入锡布延海。对23日的损失还心有余悸的栗田已经意识到,他率领的中央编队已被美军发现,目前正向哈尔西(在菲律宾以东海域活动)舰载机的战斗活动半径之内前进。

   这时,西村部队正在锡布延海南面(约距该海200海里)的苏禄海航进,志摩部队在其后面跟进,相距约60海里,也都进入了哈尔西舰载机的战斗活动半径之内。于是,这次海战的主要交战即将开始。

   盟军的兵力配置

   在莱特岛登陆战役的第一阶段,盟国的海上部队几乎都是美国的海军部队,在登陆地域附近分别作了周密部署。

   配置在莱特湾内的是得到加强的第7舰队的大部分兵力,分为两栖作战编队和炮火支援编队。前者辖有运输舰、货船和突击上陆用的各种艇只。后者有旧式战列舰6艘,巡洋舰和驱逐舰各若干艘,由杰西·奥尔登多夫海军少将指挥。这里还有以两栖作战编队旗舰“瓦沙奇”号为座舰的第7舰队司令官金凯德海军中将和以“纳什维尔”号巡洋舰为座舰的麦克阿瑟将军。在莱特湾外稍稍偏东的海面上,配置着第7舰队所属的3个护航航空母舰大队。这3个大队由托马斯·斯普拉格海军少将统一指挥,辖有护航航空母舰18艘以及担任警戒的驱逐舰和护卫舰若干艘,其基本任务是实施对潜、对空警戒以及对己方登陆部队进行支援。

   哈尔西第3舰队的战斗舰只活动在吕宋岛以东海域。为了进攻莱特岛,第3舰队的一部分兵力已经转而配属给第7舰队。所以,第3舰队的兵力当时只有一个第38特混舰队。这支特混舰队下辖4个特混大队,分别由约翰·麦凯恩海军中将、杰拉尔德·博根海军少将、弗雷德里克·谢尔曼海军少将和拉尔夫·戴维森海军少将指挥。这几个特混大队的兵力编成并非完全相同,平均看来,一个大队约有军舰23艘,通常包括航空母舰2艘,轻型航空母舰2艘,新式战列舰2艘,巡洋舰3艘和驱逐舰14艘。哈尔西的旗舰“新泽西”号与博根大队一起行动。米彻尔的座舰“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与谢尔曼大队一起行动。作为一支海上的战斗部队来讲,当时的第3舰队就是第38特混舰队,所以,哈尔西对第38特混舰队直接进行战术指挥。

   美军没有遇到日本舰队的抵抗,登上莱特岛后,哈尔西抓紧时间为其部队补充燃料和弹药,并让疲惫的舰员稍事休息。他认为各特混大队的补给工作应该轮流进行,便令麦凯恩大队回乌利西群岛去进行补给。但这时接到“海鲫”号潜艇的来电:“栗田部队由西面来袭!”显然,日本舰队寻机决战。哈尔西仍然命令麦凯恩的特混大队继续向东南航行,回乌利西去加油,同时命令其他3个特混大队与油船会合,待加油完毕后,驶往菲律宾的近海。这3个特混大队入夜后呈扇形展开,至10月24日拂晓前,谢尔曼大队已进至吕宋岛附近海域,博根大队进至圣贝纳迪诺海峡附近,戴维森大队进至莱持湾附近海域。6时30分前,各大队均派出侦察机,向西、西北和西南进行搜索。

   锡布延海海战

   24日9时稍过,戴维森大队派出的侦察机在苏禄海发现日军南部编队的先头部队——西村部队,并立即予以袭击。结果,“扶桑”号旧式战列舰和1艘驱逐舰受轻伤,但是都未减慢航速。此后不久,第5航空队的轰炸机也在苏禄海发现了南部编队的后续舰队——志摩部队。金凯德认为这两个舰群同属一个编队,并正确地判断出,这支编队的前进目标是经由苏里高海峡驶往莱特湾。因此,已经采取措施,加强了莱特湾靠近苏里高海峡一带的防御。

   这时,哈尔西得知,在离此地很远的北方,也出现一支更大的日军编队,因而对这支兵力较小的南部编队就没很重视。8时10分,博根大队的1架飞机发现,栗田率领的中央编队正要进入锡布延海。哈尔西把日军的南部编队留给金凯德及其第7舰队去对付,则命令戴维森和谢尔曼两个大队以最快航速向位于中间的博根大队靠拢,企图以其全部航空兵力来挫败栗田部队的进攻。同时他命令麦凯恩大队立即返航,抓紧时间在海上进行加油,尔后待命。

   10月24日,从第3舰队3个特混大队的航空母舰上先后起飞5批飞机轰炸栗田舰队。尽管日军中央编队这时没有任何空中掩护,但是仍然坚持横渡锡布延海,问圣贝纳迪诺海峡方向突破。15时许,栗田部队的4艘战列舰均中弹负伤,“妙高”号重巡洋舰丧失作战能力,已向西撤退。尤其是“武藏”号超级战列舰先后多次被鱼雷和炸弹击中,已远远落在战斗序列之后。这天的最后一次突击集中袭击了已遭重创的“武藏”号。该舰被击中19条鱼雷和l7颗炸弹,终于倾覆,连同舰上残存的半数舰员(1100人)一起沉入锡布延海。

   得不到空中支援而遭到美军航空兵力猛烈袭击的栗田,在无线电里叫苦不迭,后来只好命令其中央编队改变航向,暂时西进。

   空袭谢尔曼特混大队

   栗田部队之所以没有得到航空支援,是因为吕宋岛的日军航空司令部认为,只有以岸基航空兵直接袭击美航空母舰特混大队才能更加有力地支援中央编队。日军突击培训出来的飞行员也认为,与其在己方航空母舰上空打击美机,不如等待战机,由岸上突击美方航空母舰。因此,10月24日晨,吕宋岛基地的侦察机发现谢尔曼特混大队后,日机立即倾巢出动,对其进行突击。

   谢尔曼大队的舰裁机正准备起飞前去袭击中央编队时,得知有一批日机正向本队飞来,谢尔曼决定轰炸机和鱼雷机暂缓出击,并立即送回机库,所有战斗机起飞应战,而航空母舰大队则进入暴风雨区,以规避空袭。身经百战的美国飞行员犹如“猎取马里亚纳火鸡”那样,痛击了这批初出茅庐的对手。在这次空战中,没有1架日军飞机飞临谢尔曼大队上空进行攻击。但是,9时30分稍过,空中已看不见日军飞机,美航空母舰特混大队从云雨区驶出,准备回收飞机时,1架轰炸机从云中俯冲下来,对“普林斯顿”号轻型航空母舰实施攻击。该舰飞行甲板中弹,汽油从炸坏的飞机向四面飞溅,火势蔓延到机库。6架装上鱼雷的“复仇者”式鱼雷机,因推迟出击而停放在机库甲板上,这6条鱼雷接连爆炸,两部升降机和大部分飞行甲板被炸毁。

   在这种情况下,谢尔曼已不能遵照哈尔西的命令带领本队向博根大队靠拢。他派几艘巡洋舰和驱逐舰援助燃烧着的航空母舰,其余舰只则在附近水域活动,以便必要时对“普林斯顿”号等舰进行支援。快到中午时,谢尔曼的其余3艘肮空母舰派出飞机去袭击栗田部队。

   这时,小泽的北部编队也进至吕宋岛东北端英加诺角附近海域,其侦察机发现了谢尔曼特混大队。11时45分,小泽命令突击机群(76架飞机)起飞。这几乎就是小泽可以投入作战的全部航空兵力。一小时后,恰在谢尔曼准备派出第2突击机群去袭击日中央编队时,美军雷达发现日机来袭。这一次,谢尔曼首先命令突击机群立即起飞,接着命令其战斗机起飞迎击日机。美军“恶妇”式战斗机打得非常出色,竟使日军的这次来袭一无所获。参加这次空袭的日军飞机,约有20架逃往吕宋岛,其余全部被击毁。

   “普林斯顿”号航空母舰的损管队虽曾一度控制住了舰上的火势,但到下午未扑灭的火焰又蔓延到鱼雷舱,引起猛烈爆炸,把舰尾和飞行甲板后部炸毁。该舰炸飞的钢铁断片纷纷落到旁边的“伯明翰”号轻巡洋舰上,使这艘巡洋舰的舰员当场死亡200余人,负伤约400人。此后不久,“普林斯顿”号舰长即命令弃舰。

   哈尔西没有掩护登陆地域

   进攻莱特岛虽然是哈尔西的中太平洋部队和麦克阿瑟的西南太平洋部队共同实施的一次登陆战役,但是没有一个统一指挥整个战役的总指挥官。第3舰队司令官哈尔西隶属于坐镇珍珠港的尼米兹将军,而尼米兹是直属华盛顿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第7舰队司令官金凯德隶属于亲临莱特湾的麦克阿瑟将军,而麦克阿瑟也是直属于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美军统帅机构认为,哈尔西和金凯德虽然各自独立作战,也不会有多大问题。他们两人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这两支舰队一定会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的。可是,这两位舰队司令官对自己在这次作战中所担负的特定任务却各有自己的理解,这就成了后来配合不够默契的根源。

   不言而喻,第7舰队把登陆输送队护送到莱特湾,接着还要对上陆战斗实施近距离支援。可是,掩护登陆地域,防止遭到敌海军兵力袭击的任务,应由哪个舰队来担任呢?尼米兹的作战计划已明确规定,由哈尔西负责“掩护并支援西南太平洋部队”。因此,金凯德认为,掩护第7舰队的两栖作战编队是第3舰队责无旁贷的任务。用金凯德的说,第7舰队的任务是“遣送登陆兵上陆,并支援其实施岸上战斗。因此,第7舰队的舰只仅仅携带少量的穿甲弹,而各护航航空母舰装载的弹药也不是鱼雷和重磅炸弹,而是爆破弹和杀伤弹。总之,我们根本未准备进行海战。”

   尼米兹还在计划中规定:“如有机会,或者能够创造条件歼灭日本舰队的大部分兵力,那么,这种歼敌行动就成了第3舰队的基本任务。”因此,哈尔西认为,策3舰队的任务是进攻,而不是防御。他后来写道:“我的职责是率领第3舰队去袭击日本舰队,而不是去保护第7舰队。”

   10月24日凌晨,金凯德封锁了靠近登陆地域的苏里高海峡,准备在这里阻击日军的南部编队。这时,哈尔西则调集一切可以参战的航空兵力,以对付强大的栗田中央编队。这天下午,中央编队经锡布延海继续东进,显然是准备突破圣贝纳迪诺海峡。哈尔西认为,必须准备进行水面舰艇部队之间的海战。15时12分,哈尔西向所属各指挥官发出电报,下达“战斗计划”,准备从博根和戴维森两个特混大队抽出战列舰4艘、重巡洋舰和轻巡洋舰各3艘、驱逐舰14艘和“新泽西”号旗舰,组成第34特混舰队,由李海军中将指挥。

   哈尔西在这项计划中写道:“上述部署对明天的海战极为重要。请有关人员作好准备,如发生水面舰艇之间的海战,就从第38特混舰队中抽调上述兵力,组成第34特混舰队,首先与敌交战”。

   哈尔西15时12分的急电,虽然没有直接拍发给金凯德,可是第7舰队截收到了这份电报,金凯德读后十分满意。金凯德没有截收到哈尔西后来发出的其它电令,他以为哈尔西仍按上述急电在实施战斗,已有一个强大的水面舰艇部队正在固守着圣贝纳迪诺海峡。所以金凯德说:“哈尔西怎么会放弃执行这个周密的战斗计划呢?这是不可理解的。”

   栗田部队已进至锡布延海,西村部队和志摩部队已进至苏禄海。由此可见,日军准备对莱特湾的美国水面舰艇部队从两个方向进行夹击。但是,日本的航空母舰部队究竟在哪里呢?在如此大规模的海上行动中,日军不会不使用它的航空母舰部队。据哈尔西判断,美军开始在莱特岛登陆时,日本的航空母舰部队肯定还在日本近海活动,目前已经南下,准备协同南部编队和中央编队袭击莱特湾的美军。

   正如美军所推断的那样,小泽的航空母舰部队确实还在北方。并且为了引起美军的注意,故意让烟囱冒烟,使用各种频率进行无线电通信,命令在前方担任警戒的水面舰只尽量同第3舰队发生接触。在整个上午和下午的前一段时间,负责对北面海域进行搜索的谢尔曼大队,只顾对付日军的空袭和掩护正在燃烧着的“普林斯顿”号航空母舰,碰巧没有派出侦察机。傍晚前,美军侦察轰炸机终于报告,在东北偏北190海里处发现日本航空母舰部队。米彻尔将此情况向哈尔西作了报告,谢尔曼派出一艘巡洋舰使用鱼雷将“普林斯顿”号击沉。

   哈尔西终于弄清了日军几支兵力的位置。情况已经证实,原来的估计是正确的:驶往苏里高海峡的南部编队、驶往圣贝纳迪诺海峡的中央编队和从日本本土南下的北部编队,都在向莱特湾方向作向心运动。哈尔西决心挫败日军的此次行动。他认为日军的南部编队较弱,金凯德所属部队完全可以对付。根据飞行员报告,日军中央编队的舰炮、射击指挥仪和通信设备等,均遭到严重损伤,哈尔西认为这部分敌舰金凯德舰队也对付得了。不久,又接到一份报告,说日中央编队已经转向,向西撤退,哈尔西就更加放心了。这样,就只剩下以航空母舰为中心的北部编队了。这支编队还未受到损伤,其战斗活动半径比其它编队大数百海里。鉴于这种情况,哈尔西则把歼灭这支北部编队作为首要任务。他认为,在可供选择的几种方案中,与这个对手交战无疑是上策。

   哈尔西当然可以倾全力保卫圣贝纳迪诺海峡,等待日军北部编队接近时予以迎头痛击。然而哈尔西没有这样做,因为这样做就把第3舰队置于日本的航空母舰编队与岸基航空兵之间,将受到两面夹击,遭到日航空母舰舰载机的“穿梭”轰炸。在菲律宾海海战中,米彻尔的轰炸机群先发制人,一举炸毁了关岛的机场,日军就无法实施“穿梭”轰炸了。但是,这次要炸毁日军在菲律宾的全部航空基地,就不那么容易。

   哈尔西也可在以航空母舰群进攻日本北部编队的同时,派出第34特混舰队防守圣贝纳迪诺海峡。但是,他没有用这种打法,因为他把日军岸基航空兵和舰载航空兵的力量估计过高。哈尔西认为,第3舰队若分为两个编队分别行动,与整个舰队统一行动相比,受到的损失将会大得多。他希望本舰队的全部舰只统一行动,这样,既可使用所有舰只的火炮加强航空母舰的对空防御,也可使航空母舰的舰载机来加强对所有舰只的空中掩护。

   哈尔西置圣贝纳迪诺海峡于不顾,而集中其全部兵力突击日军的北部编队。不过,这种决择就等于放弃对莱特岛登陆部队的掩护。哈尔西说,他之所以采取这种打法,是因为:“可使己方舰队发挥最大的突击力量,在作战中握有主动权,并有可能达成最大的突然性。即使日本的中央编队在此期间突破圣贝纳迪诺海峡,进入莱特湾,那也只是企图对美军的登陆行动进行袭扰。据飞机报告,这支编队的舰只已经受到严重损伤,只能进行一些袭扰,已不可能造成很大威胁。我认为,金凯德手中的兵力足以击退中央编队的来袭。”

   24日20时,哈尔西定下决心,走进海图室,指着海图上标有日军北部编队的位置(敌我相距约300海里),对参谋长罗伯特·卡尼少将说:“这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按命令舰队北上!”

   卡尼海军少将立即发出如下电今:麦凯恩大队以最快航速向第3舰队的其它大队靠拢;戴维森大队和博根大队向北航进;谢尔曼大队于午夜与上述两个大队会合;第38待混舰队的战术指挥官仍由米彻尔担任,望25日晨,对小泽北部编队实施突击。接着,又以哈尔西的名义,电告金凯德:

   我率3个特混大队北进,拟于明日拂晓对敌航空母舰部队实施突击。

   金凯德以为第34特混舰队已经编成,哈尔西上述电报的意思,只是派出3个航空母舰大队北上。金凯德将第7舰队的大部分炮火支援舰只派去封锁苏里高海峡,并痛击来袭的南部编队。金凯德以为有第34特混舰队封锁圣贝纳迪诺海峡,所以比较放心。但是,为了防止意外,仍对北部海域进行巡逻。24日日落后,派出PBY型夜航水上飞机,25日拂晓又从护航航空母舰派出飞机对北部海域进行搜索。然而,考虑到第3舰队的舰载机很可能在锡布延海活动,为了不在夜间发生误击,第7舰队未向锡布延海派出飞机去搜索和跟踪栗田部队。PBY型飞机飞经圣贝纳迪诺海峡上空的时间偏早,而护航航空母舰的舰载机飞经该海峡的时间又过晚。结果,先后两批飞机都未发现敌人。

   哈尔西在提及关于袭击日本北部编队的决心时写道:“如果遇到同样的情况,并掌握同样的情报,我还会这么干”。在哈尔西和绝大多数美军指挥官看来,当时出现的日航空母舰部队是对美军此次作战的最大威胁。据谢尔曼的侦察机报告,仅有数艘日航空母舰在北部海域出现。哈尔西不相信这是日航母编队的全部兵力。当然,他并不知道,小泽航空母舰群南下不过是充当诱饵而已,小泽的航空母舰兵力已大部被歼。在把当前目标与最后打败日本的长远目标加以考虑之后,哈尔西认为,他对整个战争的最大贡献就是紧紧抓住眼前这个战机,大大削弱日海军航空兵的战斗力。对此,各位参谋也完全赞同。

   哈尔西完全相信,金凯德的队部既有能力对付驶向苏里高海峡的日军南部编队,也有能力抗击已受重创的栗田中央编队(如果它突破圣贝纳迪诺海峡袭击莱特湾的话)。 [ 注:10月24日傍晚,日美双方的兵力对比如下:栗田、西村和志摩3支部队的兵力为:新式战列舰4艘、旧式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8艘、轻巡洋舰3艘、驱逐舰19艘。金凯德的兵力为:旧式战列舰6艘、重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21艘;此外,还有护航航空母舰16艘,以及为护航航空母舰担任警戒的驱逐舰9艘、护卫舰12艘、鱼雷艇39艘。 ]

   哈尔西清楚地知道,他这样做是要冒一定风险的。不过,迄今为止所取得的军事胜利多半都是冒了一定风险的,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此外,哈尔西还解释说:第3舰队的基本任务是“歼灭日本舰队的主力”,而他当时的所作所为正是为了完成这一基本使命。

   哈尔西坚信自己所采取的行动是正确的,所以,虽然收到“独立”号航空母舰夜航巡逻机的报告,得知“栗田中央编队转向东进,又向圣贝纳迪诺海峡驶来,而该海峡久已不亮的导航灯灯塔等又亮了”,可是他并未改变决心。同样,哈尔西的决心也未因博根海军少将和李海军中将对北进持犹豫态度而有所动摇。米彻尔未向哈尔西提出任何建议,未采纳参谋们要他建议哈尔西率领战列舰编队返航南下的意见。米彻尔说:“如果哈尔西需要我提出建议,他就会征求我的意见。”谢尔曼大队于10月24日23时45分与博根、戴维森两个大队会合。1小时后,发现日本的中央编队经由圣贝纳迪诺海峡,从哈尔西部队的背后驶入菲律宾海。

   24日日落前不久,栗田率队转而向东航进,再次驶往圣贝纳迪诺海峡。此后不久,栗田收到一份丰田副武自东京发来的措词严厉的电令:“愿上天保佑,奋力突击!”

   丰田的命令意味着,不管碰到什么困难,也不管付出多大牺牲,都要坚决对莱特湾实施突击。

   栗田充分估计到,一进入太平洋,就可能遭到伏击,但却出乎意料,什么也未发现。当时,在栗田部队与警戒兵力薄弱的美军登陆运送队之间,仅有第7舰队的几个护航航空母舰大队在莱特湾以东海域活动。栗田部队驶出圣贝纳迪诺海峡时,竟未被第3舰队发现,因为“独立”号航空母舰的夜航巡逻机已奉命向第38特混舰队的前方飞去,搜索日军的北部编队,因而停止了对中央编队的跟踪。

   尽管丰田的诱敌战术获得了成功,但是,无论当时还是事后,栗田对此都一无所知。小泽用无线电发出的关于哈尔西舰队正全力追击北部编队的通报,日本其它部队的指挥官均未收到。

   苏里高海峡海战

   美军抽出7艘驱逐舰组成一个反潜巡逻队,从10月20日开始,在通往莱特湾的苏里高海峡北部进行不间断的巡逻。不久,又派出鱼雷艇队在该海峡南部和中部进行巡逻,从而加强了这里的防御。10月24日,发现正在接近的日军南部编队后,莱特湾内可以投入战斗的39艘鱼雷艇均被派往海峡南口去执行巡逻任务。每3艘鱼雷艇为1组,按一定间隔配置在驱逐舰警戒绒以南,靠近保和海水域。24日上午,金凯德司令官向第7舰队下达预先号令,准备抵抗日本水面舰艇部队的夜袭。3小时后,他命令奥尔登多夫将军派炮战舰只去封锁苏里高海峡北口。金凯德确信,第3舰队正准备抗击从北面来袭的日本舰队,所以他把第7舰队的炮火支援舰只(旧式战列舰6艘、重巡洋舰和轻巡洋舰各4艘以及驱逐舰21艘)全都派去封锁苏里高海峡。

   美军在兵力上占极大优势,奥尔登多夫不仅决心要击退敌人的来袭,而且要将其全歼。但因缺少穿甲弹,就打算在近距离实施短促的炮战。美军准备参战的战列舰多是珍珠港袭击时被击毁,后来修复的舰只,配置在驱逐舰警戒线的北面,在海峡北口待机。这样配置,既可使己方的战列舰群能有宽阔的水域进行机动,又可使从南面来袭的日本舰队受到狭窄海峡的限制,难以机动。必要时,美战列舰群还可迅速转移,以掩护莱特湾东口。奥尔登多夫命令巡洋舰在战列舰的两翼展开,并将驱逐舰配置在两翼的前面,以便对敌实施鱼雷攻击。这样,企图从南面进入苏里高海峡的日本编队,必将首先遇到龟雷艇的袭击,接着遭到驱逐舰的鱼雷夹击,最后,还将遭到已经占领T字横头阵位的战列舰群和巡洋舰群的舰炮突击。

   西村部队在志摩部队前方航进,相距40海里,横渡保和海,闯入美军严阵以待的伏击海域。这两支日军虽然奉命协同作战,但是他们的指挥官之间没有直接进行通信联系。志摩还不知道他已被美陆军轰炸机发现,仍然保持着无线电静默,企图率其增援部队突入莱特湾,给美军以突然袭击。此外,志摩所以避免与西村进行无线电联系,还因为他的资历比西村深。如果西村海军中将知道志摩亲自出征,按照日军的愤例,这两支部队的战术指挥必经由志摩负责。但是,志摩觉得,他对这次作战的计划并不详细了解,在这关键时刻改变指挥关系可能引起混乱。而西村又有他自己的一套打法,愿意单独行动。

   24日晚,西村获悉栗田部队在锡布延海受到大规模空袭,前进受阻,难以按照原定计划到达莱特湾。西村为了在天亮前进入莱特湾,而把行动时间提前。自10月24日23时至25日2时西村部队受到美鱼雷艇的袭击。这些鱼雷艇虽然缺乏战斗经验,发射的鱼雷没有击中日舰,但是他们却对奥尔登多夫掌握敌情起了巨大作用。鱼雷艇队把西村部队进入海峡的情况,随时向上级作了报告。

   25日2时30分,美5艘驱逐舰投入战斗,这是苏里高海峡的一次主要战斗。向鱼雷艇队发出撤离战场的信号后,驱逐舰部队分为两个分队沿苏里高海峡全速南下,从东西两个方向对敌舰发射47条鱼雷,接着又施放烟幕,尔后退出战斗。驱逐舰部队虽然受到日本舰队的猛烈炮击,但是没有受到任何损失。在这次战斗中,西村部队的2艘战列舰被击伤,1艘驱逐舰被击沉,另有2艘驱逐舰被击伤。“扶桑”号战列舰因受伤而退出队列,不久发生爆炸,舰体折断沉没。西村的旗舰“山城”号战列舰虽被击中1条鱼雷,但仍在“最上”号重巡洋舰和“时雨”号驱逐舰的掩护下继续前进。

   这时,奥尔登多夫实施连续突击,首先派出右翼驱逐舰分队,接着又派出左翼驱逐舰分队进行鱼雷攻击。结果,又有3条鱼雷命中“山城”号战列舰,并击沉1艘已经丧失机动能力的驱逐舰。3时51分,当西村余部离美军主力舰只的配置线已经不到21000米时,奥尔登多夫的巡洋舰群首先开炮;1分钟后,战列舰发现目标也接着开炮。18分钟内,共发射406毫米和356毫米炮弹约300发,208毫米和152毫米炮弹4000余发。在美军炮火的猛烈轰击下,“山城”号战列舰开始下沉,“最上”号重巡洋舰重伤起火,几乎完全丧失了机动能力;向右转舵的“时雨”号驱逐舰被击中1发炮弹,但未爆炸,另有数发近失弹将该舰炸伤。4时09分,奥尔登多夫得知,正在撤出战斗的左翼驱逐舰分队受到友军的误击,则下令停止火炮射击。“艾尔伯特·格兰特”号驱逐舰遭到友军舰和敌舰的夹击,中弹19发,有34名舰员死亡,该舰已丧失战斗力。在这次战斗中,这是美军受到的唯一损失。

   这时,志摩部队一面抗击鱼雷艇队的袭击,一面向前突破。美鱼雷艇发射的1条鱼雷击中“阿武畏”号轻巡洋舰,使其航速降到10节。这时向北望去,只见一片浓密的硝烟冲天而起,透过弥漫的烟雾依稀可见射击的闪光和曳光弹呈弧形掠过天空。4时10分,舰炮射击停止,志摩部队从已被炸成两截、还在燃烧的“扶桑”号旁边通过。志摩以为这是“扶桑”、“山城”两艘战列舰的残骸。10分钟后,志摩发现右前方一艘军舰起火,似乎停在海上不动,后来认出这是“最上”号重巡洋舰。紧接着,雷达发现前方有目标,志摩命令驱逐舰前去攻击,而他自己则立即右转90度。这样,既可使己舰发射的鱼雷不致于误伤“最上”号,又可使己舰不因友舰射击的火光而暴露目标。志摩的旗舰“那智”号重巡洋舰转入新航向照直前进时,与“最上”号相撞。当时,“最上”号正以8节的航速向南航进。

   志摩立即命令驱逐舰返航,然后率领所部在受伤的“时雨”号和起火的“最上”号后面跟进,开始沿着海峡向南撤退。显然,志摩部队已经中了美军的埋伏。志摩认为没有必要使自己的部队也象西村部队那样遭到被歼的命运。他收到中央编队的最后一份电报是:栗田部队在锡布延海向西撤退,后来再未得到北部编队的任何消息。在这种情况下,志摩认为,暂时撤退是上策,以期另寻有利战机,协同栗田部队和小泽部队再次对莱特湾之敌进行夹击。

   雷达发现志摩部队开始撤退后,奥尔登多夫立即派出巡洋舰和驱逐舰进行追击。在晨曦中,美军终于用目力看清了成纵队撤离战场的日军南部编队,航行在最后的就是“最上”号重巡洋舰。美舰对已受伤的“最上”号开炮,再次使其起火;尔后,退出战斗,以规避日舰的鱼雷攻击。后来,有几艘美舰遇到西村部队的一艘受伤的驱逐舰,将其击沉。日军南部编队的残存舰只——巡洋舰4艘和驱逐舰5艘,突破美鱼雷艇队的伏击,夺路撤到保和海。第7舰队护航航空母舰编队又派出舰载机前往保和海对日舰进行追击,终于使遍体鳞伤的“最上”号丧失机动能力。舰员离舰后,日军自己将其击沉。西村部队只剩下“时雨”号这一艘驱逐舰,还被打得疮痍满目;而出摩部队仅有“阿武畏”号遭到重创,其余舰只均可继续作战。

   正当美军追歼残敌的时候,奥尔登多夫收到一份令人震惊的敌情通报:栗田率领的中央编队已经突破圣贝纳迪诺海域,在萨马附近海域出现,正在对第7舰队最北面的几艘航空母舰实施突击。奥尔登多夫下令立即停止追击,迅速集结兵力。同时他又命令刚突袭过“最上”号的护航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到塔克洛班加油,尔后立即前去袭击栗田部队。

   金凯德陷入困境之中,他知道整个第3舰队远在北方,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它的支援。他还考虑到,志摩部队虽已撤离,但有可能再次突破苏里高海峡,前来袭击美国的登陆输送队。因此金凯德命令奥尔登多夫带领其部队急速返回莱特湾,以便同时掩护该湾南面和东面的两个入口。奥尔登多夫将其兵力一分为二,令一部分兵力向东,前去约25海里的海域,以支援遭到日军突击的护航航空母舰大队。其实,这种办法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即使派去的舰只能够及时赶到作战海域进行支援(这种可能性不大),由于舰上的穿甲弹所剩无几,也难以进行追击,未必能够达到支援的目的。

   英加诺角海战

   10月25日凌晨,当栗田部队突破圣贝纳迪诺海峡进至外海,西村部队和志摩部队冲进苏里高海峡时,哈尔西和米彻尔正率领博根、戴维森和谢尔曼3个特混大队向北急驰,以期袭击小泽部队。2时稍过,第38待混舰队派到前方侦察的“独立”号航空母舰舰载机,用雷达发现两个分别活动的日水面舰艇编队。这正是小泽北部编队的前卫和本队。小泽编队在前一天分成两个舰群活动,以便引起美军的注意。这时,这两个舰群正向会合点航进,预定于25日6时会合。哈尔西得知发现敌人后,立即下令组成第34特混舰队,并将第3舰队所属的6艘战列舰也编入其中。哈尔西率领这支强大的水面舰艇部队急速前进,以便使用大口径舰炮击沉已被炸弹炸伤的掉队日舰或可以追上的任何日舰,继米彻尔舰载航空兵之后进一步完成歼敌任务。

   拂晓时,在甲板上待命的180架飞机随侦察机起飞。1小时后,第38特混舰队的侦察机又发现了日军的北部编队。这时,小泽的两部分兵力已经会合,共有大型航空母舰1艘、轻型航空母舰3艘、航空战列舰2艘、轻巡洋舰3艘和驱逐舰8艘。美突击机群在空中得到及时的引导,8时稍过就看到了日北部编队。美军的轰炸机和鱼雷机突破日军的严密防空火网,飞近目标实施攻击,“恶妇”式舰载机击落了起飞迎击的十几架日机。美攻击机群击沉1艘驱逐舰,轰炸了“瑞凤”号和“千岁”号轻型航空母舰,并对“瑞鹤”号大型航空母舰发射了鱼雷。“千岁”号的舰体(水线下)被击穿,不久沉入大海。“瑞鹤”号因舵机失灵,已经掉队,小泽不得不移到“大淀”号巡洋舰上继续指挥战斗。10时美突击机群再次来袭时,日北部编队的舰只已经分散在一片广阔的海面上。一个轰炸机队袭击了“多摩”号巡洋舰,位其航速降到10节;另一轰炸机队袭击了已经丧失机动能力的“千代田”号轻型航空母舰,使其起火,并开始倾斜。

   这时,随同第34特混舰队一起行动的哈尔西,一心想在前方的水天线处发现日舰,往北越追越远。25日4时12分,金凯德曾电告哈尔西:第7舰队的水面舰艇部队正在苏里高海峡同日水面舰艇部队交战。接着又问道:“第34特混舰队是否在守卫着圣贝纳迪诺海峡?”但是,由于通信联络不好,直到6时48分哈尔西才收到金凯德的上述电报。哈尔西收到电报后立即回电:“不,不是这样,第34特混舰队现在正与航空母舰群一起同日航空母舰编队交战”。这个答复使金凯德大为吃惊。

   8时哈尔西获悉:日舰队已在苏里高海峡被击退,但这份电报又是迟迟才收到的。因此,哈尔西认为,第7舰队这时已经有力量为菜特湾的两栖作战编队提供必要的掩护了。20分钟后,哈尔西又接到一份迟到的电报,也是要求支援的。这是克利夫顿·斯普拉格海军少将发来的。第7舰队有3个护航航空母舰大队在莱特湾担任警戒任务,A·F·斯普拉格是其中一个大队的指挥官。斯普拉格大队当时正在萨马岛附近水域活动,栗田的中央编队突然出现,并对其进行突击,因而发报向哈尔西求援。可是,哈尔西并不感到震惊,他说:“我若有16艘护航航空母舰 [ 注:原有18艘护航航空母舰,其中2艘为了运输需要更换的飞机,已于前一天驶往摩罗泰。 ] 的话,在奥尔登多夫率领大型舰只赶到之前,用自己的舰载机就足以进行自卫。”

   在收到斯普拉格请求支援的电报后,哈尔西又相继收到金凯德的数份电报,而且,其中的一份是明码电报,要求派出飞机和快速战列舰进行支援。栗田截收到这份明码电报后,认为在附近海域有一支强大的水面舰艇部队可以迅速地支援斯普拉格,因而,甚为惊慌。另一方面,上述电报激怒了哈尔西,他说:“保护第7舰队并非我的使命,我的任务是进攻,是率领第3舰队实施突击,去突击那种不仅对金凯德和我们有严重威胁,而且对整个太平洋战局部有重大影响的敌人海上兵力。”哈尔西认为,他所采取的行动是最正确的。他电令正在东南海域补给燃料的麦凯恩的特混大队急速去支援斯普拉格,并把上述措施向金凯德作了通报。哈尔西率领第34特混舰队和第38特混舰队的3个特混大队,继续北进,离莱特湾越来越远。

   当时,坐镇珍珠港的尼米兹根据收到的第3舰队和第7舰队之间的来往电报,从作战图上注视着战斗的进展情况。

   终于觉得必须亲自过问此事了。于是,他给哈尔西发了一份简短的电报:“第34特混舰队,在哪里?”

   尼米兹司令部的一个少尉军官,负责把报文加密。通常是在报文的首尾随意加上几句话,以使敌人难以破译。然而,他违反了规定,所添的话很可能被认为是电报的正文。事后追究此事时,他承认当时没有觉察到所添的话欠妥。他说:“那是我灵机一动加上的一句话。”

   哈尔西已经命令旗舰“新泽西”号的通信官,收到作战方面的紧急电报后,把译码机处理过的报文删去外加的词语,宣接送给哈尔西本人或卡尼参谋长,无须再花时间去抄写电文。按说,尼米兹发来的电报经译码机处理后,按规定以重复语为标记,可以把外加的话同正文区分开来。但是,加在这份电报末尾的词语酷似正文,译码军官误以为全是正文,未加删减就送给哈尔西了。结果这份报文上写着:

   发报: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

   收报:第3舰队司令哈尔西

   抄送:美国海军作战部长金,第7舰队司令金凯德

   第34特混舰队在哪里,在哪里(重复语)?全世界都想知道

   本来,这种重复语应在译好的正式报文中删去,这份报文删掉重复语以后的部分,则应是:“第34特混舰队在哪?”

   10时稍过,收到这份急电的哈尔西有些气恼,他认为,这是对他的一个讽刺。尤其是还将这份电报还送海军作战部长金海军上将和金凯德,这更使他感到不快。哈尔西看到报文的最后一句话时,认为这是对他的侮辱,感到怒不可遏。

   哈尔西对尼米兹的这份报文,尤其是对那奇特的结尾,越想越生气。近11时,终于在一气之下改变主意,命令第34特混舰队把航向从0度变为180度,由北上改为南下。

   11时15分,第34特混舰队已经改变航向,向南航进。当该编队从第38特混舰队旁边通过时,哈尔西命令博根率领的航空母舰特混大队随他同行,以便提供空中掩护;并派劳伦斯·杜博斯海军少将指挥的4艘巡洋舰和10艘驱逐舰随米彻尔的两个航空母舰特混大队同行,以便提供海上支援。

   米彻尔率领谢尔曼、戴维森的两个航空母舰特混大队和杜博斯的水面舰艇群继续向北追击,以便再次对日北部编队实施空中突击。将近中午,第3次派出突击机群(200余架舰载机)袭击残余的日航空母舰。结果,“端凤”号被重创,但仍浮在水面。“瑞鹤”号被击中3条鱼雷而沉没。在参加袭击珍珠港的几艘日本航空母舰中,“瑞鹤”号是最后被击沉的一艘航空母舰;除中途岛海战外。它参加了太平洋战争中的历次航空母舰之间的交战。午后,第4次派出突击机群,终于击沉奄奄一息的“瑞凤”号航空母舰。第5次派出的突击机群,实施最后一次突击,集中轰炸改装的“伊势”号战列舰,有几颗炸弹在其附近爆炸,但无一命中。参加这次战斗的飞行员们几乎都已连续战斗了两天。

   14时许,米彻尔认为他的航空母舰部队过于靠近日军,为了安全起见,便率领谢尔曼和戴维森两个特混大队转而向东航行,只派杜博斯率领的巡洋舰和驱逐舰部队继续北进,以摧毁受伤的日舰。但是,这毕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小泽还有2艘改装的战列舰,哈尔西已将第3舰队的6艘战列舰全部带走。在杜博斯的水面舰艇编队前去击沉小泽放弃的最后一艘航空母舰“千代田”号时,日北部编队的大部分舰只已经远远离去。然而,天黑后,杜博斯编队追上3艘日军的驱逐舰,经过炮战和鱼雷攻击,击沉其中1艘。美军的几艘潜艇在此地以北设伏,受伤后单独驶向本土“多摩”号轻巡洋舰又被其中的一艘潜艇击沉。当时,美太平洋舰队潜艇司令查尔斯·洛克伍德海军中将在日军舰只可能窜逃的各个航路上都配置了潜艇。

   小泽作为诱饵的航空母舰虽然全被击沉,但是他竟把另外13艘水面舰只中的10艘带回本国,出色地完成了诱敌任务,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他不仅使栗田部队免遭全军覆没的下场,而且也使自己率领的“诱饵部队”的大部分舰只免遭厄运。然而,日本却未通过小泽的行动达到所期待的最终目的。由于小泽与栗田的无线电通信联系中断,虽然莱特湾内的美军登陆输送队已经处于日军舰炮火的射程之内,然而,栗田并未实施突击。

   萨马岛海战

   10月25日凌晨1时许,栗田率领的中央编队(当时尚有战列舰4艘、重巡洋舰6艘、轻巡洋舰2艘和驱逐舰11艘),驶出圣贝纳迪诺海峡,进入太平洋,立即发出战斗警报,变为夜航的搜索队形,小心翼翼地向东航进。3时,栗田部队向右转向,沿萨马岛海岸向东南航进。当栗田沿此航向前进时,接到西村的最后一份电报:南部编队在苏里高海峡遭到美军的袭击。1小时后,又接到志摩来电:“我部正在撤离战场。”根据这两份电报,栗田正确地判断出:日军在南面的突击行动已被挫败。但是,粟田却与北面的小泽失去了联系。

   日出时,栗田部队由夜航的搜索队形变为防空的环形队形,所属舰只成数列纵队前进。变换队形的信号刚一发出,“大和”号旗舰桅楼上的了望哨就报告在东面的水天线处出现了几个黑点。片刻之后,从“大和”号的舰桥上用目力即可看见航空母舰及其警戒舰只的舰桅杆,接着又看到了舰体。栗田的参谋们一致认为,肯定是碰到了哈尔西第3舰队的航空母舰特混舰队,水天线处的舰只就是美国的航空母舰群、巡洋舰群、驱逐舰群和几艘战列舰。然而,哈尔西的舰队当时正在300海里以外的北面海域,准备对小泽部队实施突击。在东方的晓雾中,栗田及其参谋们刚才看到的,实际上是克利夫顿·斯普拉格海军少将指挥的第3护航航空母舰大队,辖有18节的护航航空母舰6艘、驱逐舰3艘及护卫舰4艘。与第3护航航空母舰大队兵力基本相同的第2护航航空母舰大队,在弗利克斯·斯顿普海军少将指挥下,这时正在策3护航航空母舰大队的东南水域担任警戒。托马斯·斯普拉格海军少将(兼任护航航空母舰特混编队指挥官)直接指挥的第1护航航空母舰大队,这时正在南面130海里以外的棉兰老岛附近执行警戒任务。上述3个大队就是当时美军能够用来保护登陆输送队免遭敌人袭击的兵力。

   有的参谋兴致勃场地向栗田建议,与其袭击美军的货船和运输舰船,不如袭击当面这支强大的航空母舰特混舰队(日军认为C·A·F·斯普拉格大队是一支航空母舰特混编队)。可是,栗田另有自己的打算。他知道,不能指望友军给予空中支援,而自己部队的防空火力也不够强。然而,海战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栗田本应改变战斗序列,在战列舰和重巡洋舰的掩护下,派出轻巡洋舰和驱逐舰前去实施鱼雷攻击。可是,栗田却没这样做,而命令部队变成防空序列。正在变换队形时,栗田命令对敌实施攻击。这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各个分队自行指挥,航速快的冲在前面,使栗田部队完全陷入混乱之中。6时58分,栗田部队的舰炮开始射击。

   克利夫顿·斯普拉格当时比栗田更为惊慌。巡逻机报击发现敌人后,他就在西面海上看到日舰的塔形舰桅,遂即命令本大队转向,迎着东南风航进。这样,既可加大与日舰之间的距离,又可使飞机起飞。接着,就命令舰载机立即起飞。当460、406和356毫米的炮弹在护航航空母舰周围掀起巨大的水柱时,斯普拉格命令各舰施放烟幕,全速规避,迅速驶入附近的降雨水域。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些航速低、吨位小的护航航空母舰和一些战斗力不强的警戒舰会要同日本的快速水面舰艇部队交锋。因此,他立即用明码发报,请求支援。他说:“如敌大口径火炮对我舰只再继续轰击5分钟,我们的军舰将荡然无存。”

   下面记述的就是海战史上一场罕见的追击战,这场追击战竟以意想不到的结果而告终。斯普拉格率领部队在暴风雨中转而向南航进。他认为,第7舰队的水面舰艇部队一经获悉他处于险境之中,便会赶来支援,如果开往莱特湾方向,就有希望在途中遇到援兵。不久,美军的这个大队从暴风雨中驶出,再次暴露在日军面前。但是,栗田部队既不切断斯普拉格大队的退路,也未对其实施突击,却继续沿着原来的航向向东追击。栗田企图在美航空母舰部队的上风占领队位,以阻止美舰迎风航行,使其舰载机不能起飞。

   8时,日本的几艘战列舰和重巡洋舰从斯普拉格大队的舰尾方向追来,还有几艘重巡洋舰从其左舷逼近,大有断其后路之势,迫使斯普拉格逐渐向西南方向运动。将近9时,原在战列舰后面跟进的一支巡洋舰驱逐舰部队(巡洋舰1艘、驱逐舰4艘),到达斯普拉格大队的右后方,显然是企图对其合围。

   不久,双方的水面舰只就交火了。斯普拉格派3艘驱逐舰,后来又加派3艘护卫舰,前去对来袭的日本驱逐舰进行火炮射击和鱼雷攻击。这实在是一场决死的拼搏。如同一位护卫舰舰长在发起攻击前为激励官兵奋勇杀敌所说的那样:“我们是同绝对优势之敌进行殊死博斗,不能抱有活下来的希望。”这几艘美舰在日军大口径舰炮的密集射击下破浪前进,迫近敌舰进行鱼雷齐射,施放烟雾,尔后退入暴风雨中。

   在首次攻击中,“约翰斯顿”号驱逐舰发射的一条鱼雷击中了“熊野”号重巡洋舰,使其丧失机动能力。未过几分钟,其它几艘护卫舰也对“鸟海”号和“筑摩”号重巡洋舰实施了鱼雷攻击。“铃谷”号重巡洋舰被一颗炮弹击中,航速减至20节,后来驶到“熊野”号附近,接走战队司令官及其参谋人员,但“铃谷”号也没赶上队伍,未再参加这场追击战。斯普拉格大队上述攻击行动的最大效果是,迫使“大和”号旗舰及在其后跟进的另一艘战列舰为了规避美军的鱼雷攻击,改变航向朝北驶去,未能继续追击。这样,栗田就看不到美航空母舰,不能掌握战场的战斗势态,斯普拉格大队便乘机撤走了。

   当美舰对栗田部队继续实施突击时,“霍埃尔”号驱逐舰中弹40余发,失去机动能力,最后只好弃舰。这艘军舰成了日军集中射击的目标,凡是舰炮射程达得到的日舰,一齐对其射击,弹如雨注,直到将其击沉。几分钟后,舰体被356毫米炮弹炸裂的“塞缪尔·罗伯茨”号护卫舰也倾覆沉没。这时,已受重伤、鱼雷已经用完的“约翰斯顿”号驱逐舰,又发现日本的1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来对美航空母舰实施鱼雷攻击,“约翰斯顿”号立即对其开炮射击。这几艘日舰企图切断美军的退路,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约翰斯顿”号不顾安危,立即向其冲去,虽然遭到敌舰的猛烈炮击,却使日舰不能占领有利的发射阵位,过早地发射了鱼雷,因而未能击中美航空母舰。然后,上述日舰向“约翰斯顿”号驶去,并包围了该舰,集中火力将其击沉。这时,为航空母舰大队担任警戒的另外2艘驱逐舰也中弹受伤。在古今的海战史上,大概没有哪一国海军舰艇能象斯普拉格指挥的护航警戒舰只那样,面对强大的敌人,毫不退缩,英勇奋战,圆满地完成了战斗任务。

   斯普拉格的6艘护航航空母舰被栗田部队的几艘重巡洋舰赶到下风方向,再也不能利用烟幕来掩护自己而开始中弹。首先是几艘重巡洋舰从其左后方追来,接着,又有2艘战列舰对其进行炮击……。美航空母舰之所以未被全歼,是出于日军的射击不够精确,美军的损管作业非常得力,日军使用的穿甲弹穿过没有装甲的护航航空母舰的舰壳而未爆炸。然而,“甘比尔湾”号航空母舰中弹过多,无法抢救,终于丧失机动能力,开始倾斜,于9时7分沉入海底。

   对抗击栗田部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舰载航空兵。克利夫顿·斯普拉格和弗利克斯·斯顿普两个大队所属的鱼雷机、轰炸机和携带炸弹的歼击机,后来得到莱特湾岸基飞机和托马斯“斯普拉格大队(包括袭击“最上”号返航的飞机)所属飞机的支援,在栗田部队上空作战的美军飞机越来战多,这些飞机交替投入战斗,可以持续不断地进行攻击。有些飞机弹药耗尽时,就作模拟俯冲动作,以钳制敌人;有的飞机就近降落到斯顿普大队的航空母舰上,进行加油;有的飞到较远的塔克洛班机场去补充燃油和弹药。在美舰载航空兵的持续突击之下,日军的“鸟海”号、“筑摩”和“铃谷”号3艘重巡洋舰再次受到重创,已濒于沉没。根据日军的教令,遇到空袭时,“各舰可自行机动。”这样一来,中央编队所属的舰只就分得很开,更加混乱了。日军的指挥官们把他们的进攻效果估计过高,以为正在对美国的快速航空母舰编队进行追击。

   其实,栗田既失掉了同克利夫顿·斯普拉格大队的接触,也与所属的大部分舰只失去了联系。于是,他认为,既然美航空母舰编队已经逃走,就应把自己的队伍整理一下,9时11分,栗田以20节的航速北上,同时电令所属舰只向“大和”靠拢。粟田下达命今时,有2艘重巡洋舰正与美舰交战,向南疾驰,与美航空母舰已接近到几乎可以直接瞄准的距离。在巡洋舰后面跟进的2艘战列舰也离美舰较近。正在交战的几艘驱逐舰再坚持片刻,就可在搬出战斗之前将“约翰斯顿”号击沉。

   几分钟前,看来还一切都对栗田部队有利,但是他却撤出了战斗,这使斯普拉格感到惊愕。于是,斯普拉格便率领所部向25海里以外的莱特湾驶去。

   神风特攻队出动

   由于栗田部队撤出战斗,第7舰队的几艘护航航空母舰才免于被歼。这不仅在当时看来是一个奇迹,就是在战后也使美国人感到非常神奇。这一天的海战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是日军的抵抗并未结束。日军新组建的神风特攻队,10月25日出击,首战告捷。这种特攻队由抱有必死精神的飞行员组成。将其命名为“神风”特攻队,是因为忽必烈的蒙古舰队于1273年和1279年两次出兵侵日,均因台风将其舰队吹散而未得逞。后人便称这种强台风为“神风”。

   坐镇菲律宾的日本第一航空舰队司令官大西胧次郎海军中将,得知栗田部队开始进攻莱特湾,便认为使用飞行员实施拼死攻击的时机已经到来。可是,缺乏训练的轰炸机飞行员要突破美舰对空火力的严密封锁进行轰炸是不可能的。如果飞行员们驾驶着挂小型炸弹的零式战斗机,对准目标进行冲击,虽然经验不足,如果飞机性能较好,也有可能实施有效的攻击。大西在吕宋岛的克拉克基地,亲自向所属飞行员们提出了这种攻击方法,立即得到大家的赞同。即使采取这种攻击方法也为时已晚。但是日军还是决定使用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新战法,来对抗美军日益增长的海上优势。

   为了配合水面舰艇部队对莱特湾的进攻,日军航空部队连续4天都动用了神风特攻队。但因天气不良,或因搜索不当,而未发现任何目标。24日,在吕宋岛附近,日军以常规的攻击方法对谢尔曼的航空母舰特混大队进行了攻击,但战果甚微。这一事实说明,迫切需要寻求有效的攻击方法,以获得更好的战果。如果“神风”式攻击方法确是一种有效的歼敌手段,那么,以事实来证明这一点的时机已经到来。果然,第二天早晨,“神风”特攻队成功地进行了首次突击。

   10月25日拂晓,由6架飞机组成的“神风”特攻队从棉兰老岛的达沃机场起飞,在向北飞行途中,发现托马斯·斯普拉格的护航航空母舰大队。美护航航空母舰的舰载机正准备起飞去袭击栗田部队。这时,上述6架零式战斗机从大约3300米的高度穿过密云俯冲下来,有的进行接近垂直的俯冲攻击。这几架“神风”飞机直接冲向“彼特洛夫湾”号和“桑加蒙”号护航航空母航,由于高射炮火的抗击,未能命中目标。但是,这个大队的另外2艘护航航空母舰“苏万尼”号和“桑提”号被特攻机击中,飞行甲板和机库甲板均被炸弹炸穿。在一片混乱之中,有一艘日军潜艇悄悄地接近到“桑提”号附近,进行了鱼雷攻击。这2艘航空母舰虽被击伤,但仍能保持自己的队伍,并及时采取了报管措施,几小时后又投入了战斗。

   接近中午时,栗田部队突然停止射击,从克拉克基地起飞的“神风”机对已遭重创的克利夫顿大队进行追击,有1架特攻机向“基特坎湾”号俯冲下来,虽然稍稍偏了一点,但仍较成功,使“基特坎湾”号遭到重创。另有2架“神风”机冲向“加里宁湾”号(该舰在此之前已被击中14颗炮弹),引起大火。还有1架特攻飞机撞击了“圣洛”号,炸穿了飞行甲板,引起大火,并引爆了机库甲板上的炸弹和鱼雷连续的爆炸,把这艘航空母舰炸得破烂不堪,近中午时沉入大海。

   克利夫顿·斯普拉格把残存的警戒舰只留下去援救“圣洛”号的落水者,而自己则率领几艘航空母舰向马努斯岛撤去。后来,在谈到此事时他说:“我们被打得狼狈不堪,当时觉得即使有护航舰只担任警戒,也是难免要挨打的。”

   栗田部队撤退

   栗田认为,不管怎样得先把本部队残存的舰只集合起来,再采取下一步作战行动,便令所属部队分别驶往萨马岛海域。尽管日方也有损伤,但是栗田认为,整个上午的海战打得相当不错。他估计,已击沉美军航空母舰3至4艘、重巡洋舰2艘及驱逐舰若干艘。栗田曾一度改变航向,企图再次驶往莱特湾。然而片刻之后,他又提出一个更加妥善的作战方案,使改变了航向。栗田判断,美军的登陆输送队可能还未卸完载,可是,这些船只已多次接到警报,恐怕已经撤离莱特湾。另一方面,栗田从截获的电报中得知,一支强大的美国航空兵力正向莱特岛集结,第3舰队的几个航空母舰特混大队也从各个方向向他的部队驶来,虽然眼前还没看到敌舰,但他已经预感到美军向他包抄过来。在这种情况下,莱特湾与其说是一个应该去捕捉战机的地方,不如说是一个陷井。于是,栗田决定,无论如何要在外海与敌人进行一次较量。

   栗田受领的任务,与哈尔西担负的使命相似,也就是说,如有机会,可酌情对敌航空母舰编队实施突击。25日晨,马尼拉来电称在萨马岛东北发现美航空母舰编队。栗田及其参谋们经过充分考虑后,认为这支航空母舰编队是一个最适合的突击目标,如能得到吕宋岛岸基航空兵的支援,中央编队或许能够取得一次决定性的胜利,至少也是一次壮举,为主力部队增光,以流芳后世。13时稍过,当美护航航空母舰进行最后一次突击时,栗田部队已经向北驶去,以寻找马尼拉来电中提到的那支航空母舰编队。

   不久,美军的第一批舰载机就从东北方向袭来,这是麦凯恩航空母舰特混大队的舰载机根据哈尔西的命令赶来萨马岛海域进行支援的。由于麦凯恩的舰载机实施远程突击,必须携带副油箱,所以未挂较重的鱼雷,只挂了炸弹。美机的这次突击虽然未对栗田部队造成多大损伤,但却使栗田坚定了不再进入莱特湾的决心。

   近傍晚时,根据栗田的请求,吕宋岛上可以参战的日本岸基飞机几乎全部出动,对预期的美航空母舰编队实施协同攻击。这正是两天来栗田部队所期待的空中支援。

   但是,栗田的愿望落了空,连美国航空母舰编队的影子也未发现。这时,日驱逐舰的燃料已剩下不多,栗田及其参谋们与海上及空中的敌人连续奋战3天,已经疲惫不堪。在这种情况下,栗田认为唯一的选择是撤出战斗。将近黄昏时,栗田部队驶向圣贝纳迪诺海峡,21时30分进入海峡。只有“野分”号驱逐舰为了从即将沉没的“筑摩”号重巡洋舰上接下舰员落在其它舰只的后边。

   这时,哈尔西把24日夜间集结在吕宋岛以东海域的全部兵力分四路展开。活动在北部海峡的米彻尔编队,与杜博斯率领的巡洋舰驱逐舰特混大队分开行动,令杜博斯大队到达航空母舰编队的前方,以便击毁小泽部队中因被重创而掉队的军舰。哈尔西企图在栗田部队驶抵圣贝纳迪诺海峡之前就特其击溃,所以又从南下的舰只中抽出2艘航速最快的战列舰(“衣阿华”和“新泽西”号)以及3艘轻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先行。这样一来,第3舰队的兵力就更加分散了。哈尔西率领其直辖部队向南疾驶,企图抢在日军前头。然而,这是徒劳的。午夜稍过,当哈尔西到达圣贝纳迪诺海峡时,栗田部队尚未进入海峡的舰只仅有“野分”号一艘了。哈尔西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对这艘日舰进行了炮击和鱼雷攻击,迅速将其击沉。第3舰队的快速战列舰群首先刚向北航行300海里,然后又转而向南航行300海里,往返于日军两支主力部队之间,未同其中的任何一支部队交战。

   栗田部队以最大航速连夜横渡锡布延海,26日日出后,已经通过整个塔布拉斯海峡,在班乃岛以西海域转为向南航进。这时,博根和麦凯恩两个特混大队已在吕宋岛附近水域会合,并派舰载机前来袭击栗田部队。“能代”号轻巡洋舰被舰载机击沉,掉队的“熊野”号重巡洋舰受到重创。至此,受到沉重打击的栗田部队连续4天所实施的突击才算结束。栗田带领4艘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逃脱了哈尔西的追击。这些残存的舰只虽然已经不能成为一支强有力的进攻兵力,可是麦克阿瑟和金凯德在拟制进攻菲律宾的下一步作战计划时,仍然必须认真考虑日军这支海上兵力的存在。

   结语

   决定莱特湾海战结局的有以下几个基本因素:美国的海上力量占有巨大的优势,并有其它盟国的战斗舰队予以加强,还有美国航空兵力的强大支援;盟军的潜艇切断了日军的燃油补给线,加上日军还是取分兵防守的战略,致使日本舰队处于被分割的状态。莱特湾海战的特点是,美军和日军的各海上编队之间的无线电通信均不够畅通,未能适时地互通情报。美国海军部队由于在作战海区没有统一的指挥,其战斗力的发挥显然受到了影响。日本舰队虽有丰田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实施统一指挥,然而在协同作战和相互支援方面还不如美国舰队。这场历史上规模最大而又极其复杂的海战,就是在上述情况下展开的。对交战双方来说,这场海战或者取得辉煌战果,或者失去战机,往往就在一念之差,这是值得深思的。

   日军没有达到歼灭莱特湾中盟军登陆输送部队这一主要作战目的,自己反而丧失战斗舰只306000吨,其中包括战列舰3艘、航空母舰4艘、巡洋舰10艘、驱逐舰9艘。而美军仅以损失舰只37000吨(轻型航空母舰1艘、护航航空母舰2艘、驱逐舰2艘和护卫舰1艘)的代价,不仅保障了登陆输送队的安全,而且使日本海军丧失了其赖以再次发动舰队规模海战的能力。这样,莱特湾海战就以美军取得巨大的胜利而告终。然而,无论是美军还是日军,都没有充分而有效地发挥海军兵力的作用。

   栗田部队虽然遭到了史无前例的持续空袭,却能在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横渡锡布延海,并悄悄地突破圣贝纳迪诺海峡,进入太平洋。但是,他却没有充分地利用当时的有利战机。栗田对美军的一支护航航空母舰大队进行了分散的攻击,这不仅其部队陷入混乱,失掉攻击目标,而且也使其部队相互之间失去了通信联系。栗田部队受到的损失大于取得的战果,最后沿着出去的航线撤了回去。西村部队应与栗田部队协同进攻莱特湾,但比预定计划提前进入苏里高海峡,陷入了美军的伏击区,白白损失了自己的兵力。志摩将军由于过虑而未能同西村进行协同作战。当他发现西村舰队损失惨重时,便明智地从苏里高海域撤退了。小泽则象事先预料的那样,损失了作为诱饵的几艘航空母舰,可是却使美国第3舰队远远离开莱特湾,并能把所率领的大部分水面舰只保存下来。小泽虽使栗田部队免于被歼,却未能将诱敌成功而为栗田部队创造了极好战机的情况向友军通报。日军获得战果的另一措施,是使用“神风”特攻队进行了突击。其突击规模虽然有限,但对下一步的作战是有一定作用的。10月25日,特攻队已对盟军舰队进行了首次突击。

   美国海军的各个参战部队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但是,第3舰队和第7舰队由于一系列的判断错误,而未能很好地协同作战。哈尔西曾经集结兵力对锡布延海的日本中央编队实施猛烈空袭,使其暂时撤退。但是后来,他认为第7舰队一定会派出兵力去掩护莱特湾的北口,便放弃了中央编队这个目标,也未对圣贝纳迪诺海峡和登陆地域进行掩护。奥尔登多夫也许认为这是双方战列舰、巡洋舰之间的最后一次炮战,便把苏里高海峡封得水泄不通,以优势兵力和密集火力痛歼西村部队,奥尔登多夫确有把握夺取这次海战的胜利。因为金凯德认为莱特湾北口由第3舰队负责掩护,则把所属的水面舰艇部队几乎全部交给了奥尔登多夫。米彻尔历来镇定自若,善于巧妙地使用航空兵,把日本出动的几艘航空母舰全部击沉。然而,日本北部编队和中央编队的兵力却未被全歼。这主要是因为哈尔西在这次海战的关镀时刻,不适当地把水面舰艇部队的主力北调南遣,致使南北两个战场都不得不以较弱的兵力去对付日军。

   在这次海战中,最令人难忘的是,美国海上部队在萨马岛海域所进行的协同作战。莱特湾近在咫尺,美军的协同作战却使栗田部队终于返航了。在这里,克利夫顿·斯普拉格大队,在斯顿普和托马斯·斯普拉格两个大队的支援下,把利用风向、暴雨、施放烟幕、舰艇运动、实施空袭与海上攻击结合起来,巧妙地运用可能采取的各种战术,终于打乱了栗田部队的部署,击退了优势之敌。从空中来看,护航航空母舰的舰载机虽然没有进行过攻击水面舰只的训练,但是也和快速航空母舰的舰载机一样,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从海上来看,克利夫顿·斯普拉格大队的警戒舰只虽然不大,却能不畏强敌,冒着日军战列舰和巡洋舰的密集炮火,奋勇应战,巧妙地利用烟幕和暴雨进行隐蔽,实施鱼雷攻击。鱼雷用完后,还能以127毫米舰炮对抗356毫米和406毫米的巨炮。这就保障了对敌舰顺利地进行空袭,且使大部分护航航空母舰撤出战斗。这两个小时的果敢行动、献身精神和巧妙战术,在美国海军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