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特岛之战·第三
作者:卡尔·贡德拉赫博士 ·德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
出自————《战争通史》
一九四零年秋季以来欧洲局势的发展以及进攻克里特岛的决定
德国在法、比、荷的胜利,不仅将英国的势力逐出了西欧,同时也大大地削弱了它在东南欧的影响。东南欧诸国在现代军备方面都很落后,因此竭力避免与这个欧洲大陆的头号军事强国发生冲突。
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巴尔干国家间的紧张关系,因德意两国(没有苏联参加)于一九四○年八月三十日在维也纳强行裁决而趋于缓和。这个裁决使罗马尼亚损失最大。尽管如此,它却寻求和德国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这是因为它清楚地认识到由于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已不复存在,德国便成了能保卫它的剩余领土和对付苏俄威胁的唯一强国。希特勒准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罗马尼亚的愿望,因为首先他对普洛耶什蒂油田感兴趣,德国继续作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依赖它。十月,汉森将军率领的德国军事代表团和斯派达尔将军率领的德国空军代表团抵达罗马尼亚。德国也急于探究罗马尼亚有无参加对苏作战的可能性。时下,这场战争已在德国的谋划之中。
正值德国在东欧进行活动之际,西欧的对英作战仍在激烈地进行,尽管那里令人沮丧的局势已使“海狮”计划推迟执行。正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决定推迟不仅是因为德国空军未能在对英作战中获得制空权,而且还由于德国海军首领们对整个“海狮”计划的实施满腹猜疑,最后一个原因是,希特勒本人内心对执行这项计划能取得什么结果也毫无信心。
东南欧在经济上的重要性与德国自己的军事计划,使德国对保障东南欧的和平安全十分关切。意大利对此应该心有灵犀。尤其是它于九月十三日开始进入埃及以来,现已在西迪巴腊尼陷入困境时更应如此。可是,墨索里尼非但不在地中海全力以赴对付已无力发动有取胜希望的进攻的英国人,反而转向希腊,并在十月二十八日入侵该国。墨索里尼之所以如此,一则是因德国在罗马尼亚所采取的措施激怒了他;二则是受其外交部长齐亚诺的怂恿,他预计会迅速取胜。现已明了,当时德国对意大利的行径大为震惊,极不愉快。对轴心国各自为政的战争努力早有许多批评,现在再去进行事后批评,实在是多费笔墨。但是有一条似乎可以肯定:即使全然不考虑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个性与政治上的原因(比如,考虑墨索里尼在意大利的地泣),仅就军事上的原因来说,当时也不可能将作战的重心移向地中海,成功地转移作战重心的一切必要条件均不具备。然而必须指出,有人一再劝说希特勒这样做,尤其是海军和陆军的顾问们(例如雷德尔海军元帅)更是如此,尽管德国海军在地中海的实力比其他任何地区都弱。
一九四○年十一月十二日,即莫洛托夫访问柏林的当天,希特勒签署了元首第十八号指令。指令明显地反映出盛行于一九四○年秋季那种对形势捉摸不定的看法。这是在德国空军对英作战失败,推迟执行“海狮”作战计划,以及巴尔干又出人意外地爆发了一场不受欢迎的战争之后。在这项指令中,希特勒认真考虑了对其主要敌人英国发动战争的每一种可能性,并审度了如下的整个欧洲局势:德法关系,说服法国参加对英作战的可能性,西班牙与葡萄牙对执行“菲利克斯”作战计划(德国提议向直布罗陀、加那利群岛和佛得角群岛发动进攻)的态度以及德国对意大利向埃及发动进攻所给与的援助。指令还注意到东南欧与东欧的形势。
希特勒预见到意大利和希腊冬季作战将会遇到重重困难,并意识到这将给英国在大陆上重新获得立足点提供机会。于是,他指示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作好准备,“如有必要,便从保加利亚向希腊进攻,占领其爱琴海以北的领土。这样,便可为德国空军提供有效的作战基地,特别是可以对付威胁罗马尼亚油田的那些英国空军基地” [ 注:英军是在1940年10月29日在克里特岛登陆的。 ] 。鉴于希特勒还认识到土耳其的地位十分重要,“上述决定与其军事行动都是以使用约达十个师的兵力为前提的”。为了加速完成必要的部署,驻罗马尼亚的军事机构将尽快地得到加强。戈林也奉命加强驻罗马尼亚的空军机构,准备在巴尔干东南部部署德国空军部队,还将在保加利亚的南部边境建立一个空情报告站。将影响到整个巴尔干作战尤其是克里特岛之战的苏联问题,是个大问题。指令在提及苏联这个问题时指出:“为了搞清苏联近期的态度,已经开始和苏联进行政治协商。无论这些协商的结果如何,有关东线作战准备的一切口头指示依然有效。同时,作战准备仍要继续进行。”
到十一月中旬,意军在阿尔巴尼亚已被迫采取守势,而且很难守住阵地。德国的首次援助是提供了一支空运大队。但情况已很明显,还必须提供更多的援助。
一九四零年十二月十三日,希特勒签署了元首第二十号指令。在指令中,他说明了德国准备进攻希腊(称“马丽他”作战计划)的作战要点。我们在本文提起它,只是因为它所强调的思想后来导致了对克里特岛的进攻。
这项指令一开始便指出,阿尔巴尼亚的日趋危险的局势使我们感到采取这一措施加倍重要,即应当阻止英国以巴尔干战线为掩护在那里建立空军基地。因为这些基地一旦建成就会威胁意大利,威胁罗马尼亚油田。德国进攻的首要目标是爱琴海沿岸地区和萨洛尼卡盆地。然而,也可能有必要经由拉里萨与科林思地峡发动进攻,进而占领整个希腊。德国空军的具体任务是,“尽可能使用伞降和机降着陆夺取在希腊沿海诸岛上的英军基地”。
在进攻的目的全部达到之后,参战部队将撤退,“另有他用”。这一耐人寻味的措辞表明,这些作战行动与计划中的对苏作战具有直接联系。事实上,五天后,即十二月十八日,希特勒签署了元首第二十一号指令——“巴巴罗萨”对苏作战计划。
考虑到气候有利,原来计划于一九四一年三月进攻希腊。但是,进攻发起时间推迟了,首先是由于正在与保加利亚进行外交谈判,因为要到达希腊必须假道保加利亚;再者是由于南斯拉夫在三月二十六月至二十七月发生了政治动乱;最后是因为德军到四月六日才能开动,而且时间紧迫只能匆忙部署。要做好这些工作,时间又没有。因为对苏作战即将开始,而且作战计划已经坚定不移地执行了。但是,即便如此,还是不得不改变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五日进攻苏联的原订日期。新的进攻日期定在四周之后。
直到三月末,以空降作战夺取希腊沿海诸岛(即“马丽他”作战计划的一部分)的建议才进而变成占领利姆诺斯岛的实际措施。攻占基克拉季斯群岛只能在占领雅典周围地区之后。因为那里的地形对实施进攻非常困难。
一九四一年三月二十六日,作为准备的一项内容,德国空军命令聚斯曼特遣队与第七空军师的师部一同开往保加利亚。由聚斯曼中将指挥的特遣队包括第二加强伞兵团以及炮兵、高射炮兵、工兵和通信部队。这两支部队在保加利亚的任务是在第八空军军的指挥下负责执行空降作战。
但是,驻保德国空军还需要支援越过希保边境向希腊军队与英国远征军发动强大的进攻的作战行动。这意味着它将无力实施伞降与空降登陆作战。结果这一行动只好推迟实施。
战争的进展使德国伞兵部队不必再去夺取利姆诺斯岛。但在一九四一年四月二十六日,第二伞兵团却携带重装备在科林思地峡空投成功。科林思运河上的桥梁被敌方的一颗炮弹碰巧起爆了炸药而炸毁。但德军很快又架起了一座急造桥。伞兵们俘获了九百名英军和一千四百五十名希军,其中军官二十一名。己方仅死亡六十三人,伤一百五十八人,失踪十六人。
这次军事行动打开了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大门,加速了克里特岛之战的进程,并保卫了康斯坦萨一博斯普鲁斯一科林思这条轴心国重要的海上通道,此外便是引人注目地使用了伞兵部队。这次使用伞兵的经验加上先前在荷兰、比利时的经验,也就指明了如何使用伞兵的指导原则。
我们不打算讨论最先提出从空中夺取克里特岛的是第四航空队参谋部(虽然其司令勒尔将军在四月十五日曾向戈林提出过这一建议)还是第十一空军军司令施图登特将军这个问题 [ 注:1955年 3月12日与施图登特将军的会晤。 ]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同希腊作战进行之际,施图登特曾于四月二十日亲自向戈林作过报告。还可以肯定的是,就在第二天,进而呈报希特勒后,“水星”作战计划终于决定,即从空中夺取克里特岛 [ 注:1941年4月25日第28号指令《“水星”行动计划》。 ] 。
德军最高统帅部作战局 [ 注:施图登特将军在《世界综览》第14号第6卷中介绍了一次讨论会的情况。会上凯特尔和约德尔两人都赞同马上占领马耳他岛,而希特勒却认为:“占领克里特岛才会使巴尔干之战有一个良好的结局。” ] 一份研究报告表明这样一种观点,即在战争的现阶段,鉴于马耳他岛位于地中海中央,应在夺取克里特岛之前首先夺取马耳他岛。但那时对苏作战即将开始,希特勒的战略重点日益东移,因此,他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巴尔干地区、东地中海、埃及和中东。他在指令中相当明确地指出,夺取克里特岛的目的是要把该岛作为对付东地中海英军的空军基地。
尽管第二十八号指令中没有明显地涉及到夺取克里特岛的战略企图,但我们可以推测出,在四月二十一日那次重要的会议上,施图登特将军向希特勒阐明的意见,与他在成功地夺取克里特岛之后作战报告中所强调的想法相同。他写道,必须占领克里特岛,因为夺取它是将英军逐出大陆后保卫轴心国的康斯坦萨一科林思一意大利这条至关重要的海上通道的唯一手段,也是为了保证希特勒得到罗马尼亚的石油供应(这是希特勒的长期忧虑所在)的唯一手段。克里特岛在德国人手中将有如下作用:(1)实际上等于把英国舰队驱逐出爱琴海;(2)标志着英国在东地中海的地位受到很大的削弱;(3)为德国空军攻击埃及,尤其是苏伊士运河,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基地。
希特勒在命令中规定应于五月十五日进攻克里特岛,由戈林负责指挥。空降登陆军担任主攻,由已进驻地中海地区空军基地的德国空军部队和在西线已享盛名的第二十二师实施支援。不过,该师不巧还驻在布加勒斯特地区,而且由于所有可用的运输机急需为实施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作准备,因此它不可能赶上参战。数日后,由林格尔将军指挥的第五加强山地师代替第二十二师进入希腊。
在整个“水星”作战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都可意识到希特勒对拟定的对苏作战有种焦虑不安和迫不及待的心情。他毫不掩饰地催促加速作战准备。他要求所有参战部队不要希望在现有兵力以外再增加部队。作战部队的“空运行动决不能耽误‘巴巴罗萨’作战部署”。空降登陆军完成任务之后应立即撤出,“另有他用”。
由此可见,德军从一开始就面临着时间紧的问题,而且在整个作战过程中一直如此。这使德军不得不频繁地变更部署,造成了不幸的严重后果。其原因是对于伞降与机降作战来说,精确的选择时间是成功的关键。然而,巴尔干之战大败英军的胜利使德国战争决策者兴奋已极,他们信心十足地认为这次作战已胜利在望 [ 注:维尔纳·皮辛在其详尽无遗的著述《1941年德国伞兵和空降兵占领克里特岛》的第139页上说:第4航空队的看法是“一个步兵团”就绰绰有余了。 ] 。
克里特岛的军事地理
克里特岛是地中海的第五大岛屿,是爱琴海的岛屿之冠。它地处中央位置。西边最近的邻岛是马耳他岛与西西里岛。东边是塞浦路斯岛,越过塞浦路斯岛就是叙利亚。在西北面,伯罗奔尼撒半岛近在飓尺。马累亚角与斯帕塔角之间的距离还不到六十英里。向北,岛屿星罗棋布,唯克里特岛是爱琴海的南大门。在东北方,不到一百英里处是罗得岛与多德卡尼斯群岛。它们背后便是土耳其。向南,约二百英里处是从托卜鲁克至塞卢姆之间的昔兰尼加海岸。该岛距亚历山大港与尼罗河三角洲的三百五十英里,比西西里岛与的黎波里之间的距离还要短。
克里特岛的地形决定了英军所采用的防御措施的性质和防御地域的选择,也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在该岛作战的条件。因此可以说,它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了战斗的进程与结局。
克里特岛东西长约一百六十英里,平均宽度约二十英里。不过,最窄处在东部的耶腊皮特腊,仅宽约七英里,而最宽处则约三十七英里,四座绵亘的山峦构成该岛的主要地理特征。西部的白山延伸约五十英里,最高峰约达七千英尺;其次是伊达山,高度与白山相近。再向东就是腊西提山,高约六千英尺。最东面是锡提亚山脉,高约四千五百英尺,几乎横贯整个半岛东部。所有这些山脉都光秃陡峭,决定着河流的流向、海岸线的性质和树木植被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还决定着气候的特征。一般地说,山脉的分水岭更靠近南岸,那里的港口很少,且很小。南部沿岸地带狭窄,入海坡度大,也没有良好的舰船锚泊地。克里特岛的大部分河流急湍直下,穿过深谷北流入海。这对部队实施东西横向运动构成了非常严重的障碍。在北部,陆地平缓地绵伸入海。在北部沿岸,尤其是在首府干尼亚的附近有狭长的平原。岛上最好的港口与舰船锚泊地都在北岸,有苏达湾、雷西姆农和伊腊克林。但这些港口也不大,而且港口设备只能满足本岛的一般需要。苏达湾的北面有阿克罗蒂里半岛为屏障,可称为克里特岛的最重要的锚泊地。它能容纳重型战舰,同时也是飞船的理想基地。高达一千五百英尺的阿克罗蒂里半岛可用来保卫这个难得的海上据点。阿克罗蒂里一侧陡峭,入海坡度大。
除了这些港口与锚泊地以外,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南海岸的几个渔村,如斯法基亚、廷巴基翁和耶腊皮特腊。提及这些渔村的目的只是为了强调说明它们不适宜作为港口。这一点对战局是有影响的,而且将在以后的战斗中得到证明。南部沿岸缺少航运设施,这意味着驻克里特岛的英军只有通过北部沿岸的港口与锚泊地提供补给物资,而这些地方却最易遭受空中攻击。同时英国的海军舰艇与补给舰只必须大大延长航行距离,才能抵达这些地方。
一九四一年,希腊人与英国人接近建成了北部沿岸港口和锚泊地附近的若干空军基地。但它们充其量也不过是些前方机场而已。
在这些机场中,伊腊克林机场条件最好,可以起降各式飞机。马利姆机场位于干尼亚以西约十英里处,尚未竣工,只适于起降战斗机。雷西姆农机场的情况甚至更糟。可是,即便如此,这些机场在尔后的战斗中还是发挥了很大作用,德军为夺取这些机场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因为机场数量少、设备差,守军无法建立有效的空中掩护措施;即使那时英军有更多的飞机,情况也只能如此。影响这次作战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在克里特岛北部的守军处于极易遭受对方攻击的地位。
岛上交通不便,通信联络困难。正如机场决定可提供的空中支援的限度以及港口的吞吐量决定能够卸载部队、装备、补给物资的速度一样,交通与通信设施也足以决定当时分发输送上岸的补给物资的速度。这一点对作战的进程具有直接影响。
克里特岛上最重要的道路,同其港口与机场一样,全部位于北部。这一事实不仅决定了德军的进攻目标,还决定了英国守军所采取的防卸措施(包括沿北部海岸集结部队)。另外,还可以从空中轻而易举地观察岛上的道路网。
由于英军各部队之间缺乏有效的通信联络手段,即使英军判明了敌人的主突方向,也不可能迅速地集结部队还击。另一个不利条件是敌人可以相当容易地孤立英军各个支撑点。全岛只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公路沿线散布着一些相互距离很远的薄弱防御点,例如马利姆、苏达湾、雷西姆农和伊腊克林。每个防御点必须依赖港口补给才能守得住。尽管这条公路在岛上是首屈一指的,但按欧洲的标准衡量则糟不堪言。路面很窄,重型卡车不能交错通过。急转弯很多,尤其是穿过丘陵地的时候更多。公路上的桥梁没有一座能承受住七吨的载重量。另外,从海上可以观察到公路线的大部分。
岛上也没有与这条干线平行的辅助公路网。南部的道路又的确太精,而且数量少,只有四条穿越该岛。其中,靠近斯法基亚村的那条小路也很差,但由于位置重要,将可能对作战的结局带来某些影响。现有的三条窄轨铁路线只对本地有用,而对防御却毫无助益。
电话通信不算太差,几乎每村都有电话。这对守军很重要,因为撤离希腊的英军已不得不把大部分装备留在原地。但是,主要的电话线是沿海岸公路敷设的,因而极易遭到破坏。
克里特岛的初夏常常是晴空万里,阳光普照。一九四一年的四、五月间亦是如此。这种气候对于享有制空权的德国空军作战非常有利,不过,沿该岛北侧的斜坡上有许多葡萄园、橄榄树或杏树林,这为守军提供了充分的掩蔽与伪装条件,使空中侦察十分困难。最后,在马利姆与干尼亚之间地区,即主要战场,大部分是连绵的丘陵地,一直延伸到海边,其间夹着一些又窄又深的峡谷,只是偶尔有一两处较宽的谷地。这种地形当然可为撤退部队提供有利条件,但它却把反突击部队主要限制在海岸公路上,很容易遭到德军空降登陆部队的迁回。
总之,克里特岛是一个不适于在其东、西、南部从海上或空中实施登陆作战的岛屿。只有北部门户洞开,适于登陆。但就是在那里由于沿海公路以及苏达湾良港的位置的原因,只有马利姆一干尼亚一苏达湾地区才真正适于大规模的登陆作战。
在撤出希腊之前岛上英军的情况
以上所述是英军于一九四零年十月二十九日在克里特岛登陆时的岛上一般情况。这是自一九一三年该岛归属希腊以来,外国军队首次踏上这块土地。
这种情况是怎样形成的呢?英国人一向对克里特岛虎视眈眈,并在某种程度上对这一事实负责,即土耳其在一九一三年宁愿把这个岛给予希腊这样一个小中立国。
克里特岛因其地理位置,对海军始终具有战略上的重要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飞机的大发展,这种战略上的重要性有增无已。一九三九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该岛明显地对邻近地区,特别是对地中海东西之间的海上交通构成一种潜在的威胁。倘若它被控制在一个拥有十分强大的海空军的强国手中,情况将更是这样。一九三九年四月意大利占领阿尔巴尼亚之后,英法保证希腊的独立。希腊中立首先符合英国的利益。但是当意大利站在德国一方参战时,这种情况就改变了。英国军事首脑把目光盯在多德卡尼斯群岛中的罗得岛意军基地上,而且想利用苏达湾作为加油站,供以亚历山大港为重要海军基地的盟军远海作战之用。因此,他们在征得法国的同意后,早在一九四○年四月二十五日便决定:一旦意大利参战,便立即占领克里特岛。寥寥数日之后在五月二十一日,英国获得希腊政府的同意:如果意、希之间爆发战争,盟军即可占领克里特岛。到五月三十日,占领克里特岛的计划拟制工作完成,但是法国出人意外地迅速崩溃使英国丧失了用于实施这项计划的人力物力。英国不愿作第一个破坏希腊中立的国家,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它于七月二十七日暂时放弃执行这一计划。当然,德国威胁将发动“海狮”作战对英国放弃这项计划也是有影响的。
一九四○年九月十三日,意大利的格拉齐亚尼元帅开始发动指向埃及边境的北非攻势。但是很快便在西迪巴腊尼受阻。同时,在阿尔巴尼亚也有征候清楚地表明,意大利正准备进攻希腊。因此,十月四日,希腊与英国又进行了协商。遗憾的是,英国“不能作出任何许诺”。尽管事实上,英国已从中东派去了一个营,后来增至一个旅的兵力。早在九月末,英国的中东部队总司令就主张无论如何决不允许让苏达湾、干尼亚、伊腊克林、米拉贝拉湾和锡提亚半岛从英军手中丢掉。可是对于他自己想作的事情,却只限于空军的支援,也许后来还有海军航空兵的加强。
在十月份,格拉齐亚尼显然不可能继续东进。由干英军在地中海的兵力得到了加强,到十月二十一日它就有可能组织一支小型部队,在希腊一旦遭受进攻时予以援助。十月二十八日,当意军从阿尔巴尼亚长驱直入进占希腊时,这种可能性便成为现实。早先英军的任务只是保卫克里特岛,实际上只是苏达湾与一个基地,如今却必须援助整个希腊。这项义务等于给已经感到人力物力到处吃紧,不堪重负的英国又加上了一个更沉重的包袱。英国海军部主要关心的是保卫那里的重要海军基地,而丘吉尔却打算把该岛建成“第二个斯卡帕弗洛” [ 注:1940年11月3日丘吉尔对伊斯梅勋爵说的。 ] 。但是,陆军,尤其是帝国总参谋长约翰·迪尔爵士反对把可能需要用以保卫埃及的任何部队调往希腊,所以暂时只好把这项任务留给海军。海军把机动海军基地防御部队 [ 注:机动海军基地防御部队是一支海军部队.其任务是建立一个海军基地,并在必要时防卫和坚守这个基地。除了按规定建立的这样一个海军基地外,它还有一支海岸防御大队,其编成内有高炮连、探照灯连以及配有轻型火炮和机枪的步兵分队。 ] 的一部分送上该岛,以便加强已于十月二十九日在那里登陆的两个营。然而,政治局势的发展很快迫使英国作出更大的努力去援助希腊。到十一月末,便已有英国三个皇家空军中队和一支小型的地面部队进驻希腊。十二月初,又把第四个中队的装备交给了希腊空军。尤其是丘吉尔,他十分赞成这些做法。他没有忘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巴尔干战线的重要性。他迫切希望在东南欧保留一个军事立足点,于是便把驻埃及的部队派往希腊。
这里我们不打算讨论英国部队派往希腊本士问题,也不打算讨论在此之前与希腊政府进行外交谈判的问题。我们所关心的只援助希腊这一决定对保卫克里特岛的直接影响;当然,不了解整个中东政治局势的变化,也无从了解保卫克里特岛的始末。
按照把克里特岛变为“第二个斯卡帕弗洛”的原有意图,英军把当时仅有的一支不大的部队集中在苏达湾和干尼亚以及干尼亚的周围地区。其他地区只好留给希腊军队自己负责。
但是,后来英军为了让希军腾出部队用于阿尔巴尼亚战线,便全部接管了克里特岛的防务。最初,打算从埃及抽调澳大利亚-新西兰陆军军进驻克里特岛,但由于当时正计划在北非向意军发动一场攻势(十二月九日发起进攻,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因此,不可能从中东抽调大批援兵。从十一月十九日至十二月中旬运入该岛的部队尚不足一千人,当地英军指挥官已考虑到敌人有可能向苏达湾实施空袭,而且认为马利姆、雷西姆农与伊腊克林等地是敌人最易攻取的登陆地点。
二月八日,英军占领了大锡尔特边缘的阿盖拉,从而结束了征服昔兰尼加的作战,俘获意军十三万名。二月十九日,盖洛韦准将作为自一九四○年十一月以来克里特岛的第四任司令官抵达该岛。他的司令部设在苏达湾地区,接管了岛上全部英军,并为计划进攻多德卡尼斯群岛作准备。在希腊局势一旦恶化而需要援兵时他还负责实施向该岛守军增派一个师的计划。但是,三月七日,盖洛韦准将被派往希腊,那里,英军已在比雷埃夫斯与沃洛斯登陆,以阻止利斯特元帅所部可能发起的进攻。这支德军已于三月二日进入保加利亚,所以英国人履行了对希腊人的诺言,提供了它所能提供的援助,甚至于放弃了在北非乘胜追击意军的机会。
三月下半月,意大利海军总部根据意军最高统帅部的指示(意军最高统帅部则是迫于德国军事当局的压力)向一支由埃及驶往希腊的英国运输船队发起攻击。三月二十六日,意大利海军将六艘爆破艇组成一支新的小型作战艇队在数艘驱逐舰的掩护下,向苏达湾实施了一次大胆的袭击,击沉了英国的“约克”号巡洋舰和两艘运输船。
翌日,一支由一艘战列舰、六艘重型巡洋舰、两艘轻型巡洋舰和十三艘驱逐舰组成的意大利作战舰队,在扬奇诺海军上将的指挥下出海作战,企图向据认为集结在克里特岛以南的英国运输船队发起攻击。德国第十空军军与意大利空军配合,对该舰队提供空中掩护,并在东地中海进行侦察。可是,由于指挥上的差错与技术信号方面的问题,舰艇与飞机协同不力。结果,这支意大利海军舰队的出现很快便被英国的空军侦察部队发现,但扬奇诺海军上将对此却全然无知,也就不可能摆脱英国人的监视。有多种迹象表明,自三月二十五日以来英国人一直希望出现这种情况。于是,他们改变了运输船队的航线,并派坎宁安海军上将指挥的地中海舰队(其编成内有:三艘战列舰、一艘航母、四艘轻型巡洋舰和十三艘驱逐舰)迎击意大利的舰队。由于英国人巧妙地使用了“可畏”号航母上的舰载飞机和从克里特岛马利姆机场起飞的陆基飞机,用鱼雷首先击中了意大利的“维多利奥·威尼托”号战列舰,接着又击中了“波拉”号巡洋舰。这两艘军舰虽未沉没,但大大地降低了航速。意大利的这艘战列舰摆脱了英舰的追击,但英舰队却追上了“波拉”号巡洋舰。三月二十八日,在伯罗奔尼撤半岛西南部的马塔潘角附近的水域里,“波拉”号巡洋舰与前来救援的“扎拉”号与“阜姆”号巡洋舰及两艘驱逐舰均被英舰击中起火,成为一堆堆冒烟的船体残骸。这是第一次在夜战中使用海军雷达,使英国人得以发现意军舰位。最后,英国驱逐舰在近距离发射鱼雷,全部击沉了这些意舰。这是继一九四○年十一月英海军航空母舰舰载飞机袭击塔兰托之后对意海军的又一次沉重打击。因此可以预料在未来的海战中,意大利海军的作用将是微不足道了。
在英军占领的第一阶段中,克里特岛是被作为英国皇家海空军的运输基地来使用的。陆军仅是一支守卫部队,负责防空。四月二日,即希腊之战爆发前四天,韦维尔将军决定,鉴于苏达湾向希腊大陆提供地面和空中支援的重要性愈来愈大,需要把它扩建成为一个正式的海军基地。他也许已被说服:由于德国空军进驻保加利亚,所以不可能在更北的地方另建基地。
克里特岛的英军指挥官们,对于他们在该岛可能面临敌进攻的样式已有了一个很好的构想,并且从三月二十七日起,开始实施对抗敌军伞兵部队进攻的演习(尤其在马利姆),而且成为惯例。
四月十五日,当时任克里特岛第六任英军司令官的韦斯顿少将注意到,由于希腊本土上局势的迅速恶化,迎击敌人保卫该岛的任务很快就要到来,因此他向上司报告,他需要包括步兵、飞机、设备完善的机场在内的作战人员和作战物资。
四月二十一日,德军与希军在伊皮鲁斯签署了停战协定。同日,中东联合计划参谋部得出的结论认为:德军只有在得到海上辅助进攻的配合的情况下才能从空中入侵克里特岛。可以预计,这要在英军撤离大陆(于四月二十四日开始)后三至四周才能实施。事态发展的进程证明这一估计是正确的。为了保卫克里特岛,必须增派三个各自有炮兵支援的齐装满员的旅。从希腊撤出的部队将撤至埃及。据估计,在撤离时,英国皇家空军必须出动三个战斗机中队进行掩护,至少不能少于两个,现有的高炮部队将得到另外三个重型高炮连的加强。
韦维尔将军在中东面临着一连串的难题。自去年三月向阿比西尼亚的意军发动的攻势仍在进行;四月五日,亚的斯亚贝巴失陷,而由奥斯塔公爵指挥的意军主力部队到五月十六日才投降,剩余的二万三千名意军直到十一月二十八日才停止抵抗。
四月三日,以拉希德·阿里·格拉尼为首的亲轴心国政府夺取了伊拉克的政权。伊拉克与英国的关系迅速恶化。四月三十日,伊拉克的部队开始围攻英军在该国最重要的军事基地——哈巴尼亚机场。支援被围部队的唯一途径是空中,而所有的补给物资以及轰炸机、战斗机等增援部队都必须来自埃及。德国空军也参加了这场作战,不过投入的部队非常有限,只有第四轰炸机联队第四中队的九架“亨”一111式飞机和第七十六地面攻击机联队的三架“梅”一 110式飞机。尽管如此,在五月十六日的攻击中三架德国“亨”一111式飞机所造成的破坏比整个伊拉克空军所造成的破坏还要大。结果,英国皇家空军又不得不从埃及投入它宝贵的援兵 [ 注:到5月30日英国人再次成为战局的主宰者。 ] 。
英国在埃及的兵力很紧,难以抽出更多的部队增援他处。德国非洲军的先遣部队于二月中旬抵达的黎波里,三月二十四日,成功地实施了一次预备性侦察,随后,于三月三十一日纠集意军便开始了令人生畏的进军。在隆美尔的英明指挥下,它们于四月二日攻克了阿杰达比亚,四月四日占领了班加西。四月七日,在梅基利附近包围并俘获了一支实力雄厚的英军。四月八日,包围了托卜鲁克,自此,那里的英军只能从海上得到补给。四月九日,巴尔迪亚落入隆美尔手中。四月十三日塞卢姆失陷。这次进军终于到此为止。由于英国各个部队分散于各地,自顾不暇,所以唯一可以用来回敬德军进攻的措施就是派出地中海舰队,切断意、德军队通往北非的补给线。驻马耳他的飞行部队与潜艇部队实力薄弱,无法胜任这项任务。于是,坎宁安海军上将便在四月十一日派出四艘驱逐舰。四月十六日,它们在克肯纳岛附近的水域摧毁了意大利一支由三艘驱逐舰护航的五艘船组成的运输队,赢得了首次胜利。本来丘吉尔准备牺牲“巴勒姆”战列舰,把它作为障碍舰。后来在他的坚持下,坎宁安海军上将便于四月二十一日派出数艘战列舰炮击的黎波里,以便使该港暂时陷于瘫痪状态。
鉴于各条战线的局势都很困难,韦维尔将军决定,除把一个山炮连派往克里特岛之外,暂时不再增派任何部队,等到英军撤离希腊以后,再研究增援克里特岛的问题。然而,他又下了命令,把岛上的防空部队增加到六个重高炮连、三个轻高炮连,并向岛上输送两个月的补给物资。
以上决定是英国当局在部队短缺的情况下作出后通知韦维尔将军的。这意味着在希腊战败的英军(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部队)必须再次投入克里特岛之战。它们抵达该岛后,岛上的形势发展得如此之快,以致无法再投入更多的部队守卫该岛。英国只好尽人事,听天命,当时的形势确实太糟了。
此外,防御部署进行得太慢。由于亚历山大港与苏伊士运河都要设防,情况更加困难。一九四一年二月,在希腊最后一支部队撤出之后,原想在老百姓中征兵的想法已证明不可能了,因为根本没有兵器可供装备和训练之用。
这种普遍缺少武器与装备的情况也足以说明,为何直到开始撤离希腊时仍不提供去年十一月曾许诺向克里特岛提供的最低限度的防空装备。例如那时,岛上只有十六门重型高炮,而不是允诺的三十二门。探照灯只有二十四部,而不是七十二部。不过,原要求提供二十四门轻型高炮却增加了十二门。尽管如此,即便考虑到在克里特岛之战打响时又增加了十六门重型高炮,我们还必须看到,该岛的对空防御仍十分薄弱,尤其是由于缺少战斗机因而使德国空军更加具有压倒的空中优势。十一月十三日,当已决定“无论希腊本土发生什么情况”都要守住克里特岛时,总参谋部已正确地估计到,敌人的进攻很可能来自空中,但恰恰没有战斗机与之对抗。
事实上,到三月末,岛上连一架英国皇家空军的飞机都没有,也未讨论海军航空兵(只有由陈旧的飞机 [ 注:“管鼻燕”式、“斗士”式和“布鲁斯特”式飞机。 ] 组成的数个中队)与陆军相互配合的问题。甚至连扩建和修建飞机场这样十分重大的问题也无人问津,其实这对于岛上防御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除了停泊在苏达湾的几艘“森德兰”式飞船(其任务主要是协助把部队从希腊撤至克里特岛,尔后撤往埃及)外,第一支真正有战斗力的空军部队直到四月十八日才从希腊飞抵克里特岛。四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又有更多的飞机抵达,大概包括十二架“飓风”式战斗机。但是,这些飞机目前很不适用于克里特岛作战的要求,再加上岛上的条件差就更难使之发挥战斗作用了。所有可以使用的飞机都用来护卫运输船队了,因此根本不可能对预料中的敌人的入侵作准备。
面对这些严酷的事实,英军中东司令部的决策者在四月二十一日所要求的三个战斗机中队纯系纸上谈兵。迄今,克里特岛已被英军占领达六个月之久,但是现有的六千一百人的驻军根本不足以击退预料中的敌人的进攻。他们没有制订系统的防御计划;负责防空与海岸防御的兵力离需要还差得很远;运输设施很糟;通信联络很差;补给物资供应不足;部队居住条件差;现有机场设备不全,战备不充分,最糟糕的是没有使用这些机场的飞机。
英军撤离希腊后的计划
除了空运撤走的那些部队之外,英国海军从四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的夜间到四月三十日至五月一日的夜间从希腊本土又运走了五万零七百三十二人。根据上级指示,绝大部分人在克里特岛登陆,以便加快撤退速度。由于英国当局决定把拯救人员置于首位,所以除步枪、机枪外,其他所有武器与装备都丢弃了。撤退部队的小部分直接运往埃及,可惜这次撤退也有新西兰第六步兵旅,该旅对保卫克里特岛是十分有用的。相反,运抵克里特岛的却是大量的丢弃武器装备的炮兵和其他特种部队,它们对保卫克里特岛的作战只不过是个额外的负担。
这是一次成功的撤退。它再次证明了英国海军的效能。这次撤退是在数量上占优势的德军不断施加压力的情况下实施的,而且制空权完全掌握在德国空军手中。
原来的计划是把这些疲惫不堪的人员转运埃及,但现在不行了。新任司令韦斯顿将军此时不得不尽量使用现有的部队,匆忙地堵塞了克里特岛防御上的最大缺口。目前,局势已变得更加紧迫,因为整个希腊都在德军手中,入侵克里特岛的危险似乎已迫在眉睫。
四月二十八日,新西兰部队司令弗赖伯格将军率领部分新西兰远征军抵达克里特岛。弗赖伯格以为对他的部队来说,克里特岛只不过是前往埃及的中转站。但是两天以后,韦维尔将军来到岛上,视察了岛上的防御设施,并任命弗赖伯格为那里的英希部队总司令。现在,弗赖伯格已是自去年十一月以来克里特岛上的第七任、也是最后一任军事指挥官了。显然,他是一位有办法应付危险局面的人。而克里特岛危险局面的形成则是英军一连串的权宜之计、姑息手段、软弱无能和德军强大的结果。弗赖伯格将军的任命以及要求新西兰部队留在岛上而不开往埃及一事,使英国与新西兰政府之间产生了某些龌龊而且新西兰政府很自然地要求,为了完成赋予它的任务,英国应该向新西兰部队提供一切必需物资,否则,就必须重新讨论要其部队坚守该岛的决定。丘吉尔不得不亲自斡旋才使得这个棘手的问题得以解决。
四月十七日,韦维尔将军得到伦敦的命令,准备撤离希腊本土,并为保卫克里特岛重新组织他的部队。同时,应尽量多地使用希腊部队执行这项任务。而且出于政治上的原因,英国还要在克里特岛扶植希腊国王,成立希腊政府 [ 注:5月22日至23日的夜间,国王在南海岸圣鲁梅利登上了一艘英国驱逐舰。 ] 。
早在四月二十七日,英军中东部队总司令就获悉了德军在希腊本土备战情况的情报,情报表明德军将同时从海上和空中进攻克里特岛。翌日,在英国战时内阁举行的一次会议上,丘吉尔宣称,德国人企图把克里特岛与罗得岛作为空军基地把英国人逐出东地中海,并从那里进攻埃及沿岸水域的英国海军舰艇 [ 注:自4月8日起托卜鲁克一直被包围,只能从海上得到补给。 ] 。他继续说,这只是进一步向埃及本土发动进攻的前奏。同时,他对于英军能否顶住德军向克里特岛迟迟不发动的进攻表示怀疑。
这种担心只不过反映了军事专家们所普遍持有的怀疑态度。他们认真地权衡了保卫克里特岛的得失利弊,其中关键问题在于,是否把保卫该岛的部队用于北非,以期收复班加西。
坎宁安海军上将作为地中海部队总司令,于五月一日对整个局势作了估计。可能就是这种估计加强了英军保卫克里特岛的决心。根据他的观点,必须尽量阻止德军占领该岛,阻止的时间越长越好。这是十分必要的。其原因是,如果德军占领该岛,岛上的机场就会使德国空军轻而易举地对马耳他岛施加压力,并会给英国海军向马耳他岛运送补给物资造成更大的困难,而且德国空军将能在北非沿海海域投入更大的兵力作战。德军占领克里特岛还将使其能够更加容易地用轻型水面舰艇进攻塞浦路斯岛。英国皇家空军在克里特岛上的出现并不会影响在非洲沙漠上的作战,但要守住该岛,这却十分必要。
到此为止是否应坚守克里特岛的讨论就结束了。坚守该岛的决定已经作出。然而,英国人迫于形势的压力作出这样决定的说法可能是真实的,因为当时他们选择的余地确实很小。德军占领了希腊,从而也就在东南欧站稳了脚跟;它们仍在北非作战,并已踏上埃及的领土;在伊拉克,它们着手扶植亲纳粹的格拉尼总理上台;在叙利亚,丹灰将军正在为飞往伊拉克的德国飞机提供方便。最后,自本年年初开始,马耳他岛就不断地遭到德军第十空军军的袭击。德国空军已享有空中优势,英国必须竭尽全力阻止它继续夺取有利的空军基地。因为德军一旦占领这些基地,其空军就能对计划中的向中东的大规模进攻实施更有效的支援。
迄今为止,英军在克里特岛已经集结了足够的兵力,下一步需要讨论的问题就只是如何运进必需的物资与装备了。弗赖伯格将军在五月五日给丘吉尔的电报中宣称,只要给他足够的火炮、充分的补给物资和一定数量的战斗机,他就有信心用他的部队粉碎敌人的空降突击,守住该岛。但是,由于英国生产的飞机数量有限,再加上克里特岛的机场的设备很差,因此空军参谋长、空军上将查尔斯·波特尔爵士反对调拨飞机常驻克里特岛。只准备批准在那里建立一些供战斗机使用的前进降落场。毫无疑问,他是受了英国皇家空军在希腊所遭受的严重损失的影响,才作出这种决定的。五月九日,残余的英国皇家空军飞机从希腊本土飞入克里特岛,计有:马利姆机场二十四架;伊腊克林机场十二架。这些飞机大部分急需修理,但岛上却没有足够的维修设备。直到五月十三日,弗赖伯格将军手下只有六架“飓风”式飞机可以作战。五月十七日,他又得到十架。但是,此时德国空军对该岛的压力是如此严重,以致为了保存这些飞机免遭摧毁,它们又不得不飞返埃及。五月十九日,在德军开始进攻克里特岛的头一天,岛上仅有的四架“飓风”式飞机和三架“斗士”式战斗机都飞离克里特岛,前往埃及。
守军认为简易机场可能以后还会有用,因此没有一并毁掉,只是封锁了它们。后来证明这却为入侵者实施空降登陆作战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当时的情况还证明,运送坦克加强该岛防御也是十分困难的。由于英军坦克在希腊以及对付隆美尔的非洲军时遭受了严重损失,由于伊拉克的局势仍然动荡不定 [ 注:格拉尼的行动由于德国没有进行有力的合作和提供足够的兵力而失败。希特勒的意图可从其1941年5月23日对中东的指令中看得很清楚。为了增强伊拉克人的自信心和抵抗意志,他打算这样来支援格拉尼:提供武器弹药,派遣一个军事代表团(以费尔松将军为首的F特业参谋团,该将军还是叙利亚联络代表团的负责人),以及派遣一支数量有限的空军部队。在克里特岛和北非发生了决定性事件的时候,伊拉克的动乱确实迫使英国人分散了兵力。 ] ,韦维尔将军仅可提供十六辆轻型坦克和六辆步兵支援坦克。但令人宽慰的是,英国皇家海军的“虎”号运输船队历尽了千辛万苦,勇敢顽强地穿越地中海,把二百三十八辆坦克与四十三架“飓风”式战斗机运抵克里特岛 [ 注:由于北非战场急需坦克,因此没有取道环绕非洲需花四十天之久的这一较长的航线。该运输船队用了5月5日到12日这几天时间由直布罗陀出发航行到亚历山大。据第10空军军说,这是自1月以来的首次尝试。结果一艘载有五十七辆坦克和十架“飓风”式战斗机的商船蒙受了损失。 ] 。在这件事情上,丘吉尔对韦维尔逼得很紧,因为丘吉尔本人对“灼热”作战计划兴趣颇大 [ 注:“灼热”行动计划是对克里特岛进行预期入侵的代号。5月13日丘吉尔建议再运送十二辆坦克到克里特岛去。但是韦维尔不同意,因为这十二辆坦克到达那里很可能太晚了。这是一个典型事例,说明政治领导人在危机时期甚至连小事也要插上一手。在德国方面这也是不乏其例的。 ] 。
希腊的撤退工作还未结束,出于坚守克里特岛的必要,海军就不得不转而集中力量执行新任务,即主要运送补给物资,同时也运送部队。四月二十九日至五月二十日期间,它就把一万五千吨的补给物资运送上岸,五月十五日夜,运送了一支部队在伊腊克林登陆,接着在五月十八日夜,又运送另一支部队在克里特岛南岸的延巴基翁登陆。这些行动必须在夜暗的掩护下实施,因为德国空军在昼间的压力日益增强。由于苏达湾基地的设施目前如此有限,以致英国的舰艇在克里特岛周围活动时,还必须以有四日多英里之遥的亚历山大港为基地。
一九四一年五月英国地中海舰队实力
四艘战列舰:“伊丽莎白女王”号、“巴勒姆”号”*、“厌战”号*、“勇士”号*
一艘航母:“可畏”号*
八艘巡洋舰:“格洛斯特”号+、“斐济”号+、“奥赖恩”号”*、“阿贾克
斯”号”*、“佩思”号*、“狄多”号*、“水中仙女”号*、“月亮女神”号
三艘旧巡洋舰:“考文垂”号、“加尔各答”号+、“卡莱尔”号*
一艘布雷舰:“艾布迪尔”号
三十艘驱逐舰:“纳皮尔”号*、“尼扎姆”号*、“坎大哈”号、“金斯顿”号、“金伯利”号、“凯利”号、“卡西米尔”号+、“基普林”号、“凯尔温”号*、“天后”号+、“贾纳斯”号、“贾维斯”号、“豺”号、“美洲虎”号、“努比亚人”号*、“艾赛斯”号、“帝国”号+、“艾利克斯”号、“英雄”号、“霍特斯珀”号、“赫里沃德”号+、“黑斯蒂”号、“哈沃克”号、“格里芬”号、“快轮”号+、“引诱”号*、“防御者”号、“斯图亚特”号、“航海者”号、“世仇”号
二艘小型护航舰:“奥克兰”号、“红鹤”号
注:+在战斗中被击沉的舰只
*在战斗中被击毁的舰只
为预防不测事件的发生,英国地中海舰队的部分舰只经常在海上巡弋;另一部分则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一旦在海上巡弋的舰只因燃油短缺而活动受阻便立即出航。五月十五日至五月二十日期间,坎宁安海军上将把他现有的部队编为四个分舰队:第一分舰队在克里特岛以西海域活动,其编成内有两艘战列舰和五艘驱逐舰;第二分舰队在该岛的西北海域活动,其编成内有两艘巡洋舰与两艘驱逐舰;第三分舰队在该岛的东部海面活动,其编成内有两艘巡洋舰与四艘驱逐舰;第四分舰队在雷西姆农附近海域活动,以防敌人在那里登陆,其编成内有两艘巡洋舰和四艘驱逐舰。
除了这些分舰队外,在亚历山大港还留有两艘战列舰、“可畏”号航母(尽管它只有四架飞机可随时起飞)、两艘巡洋舰和数艘驱逐舰。此时,实际上只有七艘鱼雷艇在苏达湾海域活动。
英国人把五月十七日视为德国人最可能实施登陆的日子。弗赖伯格将军对其应变能力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并对德军可能发起的进攻作了估计之后,确定有四个地点对防御极关重要:三个飞机场和苏达湾周围地区。他对局势的估计并不是灵机一动的猜测,而是以提前获悉的德军的真实作战意图为基础的。四月二十六日情报部门得知德军将实施空降作战。五月六日,又掌握了这次空降作战的主要细节,包括可能发起进攻的日期。这是英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首次比较幸运地提前获悉了敌人的作战意图。
弗赖伯格将军意识到,这四个防御重点之间的距离远、缺少运输工具、通信联络差,因此要加固防御阵地使守卫这四个地区的英军能独立作战。因此,从五月三日起,他把部队作了如下部署:驻伊腊克林八千零二十四人,由查佩尔准将指挥;驻雷西姆农六千七百三十人,由瓦齐准将指挥;驻苏达湾一万四千八百二十二人,由韦斯顿少将指挥;驻马利姆一万一千八百五十九人,由普蒂克准将指挥。
除去这些部队,他自己的参谋部还有四百零五人,另外还有五月二十四日至五月二十七日登陆的八百人。这样,弗赖伯格将军指挥的部队共四万二千六百四十人,其中包括一万零二百五十八名希腊人。但是,希腊军队的战斗力差,士气沮丧,纪律松弛,装备低劣。
弗赖伯格将军最感头痛的事是如何得到装备与补给。因为所有的补给物资必须由海上输入,而港口又不断遭到德国空军的袭击。开始还可以每日向苏达湾运人和卸载七百吨物资,可是后来下降到仅一百吨(根据计算,每月需向克里特岛的驻军提供二万至三万吨物资)。原因是只能使用三十节以上的舰船(巡洋舰与驱逐舰),只有这些舰船才能在夜暗的掩护下出入港口。到五月十九日,在苏达湾港已躺着十三艘被毁弃的舰船。英军的高炮连根本无法驱走德国空军的飞机。
可是,尽管遇到了重重困难,防御的准备工作仍在积极地进行:守军建立了防御阵地;伪装了坚固支撑点;设置了用以欺骗敌人的假阵地,并且很好地利用了复杂的地形。正因为如此,当德军最后发动进攻时,确实使其遭到惨重的损失。守军在如下方面也作了充分的准备;他们掌握了当前敌人的情况;尽一切努力熟悉了德国机降和伞降部队的情况及其战术;并向部队指明了战斗可能的进程。从五月十七日起,驻军开始处于高度战备状态。敌人的作战意图已路人皆知,所以在战略甚至在战术上根本不存在突然袭击的问题。
德军的进攻计划
“水星”作战是首次以德国空军为主,国防军三军相互配合的作战。这次作战的任务交给了勒尔将军指挥的第四航空队,其编成内有:冯·里希特霍芬将军指挥的第八空军军和施图登特将军指挥的第十一空军军。海军支援的作战任务交给了东南舰队司令舒斯特尔海军上将。
由里希特霍芬将军指挥的第八空军军在攻占希腊本土的作战中作用显赫,因此它对这次行动的总情况已了如指掌。由施图登特将军指挥的第十一空军军编成内的大部分部队不得不从德国的驻地和训练营地内抽调。在调动过程中,德军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主要是技术方面的,例如在巴尔干非常缺乏交通线,而“巴巴罗萨”作战的运输量又很大等。但是尽管如此,到五月十四日,第十一空军军还是成功地在雅典附近集中完毕,并做好了战斗准备。德军还调集了十个“容”-52飞行联队,共五百零二架飞机,准备运送伞降与机降部队。
但是,空军地面部队却未做好准备,其数量也不足以完成任务。由于少数可以使用的机场必须分给第八空军军的轰炸机、俯冲轰炸机和战斗机使用,所以留给第十一空军军使用的机场是在科林思、梅加拉、塔纳格拉、托波利亚、达迪翁、埃莱夫西斯和法利龙。在这些简陋的机场上过多地集中飞机对实施进攻克里特岛的作战妨碍极大。飞机所掀起的大量尘埃几乎使机队无法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起飞。第十一空军军使用了地面消防设备,试图消除尘埃,但作用不大。
所有的补给物资必须运往比雷埃夫斯港与科林思港。在装载这些物资时所有可直接利用的船舱都利用了。补给船受到水雷与敌潜艇的袭扰,尽管东海舰队司令官作了不懈的努力,但一直拖到五月十七日以后才赶到。因为码头与港口设施受到严重破坏,当时又没有合适的劳动力,在卸载这些补给物资时又发生了拖延现象。此后,在转运这些物资时又有耽搁。但是,这次作战的关键问题是为空军提供油料。在五月十七日至五月二十日期间必须为第十一空军军提供七十九万二千加仑的油料。这些油料仅够十个“容”-52飞行联队实施三次战斗飞行之用。与此同时还必须给第八空军军的部队提供油料。
补给舰船迟迟不到,为机场运送油料又遇到许多困难,这就有必要推迟作战的发起日期,开始推迟到五月十八日,后来又推迟到五月二十日。另外,通信系统也远不能令人满意。
但是,把有关的作战参谋机构集中在雅典及其周围证明是有利的。因为这样可使大量的不可避免的矛盾得到迅速解决。同时,由于德国空军参谋长耶顺内克在那里坐阵,也能促使空军总司令迅速作出决策。
第八空军军的部队一旦改编和准备完毕,便执行了各种重要的战前任务,诸如:为补给舰只提供空中掩护,对付敌潜艇与水面舰只的袭扰,侦察整个作战海域,攻击在克里特岛周围航行的敌运输与战斗舰只和该岛港湾内的舰船(例如停泊在苏达湾内的舰艇),以及突击英国皇家空军地面部队和防空阵地等等。这些战斗行动不仅给敌人造成了伤亡、破坏,还使德军夺取了该岛的制空权,这是后来空降作战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 注:英国皇家空军最后一批性能良好的飞机于5月19日离开该岛。 ] 。
作为进攻克里特岛这场总体战的一部分,德国空军在克里特岛周围的许多岛屿上修筑了工事:把基西拉岛与安蒂基西拉岛修建成防空阵地;把梅洛斯岛修建成补给中心和海空救援站;把斯卡潘托岛修建成战斗机与俯冲轰炸机基地。
各作战参谋部只得主要依赖德国情报部(卡纳里斯亲自负责)与空中侦察所提供的情报来了解敌人的兵力与阵地情况。事实上,从这些来源汇集起来的情况有许多重要的细节并不真实。例如,英军的兵力约为估计的三倍。那些曾在希腊本上作过战的部队肯定缺额,而且丢弃了所有的重型装备(不过后来又运来了一些坦克)。可是,他们做好了战斗准备,而且勇敢顽强。那些负责指挥克里特岛作战的指挥官们还对岛上居民的态度作了错误的估计,甚至认为,岛上居民可能会出于对和平的要求劝说英军自动撤离克里特岛。但事实上,那里的居民,尤其是该岛西部的居民都积极地支持英军抵抗德国侵略者。
凡是敌人能从海空运送部队登陆的地点,守军都用巧妙的技术和大幕的物资器材有计划地进行了设防。在许多重要机场的周围和北部沿岸修筑了许多易守难攻的坚固支撑点。守军充分了解德国伞兵部队的战术,在入侵部队可能用来空降的所有内陆地区都作了认真的设防。这些地区大多平坦、低洼,为此,守军占领了周围的制高点,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为了把整个地区都置于自己的火力之下,并尽量使进攻者损失惨重,英军在那些被视为适于机降和伞降登陆的橄榄树林内埋伏了狙击手,对所有防御性坚固支撑点进行了十分巧妙的伪装,致使德军借助于详尽的空中照相和冒险的低空飞行也难于辨别。不幸的是,第十一空军军的侦察机中队在执行低空飞行任务时有三名机组组长丧生。尽管德军费尽心机,并且满有把握地认为发现了敌人的一些防空阵地,但后来才弄清楚原来那些阵地都是用木头“炮”设置的假阵地,而真阵地却设在别处,伪装得十分成功。
德军参谋总部对敌人实力所作的不准确的估计以及对敌阵地的设置位置所作的错误判断,经常在参战部队中反映出来,比如他们认为:希腊人“将不愿再继续作战”;英国兵已“士气沮丧”,一旦遭到德军攻击也“不会认真抵抗”。
德军这种对敌军战斗力的错误估计给整个作战的胜利造成了威胁,结果是使第十一空军军遭到了极其严重的损失。
鉴于英国情报部门的工作卓有成效,加之德国伞兵部队已经在科林思作战,因此德军试图达成战略上的突然性的希望已成泡影。不仅如此,而且连发动一场进攻性的战术突袭,无论从兵力和时间上来说都是不可能的。由于英国在希腊的间谍活动既活跃又富有成效,它对德国伞兵部队与运输机联队在雅典附近集结、装船和运输的情况了如指掌,结果,以亚历山大港为基地的英国海军部队从五月十五日开始便在克里特岛附近的海面上巡弋。到五月十七日,驻克里特岛的英军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准备对付德军的进攻。他们预计德军将在翌日凌晨发起进攻。
进攻克里特岛有多种不同的方式;
(1)第四航空队全力以赴夺取该岛的西部(从马利姆至干尼亚之间的地区),然后以此为基地夺取该岛的其余部分。这项计划要求:即使面对的敌人比预计的要强大,也要集中尽可能多的兵力,在关键地点迅速地夺取绝对的优势,在这个过程中,当然可以得到第八空军军全力以赴的支援。但是在山地与敌人进行激烈的、也许是长时间的战斗时,在东部拥有飞机场(还可能在苏达湾)的英军可能增加其防御力量。鉴于德军享有绝对的空中优势,英军在白天一般不大可能实施增援,即便有可能,支援的规模也将非常有限。当然,要阻止敌人在夜间登陆是几乎不可能的。
(2)第十一空军军可向岛上大约七个地点同时发起攻击,其中最重要的有马利姆、干尼亚、雷西姆农和伊腊克林。这项建议的优点在于能“猝不及防”地占领岛上所有重要地点。如果这个行动成功,将会迅速彻底地占领岛上的其他地区。但是,德军部队的兵力并不足以同时进攻如此多的地点,而且现有运输机的运输能力也有限,一次只能运载十二人。尤其是第八空军军不能同时对所有登陆地区同样有效地实施支援。一旦遇到敌人的顽强抵抗,就难于取胜。
(3)戈林下达的最后进攻命令是前两项方案的混合体。入侵部队首先要迅速夺取那四个最关键的地点,以此保证占领全岛。第十一空军军将运载空投伞兵与突击部队的强大先遣队从空中发动突然袭击,占领岛上的飞机场和最重要的城镇。为了得到第八空军军(尤指战斗机)的全面支援,进攻必须分阶段进行。第一波预定于七时一刻在西部登陆,主要目标是马利姆机场与干尼亚城;第二波预定于十五时一刻在东部登陆,其主要目标是雷西姆农与伊腊克林。这两波将得到伞兵部队的加强与机降登陆部队的支援,随后还会得到海上登陆部队的支援,直至全军都登上该岛。
如果在进攻的第一天就攻占三个机场和干尼亚城(包括苏达湾),使敌空军无法对付德军的登陆,或使敌人无法在关键的地点之间大规模地调动部队,这项计划就算成功了。第十一空军军实施这次作战的部队编为三个大队 [ 注:我们有意在这里避开不谈战术细节或列举参战的部队。 ] :
(1)西部大队:由迈因德尔少将指挥,任务是在首次进攻中迅速突然地夺取马利姆,并扼守该机场,以保证后续空降部队着陆。
(2)中部大队:在第一波的编成内行动,由聚斯曼中将指挥。其任务是夺取干尼亚与苏达村,以便打乱敌人的防御部署,使该岛这个主要港口陷于瘫痪。到十五时一刻,第二波要占领雷西姆农城及其机场 [ 注:看来,中部大队分成两波以及该大队指挥官又随同第一波作战(结果阵亡)都是不幸的安排。 ] 。
(3)东部大队:在第二波的编成内行动,由林格尔中将指挥。其任务是使用伞降部队夺取伊腊克林城及其机场,然后扼守机场保证后续山地部队实施机降着陆。
在发起进攻之日的凌晨,第八空军军将实施预备性作战,摧毁仍留在岛上的英国空军部队及其地面防御设施。它还负责掩护第十一空军军头两波攻击部队的接近和着陆,并对尔后作战实施支援。最后第八空军军还要负责掩护参加作战的舰只,消灭克里特岛附近的敌海军部队。
东南舰队司令官将派出扫雷艇与机帆船,这样第一分舰队就可在进攻的第一天晚上在马利姆以西上岸,而第二分舰队可在第二天晚上在伊腊克林以东上岸。运货的轮船则准备在接到苏达湾的水雷已被排除和敌军已被肃清的报告之后便立即扬帆起航 [ 注:鉴于所掌握的克里特岛海域英国舰队活动的情况,第11空军军同意将马利姆中队的登陆作战推迟到进攻的第二天进行。 ] 。
这项拟订得极其详尽的进攻计划为快速攻占克里特岛提供了胜利的希望。入侵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占领三个机场。如果在攻占这三个机场中的任何一个时,遇到预想不到的困难,还可以转移到已在德军手中的其他机场去。这样做便有胜利把握了。
克里特岛之战的关键时刻
凌晨五时半至六时,第八空军军向马利姆和伊腊克林的机场,以及这些机场周围地区和干尼亚城的防空设施发动了预备性进攻。接着,即在空降着陆开始之前,第八空军军于七时一刻再次发起了攻击,目的是牵制着陆地区的敌人。尽管守军做了非常周密的准备,但参加战斗的总数为四百九十三架德国“容”-52式飞机只损失了七架。
第十一空军军发动的第一攻击波是根据作战计划中规定的空降作战时间实施的。但由于敌人防空火力猛烈以及飞行员迷航等多种原因,派出的飞机并不是每次都能到达选定的着陆场。负责夺取马利姆的西部大队和负责夺取苏达村与干尼亚的中部大队以滑翔机各运了半个营(突击团第一营)进行机降着陆。这个营的三个连就在敌防空阵地周围着陆,以便摧毁这些阵地。有两次成功地实施了这项计划。随后参加第一攻击波的伞降部队也纷纷而至。
伞降部队遇到了敌步兵部队的猛烈抵抗,而战前的空中侦察并没有发现这些部队。在马利姆机场以南的斜坡上的抵抗尤为顽强,守军在那里构筑了台阶式的防御阵地,火力十分密集,有些伞兵在空中就被击毙,有的刚一着陆便被击毙,许多人虽然着陆时未被打死,但却无法得到他们的兵器囊。突击团的一个营降落得太偏东。中部大队向控制瞰制干尼亚与苏达湾的阿克罗蒂里高地与加拉塔斯村发动的进攻遭到了彻底的失败 [ 注:关于这次“突入敌人据点的跃进”(结果导致重大损失),第4航空队的战报指出:“将来不可能再采取这种形式的行动,很可能要在没有敌人的地区再使用伞降和机降部队。那些为尔后空降着陆所需的地区必须首先加以抢占。” ] 。
西部大队与中部大队的战斗一打响便失去了它们的指挥官,这使局势变得复杂了。指挥中部大队的聚斯曼中将在作战刚开始便因滑翔机在埃吉纳岛坠毁而毙命 [ 注:第11空军军的战报说,聚斯曼将军乘坐的滑翔机在空中被一架“亨克尔”式111型飞机追上时,“机翼掉了下来”——一这显然是由于空气压力的缘故。 ] 。西部大队司令官迈因德尔少将在着陆前不久受重伤。
直到下午,作战室才了解到这些情况。这是因为当运输机安全返回基地(仅损失百分之一点四)和收到第八空军军的报告时给人的印象是“第一波已按计划着陆成功”。当时驻雅典的空降军司令部丝毫没有得到伞降部队的消息。临近中午,中部大队发来了一份电报,电文报告说,向干尼亚发动的进攻因损失惨重而受阻。西部大队也报告,激烈的战斗仍在进行,指挥官已负伤。由于最初抱有的乐观态度,所以第二波仍按计划出发,结果酿成了更大的失误和遭受到更大的挫折。
九时至十时,运输机返回希腊的基地。但事实证明在十三时之前,不可能让“容”-52作好飞第二架次的准备。每个“容”-52飞行联队起飞时间耽搁达三个半小时之久,其原因是:(1)加油困难;(2)必须首先把坠毁的飞机从跑道上清除掉;(3)起降过多飞机的机场尘埃密布,即使使用消防器材也无济于事。结果各运输机中队都未按战斗序列起飞,也没有同时到达目的地,只是在十五时至十八时之间才东一架西一架地到达。第十一空军军的战斗报告说明了如下情况:各个机场之间的电话通信常被切断,因此指挥官们不可能就拖延进攻时间问题进行磋商,也不可能重新安排共同发起进攻的时间。负责指挥第二特种任务轰炸机大队(伞兵运输机)的军官报告:在第一波着陆不久,他便意识到这种情况。但由于未能与他的直接上司(隶属于第十一空军军的地区作战指挥官)取得联系,于是他便直接向军司令部通话,要求推迟第二波发起进攻的时间。可是无法确定是否作出了决定,即便作出了,遗憾的是,也没有传达到实施第二波进攻的运输机大队。由于同样的原因,也未同第八空军军做出进一步安排。
轰炸机编队按原计划在十五时飞临雷西姆农与伊腊克林目标的上空,企图摧毁敌人的高炮阵地,或至少要压制住敌人的火力。紧接着,单引擎与双引擎战斗机飞来掩护伞降部队跳伞,压制对方的防御火力。由于这些飞机的航程短,在十六时十五分之后便不能再停留,因此大部分部队是在没有战斗机掩护的情况下实施伞降的。
中部大队现由施图尔姆上校指挥。其任务是占领雷西姆农飞机场,尔后向苏达湾推进。东部大队由布罗伊尔上校指挥,任务是占领伊腊克林城及其机场,并扼守该机场,保证后续部队空降着陆。
这两个大队都遭受了严重损失。原因是同第一波一样,它们都降落在防守坚固、伪装巧妙的敌防御阵地的中心。另外,由于运输机是毫无组织地到达的,这使敌人更易于完成其抵抗任务 [ 注:为了尽力补偿已经丧失的时间,运输机中有一部分是以三到四架飞机编成的小型编队飞向空投地区。施图登特将军在《世界综览》一书的第19页上写到:“第二波对伊腊克林和雷西姆农的攻击从开始在阿蒂卡机场时就失败了。”实际上,这说明有关的作战参谋机关之间的协作不够。 ] 。一些无经验的运输机机组人员犯了错误,把伞兵降落在错误的地点,造成了更大的混乱。由于许多伞兵都不能得到他们的补给囊,所以德军的物资损失也很大。
所有这些情况都使得中部大队未能占领雷西姆农机场。同时在敌人密集的火力下,向苏达湾推进的企图也没有实现。由于运输机在运送第一波进攻部队之际或其后不能及时赶来,当东部大队与敌人接触时,其兵力比原计划少了六百人。尤为糟糕的是,进攻的时间耽搁了,这给部队的进攻带来了更大的困难,以致最后东部大队未能夺取预定的目标是不足为怪的。在当时的情况下,布罗伊尔上校只能在夜暗的掩护下集结失散的人员并于翌日清晨向机场发动进攻。
五月二十日夜对作战情况的检查表明,在四个空投伞兵的地点,敌军的防御比预想的要强得多。三个机场无一被攻占,克里特岛的局势十分危急。马利姆的情况似乎好一些。傍晚,甚至有人错报:该机场尽管仍处于敌炮兵火力之下,但已被攻占。现在为了按计划使第五山地师进行空降着陆,十分有必要至少占领三个机场中的一个。在目前的情况下,那只有夺取距德军在希腊的空军基地最近的马利姆机场。虽然它比伊腊克林机场小得多,但看来可为进攻部队的胜利提供最美好的前景。英国皇家空军的历史学家曾写道:“简而言之,克里特岛之战的胜负取决于马利姆。”但是马利姆机场又是怎样陷落的呢?
马利姆机场南面的一○七高地是英军防御的要点。不过,开始德军并未从空中照片上看出它的重要性。因此只派了一个由科赫少校率领的加强连,搭乘滑翔机向一○七高地发起突击。结果伤亡惨重,突击被击退。西部大队指挥官迈因德尔少将着陆后很快认识到敌人防御阵地力量雄厚。该阵地从机场的西部边缘沿塔夫罗尼蒂斯河床通过一○七高地的西坡向南延伸。他立刻增加四个连的兵力向机场方向实施正面进攻,另外派出两个连从南面包围高地。马利姆周围的阵地由新西兰第二十二营扼守,营长是安德鲁中校。在通信与信号系统均遭破坏后,他认为已不再能对其部队实施有效的指挥,于是便在强大的压力下趁夜暗撤离阵地。这次“从马利姆的撤退”导致了整个克里特岛的失陷。
这一天,英军总司令弗赖伯格将军截获一份德军将把第三伞兵团投入战斗的指令。这项指令提供的情况加上他对整个局势的看法,便使他对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比较清楚了。深夜,他向韦维尔将军报告,如果海军能够阻止敌人从海上发动的入侵(他们推测德军主要是从海上入侵),那么他自己的部队是有足够的力量,并且完全能够对付所有可能来自空中的进攻。不过他也指出,敌人猛烈的空中突击,使他的通信与信号系统的效能已经降低。但他向上级报告时还不知道当时情况的严重程度,例如,他不知道新西兰第二十二营已从马利姆撤退,结果已在他防御最薄弱的地段大开了缺口。如果他知道这些情况,毫无疑问,他势必会竭力在夜暗的掩护下派援兵援救马利姆。
施图登特将军预期在五月二十日至二十一日这个具有决定作用的夜间发动猛烈的进攻。当这一设想未成为现实时,突击团的那些疲惫不堪的残部在五月二十一日清晨却获得了一个喘息的机会。他决定集中全部力量进攻马利姆,从而使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德军的变化。他之所以能够作出这项决定,原因之一是,当时尽管团通信主任损失了他的大部分器材,他却与驻雅典的空降司令部成功地建立了无线电联系 [ 注:根据第8空军军军长弗赖赫尔·冯·里希特霍芬将军的日记(是在他多年的副官戴希曼中校编辑的),该将军还承认了在马利姆机场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且据说还是出于他提的建议才决定给“马利姆的伞兵以明确优先的支援”。 ] 。
五月二十一日上午,一些携带武器、弹药的“容”-52飞机在马利姆滩头降落遭受了一些损失,一架“容”-52飞机在马利姆机场降落。然而,由于机场的跑道仍处于敌步兵与炮兵的密集火力之下,所以虽然为山地营着陆作好了一切准备,还是不得不再次推迟。要增援西部大队并作出更大的努力使机场完全置于德军控制之下,唯一的途径是继续空投伞兵,德军这样做了。大约在十七时,德军占领了马利姆,并且牢固地控制了机场。这一战果是在第八空军军的十分有效的支援下取得的。第八空军军享有绝对的制空权,向敌人的防空阵地和坚固支撑点实施了连续的攻击。同时,从十六时起,一个加强山地营的第一批空降组冒着敌人不间断的炮火和机枪火力在机场着陆。许多“容”-52飞机在着陆过程中被摧毁。但是,目前已可以继续着陆,扩张战果,并向前推进,于五月二十二日,与干尼亚和苏达湾附近的中部大队会师。下一个目标是,扩大马利姆这一桥头堡,由此出击,将敌人从苏达湾的海军据点中赶出去。在那里,英军的快速舰艇仍利用夜暗不断地运入补给物资。五月二十一日,德军的运输机给中部大队运来了弹药。但占领加拉塔斯周围高地的企图却失败了。进攻部队遭到损失,受到很大的削弱,只能扼守已攻占的阵地,牵制敌人的部队。
留在雷西姆农附近的德军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它们在弹药与其他补给物资的支援下守住了阵地,虽然曾遇到一些困难。
在伊腊克林附近,东部大队被切成两段。西段的部队在第八空军军的近距离支援下,试图突入伊腊克林。开始打得还不错,以后却遭到敌人的猛烈抵抗,进攻受挫。结果那些已经突入该城的部队只好撤出。东段的部队由布罗伊尔上校指挥,企图占领机场,但未成功。部队没有重型武器,进攻毫无获胜的希望。由于它的失败,空降军不能按计划将第五山地师的部分部队机降到伊腊克林着陆。
但是,由于占领了马利姆,据第十一空军军截止五月二十一日夜的报告说,它已绕过伊腊克林这个重要地点,并受命巩固德军在马利姆的阵地以及向干尼亚发动进攻。第五山地师师长林格尔将军现已升任西部大队指挥官。翌日,该师的三个营在马利姆机场登陆。
与英国舰队作战
进攻克里特岛的重要问题之一是迅速提供重型武器。完成这项任务的唯一理想途径是用机帆船与商船从海上运进武器。德军企图执行这项任务并同时阻止英国海军把援兵送上克里特岛的军事行动,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海空之战”。很明显,英国人在空中处于劣势,他们希望使用能够在东地中海投入作战的强大的海军部队来弥补这个不足。英军认为,德国人将会发现单靠空军夺取克里特岛是不可能的,所以估计大量德军将试图从海上登陆。
正如我们已经述及的,第八空军军已经收到了如下指令:在作战的准备阶段要不断地监视克里特岛周围的海面,并袭击在这一海域中看到的所有运输舰。第八空军军报告称,在执行这项指令中,到五月二十日止,已击沉或重创二十七艘敌舰船。
两支由机帆船编成的船队根据计划从比雷埃夫斯与哈尔基斯驶出,由意大利的“狼”号与“人马座”号鱼雷艇护航,载有一支约二千三百人的山地部队和重装备,在进攻克里特岛的当日夜间,抵达了战斗出发地点—梅洛斯岛。第四航空队要求东南舰队司令竭尽全力保证第一支船队于五月二十一日夜幕降临前,在马利姆附近靠岸。德国当局还试图说服意大利舰队出海,以便把参加克里特岛作战的英国海军部队引开,但是罗马拒绝了。
五月二十日至二十一日夜,英国海军部队绕越在其东侧的克里特岛,又穿过该岛西侧的基西拉海峡,搜索了克里特岛以北的海域,并沿该岛北部的海岸巡弋。英国海军在搜索过程中,轰击了斯卡潘托机场,但未造成很大的破坏。正在待命出击的攻击力量强大的第八空军军看到时机已到,于是在五月二十一日晨向正在撤离的英国海军舰队发起攻击,击沉“天后”号驱逐舰,重创“阿贾克斯”号巡洋舰。当时仍在该岛以南进行战斗的第八空军军干上午九时报告说,克里特岛以北的海域已没有敌人的海军部队。近午,第一支由机帆船编成的船队继续从梅洛斯岛向马利姆行驶,可是下午被英国皇家空军侦察机发现了。夜间,遭到新抵达的英国海军部队的攻击,这支部队包括“狄多”号、“奥赖恩”号和“阿贾克斯”号巡洋舰以及四艘驱逐舰。多亏意大利“狼”号鱼雷艇(艇长米姆贝利)的英勇奋战(直接中弹十八发)和船队的迅速四下疏散,才只有十艘舰只被击沉。其余的船只则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南海岸避难。但关于如何将重型武器与援兵运入克里特岛的问题仍未解决。第二支船队在五月二十二日清晨又遭到英国第二支特混舰队(其编成内有“佩思”号、“水中仙女”号、“加尔各答”号、“卡莱尔”号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的攻击而被立即召回。两艘船被击沉。只是由于意大利的“人马座”号鱼雷艇(艇长西加拉)的救援与德国空军立即实施的多次攻击才使损失减少到如此小的程度。为了支援正在发动进攻的海军舰队,坎宁安海军上将派出了第三支特混舰队,其编成内有“厌战”号与“勇士”号战列舰、“格洛斯特”号与“斐济”号巡洋舰以及七艘驱逐舰。五月二十二日一整天,英国特混舰队与由第十空军军的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支援的第八空军军展开了连续的激战。“格洛斯特”号与“斐济”号巡洋舰以及“快轮”号驱逐舰被击沉。“水中仙女”号巡洋舰、“厌战”号战列舰被重创。“卡莱尔”号防空巡洋舰与“勇士”号战列舰受创较轻。英国海军就是这样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才赢得战胜德国运输船队的胜利。翌日,即五月二十三日,得到加强的第八空军军发动的攻击使英国在克里特岛以南海域又损失了两艘驱逐舰——“卡西米尔”号与“凯利”号。德国空军首脑对于英国人是否会把这场在“狭窄的海域飞机对军舰”的作战的胜利让给他们仍无把握。
但是,五月二十四日坎宁安海军上将坦率地向伦敦报告,他的部队迫于德国空军攻击的巨大压力,昼间已不能在爱琴海或克里特岛周围水域作战。任何企图阻止敌人把部队与补给物资从海上输送登陆的做法都必然会使东地中海舰队蒙受惨重的损失。然而,伦敦对于德国人将会发现他们不可能从空中夺取克里特岛(尤其是他们只占领了一个飞机场—马利姆飞机场)这一点还相当有把握,因此坎宁安在亚历山大港得到的答复是决不妥协,英国海军与皇家空军必须不顾一切风险阻止德国人将更多的援兵送入克里特岛。根据这项指示,英国海军舰队必须在昼间实施消灭该岛以北的德国运输船队的作战,并准备蒙受巨大的损失。现在唯有实践才能证明这场作战到底能持续多久。
但是,尽管英国当局发布了这些指示,却不可能把更多的战舰从西地中海调往克里特岛。因为驻守在直布罗陀的“H”舰队、本士舰队的全部舰只以及其他所有可以使用的舰只都被动员用于猎捕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了,该舰正在大西洋中“逍遥法外”。
尽管如此,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英军夜间增援克里特岛北部沿海的活动仍在继续进行。五月二十六日,甚至“可畏”号航母也出现在那里,并以十二架舰载飞机袭击了斯卡潘托岛上的机场。当天下午,它遭到德国轰炸机的猛烈轰炸,有两处直接中弹,与此同时“努比亚人”号驱逐舰被炸掉了船尾。次日,隶属另一支特混舰队的“巴勒姆”号战列舰在卡索斯岛东南水域因遭到攻击而受创。
所有这些作战行动都十分清楚地表明,在占优势的敌空军飞机的航程内,一个舰队如果没有充分的空中掩护是不能实施海上作战的。否则就要付出十分高昂的代价。
克里特岛之战的尾声
英国决定不惜任何代价保卫克里特岛,所以此时来自埃及的英国皇家空军飞机再次出现在该岛的上空,重点攻击了马利姆机场。携带副油箱的“飓风”式战斗机甚至在伊腊克林机场降落。但是这些努力成效甚微,主要原因是在同日夜间,德国人早已把战斗机转移到马利姆机场去了。
五月二十二日夜,林格尔将军接管了马利姆地区的指挥权,他重新组织部队,并开始对该岛的西部进行扫荡,以防止来自西部和南部对其基地的威胁。五月二十五日,卡斯特利陷落。
在向克里特岛东部的干尼亚与苏达湾开进时,林格尔把部队分为两个大队,一个由他的山地部队组成,任务是向南成扇形展开,在坎坷不平的山地上前进,另一个由伞兵部队组成,任务是沿海岸向前推进。
山地部队这次推进的结果是,五月二十三日晚与干尼亚以西的中部大队会合。这样德军首次以在右翼实施的一次大规模合围机动战胜了守军。
在五月二十四日后的数天里,德军有秩序地调来更多的援兵编进林格尔将军指挥的大队里,使他得以实现自己的作战意图。他能得到多大程度的增援取决于现有的运输机的数量和岛上其他参战大队所需的补给物资的数量。要减轻空运大队的过重负担以及输入坦克等重型武器的唯一途径仍然是海上运输,要求昼间有强大的空中护航机队的掩护,而且对所涉及的整个海域进行彻底的侦察。德军这方面的首次成功,是在加强了对梅洛斯岛和基西拉岛的对空防御之后才取得的。五月二十八日,一艘拖轮把载有四辆坦克的两艘驳船拖入马利姆。总的来说,英国海军在克里特岛之战的关键日子里确实起到了阻止德国人从海上将其援兵与补给物资输入克里特岛的作用。夜间,英国海军完全控制着克里特岛周围的海域。如果德国空军没有在昼间对任何舰只的活动保持严密的监视并一发现情况就迅速作出反应,那么穿越山地前进的林格尔将军的部队就可能使英国人有机会把意义重大的援兵输入苏达湾。当时的情况是,只有航速最快的敌舰才能在夜间到苏达湾作一次往返航行,而且这些舰船也只有部分航程在德国空军的飞行半径之外。英国这样的舰船很少,即便是有也只能运载几百人。
五月二十四日,林格尔大队的进攻在加拉塔斯受阻,敌人在那里构筑了坚固的阵地。在干尼亚以西的高地上,弗赖伯格将军集中了苏达湾地区的所有部队。这是在两个决定性地点前面的最后一道障碍。争夺克里特岛的最后一战就是在这里进行的。五月二十五日,英国皇家空军再次参战,它的轰炸机与远程战斗机从埃及出发向马利姆机场发起攻击。可是,向目前已成为岛上重要的德军基地的地点所发起的空袭势头太弱,成效甚微,而且也为时过晚,无法扭转失败的局面。同样,德军在马利姆的情况也不妙,飞机在狭窄的机场上着陆时不断坠毁,机场跑道上可利用的有限的空地,因飞机残骸的不断堆积变得越来越狭小。但是,装备有缴获到敌人坦克的登陆队十分迅速地清除了障碍物。
由于登陆队的努力,为山地师输入所需的援兵成为可能。五月二十六日,第六山地师又有一个团在机场着陆。此后,这场旨在粉碎敌人抵抗的作战按预定计划顺利进行。五月二十六日,第八空军军向干尼亚发动了一场大规模攻击之后,德军突破了该城以西的敌阵地。翌日,彻底粉碎了敌人在干尼亚的抵抗,德军占领了该城。五月二十八日德军占领了苏达湾,次日又占领了雷西姆农。并与在伊腊克林周围驻扎的东部大队会合。
五月二十二日,意大利人对克里特岛的局势进行了判断,认为局势十分有利于他们参加征服该岛的作战,因此,建议提供一个装甲连。这支相当于一个加强团的远征部队于五月二十八日在锡提亚登陆,尔后向耶腊皮特腊推进,在前进中并未遇到什么抵抗。意军的目的是使英军无法撤至该岛以东,并从那里撤走大批部队。这次登陆对克里特岛之战的结局根本未起到任何作用。
到五月二十六日晨,弗赖伯格将军已十分清楚地认识到,克里特岛的失陷只是个时间问题。他把他的想法向中东部队总司令韦维尔将军作了报告,并告诉他,在过去几天连续的战斗和集中轰炸攻击中,克里特岛上的英国部队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如果允许立即撤出,还有可能救出一些参战部队。弗赖伯格还说,当然,如果认为在该岛坚持每一个小时对中东的局势都是重要的话,他尽最大的努力指挥作战。
韦维尔回答说,情况确实如此。他曾请示过丘吉尔。丘吉尔仍坚持认为,克里特岛之战的胜利是绝对必要的,要求韦维尔向克里特岛提供保证取胜的援助。但是,严酷的现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传来伦敦对此问题的答复时,韦维尔获悉驶往克里特岛的又一支运输船队在遭到德国空军猛烈的攻击之后,已经被迫掉转航向,返回埃及。
在克里特岛上,守军的情况在五月二十六日这一天急剧恶化了。第二天,弗赖伯格将军下令,准备从该岛南海岸的小港斯法基亚撤退。五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七日的夜间,莱科克上校率领的两个突击营在苏达湾登陆,这支新锐部队在执行后卫任务时打得很顽强,使幸存的守军得以从马利姆与干尼亚撤至克里特岛的南岸。与此同时,德军向东部的推进打消了守军想撤往雷西姆农与伊腊克林的一切念头。
五月二十八日至二十九日的夜间,守军从北岸港口撤出约四千人. 为掩护撤退英国海军损失了“赫里沃德”号与“帝国”号驱逐舰, 八百人丧生 [ 注:普莱费尔著作的第137页提到人员的损失达八百人。事实上,后来发现人员的损失要小得多,实际只有二百九十七人。空中与海上的救援部队在营救失事舰艇中起了很大作用。 ] 。这两艘战舰都是在企图通过卡索斯海峡时被击沉的。与此同时,“阿贾克斯”号、“奥赖恩”号与“狄多”号也被击伤。留给守军的唯一出路是设法从克里特岛南岸逃脱。
撤退的集结点在斯法基亚一个坐落在一座近乎垂直的悬崖峭壁脚下的小渔村。这座峭壁高三百多英尺,只有一条险阻的羊肠小径可以通行。昼间,等待撤离的人们必须尽量隐藏好,以免遭到德国空军的袭击,在这同时,在他们背后的山地上,后卫部队与紧追不舍的德国山地部队正在激战,战斗是沿着南部一条穿过一片光秃秃的干旱地上的难于通行的道路进行的。后来,弗赖伯格将军把这条道路称为英军的“悲惨之路”。
撤退行动是从五月二十八日至二十九日的夜间开始的。一支由英国巡洋舰,驱逐舰与商船编成的舰队在四个夜晚共撤走一万七千人。在夜间短暂的几小时之内,从开阔的海滩上英国能撤出远征军的二分之一,这确实是一个壮举。对此,第四航空队的指挥官当时并未充分认识到 [ 注:在克里特岛之战的最后阶段第8空军军领受的主要任务是支援地面部队。 ] 。从撤退一开始,英国人便把五月三十一日至六月一日的夜间定为撤退的最后日期。他们感到任何进一步的损失与受创对地中海舰队来说都将不堪重负。情况果然如此,除“佩思”号巡洋舰和三艘驱逐舰受创之外,“加尔各答”号防空巡洋舰在距亚历山大港一百英里的海面上又被一架“容”一88型轰炸机击沉,这确实更加重了英国海军为保障从斯法基亚村的撤退所受的损失。空军中将特德把留在埃及的三个皇家空军战斗机中队用于在昼间执行护航掩护任务。这总算避免了更严重的损失。
人们通常把英军的死、伤、被俘数字估计为一万五千人。但一个更可靠的报告认为是一万五千七百四十三人。同时,海军还损失二千零十一人。现在,已可以对德军在克里特岛作战中的损失做出可靠的估计。这个数字远低于丘吉尔原先所做出的“击毙五千多名伞兵”,总计打死打伤一万五千名德军的估计。在对所有的官方与非官方的资料进行认真的研究之后,估计在参加这次作战总数为二万二千名德军中,死、伤、失踪人数只有六千五百八十人 [ 注:另外,总的损失达一百五十一架“容克”式52型飞机,这一点对运输机联队和新飞行员的训练都有不利的影响。 ] 。
尽管我们所说的这个数字远远低于丘吉尔所做的估计,但要高于德军在整个巴尔干之战中的全部伤亡数字。在巴尔干之战中,德军死、伤、失踪总数为五千六百五十人。在克里特岛之战中,德军以较小的代价赢得了难得的胜利。这一胜利使德军的登陆作战似乎成为不可战胜的了。
克里特岛的失陷对后来战争进程的影响
英国的历史学家说,中东战争变得越来越象一场争夺飞机场的作战,而土地的得失意味着德空军在保卫亚历山大、开罗、苏伊士运河、班加西、的黎波里以及穿越地中海的补给线方面是否处于有利或者不利的地位。如果英国历史学家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丧失克里特岛就是对英国在中东的地位的一个沉重的打击;而且,这场败仗正是在英国人迫切需要赢得一场胜利(只是为了自己的威望)的时候打的。在伊拉克,几经周折才推翻了格拉尼叛乱政府;在叙利亚,正准备对效忠维希政府的丹茨将军采取行动;五月十五日,韦维尔将军为解救托卜鲁克开始发动进攻,但遭到了彻底的失败,在短短的数天中把历尽千辛万苦到手的战利品丧失殆尽;五月二十七日,哈勒法亚落入德军手中 [ 注:因此,占领克里特岛证明是解救北非的最佳方式。 ] 。在克里特岛之战中受重创的地中海舰队现正面临着更加严重的局面,其原因是随着北翼的克里特岛与南翼的昔兰尼加都落入德军手中,无论什么原因,任何把舰船派往马耳他岛的企图,或胆敢闯入地中海的行动(不管什么原因),都将有遭受德国空军攻击的危险。此外,在克里特岛的海空战斗中,意大利舰队几乎没有动用,其编成内仍有四艘战列舰和十二艘巡洋舰 [ 注:这种对意大利舰队战斗素质的过高估计并没有考虑到这一事实,即它的作战锐气由于在马塔潘角的失利已大大低落。还有从那时起,意大利海军总部发现英国已拥有一种十分有效的雷达系统。 ] 。英军驻中东司令部把局势估计得如此严重,以至认为德军可能会象进攻克里特岛一样,夺取塞浦路斯岛,并且考虑用什么方法和手段把必需的部队和装备运去保卫该岛。不过,人员和物资都不可能在今后两、三个月内运到 [ 注:1941年6月6日布莱梅将军作为韦维尔派驻澳大利亚政府的代表。 ] 。德军夺取塞浦路斯之后便是叙利亚、伊拉克,甚至还有波斯,它们也将暴露在德国空降部队的攻击之下。克里特岛很可能是“第一块跳石”,就象后来美国人在太平洋战争中采取的逐岛战术一样。
英国的战史学家一致认为,德国伞兵部队在克里特岛遭受的惨重损失已使希特勒在今后的作战中不会再大规模地使用伞兵部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英军战术上的失利却可视为战略上的胜利。
不过,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英军的克里特岛保卫战大大地推迟了德国对苏作战的发起时间,从而影响了德国一九四一年进攻苏联的结局。施图登特将军报告说,一九四一年七月十七日,希特勒在为“铁十字勋章”获得者举行的招待会上曾对他说:“克里特岛之战证明伞兵时代已经结束。伞兵是一支完全依赖突然性的兵种。现在突然性的因素已不复存在。”这种信念很可能对希特勒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他不同意在一九四二年夏实施“赫尔克里士”作战 [ 注: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对意大利军队的战斗素质有怀疑。 ] ,这是一项与占领克里特岛一样,以空中突击夺取马耳他岛的作战计划。他对这一作战能否获胜疑虑重重。如果这是实情,那么,施图登特将军自已的话——克里特岛是“德国伞兵的坟墓”,从双重意义上讲都是真实的。
此时应当指出,无论在实施法国之战还是在克里特岛之战期间,德军都有效地、大规模地使用了伞兵部队,但是,盟军只是在地面作战时用它实施近距离战术协同作战,例如在诺曼底和后来在阿纳姆就是这样。
克里特岛之战出乎意料揭示了一个问题,即现代海军力量依赖于空军的制空权。此一战役还表明,一支没有强大的空中支援的舰队注定一事无成。这一点坎宁安海军上将在关于这次作战的报告中阐述得十分清楚。报告指出,地中海舰队不得不为它所获取的这种胜利付出高昂的代价。他说,如果该舰队是在一场大规模的海战中遭受到这样的损失与破坏,那是十分自然的,因为在这类海战中可以预计,敌舰队所遭受的损失与破坏会比我们更大。但是敌人的舰队没有参加这次作战,战斗是在舰艇与飞机之间进行的。
德军在没有强大舰队支援的情况下夺取了克里特岛,这可能使希特勒认为,地中海的局势有利于再战。但是他早已决定对苏作战,在一九四一年五月二十三日发布的“中东”指令中,他断然把向英军占领的位干地中海与波斯湾之间这一地区的决定性攻势(包括进攻苏伊士运河)的时间推迟到“巴巴罗萨”作战(进攻苏联)胜利结束之后 [ 注:德国的军事实力范围扩大到地中海东部,对他来说首先只是意味着东线深远翼侧有了更为可靠的保护。 ] 。在一九四一年六月九日(即这两次作战期间)发布的第三十一号指令谈到了东南欧的局势。夺取克里特岛之战的胜利使德军占领了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点,以此为基地,德国空军就可以飞往东地中海进行空战,以支援北非作战。同时,指令中宣布在东南欧地区德军的首要任务是,建立该基地,巩固该基地,保卫该基地,并向它提供补给物资。六月十一日起草的第三十二号指令极其详尽地阐明了这一思想,并且涉及到完成“巴巴罗萨”作战后挥师在东南欧作战要作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使用这条始于希腊南部的“海上新航线”,“向在地中海与近东的英军发起围攻”。
但是,尔后的战争进程使这项有关东南欧的作战计划成为一纸空文。在当时来说,对苏作战要比地中海作战重要得多。德军付出了巨大代价夺取了克里特岛,并计划以此为跳板进攻其他地方,但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从未付诸实施,而且让该岛在以后的日子里陷入了一种沉睡状态。德国空军已不再有足够的部队来利用该岛作为东地中海的基地这种优势了。甚至也不可能象德军原先打算的那样,把克里特岛作为其北非部队的补给基地,因为希腊的铁路只够维持向驻军输送补给。而且无论如何无法为此抽调运输船队。因此,克里特岛在以后战争中的作用便成为如下格言寓意的典型例子:有利的地理位置不见得是一个有利的战略位置,要使之成为一个有利的战略位置,首先必须拥有有效的交通线,并投入充足的人力。然而,占领克里特岛的确把敌人拒之爱琴海大门之外,并保卫了康斯坦萨-博斯普鲁斯-科林思-意大利海上航线,因此该岛对于英国在地中海与近东的地位仍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最后,英国得以再次加强它在中东的地位。后来,它在友军的协助下占领了北非,击败了德国非洲军,并打得德国的盟友——意大利退出了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