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托卜鲁克到阿拉曼·第八
作者:冯·梅林津 ·德国
出自————《坦克战》
出自————《战争通史》
托卜鲁克的陷落
贾扎拉战役可以说是六月十五日中午结束的。随后,第8集团军全面向国境线撤退,这时坦克集团军正在接近托卜鲁克的防御外廓。
六月十五日晚,另一场战斗打响了。这场战斗被称为托卜鲁克-阿德姆防线的争夺战。
《沙漠地的危机》一书详细记载了南非军史家们对这场战斗的分析:奥金莱克将军完全反对象一九四一年那样守住托卜鲁克一线,他正确地作出判断,认为条件已经完改变了,托卜鲁克要塞的防御工事已经严重遭到破坏,坦克集团军可以实施比一九四一年四、五月间的突击厉害得多的攻击 [ 注:这次攻击甚至要超过隆美尔一九四一年十一月计划的那次攻击。第21装甲师未能参加十一月攻势,而且那时的托卜鲁克防御工事要坚固得多。 ] 。英军海军业已明确表示,当敌人再次围攻托卜鲁克时,海军是支援不上的。因此,当奥金莱克准许里奇于六月十四日放弃贾扎拉防线时,即命令第8集团军在托卜鲁克-阿德姆一线调整部署。他特别强调,阿德姆对于守住托卜鲁克至关紧要,奥金莱克力劝里奇要把“尽量多的部队部署在阿德姆地域”,并着重补充说,“我想您不会为此而吝惜使用兵力。我们在定下决心和行动上都要抢在敌人前头,希望你能够把这种想法尽可能深刻地灌输给所有的指挥官” [ 注:见阿加-哈米尔顿著:《沙漠地的危机》 ] 。
隆美尔的设想同奥金莱克的设想恰好相似。六月十五日的早晨,当隆美尔站在高岭上俯视巴尔比亚公路时,看到南非第1师的大部正从他的鼻子底下溜掉。隆美尔立刻领会到,要把主攻点指向阿德姆,敲掉我们所称呼的“托卜鲁克的基石”。在坦克战中,速度具有决定意义。这一点奥金莱克完全懂得。随后两天的行动表明,隆美尔在阿德姆地域集中了优势的兵力,比第8集团军的行动要快得多。第8集团军慢腾腾的行动在这种战斗中是吃不开的,六月十五至十七日的事态决定了托卜鲁克的命运。奥金莱克深知,托卜鲁克这样一座孤立的要塞,在坦克集团军的重压之下,是守不住的 [ 编者注:丘吉尔认为是能守住的,他关于这个问题的电报束缚了奥金莱克的手脚,只要有一线之机,他就不许下令使托卜鲁克守军突围。一九四二年夏天,已不能单纯地把托卜鲁克看作是一座要塞或港口,它是实力和意志的象征,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登,守住它,与其说是战略问题,倒不如说是声誉问题。 ] 。
六月十五日,第90轻装师向阿德姆发起进攻。阿德姆当时由印度第29旅的两个营防守。第21装甲师傍晚时由阿克鲁马地域来到这里,清除了巴特鲁纳岭上650高地附近的支撑点。据守这个支撑点的印度第29旅的一个营,任务是封锁旁支公路 [ 注:在这里边境部队第12步兵团曾有七百人被俘。 ] 。这是一场新的战斗的良好开端。隆美尔在他六月十六日的命令中,要第21装甲师向西迪拉杰格和贝尔哈迈德开进。由我坦克集团军所属炮兵支援的第90轻装师则攻打阿德姆据点;“阿里埃特”师和三个侦察营负责掩护南翼,以对付英军援兵,第15装甲师要予以支援。于是,隆美尔令其全部突击兵力集中于被奥金莱克说成是“关键地点”的地域。
六月十六日,里奇已使他的第4装甲旅拥有一百辆坦克,该旅在甘布特休整后,向西迪拉杰格开进。但道路已被第21装甲师派出的反坦克屏护队封锁。这时第21装甲师正攻打西迪拉杰格据点,该据点由印度第20旅 [ 注:当时配置在贝尔哈迈德地域。 ] 莱普塔纳第6团的第1营防守。当天晚上我们拿下了西迪拉杰格,但阿德姆守军仍在顽抗。第90轻装师师长当时报称:这里的防御“罕见的顽强”。隆美尔不同意用坦克去攻打阿德姆。当天下午,经与喜欢坚持己见的第90轻装师师长马克斯上校激烈争论以后,他同意停止进攻。这天白天,我们截获了第7装甲师师长米塞维将军和印度第29旅旅长雷德准将来往的无线电报。他们正在筹划使阿德姆守军突围的方案。守军于六月十六日夜果真突了围,从而托卜鲁克防御对于战争来说已无足轻重 [ 编者注:如果公正地对待米塞维和雷德,必须指出,突围是经里奇允许的。里奇那天早晨还向克洛波将军(托卜鲁克要塞司令官)保证,阿德姆一定能守住。 ] 。
六月十七日,隆美尔把非洲军和“阿里埃特”师的兵力集中起来,以便歼灭第4装甲旅,并打通去甘布特的道路。当天下午,在西迪拉杰格东南展开了坦克战。我军对英军占有很大的优势,尽管第9长矛骑兵团打得很勇猛,但英军没有招架得住,只得撤退,第4装甲旅折兵一半,仓惶向南逃窜。次日,该旅跨入埃及境内。天黑时,隆美尔随非洲军的先头前进。六月十七日午夜过后,第21装甲师在甘布特附近切断巴尔比亚公路。该地域的全部英军部队拼命向东逃跑,他们煞费心机地去破坏军需品补给站,但我们仍缴获了大量的汽油、给养和许多运输汽车 [ 注:坦克集团军六月十八日战报称,“在甘布特附近地域发现存有大量燃料、弹药和给养的军需品补给站,我们立刻把这些军需品用来补充自己的军队。” ] 。
印度第20旅还在贝尔哈迈德。在这种情况下,沉着的将领会命令它悄悄地撤到托卜鲁克,到这里它将成为防守东南部的印度第11旅最为欢迎的加强力量。但里奇却令印度第20旅突向边境。六月十八日晨,该旅在甘布特附近碰上了非洲军,它从此“在第8集团军的战斗序列中消失了”。
六月十八日晚,托卜鲁克被团团围住。意大利第21军在西面,第10军在南边;“的里雅斯特”师和德军侦察营在东南和东面,非洲军和“阿里埃特”师在甘布特地域。隆美尔决定,在进攻前一天夜里把他们调过来。我们的作战命令是六月十八日下达的,这道命令实际上是一个比较扼要的行动计划。六月二十日五时二十分,“斯图卡”飞机和炮兵应集中对印度第11旅的驻地进行轰击。曼尼集群 [ 注:曼尼上校所属的步兵。 ] 则通过头天晚上由工兵在外围地雷场开辟的通路,尔后在反坦克壕后面的狭窄地段突破设有坚固防御工事的阵地 [ 注:实际上这里是第5马拉塔营二连的防地。 ] ,接着工兵在反坦克壕上为坦克架桥,这时坦克即可通过打开的缺口,冲向托卜鲁克要塞。这个计划是很灵活的。其实这种计划就该这样灵活,我们没有具体规定攻击目标和分界线。我们协调了航空兵的直接支援问题,凯塞林还答应从欧洲调来一些飞机进行支援。整个坦克集团军的炮兵都在阿德姆以东的高地占领了阵地。使我们惊讶的是,英军却把弹药仓库完整地留给了我们,这些仓库是我们在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为了同样的目的而建立起来的 [ 注:防守托卜鲁克的有南非第2师(第4和第6步兵旅)、印度第11旅、第201警卫旅(在皮拉斯吹诺岭担任预备队)和第32集团军属坦克旅(52辆“马蒂尔达”和“范伦泰”坦克),坦克多数都配置在公路交叉点和皮拉斯吹诺地域,用于实施反冲击。共有三个野战炮兵团和两个中口径炮兵团,约有70门反坦克炮分别配属给各部队。南非第2师师长克洛波少将为要塞司令官。 ] 。
六月十九日,第90轻装师向东推进,发现敌人已经放弃了巴尔迪亚。我侦察分队在巴尔迪亚和古比井之间的广阔地域内进行侦察,只遇到了英军一些轻装部队,并查明,里奇对我向托卜鲁克进攻不会有很大的阻滞行动。当晚,非洲军开始由甘布特向要塞东南的集结地域前出。行军的准备工作非常周密,行军也很顺利。六月二十日三时三十分,第21装甲师报称,全师“已充分作好准备,等待向托卜鲁克进攻。”
五时,我和隆美尔站在阿德姆东北的高地上。战斗指挥部就设在这里。天亮以后,我们可以把托卜鲁克的轮廓看得一清二楚。
正好五点二十分,“斯图卡”飞机飞来了。凯塞林是很守信用的,他派来了上百架的轰炸机,编成密集的队形。他们采取了我从未见过的那种洋洋大观的攻击队形对要塞俯冲。飞机俯冲攻击之处,出现了大片的烟云尘雾。当我们的炸弹落在防御阵地上时,德意军的炮兵一齐进行猛烈而协调的射击。炮兵和飞机的联合轰击非常激烈,我们不久就发现,这对那一地区的马拉塔营的士气影响是很大的。“斯图卡”飞机整日地轰炸这一地区,炸弹用光了,就飞回贾扎拉和阿德姆机场去补充炸弹,尔后再返回去轰炸。在这种情况下,飞机投弹都通过坦克集团军指挥所的作战组来指挥,这是很见成效的。
过一段时间,工兵的突击队施放了橙色的烟幕,这表明,需要向纵深延伸炮火。六时三十五分工兵报称,在第69号支撑点的正面,铁丝网已被切断,曼尼的步兵群和非洲军的步兵向设有掩体工事的第一道阵地发起攻击,并在微弱的抵抗之下迅速前进。七时零三分,曼尼报告称,印军一个连被俘。七时四十五分,已经打开了一个宽阔的突破口,拿下了约十来个支撑点。在反坦克壕上架起了车辙桥,坦克攻入外围阵地的道路已经打通。
防御者的抵抗所以微弱,主要是由于攻方轰击的厉害。而意大利人在这里构筑了坚固的掩蔽部似乎也是个原因。印军在炸弹和炮弹的猛烈轰击之下,躲进了比较安全的地下工事,这样,他们就不能对我们在拦阻射击掩护下进攻的部队发扬什么火力。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防者的炮火太弱。况且,各炮连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协同。在攻方突破时,南非军的几门炮曾进行射击,但负责直接支援印度第11旅的皇家第25野战炮兵团,直到七时四十五分才开始射击。该团的火炮只是负责打坦克,看来,英军是指望中口径火炮去轰击外廓阵地上突破口部位,以及还在突破口以外集结的德军。但中口径火炮却保持沉默,直到八时四十五分才开炮。这时非洲军报称,敌军炮火“正在加强”,特别是“大口径炮”火力正在加强。我到如今还清楚地记得,那天早晨我们亲自观战,见到托卜鲁克守军炮兵进行那样稀稀拉拉的射击感到十分惊奇。这时,隆美尔曾到了前边,亲自指挥部队实施突破。
对付象托卜鲁克这样的防御外廓有三十五英里长的“环形要塞”,只要实施决定性的强攻,必然会在防御中打开一个口子 [ 注:按照原则,装甲兵不应用于攻打要塞,但象托卜鲁克这样的“环形要塞”属于例外。一旦坦克能进入突破口粉碎反冲击,就能对整个防御起到很大的破坏作用。 ] 。真正的考验是要看敌人将要在哪里实施反击,以及将采取怎样的措施。一九四一年四月,我军的一些坦克曾经实施过深远的突破,而且抵近了公路交叉点,后来遭到英军坦克和支援炮兵的猛烈反击,受到很大损失,被迫退出阵地。这一次是一九四二年六月,未必会发生类似的情况。这次我们有200多辆坦克,其中,125辆是德国坦克。我们的坦克是集中使用的,航空兵和炮兵的联络军官,随我们的先头坦克前进,以保障给坦克以及时的支援。尽管如此,协同很好的反冲击也会给我们造成很大的麻烦。不过我并不认为,守军能够进行持久的防御,因为它的内部地雷场已经遭到破坏,或者说是名存实亡,已经不再成为什么严重障碍。实际上,英军也没有实施象样的反击,因为英军是分散投入战斗的,根本没有统一的指挥。本来英军要求在我们进攻以前就拟好反击计划,并有一名高级指挥官主管这件事 [ 编者注:六月二十日七时,克洛波将军命令,一个坦克营和“寒溪”警卫团的两个连实施反击,由于种种原因,第4皇家坦克团直到九时三十分才到达公路交叉点,随之不待警卫旅和发射六磅重炮弹的反坦克炮到来即投入战斗。尔后第7皇家坦克团的一个营到达,随后该团的另一个营到达。坦克根本就没有实施反击,他们只达到内部地雷场一线,就被非洲军的前卫击退了。警卫旅根本就没有离开公路交叉点地域。 ] 。
九时三十分,德军坦克越过反坦克壕,进入防御外廓后展开。非洲军军长尼林将军随第15装甲师 [ 注:原来的师长瓦尔斯特将军在贾扎拉战役中负伤,克雷斯曼上校接替了他。 ] 前进,而第21师那位作风泼辣的师长却坐在三轮摩托车的跨斗里,随先头坦克前进。他亲自侦察内部地雷场情况,并给坦克指引道路,隆美尔也紧跟先头部队前进,随时准备在紧急时刻亲自指挥部队。我这里所以强调亲自指挥这一点,是因为英国和南非的报道称,无论是南非第2师、第32集团军属坦克旅,还是第201警卫旅,都没有一个高级军官接近公路交叉点。守军虽然战斗勇猛,但“领导和指挥不得力”。
十一时,第15装甲师报称,击毁坦克15辆,生俘150人。中午,两个装甲师均抵达内部地雷场一线,在这里遇到英国坦克和几个炮兵连的激烈抵抗 [ 注:第25皇家野战炮兵团得到南非第5野战炮兵连的“D”炮队加强。紧靠要塞防御围廓配置的南非第2野战炮兵连已被歼。 ] 。于是展开激战。战斗中,我军坦克以机枪火力消灭敌人的炮手,摧毁其阵地。十四时,非洲军抵达公路交叉点以北的沙丘。隆美尔乘坐他的大型指挥车赶上前去,以便指挥下次的突击 [ 注:顺便提一下,“阿里埃特”师仍被第2“喀麦伦”苏格兰团阻止在反坦克壕一线。 ] 。
托卜鲁克战役,从它要达到的目的来看,可以算是结束了,剩下来的只是发展胜利和肃清要塞各区的残敌。下午,第21装甲师下了沙丘,向托卜鲁克港口开进,主要抵抗来自英军的重型高炮连,该连最后被我们的一些高炮分队所俘获。这些分队一直在隆美尔亲自控制下作战。敌军的这个高炮连击毁了我们几辆坦克,这表明他们象我们使用88毫米高炮那样,来使用3.7英寸高炮,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天刚黑时,第21装甲师已打出一条道路,冲进因焚毁军需品而迷漫在硝烟之中的托卜鲁克城,并由码头向准备逃往公海的英国海军船只开火。英军若干船只被击沉或击伤。
第15装甲师向皮拉斯特里诺岭的警卫旅发起进攻,歼灭了第1“谢尔伍德”团和第3“寒溪”警卫团的大部,并生俘旅部人员。在捉了大量俘虏以后,该军退到公路交叉点附近休整。这一天我们满载而归。入夜以后,情况已明,托卜鲁克已处于危急状态。隆美尔可以向柏林报捷了。这一天,我们的损失甚小,同敌人的损失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六月二十日夜,摆在托卜鲁克守军面前的唯一的出路,就是从这座变成陷讲的要塞突围。尽管我们缴获和击毁了大量的运输车辆。但是还有相当数量的运输车辆,留给了敌人,使它的许多部队可以乘车逃跑。显然,克洛波将军是想突围的,但他不清楚,第8集团军指挥部是什么意图。另外,他的想法也遭到一些属下人员的强烈反对 [ 注:克洛波和他的一些参谋人员于六月二十日晚向南非第6旅旅部转移。 ] 。于是,什么事也没有干成。到了六月二十一日拂晓,托卜鲁克的西区已处于一片混乱之中。由于有大量被打散的后勤补给部队,头一天由东区逃到这里,使情况更加复杂了。六月二十一日天刚亮,克洛波将军的指挥部升起了白旗,敌人三万三千官兵被俘 [ 注:第2“喀麦伦”团一直抵抗到六月二十一日晚,最后也只得投降,因为整个要塞的其它守军都已投降了。只有几百人得以从托卜鲁克逃脱。 ] 。尽管敌人进行了破坏,但仍有装满食品、汽油、服装和弹药的仓库,完整无损地留给了我们。许多火炮、车辆和坦克成了坦克集团军的战利品。
六月二十一晚,隆美尔听到广播说,他已晋升为陆军元帅。这是应得的奖赏。南非的官方报道说:“攻陷托卜鲁克,可以说是打败英军的最辉煌的一次胜利。” [ 注:见阿加-哈米尔顿著:《沙漠地的危机》。 ]
入侵埃及
六月二十一日九时四十五分,隆美尔给坦克集团军的所有部队发了一个电报:“托卜鲁克要塞已攻克。所有部队即行集结,准备继续进攻。”当天下午,第21装甲师沿着去甘布特的道路急速进发,这是入侵埃及迈开的第一步。
现在需要定下一个大胆的决心。在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四月末共同协商的计划中规定,在隆美尔打下托卜鲁克以后,坦克集团军应在埃及边境组织防御,这时要把所有的飞机和船只用来攻击马耳他岛。我军攻占该岛后,交通运输就有了保障,下一步就可以向尼罗河进军。六月二十一日,凯塞林元帅飞抵非洲,我参加了他与隆美尔在指挥车里进行的会谈。隆美尔强调,他要乘胜前进,不能等待攻下马耳他。凯塞林则指出,如果没有德国空军的全力支援,就不能向埃及进军;如果给予全力支援,空军就不能支援攻打马耳他岛的行动;如果马耳他岛拿不下来,隆美尔的交通运输就会毫无保障了。凯塞林认为,唯一正确的途径,是坚持原定的计划,把入侵埃及的时间推迟到攻下马耳他岛以后。
隆美尔断然不同意这种作法,他们的争论非常激烈。隆美尔承认,坦克集团军在贾扎拉战役中遭到重大损失,但他认为,第8集团军的处境要坏得多,我们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向苏伊士运河进军,如果拖延下去,那怕是几个星期,敌人就可以调来新锐部队,阻止我军继续前进。这两位指挥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在凯塞林临行以前,坦率地表明,他的空军部队要撤到西西里去。
隆美尔定下决心就不肯再收回,非洲军的前卫正在开往埃及国境。二十一日晚,隆美尔派了一名信得过的联络军官,去把自己的意见报告给希特勒,同时他也给罗马拍了电报,并向墨索里尼保证说,“部队的状况和士气、加上缴获物资的军需品情况以及目前敌方的弱点,都有利于向埃及境内的纵深追击敌人。”隆美尔赢得了希特勒的赞同,尽管意军参谋总部、德军海军部、凯塞林元帅以及德国驻罗马武官伦特林将军是反对的。希特勒致电墨索里尼说,“胜利女神的微笑一生中仅有一次。”于是定下了命运攸关的决心:把攻打马耳他推迟到九月份,一切都要为隆美尔入侵埃及让路。
这个决心是否正确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能是绝对的。我们眼看就要征服尼罗河三角洲,并摧毁英军在中东的所有阵地,因为我们在马特鲁港已取得了重大胜利,碰运气我们还可以把第8集团军赶出阿拉曼阵地。然而,事实终究是事实,这些想法都落了空,随之产生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回过头来看看,似乎也可以理解,隆美尔作为一名战地指挥官,势必愿意跟踪追击逃敌。但是,最高统帅部,更何况希特勒,理应估计到马耳他在战略上的重要性,以及它在地中海的关键地位。因此,最高统帅部应在这个问题上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该同意在拿下马耳他以前进军苏伊士运河。我们失掉了夺取马耳他岛的一个大好时机,因为德国空军已经对这个岛进行了猛烈的轰击,夺岛成功是大有希望的。
六月二十三日晚,非洲军的前卫越过了埃及国境线。隆美尔的打算是由翼侧迂回英军在边境地区构设的难以对付的地雷场和支撑点,其实,里奇已经决定退到马特鲁港。在一昼夜之内,我们的前卫竟然浩浩荡荡地前进一百多英里,抵达马特鲁和西迪巴腊尼之间的滨海公路一线。部队士气高涨,过去一个月所取得的胜利,可以使部队对沙漠盛夏条件下持续作战所带来的疲劳和损耗毫不在意。然而坦克实力却弱得可怜,由托卜鲁克前出,行军途中就损坏了许多坦克,非洲军进入埃及时只有44辆坦克。
我军在六月二十四、二十五日的进攻中,没有遇到英军地面部队的激烈抵抗,但却遭到英国沙漠空军的猛烈袭击。我们地面部队的前进速度,使我们的战斗机跟不上掩护,因而遭到惨重损失。实际上,从进入埃及的时刻起,就出现了凶兆,担心空军支援不上。隆美尔不再享有制空权了,敌人的空军力量在惊人地增强。这是整个战争双方兵力对比发生变化的开始,而在摩尔塔因和法莱斯的歼灭战中,这种变化已经发展到了顶点,以致于影响了整个战争进程。
六月二十五日晚,我侦察支队接近了马特鲁港的外围阵地。隆美尔宣布要在第二天对该地发起攻击,当时没有时问进行周密的侦察,我们是在粗略地了解了英军配置的情况下进入交战的。
马特鲁港西边的接近地有绵密的地雷场掩护。地雷场由海岸向沙漠地延伸约十五英里,我们估计在该地域内第8集团军有四个师(英军第50师、新西兰第2师、印度第5和第10师),其左翼由英军第1装甲师掩护,该师在主地雷场和西迪哈姆扎高地之间占领阵地。隆美尔的目的是在马特鲁附近包围各步兵师,为此,先要赶走第1装甲师。非洲军受领了这项任务。第21装甲师在高地和主地雷场之间前进;第15装甲师则在高地以南开进;第90轻装师在第21装甲师左翼实施突击,任务是切断马特鲁港以东滨海公路;意大利第10和第21军由西面封锁马特鲁要塞;意军的坦克军当时还没有开上来,其任务是在高地以南进攻,支援第15装甲师。
但是,英军的实际配置情况,却跟隆美尔想象的很不一样。第10军配置在马特鲁地域;属下有英军第50师和印度第10师。第13军则部署在西迪哈姆扎高地的南坡。它编有刚从叙利亚调来的新西兰第2师,还有第1装甲师,该师当时有坦克159辆,其中60辆是“格兰特”坦克 [ 注:非洲军参战的坦克只有60辆。 ] 。在西迪哈姆扎高地和马特鲁主地雷场之间10英里的地段,只有一个狭窄的地雷场,掩护的兵力只有两个较弱的分遣队:一个是“格里科尔”分遣队,一个是“里泽科尔”分遣队 [ 注:每个分遣队编两个步兵排,一个野战和反坦克炮兵连。它们是印度第29旅的一部分,该旅被分编成若干分遣队和“战斗群”。 ] 。简而言之,第8集团军的兵力部署是两翼强,中间弱。
有人可能认为,第8集团军的部署是故意为隆美尔设下一个圈套,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事实是,代替里奇指挥的奥金莱克将军不能决定,该不该坚决守住马特鲁港,他的兵力部署旨在防止他的军队被包围,而不在于能否歼灭敌人。确实,奥金莱克曾告诉第13军军长戈特将军和第10军军长霍尔姆斯将军,要进行“尽可能顽强的抵抗”,并说,如果“一个军,或军的一部分被迫退出阵地,其它部队就立即……迅猛地攻击敌人的翼侧,以夺取主动权”。这是一个值得赞赏的设想,但对英军来说不幸的是,两个军长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宁肯撤退,也不愿冒被围的风险。这样打仗是不行的,如果奥金莱克感到在马特鲁打一仗兵力不足,就该撤回阿拉曼。如果他想在马特鲁打一仗,而且有足够的兵力打赢一场防御战,他也就不该给属下灌输这样一种想法,即这一仗只不过是一次阻滞行动。最后,由于奥金莱克的犹豫不决,英军不但失掉了歼灭坦克集团军的良机,而且还遭到了惨败,这种惨败会造成不可挽救的灾难。我强调了这一点是因为,如果我们要研究指挥艺术的话,马特鲁之战是比较少见的颇有教益的战例。
我们在二十六日下午发起进攻,我们的攻击正碰在英军的弱点上,这也纯属偶然。这个弱点就是在高地与马特鲁主地雷场之间的狭窄地雷场。第90轻装师轻而易举地通过了这个地雷场,而且歼灭了“里泽科尔”分遣队,第21装甲师则击溃了“格里科尔”分遣队。这一击,在英军阵地上来个中心开花,为第二天向纵深突击打开了通路。
六月二十七日拂晓,第90轻装师歼灭了第9杜尔哈姆轻型步兵团,该团不知何故奉命去攻占马特鲁以南17英里的阵地 [ 注:这是英军喜欢分散兵力的典型例子。 ] 。第90轻装师报称,生俘敌军300人,但受到了敌炮火的压制;并称在非洲军从南面到来以前,已不能再前进了。上午,第21装甲师突破了新西兰第2师在珉加奎姆的防线,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迂回了新西兰师,并由东面攻击该师。在任何情况下,这都是一次冒险的行动,如果你知道第21装甲师只有23辆坦克和600名疲惫不堪的步兵,就会感到这次行动更加危险了。隆美尔亲自随第21装甲师行动。他没有了解到,英军在珉加奎姆附近有整军的兵力,他想他只需要对付第1装甲师。所幸的是,英军坦克没有与新西兰人密切协同,大半天的时间都在牵制第15装甲师由高地向南的进攻,并以此而自鸣得意。
六月二十七日晚,第21装甲师处于非常危急的状态。该师攻击新西兰部队毫无进展(虽然它把大部分的运输车辆都用上了),而且有被分割的危险。英军的“贝斯”坦克团在东面威胁着第21装甲师,另一支坦克部队,即伦敦第3“约曼利”坦克团从西面发起进攻。另外,该师同第15装甲师也被分割开来(第15装甲师向东进攻被第22装甲旅所阻),而且非常缺乏弹药和燃料 [ 编者注:拉姆斯顿将军在事后提到六月二十七日第21装甲师的情况时说,“我们本来可以把它全部消灭掉”。 ] 。
六月二十七日下午,隆美尔到第90轻装师去,在他的直接指挥下,该师由第10军的南翼迂回过去,并在天刚一黑就在马特鲁以东约20英里处切断滨海公路。这一切对英军指挥官来说,无疑是很伤脑筋的,但是如果他们冷静一下就会明白,正是这个坦克集团军被歼的可能性倒是更大一些。第90轻装师只有约1600人,正处在滨海公路上,非洲军离它最近的部队相距15英里,它是难以对付表面上看被它分割的英军第10军的。第21装甲师孤立地配置在珉加奎姆以东,简直是在新西兰第2师和第1装甲师的掌握之中。第15装甲师和意军坦克军根本没有力量穿过第13军去援救第21装甲师,意军第10军和第21军则散乱地配量在马特鲁港以西和以南。隆美尔于十七时二十二分命令第21装甲师“伺机于当晚向富卡追击敌人”。这一切表明,隆美尔过于自信和轻敌,他对自己危急的处境毫无认识。
法国福煦元帅曾经说过,“如果你认为打输了这场战斗,这场战斗就算是输了。”这种说法倒很适合六月二十七日在马特鲁港地域发生的情况。那天下午,戈特将军判定,由于“敌人向南推进,去攻打新西兰的东翼,停留在西迪哈姆扎-珉加奎姆地域,已觉得不很安全。”据此,他令新西兰第2师和第1装甲师向富卡防线撤退,戈特无疑是受了奥金莱克主张的影响,即第8集团军不能有一部分被敌分割,而且不能在马特鲁地域打一场一决胜负的战斗。这时英军的通信联络遭到严重破坏,直到六月二十八日四时三十分,在马特鲁的第10军才得知,第13军已全部向富卡撤退 [ 编者注:威尔逊元帅后来说:“第13军算是溜掉了,但使第10军处于困境。” ] 。
六月二十七日夜,第1装甲师脱开德军第21装甲师向南撤退,但新西兰师却直接穿过这个陷入困境的师,在激烈的白刃搏斗中使我步兵遭受很大损失 [ 注:非洲军战时日记写道:“在这场战斗中,发生了象屠杀伤员这样的违反国际法事件。”见乔治·克里富顿准将所著:《猎取之乐》。 ] 。
有人认为,占有很大优势的英军实施协调一致的进攻,会使非洲坦克集团军化为乌有,而我们总算是幸免于难了。
六月二十八日,第90轻装师和意大利各师包围了马特鲁港,并作好了强攻这座要塞的准备,非洲军则继续向东面的富卡推进。二十八日晚,第21装甲师抵达可以俯瞰富卡的高地,并歼灭了印度第29旅的残部。另外,还缴获两列车的炸弹和许多运输车辆。
六月二十八日夜,英军第10军企图由马特鲁突围。于是,英军和我包围该要塞的部队在黑暗中展开激战。虽然敌军损失惨重,但我军也未能阻挡住其主力的脱逃。英军的一支纵队十分狡猾,他们竟然取道我坦克集团军指挥部所在地而逃走。当然,这种情况只能发生在沙漠战之中,正因为如此我们为守卫坦克集团军指挥部而组建了一个特种分队。这场战斗非常激烈,以致于参谋人员也都参加进去了。我还能清楚地回忆起在这场恶战中,我是怎样用轻机枪在射击。隆美尔谈到,“那天夜晚发生的混乱景象,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 注:见《无仇之战》。隆美尔讲到穿过他的指挥部的敌人是新西兰部队,这是错误的,因为第10军并没有新西兰人。 ] 这毫无夸张之意。
六月二十九日晨,第90轻装师打进了马特鲁,第21装甲师则阻击了富卡附近的一些英军纵队,又生俘敌军1600人。在马特鲁港战斗中,我军共俘获敌军8000人,还有许多火炮、车辆以及大量军需物资。英军第50师和印度第10师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以致于它们在第一次阿拉曼激战中不能起多大作用。这时的新西兰师也遭到重创。隆美尔也许是走运的,不过马特鲁之战确实是德军的辉煌胜利。这也正促使我们产生了从阿拉曼防线把英军“撵走”的奢望。
阿拉曼的败退
参谋人员自然会考虑这样一个问题:隆美尔在马特鲁取胜以后立即去攻打阿拉曼是否明智。原则上讲,跟踪追击逃敌总归是正确的。然而,不管怎么说,如果隆美尔能让部队休整几天,事情进展会更好些。部队急需睡觉和休息,那怕是短暂地休整一下,也会使战斗力有所增强。我们的航空兵也好能够赶上来,我们在坦克兵力方面也会增强,弹药补给情况也会好些。应当记住,我们在阿拉曼将会遇到有充分时间进行休整的敌人。南非第1师在阿拉曼阵地已经有一个星期了,而新西兰第6旅和印度第18旅还没有参加战斗,我们的非洲军和第90轻装师非常虚弱,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然而却要去攻打由精兵把守的筑垒地域 [ 注:第90轻装师的战时日记中说明攻陷马特鲁以后部队的绝望。当时隆美尔亲自下令,让该师立即向达巴前进,这样,在马特鲁港以及前几天那样的苦战以后,就不能“到海里去洗澡了,也不能睡个够”。 ] 。
六月二十九日下午,第90轻装师沿马特鲁至达巴的沿海道路前进,意大利第21军和“里托利奥”师紧紧跟在后面。天黑以后,第90轻装师占领达巴,穿过燃烧着的补给品仓库,于夜晚在阿拉曼以西约15英里处宿营。如果非洲军也能选一条沿海便于行动的道路,情况会好些,但隆美尔却希望分割由马特鲁港撤退的部分英军,因而使非洲军转向库塞尔 [ 注:达巴以南17英里处沙漠中的一个据点。 ] 。六月二十九日晚,非洲军实际上是与急于返回阿拉曼的第1装甲师擦身而过,但并未发生激战,这可能是因为双方都已精疲力尽。这次行军穿过了起伏不平的荒漠地,使坦克机件磨损很大,并额外消耗了珍贵的汽油。
六月三十日晨,隆美尔拟订了突破阿拉曼防线的计划 [ 注:确切地说,并不存在什么“阿拉曼防线”,不过在卡塔腊盆地至海岸之间有许多支撑点。 ] 。他决定,非洲军应作出向卡塔腊盆地行动的架势,但实际上于六月三十日夜占领阿拉曼车站西南约十英里的阵地。我们判断,编有英军第50师和印度第10旅的英军第10军在防守阿拉曼据点及其西南位于迪尔阿比德的一个阵地;而编有第1装甲师、新西兰第2师和印度第5师的第13军,在卡雷特-阿卜德据点与卡塔腊盆地之间地段据守防线的南段。隆美尔决定再次采用曾在马特鲁取得成效的战术:非洲军趁夜暗在阿拉曼和迪尔阿比德两据点之间通过,并插到第13军的后方;第90轻装师则由南面迂回阿拉曼据点,切断阿拉曼以东的滨海公路。这跟攻打马特鲁港时的行动一模一样。隆美尔确信,如果我军真能插到英军的后方,英军的防御就溃崩了。
根据我们攻打马特鲁的经验,我想这一计划确有胜利希望,德军已经没有力量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但它仍有能力实施机动。如果隆美尔的部队能插入英军的后方,英军再来一次仓惶逃窜,是完全有可能的。
遗憾的是,隆美尔的计划并没有付诸实施。我曾经说过,非洲军的主要突击方向应在阿拉曼和迪尔阿比德两据点之问。非洲军迟到了,因为它在夜间由库塞尔向阿加吉尔附近的集结地域转移时,因地形不好而耽误了时间。到了七月一日早晨再前进时,才发现在迪尔阿比德并没有据点,而敌人却在3英里以东的迪尔西茵防守着一个据点 [ 注:防守这个据点的是印度第18旅,而不是印度第10旅。阿拉曼据点由南非第3旅防守,南非第1旅和南非第2旅则防守据点以外的阵地和迪尔西茵以东的阵地。第1装甲师没有在南面,同第13军在一起,而在第30军的后方,位于鲁瓦伊萨特岭以东。 ] 。当时非洲军本来可以迂回迪尔西茵据点并继续深入第13军的后方。不过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先夺占鲁瓦伊萨特岭以北被南非第1旅控制的另一个敌人阵地。尼林将军决定去攻打迪尔西茵。隆美尔那天早晨晚些时候来到了这里,他批准了这个决定。
七月一日下午,非洲军突入迪尔西茵据点,经激战后歼灭印度第18旅。但是我们的55辆坦克被打坏了18辆,非洲军的战斗锐势被彻底挫败了。第90轻装师整个下午都在继续进攻,试图迂回阿拉曼据点,遭到了南非第1、2、3旅及其支援炮兵不断增强的火力杀伤,部队陷入一片混乱之中。隆美尔来到第90轻装师,打算催促该师赶紧前进,但火力是如此之猛,甚至他本人也被打得抬不起头来。
到了七月一日,我们的胜利前景已化为泡影。我们只有以巧妙的机动来战胜敌人,但是实际上我们已经陷在一场消耗战里。第1装甲师又多得了一天的休整时间。当非洲军于七月二日再进攻时,发现英军坦克在鲁瓦伊萨特岭牢固地占领了阵地,完全有能力打退我们的冲击,南非军也占领了坚固的阵地,第90轻装师根本无法突破这些阵地。英国沙漠空军还控制着整个战场的制空权。
七月三日,隆美尔打消了插入第13军后方的想法,打算以非洲军、第90轻装师和“里托利奥”师对阿拉曼据点实施兵力集中的突击。那天早晨,我们吃了个大败仗;新西兰师由卡雷特阿卜德据点出动,攻击了“阿里埃特”师,缴获了该师的全部火炮。尽管如此,隆美尔下令,主力要在七月三日下午发起进攻。非洲军在猛烈炮击的掩护下,竭尽全力向前开进。在鲁瓦伊萨特岭夺得了一些阵地,但只有26辆坦克对于突破是无能为力的。天黑时,隆美尔令各装甲师在已经到达的地区构筑工事。大家都已经看出来,五月二十六日开始的进攻,虽曾取得一些辉煌胜利,但到头来将以失败而告终。
那天夜里,隆美尔给凯塞林发的电报里说,他被迫“暂时”停止进攻。比这更令人伤脑筋的是,我空军侦察报称,英军舰队已驶离亚力山大港,从埃及到巴勒斯坦的车辆来往频繁。这时埃及解放运动领导人乘飞机来到这里,并与隆美尔会晤。我们真的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