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德空中战争·第十一
作者:蒂佩尔斯基希 ·德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德国)》
出自————《战争通史》
在希特勒的影响下,德国空军的发展道路从战争一开始就与陆军和海军的发展道路迥然不同。在陆军中,大兵团的数目常常大幅度增加。此外,在陆、海军两个军种中,主要兵器(坦克和潜艇)的产量从一开始就超过预计损失数,还为进一步完善这些兵器和研制新的武器进行了有条不紊的工作。而空军却只在法国战局开始前才有计划地扩大空军兵团的数量,并对它们进行装备。应该说,这并非上面进行行政干预的结果。战争即将爆发时,这一领域的许多东西,看来是由空军自发搞起来的。当时已在研制供Me-163飞机使用的喷气式发动机,并在发展可控炸弹和空发鱼雷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所有这些都只是较长时期的计划,这些计划起初不可能产生很大实效,所以很快就被希特勒本人所破坏。总而言之,德国空军仍然停留在1939年的水平上。
这种令人惊讶的事实之所以产生,一方面要在希特勒军事指导思想中去找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他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戈林也是这样)。1939年,德国空军在发展技术装备方面已超过自己的敌人(只有英国歼击机例外)。希特勒和戈林都认为这种优势能保持多年,而且一定能保持到战争结束。在波兰、挪威和法国,空军的行动较令人满意,它对迅速和顺利完成战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挪威作战期间更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当时受到希特勒无限信任的戈林认为,没有理由在空军技术改进方面寻找新的途径。进行重大试验的热情已经降低,因为德国早在战争第一年就已感到铝和有色金属不足,而为了保障整个军工生产,又极需节约使用稀缺的原料。昂贵和耗时很多的研究“在战争过程中不可能得到补偿”,因此不应该进行这种研究,现有军工生产能力则应充分用来生产已经定型的武器。1940年7月,希特勒下令,凡是其成果不能在最近8个月内用于军事目的的一切试验工作均应停止。这个过好几年后才失去效力的命令,是德国空军在决定性的几年中技术改进落在后面的祸根。
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和德军占有优势,德国的防空看来能够应付任何威胁。高射炮兵已得到高度发展,它装备了新式高射炮及高射炮兵射击指挥仪和探照灯,按当时的观点来看,它的发展状况已足以使这一兵种同一定数量的歼击航空兵部队相结合,消除任何危险,因为敌轰炸机的活动半径不大。最高军事当局中的大多数人相信,敌人实施连续不断的轰炸,势必使他们自己也受到很大损失,这些损失他们无法长期忍受,因此,他们将不得不停止空袭。此外,德国空军也还算强大,足以把敌空军消灭在他们自己的机场上。一般认为,军事潜力大得多的美国在战争结局明确之前参战的可能性很小。德国领导人指望在美国参战前就结束欧洲战争,包括对英战争。起初,希特勒扬言要打持久战,并把它进行到胜利结束,这似乎与这种理论很矛盾。但是,这些言辞在战争头几年纯粹只为了宣传,其目的是使现在和未来的敌人丧失取得消耗战胜利的一切希望。德国军事领导人直到1941年底还指望,即使不能打闪击战,那么无论如何也要打那种能将敌人一个接一个消灭的战争。这样就能排除建立强大反德联盟的可能。可以从下面一句鄙夷不屑的话里看出轻视美国工业潜在威胁的程度:美国人会造“福特汽车”,但不会造飞机。首先说这句话的大概是希特勒,后来戈林也表示拥护。由于这些原因,德国空军没有得到大的发展,而根据当时德国军事工业的能力。本来是应该通过缩小另两个军种来大大发展空军的。
不列颠之战失利,主要是由于英军歼击航空兵的行动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并且使用雷达搜索空中目标。这一失利动摇了在那以前被认为是毫无疑问的德国空军优势。但是,希特勒认为没有改变空军体制的任何理由。对帝国防空来说,不利颠之战的经验可能引出错误的结论,使希特勒更加坚持他的以下看法:通过空中突击不可能打败任何敌人,因而也不可能打败德国。
德国空军利用俄国战局开始前剩下的时间,来补充在不列颠战役中遭到的巨大损失,并在小范围内继续对英国进行空中战争。歼击机部队装备了改进型的Me-109飞机;损失特别严重的重型歼击机部队被调到平静的战区(如挪威)或帝国境内进行休整和补充。就在这一间歇时期,德军突然又开始了巴尔干远征,被迫提前使用准备用来实施“巴巴罗萨”计划的空军兵团。由于机场状况差、机场勤务不完善和冬季条件恶劣,这样做造成了出乎意料的重大损失。
希特勒在这些损失中没有看到任何特殊的东西。因为他在这以前就保证,东线只在最初几次决定性交战中需要大批航空兵,尔后,它要更大规模地恢复对英作战。德军领导人完全沉醉于“‘巴巴罗萨’以后”的计划。规定在俄国人遭到被认为绝难避免的失败以后,要调出相当多原料和生产能力,并从原已计划解散的诸兵种合成军团中抽出大量劳动力来满足空军的需要。估计在陆上最后一个强敌被打败后,军事工业将会自动把工作重心转到航空兵和潜艇上。
出乎最高当局意料的是,德国空军竟多数被牵制在俄国。此外,当隆美尔1941年12月首次在北非吃败仗后,它又不得不对该战区的重兵进行支援,因为意大利空军的力量太小了。空军仍然是德军统帅部手中最重要的进攻武器,作为这样的武器,它被极其频繁地用来支援地面作战,结果,帝国的防空便完全退居第二位,对英空中战争也失去了意义。战事发生这种转变显得特别危险,因为丘吉尔公然宣称对德空中战争具有决定性意义,并劝说美国同意自己的观点。两个国家为在最短时间内夺取所有战区和德国控制区的绝对制空权,进行了最广泛和周密的准备,因为它们认为这是削弱德国经济实力和在战场上取得胜利的前提条件。德国空军完全不能通过对美国进行空袭的方法来阻碍这种准备,由于兵力不足,对英国也只能采取有限的行动,这些行动实际上没有任何作用。当德国陆军和空军为夺取战场上的决定性胜利,在东线和北非进行毫无成效的作战,而德国海军则企图通过消灭敌运输船,使美国武器不可能在欧洲使用时(最后同样毫无成效),西方国家的空军已取得了巨大的数量优势,同时也由于拥有四引擎轰炸机而取得了质量优势。德国空军除在陆战区进行战术支援使兵器受到磨损和损失外,型号发展也成了灾。这样,主要力量便不是用于寻找新的发展途径,而是用于改进已经制造出来的兵器,但是对这种改进工作所抱的希望却经常不能实现。结果,大批成功制造出来的飞机往往要停止成批生产,因为它们常会暴露自己的缺点,或者在它们由完成设计到制造期间,由于技术迅速发展而变得陈旧了。德国空军比自己初期的状况相差越来越远,那时,它不但在数量上能与敌人相匹敌,而且在质量上也超过他们。
从1940年起,丘吉尔一直力图通过破坏德国和意大利的工业及恐吓两国居民,来削弱它们的战斗力。对付这种情况的手段只有两种。一是德国必须在西方国家实现自己的长远规划之前取得胜利,二是必须使从来也没有强大到足以同时实施进攻和防御作战的空军,把力量转到国土防空上来。由于希特勒要夺取全面胜利,而要这样做就不能没有空军的进攻行动去支援陆军,所以,假如不能在一定的期限内(最迟到1942年底)取得胜利,那么空中情况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灾难。
在那以前,由于横竖不可能用有限的兵力去制止德国上空的空中战争,所以人们在其中看不到什么可怕的景象。况且,这种战争暂时是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进行的。在1942年夏季以前,英国空军单独进行空中战争,没有取得什么明显战果,因为德国和意大利在欧洲和北非控制的地区太大,而德国军事工业即使有一部分企业暂时受破坏,也还有足够的能力不致降低,甚至还能提高产量。不过,英国人在那时就差不多充分表现了以下意图:不但要破坏或瘫痪重要的军事和军事经济目标(顺便说说,他们不太容易做到),而且要恐吓居民和摧毁他们的住宅,就象1942年春季对吕贝克和罗斯托克实施空袭时那样。在5月30日夜间对科隆实施大规模空袭时,这种倾向比空袭吕贝克和罗斯托克时表现得更加露骨。这次空袭几乎只针对没有任何军事和经济价值的古老内城,致使内城受到了彻底破坏。两天后对埃森进行的空袭,也主要是追求恐吓目的。这些空袭的猛烈程度,一直到1945年前都在不断提高,可是英国人未能达到动摇德国居民斗志的目的,无论遭到空袭的居民所受的人员和物质损失多么严重,这场空中战争的规模总的说来还是可以忍受的。在1943年以前,之所以能够忍受是因为英国空军司令部认为应当首先摧毁的那些目标,只有一部分分布在德国境内。
对英国人来说,消除德军潜艇的威胁具有决定性意义。在进行这一斗争过程中,英国人对法国大西洋沿岸地区进行了连续不断的空袭。此外,英军统帅部认为通过实施恐吓性的密集轰炸,摧毁巴黎和勒克勒佐地区那些为德国服务的法国军工企业,以及对意大利人进行恐吓,也具有很大意义。这就部分减轻了对德国本土的压力,但是无法掩盖这样的事实:英国空军在各地实施这些空袭时所受的损失都不太大。德国对空防御显然无法对付它,而且没有任何理由认为日益加强的空袭会遇到更加强有力的对空防御。从整个战争范围和军事潜力有限的条件来看,避免在空中战争中被消灭的唯一希望,仍然是在战场上迅速取得决定性胜利。继续追求这一目标的德军统帅部,只能通过对英国实施偶然、并由宣传机构大肆吹嘘的回击,来安抚德国百姓,同时指出德国的大部分轰炸机更应当在东线用来支援地面作战,除此以外它找不到任何别的出路。德国人被告知,那里正为争夺巨大空间而战,而为了改善自己的粮食状况,德国应该利用这些空间,因此夺取战场上的胜利比保卫德国城市更加重要。
从1942年8月起,美国空军开始越来越积极地参加对德国的空袭,从此空袭就更猛烈了。随后几个月,空袭的次数大大增加,直到年底才又有所减少,看来是因为在北非使用了庞大的空军兵力。德国空军在1942年只好满足于对英国进行比上一年微弱得多的空袭。
1943年1月,卡萨布兰卡会议重申了对德实施空中战争的原则:“应该严重削弱德国的军事、经济和工业实力,并同样严重地摧折德国人民的斗志,使德国最后丧失进行军事抵抗的能力。”西方国家为达到这一目标,在1943年最大限度地加强了空袭。它们的航空兵突击已不仅仅是恐吓的手段,而且用来对付大西洋沿岸的潜艇基地,威廉港、基尔和与制造潜艇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工业目标。这些突击并未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德国一直到战争结束前也能制造大量潜艇。从德国一方来说,潜水战的效能下降,完全是别的原因造成的,当然,敌人的空军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对德国工业区及默内河与埃德尔河拦河坝的空袭,同样没有造成预期结果。从7月24日至30日,又对汉堡进行极猛烈的空袭,用以恐吓平民。富勒 [ 译者注:富勒(1878-1966),是英国军事历史学家和军事理论家,著作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 ] 说这些空袭是“连阿提拉 [ 译者注:阿提拉(约406-459),匈奴帝国国王,曾率军攻掠东罗马帝国、高卢和意大利北部。 ] 也会感到耻辱的大屠杀”。
由于敌人实施恐吓性空袭,而且这种空袭以后可能会更加猛烈,德国只好采取大规模措施,把居民从柏林以西的德国西部所有受威胁工业区,疏散到暂时未受到这种威胁的帝国东部地区。对那些不直接参加军工生产的居民采取的疏散措施,差不多达到了“民族大迁徙”的规模。德国当局这些措施,等于公开承认,它不可能对居民实行可靠的保护。看来德国空军力图削弱(哪怕是部分削弱)西方国家在航空技术方面几乎一切领域(飞机数里、威力、活动半径和技术装备,特别是雷达使用上)所占的优势:改进现有机种,特别是针对敌人的战术使它们具有更大的升限,并提高它们在垂直面上的机动性,所有这些尝试都取得了还算令人满意的技术成果,但是,由于西方国家空军的数量优势越来越大,这些成果已经起不了多大作用。
高射炮兵的数量,以及高射炮的射高能力,也已经不适应与空中敌人作斗争的变化了的条件,这种高射炮还相当广泛地使用在地面战斗。在军工生产各个领域的原料都很紧张的情况下,实际上不可能明显增大高射炮的口径,但是又只有加大口径才能取得决定性的效果。敌人大量集中使用轰炸机,其空袭时间又很短促,这就使德军歼击航空兵的夜间行动变得非常困难。自从1943年8月同盟军夺取西西里岛并在意大利南部登陆以后,西方国家的空军已有可能空袭德国南部和罗马尼亚石油产区,因此,德国防空体系现在要掩护的区域已经广阔得多了。
空军越来越坚决地要求给它提供有效的兵器,这些要求终于迫使最高领导人开始处理这一问题。人们认为,摆脱难以忍受的境地的技术条件是有的,因为虽然在1940年已经禁止试验工作,但几家主要飞机公司,特别是梅塞施米特公司,已经制成了几种带喷气发动机的很不错的飞机。其中大家公认最先进的是梅塞施米特公司的Me-262喷气式飞机。喷气发动机使飞机达到了很高的速度,而这样的速度,过去的活塞式发动机无论进行怎样的改进,也是根本达不到的。况且,敌人显然还没有进行那样的研究。假如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使用这种速度比敌歼击机快得多的飞机,那就不仅在进行空战时能占很大优势,而且能在敌轰炸机返回自己基地时赶上并消灭它们。
新式飞机的设计到1943年夏季前已前进了一大步,但最使希特勒担心的问题是,它能否象研制者保证的那样,肯定适用于前线。在空中情况危急和物资不足的条件下,成批生产一旦发生失误,将可能是灾难性的。歼击航空兵最有权威的代表们已经消除了这种疑虑,他们确信新武器有巨大价值。希特勒自己也意识到使用喷气式飞机能够开辟非常良好的前景。但是希特勒过分迷醉于务必使德国所进行的战争保持或恢复进攻性的想法,他不会满足于把新式飞机当歼击机使用,而飞机设计者们研制的正是歼击机。必须把遂行防御任务的歼击机改成“闪击轰炸机”,希特勒打算借助这种飞机实施进攻行动,打破英国人的空中恐吓,尔后破坏敌人的入侵准备。进行相应的设计修改可能需要许多时间,而由于对所需时间持过于乐观的看法,加上希特勒又顽固拒绝把Me-262飞机作为歼击机投入成批生产的一切建议(最后他甚至禁止再把Me-262飞机称为歼击机),飞机研制者们便被迫走上了把Me-262飞机改成“闪击轰炸机”的道路,从战术上来看,这条道路是错误的,并且浪费了许多时间。
德军歼击航空兵不得不用现有陈旧飞机继续作战,而且,根据1944年4月的情况,兵力对比为1:6到1:8。它要同拥有训练有素的飞行人员和装备精良的敌人打交道。只有极大的技术优势能够改变空中这种极为危险的兵力对比,而这种优势要靠喷气式歼击机才能获得。当时的情况是,德军的损失达到了十分可怕的程度。4月份。德军歼击航空兵在抗击敌人10次空袭中,平均每次损失50架飞机和40名飞行员,敌人的损失大致也是那么大,但是未必能把这一事实当作令人满意的安慰。悬殊的兵力对比随着敌人的空袭变得越来越不利,而用后备空军中队的新手去替换有经验的歼击机飞行员,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但是,希特勒继续顽固坚持其制造Me-262“闪击轰炸机”的要求。由于要改变设计,所以一直到同盟军入侵法国前,也只有20架那样的飞机,这些飞机甚至在移交飞行部队后还进行了部分改变。敌人入侵后,新式飞机既不能当歼击机使用,也不能当轰炸机使用。装备这些飞机的部队当时还来不及很好掌握新式飞机(特别是起飞和着陆技术)。一直到1945年春季发生灭顶之灾时,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幼稚病”也没有克服,它的平均寿命只有20小时。
当时空军不顾一切禁令,背着希特勒继续进行喷气式歼击机的试验。直到进行阿登山进攻准备时(这次进攻虽然将在天气恶劣时期开始,但在进攻过程中迟早需要歼击航空兵的强有力掩护),希特勒才同意把已服役的Me-262飞机编进歼击航空兵兵团,编进的数量与当时研制和可以当轰炸机使用的A-234喷气式飞机的产量相同,即每月约20架。
这么少的喷气式歼击机,要在阿登山进攻时。特别是在德国全境上空粉碎敌空军的压倒优势,毕竟是非常不够的。况且,敌人也已意识到喷气式飞机固有的优点,而开始对使用它们时所必需,又很容易发现的长跑道进行连续不断的空袭,并进一步加强了对德国合成燃料工厂的突击。
这种情况一直没有多大变化地持续到战争结束。喷气式歼击机较高的效能似乎能够证明它们的优点,但这点成绩实际上只是沧海一粟,因为直到1945年3月前,Me-262飞机充其量也只有240架,而且由于备用涡轮喷气式发动机不足,最多能使用其中的一半左右。
从1943年起,用任何方法都不能打破敌空军在作战地区上空和德国上空的绝对制空权了。随着同盟军在入侵以后越来越严重地钳制帝国,他们已能够在帝国领土上越来越大规模地集中自己空军的力量。恐吓居民仍然是西方空军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此外,他们还追求两个重要和有效得多的目的,即:瘫痪德国道路网和炸毁已被他们发现的12个生产合成燃料的工厂。德国如没有这些合成燃料,就无法继续进行战争。从1944年4月至7月,他们至少把每个大工厂都轰炸过一次。由于遭到反复空袭,通常能相当迅速开展的修复工作,也只能暂时减少损失。仅莱纳韦尔凯工厂就遭到22次攻击,敌人出动轰炸机达6,552架次,投掷炸弹18,328吨。燃料不足成了灾难。由于实施了发展空军的宏伟计划,所以尽管研制了喷气式飞机,1944年的飞机产量仍达到4万余架,也就是达到了整个战争期间的最高水平。但是发展空军计划已经失去任何意义,因为油料连用来训练必不可少的飞行人员都不够了。
敌人的空袭对军工生产的另一些最重要部门也造成了很大损失。合成橡胶的产量已由最高水平,即年产12,000吨降低到此数的1/6。把煤炭运到消费单位也成了一个薄弱环节。各煤矿的产量仍然很高,但已没有意义,因为铁路交通瘫痪后,采出的煤无法运出去。1944年1月至12月,每月发给鲁尔州的车皮已由21,400辆减少到12,000辆,到1945年1月更减少到9,000辆。由于萨尔州在1945年3月完全沦陷之前也存在类似情况,而上西里西亚煤矿则已在2月份落入俄国人手中,所以德国经济在战争结束前不久已经处于崩溃边缘。
德国运输和燃料供应遭破坏,加上敌人地面作战发展顺利,这些完全足以使德军的抵抗被粉碎,在当时情况下,这是没有任何疑问的。而空军的恐吓性空袭,针对的是和平居民,并且以摧毁德国城市为目的,它无论对西方国家取得胜利还是加速胜利都没有起什么作用。这些空袭根本没有军事意义。假如把用于轰炸城市的空军兵力用于袭击军事目标,那么战争可能会结束得更快。从2月13日开始对德累斯顿进行的空中破坏持续了数日,就规模而言,这次破坏是前所未闻的。富勒这样描写它:
“第一夜,800架英国轰炸机投掷了65万颗燃烧弹,并混杂着投了一些4吨和2吨空爆弹。次日,美国人以拥有1,350架轰炸机和900架护航歼击机的机群对该市再次空袭,他们在2月15日又以1,100架轰炸机轰炸了一次。当时已有数千名企图躲避科涅夫元帅所属各集团军的难民挤在城里。骇人听闻的血腥屠杀开始了:25,000人被炸死,30,000人受伤,15平方公里的市区中心完全被毁,27,000幢住宅、7,000幢行政大厦变成了废墟。
“为这种破坏文物行动找到的借口是,盟军必须制止德国人通过最重要的道路枢纽德累斯顿仓促调遣军队去阻挡俄军进攻。但是,要使这一道路枢纽失去作用,只需不断轰炸城市出口,换言之,只需从空中封锁城市就够了,而不必狂轰滥炸。
“当德累斯顿即将被摧毁时,其他许许多多的空裘正在进行……就这样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这种十分野蛮的破坏欲望所产生的最终结果又怎样呢?正当盟军走向胜利时,他们的空军却在破坏应当随着这一胜利出现的和平的基础。因为文明的基础是城市,而不是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