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赛跑·第十二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与时间赛跑·第十二

与时间赛跑·第十二

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

                李德哈特· 编 ·英国

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

出自————《战争通史

  我们在阿拉曼之线暂停进攻,接下来敌人的反攻又被我们击退,于是全线就恢复了平静无事的状态。双方都想利用这个喘息的机会来补充实力、调集生力军。我们在重新整顿的工作上,又开始了激烈的竞赛。

  装甲军团的一切努力就是要尽早重新发动攻势,因为我们在夏季战役中的大胜,早已使美英两国当局感到害怕和惶恐。所以毫无疑问,他们会倾全力来阻止我军再向亚历山大港进攻。不过,从美英两国开往北非的船只,必须要绕过好望角,所以要走两三个月的时间。因此,在这些庞大的增援到达非洲之前,我们也许还有几个星期的时间来作最后一次的尝试。我们估计这一批大量的增援可能会在9月中旬到达。此后,敌我之势就会大为悬殊,换言之,攻击成功的机会也就从此没有了。所以我只好决定先下手为强。

  进一步说,由于近东和印度都近在咫尺,所以英军在阿拉曼可以立即集中相当强大的兵力来与我军对抗。敌人可以从印度、叙利亚和伊拉克等地调集生力军。至于装备方面,也可以从各地搜括,用船运往埃及。我们估计到了8月20日,把新调来的部队和整编好的部队总加起来,英军一共会有70个步兵营、900辆战车和装甲车、500门轻重各型火炮,以及850门战防炮供作战之用。

  这个估计相当正确。把在前线后面和保卫尼罗河三角洲的兵力加在一起计算,就差不多了。前线上的英军共有五个师(包括一个装甲师),但是在后面却有六个师(包括三个装甲师)和几个独立旅。8月底以前,其中两个师已经调上前线。

  到了那个时候,英军在阿拉曼前线上一共大约有战车480辆、装甲车230辆、轻重火炮300门、战防炮400门。隆美尔的战车实力也有所增加,共计德国战车229辆、意大利战车281辆。

  此时,英国的战时内阁已经命令亚历山大将军(Gen.Alexander)代替奥钦烈克,出任中东军总司令。而蒙哥马利将军(Ger.Montgomery)也已经继任第八集团军的司令。

  隆美尔的兵力为四个德国师和八个意大利师——其中各有两个是装甲师。不过光是计算师数,当然并不能对战力真正了解。隆美尔在兵力补充方面远比英国人迟缓,而他的意大利部队在装备方面相当差,不能与英德两国的兵力相提并论,士气的问题尤为严重。

  在7月底和8月初的时候,英军第五十师和南非第一师都已重返前线,他们的实力焕然一新。随后,印度第十师也恢复了战斗力。在7月间已经有好几个大型的船团到达了苏伊士,我们的空中侦察也报告说已经有好几万吨的船只到达港口。

  若是想和英国人保持实力平衡的话,那么我们在补给方面必须加倍努力。可是在这个紧要关头,我们的补给却还是一直出问题。这个危机的前因和后果,可以分析如下:

  7月底以来,英国空军把他们攻击的主要范围放在我军从港口到前线之间的交通线上,他们扫射我们的运输纵队,并且炸沉我们的驳船和沿海船只。我方的空军在前线上忙得抽不出身来,而我们留下来保护后方沿海公路和沿海水域的飞机却少得可怜。

  由于意大利海军缺少护航驱逐舰,我们大批的补给船只只好以班加西或托布鲁克为终点,因此使我方的公路运输产生了很重的负担。更糟的是,8月8日那一天,托布鲁克又受到英军的猛烈轰炸,主要的码头被炸毁,吞吐量减少了20%,这一拳打得真够狠。

  8月初的时候,我们收到的补给物资只够我们每日消耗,谈不上补充缺额,更谈不上增强实力。车辆的情况尤其令人伤脑筋;由于道路的情况太恶劣,同时我们对于运输工具的使用也太过度,其结果是通常有35%的车辆留在修理厂中。因为我们的运输车辆中,还有85%左右都是英美两国的制品,所以零件特别感到缺乏,由此就不难想象我们的修理工作有多困难了。

  第一六四师和意军弗尔格里(Folgore)伞兵师都是刚到非洲,他们自己都没有车辆,所以对于其他部队的运输纵队而言,成了新的负担。

  而在意大利,早已有2000辆卡车和100门各种型式的火炮,正等待被运来非洲。甚至有些物资已经等候一年了,在德国境内,另有1000辆卡车和120辆战车,也是拨给我们的,但隔得太远,无法马上送到。

  自从开战以来,装甲军团的德国单位中,有1.7万人是始终不曾离开过战场的,这些人因非洲气候的影响,或多或少都生了病。到了今天,他们当中大多数应该离开非洲回到欧洲去,否则他们的健康会受到严重的伤害。丧失了这许多能征惯战的老兵,当然使我感到非常的遗憾,不过我仍要向上级要求,准许他们回欧洲,因为他们这些人已疲惫不堪,若是再碰到大的危机,一定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此外,由于死亡、疾病和负伤的原因,有许多单位不足额,使得目前四个德国师有高达1.7万人的缺额。人员的补充对我们真是一个极严重的问题。

  不过,最大的困难还是在补给方面。这里主要的是在组织方面具有极严重的缺点:地中海中船只的调派权操在意大利最高统帅部的手里。对于补给问题惟一可以发生影响作用的德国军官就是林提仑将军,凯塞林元帅和魏希赫德上将只有在研究有关护航问题时,才会被邀请参加讨论。至于装甲军团司令部对于补给问题所能发生的惟一影响,就只是有权提出一个“优先表”来,以便决定交运的次序。不过也仅只于此而已。

  我们对于船只的调派、港口的分配,尤其是德意两军物资的比例,都无权过问。在理论上本是定为1:1,事实上德军却居于不利的地位。皮斯托尼亚师(Pistonia)事件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这个意大利师应在9月中旬到达非洲,预定用在利比亚而并非开往最前线,可是在8月初,他们就有三分之二的人员,连同三四百辆车运过海了。反之,德军第一六四步兵师的车辆只运到60辆,而该师却早已在前线作战。补给问题和作战计划若是受到了政治问题的牵制,那真是糟不可言。

  装甲军团为了本身的利益,曾经作过一切的努力,但是结果却毫无成就。一切都不过是口舌之争而已。例如,当我们对皮斯托尼亚师事件提出抗议的时候,意大利当局强辩说:他们是用由爱琴海所调来的新船所载运,与正常的航运无关。在当时这种环境下,任何人都应该想得到,必须把一切船只都集中起来为在前线苦战的装甲军团服务,这样才能够继续和英国人打下去。

  卡瓦莱罗时常访问前线,并且一口承诺设法改善所有的条件。可是到了他下次来访的时候,却又哈哈大笑地说,因为他允下的诺言实在是太多了,当然无法一一兑现。

  船只到了非洲卸货也是一件急死人的事情,那简直是急惊风遇到了慢郎中。他们一切都遵循老法子,完全缺乏主动精神和现代化的技术。譬如说,托布鲁克港的卸货量始终无法提高——一天最多只能有600吨,结果是许多船摆成了一字长蛇阵在那里等候,而成为英国轰炸机的最佳目标。我们曾经一再要求增加港口设备和加强防空工作,结果一无所成。

  对于英国人所修建的从托布鲁克到艾打巴的军用铁路线,我们曾经寄予厚望,认为再过不久就可以经常地利用铁路运输,以减轻我们公路运输方面的压力。不过也只是空谈而已。

  造成这种困难的根本原因——我在前面已经说过——就是由于意大利补给当局的无能和腐化。

  林提仑将军因为身兼武官职务的缘故,可能受到许多外交关系的牵制,所以并不能倾全力为我们服务。比起那些意大利的“对手”而言,他官卑权小,不能够发挥“制衡”的作用。另外一个困难的主因就是德意两国之间的政治关系,使得我们不能赤裸裸地把他们的弱点指明出来,并且要求他们设法改善。一切都不能公开地加以讨论,大家都只能讲好听的门面话,说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顺利——而事实上却天天大打败仗。所以我们所需要的是有一个单独的权力核心,足以控制一切的补给组织,保护在地中海和北非海面上的一切海运,才可全权指挥所有轴心国家的陆海空三军。于是我向最高当局建议,赋予凯塞林元帅特殊的权力,由他控制一切。在作此项建议时,我是基于以下的考虑:

  凯塞林元帅本人愿意帮助我们在阿拉曼获胜,他具有坚定的意志力,对于外交和组织都有第一流的才能,技术问题上也有相当的知识。同时凯塞林有德国的空军和戈林大元帅做他的后盾,在最高阶层比较吃得开,他有够分量的权威和意大利当局一起讨论高级政策。

  不幸得很,我这个建议要付诸实行时已经太迟,而所采取的形式也并非我原本所希望的。

  所有的弱点都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事实上,在8月1日到20日之间,装甲军团的德军部分所消耗的物资,要比同一时期内运过地中海的物资约多了两倍以上——由此可见一斑。结果当然是再消耗我们原先就已经不足的储存物资。到了这个阶段,德军全部的实力已经不足1.6万人,战车只有210辆,各型装甲车共175辆,其他车辆仅1500辆而已。若不是我军当初在迈尔迈里卡和埃及西部夺获英军大量的物资,今天简直就无法生存了。口粮恶劣而又单调,我们看到后几乎不想吃了。燃料和弹药的情形也已经坏到了极点,使得我们必须厉行节约。我们常常被迫禁止向敌人实行阻扰性的射击,其原因就是为了节省弹药。相反地,英国人却能够充分地发挥补给上的优势,他们的炮兵一天到晚向我们射击,我们的部队备受威胁。

  8月本该尽最大的努力补充弹药和燃料。但是结果却相当不理想。德军的整编工作距离标准还差得很远。虽然意军的补给比较充足,但第二十摩托化军中的步兵单位,也还有一半缺乏车辆:换言之,他们十个摩托化营里,只有四个是具有机动性的,其余的在开阔的沙漠中完全没有价值。这个军现在共有220辆战车,由于它们的引擎都是已经磨坏了的旧货,驾驶人员的经验又差,所以每跑一段极短的距离之后,至少有一半有抛锚的危险。

  在英军那一方面,我们预计9月初会有一个总吨位在10万吨以上的大型护航舰队,在军舰保护下到达苏伊士运河地区,提供英军第八集团军许多最新的武器和作战物资。所以装甲军团决心要在这个时间之前先发动攻势。由于物资缺乏,我们的计划仅限于在阿拉曼防线把英军第八集团军击溃,然后乘胜占领亚历山大港和开罗周围的地区。但是攻击发动的时间却一再延期,主要的关键就是必须要有大量的燃料和弹药到达,没有这些东西,根本不可能发动攻势。

  装甲军团用尽了一切方法来逼迫补给当局,要求其能够如期把物资运到。但是他们总是做不到,虽然事实上这些要求都不是无法达成的,好像罗马当局认为非洲的胜利早已经是囊中之物,不必再多费心了。8月底,卡瓦莱罗告诉我说,运油船已经出发了,一定可以准时到达,来配合我们的大攻势,凯塞林也提出承诺说,在必要时,他的运输机队每天可空运500吨的燃料给装甲军团使用。卡瓦莱罗又说他准备使用潜艇和军舰,来运送一切最急需的物资。

  最亲爱的露:

  昨天我实在无法写信给你。现在已经比较好了,可以起床待一会儿了。不过我还是得回德国去作六个星期的疗养。这样,我的血压才会恢复正常,有一位元首的御医已经在来非洲的途中。我决定要等到一切的业务交代清楚之后再离开,这样我才放心。还不晓得谁来代替我。今天我还要做检查,真希望一切毛病都没有了。照现在的情况看来,我们已经把在非洲的将领都差不多消耗光了——18个月当中,平均每个师换了五个师长——所以我也应该送到工厂里去修理修理了。

1942年8月24日

  贝恩特中尉写给隆美尔夫人的信件:

  亲爱的隆美尔夫人:

  您接到我从非洲写来的信,一定会觉得奇怪,我写这一封信的目的,是要把元帅的健康情形向您作一个详细的报告。您的丈夫在非洲已经19个月了。照医师们的看法,他的体能好得令人惊讶,因为这早已超过了任何40岁以上的军官所能支撑的限度。在拼命奋勇前进之后,跟着就是阿拉曼会战,巨大的责任落在他的肩上,由于紧张焦急的缘故,曾经有好多个夜晚没有好好休息过。此外,坏天气又来了。这许多的因素,都足以使他的身体受到损害,最近他已显出疲惫状,使我们这些人都很着急。固然最近并没有危险,但是若不及早休息,很可能会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现在为他诊治的医师,是吴兹堡大学的贺斯特尔教授(Prof.Horster),他是德国著名的胃病专家。他经常来诊视元帅的健康情形。我们也已经报告了元首,他同意这个战场的局势暂告一段落后,就让他回德国休一次长期的病假。在此之前,我们会尽可能地使他的生活稍为轻松,并且劝他多多保重自己。我已经为他布置了一个小厨房,找到了一个好厨子。新鲜的蔬果每天都送来。我们钓鱼、射鸽、养鸡下蛋,来使他的体力逐渐恢复。

  对于元帅而言,这些办法都不能让他知道。您晓得他的个性,他一定要和士卒同甘苦,不肯比别人多享受一点儿。

  夫人,我希望您不会对这封信的内容发生误会。因为已经有了一份冗长的医师报告送往三军统帅部,根据我的经验,关于元帅的健康问题一定会有许多谣言。因此,我害怕您会着急,所以写了这一封信,他所需要的只不过是休息而已,这件事早已在安排中。

  毫无疑问,元首需要元帅来担负更重要的任务,因为这个理由,元帅就必须好好地保重。所以,我们对于他的健康,就不能不表示过度的关切。夫人,我请求您不要烦恼。在以后的作战中,关于他个人的安全,我们会尽可能地保护他。因为我们这些人,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都没有一个人不愿意为元帅效死的……

1942年8月26日

  拜尔林将军附注:贺斯特尔教授是隆美尔的医药顾问,在北非作战中和他处得很好。有一天,高斯又请他去为总司令检查。隆美尔最近常常有昏厥的现象,虽然他还在撑着,不肯承认有病。在这一次检查之后,高斯将军和贺斯特尔教授联名发了一个电报给三军统帅部,说隆美尔元帅最近体弱多病,恐怕不适合指挥未来的攻势。隆美尔认为只有一个人有资格接替他,那就是古德里安将军,于是他要求三军统帅部派古德里安来代理军团司令。同一天夜里,回信就来了,表示不能接受。于是隆美尔决定不顾一切,因此贺斯特尔教授又打了一个电报给三军统帅部,表示:元帅的病已经逐渐好转,在不断的医药照料之下,他可以指挥这次会战。虽然如此,他却还是需要休息。

  最亲爱的露:

  凯塞林今天来此长谈。对于罗马当局他也常常感到头痛。他所得到的诺言很多,却很少兑现。他本是一个过度的乐观者,因此失望得更厉害。

  前线上一直都平静无事。英军的炮兵有时会突然猛轰一阵,一打就是几千发炮弹。不过我们的兵力却早已疏散开,所以损失很有限。

1942年8月27日

  这里已经开始紧张了。昨天与各级指挥将领会商。范尔斯特将军回来了,仍然率领他那个师。他是一员勇将,在5月会战中很早就受了伤。我已经完全康复,一定能渡过这个难关,高斯这次留在后方,由魏斯特伐陪我一同到前线。高斯的身体情况很差,老是闹头痛,我希望他还是回欧洲去比较好。

8月29日

  新的突破计划

  8月底的时候,英军在阿拉曼防线的部署大致如下:

  (一)在北部地区中,由印军第五十师、英军第五十师和澳军第九师负责防守,而南非第一师则在他们后方的海岸上。这些部队都由第三十军指挥。

  (二)在南部地区中,由第十三军负责指挥。第七装甲师连同他们的侦察单位在前线上,它的北面则由新西兰第二师防守。在防线的中央和南部的后方为英军第一装甲师,之后我们又发现了第十装甲师。

  隆美尔在这里的敌情估计有好几个错误:

  (一)英军第五十师不在前线上,到了作战三日后(9月2日)才有一个旅调去前线。

  (二)南非第一师位置在第三十军的中央部分——从海岸直达鲁维沙特山脊。

  (三)英军第一装甲师并末参加战斗。

  (四)第十三军所属的第十装甲师下辖两个旅,而第七装甲师却只剩下一个轻装甲旅。

  (五)另有一个第二十三独立装甲旅,其位置可同时支援两个军。

  (六)第十三军还有一个第四十四师,位置在阿兰哈法(Alam Halfa)山脊上面。
(七)在南面的第七装甲师的后方,根本没有什么兵力,第十装甲师和第四十四师都是在新西兰第二师的后面。

  这一次英军的计划是扼守海岸与鲁维沙特山脊之间的地区,假使德军向山脊南面前进,则山脊下的坚固阵地即足以威胁其侧翼。

  装甲军团的计划大致如下:

  装甲军团的摩托化部分,包括非洲军、意军第二十摩托化军和第九十轻装师,全部进入前线南端的集中地区,同时应尽可能地避免敌人的空中观察。装甲部队分批前进,并加以良好的伪装,所以这个运动需要好几天时间。等到装甲部分集结好了之后,轻型车辆就要一口气全部移动到它们的集中地区,然后赶快用运输车辆去“填补”它们的位置。我们用最大的努力来掩藏我们的意图。

  根据上述的敌人兵力部署,英军在防线的南端兵力很少。我们的侦察部队也报告说,那里只有薄弱的地雷防线,似乎不难通过。我们准备由德意两国的步兵发动一次夜袭,占领这些位置,然后装甲部队跟在后面一涌而上,把敌人赶开。以后就由非洲军和摩托化军的一部分继续向东进攻,预计在上午以前到达哈马姆(El Hamman)的西南,距离起点约为25英里到30英里。

  我们的防线南端由意军第十军负责防守。第九十轻装师和意军第二十军的一部分掩护我军的侧翼,一直到英军在阿拉曼的防线及其以东的地区,他们负责击退英军的攻击,据我们的估计,在作战的最初阶段,这种攻势一定会相当猛烈。

  在拂晓的时候,我军的摩托化部分(主要是非洲军)应该向北猛冲,一直到达海岸,接着从那里朝东攻入英军的补给地区,并企图在开阔地上作一次决战,当我们的摩托化兵力进入英军补给地区之后,可能就会把英军的摩托化兵力吸引回来,使他们没有余力去攻击第九十轻装师。于是英军的装甲部队就可能会被切断,而无法有效地作战。这个计划若要成功,全依凭英军官兵反应速度的迟缓。根据我们过去的经验,他们总是需要相当的时间才会做出决定,然后付之实行。所以一切事态都必须快速行动。这个决定性的战斗绝不能成为静态的。利用留在阿拉曼防线的少数德意军步兵兵力不断攻击,可以把大量的英军钉死在那一条防线上。真正决战的地方却是在英军的后方,凭着我军在机动战争上的优越素质,和军官的高度指挥技巧,就足以抵消我军在数量上的劣势。当他们的补给来源被切断之后,这些留在前线上的英军就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不是在原地死拼到底,等候被歼灭;就只有突围遁去,向西逃走,埃及的战事也就完结了。

  到了8月底,意大利最高统帅部允诺给我们的弹药和燃料都还没有到。“满月”本是我们作战时所必需的条件之一,现在却早已开始亏缺了。若是再等下去,那就无异于自动放弃了进攻。

  此时,卡瓦莱罗元帅又告诉我,在严密的保护之下,那些运油船在几个钟头之内即可以到达,最迟也不过是明天。

  因为希望他这个诺言可以兑现,并且相信在紧急期间,凯塞林元帅在每一天之内有空运500吨的能力——而更重要的,是假使我们不趁着“满月”进攻,其结果必将失去一切的机会。于是我下令在8月30日到31日的夜间,开始发动攻击。

  最亲爱的露:

  已经天亮了。我花了许久的时间来准备这一切,不过一直到今天,有许多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许多东西都还是极感缺乏。但我还是决定冒险进攻,因为需要很长的时间,我们才又可以获得同样的机会。这一战极重要,假使我们的打击能够成功,那么它对于整个战局可能就会产生一个决定性的作用。假使失败了,我也希望能够使敌人受到重创。

  至于我的健康,我觉得一切都很好。

1942年8月30日

  拜尔林将军附注:贺斯特尔教授说攻击开始的那一天上午,隆美尔离开他的卧车,脸上神色很不好看。他说:“教授,决定在今天进攻是我一生最难作的决定。不是在苏联的德军到达格罗兹尼(Grozny),而我们非洲军团也到达苏伊士运河……就是……”他做了一个手势表示全盘失败的意思。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