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齐亚尼失败的前因后果·第五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格拉齐亚尼失败的前因后果·第五

格拉齐亚尼失败的前因后果·第五

作者:隆美尔 ·著 ·德国

                李德哈特· 编 ·英国

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

出自————《战争通史

  1941年2月间,意大利的元首墨索里尼曾经作过一次演讲,他说在1936年到1940年之间,意大利曾经派遣军官1.4万人、士兵32.7万人到利比亚(Libya)去,为了提供这些军队的补给,用掉了大量的物资。他的话听起来信心十足,但是事实上,这支军队距离近代战争的标准,实在差得太远。这支兵力在设计上只够应付一个殖民地性质的战争,最多能剿灭一些叛乱民族,像意大利元帅格拉齐亚尼(Graziani)过去曾经和赛努西族人(Senussi)和尼古斯族人(Negus)作战一样。他们的战车和装甲车都太轻了,引擎的马力不足,行动半径也太短。炮兵所使用的火炮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旧货,射程极短。战防炮和高射炮都不多,甚至于步枪和机关枪也都是旧式的。

  不过最糟的,却是意大利陆军中的绝大部分,都还是非摩托化的步兵。在北非的沙漠地区中,对抗一支摩托化的敌军,非摩托化的军队其实毫无用处,因为敌人几乎到处都占了上风,它可以向南面绕道,将作战变成流动性的。非摩托化的部队只能占领已经准备好的阵地,采取守势行动,始能与摩托化的军队相对抗。在强调机动性的沙漠作战中,是发挥不了什么作用的。在机动战争中,哪一方在战术上受非摩托化部队的牵制愈少,则愈占优势。

  1940年9月间,格拉齐亚尼的军队开始采取行动,那个时候,英国人在埃及还没有任何的力量可以阻止意军到达亚历山大港(Alexandria)。以拜尔迪(Bardia)地区为起点,意军在塞卢姆(Sollum)越过了埃及的边界,沿着海岸向西迪拜拉尼(SidiBarrani)进攻。英方守军自知实力不够,便采取技巧的行动向东撤退,避免与意军接触。在到达西迪拜拉尼之后,格拉齐亚尼便不再前进,开始巩固他所占领的地区,并且沿着海岸建立他的交通线,接着又集中补给物资、增援兵力、组织水源的供应。他决定由这个新基地继续向东面发动攻势。

  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一个月又一个月地过去了,格拉齐亚尼还是停在西迪拜拉尼,一步都不向前推进。于是英国人就利用这个时间来布置埃及的防务,以来应付意军的新攻势。他们从大英帝国各地方抽调兵力,尤其是大量的机械化部队,带着很多的战车,开入埃及境内。英国的战车在素质上远比意大利的优秀。

  虽然英军在数量上仍少于意军,但是装备精良、具有较好和较近代化的空军、更快和更新式的战车和长射程炮,而尤其重要的,是他们的攻击纵队已经全部摩托化了。英国的舰队控制着西地中海,意大利的战舰和巡洋舰却不敢出海去扫荡那个数量处于劣势的英国海军。最后,英国人沿着海岸线的一条铁路,一直到达马特鲁港(Mersa Martruh),与埃及的铁路系统连成一气,以便将物资运到最前线——在整个非洲战役中,这都是一个最重要因素。

  在11月底(实际上是12月9日),英国的韦维尔将军突然发动了一个奇袭式的攻击。他的空军首先开始行动。英军所有的飞机,从最新式的到最老式的,全部起飞作战,向盘踞在西迪拜拉尼的意军阵地和前进机场投下了炸弹。同时,英国军舰上的重炮,也从海上向西迪拜拉尼和沿海岸的公路猛烈的轰击。

  到了正午的时候,英军即开始向西迪拜拉尼的意军阵地实行迂回式的突击。攻击兵力由英国、澳洲、法国、波兰、印度等国的部队组成,所有各单位都已完全摩托化。经过了短时间的战斗之后,在西迪拜拉尼以南15英里处的意军阵地已被攻陷。2000多名意军走进了英军的战俘营。

  攻击军的大部分为英国人,其他占多数的为印度人。地面部队包括英军第七装甲师、印军第四师(其中一部分为英国兵)和英军两个步兵旅——总数为3.1万人。在前进地区中的意军总数约为8万人,但一共只有120辆战车。而英军却有275辆战车——其中35辆为厚装甲的马蒂尔达型。

  最初的攻击是以尼拜瓦营(Nibeiwa Camp)为目标,意军被俘总数为4000人——比隆美尔所记载的还多了2000人。印军第四师以皇家战车团第七营为其矛头,继续向北面推进,攻击在西迪拜拉尼地区中的意军阵地。

  现在英军的摩托化纵队分兵两路,一路继续向北推进,以西迪拜拉尼地区为目标,另外一路向西深入,到达意军的后方。向西深入的为英军第七装甲师,事实上,自始至终它都一直是采取独立的行动。

  同时,英军的步兵攻击波与步兵战车一同从东面向西迪拜拉尼的意军主阵地进攻,以与从后方进攻的迂回纵队相呼应。这个时候,英国海军的炮火又猛烈地向战场上射来。意军经不起这种惊涛骇浪式的猛攻,略一接战之后,在西迪拜拉尼的三个意军步兵师,就被扫荡干净了。

  韦维尔仍然继续推动他的攻势。12月16日,韦维尔到达了利比亚的边界,并且在卡普佐(Capuzzo)击败了格拉齐亚尼的主力。轻型的意大利战车也被英军炮火轰成碎片。意大利非洲装甲军的军长马里提将军(Gen.Maletti),素以英勇著称,也在战场上战死了。意军被俘者在3万人左右。意大利第十集团军事实上已经全军覆没。

  这一场会战中,意军被俘者为3.8万人、大炮400门、战车50辆——英军所付出的代价,不过死伤500人而已。

  英军大获全胜,很明显意军已经瘫痪了。他们退入他们在拜尔迪和托布鲁克(Tobruk)的坚固据点内,等候着敌人采取第二步的行动。

  12月19日,韦维尔的兵力在拜尔迪地区的前面出现,并且开始了对要塞地区的围攻战。在英国海空军的强大火力支援之下,步兵开始向要塞地区冲锋,迫使两万意大利守军投降。意军的指挥官安然逃到了托布鲁克。

  只有英军第七装甲师尾随在意军的后面追击,并且“出现在拜尔迪的前面”。至于印军第四师在西迪拜拉尼会战结束之后,即被调往苏丹地区去了,所以,一直等到增援的生力军——澳军第六步兵师——到达之后,才开始进行对拜尔迪的攻城战。攻击在1月3日展开,仍由皇家战车团第七营的重型战车担任攻击的矛头,到了第三天,这个要塞全部被攻下——共俘获了兵员4.5万人、大炮462门。

  英军再继续向西进攻,于1941年1月8日包围了托布鲁克。尽管这是一个极强大的据点,守兵人数达2.5万人之多,并且拥有强大的炮兵部队和充足的物资,但这个第一等的要塞,也只勉强守了14天就完全崩溃了。而英军的进攻武器主要还是步兵战车。对于这种厚装甲的英军战车,意军简直毫无办法。

  实际上,英军第七装甲师在1月6日已包围住了托布鲁克,不过,澳军第六师却一直等到两个星期之后才完全集中了起来。攻击自21日开始,到了第二天清早,一切的抵抗即已成过去。一共俘获了3万人左右和236门大炮。

  在托布鲁克失陷之后,英军更直向昔兰尼加(Cyrenaica)的境内深入,在德尔纳(Derna)和默基利(Mechili)都曾经发生过小型的战斗。尽管昔兰尼加境内的地形异常恶劣,利于守而不利于攻,可是英军北面由澳军领先的一个纵队,却还是进展得很快。早在2月7日,班加西(Benghazi)即已落入英军的手里。同时,另外有一支强大的英军装甲纵队,已经通过孟沙斯(Msus)向前推进,而意大利人几乎不曾注意到这点,这个纵队在班加西西南20英里的地方,切断了沿海岸线的公路,与正在从这条公路上退却的意军,发生了遭遇战。战斗就在巴尔比亚大道(Via Balbia)的两侧展开,结果英国人摧毁了100多辆意军战斗车辆;另外意军有1万多人用行军纵队走进了英军的战俘营。

  在这次会战中,在比达夫门(Beda Forum)附近,英军一共俘获了两万人、216门大炮和120辆战车。英军加上第七装甲师的一部分兵力仅3000人,其所拥有的战车也不过32辆。而意军的战车分成小组,沿着公路撤退,所以一路均为英军所击破——英军机动性高,每次均占住了侧击的火力位置。当战车被毁之后,意军其他部分即很少抵抗了。

  2月8日,英军的先头部队占领艾阿格海拉(El Agheila),站在了昔兰尼加和的黎波里塔尼亚(Tripolitania)之间的边界上。格拉齐亚尼的军队到此几乎已不存在了。剩余的兵力只不过是一些运输车辆纵队和许多徒手的士兵,他们纷纷向西面逃走。意军看到英军的部队和装备,自知根本无法阻挡,整个军队惊恐不堪。结果12万人被俘,死伤的人数还不包括在内,同时损失了600辆装甲车辆和全部的炮兵、卡车和物资。在英国空军的猛攻之下,意大利驻非洲的空军也被歼灭,其飞机和地面组织损失了一大半。

  隆美尔这次估计英军所俘获的总数,比对其他会战中的估计都要准确。在这次战役中,英军共俘获在13万人以上、大炮1300门、战车400辆(但不包括装甲车及机关枪载运车)。

  假使韦维尔再继续向的黎波里塔尼亚进攻,可能会势如破竹,不会再遇到什么抵抗。为迟滞韦维尔的前进,意军在艾阿格海拉、阿尔柯戴费里尼(Arcodie Fileni)和苏尔特(Sirte)之间的公路上埋置了地雷,并且破坏了伟地斯河(Wadis)上的好几处桥梁。这些爆破工作却没有发挥出太大的阻碍作用,因为英国人可以很容易地绕道通过。势单力薄的意军后卫,包括一支意军残余兵力,全开入了的黎波里(Tripoli)的外围阵地,以及的黎波里防线的本身——以城市为中心,在12英里之外成一半圆形——以来保护这个港口,这条防线建筑在沙土上,包括又宽又深的战防壕,但墙壁因为泥土太松始终无法筑好。在野战阵地之外,还有一层铁丝网的保护,另有几处用轻量混凝土筑成的观测塔,几英里外就可以看得很清楚。把它与托布鲁克和拜尔迪来作一比较,这个在的黎波里周围的防御工事,可以说是不及格的。

  可是英军却停止不进了,也许是以为的黎波里会像熟透的果实一样,自动地落入他们的手里。毫无疑问地,韦维尔也需要时间来集中物资,组织补给线,然后再前进。但正因为如此,轴心国多了一个卷土重来的好机会。

  英军奉政府命令,停止前进,是因为英国政府想派遣一支远征军到希腊去,他们认为在巴尔干境内,可以对德国形成一个强大的侧翼威胁。早在1月间,丘吉尔就向希腊施加压力——此时希腊已与意大利发生了战争——要它接受英国的援助。不过,希腊政府领袖梅塔克沙斯将军(Gen.Metaxas)却拒绝接受,因为他害怕英军参战会引起德军的侵入,而英军的兵力不足以阻止德军的攻势。

  他委婉拒绝的同时,托布鲁克沦陷了;于是英国政府决定让韦维尔继续在北非进攻,并占领班加西。英军照计划前进,在昔兰尼加的残余意军遂全部被肃清。可是这时候,希腊的梅塔克沙斯将军却死了,丘吉尔于是再度向希腊政府提出要求,这一次希腊同意了。英国政府遂命令韦维尔在非洲暂停前进,只留下极少量的兵力守住被征服了的昔兰尼加,准备把大部分的兵力全数调往希腊。

  巴尔干的冒险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英军3月7日开始在希腊登陆,德军于4月6日侵入希腊,不到月底,英军即全部被逐回到原登陆的港口,仓皇撤走。5月间,德军又使用空降部队攻占了克里特岛(Crete),使英军蒙受了极大的损失。

  阿康纳尔将军(Gen.O.Connor)本是北非英军大胜中的一位最得力的主将,他是力主从班加西尽快向的黎波里进攻的,认为假使不是补给问题延误了时间的话,那么这个新的进攻是可能成功的。其他许多与此次作战有关的军官都有同感。隆美尔也是力主这种见解的人。

  当一个指挥官获得了一次决定性胜利之后,假使他把战略目标看得太狭窄,将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因为这正是扩张战果的最好时机。胜利者得一直在后面拼命穷追,否则四处乱跑的敌人就会逐渐集合起来,很快组成一支有力的军队,继续作战。

  之所以会放弃追击,通常都是因为补给线越拉越长,使军需人员感到应付不了。一般来说,大多数的指挥官都太纵容军需人员了,让他们去估计补给上的可能性,甚至是决定战略计划的限度。所以,军需人员都养成了一个坏习惯,遇到一点小困难,就要抱怨发牢骚,而不会想办法去解决困难。

  每当打完一次决定性的胜仗之后,指挥官若是听信军需人员的意见,放弃追击,那么历史会告诉我们:你丧失了一个可以彻底歼灭敌人的最好机会。在作这种决定时,饱读兵书的将领,通常可以找到许多统计数字和前例,以证明还是不要追击的好。可是事实却告诉我们,常常有智力极高的将领被智力差一些而意志较坚定的敌人击败。

  意军失败的最严重后果就是士气完全崩溃了。意大利部队对自己的武器已经丧失信心,他们心中有一个非常严重的自卑情结。在此后整个战争期间都一直如此,因为法西斯政府始终都没有能力提供足够的装备给它在北非战场上的战士。在心理上来说,这是整个战争中的第一回合,尤其是意大利人事先又怀了一个极大的希望,因此,这一次的失败实在是非常不幸。要想再恢复意军的信心,已经非常困难。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