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作者:李德哈特 ·英国
出自————《隆美尔战时文件》
出自————《战争通史》
隆美尔对于世界的影响,固然是由他的“剑”所造成的,可是其影响的威力却要靠他的“笔”来加以发挥。在历史上再找不到另外一位指挥官,其对于战役的记载,可以和隆美尔的记载同样的生动有力和有价值。这些记录的大部分现在都已经从密藏的地方发掘了出来,于是才编成了这一本书 。
没有其他的指挥官,曾经对于自己的作战经过和指挥方法,做过这样栩栩如生的描写。对于闪击战的机动性和装甲部队运动的速度,没有第二个人的文笔可以比得上他。行动的迅速和决定的敏捷,使人在阅读的时候为之神往——隆美尔好像是把读者一同带上他的指挥车中作战一样。
伟大的指挥官多数都是笔拙的作者,同时他们也都有一种故意卖关子的习惯,不把自己的心思老实地说出来。换言之,他们都是不肯把“如何”和“为何”(how and why)告诉人家。
隆美尔的记载不仅清楚,而且客观,当解释事实的真相时.他却表现出一种求真的精神,这是因为他对于战役的军事教训,具有热烈的兴趣的缘故。他的叙述经得起严格的考验,并且可以和其他的史料互相印证。虽然其中也不免会有少数的错误,但是却比许多在战后所写的回忆录还要正确。书中有某些论断固可置疑,但是却绝非故意的歪曲。尤其要考虑到隆美尔的作战,是在沙漠地带中使用快速的战车部队,战局是混乱而瞬息万变的。
隆美尔之所以能够作如此清楚的记录,其主要的原因却与他自己的指挥方式有关——他总是习惯于身临前线,并且在最紧张的时候,在最重要的地点指挥。
隆美尔不仅在沙场上立下赫赫战功,而且更是在文笔上也扬名于后世。在他尚未成为名将之前,便已根据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经验,写了一本非常优秀的步兵战术教科书。多数战术教科书的内容都是死气沉沉,毫无趣味可言,可是他这一本书却与众不同,显得异常活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争更趋于机动性,他个人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所能写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他充分地利用了这个机会,他是一个天才的作家,也是一个天生的战士。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中,他随时都在准备写一本巨著,为了这个目的,他不断记笔记——而且只要一有喘息的机会,他就开始把这些笔记改写成正式的记载。
由于希特勒的命令,他被迫自杀,所以这个伟大的计划并未完成。但是他所遗留下来的手稿,已经足以编成一本无与伦比的书。它可能在文字上还缺乏修饰,但是它在文学上的表现力量已非常地惊人,此外许多附带的评论更增加了它的价值。例如他的“沙漠战争守则”一节就是一篇军事思想上的杰作。这本书里充满了许多含有哲学意味的见解——例如他认为时间的集中重于空间的集中,速度足以抵消数量的优势,弹性可视为奇袭的工具;虚张声势可用来自保;对“经理官心态”的抨击 [ 编者注:指小心翼翼畏首畏尾,不敢迅速追击敌人的态度。 ] ;不要囿于旧规范,敢于建立新的准则;制人而非制于人;制空权对地面作战的重要性;以及“原则”与“权变”间的分界……等等。
在我尚未看到隆美尔的私人文件之前,我只认为他是一个优秀的战术家和野战指挥官,但是却没有想到他具有那样深厚的战略素养。像他这样一个“猛将”,这么富有思想,一切都是谋定而后动,真使人拍案称奇。有时他的行动看似太冒险,但那绝不是赌徒式的盲目瞎撞。细分析一下,有些行动对于他自己固然造成了损失,但是却往往使他的敌人们受到更大的打击。此外,有时他虽不免于败北,但是他一定早已为他的军队安排好了一个逃脱的机会。
要衡量一个指挥官的才能,最可靠的标准之一就是他在敌人心目中的印象。从这一方面采说,隆美尔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数百年来在英国人的心目中,只有拿破仑的伟大可以和隆美尔相提并论,但是拿破仑的成就表现在许多方面,不像隆美尔是完全在军事方面的。
甚至隆美尔已经由英国人的“敌人”变成了“偶像”,他的敌人——英国第八集团军的士兵们,对于他视若神明。当他们中间若是谁有什么好表现,大家马上就会恭维他:“和隆美尔一样伟大!”
对于敌方的将领,产生如此强烈的敬爱心理,势必会使英军的士气为之动摇。因此,英国的当局不惜花了许多的工夫,想要肃清这种“隆美尔神话”的影响力量。他们故意作种种反宣传,去贬低他的军事成就。不过是非功过的重新评定,那却向来是后世史学家的责任。汉尼拔、拿破仑等都是战争中的败将,可是在历史的天平上,却都胜过了战胜他们的敌人。
当对一个指挥官的表现作公正的评判时,一定要考虑到许多客观的条件,那是他本人所无法控制的。在隆美尔的诸多卓越成就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总是以寡敌众,以弱敌强,而且还是在没有制空权掩护的情况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无论是同盟国或轴心国,从来没有第二个将领,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还能够打胜仗。也许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大战初期的韦维尔将军(Gen Wevall) [ 编者注:北非战区初期的英军统帅。 ] ——不过他的对手却是最无用的意大利人。
隆美尔的表现当然也并非毫无瑕疵,曾有好几次失败都是可以避免的——不过,当和一个优势的强敌作战时,一失手就可能钟成大错,而兵力强大的那一方,却可以用实力来补救他们一次又一次的错误。但是隆美尔在这种困难的环境当中,却眼明手快,靠着欺敌和快速运动摆脱敌人,总是不太吃亏。拿破仑曾经说过:“最伟大的将军就是那个犯错误最少的人。”隆美尔似乎可以当之无愧。
象拿破仑这种说法其实太消极了,我们可以把它改为:“最伟大的将军就是那个能使敌人犯最多错误的人。”若是用这句话来作为测验的标准,那么隆美尔就更显得光芒万丈了。
要对于各个不同时代的名将作一个比较,最好的标准就是他们的“作战艺术”,这与随着时代改变的“作战技术”完全是两回事。我们可以借着他们在达到目标的表现上来研究他们的高下,也可以看出他们“知彼”的工夫,到底究竟深到了什么程度。
也正和具有活力的名将一样,隆美尔很难容忍反对者的意见。他对于哈尔德和凯塞林等人,都有很多的批评,但是有许多地方都并不一定正确。在非洲战役的末期,他因为生病的缘故,所以脾气就更坏。不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失也”。当他的火气发泄完之后,便很少对人心存怨恨,对别人的表现也能做公道的论断。例如他后来对凯塞林的赞扬。此外,他对于敌军的评价——不管是法国人、英国人、美国人,完全不受仇恨心理的影响。的确表现他“知彼”的工夫。
很多人白了解隆美尔何以甘于向希特勒这样的暴君效忠如此长久的时间。我们只有在明白一个职业军人——尤其是德国军人——的养成教育,和了解他们的思想习惯之后,才可能客观地正视这个问题,获得一个完全的视野。从这本书里面,可以归纳出影响他的态度的两个因素,隆美尔是一个活力充沛的人,他最初对于希特勒表示同情,不过等到他与希特勒有了密切的接触之后,一切又都使他感到灰心失望了。同时因为他在非洲,向来都是独当一面,处理问题范围愈大,对于盟军的物质优势,愈有深刻的认识。因此他的眼界也就愈宽,而使他的思想逐渐发生了基本的变化。这种变化的过程,他当然不敢记录在纸面上。不过却也可以找到很多的暗示。他的儿子和他的部下,曾经补充了一些证据,说明了他的确是因为决心推翻希特勒,才因此丢了性命。
不过,这本书中最重要的地方,还是对于隆美尔的军事领导能力的详细说明。现在,他的实际观念和思考的方式,都已经公开在这里,任凭大家批判,一切都可以证明他的成功决非偶然。这些文件都是“隆美尔是军事天才”的真正铁证。
本书并没有为隆美尔的一生事业,作一个传记性的研讨——杨格(Desmonnd Young) [ 编者注:英军准将。 ] 的《隆美尔传》,在这一方面可说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补充材料。我在这里只想把隆美尔在“将道”方面的主要特征,和它们与战争一般经验的关系,加以简略地讨论。
在许多方面,天才都是与发明创造有关系的。可是对于一般号称“军事名家”的人,这种情形却反而很少见。其中多数的人,都只是以善于应用普通的武器和工具,而获得了成功,只有极少数的人才会寻求新的工具和方法。这实在是很奇怪,因为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在兵器和战术(尤其是后者)彻底地改变之后,才足以决定一个民族的命运。
不过这种发展通常是由纯粹的学者所创始,而逐渐获得军界开明之士的注意,至于高级将领反而多是麻木不仁的。在战争史上,伟大的观念要比伟大的将军为数更少,但其影响范围却要大得多。所以我们就有了两种不同的军事天才——一种是创造性的,一种是执行性的。
对于隆美尔的情形而言,这两种天才却合而为一了。当闪击战的理论在英国萌芽的时候,他还没发迹,不过很快地他就抓到了这种理论的要点,并且别出心裁地发展成了他本人的新观念。除了古德里安以外,他变成这种新观念的第二个代表人。尤其令人佩服的,就是他在1940年2月出任第七装甲师师长之前,对于战车还毫无经验。他只花了3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学会了一切的理论,接着马上就开始参加行动了。他在法国战役中的优异表现,使他获得在非洲应用这种新观念的机会,尤其难得的是,他具有独立的指挥权——这种机会是古德里安在欧洲战场上所从来没有的,那也真是德国敌人的万幸。而在非洲,他把这种理论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
隆美尔总是能充分利用机会,要了解他在这一方面的功力,我们就应该先检讨历史上许多名将所具有的共同性格——虽然每个人可能在这些性格中各有所长。
古代从事战争的人数很少,而所用的武器射程也极短。一位将领作战的范围只是一个“战场”,而不是一个“战区”。这时指挥官最重要的特质就是独具“慧眼”(Coup d’oeil)——这是一个生动的法国名词,即指一种敏锐的观察力,和迅速可靠的直觉。所有的古今名将都具有这种慧眼,他能够在一刹那之间,认清当前情况的要点。隆美尔毫无疑问是具有这种慧眼的。在非洲战场上,由于战争的机动性和兵力有限,使得这种能力更显得重要。
到了近代,由于兵器的射程延长,和军队的数量增加,所以战争的范围日益扩大,指挥官所需要的才能相对也提高了。威灵顿(Wellington) [ 编者注:在滑铁卢之战中击败了拿破仑的19世纪英国名将。 ] 曾经形容它是一种“透视的能力”,这比所谓“慧眼”境界更高。指挥官一定要能看透敌人的战线,晓得山那一面的事情(The other side of the hill),甚至能透入敌人的内心。在今天,身为指挥官对于心理学一定要有很深入的研究,尤其是要善于揣摩敌方指挥者曲心理。隆美尔对于此道也极为拿手,在他的文件当中,随时都可以找到证据。
这个“料敌”的能力又成为另一重要因素的基础,那就是“用奇”的能力,随时都能够出其不意,使敌人惊慌失措。这也可以说是军事天才中的最积极主动的一面。诚如历史所证明的,要充分发挥奇袭的威力,就一定还需要下列诸因素的补充:敏感的时间观念,和极高度的机动性。速度和奇袭是一对双生子。也是将才战力的主要代表。必须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才足以悟此。
就上述的几个因素来说,除了“闪击英雄”古德里安以外,近代似乎再找不到另外一个人,足以与隆美尔相提并论。往前追溯,历史上懂得用速度来达到奇袭目的的人也不多,不过塞德利茨(Seydlitz)、拿破仑、弗里斯特(Beaford Forrest)和成吉思汗等,真是屈指可数。至于有什么能真正阐释这种结合的奥秘,隆美尔的文件就更可以说是独步古今了。
一方面要使敌人丧失平衡,另一方面自己却绝不可以丧失平衡。一个指挥官一定要能够临危不乱,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中,都要维持头脑的冷静。大将必须具有这种品性,才能使计算合理,谋而后动。
在这一方面,隆美尔似乎有一点问题。他固然具有超人的勇气,但是也有一点艺术家的脾气,常常会从兴高采烈的情绪中突然变得心灰意冷——这从他的私人信件中可以得到印证。
最后在一切其他能力之上的,即一个伟大的指挥官一定要具有领导的才华。这就像是战车的马达,不管驾驶的技术如何高明,若是马达出了毛病,仍然是走不动的。在伟大的领袖领导之下,军队可以完成普通人所认为是不可能的任务,而完全超出了敌人的“正常”估计之外。
在这一方面,毫无疑问地,隆美尔具有一个“大将”所应该具有的将才,他成为全军官兵所崇拜的对象,大家把他视若神明,愿意为他效死。虽赴汤蹈火,亦在所不辞,所以他们的成就,才会远超过任何“合理”的估计之外。
李德哈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