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式坦克部队的编制和战术·第三
作者:罗杰·福特 ·英国
出自————《虎式坦克》
出自————《战争通史》
重型虎式坦克的发展给德国装甲师的编制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最初打算把新坦克和PzKpfw Ⅲ型和Ⅳ型中型坦克一起编成混合排,但是这个计划很快被搁置了。
据说这是第一张于1943年正式发表的虎式坦克的照片(但也许是更早的某个时候拍摄的)。
这是1943年2月第二党卫队坦克团8连运往俄罗斯的10辆重型坦克中的1辆,在哈尔科夫参加了成功的反击战。这种坦克没有安装“旋风”式滤气器。
在决定生产重型坦克后不久,甚至还没有了解坦克的特性,德国军队和武装党卫军就着手改变对装甲师的编制表以吸纳这些坦克。第一步是建立重型坦克连作为独立部队,辖三个排,各装备3辆PzKpfw Ⅵ型坦克。起初在1942年2月16日成立了两个重型坦克连,第501连和第502连。5月10日这两个连进行合编重组,成为第501重型坦克营的1连和2连。实际上,第503重型坦克营在5天前已经组成,因此至少在名义上,它是德军的高级重型坦克营。因为第502重型坦克营于两星期后才成立。
起初计划给第501和第503重型坦克营装备PzKpfw Ⅵ(P)坦克,并派往北非战场,而第502重型坦克营则装备PzKpfw Ⅵ(H)坦克,调往东线战场。由于取消了波尔舍公司PzKpfw Ⅵ(P)坦克的制造,导致生产计划延误,使第501和第503重型坦克营只好针对截然不同的亨舍尔公司的坦克进行重新训练。因此,事实上第502重型坦克营成了第一支装备虎式坦克投入战斗的部队。
当然在装编虎式坦克前,先遣部队已经装备了其他坦克。1942年4月决定每一辆参战虎式坦克必须配备一辆PzKpfw Ⅲ型坦克以保障安全,并相应地草拟了战时编制表1176,于4月25日正式发布。辖四个排的连在装备重型坦克时,总共补充了10辆PzKpfw Ⅲ(75)型坦克。
PzKpfw Ⅲ(75)型坦克是一种装有短身管L/24口径75毫米火炮的一种PzKpfw ⅢAusf N坦克,能够发射高爆炸药、反坦克高爆榴弹、烟幕弹和杀伤弹药,一般称之为PzKpfw ⅢKz(Kz是“短”的意思)坦克。
第502重型坦克营所辖的两个排各装备4辆PzKpfw Ⅵ型坦克,另外两个排各装备5辆PzKpfw ⅢKz坦克,连部装备一辆PzKpfw Ⅵ型坦克。而第501和第503重型坦克营的战斗连所辖的每个排各装备2辆PzKpfw Ⅵ型坦克和2辆PzKpfw ⅢKz坦克,连部装备的是一辆PzKpfw Ⅵ型坦克和2辆PzKpfw Ⅲ Kz坦克。这在1942年8月15日下达的战时编制表1176d中成了正式的编制。
混合坦克连
此外,坦克营的指挥连根据同一天发布的战时编制表1150d编制,装备了2辆虎式指挥坦克和1辆装有KwK39口径50毫米L/60火炮的PzKpfw ⅢAusf L坦克,这种坦克装备在通讯排时也称为PzKpfw ⅢLg(Lg是“长”的意思)坦克。另有5辆PzKpfw ⅢLg坦克编在独立排。四个月后,首批虎式坦克投入战斗,随后发布了一份修正编制表,把战斗连的PzKpfw ⅢKz坦克换成了PzKpfw ⅢLg坦克。
原先每个营辖两个战斗连,但在1943年头三个月里增编至三个。2月10日,第502重型坦克营的2连成了第503重型坦克营的3连,又于4月1日增编了新的2连和3连。也许因为只是被当作试验性部队编制,第502重型坦克营1连的编制表并不规则,1942年9月末,又另外装备了9辆PzKpfw ⅢLg坦克作为9辆PzKpfw ⅢKz坦克的补充。有记录表明这三种型号的坦克一直服役到1943年下半年。直到1943年7月的“堡垒”作战计划(库尔斯克攻击战),第505重型坦克营在东线战场一直运用虎式坦克和两种型号的PzKpfw Ⅲ型坦克。
这张1945年摄于德国北部某地的照片中,一辆虎式坦克和它的一个主要对手,一辆英国的克伦威尔坦克(也许是MkⅣ型)并排而立,可以清楚地看出它们之间外廓尺寸上的巨大差异。也许曾试图拖救这辆虎式坦克,因为它的前牵引孔上系着一根牵引钢索。
然而从总体上看,PzKpfw ⅢLg坦克证明跟Ausf N坦克一样表现平平。1943年3月5日的战时编制表1176e中阐明,每个连的实力都增强到14辆PzKpfw Ⅵ型坦克,编成3个排,每个排4辆,另外还有2辆装备连部。同样,每个营都有一个通讯排,装备1辆标准PzKpfw Ⅵ型坦克,另外有2辆改装的指挥坦克Sdkfz 267和268,腾出原来坦克的一些弹药储存箱用于存放附加的无线电设备。这样,全营战斗力总计是45辆坦克。
尽管大多数相关部队指挥官提出反对意见,除了第502重型坦克营的1连和第505重型坦克营外,所有的PzKpfwⅢ型坦克都被撤编,代之以半履带式装甲兵运输车Sdkfz 250,装备给营指挥连用于侦察和周界防御警卫任务。到“堡垒”作战计划开始时,东线已基本完成了这些改编。
重新编制既是出于战术因素,又是出于后勤因素的考虑。装备PzKpfw Ⅲ型坦克时曾希望其充任虎式坦克的“保护者”,但他完全不能胜任,其实这一点自始至终都很显然,因为当初正是这种中型坦克的不足之处导致了虎式坦克的仓促投产。此外,每个连同时装备两种类型的坦克给连车辆保养分队和营维修连增加了很重的负担,而撤编这些中型坦克在相当程度上简化了这一任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PzKpfw Ⅲ型和Ⅳ型坦克退出战场,只是现在中型坦克不再担任护卫虎式坦克的任务。
德军总计组建了11个重型坦克营,编号从501到510,另外还有1个帝国坦克团的第3营,坦克团由第501营和第504营的余部以及团里原有的重新组建的一个连组成。当用于装备部队的坦克驶离生产线时,编制就落实了。最后一个营第510营一直到1944年6月6日盟军登陆诺曼底之日才组建完成。在大战期间,一些部队的番号有变化:重新编制的第501营在1944年11月时成了重型坦克营424;第502营于1945年1月5日重新命名为第511营;第503营在1944年12月21日改名为统帅部重型坦克营。
从战术编号的刷漆类型(把坦克装备给特定部队时惟一可用的变化方法)看,这辆虎式坦克似乎曾经编属第503重型坦克营第二连。在公路行军时暂停下来,炮塔顶部还装了一些非常不标准的部件。
很显然,在遭到苏联反坦克炮的多次炮击后,这辆虎式坦克还能用于作战(照片的德国原文标题称它即将奔赴战场)。这足以说明为什么乘员觉得坦克装甲固若金汤。
可能于1944年的3月或4月摄于乌克兰,这些陈旧的虎式坦克(注意早期双镜筒瞄准具的双孔径)也许是第506重型坦克营的装备,可以看出已征战多次,但几乎没有作战损伤。另外请注意炮塔顶部的主炮弹药箱。
战争后期,配备给预备陆军训练部队的坦克也暂用于战斗勤务。完全可以想象,这些部队的装备其实是现役的不同车辆的混编,虎式坦克也在其中。总共有30辆虎式坦克(一说更多)和15辆虎王式坦克输送到陆军训练部队,其中包括1944年9月前运输到帕德博恩的14辆虎式坦克和另外装备给党卫军训练分队的8辆。无线电操纵部队也装备了虎式坦克,训练其操纵装满炸药的自动的半履带式遥控坦克Sdkfz 301。无线电操纵部队未能获得成功,最后结局也只是在1945年以常规方式投入战斗。1944年1月轻型装甲师由较小的轻型装甲部队组建成立,上年10月装备给第130轻型装甲团的10辆虎式坦克中的几辆组成了这个师编制的一部分,但并没有组成完整的一个连。
1942年11月13日武装党卫军被授权组建重型坦克连,党卫队第1、第2和第3坦克团各辖一个,分别属于“阿道夫·希特勒”党卫队装甲师、“帝国”装甲师和“骷髅”装甲师。这些重型坦克连的编制方法与陆军连一样,各连装备9辆虎式坦克。到1943年1月底,三个连的编制均达到定额。第二年3月发布了经过修正的编制表1176e,每个连又各增加了5辆坦克。1943年夏,党卫队重型坦克连扩编成营,成为第101到第103党卫队重型坦克营,后来在1944年9月又重新命名为第501到第503党卫队重型坦克营。这就引起了混乱,因为已经有相同番号的陆军重型坦克营,结果就像前文所提到的那样,后者又重新改名。经过这一番重组,第1、2、3党卫队坦克团都保留了各自的重型坦克连。
独立部队
我们现在称为陆军战斗队的部队也在当时组建,装备了包括虎式坦克在内的各种不同装甲车辆,一般都以其指挥官的名字命名。
1944年9月17日霍梅尔重型坦克连在帕德博恩的第500重型坦克预备队和训练营的基础上仓促建成,装备了那里现有的14辆虎式坦克,并于9月19日被派往西面的阿纳姆增援第9、第10党卫队装甲师以及刚刚重新编制并配备有新的虎式坦克的第506重型坦克营。原计划只是去接受训练,但是后来投入了阻击盟军试图通过空降着陆和狭窄正面渗透突破莱茵河下游的作战行动。12月8日,这支独立部队没有返回来继续训练任务,而是并入第506重型坦克营成为其4连。第500预备营则增编了新的(也许是重新组装的)坦克。
虎式坦克部队的实力
如果所有的重型坦克营一直都满编,那么在任何时刻战场上虎式坦克的数量都将超过700辆。从1944年3月起,虎王坦克也编入部队,但是最早装备给轻型装甲师下辖的驻扎在诺曼底的316无线电操纵连的5辆坦克可靠性极差,该师在给武装部队总监古德里安的报告中说;“万一投入战场,由于机械故障,坦克有落入敌军之手的危险。因此,出于安全考虑,师部要求将这5辆虎Ⅱ式坦克送到德国本土的部队去进行进一步的军队试验。”有关这5辆坦克的最终命运没有记载。事实上,仅仅在1944年7月这一个月里,坦克总数量就达到700辆,这主要归因于4月和5月的产量,这两个月里每月产量高达100辆坦克。7月1日那一天有671辆虎式坦克和55辆虎王坦克在作战。
1944年7月同时又是重型坦克营的“黑色”七月:他们损失了195辆虎式坦克。结果到8月1日时还剩下549辆。新坦克和重新组装的坦克之间存在着差异。自那以后,坦克数量逐渐减少。1942年到1944年总计出产了1350辆虎式坦克,其中6辆经测试后被摧毁。据记载,有1413辆虎式坦克参加战斗和接受训练,有69辆坦克返回卡塞尔厂区进行维修后又当作新坦克重新装备部队,这一数据足以说明这些坦克存在着明显缺陷。大多数留存的坦克在战后被捣毁成残片。据悉到20世纪50年代时,仅剩下4辆。
可能是1944年中期生产的后期虎式坦克Ausf E,因为没有安装掷弹筒和烟幕施放器,只有单个的中央驾驶灯,单目瞄准器,而且车轮也较新。请注意车长指挥塔的设计。坦克还上了胶浆以免受到磁性手雷的攻击。
虎式坦克战术
第一批重型坦克连是在特殊情况下接受作战任务的。这种坦克固若金汤的钢甲使敌人无比惊讶,但除此之外,并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结果可以说是一败涂地。当然在当时,关于发展战术问题很少进行考虑和给予指导。
一名“帝国”第二党卫队装甲师的一级军士长,他大概是这辆早期生产的虎式坦克的车长。请注意背景里虎式坦克上明显的分部标记。
因此,首批部队,第501、第502和第503重型坦克营的官兵,只能凭借原先轻型和中型坦克部队作战的经验,主要依靠自己来操作坦克。自然,战术发展需要优先加以考虑,还要求部队指挥官有定期报告。在装备14辆坦克的连队定编后,1943年5月20日发行了训练册47a/29和47a/30,使用这些训练册时要结合已有的中型坦克部队适当的训练操作指南。这里,有必要详尽地引述一下这些小册子,因为它们既体现了德军操作虎式坦克的经验,也可从中看出他们对这种坦克的期望值很高。对那些有经验的坦克手来说,这些文件中的一些主张看来不太切实际。这两本训练册似乎出自很多人之手。毫不奇怪,针对高级营指挥官的册子更为成熟。
虎式重型坦克连训练和应用手册47A/29
A、目标,任务以及重型坦克连的编制
1、强大的火力,坚固的装甲,即使在冬天也有很强的地形穿越能力,还有强大的超越能力,这些都是重型坦克的特点。这使连队能够:
·在第一个攻击波中进攻坚固的防御阵地
·在远距离射程上破坏敌军重型坦克和其它装甲目标
·决定性地击溃敌军防御
·突破加强防御阵地。
2、重型坦克连是装甲部队中最强大的作战武器。通常其任务是在坦克营的范围内,依靠坚固的装甲,利用集中有效火力优势,遏制敌军的抵抗,突破其防御阵地。
3、重型坦克的巨大重量使其无法通过许多桥梁,所以迫切需要加固其它桥梁,提供架桥筑路的设备,还要预先侦察可能要徒涉的地方。
B、单辆PzKpfw Ⅵ型坦克
1、PzKpfw Ⅵ型坦克在一个排的建制内以2辆坦克为一小分队或单辆坦克单独执行战斗任务,去保卫其余坦克和部队集结地域。当排长或分队长牺牲,情况发生急剧变化时,单辆坦克能独立应变。
2、PzKpfw Ⅵ型坦克凭借其主要武器与下列对手交战时占有优势:
·装甲目标和掩体枪炮眼(装有穿甲弹药)
·隐蔽的防御工事、反坦克炮、炮兵阵地和密集目标(装备有高爆弹药)
一张全连呈一路纵队队形部署的虎式坦克连的不同寻常的照片。因为所有的坦克都是早期生产型,照片有可能摄于1943年。请注意钢索已经系在前方的牵引孔上——便于尽快拖救遭损的坦克。
第505重型坦克营先遣连的官兵在进入“堡垒”作战计划的目标区时,试图通过改进道口来穿越沼泽地。这样的地形往往是虎式坦克的拦路虎,通过时会陷下去。
坦克能借助远程口径88毫米火炮与远距离目标进行有效交战。
3、在远至9000米的距离上也可使用火炮象限仪进行远程射击:但是只有当射程在5000米以内,而且坦克又因障碍物或地形障碍无法接近目标时,对炮兵或密集目标实施远程射击才是实际可行的。
4、口径88毫米火炮在坦克停止行进时实施射击,进入射击阵地的坦克前部基本面向敌火力命中角和较厚的防护装置。注意利用隐蔽和车体隐蔽射击阵地。
5、由于口径88毫米弹药弹道低平,在己方部队上方射击时需特别注意安全。
6、PzKpfw Ⅵ型坦克可利用炮塔和车体的机枪,与无装甲目标展开近距离交战(前者可达400米,后者只能到其一半距离)。在射程远至800米时,也可与密集目标成功交战。
C、排
Ⅰ、概要
1、排长,通常是一名一级军士,对全排的战备状态负责,根据连指挥部的命令,通过无线电和信号来指挥部队,并做到以身作则。
2、排里装备4辆坦克,编成两个分队。在独立行动中,排长指挥第一分队,分队长指挥第二分队……
Ⅱ、作战
1、排是连下辖的一个单位。也有例外情况,排编制在一个装备PzKpfw Ⅲ型或Ⅳ型坦克的中型坦克连里或是坦克投弹兵(装甲车辆步兵部队)。因为有时为了执行如点瞄准之类的特殊任务,或者为了支持步兵而横渡河流在加强防御阵地与敌交战,也许就有必要加强中型坦克的力量。
2、排采用不断地在射击与行进之间快速转换的方法,实施攻击。小分队和单辆坦克间相互支援,掩护对方推进。建议短暂停顿后再进行射击,然后快速推进到下一射击阵地。部队必须有较长的推进距离,任何时候都不能低于200米,利用地形地物频繁改变推进方向和射击阵地。
D、连
Ⅰ、行军
1、考虑到重型坦克的宽度、长度(特别是火炮的长度)和战斗全重,需要对行军路线进行特别彻底的侦察。用航拍方式找出乡村和隘路的窄角街道及羊肠小道。
1944年夏,在意大利,第504重型坦克营1连的一辆虎式坦克上的一次参谋人员临时会议。图中非常特别的波纹形外层是充填了锯末的胶浆,用来防止地雷粘到坦克装甲上。
一般说来,PzKpfw Ⅵ型坦克能驶过所有能承载PzKpfw Ⅳ型坦克的短桥。
2、在长途行军中,虎式坦克连不能和摩托化纵队或其他坦克部队一起行军,特别是在地形不明了的情况下,禁止这么做。因为桥梁和隘路都有可能阻碍虎式坦克的推进,那将会危及整个部队的行军流程。
3、在夜间行军中,特别是在漆黑的夜晚,可以让一个乘员坐到重型坦克的履带防护装置的前方外角落处,通过敞开的驾驶员舱口大声喊叫引导驾驶员。
4、重型坦克需要经常停下来进行保养。在第一个5千米行程后就要下令进行一次停车保养,然后每10到15千米进行一次。
5、基本上,行军时应选择松软的道路,因为硬表面道路和公路上的拱形地带会给运转中的齿轮,特别是内侧负重轮造成巨大的压力。
昼间行军的平均速度是10到15千米/小时,夜间为7到10千米/小时。
Ⅱ、准备战斗
1、在夜间很远就能听到重型坦克发动机独特的啸叫声。所以为了保持对敌袭击的突然性,需要对风向加以考虑,集结地域则应离前线一定距离。
2、在离开集结地域后,通常有必要在己方防线区内暂停一下,加注燃料。
3、在驶入集结地域后,为了躲避敌军对坦克行踪的空中侦察,必须把重型坦克留下的极易识别的又宽又深的车辙清除。
4、如果必须在白天进入集结地域,全连应疏散行进,而且在行军中要用树枝或防水油布伪装坦克。
Ⅲ、作战
进攻
1、重型坦克连的进攻实力体现在全营的集中运用中。
2、通常,连队的攻击队形是宽楔形(见下文)。
3、随着射击与行进之间的频繁转换,坦克连突破到敌军阵地,在敌方抵抗地带冲锋陷阵,与敌装甲目标、防御武器、隐蔽的防御工事和重型武器交战并击败它们,摧毁敌军火炮。依靠连队的作战分队摧毁所有的反坦克武器非常重要。
4、连长,通常是一名中尉,必须努力使重型坦克连所有的武器装备发挥整体作用。
5、要特别注意侧方掩护。
Ⅳ、坦克对坦克作战
1、重型坦克连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与敌坦克交战,跟其他任务比起来,这是首要的。
2、连队成功的基础在于连长对问题独立迅速的处理能力以及简洁明了地严格管理连队的策略,快速攻击常常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3、通过不断改变进攻方法来反复诱导和迷惑敌人,下列战术有助于做到这一点:
a、在有利位置以最大有效射程从预想不到的方向伏击(如车体隐蔽、林区或城镇边缘地带等)。
b、在遭到敌坦克反击时,建立一道火力前线,派出兵力用侧射火力与敌交战。缩短射程,关掉发动机以便把敌军情况听得更清楚,然后给敌人致命的反击。
c、包围或迂回绕行复杂的地形。
d、充分利用太阳的位置、风向和地面掩蔽物,依靠侧翼和后部实施攻击。
e、如果遭遇敌军出乎意料的强大正面防御和反坦克障碍物,迅速从敌军火力区撤退,然后从对方意想不到的位置重新发起进攻,还可以巧妙地运用烟幕。
f、在隐蔽地进攻或建筑物密集区作战时,事先派步兵部队或步行侦察部队摸清敌坦克位置,然后定下一个有利的进攻方向,或者在相互支援的火力掩护下边行进边找到有利的射击位置。
g、及时追踪撤退的敌坦克并加以摧毁。
4、在撤退时炸掉被击毁或丧失活动能力的敌坦克。
重型坦克营作战训练手册47A/30
A、目标、任务和重型坦克营的编制
虎式坦克因其强大的火力、坚固的装甲和高度的机动性而成为装甲部队中最有威力的作战武器。
因此虎式坦克营是强大的决定性武器,其战斗实力来源于集中且威力无比的攻击力,疏散会削弱其攻击力。作好关键性时刻作战的基本准备是胜利的保证。
虎式坦克营是独立部队,可在关键性时刻与其他装甲部队一起作战获得显著成效。不能因执行辅助任务过早地把虎式坦克都派上战场。它们特别适合与重型敌坦克部队作战,所以必须寻求这类战场。摧毁敌坦克能为己方轻、中型坦克成功完成作战任务创造条件。
严格禁止把轻、中型坦克或自行突击炮能完成的任务派给虎式坦克,虎式坦克也不执行侦察与安全警卫任务。虎式坦克营的编制如下:
营部
指挥连下辖:
信号排
装甲侦察排
侦察排
战斗工程排
高射炮排
三个(后来有时是四个)重型坦克连
坦克修理连
武装党卫队“帝国”师的虎式坦克在库尔斯克战地上隆隆地推进。有些部队伤亡惨重:第503重型坦克营在战斗的第一天就损失了14辆虎式坦克中的9辆。
B、应用
一般说来,其他坦克部队的原则同样适用于虎式坦克营,以下这些则是针对虎式坦克的具体特点而制定的:
Ⅰ、行军
1、虎式坦克营作为决定性武器,常安排在行军序列的前部。
2、需特别仔细地选择行军路线。
3、营长负责全面侦察。最重要是侦察行军路线上的桥梁、徒涉场和隘路的构筑。及时部署侦察排和战斗工程排的任务,并准确研究地图,仔细分析航空照片。
4、由于技术上的原因,长途行军时,虎式坦克不能融入其余的装甲部队。
5、需穿过承载额不清或不可靠的桥梁时,虎式坦克应该让轻、中型坦克和它们的作战装备先行。
6、昼间行军的平均速度是10到15千米/小时,夜间为7到10千米/小时。
7、行军中需要经常停下来进行保养。在第一个5千米行程后就要下令进行一次停车保养,然后每10到15千米一次。
8、避免在硬表面道路和公路的拱形地带上行军。
Ⅱ、准备战斗
1、因为虎式坦克发动机的啸叫声传得很远,为保持袭击的突然性,集结地域应离敌军一定距离,还要注意风向和风力。
2、在驶入集结地域后,为了躲避敌军对虎式坦克行踪的空中侦察,必须把坦克留下的极易识别的又宽又深的车辙清除。
Ⅲ、作战
1、侦察排应在主力部队之前作为先遣。有需要时,可以收编与虎式坦克营协同作战的部队的轻型坦克。
2、在作战中,虎式坦克在关键性时刻参与战斗,所有其他武器装备支援其执行作战任务,及时部署扫雷部队和作战工程队,需和它们通力合作发现并清除地雷和障碍物。
3、在与敌坦克的交战中,快速处理问题和严格的指挥是成功的先决条件。指挥官通过不断改变进攻方法来尽力诱骗和迷惑敌人。经验证明,下列方法是成功的:
a、通过轻、中型坦克部队的正面射击来钳制敌坦克,然后虎式坦克营可以迂回绕行,从侧面和后部进行攻击。
虎式坦克能用远程加农炮在多种射程上与敌交战,即使是简单的伪装,分解坦克的角线,至少在炮口暴露其方位前,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1943年10月党卫队“帝国”第二装甲师的一些部队在俄罗斯集结。请注意左侧虎式坦克与右侧装备长身管75毫米火炮的PzKpfw Ⅳ型坦克外廓尺寸上的巨大差异。
b、在仓促的正面或侧方射击时,虎式坦克在轻、中型坦克部队的火力支援下获得优势。
4、在建筑物密集区作战时,因为乘员有很大的“盲区”,再加上长长的火炮,虎式坦克一般不采用逐屋战斗的方法。在林区作战时同样如此。
5、虎式坦克特别适合追击敌坦克。预先的侦察、燃料和弹药的事先储备是实施追击的先决条件。(作者本人对这最后一段也不太理解。)
Ⅳ、维修服务
虎式坦克营要利用一切休整时间来进行维修保养。
经过长时间的战斗,需有足够时间对坦克进行基本保养和彻底检修以恢复其全部战斗力。
所有部门和管辖机构都应充分支持维修服务。
虎式坦克排的核定队形有四种。横队队形用于集结部队,排长在最右端,分队长与他隔2辆坦克。纵队队形用于集结和行军,排长在前面,分队长在第2辆坦克上。集结时坦克之间的间隔为10米,行军时间隔25米。双纵队既适用于在空旷的郊野战斗前进,又适用于突击,排长在右侧纵队的队首,分队长在他旁边,对于一个排而言,双纵队实际上就是一个箱形队形。在战斗中,纵队间相隔150米,横队间相隔100米。楔形队形是进攻中最常用的队形,在这一队形中,排长和分队长保持水平,间隔100米;每个分队中第2辆坦克在100米之后,左、右也分别间隔100米。战斗一旦开始,为了能最好地利用地形和判断局势,排长要走到队形中去,所以,要长时间保持双纵队队形和楔形队形的完整似乎是不太可能的。
虎式坦克连的额定队形有五种。纵队用于部队集结,基本上是肩并肩的三个排的纵队队形,连长和他的备用坦克在中间纵队的队首。行军时用的是疏开纵队,连长排在队首,连部的第2辆坦克紧随其后,三个排长长地拖在后面。在战斗前进时,采取连双纵队队形,第三排和第一排并列。楔形连队本质上是楔中之楔,连部坦克在队形的中间,以梯次配置排在第一个排最后的坦克之后,在第二和第三排的领头坦克之前;还有一种方法是,第二和第三个排可以在连部坦克后组成纵队或双纵队队形。连队楔形倒过来就是宽楔形,两个排在前方,一个排在后面,连部坦克在队形的中间,以梯次配置排在第三排的2辆领队坦克的前面,一旦连队发现翼侧没有掩护,第三排将以梯次配置在那一侧。无论是在连队楔形或宽楔形队形中,连队所占范围都是约700米交叉和400米纵深。
如果没有其他地方可用,虎式坦克几乎水平的上装甲可以作为宏伟壮观的观礼台。图中党卫队克卢格元帅在哈尔科夫战役后检阅骑士十字勋章受勋官兵。
虎式坦克在作战能力较差的中型坦克的支援下独立作战时,楔形队形更有利。一辆重型坦克在尖端,几辆中型坦克(后来用PzKpfw Ⅴ型豹式坦克)在尾部。这种队形早在1943年7月就改进成了“铃”形,实际上是由中型坦克组成一个密封弧或圆形楔,中间是1辆虎式坦克,相当于铃舌。
战术指示自然是根据作战经验进行修正的,尤其是后来发现虎式坦克并不像前面所说的那样“特别适合追击敌坦克”,实际上它最擅长用超级火炮在伏击阵地远程对付来袭的敌坦克。
受损虎式坦克的摧毁
很早的时候有一点就很明显:尽管虎式坦克的防护能力很强,由于机械方面的缺陷,其耗损率也非常高,特别是在复杂的地形更是如此。迫切需要用有效手段拖救作战地带失去战斗力的坦克。为了使失去战斗力的坦克能迅速顺利地恢复战备状态,手头还要有充足的备用零部件。由于有一条命令严格要求虎式坦克绝不能落入敌人之手,这就增加了问题的难度,因为这意味着即便是完全报废的坦克也必须拖引回来,以确保最后将其摧毁,同时也可拆卸尚可使用的配件。
1943年1月在突尼斯,第501重型坦克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第一辆虎式坦克遭到炮击后报废,一发炮弹穿过最后面的负重轮,钻进了侧装甲,尽管没有击穿装甲却炸裂了里面的油箱。乘员设法把坦克开出作战区域,但很快汽油就着火了,坦克被完全烧毁。第二天晚上,2辆18吨重的四分之三履带式抢修车把坦克拖离敌军视界,把包括炮塔在内的还可修复的部件拆卸下来,而残骸都被粉碎,没有留下任何可以辨认的蛛丝马迹。同一天还有一辆受创的虎式坦克得到了拖救,坦克被击中24次,五发弹药击穿了车体和炮塔两侧。有意思的是,所有的重创都来自垂直90°角的迎面攻击,由口径57毫米的反坦克炮在500米左右的距离上实施完成。但是除了无线电设备外,没有重要的部位受损。所有的射击都来自约500米距离上的口径57毫米反坦克炮。这些信息对成功作战非常重要,急需战后报告加以说明,而报告内容很快就成为修订战术规则的依据。例如,考虑到坦克容易受到较轻型反坦克炮发动的舷侧射击,修改了的侧翼攻击原则中建议持续进行四分之三或全正面攻击,指令还强调尽可能宽地攻击正面,另外,建议队形中单辆坦克之间的距离应加倍。
当虎式坦克部队指挥官具备了一定的战斗经验后,立刻就对战术规则的理解以及各种战术方案的相对价值问题展开了辩论。当局势真的变得非常严峻时,只要稍稍遭到敌军的抵抗,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希望把虎式坦克投入战场。虽然对初级指挥官而言,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一种倾向。但充分说明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储备虎式坦克的必要性,所以必须对这种倾向加以限制。
随着战争临近尾声,越来越多的虎式坦克落入盟军之手,这辆坦克的右侧履带已经没了,坦克乘员也已对它进行洗劫(MG34机枪不见了),但还是引起了一名英国新兵的极大兴趣。
柏林方面经常谴责擅用重型坦克的建议。例如,在装备14辆坦克的连队编制未成立前1942年3月中旬的两个星期里,“大日耳曼”师在乌克兰的哈尔科夫西部采取了军事行动,在关于这次行动的战后报告中,该师建议给每个坦克营另外增配3到4辆虎式坦克,理由是重型坦克非常善于突破地形挖掘得很好的反坦克炮阵地,并迫使远程敌装甲火力采取规避行动。装甲部队的总监古德里安在回复时毫不客气地说:“坚决反对给每个坦克营再装备3到4辆虎式坦克的建议。虎式坦克是装甲部队中的决定性武器,把它们疏散到各装甲营中是对这一价值非凡的武器装备愚蠢之极的浪费。”显然古德里安毫无诚意,毕竟这个建议只是要求装备更多的坦克,而并不是要疏散已有的坦克。但在当时生产和装备的虎式坦克还不到200辆(30辆已经在战斗中遭损),所以古德里安对这样的要求不加理会毫不奇怪。
作战规则
同一时期,“大日耳曼”师所辖的虎式坦克连连长在辅助报告中说既然虎式坦克的装备如此之好,防护能力如此之强,不言而喻虎式坦克连在任何进攻中都应起到先遣作用,他们这么说一开始就使自己处于不利位置。关于这一点,古德里安同样有他自己的看法。陆军司令部最初并没有作出正面答复,他们的反应是:“让虎式坦克起先遣作用并不完全合适,尽管有时候的确有这个必要或能起到作用。但这得取决于要执行的任务以及能投入战斗的虎式坦克的数量。如果师里只有9辆虎式坦克(这次‘大日耳曼’师的情况正是如此),而且都被用作尖兵部队,那么当我们需要攻击敌坦克时,就会找不到备战的虎式坦克。因为由于地雷和桥梁的问题,还有遇到无法穿越的地形时被延搁,都会导致虎式坦克遭受损失。另外,失去活动能力的虎式坦克还经常会阻塞道路影响后面的部队。”
古德里安,德国装甲部队的总监,固执地认为虎式坦克不应该用作尖兵部队武器,但战场上的指挥官常常对他的命令置若罔闻。
1943年5月14日,正好是上文引述的小册子发行之前一个星期,古德里安在一封信中表达得更加直接:“虎式坦克部队是坦克部队中最有价值和最强大的武器”,他写道,“如果被用作尖兵部队,凭借其强大的作战力,能很快取得局部性胜利,但是虎式坦克会因地雷、中弹和地形障碍而遭受严重损坏,这样,在进入战斗的决定性阶段之前,它们的战斗力已经严重下降。”因此可以看出,虎式坦克已被视为一种宝贵的资源,需要精心储备,使用时也要呵护备至,同时还要注意避免不必要的暴露。问题在于如何理解“不必要”这一概念,因为这对司令部指挥机构来说是一种含义,对战斗在最前线的作战部队来说其含义则大相径庭。
当然,古德里安和那位参谋是完全正确的。虎式坦克在设计时就被期望用于对付俄罗斯拥有超级火力和出色作战能力的中、重型坦克。无论什么原因,如果在战斗中的决定性时刻虎式坦克不能遭遇和击败它们,那么为生产这种超级坦克而付出的巨大努力就会付诸东流。如果因为机械故障致使虎式坦克无法上战场,那实在是糟糕之极,事实也经常如此。但如果因浪费在那些不堪一提的目标上而无法发挥虎式坦克的应有作用时,就得另当别论了。
1943年7月5日在库尔斯克执行“堡垒”作战计划的第一天,第503重型坦克营的一个连突进到Ⅲ坦克军团的最前线。古德里安对于保证虎式坦克不冒不必要的险这一点到底有无成效可以从这次行动中窥见一斑。这次战斗中,一些未被识明的地雷导致连队装备的14辆虎式坦克中的9辆瘫痪(另外有4辆因其他原因失去活动能力),这些地雷中有许多是德国埋设的,当时对其下落未做明确记录。这使德军在那个防区的成功机会化为乌有,因为随着他们的决定性武器失去战斗能力,他们完全处于一个绝望的处境,仿佛虎式坦克从来不曾出现在战场上。第503重型坦克营的44辆作战虎式坦克中总共有34辆在7月5日到8日这期间离开战场。7月8日中午,12辆坦克依旧没有战斗力,其中2辆完全报废。
操作不当的代价
如果前面提到的部队坚持战略规则并“根据训练册”作战,依靠其作战工程师,而不是重型坦克,步行向前推进,并且勤勉地扫雷,形势就不会如此严峻。军长布莱特将军在战后向Ⅲ坦克军团发布的书面指示中多次重复现行指令,强调必须正确侦察,充分准备,而且所有部队都应支援重型坦克。这个指示在战争结束前大约两年的时间里被反复重申。尽管已经吞食了苦果,指令却还是经常被违反,对重型坦克营的表现产生了不良影响。
自始至终,如果适当操作虎式坦克,它就有可能成为战场上的胜利者。在合适的人,如迈克尔·惠特曼等著名虎式坦克专家手中,虎式坦克的确是一件极具破坏性的武器,虽然必须承认“专家”容易独断专行,战果辉煌时权威机构也会对他们违反规则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但无论如何,虎式坦克并不是真的无往不胜,假如操作不当,特别是对它期望值过高时就很容易受到攻击,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盟军发展的武器能在越来越远的距离上打击虎式坦克。在西线战场上,装备了英国17磅重火炮的谢尔曼坦克也许是最出类拔萃的,东线战场上则有旗鼓相当的“约瑟夫·斯大林”重型坦克。同时,德军和武装党卫军正被人数上占优势的敌军逼得越来越紧。最后,虎式坦克纯粹由于敌众我寡遭到失败,正所谓虎落平阳被犬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