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阿登·第一
作者:戴维·乔丹·英国
出自————《阿登反击战》
出自————《战争通史》
在“闪击战”取得一系列令人惊骇的胜利之后,德军占据欧洲战场主动权的优势便开始逐渐丧失。早在1944年年初之前,德军就已经陷入困境,而且这种情况还有更加恶化的趋势。随着第二战场的开辟,德军被迫撤回自己从前的阵地。当1944年岁末即将来临的时候,盟军取得最终的胜利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截至1944年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持续了5年之久。在欧洲,以美、苏、英三国为主导的反法西斯联盟从早期的失败中恢复过来,向着貌似不可战胜的纳粹德军发起了反攻,迫使其全线败退。在东线战场,1943年圣诞节前夕,苏军在乌克兰发起了冬季攻势,给德军造成了灭顶之灾。1944年2月中旬,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之战也以德军的失败而告终,不断回撤之中的德军遭受了致命打击,数千人在惊惶失措中试图渡过格尼罗伊-蒂基斯克河时溺水身亡。与此同时,德国第6集团军在尼科波尔突出部地区损失惨重。一度所向披靡的德军失去了令人羡慕的进攻锐势,顷刻之间就遭受了两次重创。尽管如此,斯大林仍然担心,如果盟军不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德军将在1944年夏季发起新的攻势。与此同时,随着苏军攻势的逐渐减弱,德军统帅部的乐观情绪开始上涨。虽然德军士气明显高涨,但他们并不认为优势在向自己倾斜。他们意识到盟军有可能在欧洲发起进攻,因此制定了相应的作战计划来消除这种威胁,最终出台了让自己颇为满意的“坚守东线,御英美联军于英吉利海峡”的方案。这个计划并非突发奇想,因为自1942年3月开始,德军就开始加强法国海岸的防御战备工作。
欧洲堡垒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了珍珠港,随后德国向美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重大转折。虽然美国发现自己早已陷入了与日本的战争,但在是否参加欧洲战争这一问题上犹像不决。然而,希特勒在日本偷袭珍珠港3天后即向美国宣战(他这样做的原因至今仍然是个谜),使得美国被迫卷入这场战争。随着美国的参战,德军统帅部开始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再加上元气逐渐恢复的苏联红军在东线节节胜利,对于德军的速胜计划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在此情况下,德军统帅部必须计划一场可能持续数年的战争。
因为美军规模较小,需要时间壮大实力,不会立即对欧洲的德军产生威胁。德国人预计,美军可能在1943年抵达英国,从这里对欧洲大陆发起进攻,开辟第二战场。德军根据这种判断最终决定:仍然把德军主力部署在东线战场,在继续东线战事的同时,必须沿着西北欧洲海岸线部署防御力量,对付任何在欧洲大陆登陆的企图。
1942年3月,希特勒宣布沿着法、西边界至挪威北角修筑强大的防御工事的命令,此举标志着上述决策的正式成形。当时,希特勒确信英军将在挪威登陆,以保护他们的大西洋运输线不会遭到德国U型潜艇的破坏,于是下令在挪威海岸优先修建防御工事。他的命令得到了不折不扣的执行,截至1943年底,在挪威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坚固的海防体系。由于德军将主要精力花在修建挪威海防线上,法国海岸相对受到忽视,防御工事的修建工作刚一开始就进展缓慢,当英、加军队于1942年8月18日在迪耶普登陆时,那里的防御工事仅仅完成了一部分。
迪耶普突袭战未能取得成功,但英军从中汲取了许多珍贵的教训。希特勒又颁布了一条命令,要求沿着法国海岸修建广阔的防御工事。但是,当他命令手下必须全力以赴从事这项工作时,那些执行命令的人认为他的想法简直是杞人忧天。那些人认为,仅仅完成一半的防御工事就已经粉碎了敌人的一次主攻,况且这些防御工事配备的还只是一些经验不足、年事已高的预备役军人,因此修建工作不必太急迫。然而当1943年9月底盟军在塔尼西亚、西西里岛和萨莱诺成功登陆时,这种自信乐观的态度彻底发生了改变。紧接着,希特勒又发布了一条命令,敦促部队火速修建一系列的防御工事,确保在“敌人真正登陆之前,如果可能的话,最迟在登陆真正开始之际”,击溃敌人的任何进攻。由于对西线防御态势忧心忡忡,1944年1月1日,希特勒派陆军元帅埃尔温·隆美尔视察所谓的“大西洋壁垒”防御体系,同时任命其担任6集团军群司令,负责指挥驻法国北部的德军部队。德国人愈发意识到,盟军将很快对欧洲大陆发起进攻,尽管无法判断出具体的时间和进攻地点。
刚一开始,隆美尔就发现,在抵御盟军进攻的方法上,他与西线总司令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陆军元帅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分歧。龙德施泰特主张首先放手让盟军登陆,而后趁其正在建立滩头堡时动用6个德军装甲师发起猛烈攻击,全歼敌人于滩头。隆美尔不同意这种观点,他在指挥“非洲军团”时曾深刻体验过空袭对于装甲纵队的影响,当装甲车辆冲向滩头堡时,很容易遭到敌人空中和海上火力的袭击。隆美尔认为,摧毁敌人进攻的惟一方法就是在登陆部队开始抢滩之前,将他们消灭在水际滩头。
冯·龙德施泰特和隆美尔之间的分歧促使希特勒直接介入此事,他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由他本人直接指挥装甲部队并通过发布命令来调遣装甲部队。这个方案得到了两人的认可,但这种方案将意味着,在抵御盟军登陆时,德军的作战指挥将变得极为混乱且效率低下。但无论如何,隆美尔要求建立强大的防御工事的主张得到了满足,到1944年初春,西线的防御体系逐渐形成。德军必须解决的问题是搞清楚盟军将于何时、何地登陆。对第一个问题的总体看法是“很快”。但是,令德军计划者非常失望的是,盟军对于自己的登陆计划守口如瓶,加强了保密工作。
陆军元帅冯·龙德施泰特
冯·龙德施泰特1873年出生于一个普鲁士军人世家,这就决定了他必将成为一名军人。1893年,他应征入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已经晋升为参谋军官。一战期间,他一直在参谋部门工作,战后荣升为第15军参谋长。《凡尔费条约》签订后,他一直待在军中,先后担任过各种职务,直到1938年退役。1939年,他被希特勒重新起用,以南方集团军总司令的身份先后转战于法国和苏联。1941年12月,他在希特勒准备将其解职前主动提出辞职,再次退役。但这只是一次短暂的退役,希特勒在1942年3月再次将其召回,任命他为西线总司令,暂时指挥B集团军群。1944年7月,在德军面对盟军的诺曼底进攻是否需要撤退的问题上,他与希特勒产生了分歧,被再次解职。暗杀希特勒的“7月密谋”发生后,他负责监督法庭对密谋分子的审判工作,但他这样做不是为了元首,而是为了整个德军。他对于希特勒一直不满。事后,希特勒再次任命冯·龙德施泰特为西线总司令,但此时的他只是一个傀儡而已,没有任何真正的决策权。突出部战役结束后,冯·龙德施泰特在德军防线上指挥作战,但在1945年3月再次被解职。1945年5月,他被美军抓获,在英国战俘营中渡过了3年时光,然后获释返乡。1953年,冯·龙德施泰特在汉诺威病逝,在去世之前一直过着平静的生活。
希特勒和冯·龙德施泰特正在研究前线战事自从1944年中期以后,希特勒很少采纳将领们的意见,而是勒令他们不折不扣地执行自己的命令。将军们强烈反对希特勒不切实际的计划,但希特勒根本不予理睬,结果给德军带来了灾难性后果。
制定进攻计划
1943年1月,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罗斯福和他们的联合参谋部高级官员在卡萨布兰卡举行会议,随后起草了第一份英美联合进攻计划。2个月后,华盛顿的“三叉戟”会议放弃了有关在1944年5月1日实施“霸王行动”的登陆计划,将制定进攻计划的任务交给了盟军最高司令部参谋长——英国陆军上将弗雷德里克·摩根爵士。摩根的头衔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这是因为盟军最高司令官的人选尚未确定。摩根将军雷厉风行,立即带领参谋班子投入进攻计划的制定工作之中。
盟军最高司令部面临的首要任务是确定进攻地点。他们在法国选择了3个地点;加来、布列塔尼和诺曼底。加来可以提供穿越海峡的最短路线,这对于持续的空中掩护以及进攻部队的后勤支援非常有利,但计划人员放弃了这个登陆点。因为从航空照片上看,加来并非一个理想的登陆地点。德军早就认识到加来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易遭攻击的地点,他们已经开始加强这里的防御。布列塔尼由于拥有许多良好的海滩,在一个较短时期内,一些美军的计划人员对布列塔尼较为青睐,但也因为后勤方面的困难,布列塔尼最终被否决了。布列塔尼距离低地国家(指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三国)的西部太远,当盟军的后勤资源耗尽需要补给时,无疑将面临一条更长的补给线。同时,英国皇家海军也认为,这一地区天气恶劣多变,水文条件较差,不利于登陆。因此,计划人员放弃了布列塔尼,最终选择了诺曼底。
M4“谢尔曼”中型坦克
第一辆“谢尔曼”坦克于1941年9月才刚刚下线,但是在二战的最后两年,它已经成为盟军坦克部队的主战坦克。珍珠港事件爆发后,1942年年初,“谢尔曼”坦克被仓促地投入战场。1942年10月,英军首次使用“谢尔曼”坦克对德作战,因为它装备了75毫米口径火炮,能够摧毁德军任何现役坦克,给德军带来了巨大的麻烦。随着“虎”式和“豹”式坦克的出现,这种优势逐渐消失。1944年6月欧洲西线战事开始后,许多德军坦克在等级上已经超过了“谢尔曼”坦克,但盟军拥有的“谢尔曼”坦克在数量上占据了优势。事实上,“谢尔曼”坦克自身存在诸多缺陷,无法与德军坦克抗衡,比如缺少装甲保护和主攻武器。但是,美军和英军拥有的坦克数量巨大,从而能够广泛使用装甲部队,在对德军的进攻中经常能够取得决定性战果。
一辆M4“谢尔曼”中型坦克。1942年以后,英军和美军纷纷组建了大量的“谢尔曼”坦克编队。3年之内,有53362辆经过改进的“谢尔曼”坦克从工厂下线。
登陆地点一经选定,准备工作就开始了。大批盟军部队迅速集结到英国并进行更加紧张的训练。盟军建造了各式各样的登陆舰艇,准备了所需的战区地图,制造了可以航渡、扫雷和发射重型炸弹的坦克。截至1944年5月,盟国陆海空三军300万人在英国集结待命,他们分别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波兰、法国、比利时、挪威、荷兰和捷克斯洛伐克。
1941年年底,我们装备最好的一个步兵师被派往了海峡群岛,在整个西线战役期间都没有回到我的身边。有谣言传来,只要驻守在杰赛岛、格恩西岛和奥尔德尼岛,他们很快就能收到写着“君王自己的德国掷弹兵”的臂章。
陆军元帅冯·龙德施泰特
对于希特勒在“登陆日”前掌管兵力部署所做的评论
盟军最高司令部需要一名最高司令来统领工作。经过几个回合的磋商,1943年12月7日,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上将最终出任盟军最高司令。温斯顿·丘吉尔一直希望由一名英军指挥官担任这一职务,但他很清楚,美国在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决定了这一职位非美国人莫属。艾森豪威尔上任后立刻投入到进攻欧洲的各项准备工作之中。各项准备工作在他们看来可谓完美无缺,但在制定“霸王行动”(进攻行动的代号)计划的过程中,有几个值得特别注意的关键性问题。艾森豪威尔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就是处理手下各个指挥官之间因为骄傲自负所导致的冲突,他们中间就包括伯纳德·蒙哥马利上将和乔治·S.巴顿中将,对于艾森豪威尔而言,这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任务。
1944年6月初,一切准备就绪。山于天气恶劣,进攻被迫推迟了24小时。1944年6月6日午夜刚过,“霸王行动”正式打响。
乔治·巴顿上将
乔治·S.巴顿是美军在二战中最耀眼的一颗将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乔治·S.巴顿以一名坦克部队指挥官的身份脱颖而出。1942年,他率领第2军进入北非,开始了他的二战之旅。接下来,指挥美国第7集团军参加了西西里登陆。虽终作战取得了胜利,但巴顿却因为殴打士兵被解职。当时,巴顿在视察一个军事医院时,遇到一个患了战争恐惧症的士兵,他因为士兵的怯懦行为而愤怒,一时失控,动手打了他。当巴顿被重新起用担任第3集团军司令时,发现自己已经处于先前的部下奥马尔·布雷德利的领导之下,但他俩的关系一直处理得很好。在诺曼底战役期间,巴顿以闪电般的快速进攻而誉满盟军。第3集团军横穿欧洲大陆,最终在突出部战役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45年,巴顿的部队渡过莱茵河,进入捷克斯洛伐克,但政治上的压力却使他被迫撤回。他对于自己战后作为一名军事管理者的生活感到无聊。1945年12月,巴顿在一次车祸中丧生。
登陆日
实际上,首次进攻行动不是在登陆日发起的,而是在登陆日前夜由法国抵抗组织发起的,他们在听到BBC法语电台播报的秘密电文后立即投入战斗。午夜刚过,一个由运输机和滑翔机组成的庞大机群向法国呼啸飞来。虽然空降行动混乱不堪,伞降部队降落在距离预定空降区几英里外的地方,但他们着陆后立即向德军发起进攻。两栖部队的海上登陆行动紧随空降行动之后,除了奥马哈海滩以外,整个登陆行动相当顺利。在奥马哈海滩,登陆行动曾一度被迫中止,但第29师副师长诺曼·科塔准将在关键时刻临危不乱,设法在海滩上集合了一支由别动队员、工兵和步兵组成的连级规模的合成部队,带领他们从海滩向悬崖峭壁中的一个山坳前进,躲开敌人机枪的射击。此外,科塔还设法接通了舰岸通讯,然后带领部队向德军阵地发动进攻,截至晚上11时,美军已经成功占领了维耶维尔的海滩出口。经过半小时的浴血奋战,他们又占领了圣洛朗出口。与此同时,美军主力部队也正在离开海滩,向内陆推进。在其他地方,英国和加拿大部队已经从剑海滩、朱诺海滩和金海滩向前开进。与奥马哈海滩相比,犹他海滩的美军部队登陆行动较为顺利。
法国投降后,德军士兵趴在位于法国海岸的一个机枪阵地上、图上的武器是MG34机枪,它是第一部“通用”机枪,可以使用双脚支架射击,也可以使用三脚支架进行连续射击。
1944年6月6日,盟军大规模登陆日,英军部队在金海滩抢滩登陆。海面上巨浪滔天,在盟军部队乘坐登陆艇向法国海岸进发的途中,许多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晕船症状。
德军的反应可谓措手不及。他们将第一批伞降行动误认为是向抵抗组织空降补给物资;当盟军舰队出现在视野里时,他们认为只是一次佯攻行动,真正的进攻目标是在加来地区。冯·龙德施泰特对此坚信不移,希特勒也是同样。虽然第21装甲师师长已经开始主动向奥恩河大桥周围的空降部队开战,但希特勒仍然不愿下令出动他的装甲部队。直到6月6日黄昏,德军各个军兵种之间的反击行动才开始主动起来,但盟军部队这时已经实现了成功登陆。
突入乡村
建立滩头堡只是盟军进攻的首要任务。一旦登陆成功,他们必须向远处的乡村突进,这确实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因为这里的自然条件非常复杂,易守难攻。在卡皮克和科唐坦半岛之间,是一片树木丛生的地区―狭窄的乡间小道深陷在高大浓密的灌木丛之间,弯弯曲曲地通向一些村落和农家小院。总而言之,这样的地区对防御者十分有利。盟军的首次登陆抢滩遇到了敌人的顽强抵抗。在后来的诺曼底战役中,英军第7装甲师的经历充分展示了战斗的惨烈。
蒙哥马利决定命令第7装甲师(素有“沙漠之鼠”之称)穿越丛林地区,与第51高地师会合,而后合围卡昂。6月10日,第7装甲师开始由蒂伊向丛林地区集结。负责该地区防御的是德军装甲教导师,这支部队力量相对薄弱,但在作战条件艰苦的乡村,对于盟军来说仍然是一个强大对手。第7装甲师师长决定从相对较窄的正面向德军发起进攻,这一决定从某种程度上帮了德军的大忙,这是因为对于德军而言,沿着宽广的防线抵御盟军的进攻非常困难。第7装甲师先头部队花了3天时间才进入丛林地区,在此期间,遭到德军一辆“虎”式坦克的伏击,这辆坦克由来自东线的王牌坦克车长迈克尔·魏特曼驾驶。截至1943年6月13日,魏特曼已经摧毁了117辆敌军坦克,从而誉满全军。在以后的战斗中,他的战果不断扩大。刚开始,他就摧毁了第4自耕农郡团的先头坦克和后卫坦克,从而切断了英军坦克纵队的逃脱路线,而后将其逐一摧毁。在随后的战斗中,一枚反坦克炮弹击中了魏特曼的坦克履带,使其无法继续前进,魏特曼被迫徒步逃跑(在后来的战斗中,英军战斗轰炸机击中魏特曼的坦克,这位王牌坦克车长最终命丧黄泉),留在身后的是一片惨不忍睹的尸体。当日下午,德军装甲教导师向第7装甲师发动一次反攻,将其赶回了蒂伊。在战斗中,英军损失了25辆坦克、28辆其他车辆和大量人员。由于德军在法国的顽强抵抗,类似的惨剧不断上演。英军面对的德军力量非常强大,因此进攻步履维艰、代价惨重。
7月初,盟军和德军统帅部对于各自的战果均不满意:盟军的推进速度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对于德军而言,他们同样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反攻目标未能顺利实现。7月3日,希特勒解除了冯·龙德施泰特的职务,由陆军元帅冯·克鲁格接替。克普格以“惟命是从”而著称,因此不会对希特勒的“面对强敌,急于求成”的不现实要求提出任何异议。在当时,希特勒认为,他面临的危险不是来自盟军和那些希望退却的将军们,而是那些试图通过更直接的方法将自己驱逐出指挥圈的人。
7月20日
1944年7月20日,按照往常的习惯,希特勒在位于东普鲁士拉斯滕堡(即现在波兰肯琴)附近的大本营召开一次会议。此处被称为“狼穴”(希特勒经常使用“狼”作为其早期纳粹活动的代号),坐落于一片密林之中,其中的建筑物也在不断变迁,希特勒平时居住在森林下面数公尺深的一个水泥掩体里,但由于英国皇家空军近来使用了一种具有深穿透力的炸弹,希特勒对于掩体的安全性忧虑重重,不断进行加固。因此在7月20日这天,工程人员一直忙于加固掩体顶部,希特勒的会议只能在一个大的棚屋内举行。与往常相比,这天的会议提前了一小时。在开会之前,希特勒与本尼托·墨索里尼共进了午餐,还提前准备了一份会议提要。
如果我们能够成功地击退这次进攻,盟军在短期之内不会也没有能力再向我们发起类似的进攻。这样一来,我们的预备队就得以解脱……如果我们不能击退盟军的进攻,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我们都无法赢得这场乏味的战争……所以我们必须要挫败盟军的第一次进攻。
阿道夫·希特勒
1944年年初
会议按时举行,但德军总司令威廉·凯特尔陆军元帅未能准时到会。几分钟后,凯特尔和冯·史陶芬伯格上校一起到达会场。冯·史陶芬伯格是训练和补给司令部的代表,这次前来向希特勒提交一份有关新组建师团补给问题的报告。虽然希特勒已经接见过冯·史陶芬伯格,但凯特尔还是向他做了正式的介绍。对于元首而言,他不可能忘记这位新到者的面孔,因为冯·史陶芬伯格在东线战场上严重受伤 [ cdhyy注:实际上是在北非受的伤,参见本站《德军总参谋部》 ] ,失去了一只眼睛和一只手,另一只手也残缺不全。史陶芬伯格在会议桌前坐下来,将一个黄色皮包放在了桌子下面。过了一会儿,他对身旁的人嘀咕了几句,解释说他必须出去打个电话。当他离开时,希特勒正准备分析东线战事。几分钟后,凯特尔对史陶芬伯格的离席备感不安,因为对于东线战事的分析即将结束,马上就该轮到他做汇报了。
英军一辆“谢尔曼·萤火虫”坦克正行驶在法国乡村。该型坦克装备17磅重反坦克火炮,能够与绝大多数坦克相匹敌。它所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生产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战场需要。
就在凯特尔焦急万分时,一声巨大的爆炸打断了希特勒的思绪,此刻他正在分析苏联的战事。凯特尔看到希特勒身边发出一道火光,顿时吓得目瞪口呆。同时,顶棚上的灯具急速落下,砸到了希特勒的头上。第一个逃离险情的是凯特尔的副官,他艰难地站了起来,踉踉跄跄地逃离棚屋,后来又有人跳窗而逃。紧接着,更多的人从屋内走出来。最后,凯特尔发现自己还活着,看到有两人已经丧命,赶紧上前搀扶希特勒。希特勒脸上的伤口血流不止,裤子也被炸得面目全非。希特勒为了躲避爆炸,伏在地上不敢起来。后来,医生从他的腿上取出了大量碎片。
就在接受医生治疗的同时,希特勒开始对爆炸事件进行思考。他的第一反应是棚屋在空袭中被击中,但很快就否定了这种看法,因为该地区当时并没有遭遇空袭。而后,他又将可能性转向暗杀,因为在棚屋里发现了一些临时爆炸装置,他经过推理后认为,一定是某个加固掩体的工人将爆炸装置埋在了棚屋附近。随后,他派出了一个由军官组成的搜查小组,寻找用于引爆炸弹的遥控电线,结果什么也没找到,于是开始在距离棚屋更近的地方搜查。他们最终认为,爆炸发生在棚屋内部,爆炸装置可能被放在会议室的地图桌下面。
法莱斯战场无疑是战争史上最“血腥”的战场之一……在堵上突破口48小时后,我在别人的带领下走进战场,看到了令人惊骇万分的场景,这种场景也许只能通过伟大诗人但丁的巨笔才能够描绘出来。毫不夸张地说,在数百码的行程中,我们几乎是踩着尸体走过来的。
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将军
现在,爆炸事件的调查已经有了眉目,嫌疑重点已经逐渐集中到了冯·史陶芬伯格身上。因为他这时已经从现场消失了,逃到附近一个机场。此外,会议室里到处散落着他的皮包的碎片,因为这些碎片是黄色的皮革,据此推测刺杀分子非他莫属。另外,冯·史陶芬伯格的身世背景也特别值得怀疑,他来自前纳粹军官团,是一名天主教徒,还是一名贵族政治论者。其中任何一点特征都可以引起人们对于他效忠希特勒的怀疑。根据上述三点特征,加上被炸碎的皮包和他的突然消失,他被确定为首要嫌疑犯。在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希特勒认定,作为一名有着各种理由反对自己的军官,冯·史陶芬伯格企图谋害其性命,然后飞往莫斯科。这一结论令人难以置信,但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下午3、4时,“狼穴”大本营开始不断收到从柏林传来的消息,声称一群道德败坏的军官和政客已经暗杀了元首,政府已经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在紧急时期,所有权利将授予电报的签字人——陆军元帅埃尔温·冯·维茨勒本。冯·施陶芬伯格的名字作为同盟者赫然写在电报上,证明了爆炸事件实际上只是整个政变的一部分。谋反者已经控制了位于柏林的战争总部大楼和许多基地。几小时之内,政变似乎取得成功:由于所有效忠希特勒的高级指挥官都在前线指挥作战,他现在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当时的种种迹象表明,政变有可能不费一枪一弹即可获得成功,但事实远非如此。
在诺曼底战役期间,一支部队正在向枫丹白露前进。在行军队伍中,只有一人扫了一眼路边德军士兵的尸体。看见尸体对于他们来说已是司空见惯,一具尸体根本不能引起太多的注意。尽管他们穿着美军服装,但实际上是“自由法国”的部队。
1944年12月欧洲战况
1944年年底,德国已经面临三面受敌之势。苏联红军正在从东部向德国本土压进,与此同时,盟军也正从意大利出发向北缓慢逼近。在西线,盟军的进攻暂时停止在法比边界。希特勒准备抓住这个机会向盟军发动一次出其不意的进攻,希望通过运用将盟军一分为二的战术重演1940年的胜利,进而迫使美英联军主动求和,然后集中兵力挫败苏联的进攻。
密谋失败
令希特勒得意的是,他的好运气还远远不止在爆炸中死里逃生,晚上6时30分,他接到了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的一封电报,对方在费尽周折之后向希特勒报告称,当时在柏林城内惟一的一支作战部队指挥官——警卫营营长伦纳少校还在他们的控制之下。戈培尔解释说,伦纳少校被当时的情况搞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他先是接到了一连串的命令,要求他将政府官员在各自家中就地逮捕,随后又接到了另外一道命令,要求他逮捕维茨勒本和冯·史陶芬伯格。戈培尔问希特勒是否愿意与伦纳通话,希特勒表示同意。他指示伦纳少校尽快结束柏林的混乱状况,对于一切不服从命令者,格杀勿论。
伦纳积极执行希特勒的命令。午夜之前,冯·史陶芬伯格和其他三名反叛者被处死。陆军元帅鲁德维希·贝克由于参与了密谋而被牵扯进来,连续经过两次努力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 cdhyy注:仍未成,最后被枪毙。 ] 。随后,一场大规模的逮捕行动开始了。嫌疑者受到了残酷的审问,有时被迫将那些与密谋无关的人也牵扯进来。埃尔温·隆美尔就是其中之一,希特勒给了他两个选择:要么选择自杀,死后给他举行国葬,让他流芳百世;要么选择处死,使他的家族永远蒙羞。隆美尔选择了服毒自杀。后来,隆美尔的支持者纷纷议论,认为他是惟一能够将德国从无法挽回的败局中拯救出来的人,但一切已经无济于事。这次事件使德国失去了一位天才指挥官,更为重要的影响是,它使阿道夫·希特勒的信心大增。
暗杀事件发生后仅一个小时,希特勒就邀请墨索里尼共进午餐。他兴奋地谈论着自己大难不死的经历,认为这一切都清楚地预示了他和德国的真正命运,无论当前形势多么不利,胜利最终将属于德国。在场的人说,希特勒欣喜若狂,早把死里逃生的经历抛之脑后,确信自己必将取得胜利。这种重新树立起来的自信也产生了其他后果。除了极少数人之外,希特勒从此不再相信其他军事指挥官,他很少接受来自部队的建议。在战场形势判断上,不再愿意听取与其想法相左的意见。这对后来战争的进程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在当时,战局对于德军已经十分不利,盟军经过几星期的苦战后已经开始了突破行动。
一辆“虎”式坦克正在马路上行驶。作为德军在二战期间威力最大的坦克,“虎”式坦克与盟军坦克相比,在装甲防护和武器装备上占据绝对优势,但在数量上处于劣势。在欧洲战场上的拉锯战中,坦克数量是战斗成败的决定因素。
“眼镜蛇行动”
蒙哥马利元帅希望从英军战区发起的“古德伍德行动”能够实现梦寐以求的突破,但结果让他非常失望:此次行动不但没有实现既定的作战目标,还带来了更多的麻烦,英军在诺曼底的坦克有三分之一在战斗中受损,被迫退出战斗。从长远意义上看,英军虽然只向前推进了9公里,但战果远远大于这些数字所蕴涵的意义:在给过度紧张的德军造成消耗的同时,也使德军确信盟军将从英军的战区发起主攻。
在准确掌握了德军的防御能力之后,美国第1集团军司令奥马尔·布雷德利上将开始准备“眼镜蛇行动”方案。在“眼镜蛇行动”中,盟军首先将对美国第7军对面的德军发起地毯式轰炸;随后,第7军将在科林斯上将的指挥下向德军主防线挺进并伺机突破,突入布列塔尼,占领沿岸港口,完成“眼镜蛇行动”第一阶段的作战目标。鉴于该突破计划需要投入更多兵力,巴顿将军指挥的第3军将奉命前来助战。
根据“眼镜蛇行动”计划,美军将于7月24日下午1时向德军发动空袭。但是,由于战场上空云层太厚,盟军的空袭行动临时被迫取消。这样做并没有能够避免因战场识别混乱所导致的误伤,许多轰炸机没有收到撤退信息,空投了300余枚炸弹,其中一架飞机意外地将炸弹投到了盟军第30师的阵地,造成25人死亡,100多人受伤。布雷德利将军大发雷霆,他如此气愤的原因,并非因为上述人员伤亡,而是担心这种情况会引起德军对进攻的警觉。值得庆幸的是,虽然事情发生了,但德军没有改变他们的作战计划。当德国第7集团军司令保罗·豪瑟上将向冯·克鲁格汇报当天的情况时,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担忧。当时,德军装甲教导师师长弗里茨·拜尔莱恩甚至误认为,他的部队已经击退了美军一次大规模的进攻。
“眼镜蛇行动”正式开始
次日上午9时30分刚过,“眼镜蛇行动”正式开始。美军首先派出数架“雷电”战斗轰炸机,对德军阵地发起了猛烈空袭。随后,又派出将近1500架B-17和B-24轰炸机,共投下3000多吨炸弹。紧接着,另外380架B-26中程轰炸机又飞临德军上空,投下了1400吨烈性炸药。德军阵地被炸得面目全非,1000多人在空袭中丧生,另有1000多人或者被炸伤,或者被震得头昏眼花,无法继续参加战斗。虽然轰炸行动切断了德军的通信网络,但无法对所有德军构成全方位的打击。许多距离美军阵地最近的德军没有受伤,他们随着已方坦克四处逃窜。此时,美军突然发起了第二轮空袭,炸死德军111人,炸伤490人。但极其不幸的是,美国陆军地面部队司令莱斯利·麦克奈尔中将在这次空袭中被己方火力误炸身亡,成为美军在作战中牺牲的最高军衔军官。他后来于1945年被追授上将军衔。
盟军的地面进攻从上午11时开始。在轰炸中没有造成较大破坏的地区,进攻时遇到德军顽强的抵抗。这就意味着,第一天的进攻让美国人非常失望,他们原计划向前推进3英里,而实际上只推进了1英里。科林斯决定在第二天动用他的装甲部队,不再单独使用步兵进攻。次日,美军装甲部队果然成功突破了德军防线,科林斯继续向德军施加压力,甚至命令部队在26日和27日晚上展开通宵进攻。7月28日结束前,德军防御已被彻底打乱,企图实施有序撤退的计划也化为泡影。在此情况下,美军决定修改“眼镜蛇行动”计划,按照原定计划,美军在突破德军阵地后要进行一段时间的休整,但此刻的美军准备一鼓作气,利用德军的溃败扩大战果。尽管希特勒不愿意接受德军处于危险境地的现实,但在美军的持续进攻面前,他不得不亲自参与制定作战计划。
德军制定的“列日行动”计划在莫尔坦附近地区开始,主要目标是夺取阿夫朗什,该目标对于遏制美军的进攻至关重要,因为它是巴顿的第3集团军运输补给品的必经之地。希特勒认为,在这里发起进攻可以打乱美军整个作战计划,对于打击美军先遣师意义重大。8月7日,德军进攻开始,突破美军防线16公里。许多美军遭到了袭击,从表面看起来,希特勒的计划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希特勒经过了7月20日的刺杀事件后,越发坚信上帝会一直保佑他。然而,到了上午9时到10时许,天空中到处都是盟军的战斗轰炸机。由于德军需要躲避飞机轰炸,前进被迫中止。在随后的3天里,他们只能在夜间发动袭击。接下来的战斗更为艰苦,德军没有取得任何重大进展,这让希特勒恼羞成怒。
1944年9月,美军第1空降师的司令部人员正准备离开一架降落在阿纳姆附近的“霍萨”滑翔机。很明显,飞机机翼在着陆时似与某个障碍物(可能是一棵大树)发生碰撞。
8月8日,巴顿的第3集团军先头部队到达勒芒,艾森豪威尔命令其向北推进,进入英军战区。与此同时,加拿大第2军计划向南推进攻击法莱斯,在成功后将与美军会合,击败德军的进攻。8月8日黄昏后,1000多架重型轰炸机轰炸了通往法莱斯的公路两侧,加拿大军队开始沿着公路顺势而下,向着法莱斯进军。
德军企图阻止加军的前进,在8月9日正午之前就开始发起反攻,但在下午2点以前被击退。正当加拿大和波兰军队准备继续前进时,头顶上飞行着500架美国空军的B-17轰炸机。这些飞机准备像前一天一样,在夜间实施轰炸,结果却犯了灾难性的错误。由于炸弹落点离盟军友邻部队太近,炸死了许多己方人员,同时也炸毁了许多己方坦克。
第二天,一个加拿大战斗大队在前进中迷了路,误入两个德军装甲编队的包围圈。更糟糕的是,波兰军队正在与德军交战,加拿大军队也遭到了袭击。虽然加、波军队正在按照合围计划的目标向前推进,但缓慢的速度使得己方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因为他们面对的敌人数量越来越多。美军的前进较为顺利,正抓紧时间向阿让唐开进。由于即将与美军会合,英军士气更加高涨。一场合围之战即将打响。
“驯服行动”
作为一项新计划,“驯服行动”的主要任务是,在致命性的炮兵火力轰炸之后,300多辆坦克和4个步兵旅紧随其后向德军发起大规模进攻。但此时,灾难再一次降临。盟军800架重型轰炸机在提供空中火力支援时,向德军投下的炸弹落到了盟军部队的附近,炸弹和炮弹爆炸产生的巨大烟幕,使他们无法辨别前进方向。一时之间,盟军坦克和装甲车辆互相碰撞,挤在一起,前进队形混乱不堪。当装甲部队在前进途中遇到一条狭窄的小河时,情况更加复杂。小河虽然不是很宽,但堤岸非常陡峭,坦克无法穿过。在工兵向河里抛入大量成捆的树枝以后,装甲部队才最终得以通过,但前进速度却受到严重的影响。加拿大军队的前进速度非常缓慢,直到8月15日才最终抵达法莱斯。
虽然盟军明显占据着优势地位,希特勒仍然坚信通过装甲部队的一连串反击一定能够打败对方。他命令冯·克鲁格在坚守阿夫朗什的同时,立即向法莱斯和阿让唐发起更多的猛烈袭击,阻止英美两军会合。这时候,冯·克鲁格不愿再对希特勒的每一个不切实际的命令都惟命是从,当他在视察驻守在法莱斯和阿让唐之间的孤立区的德军部队时,自己的指挥车被战斗轰炸机击中。最终,他设法到达了目的地,虽然受到了一定的惊吓,但没有受伤,可谓有惊无险。冯·克鲁格最终认为希特勒的命令无法执行,于是向柏林发出了一份包含有致命性信息的电报:“德军已经无力打败盟军。”没有等到回复,他就命令驻守在孤立区的德军部队开始撤退。
经过两个半月的激烈战斗,欧洲战争的结束之日近在咫尺。德军在西线战场被打得落花流水,仓皇而逃,巴黎重新回到了法国人民的怀抱。随后,盟军一鼓作气向第三帝国的边境开进。
盟军远征部队最高司令部情报摘要
1944年8月26日
撤退的消息令希特勒暴跳如雷,立即解除了冯·克鲁格的职务并命令他返回柏林。对于这位不幸的陆军元帅来说,他已经听到了有关自己可能与密谋事件有牵连的谣言。他选择了服毒自杀,没有长途跋涉去当面聆听希特勒的怒斥。希特勒知道陆军元帅沃尔瑟·莫德尔是一名忠实的纳粹党员,于是在8月17日让他取代了冯·克鲁格的职位。莫德尔可能非常忠诚,但并非一个傻瓜。在上任之际,他就意识到,对于当前的战事,他无力回天,惟一的明智选择就是继续撤退。但莫德尔非常狡猾,他一边准备撤退,一边命令残余的装甲部队向法莱斯和阿让唐发起进攻。他认为,即使不能够取得突破,至少可以向希特勒证明,他已经全力执行命令了。到了8月19日,德军的形势已经是危如累卵。炮兵和空中力量的轰炸消灭了大部分正在撤退的德军部队;两天后,因为出口被盟军封死,那些位于孤立区的德军被围歼。戴高乐的“自由法国”部队迅速冲入巴黎,几天之内就占领了这座阔别已久的城市,但他们的行动并没有得到艾森豪威尔的允许。8月29日,作为解放庆典的一部分,美军参加了在香榭丽舍大道举行的庆祝游行。诺曼底战役结束了,但对于盟军而言,前方的路依然漫长而坎坷。
进攻阿纳姆
伯纳德·蒙哥马利元帅(居中)与奥马尔·N.布雷德利中将(美国第1集团军司令)和迈尔斯·登普西中将(英国第2集团军司令)在一起。在诺曼底登陆后,蒙哥马利一直指挥在法国的所有盟军地面部队,直到1944年9月艾森豪威尔接替他的职位为止。
解放巴黎以后,盟军继续快速前进,到了8月底,德军被迫全线撤退。1944年9月2日,英军进入比利时,9月3日夜晚,他们在一片欢呼声中到达布鲁塞尔。此时,盟军对他们的前景过于乐观,认为赢得战争已是定局。另外,许多盟军将领开始表现出骄傲自负的情绪。蒙哥马利开始依靠其指挥地面战斗的战绩而对美国人表现出不满,忘记了这些战斗其实是在艾森豪威尔的统一指挥下完成的。但公平地讲,蒙哥马利此时并没有停止对于如何赢得战争的思考,9月10日,他提出了一项大胆的计划,决定向荷兰小镇阿纳姆发起主攻。
蒙哥马利认为,直接对柏林发起一次单方面深远突击就可以导致德国崩溃,于是向艾森豪威尔提出了“市场花园”行动计划:首先,命令盟军第1空降集团军占领比利时边界至莱茵河之间的一条100公里的通道;随后,第21集团军群(蒙哥马利指挥的部队)将沿着该通道直下,从侧面进攻“齐格弗里德”防线并占领莱茵河上的桥头堡。艾森豪威尔同意于9月17日开始实施“市场花园”行动。但是,盟军第1空降集团军司令美军中将刘易斯·布里尔顿与副手英国中将弗雷里克·布朗宁爵士之间关系紧张,蒙哥马利和艾森豪威尔并没有对这一情况进行过沟通。这就使得“市场花园”行动的计划工作充满了火药味。尽管如此,到9月15日,一份可行的计划还是顺利出台了。根据计划,盟军将攻占位于艾恩德霍芬、奈梅亨和阿纳姆境内的3座桥梁,其中,前两座桥的攻占任务由第101和第82空降师分别承担,罗伊·厄克特指挥的第1空降师将负责攻打第三座桥梁。布朗宁对攻占阿纳姆非常忧虑,他告诉蒙哥马利,他的部队将面临一场恶战。事实确实如此,此战在以后的岁月里为该部队留下了不朽的功名,永垂史册。
1944年9月17日(星期天),一支满载着伞降兵和滑翔机的庞大的飞机编队从英国各个空军基地呼啸升空,“市场花园”行动正式开始。下午2点以前,2万名空降兵已经纷纷落地。此后,第1空降师屡遭厄运。对于盟军来说,尤其不幸的是,德国陆军元帅沃尔瑟·莫德尔此时正在空降区3公里外的地方吃午饭。莫德尔在盟军着陆几分钟之内就向希特勒汇报了情况,而后命令党卫军第9和第10装甲师向阿纳姆和奈梅亨开进。前来支援空降部队的英国第3军由于遭到德军攻击和道路阻塞,在行进中延误了时间,后又遇到德军的猛烈反击,不得不在距离阿纳姆16公里的地方停止前进。这样一来,第1空降师就被德军孤立起来,他们在未来几天内奋力与优势敌军作战,一直等待援兵的到来,但援兵最终未能到来。这是因为,虽然第21集团军群到达了莱茵河干流瓦尔河(荷兰的河流名)南部,但却无法过河。9月24日,蒙哥马利命令第1空降师的剩余部队全部撤退。在进入阿纳姆的10005名空降兵部队中,只有2163人渡过了瓦尔河顺利返回。战斗将继续下去。
重返消耗战
阿纳姆之战的失败对盟军来说是一次重大打击,虽然德军已经深陷困境,但打败德军的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让盟军感到更为糟糕的是,在德军反击“市场花园”行动取得胜利以后,他们的自信心得到了恢复。虽然德军已经被迫退回自己的边境,但他们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从而可以准备更加坚固的防御阵地,使盟军难以实现突破。与此同时,德军的交通补给线也因而大大缩短了。盟军在这方面的优势不及德军,他们的后勤保障体系腐败且混乱,负责后勤工作的高级官员心怀私心、设法自保。这说明,在打消耗战上盟军处于不利地位,因为要打赢一场消耗战,没有科学有效的后勤保障是绝对不可能的。
虽然盟军已经占领了安特卫普港,但德国第15集团军仍然控制着港口出口,只有将其赶出斯海尔德河河口两岸,这个港口才能投入使用。蒙哥马利已经被阿纳姆的战斗搞得心烦意乱(可以理解),于是将清除斯海尔德河河口的军的任务交给了加拿大第1集团军。10月8日,负责指挥西北欧海军作战的海军上将伯特伦·拉姆齐爵士告诉艾森豪威尔加军遭到德军的顽强抵抗,弹药等补给已经开始短缺,至少要等到11月1日才能将德军赶出斯海尔德河。艾森豪威尔深感不安,命令蒙哥马利前往那里清除河口的德军。随后,一场不合时宜的争吵爆发了:蒙哥马利拒绝接受此项任务,他认为这样做无疑将自己悄无声息地抛在后面,从而使美国人“窃取”本来属于自己的荣誉。他还指出,阿纳姆战役之所以失败,都是因为艾森豪威尔未能制订出一份令人满意的作战计划。此时,艾森豪威尔别无选择,只能提醒蒙哥马利他才是盟军最高指挥官,如果蒙哥马利不愿服从他对这件事的处理,他只有将这件事交给“更高一层人物”来处理。蒙哥马利很快就明白过来,要想让罗斯福支持自己、将艾森豪威尔解职是不可能的,在美国大选之年,让一位竞选总统支持一个外国将领而冷落本国英雄,从政治角度考虑也是不可接受的。同时,丘吉尔必将与罗斯福保持一致看法,即使蒙哥马利地位再显赫,为了整个盟军的团结,他也必将成为一个牺牲品。认识到这一点以后,蒙哥马利小心翼翼地改变了立场,随后立即下令英军部队,全力以赴消灭斯海尔德河的德军。
扫清道路
在蒙哥马利同意优先进攻斯海尔德河时,战斗仍在顺利进行。波兰装甲师和加拿大军队一起,已经将斯海尔德河南岸的德军赶出了32公里,但是这个距离还不到总距离的一半。德军也清醒地知道斯海尔德河对于盟军的重要性,于是在河口设重兵把守,特别是在瓦尔赫伦岛,德军在此驻扎了12000名守军,建造了非常坚固的阵地,同时配有50门重型支援火炮。整个弗拉辛恩小镇已经变成了一个防御堡垒,房屋被改建成坚固的支撑点,向进攻者实施致命性、多层次的火力袭击。
英加联军开始向德军阵地发起进攻,但由于天气状况恶劣,飞机或者无法起飞,或者根本无法准确瞄准目标,因此进攻得不到有效的空中支援。加拿大第3师使用两栖装甲战斗车辆沿着斯海尔德河前进,直到11月2日才最终占领了位于克诺克的最后一个据点。10月24日,加军第2师沿着贝尼兰半岛向德军发起进攻;与此同时,英军第52师已经成功穿过斯海尔德河,并设法将德军逼进了加军的包围圈。10月底,德军被赶回到瓦尔赫伦岛。
空中突击
通过使用空中力量,盟军解决了进攻岛屿的困难。盟军计划人员认为,占领岛屿的最佳方法就是炸开韦斯特卡佩勒大堤,放水将岛屿淹没。10月3日,盟军开始使用“蚊”式和“兰开斯特”轰炸机向大堤发动第一轮空袭,接着又于10月7日、11日和17日对其进行了狂轰滥炸。轰炸结束后,除了沿岸的沙丘和米德尔堡及弗利辛恩的几个城镇以外,绝大多数岛屿被淹没在汪洋之中。在随后两天里,为了削弱德军的防御能力,盟军又对剩下的地区进行了空中和海上轰炸。11月1日,英军突击队在韦斯特卡佩勒和弗利辛恩登陆。加拿大军队在穿越堤道时被德军击退,在随后两天里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由于炸堤而产生的洪水也给英军突击队带来了很多麻烦,一连串的小岛挡住了前进的道路。在进攻弗利辛恩的过程中,盟军遇到了更多困难,但经过激战后,德军于11月4日缴械投降。就在当天,英国皇家海军开始清除斯海尔德河中的水雷,10个小型扫雷舰队奉命在未来3个星期内彻底消除水雷的威胁。11月28日,第一批运输舰船安全到达。到12月初,整个港口开始完全正常运转,盟军的后勤保障得到了极大改善,港口能力有了剩余,解决了数月以来港口吞吐能力不足的问题,为后来的战争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德军部队正在费力地关闭“西墙”防线的一个大门。德军专门建造的水泥质地的“龙牙”反坦克工事,虽然增加了盟军的进攻难度,但最终没能阻止盟军坦克进入德国。
美军的进攻
当英军忙于斯海尔德河的战斗时,美国第1集团军(由于布雷德利已被提升为第12集团军群司令,司令由刘易斯·霍奇斯接替)于9月12日向亚琛发起了进攻,由于德国守军格守希特勒的命令,决心战斗到最后一刻,战斗变得极为艰苦而惨烈。10月22日,经过6天激烈的巷战,德军的环形防线只剩下城市的一角。美军步步紧逼,将德军包围在一个4层的防空掩体内,随后又向掩体发射了155毫米口径的榴弹。经过12个小时的轰炸,德军被迫投降。亚琛之战是一场特别惨烈的战斗,但其程度却无法与在许特根瓦尔德森林发生的战斗相提并论。
许特根瓦尔德森林宽约20公里,从比利时韦尔维耶一直延伸到德国迪伦,著名的“西墙”防线的一段就从中间穿过。从9月份到10月份,美军向德军发动了一系列进攻,消灭德军33000人,于12月8日到达鲁尔河西岸。当第1集团军在许特根瓦尔德与德军交战时,巴顿领导的第3集团军已经向梅斯发起进攻。11月20日,德军弃城投降,美军继续前进,于12月初到达了“西墙”,但已经有55182人伤亡。随着盟军部队的攻势渐失。蒙哥马利开始向艾森豪威尔施加压力,要求改变战法,迫使德军进入运动战,从而结束当前的消耗战。
1944年10月,美军在比利时挖掘新的阵她。在突出部战役的第一天,这些坚固的防空壕和防御阵地在抵御德军大规模轰炸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当认识到战争还要拖延到1945年时,盟军内部出现了一些消极情绪。但不容置疑的是,盟军至少已经成功迫使德军全线撤退,这种战果来之不易。同时,还有部分“西墙”防线需要突破。另外,安特卫普投入使用后,自夏天以来一直困扰盟军的后勤问题得到了解决,盟军开始考虑如何彻底打败德军。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盟军的战略已经不合时宜,失去了生命力。12月28日,在艾森豪威尔见到蒙哥马利时,他承认自己的计划已经无法为盟军带来梦寐以求的成功。对于当时的盟军,蒙哥马利有关运动战的想法也许可以提供一条可行的办法,但问题是怎样才能迫使德军打运动战?他们都在思索该怎么打这样一场仗。12月16日,希特勒向阿登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至此,他们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