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崩溃·第三十九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打败日本的两个累积起来的因素——一个来自海上,更确切地说,来自海底;另一个来自空中,而前者更为重要,起着决定性作用 [ 注:见本书上册第十六章和下册第三十四章地图。 ] ——从本质上和效果上看,是各种形式的消耗战,一种使它窒息的压力 。
日本帝国基本上是一个海洋帝国,其仰赖于海外的供应的程度甚至超过英国。它的作战能力取决于通过海运而进口的大量物资,即:石油、生铁、铝土矿、焦煤、镍、锰、铝、锡、钴、铅、磷肥、石墨和钾碱、棉花、盐以及橡胶。此外,在日本的食物供应方面,它要进口大部分的食糖和大豆,还要进口百分之二十的小麦和百分之十七的大米。
不仅如此,而且日本在参战时,商船总共只不过六百万英吨,远远不到1939年开始时英国商船总吨数的三分之一(将近九千五百艘船只,总共超过二千一百万吨)。尤有甚者,虽然在两年 [ cdhyy注:原文如此 ] 来进行战争和实施扩张主义计划中教训不少,但它在组织护航方面没有做多大工作,既没有护航制度,又没有护航航空母舰。只是在它的船舶遭到严重损毁而日益减少以后,为了弥补这些缺点,它才做出认真的努力。
结果是,日本的船舶倒成了美国潜艇容易攻击的目标。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国的鱼雷还有一些缺点,因而效力不大,但这些缺点一经纠正,美国潜艇的杀伤力也就大了。至于日本潜艇,起先集中攻击军舰,后来则不得不用来给被绕道驶过的岛屿上的日本驻军运输补给品。美国潜艇的进攻矛头大半指向商船。1943年,它们击沉的商船就有二百九十六艘,共计一百三十三万五千英吨,1944年,它们在海战中起着更大的破坏作用——仅仅10月一个月份,它们击沉的船舶就有三十二万一千吨。此外,它们把进攻矛头首先针对日本的油船。到后来,日本的主要船队只好停泊在靠近产油区的新加坡了,在国内,飞行员的训练受到限制,因为燃料不足,不能进行充分的飞行实习。
美国潜艇也使日本军舰遭到重大损失,总共约占被击沉的军舰中的三分之一。在菲律宾海战中,美国潜艇击沉日本海军航空母舰两艘——“大丰号”和“翔鹤号”。1944年底前的几个月,它们除了击沉或完全击毁了将近四十艘驱逐舰外,又击沉或者完全击毁了三艘航空母舰。
当时,美国潜艇经常从吕宋岛苏比克湾(Subic Bay)出击,极大多数的日本商船早被击沉,因此要攻击的目标很少,于是部分潜艇就被用来救援从轰炸日本返航时被迫在海上强行降落的轰炸机上的飞行人员。
总的说来,美国潜艇的贡献是很大的,它们还制止了日本想方设法给被切断了的海外驻军输送援军和补给品。但它们最大的功绩是击沉了日本在战争中损失八百万吨船舶中的百分之六十。这是日本最后崩溃的最重要的因素,其所以是决定性因素,是因为它利用了日本在经济上的弱点及其对海外的依赖。
冲绳岛——通往日本的内部门户
被称为“冰山作战计划”(Operation Iceberg)的对冲绳岛展开两栖部队进攻的最后准备工作,在夺取硫磺岛以前已在进行了。登陆日期规定在4月1日,这离硫磺岛登陆仅仅六个星期。冲绳岛是琉球群岛中最大的岛屿,有六十英里长和平均八英里宽——其宽广程度足以为进攻日本提供陆海军作战基地。它正好位于日本和台湾之间,离两者各为三百四十英里,离中国海岸则为三百六十英里,因此,如有一支部队驻扎在冲绳岛,则对上述三个目标都起着威胁作用,而飞机如把那里作为基地的话,那么对前往这三个目标的通路都能加以控制。
岛上除南部的一些地区筑有几个飞机场外,都是崎岖不平的山地和森林,就是在那里,石灰岩的高地还是容易开凿的。因此,这里就具有一种天然的防卫力量。由于又有在牛岛将军指挥下的日本第三十二集团军建立起卫戍营地,所以这里的防卫力量便大大增强了。第三十二集团军大约有七万五千名战斗部队和二万二千名后勤部队——总计将近十万人——还有很多轻重大炮,妥善地装置在筑有工事的山洞内。日本最高统帅部既决定全力以赴地保卫冲绳岛,它就采用了深入内地的顽强抵抗战术,就象在硫磺岛作战一样,日军没有把兵力消耗在海滩作战上,因为这里的日军可能遭到美国军舰上炮火的袭击而被打得粉身碎骨。但为了进行反攻,帝国统帅部在日本和台湾的飞机场储备和集结了二千多架飞机,打算采用比以前更大规模的神风队战术。
美国最高指挥部知道,冲绳岛是一个十分难以攻克的堡垒,要求有一支占极大优势的兵力,因而这就牵涉到一些重大的后勤问题。按照计划,西蒙·B·巴克纳中将(Lieutenant-General Simon B. Buckner)指挥的新编第十集团军将在那里登陆,最初登陆时调用了五个师,总共十一万六千人,随后又有两个师接踵而至,还有一个第八个师作为后备力量。在整个袭击部队中(有三个海军陆战队的师和四个陆军师),总计约有十七万名战斗部队和十一万五千名后勤部队。除必须击毁强大的日本驻军外,他们还得控制住这里将近五十万名的居民。
为了尽量减少敌人在反攻时进行的空中威胁,在登陆前的一周(3月18-21日),米彻尔海军上将的快速航空母舰群对日本本土进行袭击,除毁坏了许多停在机场上的飞机外,还击落日机一百六十架——但美军也有三艘航空母舰(“黄蜂号”、“约克敦号”和“富兰克林号”)因日本神风队的袭击而遭到严重损坏。接着在第二周,从关岛起飞的B29型超级空中堡垒,从对日本许多城市展开的大规模攻势,转为向九州(日本南部主要岛屿)各地机场进行轰炸。另一个进攻前的重要序幕是占领冲绳岛西面十五英里的庆良间列岛,作为海军的前进基地和停泊处——这是凯利·特纳海军上将(Admiral Kelly Turner)所坚持的。3月27日,美军一个师没有遇到多大抵抗就占领了这群岛屿,翌日,油船开到,并在那儿抛锚。由海军上将布鲁斯·弗雷泽爵士(Admiral Sir Bruce Fraser)统率的英国太平洋舰队(两艘战列舰、四艘航空母舰、六艘巡洋舰和十五艘驱逐舰)则在3月中旬开往那里,护卫了冲绳岛西南海面战区。
4月1日,即复活节主日,经过从海洋和空中三小时的登陆前的紧张轰炸,主要登陆便在上午8时半开始。同一天,特纳海军上将指挥着冲绳岛周围水域的全部武装部队。登陆地点是在该岛南部西岸,由此出发向前作短距离推进,就可以把岛的南端切断。他们一点也没有遇到抵抗,也没有发现敌人,就在上午11时占领了登陆地带五英里范围内的两个机场——这使得入侵者大为惊讶。到黄昏时分,美国的滩头堡已扩展到九英里,六万多部队已平安登陆。4月3日,他们已穿过该岛,第二天,滩头堡扩大到十五英里了。4日以后,在美军开始向南推进时,他们才第一次遇到顽强的抵抗——来自该岛的南部的两个半日本师。
然而,日军的空中活动,一开始就很活跃,自从4月6日以来,神风队飞机的袭击加强了——6日和7日约有七百架飞机飞往冲绳,其中就有半数是神风队。极大部分的日机虽被击落,但美国却有十五艘驱逐舰被击沉或被击伤。
4月6日,是日本海军采取最引人注目的“自杀”行动的日子,被派往战场的日本“大和号”巨型战列舰,只有一支小型护航舰队,而且没有空军掩护,其所带燃料又只够出航之用。当“大和号”驶近时,很快就被发现,它一直是在同盟军监视之下,米彻尔统率的航空母舰队即准备调派二百八十架飞机向它袭击。7日下午12时30分,它受到发射的鱼雷和炸弹的猛攻,经过两小时的持续冲击,“大和号”终于沉没,无数官兵丧命。这就象“蒂尔皮茨号”那样没有来得及向敌方战列舰发射大炮就沉没了,“大和号”的遭遇可以进一步证明,战列舰时代已是一去不复返了。
陆上的战斗拖得较长。4月13日,日军在冲绳岛的南部开始作小规模的反攻,但很快就被击退。与此同时,第六海军陆战队向北顺利推进,直到茂林多岩的本部半岛时,才被阻止。但是,这里的日本部队只有两个营,他们的坚固的阵地被美军在17日巧妙地攻克了。虽然分散的小股抵抗持续到5月6日,然而死丧的对比已大大有利于美军,根据检点尸体,日军约有二千五百名战死,而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损失人数还不到这数目的十分之一。此外,4月13日,有一支海军陆战队的分遣队在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到达冲绳岛北端。在这一时期内,邻近的小岛(除伊江岛外)也毫无阻挡地都夺取过来了。
4月19日,霍奇斯将军(General Hodge)统率的第二十四军的三个师,开始向冲绳岛南部的日军阵地进攻。在进攻前从海陆空三方面同时进行猛烈轰击,但对日军的岩洞防御工事没有多大效果可言。即使美军第一和第六海军师 [ cdhyy注:疑为海军陆战师 ] 被调赴前线参加作战,收效还是甚微,而且伤亡很重。不过到5月初,由于当地的日本司令官们特别厌恶防御战(虽然防御战对他们有利),他们便决定发动一次反攻,并重新派遣神风队飞机一阵阵地协同袭击。尽管日军在一个点进行渗透,但他们终于被击退,伤亡惨重,约有五千人战死。这多少便利了美军在5月10日重新发动攻势,但在随后一周中,因连日大雨,美军的进展受到了阻滞。
在这期间,日军从冲绳岛首府地区(包括其首府那霸在内)撤往更向南边的阵地。6月初,美军不顾道路泥泞仍紧紧进逼,到月中,日军已被赶回到冲绳岛的最南端。在这里,大半由于美军使用了喷火器的缘故,日军沿着八重岳悬崖所筑的坚固阵地终于在17日被攻破。和其他许多日本军人的做法一样,牛岛和他的幕僚都自杀了,但在随后进行的扫荡战阶段,却有七千四百多名日军投降——这是一个重要的转变。
包括征募到日本部队里来的冲绳岛人在内,估计日军总共损失十一万人,而美军只损失四万九千人(其中一万二千五百人战死)——这是他们在太平洋战争中最大的一次伤亡。
在历时三个月的冲绳岛战役中,日本空军进行了十次集体神风队飞机的袭击——他们把这种袭击称之为“流动的菊花” [ cdhyy注:菊水特攻 ] 。在这十次集体袭击中,神风队飞机总共袭击了一千五百架次以上,其他日机自杀性的攻击次数也相仿。总共有三十四艘美国海军船舰被击沉,三百六十八艘被击伤,其中极大多数是被日本神风队飞机击毁的。这种痛苦的经验,显然预示着在对日本本土袭击时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这就促使美国在7月间做出使用原子弹的决定。
扫荡战——在太平洋和缅甸
由于“越岛”战术的采用——仅仅进攻和占领在两条战线上必不可少的据点,作为打入日本的有战略意义的垫脚石以及作为对太平洋的战略控制的手段——美国双管齐下的进军步伐大大加快了。但当美军业已逼近日本而正在为最后的跳跃做准备时,美国参谋部长官们认为有必要肃清其后方,即扫荡“越岛”前进中还留在后面的主要岛屿上的日本孤军。所以,在战争行将结束前的一个阶段,在各个不同地区就展开了范围广阔的扫荡战。毫无疑问,更有必要这样做的是缅甸中南部的肃清工作——时间是在斯利姆部队迅速推进到仰光以后和在东南亚司令部计划用两栖部队夺回新加坡和荷属东印度以前。
缅甸[注]
1945年5月初,斯利姆部队进抵仰光,那时,在他的后面,亦即在萨尔温江西边,大约还有六万名日军,同盟军当时的重要任务是:必须阻止他们向东逃往泰国,并阻止他们在斯利姆部队打到仰光所经过的地区制造新的麻烦。因此,梅塞维将军的第四军的一部分部队被调回来据守锡唐河渡口,另一部分部队同沿着伊洛瓦底江顺流而下的斯托普福德的第三十三军会师。5月间,斯托普福德部队终于粉碎了日本樱井第二十八集团军的残部两次想从若开渡伊洛瓦底江东进的企图,但仍有许多小股部队设法渡过了江,约有一万七千人已抵达伊洛瓦底江和锡唐河之间的勃固山脉。本多的第三十三集团军残部帮助樱井部队进行了一次牵制性进攻,但失败了,所以7月中旬以后,樱井部队便化整为零,分成许多小队,每队数百人,试图偷偷地穿过梅塞维部队的警戒线。但极大多数的小队,都被抓住和打垮;有六千不到的人居然窜到了锡唐河东岸,但接着河水猛涨,也就无法作进一步战斗了。
新几内亚——新不列颠——布干维尔岛[注]
1944年上半年,麦克阿瑟部队沿着新几内亚北部海岸作蛙式跃进,他曾绕过了好几处有日本驻军的地方。而当美军到达菲律宾时,他们已把五个敌军师的残余部队甩在后面了。有不少日军,还流落在新不列颠岛和布干维尔岛(Bougainville)上。麦克阿瑟于7月12日给澳大利亚总司令托马斯·布莱梅爵士将军(General Sir Thomas Blamey)一项指令,委托他承担这样的任务,即从秋天起要使这些地区的日本残余部队“更进一步丧失战斗作用”。布莱梅却把这一指令理解为要他发动攻势,虽然自从两个英帝国澳大利亚师被指派去参加菲律宾战役后,他只剩下四个可调用的师。而其中有三个师还是民兵部队。
澳大利亚第六师被派往艾塔佩(Aitape),打算在12月从这里向东推进,击败安达指挥的驻在威瓦克(Wewak)的三个实力很弱的师(总数约有三万五千人),这些师除了孤立无援外,又加上装备不足,营养不良,疾病盛行。部队的百英里进军 (穿过崎岖难行的地区),使澳大利亚的交通系统相当紧张。由于士兵患病和认为这次作战并没有战略上的需要,士气十分低落,进展非常缓慢,直到六个月以后的5月份才攻下威瓦克,而到1945年8月战争结束时,日军残部还扼守着内地。至此,日本兵力已消耗了五分之一;澳军在战斗中虽只有一千五百人伤亡,但病死的倒有一万六千人。
澳大利亚第五师被派往俾斯麦群岛中的新不列颠岛(New Britain),这个师的师长A·N·拉姆齐少将(Major-General A. N. Ramsay)却理智得多了。当他们在11月到这里时,美军已控制了该大岛的六分之五,其余地方仍被将近七万名日军扼守着,大部分集中在腊包尔,这原是他们盘踞已久的基地。澳军向该岛瓶颈地带作短距离进军后,就只在这条不长的战线上巡逻而已,他们让这里的大量日本驻军去“自生自灭”。这样,他们只付出很少的代价,就使日军丧失了战斗力,到战争结束时,日军就投降了。
布干维尔岛是所罗门群岛中最西端的一个岛,是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萨维奇将军(General Savige)指挥的第二军以及澳大利亚第三师和两个额外的旅被派到布干维尔岛去。其实这里也没有进攻的必要,极大部分集中在这岛南面布因(Buin)周围的日军,把他们的精力放在生产蔬菜和捕鱼方面,用这些东西来弥补其粮食的不足。但在1945年初,萨维奇的部队却发动了一次攻势,但进展很慢,因为这激起了日军为保卫他们的产粮区而艰苦作战,六个月以后,由于洪水的关系,攻势中断。这里的澳大利亚部队和新几内亚的澳大利亚部队一样,并不积极作战,因为他们正确地感到,这里的战斗是不值得进行的。
婆罗洲
收复婆罗洲,主要是美国人提出来的,他们希望切断日军的石油和橡胶的补给,并为英国人在文莱湾(Brunei Bay)准备一个舰队的前方基地。英国参谋部并不赞成这种意见,因为他们要在菲律宾得到一个基地,而太平洋舰队这时既在冲绳海域作战,他们便无意把舰队调回南方。因此,这一战役就由海军中将莱斯利·莫斯黑德爵士(Lieutenant-General Sir Leslie Morshead)所率领的澳大利亚第一军(包括四个师)来承担,并取得美国第七舰队的保护。离东北海岸不远的打拉根(Tarakan)岛,是1945年5月1日夺回的,西海岸的文莱湾没有遇到剧烈抵抗,便在6月10日为澳军所占有。澳军从这里沿海岸而下,长驱直入沙捞越。7月初,经过持续不断地轰炸和遇到一些顽强的抵抗后,澳军便占领了东南沿岸产石油中心巴厘巴板(Balikpapan)。这场战争,确实是第二次大战中最后一次的巨大两栖作战。
那时,英国为夺回新加坡所作的准备工作进展得很顺利,后来由于日军的8月投降而作罢。所以当蒙巴顿在9月12日到新加坡时,其任务仅仅限于接受东南亚日军的总投降而已,这其实早于8月27日在仰光的初步协定上就签过字了。日军投降的人数达七十五万。
菲律宾群岛[注]
美军自从10月在莱特岛首次登陆以来,虽不过五个月就取得了对菲律宾群岛的战略控制,然而到3月份,大量日军还在那里。单就吕宋岛而言,后来事实证明这里大约还有十七万名日军——这比美军当时的估计数字要大得多。最大的一支日军由山下亲自指挥,驻守在吕宋岛北部;在首都马尼拉附近的丛山中,还有一支由横山将军指挥的约有五万人的部队,他们控制着这个城市的饮水供应。早些时候,美军对他们进行过清剿,受到阻遏,日军倒反奉命向格里斯沃尔德将军(General Griswold)统率的第十四军(曾负责清剿日军)发动攻势。3月中旬,霍尔将军(General Hall)统率的第十一军被调来投入战斗,5月底,已占领了阿瓦(Awa)和怡保(Ipo)两个主要水坝。到这时候,横山部队主要由于饥病交迫,力量涣散,溃不成军,这支部队立刻分成许多无组织的小股,遭到美军和菲律宾游击队的追袭。一人战死就有十人饿死和病死,所以到战争结束时,投降的日军只有残存的七千人。
此时,克鲁格将军的部队已肃清了穿过米沙鄢(Visayan)海的通道,因而缩短了从莱特岛到吕宋岛的航程,旋即向吕宋岛南部进行清剿。其他部队则对莱特岛以南各个岛屿进行清剿,并在棉兰老岛安营扎寨——此地曾驻有四万多名日军,因为日本帝国统帅部考虑到这里将是美军首先要进袭的目标。到了夏季,所有在这些地区的日军全都撤到了丛山之中,由于饥病交迫,人数减少得很快。
美国最后阶段的进军,是打击驻在吕宋北部的山下部队。4月27日,美军三个师发动进攻,并很快得到第四个师的增援,当他们逼近山区时,却遇到越来越大的困难,因为在那里,山下集结了五万多部队——比美军的估计多一倍,到8月中旬战争结束时,他还坚守着阵地,最后才率领四万名残部以及吕宋岛北部其他地方的一万多名日军一起投降。这次扫荡战付出如此重大的代价,在战略上是否必要,是很值得怀疑的。
美国的空中战略攻势
直到美国飞机能从马里亚纳群岛起飞时,对日本的空袭才真正奏效——1944年夏天,主要就是为了这个目的,才把这个群岛攻占下来。
美军的主要航空作战工具是波音B29型超级空中堡垒,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轰炸机,它能携带炸弹一万七千磅(七又三分之二吨),飞行速度每小时几乎达三百五十英里,高度在三万五千英尺以上。它的续航程达四千多英里,它除了携带大约十三挺机关枪外,还配备着装甲板,保护周密。
1944年6月中旬,位于日本九州岛的钢城八幡,遭到从中国和印度基地起飞的约五十架B29型超级空中堡垒的轰炸,但这次和随后几次的轰炸,并没有造成多大破坏——1944年下半年,从那儿起飞的空中堡垒在日本投下的炸弹只有八百吨,第二十B29型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指挥部需要通过驼峰取得大量补给,用以给养留在中国的空中堡垒,但是取得的效果很差,所以到1945年初,这些空中堡垒便被撤了回去。
但是,由于马里亚纳群岛中塞班岛的第一个简易机场在1944年10月底已经可以使用了,于是,第二十一轰炸机指挥部所属第一联队(共有飞机一百一十二架)就在那里降落。一个月后,即11月24日,有一百一十一架B29型超级空中堡垒从那里起飞,去轰炸东京的一个飞机制造厂。这是自从1942年4月杜利特尔上校率领空军去袭击以来的第一次轰炸东京。这次轰炸是新攻势的开始,虽然还不到四分之一的轰炸机找到了它们轰炸的目标,但只损失了两架——尽管日本方面派出了一百二十五架战斗机起飞迎战。
在此后三个月内,根据美军在欧洲取得的经验,B29型超级空中堡垒继续在白天进行精确度较高的轰炸,但其效果还是令人失望,虽然轰炸迫使日本人开始疏散他们的飞机制造厂和其他工厂。但到了1945年3月,停在马里亚纳群岛的B29型超级空中堡垒的数目已有原来的三倍了,承担那里指挥任务的柯蒂斯·李梅将军(General Curtis LeMay),决定改白天轰炸为夜间的低空区域性轰炸,这是为了利用日本夜间空防的弱点,使飞机携带更多的炸弹,减少对飞机引擎的负担和更有效地击中一大批小型工厂。
更重要的是,李梅将军决定让B29型超级空中堡垒携带燃烧弹,以代替炸弹——每一架B29型超级空中堡垒可以携带四十串燃烧弹(每串三十八个),这么些燃烧弹的燃烧面积几乎可达到十六英亩。这一改变,效果惊人。3月9日,二百七十九架B29型超级空中堡垒——各携带六到八吨燃烧弹——把东京烧毁了。将近十六平方英里(占该市总面积四分之一)的土地上着火,二十六万七千多幢建筑物付之一炬。老百姓的伤亡人数将近十八万五千人。而进行攻击的美军只损失了十四架飞机。在以后的九天内,大阪、神户和名古屋等城市也同样被毁坏。到19日,攻击停止,因为美军的燃烧弹已经用完——在那十天内,他们共投下了近一万吨的燃烧弹。
但是,毁灭很快又恢复了,并且变本加厉——7月份,所投下的吨数达到3月份的三倍。此外,美军还投下几千枚水雷,以封锁日本的海岸交通。一百二十五万吨以上的船只被炸沉,交通濒于停顿。日本的空中抵抗力量已变得微不足道了。
空袭的效果是巨大的。经过燃烧弹的袭击,东京老百姓的情绪十分低落,在李梅投下警告性的传单(告诉他们下一步的轰炸目标)后,他们就更加沮丧了。八百五十多万人逃往农村,这造成了战时生产的萎缩——特别是在日本的战时经济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炼油工业生产下降了百分之八十三,飞机引擎生产下降了百分之七十五,飞机骨架生产下降了百分之六十,电子装备生产则下降了百分之七十。六百多家的主要军事工厂不是被炸毁就是遭到严重破坏。
除此之外,事实表明,轰炸战足以使日本人民清楚地看出:他们的军队已再也没有力量来保卫他们,投降,甚至是无条件投降,已成为无可避免的事。8月份的投下原子弹,只不过证实了极大多数日本人——除好战狂者外——所早就认识了的这个现实。
原子弹和日本的投降
温斯顿·丘吉尔在他大战回忆录的最后一卷中谈到了1945年7月14日——当时他同杜鲁门总统和斯大林一起参加波茨坦会议——他如何拿到一张载有秘密消息——“婴儿安全诞生了”——的纸条。美国国防部长史汀生先生(Mr. Stimson)对这句话的意思作了解释:前一天的原子弹试验已经成功了。“总统邀请我立即去和他商谈。他同马歇尔将军(General Marshall)和李海海军上将(Admiral Leahy)在一起。”
丘吉尔认为:原子弹引起的后果,意义深远:兹将其主要段落内容引述如下:
我们似乎突然得到了一个可以减轻在东方屠杀的良机,并且在欧洲得到了幸福得多的前途。我觉得毫无疑问,这种思想在我们美国朋友的头脑里也是存在的。无论如何,就应不应该用原子弹的问题,我们从来没有花片刻时间讨论过。为了避免大规模的无止境的屠杀,为了结束这场战争,为了使世界得到和平,为了使苦难的人民得到安抚,而不惜付出几次爆炸的代价,来显示一种无比的威力,这在我们历尽一切艰辛危险之后,不失为一种拯救生灵的神奇事迹。
在进行试验以前,英国已在7月4日原则上同意使用这种武器。最后的决定当时是取决于拥有这种武器的杜鲁门总统;但是我始终没有怀疑过他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事后也没有对他作法的正确性表示过怀疑。对于应否使用原子弹来迫使日本投降的决定,从来就没有人提出争议过,这是一个永不改变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事实,后代必然会加以判断的。至于在当时的会议桌上,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自动的,和毫无疑义地赞同这样做法;我也从来没有听到有人作过丝毫的暗示说我们不应该这样做 [ 注: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卷,553页。 ] 。
但后来关于使用原子弹这件事,连丘吉尔自己也提出了疑问,他说:
认为日本的命运因原子弹而得到解决的说法是错误的。在第一颗原子弹落下以前,日本的失败已成定局,而造成这个局面的是压倒一切的海军力量。单单凭借这股力量,就有可能占领海上基地,并从那里进行最后的攻击和强迫日本的京畿陆军未受打击就投降了。至于日本的海上运输,那早已被破坏了 [ 注: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卷,559页。 ] 。
在投下原子弹前的三个星期,丘吉尔也提到过这样一件事,在波茨坦时,斯大林曾把日本驻莫斯科大使表示日本愿意和平的消息私下告诉了他。丘吉尔还说,在将此消息转告杜鲁门总统时,他建议同盟国对于“无条件投降”的要求似可稍作修改,以便促使日本投降。
但是,有关日本求和的一些接触早已开始了,对此,美国当局也已获悉,而且比丘吉尔阐述的或知道的还要清楚得多。就在1944年圣诞节前,华盛顿的美国情报机关收到一份来自在日本的一名消息灵通的外交人员的报告,说是日本已出现一个主和派,而且正在日渐得势。这个外交人员还预测小矶将军的政府——7月取代了东条将军领导的那个导致日本开战的政府——不久就会被铃木海军大将领导的寻求和平的政府所接替,而这个政府将在天皇支持下开始和谈。这个预测在4月份果真实现了。
4月1日,美军在离台湾和日本各一半路程的冲绳岛(琉球群岛中的一个岛屿)登陆。这个惊人的消息,再加上俄国预先通知日本解除以前和日本所签订的中立条约,便加速了小矶内阁在4月15日的垮台,接着,铃木当上了首相。
虽然主和派的那些领导人目前已在政府中占优势,但他们今后该怎么办却心中无数。遵照裕仁天皇的创议,日本早在2月份就和俄国有过接触,要求“作为中立国”的俄国以居间人的身份在日本和西方同盟国之间安排议和。这些接触先是通过俄国驻东京大使,随后又通过日本驻莫斯科大使进行的。但是,一无进展。俄国根本没有传递过有关双方接触的片言只语。
三个月后才有日本求和的暗示。5月底,哈里·霍普金斯先生作为美国总统的私人代表,飞往莫斯科同斯大林讨论有关未来的问题,在他们第三次会晤时,斯大林才提出日本问题。2月在雅尔塔会议上,他答应以取得千岛群岛、整个库页岛和满洲的统治地位作为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斯大林当时通知霍普金斯,为了向在满洲的日本战线进攻,他在远东的增援部队将在8月8日进行调度。他继续说,如果同盟军坚持无条件投降的话,那日本将会战斗到底,如能对此有所修改,将会鼓励他们投降——届时同盟国还是可以迫使日本接受要求,并在实质上获得同样的结果。他又强调说,俄国希望共同参与对日本的实际占领。在这次讨论过程中,据他透露,“日本某些人”正在作“和平试探”,但他没有明说这些和平试探是通过大使进行的官方接触。
远在冲绳岛战斗结束之前,这种结局已经肯定的了。同样清楚的是,一旦冲绳岛被占领,美军就会立刻加强对日本本土的轰炸,因为这里的机场离日本还不到四百英里,只有从马里亚纳群岛到日本距离的四分之一。
局势的毫无希望,对任何战略家来说都是一清二楚的,特别对象铃木那样的海军人物,早在1936年,由于他的反战思想,他的生命受到了陆军极端分子们的威胁。但是,他本人和他那寻求和平的内阁,在一个麻烦问题上陷入了困境。他们迫切地盼望和平,但如接受同盟国提出的“无条件投降”,看来象是对陆军的一种背叛,因为陆军方面是甘愿战斗到底的,这些部队手中仍掌握着作为人质的成千上万濒于饿死的同盟国平民和战俘,如果条件过于屈辱的话,他们是会拒绝服从“停战命令”的——尤其是如果同盟国要求废除天皇的话(在他们眼中,天皇不但是他们的君主,而且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结果是,天皇本人主动解决了这一棘手的问题。6月20日,他召集一个由六名核心内阁成员组成的会议,亦即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他在会上对他们说:“你们要考虑尽早结束战争问题。”会议中所有的六名成员在这点上都同意了,但当首相、外相和海相准备无条件投降时,其他三人——陆相以及陆、海军参谋长——却坚决主张继续抵抗,直到获得较为缓和的条件为止。最后,他们做出决定,派遣近卫公爵前往莫斯科进行和平谈判,天皇私下给他指示,要他不惜任何代价达成和议。作为一个开端,7月13日,日本外务省正式通知莫斯科,“天皇渴望和平”。
消息传到斯大林那里时,正好他即将前往参加波茨坦会议。他的回答是冷淡的,说这个建议不够明确,不足以使他采取行动或者同意接见这个代表团。然而,斯大林当时却把有关接触的情况告诉了丘吉尔,丘吉尔又将此事转告了杜鲁门,并加上他自己的试探性建议:修改“无条件投降”的严峻要求或许是明智的做法。
两个星期以后,日本政府又给斯大林发了一个电报,试图把这一代表团的目的和任务讲得更明确一些,但得到的同样是否定的答复。正在这时,丘吉尔政府已在英国大选中被击败,艾德礼(Attlee)和贝文(Bevin)接替丘吉尔和艾登出席了波茨坦会议,7月28日,斯大林便把有关这类进一步接触的事告诉了波茨坦会议。
然而,美国人已经知道日本希望结束战争了,因为他们的情报机关已截获了日本外相给其驻莫斯科大使的密码电报。
但是,杜鲁门总统以及他的大多数的主要顾问——特别是史汀生先生和马歇尔将军(美国陆军参谋长)——当时一心一意要用原子弹来加速日本的崩溃,正如斯大林一心一意要在结束战争以前对日作战,以期在远东获得一个有利的地位。
关于原子弹的使用,有些人表示了比丘吉尔更多的怀疑。他们之中有历任罗斯福总统和杜鲁门总统的参谋长李海海军上将,他不赞成用这种武器来攻击城市平民,他说:“我自己的感觉是这样,要是首先使用这种武器,那我们所采用的道德标准简直同黑暗时期野蛮人的道德标准一模一样的了。我没有受过这样作战的教育,战争决不能用杀害妇孺来取得胜利。”前一年,他曾反对过罗斯福使用细菌武器的建议。
原子科学家们自己的意见也是分歧的。万尼瓦尔·布什博士(Dr. Vannevar Bush)曾在使罗斯福和史汀生支持使用原子武器方面起过主要作用,丘吉尔的科学事务私人顾问彻韦尔勋爵(Lord Cherwell)(以前的林德曼教授(Professor Lindeman))也是原子武器的主要倡导者。怪不得史汀生在1945年春天指派以布什为首的一个委员会去考虑用原子武器打击日本这样一个问题时,该委员会强有力地建议原子弹应尽早使用,而且对原子弹的性能不事先予以警告,正象史汀生后来所解释的那样,因为害怕原子弹可能会是一种“不爆炸的哑弹”(Dud)。
与此相反,不多久,即6月下半个月,另一批以詹姆斯·弗兰克教授(Professor James Franck)为首的原子能科学家,向史汀生提交了一份报告,做出了不同的结论:“用原子弹突然袭击日本而得到的种种军事上的好处和拯救美国人民免于牺牲,要是和因此而激起遍及全世界的恐怖和厌恶情绪相比,那是得不偿失的。……如果美国首先对人类投下这种毁灭一切的新武器,它将丧失全世界公众的支持,助长了军备竞赛,损害了有朝一日达成控制这种武器的国际协定的可能性。……从这些考虑出发,我们相信,用原子弹对日本进行一次早期袭击,是不可取的。”
但那些最靠拢政治家的科学家却容易得到注意,他们的热烈辩论对最后的决定是起重大作用的——况且他们早已引起了政治家们对于投掷原子弹一事的强烈兴趣,认为这是结束战争的一条捷径。已经制成的两颗原子弹,究竟投往何处,军事顾问们提出了五个可能的目标,经杜鲁门总统和史汀生先生就这张投弹目标单子的考虑,终于选定了广岛和长崎,因为这里既有军事设施,又有“最容易毁损的房屋和其他建筑物”。
这样,第一颗原子弹就于8月6日被投在广岛,毁坏了该城的极大部分,炸死了大约八万人,占其居民总数的四分之一。三天以后,第二颗原子弹又落在长长崎。广岛投下原子弹的消息,是杜鲁门从出席波茨坦会议乘船归国途中获悉的。据当时在场的人说,他高兴得大声地说:“这是历史上最大的事件。”
但日本政府方面所产生的反应,远不如当时西方所想象的那么大。它并没有使六人会议中原来反对无条件投降的那三个成员有所动摇,他们仍然坚持必须首先争取到有关将来的某些保证,特别是维持“天皇的元首地位”。至于日本人民,他们直到战争结束后才知道广岛和长崎发生的事情。
8月8日,俄国对日本宣战,并在第二天立即向满洲进军,这看来似乎有助于战争的提早结束,然而天皇所起的作用更大。在他9日出席的核心内阁会议上,他指出形势显然已到了绝望的地步,他赞成立即言和的意志十分坚强,致使那三个反对者变得比较倾向于投降,并且还同意召开“御前会议”,在这种会议上,天皇可以亲自做出最后裁决。与此同时,日本政府通过无线电广播,宣布愿意投降,只要天皇的元首地位得到尊重——关于这一点,7月26日同盟国的波茨坦公告早就默认了。经过讨论,杜鲁门总统同意这一条件,这是一项值得注意的经过修改了的“无条件投降”。
就连在8月14日召开的“御前会议”上,意见还有很大分歧,但是,天皇解决了这种争议,他明确地说:“要是没有人发表意见,那么,朕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朕要求你们将同意这种意见。朕认为日本赖以自救的出路只有一条。因此朕做出了这种难以容忍和难以耐受的决议。”日本的投降随即在无线电广播中宣布了。
日本的投降实在不需要使用原子弹。在日本船舶的十分之九已被击沉或被损毁、其海空军已溃不成军、其工业已遭到严重破坏以及其人民的粮食供应已十分紧张的种种情况下,它的崩溃早已成了定局——正如丘吉尔所说的那样。
美国的战略轰炸调查报告(U. S. Strategic Bombing Survey)也强调了这一论点,它又说:“如果日本的政治结构容许在国策方面做出一种更迅速和更果断的决定的话,那么在军事上无能为力和在政治上接受无可避免的条件之间所需要的时间可能会缩短一些。然而,看来显而易见的是,纵令不用原子弹,空中优势的压力已足以迫使其无条件投降,而不需要再进攻日本本土了。”美国海军司令金海军大将 [ cdhyy注:应为上将,美军无大将军衔 ] 曾说,单是海军封锁就可以“使日本人因饥饿而投降”——由于缺乏石油、谷物和其他主要原料——“只要我们愿意等待就行了。”
李海海军大将做出的判断,更加强调无需使用原子弹这一点:“在广岛和长崎使用这类野蛮武器,就我们打日本来说,并无什么重大帮助。日本已经被击败和准备投降了,因为海上封锁和用常规武器进行轰炸都已见效。”
那么,当时为什么要用原子弹呢?除了出于本能地希望尽早减少美国人和英国人的伤亡外,还有其他更迫切的动机吗?已经出现的理由有两个,一个是丘吉尔本人在其叙述中所透露了的,7月18日当他听到原子弹试验成功的消息以后,就和杜鲁门总统商谈了这件事,而且在他们两人的脑海中立刻呈现出这样一些想法:
我们不需要俄国人了。对日战争的结束,不必再依靠他们部队的涌入。……我们毋需乞求他们的恩惠。几天以后,我写信给艾登先生(Mr. Eden)说:“美国眼下显然不希望俄国参加对日作战了。” [ 注: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卷,553页。 ]
斯大林在波茨坦会议上要求共同占领日本,这是令人大伤脑筋的,美国政府急于想避免发生这样的事情。原子弹可能有助于这问题的解决。俄国人预定在8月8日参战——即在投弹两天以后。
第二个理由是由李海海军大将透露出来的,所以要在广岛和长崎急急忙忙投下原子弹,“因为既然一大笔款项已经花在这个计划上了(二十亿美元),那么科学家们和其他人都想要作这样一次试验。”有一个参加原子弹制造(其代号叫作“曼哈顿地区计划”(Manhattan District Project) [ cdhyy注:曼哈顿工程 ] )的较高级官员,把这问题讲得更清楚,他说:
原子弹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因为那么多钱已花在这上面了。如果失败的话,对这笔庞大的开支作何交代呢?试想群众可能会怎样大吵大闹……。随着时间的越来越逼近,华盛顿就有一些人试图说服“曼哈顿计划”的负责人格罗夫斯将军(General Groves),要他趁早拿出来,因为他知道,一旦我们失败的话,那就要完全归咎于他了。当原子弹制成并投下后,对每个有关成员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然而,过了一个世代以后,最清楚不过的是,急急忙忙投下原子弹,对地球上其余部分的人来说,并不是什么一种安慰。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就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签了投降书。从希特勒进攻波兰开始,历时六年零一天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结束了,这时离德国投降算来已有四个月了。大战正式结束,举行了一个使胜利者满意的仪式。至于大战的真正结束日期,那是在天皇宣布日本接受同盟国所提出投降条件的8月14日,至于战斗,早在第一颗原子弹投下后的一个星期就己停止了。但是,即使是这种可怕的轰炸(它毁灭广岛全城,以显示出这种新武器的无比威力),充其量也不过使日本尽早投降而已。投降已是必然的,完全没有必要使用这种武器,从此以后,全人类就在原子弹的阴影下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