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太平洋和缅甸的解放·第三十四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西南太平洋和缅甸的解放·第三十四

西南太平洋和缅甸的解放·第三十四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1944年春季将临时,在尼米兹海军上将较高一级的指导下由斯普鲁恩斯海军上将指挥的中太平洋部队,先后占领了吉尔伯特群岛和马绍尔群岛,并用空中攻势摧毁了日军在加罗林群岛的特鲁克岛基地,这样一来,美军就大大地削弱了日本人自称为他们主要后方壁垒的防御区域。这期间,麦克阿瑟将军在西南太平洋的部队,已陆续占领了俾斯麦群岛和阿德米雷耳提群岛的大部分岛屿,突破了这一壁垒区域,并又有效地孤立了日军在腊包尔的前卫基地。与此同时,麦克阿瑟部队在新几内亚以西地区得到了很大的进展,并准备下一步就要大跃进到菲律宾群岛了。

   新几内亚的收复

   持续进行中的新几内亚战役,有其显著的特点,这便是它发展了早先曾在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试行过的蛙跳(leap-frogging)战术。在四个月中,麦克阿瑟所部通过一系列的跳跃(从马丹(Madang)地区到新几内亚西端的鸟头(Vogelkop)半岛),推进了一千英里。日军曾希望他们能保持几个沿海的适当据点修建机场,而同盟国则由于无法在陆上对这些据点进行包围,他们便利用了他们海空军的优势,在沿海岸一带绕道前进。

   日军的战略形势是虚弱的,因其主要的海空军部队必须留着以迎击斯普鲁恩斯海军上将在中太平洋的下一次进军。在陆地上也是一样,日军已分散驻防,而且也没有支援。驻在腊包尔的所谓第八战区集团军,就只得孤军独守。就新几内亚北部海岸而言:驻在威瓦克的安达残部,即所谓第十八集团军,已归属于由阿南统率的第二战区集团军,该军总共只有六个力量薄弱的师,却要与同盟军的十五个师(八个美国师和七个澳大利亚师)相对抗,而且这些师还得到占巨大优势的海空军的支持。

   4月间,澳大利亚第七师和第十一师先后从马丹沿海岸向西推进,而这时麦克阿瑟正发动一次迄今为止最大的新的跃进攻势,去占领在亨博尔特海湾(Humboldt Bay)的主要基地荷兰地亚(Hollandia)(在威瓦克西二百多英里)。

   登陆以前,他们连续进行猛烈空袭,摧毁了停在地面上的三百五十架飞机中的大多数——这些飞机原由日军拼凑起来防守这一地区的。然后,4月22日,美军的两支两栖部队便在荷兰地亚的两边登陆。另一支在艾塔佩(约为从威瓦克到荷兰地亚的三分之一路程)登陆,作为一种进一步的预防措施占领了该地的机场。据同盟国情报部估计,日军配置在荷兰地亚的兵力为一万四千人,在艾塔佩的兵力为三千五百人,而麦克阿瑟在这次战役中,却主要从艾克尔伯格(Eichelberger)统率的美军第一军中调用了将近五万人的兵力,以保证作战的胜利。事实上,日本守军甚至比估计的还要少,并且大部分是后勤部队,他们没有进行认真抵抗,在轰炸开始后不久就逃入内陆了。

   结果,安达率领的在威瓦克的三个实力很弱的日本师被切断。安达所采取的办法,不再是来一次取道内陆的迂回而费力的撤退,而是试图沿着海岸来一次直截了当的突围。但当他在7月开始行动时,麦克阿瑟已派出三个实力很强的师去增援美国在艾塔佩的驻军了,因此,日军这次突围的尝试被击退,损失惨重。

   早在这次日军反攻受挫之前,美军已向西推进了一百二十英里,指向他们下一个进攻目标,即近海的韦克德岛(Wakde)——日军在这个岛上筑有一个机场。5月中旬,美军的一支部队在新几内亚海岸的托埃姆(Toem)登陆,然后渡过狭隘的海峡到达韦克德岛——在那里,日军的少量卫戍部队,只进行了一次短暂而顽强的抵抗,但当美军沿着海岸向沙米(Sarmi)推进时,却遇到了更持久的抵抗。不过,大体上说来,日军在新几内亚的防御战,当时已处于断续凌乱的状态。美国潜艇袭击了从中国开来的日本部队运输船的护航队使其遭受重大损失,而中太平洋美军对马里亚纳群岛的威胁,也就断绝了日军继续增援新几内亚的希望。

   在占领荷兰地亚后仅仅一个月和在托埃姆和韦克德岛登陆后仅仅十天之后,麦克阿瑟便实现了下一步的跃进。通过这次跃进,他要占领位于荷兰地亚以西三百五十英里(在韦克德以外二百二十英里的比阿克岛(Biak)及其机场。这次战役却进行得不那么顺利。和荷兰地亚的情况恰恰相反,美军大大地低估了守军的力量,其实那里的守军超过了一万一千人虽然美军在5月27日开始登陆时,只遇到微弱的抵抗,但当他们进入内陆占领其机场时,情况便两样了。原来日军是完全不想据守海滩的,在那里,他们有被同盟国海空军击溃的可能,他们已经把大部分卫戍部队部署在岩洞里并在足以俯瞰机场的高地上筑壕固守,而当他们调用坦克部队进行反攻时,他们居然在一段时间内切断了美国的部分步兵。尽管麦克阿瑟源源不断地派出大量增援部队,但肃清岛屿的进程既缓慢又艰巨,直到8月份才告结束。这使美军地面部队遭到将近一万人的重大伤亡;不过,其中绝大部分不是战死而是病死,战死的大约只有四百人。这预示了九个月以后,即1945年2月,他们在硫磺列岛(Iwo Jima)登陆时将会遇到的问题和麻烦。

   如果日本大本营坚持它那为时过晚的增援比阿岛决策的话,那么,日军在比阿岛进行的那种异常顽强的抵抗可能会产生更大的效果。一反早先准备集中力量加强马里亚纳群岛防务的决策,6月初,日本派出了一支部队运输船的护航队到比阿岛去,并从马里亚纳群岛调来了大批战舰和飞机加以掩护。但这一行动却因一个错误的报告(说是有一艘美国航空母舰停泊在比阿岛)而推迟了五天,当日军第二次打算行动时,由于遇上了美国的驱逐舰和巡洋舰群,便及时撤退。接着,日本大本营便派出一支比较强大的包括“大和号”和“武藏号”两艘大型战舰在内的掩护部队,但就在这支日本海军到达新几内亚附近的那一天,美国在中太平洋部队中的航空母舰群开始进攻马里亚纳群岛,这样,日本海军只好立刻向北退回,以迎击这一更大的威胁。美国横渡太平洋的双叉进军再次证明了它的另一价值就在于把敌人弄得心慌意乱,手足无措。

   在向比阿岛机场进军的速度缓慢下来的同时,麦克阿瑟统率的部队却抓住时机立即对附近的诺埃姆富岛(Noemfoor)发动另一攻势。7月2日,在海空军的狂轰猛炸之后,部队便在该岛登陆,6日,把那里的三个机场都占领了。

   由于没有空军,在陆地上的日军便开始向鸟头半岛的西端退却了。7月30日,麦克阿瑟派出的一个师,在桑萨波角(Cape Sansapor)附近上岸,这次登陆事先没有进行任何空袭或炮轰,因为早已得知这个半岛上的边远地带已没有日军的踪迹。美军很快在那里修建起防御工事区,并且开始修建一些机场。

   那时,向菲律宾群岛作一次跃进的道路已经扫清了,这次跃进得到了防守新几内亚岛西端的三组机场的支持。对于还留在新几内亚的五个日本师残部,美军不予理会,让澳大利亚部队去肃清他们。

   马里亚纳的占领和菲律宾海的战役

   由斯普鲁恩斯海军上将统率的中太平洋部队,向马里亚纳群岛发动了攻势,这标志着美军渗透到日本防线的内圈了。从那里起飞的美国轰炸机可以轰炸菲律宾、台湾和中国之外,也能轰炸日本本土。与此同时,美军对马里亚纳群岛的占领,给日本的交通线以及它最近强占的南太平洋地区带来了致命的威胁。

   马里亚纳群岛和别处一样,那些建有机场的岛屿(塞班岛(Saipan)、提尼安岛(Tinian)和关岛(Guam)),都是极为重要的岛屿。日军在这三个岛上分别驻有卫戍部队三万二千人、九千人和一万八千人。日本驻在那里的空军,号称有飞机一千四百架,实际上却少得多,因为许多飞机已被调往新几内亚,而更多的飞机则为米彻尔海军上将(Admiral Mitscher)统率的快速航空母舰群所炸毁,自从2月份以来,这支海军一直在袭击日军基地。即使如此,如果日军能从其他地区得到某些增援的话,他们希望得到五百架可用于作战的飞机。这一地区的海军部队由小泽海军大将统率,分成三群:在栗田海军大将统率下,由四艘战舰组成的主力战斗舰队,它还拥有三艘轻级航空母舰、一些巡洋舰和驱逐舰;在小泽本人统率下,由三艘海军航空母舰组成的航空母舰主力部队,它还拥有一些巡洋舰和驱逐舰;在上岛海军大将统率下,由两艘海军航空母舰和一艘轻级航空母舰组成的一支后备航空母舰的部队,它还拥有一艘战列舰以及一些巡洋舰和驱逐舰。

   日军已准备好迎击美军越过太平洋而来的海上进军,并指望能借此诱围斯普鲁恩斯部队,以求摧毁他的航空母舰。这一计划是1943年8月由海军总司令古贺海军大将制定的,但1944年3月底,在他把他的司令部从特鲁克撤往菲律宾达沃(Davao)的途中,他和他的飞船 [ cdhyy注:原书如此,应为“水上飞机”。 ] 一起葬身鱼腹,接替他的是丰田海军大将,丰田把原来的反攻计划稍作修改,接了过来。丰田的希望和目标是,想把美军航空母舰诱入菲律宾以东的水域,然后在那里将其“钳制”在小泽的强大的日本航空母舰部队和从委任统治岛屿基地上起飞的日本飞机之间进行夹击。

   美国入侵马里亚纳群岛的大舰队,是6月9日从马绍尔群岛出动的,打算15日在塞班岛登陆。两天以后,米彻尔统率下的航空母舰开始猛轰目标岛屿,到13日,美国的战列舰加强了对塞班岛和提尼安岛的重炮轰击。与此同时,丰田海军大将下令开始执行“约定作战计划”(Operation A-Go)——即日军久已计划好的反击行动——正如上述,由于执行这一行动,日军不得不放弃增援比阿岛和坚守新几内亚的意图。

   美国大舰队包括三个海军陆战师和一个后备陆军师,并得到一支包括十二艘护航航空母舰、五艘战列舰和十一艘巡洋舰所组成的一支海军部队的紧密支持,而在这些舰艇后面,还有斯普鲁恩斯海军上将统率的美国第五舰队,这支舰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它包括七艘战列舰、二十一艘巡洋舰和六十九艘驱逐舰,连同米彻尔海军上将统率的四个航空母舰群(十五艘航空母舰和九百五十六架飞机)。把人数近十三万的部队从夏威夷和瓜达尔卡纳尔岛运载到马里亚纳群岛的任务,组织和执行得都很好。

   15日早晨,在海军重炮、沿海炮舰和发射火箭飞机的轰击掩护下,第一批海军陆战队在塞班岛海滩登陆——八千名海军陆战队人员在二十分钟内登陆完毕,这正好证明他们是受过高度训练的。到傍晚时,上岸部队的总数虽已增加到二万人,但从海滩上向内陆推进的速度不快,这是由于日军控制了高地并展开猛烈反攻的缘故。

   对这次入侵来说,一个更遥远的然而更大的威胁,却来自拥有多艘战列舰和航空母舰的日本舰队——那天早上,美国潜艇发现这支日本舰队正在开入菲律宾海。斯普鲁恩斯因此取消了原定在关岛登陆的计划,转而把他的后备部队,即第二十七师,在塞班岛上岸,从而加速占领这一关键岛屿,并为运输船扫清道路而使其到达较为安全的水域。第五舰队集结在提尼安岛以西约一百八十英里的地方,但它并没有再向西移动,以免错过日本舰队。

   这一防守部署确是明智的。直到那时,丰田的计划似乎进行得很顺利,只有一点与原计划有重大出入,即迄今为止,他还没有动用过他那双钳中的第二个“钳子”——这是因为米彻尔统率的航空母舰上的飞机早已把马里亚纳群岛上的日本空军一扫而光了。从6月19日上午8时30分起,小泽统率的航空母舰连续发动四次进攻——但事前已被美军雷达所侦悉,他们便派出几百架战斗机去迎战,而米彻尔统率的航空母舰上的轰炸机再次进攻日军所占岛屿上的空军基地。这场极其猛烈的空战,是一次大屠杀,以“马里亚纳的大规模火鸡射击战”而闻名。美国飞行员对经验较少的日本飞行员取得了压倒的优势,日方损失的飞机达二百一十八架,而被打落的美国飞机只有二十几架。更有甚者,两艘日本海军航空母舰,即舰上都载有很多飞机的“翔鹤号”和“大丰号” [ cdhyy注:“大凤号” ] ,为美国潜艇的鱼雷所击沉。

   小泽由于相信他的飞机已在关岛着陆,还是逗留在战斗地区徘徊不去,这样,第二天下午被美国侦察机所侦悉——在发现目标三小时后,米彻尔海军上将派出航空母舰上的二百一十六架飞机发动袭击,尽管明知这些飞机要在天黑后才能返航。在发现日舰三个小时之后,米彻尔的飞机发动进攻,并且非常成功,击沉了一艘海军航空母舰(还击伤两艘海军航空母舰、两艘轻级航空母舰、一艘战列舰和一艘重级巡洋舰),并摧毁了六十五架日本飞机。在战斗中,美军只损失二十架飞机,虽然在夜间远程返航时,还损失或被击毁了八十架。飞机上的许多飞行员都获救,因为小泽统率的船舰这时已经离开现场,朝着日本南面的琉球群岛中的冲绳岛方向逃走了。

   在这场战斗中,日本损失飞机总共约有四百八十架,占全部飞机的四分之三,其飞行员大多数都阵亡了。日本飞机和航空母舰被毁的比例竟如此之大,确是一次十分惨重的损失,虽然到了秋天,飞机和航空母舰大半已得到了补充。但事情更加不妙的是,那么多飞行员的伤亡,可就无法补救了。这意味着,在最近的将来如再发生任何战斗的话,日本舰队势必处于十分不利地位,并且不得不主要依靠较旧式的武装去应战了。

   这样,菲律宾海的战斗便以日本的惨败而告终——美国海军历史家S·E·莫里森海军上将(Admiral S. E. Morison)认为,这次海战比后来10月的莱特湾海战(Battle of Leyte Gulf)还要重要。通往菲律宾的路现在已经敞开,马里亚纳群岛的陆上战役确已胜利在望。

   经过这次海空战之后,攻占马里亚纳群岛一事已不容置疑,尽管在陆上继续遇到顽强抵抗。在塞班岛南部登陆的三个美军师,在海空军的强大支援下,稳步地向北挺进,并于6月25日占领了塔波乔山(Mount Tapotchau)的制高点。7月6日,在塞班岛的两名日本高级将领(曾任航空母舰舰长的南云海军大将 [ cdhyy注:应为航空母舰战队指挥官,他是偷袭珍珠港和中途岛海战的直接指挥。 ] 和斋藤将军)都自杀了,“目的是要在最后一次进攻中鼓舞士气”。第二天,幸存的三千名日本官兵确实也象他们所做的那样,对美军战线发动了徒然自取灭亡的袭击。这一战役使日军共损失二万六千多人,而美军的伤亡是战死三千五百人,伤病一万三千人。

   7月23日,塞班岛的两个美军海军陆战师乘船到提尼安岛,在一星期内占领了这个岛屿,虽然肃清残敌的工作为时较长。在提尼安岛登陆前三天,被分派去入侵关岛的那些美军,由于小泽统率的舰队蠢蠢欲动,已经被调往到别处,现又调回来,并在另一个陆军师的援助下,执行他们的任务。复杂周密的山洞防线,有助于日军的顽强抵抗,但到8月22日,美军终宁肃清了岛上的残敌。

   纵使骄傲自大的日军不肯面对现实,但马里亚纳群岛的失守和在此以前海战的惨败,显然使他们的处境江河日下。但更值得人们重视的是,在这些引入注意的事件发生之后,东条将军的政府在7月18日辞职了。

   四天之后,小矶将军组阁,他致力于建立一条更巩固的防线,以抵抗美军的进军。虽然日本对中国的战争还在进行中,但其最关切的是防守菲律宾群岛。这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这一大群岛万一失守的话,日本部队就会由于缺少来自东印度群岛的石油而受到致命的影响。

   即使象目前这种情况,日本的处境还是因为缺少燃料供应而变得困难重重。其所以如此,美国潜艇击沉日本油船,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因素。日本石油补给数量的大为减少,限制了它训练飞行员的计划,并且使得日本舰队只好一直停泊在新加坡,以便更靠近燃料供应地——而舰队如果外出作战,就没有足够的燃料供应其返航之用。

   当战争进入这一阶段,正象美国舰队司令长官金以及其他几位海军首长所主张的那样,美国部队已完全可以绕过菲律宾群岛,而把他们下一步的跃进目标放在进攻台湾,或者放在硫磺列岛和冲绳岛了。但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并且又由于麦克阿瑟一心渴望胜利归回菲律宾,这种绕过菲律宾的论点终于受到了驳斥。

   在入侵菲律宾群岛以前,有人认为,应先把一些较小的目标加以占领。按照原来的计划,必须加以占领的岛屿有哈尔马赫拉岛(Halmaheras)(在新几内亚以西)附近的摩罗泰岛(Morotai),帛硫群岛(Paulau),雅浦岛(Yap),塔劳群岛(Talaud),然后占领菲律宾的南面大岛棉兰老(Mindano),并在这些岛上修筑空军和海军前进基地,以便主攻菲律宾群岛。但是,9月初,哈尔西海军上将(Admiral Halsey)的第三舰队(在斯普鲁恩斯指挥时,被称为第五舰队)发现菲律宾沿海一带防务十分空虚,他因此便建议取消中间阶段,主张直接进攻。可是,原计划的前一部分还是被保留下来,因为这一部分计划几乎已在执行了,并且还觉得这样做可以格外保险。

   麦克阿瑟所部的一支分遣队于9月15日在摩罗泰岛登陆(只遇到很少的抵抗),到10月4日,美国飞机就从那里新建的空军基地起飞了。也在9月15日这一天,哈尔西海军上将的中太平洋部队入侵了帛硫群岛,并在几天内占领了大部分岛屿。这群群岛给他们提供了前进的机场,这里离棉兰老岛只有五百英里,比关岛去棉兰老岛的路程要近一半多。

   越过太平洋的两条主要进军路线(一条是由麦克阿瑟领导的,另一条是由尼米兹领导的),这时已经汇合,并且处于彼此能够直接支援的距离以内——收复菲律宾群岛的尝试是有准备的和有可能的。

   日本关于防守菲律宾群岛的计划(即通称为“SHO-I”计划),包括两个方面:在陆地上,这计划交给1941-1942年征服马来半岛的山下将军所指挥的第十四地面军来执行,为此他拥有九个步兵师,一个装甲师和三个独立旅,以及第四航空军。归他指挥的,还有马尼拉周围的海军部队,其中约有二万五千名士兵能够进行陆战。但计划中的关键部分,是它想在海上采取行动,而在这一点上,日本大本营现在决意不顾一切作孤注一掷。只要一弄清楚美军登陆的地点,日本航空母舰就要诱使美国舰队北上,同时山下所部把美国登陆部队缠住,再由两批日本战列舰群加以“钳制”。照丰田估计,把航空母舰的价值看作高于一切的美国人,很可能会猛追其对手的大批航空母舰,因为美军自己经常把战列舰作为诱饵而把航空母舰作为打击力量。

   这个计划由于日本空军的日益削弱而受到影响,但对战列舰的继续信赖使这一计划还是成立了。世界上最大的两艘巨型战列舰——“大和号”和“武藏号”——的建成,使海军大将们傲然不可一世。这两艘军舰,各具有七万吨的排水量,并装有九门十八英寸口径的大炮,装上那么多大炮的军舰,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对比之下,日本在加强他们所需要的航空母舰和空军飞机方面,是做得不够,而且远远不够的。象历史上常见的那样,他们在汲取大战开始时所以能取得巨大胜利的经验教训方面,比他们的对手来得迟缓。

   美军是提前两个月执行作战计划的,10月,他们对菲律宾群岛作第二步大跃进。这群群岛长达一千英里,从南面象爱尔兰一样大的棉兰老岛起,一直到北面几乎象英格兰一样大的吕宋岛为止。第一次冲击是针对莱特岛这一个较小的中心岛屿,从而突破了防线。麦克阿瑟的部队(沃尔特·克鲁格中将所率领的第六集团军的四个师),于10月20日清晨开始在那里登陆,这支部队是由金凯德海军上将(Admiral Kinkaid)的第七舰队(一支由旧战列舰和小型护卫航空母舰组成的护航和支援舰队)运送的。它并得到哈尔西海军上将率领的第三舰队的支持和掩护——第三舰队分为三批舰群驻扎在菲律宾群岛偏东一些的地方。这是一支主要的战斗舰队,包括较新式的战列舰和大型航空母舰,航速都是很快的。

   在这次入侵以前,从10月10日以后一星期,米彻尔的航空母舰(属哈尔西的第三舰队)连续对台湾进行空袭,对吕宋岛和冲绳岛也进行了程度较轻的轰炸,这些空袭是毁灭性的,对以后的战事具有巨大影响。另一方面,日本飞行员作了言过其实的报道,他们政府终于在公报和广播中宣布,他们击沉了美军十一艘航空母舰、二艘战列舰和三艘巡洋舰。事实上,这些美国航空母舰的出击,曾毁坏了日本飞机五百多架,而美军自己的飞机只损失七十九架,而且没有任何一艘舰艇象日本人所宣布的那样被击沉。由于一时对这种报道信以为真,帝国统帅部便把所有剩下的兵力都投入“SHO-I”行动中来。日本海军方面一发现这些报道的荒唐无稽,便马上撤退,陆军方面的计划终于作了修改——铃木在菲律宾南部的四个师中的三个师,不是象山下原来计划的那样调往北部的吕宋岛准备作战,而是奉命留在菲律宾南部待命。

   上文已经提及,日本大本营曾拟定一个使用全部海军部队的毁灭性的反攻计划,不管何时何地遇到袭击。美军在莱特登陆前两天,一位美军首长发出的一份明码电报,正好为日军反攻提供了所需要参考的重要情报。

   丰田认为这是一场赌博,日本海军用的燃料石油,仰赖于他们所占领的东印度群岛,一旦美军在东印度群岛站稳脚跟,补给线就会被切断。战后被审时,丰田对他当时的考虑作了如下的说明:

  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的话,我们可能牺牲所有的舰队;而我感到,我们一定得冒这个险……如果我们在菲律宾战役中失利,即便是舰队保留下来,向南行驶的运输线会被完全切断,因此舰队即便撤回日本领海,也得不到燃料供应。舰队如果留在南面海域,它就得不到弹药和武器的供应。这样看来,要以丧失菲律宾群岛的代价来救出我们的舰队,那是毫无意义的。

   小泽海军大将的部队从日本南调,提供了一个诱饵。它包括四艘可用的航空母舰和两艘由战列舰改装的航空母舰,由于舰上飞机总数下降到仅仅一百架,而大多数飞行员又都缺乏经验,因此,这些军舰只能充当诱饵而已。

   这样,在这一争取胜利的大赌博中,日军便依靠着从新加坡地区开来的旧式舰队——七艘战列舰、十三艘巡洋舰和三艘轻级巡洋舰。司令官栗田海军大将派出一支分遣队取道苏里高海峡(Surigao Strait)从西南冲进莱特湾,他自己则带着主力部队从西北部穿过圣贝纳迪诺海峡(San Bernardino Strait)而来。他希望在他的“两颚”之间,粉碎麦克阿瑟的运输舰及其护航战舰。

   栗田认为“大和号”和“武藏号”既然装有十八英寸口径的大炮,就能轻而易举地粉碎陈旧的美国战列舰,他并且相信这两艘战舰几乎不可能被击沉,因为它们都装有装甲板和分层叠装的船身。此外,如果哈尔西的航空母舰部队不在场的话,空袭就不会很严重。栗田还抱着这样一种希望,在他的部队插入莱特湾时,那航空母舰会被诱开。日军把这次出击的日期定在10月25日。

   但诱饵起不了作用。23日夜晚,栗田遇上了离开婆罗洲海岸出来巡弋的两艘美国潜艇——“海鲫号”(Darter)和“鲦鱼号”(Dace)。在夜色掩护下,这两艘在海面行驶的潜艇急急忙忙地及时向北驶去,用最高速度前进,把日本舰队抛在后面。天刚刚亮,潜艇便潜入到潜望镜能观察到的深度,候着前来的敌舰,接着,便在近距离发出鱼雷,两艘日本巡洋舰被击沉,另一艘受伤。栗田本人正在领航的巡洋舰上,尽管他在它沉没以前被救出——后又转到“大和号”舰上去了,但这对他来说,却是一次令人震惊的经历。此外,美国海军上将们借此探明了敌军的动向和实力。

   小泽一听到栗田遇到潜艇的消息,就赶紧一再发出明码信号,说明他正从北面靠近,以引起哈尔西的注意。但美军没有收到他的信号。美军也没有派出侦察机去侦察他的行踪,因为美军的所有侦察机都被派到西面去监视栗田的来临了!

   哈尔西的航空母舰很快就出动轰炸机和鱼雷轰炸机向栗田的舰队发动一阵又一阵的进袭。对他们猛袭的唯一阻碍,是来自岛上日本地面空军基地和来自小泽统率的航空母舰上的那些飞机。日军的多次打扰都被击退,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进袭飞机被击落,不过,美国的航空母舰“普林斯顿号”,也因船身受重创而报废。

   美国海军飞机,在进攻栗田舰队的战役中,取得更大的成功。那天下午,美国发动第五次进攻后,巨人般的“武藏号”,被鱼雷命中十九次和被炸弹命中十七次,终于翻船沉没。尽管美国飞行员报告说,另有三艘军舰和三艘重型巡洋舰也被狠狠地击中,其实只有一艘重型巡洋舰受重创,不能再继续航行。在美军第五次进袭和“武藏号”沉没后,日本舰队便掉头转向,朝西驶去。

   从空中侦察员那里听到这些报告后,哈尔西海军上将认为栗田肯定是撤退了。但是,在栗田的两股舰队里都没有看到运载飞机的航空母舰这一点,使哈尔西生疑,他便派出侦察机到处搜寻,约在下午5点钟,在南下途中的小泽舰队被发现了。于是,哈尔西便决定向北冲击,在黎明时分把小泽的舰队消灭掉。这是按照哈尔西自己的信条行事的,即:“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得说干就干。”他既然下定决心要把小泽的部队搞掉,他便不遗余力地调用了一切可以用于作战的舰队,甚至对圣贝纳迪诺海峡亦不留防守的力量。

   他在讯号中向金凯德宣布他做出的决定,一刻钟后,他从一架夜间侦察机那里,得知栗田又掉转舰头向圣贝纳迪诺海峡急速驶去。他却没有把这报告放在心上。他既然认为,那时正是他表演一下他所热中于的勇敢突击的好机会,他便顾不到其他的可能性了。早在战争初期,他就被人取了一个恰如其分的绰号——“蛮牛”(The Bull)。

   栗田舰队的撤退,只是一时权宜之计,为的是逃出白天空袭所及的范围,企图在夜色掩护下卷土重来。除了“武藏号”业已沉没外,他的其他较大的船只都没有受到重创,这和美国飞行员充满乐观情绪的报告适得其反。

   下午11点钟,哈尔西舰队已向北驶行了一百六十英里,这时侦察机又发现了栗田舰队——还是向圣贝纳迪诺海峡飞驰而来,现在离海峡只四十英里了。哈尔西不能再忽视他的进军了,但对其威胁的严重性估计不足,认为这种重新来犯,不过是——支丧失了战斗力的舰队,根据日本的传统作一次自寻死路的努力罢了。他深信金凯德舰队能轻而易举地击败在他看来极其虚弱的栗田这个攻方,因此,他还是继续北进。

   这样一来,日本人设下的诱饵,虽然没有在所预期的时刻被吃去,但终于还是被咽下去了。

   金凯德舰队的处境十分危险,因为他在两个方面都弄得无所适从。栗田南下分遣舰队的向苏里高海峡挺进,引起了金凯德的注意,他集中他在那里的大部分舰队,去对付来自这个方向的威胁。据他估计,哈尔西的部分战斗舰队仍控制着通过圣贝纳迪诺海峡的那个更偏北的通道,而哈尔西早已带着他的全部舰队驶离那里的事。则一无所知。更糟糕的是,金凯德没有提高警惕,没有派出侦察机去看看敌舰是否从那个方向驶来。

   日本南下分遣舰队的进攻,经过一夜激战被击退了——这主要得力于美国雷达所提供的“夜光眼”,它比日本海军所用的雷达优越得多。日舰还有一个不利因素是,舰队穿过狭窄的苏里高海峡,是鱼贯而入的,这正好成了奥尔登多夫海军上将(Admiral Oldendorf)战列舰集中火力袭击的目标——就这样,他们“封锁了通道”。分遣舰队内有两艘战列舰,全都被击沉了。几乎所有的进攻力量被扫除殆尽。到天亮时,海峡已无敌踪,除了浮在海面上的几艘敌舰残骸和油迹以外,什么都没有了。

   但是,就在金凯德发出祝贺胜利的电报后的几分钟,传来了另一个讯息,说是有一个规模大得多的日本舰队——栗田的主力舰队——从西北面南下,穿过了圣贝纳迪诺海峡,并在萨马岛(Samar)东岸向金凯德舰队的一小部分舰艇袭击——这些舰艇留在那里,原是为了掩护麦克阿瑟将军在莱特岛的登陆地点的。

   用来支持陆军入侵莱特岛的这一部分舰艇,包括六艘由商船改装的护航航空母舰和寥寥无几的几艘驱逐舰,在巨人般的“大和号”以及其他三艘战列舰的一连串重型炮弹轰击下,向南逸去。

   一得到这一惊人的消息,金凯德就在上午8时30分向哈尔西发出一个电报说:“莱特湾紧急需要高速度战列舰。”上午9时,金凯德又发出另一紧急呼吁,而这一次用的是明码,不是密码。但哈尔西的舰队却继续向北行驶,打定主意非要达到摧毁小泽的航空母舰力量不可。他不顾金凯德一再求援的呼吁,竟一意孤行,按既定航线前进——他觉得金凯德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应该可以顶住栗田舰队的袭击,直到金凯德的包括六艘战列舰的大批舰队前来援救时为止。不过,哈尔西确曾命令当时驻守在加罗林群岛的约翰·麦凯恩海军上将(Admiral McCain)赶快从他率领的航空母舰和巡洋舰舰只中派出一个分遣舰队去援助金凯德。可是,麦凯恩的驻地是在四百英里以外——比哈尔西那时所在的地方还要远五十英里。

   这期间,几艘美国驱逐舰奋勇地阻挡了栗田舰队的向南进军。这几艘美国驱逐舰正在掩护六艘护航航空母舰以及舰上仍然可用的飞机的撤退。美军的一艘护航航空母舰和三艘驱逐舰被击沉,其余的舰艇虽受重创,但终于逃去。

   上午9时后,栗田舰队突然停止追击,并转而直扑莱特湾,在那里正停泊着许多容易受到攻击的美国运输船和登陆艇。那时,栗田已离海湾入口处不到三十英里了。
在发动进攻以前,栗田停下来集中他的舰艇,因为它们在边打边跑中已经分散了。日军的这一转变和停顿,使美方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它是在美方空军和驱逐舰的压力下撤退了。不过不久,他们便失望了,金凯德又向哈尔西发出求援的紧急呼吁:“形势又非常严重:护航航空母舰再次受到敌军海面部队的威胁,亟需你的帮助。护航航空母舰正在退入莱特湾。”

   这一次,哈尔西满足了他的要求。这时候,正是上午11时15分,他的飞机已狠狠地袭击了小泽舰队,尽管他渴望用他的战列舰上的大炮把舰队击毁,但他还是克制了自己,终于把他的六艘快速战列舰和三个航空母舰群中的一个群掉头往回开。但由于追击小泽舰队,他的舰队向北驶得很远,所以不可能赶在第二天早晨以前到达莱特湾。即使麦凯恩的航空母舰也要几小时之后才能驶近用飞机参战。这样一来,当栗田舰队在中午时分直逼海湾的时候,莱特岛的形势看来是非常棘手的。

   但是,栗田舰队突然掉头朝北往回开走并且一去不复返了。原因何在呢?在于情报的被截获,加上情报被截获对他心理上产生的影响。首先是从无线电中传出:美国护航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在莱特岛着陆,他以为这是美军在着手建立一个陆上基地,准备对他的舰艇进行更集中的攻击,其实,这无非是一种使飞机免于与航空母舰一起被击沉的紧急措施而已。几分钟以后,他又收到一份截获的报告,即金凯德上午9时给哈尔西发出的明码电报。从这份报告中,他立即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即哈尔西的向南行驶已有三个多小时了,这是因为栗田已与小泽失去联系,不知道哈尔西朝北走得多远。此外,他也因缺乏空军掩护而感到担心。

   最突出的原因是,所截获的情报是混乱的,这使他产生一种印象,即美国的部分救援部队已到达离他北面只有七十英里的地方,并且已经接近他通过圣贝纳迪诺海峡的退路了。因此,他决定放弃对莱特湾的进攻的企图,趁美军得到增援和退路被封锁以前,赶紧掉头北转,以应付这一威胁。

   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例证,表明战局往往靠幻想而不是靠事实来决定的。司令官获得的印象,比任何真正的打击及其所产生的效果更起作用。

   栗田舰队由于躲避接二连三的空袭,在路上耽误了时间,当其驶抵圣贝纳迪诺海峡时,已是晚上10点钟了——然而他仍比向南急驶的哈尔西的导航舰艇早到三小时。当他发现这一要害地点并没有敌人时,便穿过海峡向西溜走。

   虽然成就很小的日本战列舰溜走了,但美军还是得到了补偿,因为日军所有的四艘航空母舰统统被击沉了——“千岁号”在上午9时30分左右为米彻尔的第一次出击所击沉,另外三艘(“千代四号” [ cdhyy注:原文如此,似为“千代田号”。 ] 、“瑞鹤号”和“瑞风号”)则在下午被击沉,这是在哈尔西率领其大批舰队为时已晚地向南冲击以后发生的事。

   如把这次战役的四个分散的和各别的战争,作为一个整体来看,那么莱特湾之战(总的称呼)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了。总计参加作战的舰艇有二百八十二艘,外加好几百架飞机,而1916年的日德兰之战。参加的舰艇只有二百五十艘(以及五架水上飞机),如果菲律宾海的六月之战,由于给日本海空军力量以毁灭性的打击而具有更大的决定性意义的话,那么莱特湾之战的四个部分便是取得辉煌战果并解决了问题的战役:在这次战役中,日本损失了四艘航空母舰、三艘战列舰、六艘重级巡洋舰、三艘轻级巡洋舰和八艘驱逐舰——而美国仅仅损失一艘轻级航空母舰、两艘护航巡洋舰和三艘驱逐舰。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战役中,首先采用了一种难以对抗的新型战术。由金凯德统率的第七舰队的美国护航航空母舰,在栗田“中央部队”出人不意和占压倒优势的强大攻势下,保全了下来(直到栗田不得不掉过头来从圣贝纳迪诺海峡撤走为止),接着便遭到有组织的“神风队”的首次袭击,这种袭击是由一些自动参加特别空军军队的飞行员们执行的,他们献身于那种自我牺牲的、不惜送死的任务,即用他们的飞机去俯冲敌舰,使敌舰因他们飞机燃料箱和炸弹的爆炸而着火。但在他们首次的尝试中,只有——艘护航航空母舰被击沉,虽然还有几艘遭到损坏。

   这一战役的主要收获在于炸沉了小泽的四艘载运飞机的航空母舰。剩下的六艘日本战列舰,由于没有了航空母舰,也就无能为力,不能再在战争中起任何积极作用。而且,日本海军也就此毫无用处了。这样看来:哈尔西的向北冲击,固然使行美国部队的其余部分处于面临极大危险的境地,结果反而证明这种做法是对的。此外,这又表明。战列舰这个怪物并没有多大用处,并暴露了信赖这种过时的怪物真是多么愚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列舰的唯一重要作用只是在对海岸的轰击——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关于战列舰的这一作用,前一代的人就认为它是不合适的和容易被摧毁的。

   日军决心为保卫莱特岛而战,并把它作为保护菲律宾群岛的核心,但他们决定得太迟,以致没有赶在美军扩展其据点之前,就把原驻吕宋岛的近乎三个师的援军调到莱特岛来。首先,美军从他们的登陆点出发,占领了东海岸上的在杜拉格(Dulag)和塔克洛班(Tacloban)附近的机场。然后,美军的两个侧翼往外伸展,于11月2日到达北海岸的卡里加拉湾(Carigara Bay)和东海岸中途地点的亚武约(Abuyog)。通过这些扩大的冲击,不但完全占领了日军的五个机场,使驻在该岛上的敌军的一个师发生混乱,而且阻止了铃木(第三十五集团军)在卡里加拉平原集中他的增援师的计划。

   下一步,克鲁格打算在岛的山脊两端进行双叉的侧翼扫荡,去占领日军在西海岸上的主要基地乌目。但当时正下着倾盆大雨,以致无法利用原已占领的机场去集结兵力。在这期间,有两个日军增援师于11月9日在乌目(Ormoc)登陆。接着,日军尽管在运输和护航舰艇方面遭到了重大损失,但仍有更多的增援部队开来,到12月初,日军在莱特的兵力已从一万五千人增加到六万人之多。但在那时,克鲁格的兵力则已增加到十八万人以上了。为了加速战役的进程,克鲁格的一个新编师也在乌目正南面的西海岸登陆,这样就突破了日军防线,三天以后,即12月10日,只遇到少许抵抗就占领了那个港口基地。从这以后,那些饥饿的日军很快就瓦解,到圣诞节,有组织的抵抗停止了。这样,在极为恶化的处境中和日军兵力大大缩减的情况下,山下转而想要重新实现他自己的夙愿,即集中他的力量防守吕宋岛这个主要岛屿。

   在这关键的几周中,哈尔西第三舰队的快速航空母舰群,一直停泊在接近菲律宾群岛的海域,尽管受到日军“神风队”日益加强的袭击,但仍继续给予麦克阿瑟部队以持续不断的支援。不少舰艇为“神风队”所击中而损毁,美军两艘航空母舰为了大修,不得不撤出战斗,直到11月的最后一星期,这两艘航空母舰才修复出航。

   麦克阿瑟的主要进攻目标是吕宋岛,作为这次入侵的前奏,他决定先占领位于中途的民都洛岛(Mindoro),以便在这里修筑机场,使他的空军力量,即美国第五航空部队,可从这些机场起飞,掩护从海上进逼吕宋岛的部队。这是一个冒险的举动,因为民都洛岛离莱特湾有三百英里光景,而离日军吕宋岛机场则近多了,特别近的是马尼拉周围的许多机场。但民都洛岛的卫戍部队只有一百人左右,岛上那四个为日军放弃的小型机场,在美军登陆(12月15日)后的几小时内就被占有,并且很快加以利用,不到12月底,美国陆军飞机就能飞到那里了。美军进展之所以如此顺利:多半得力于哈尔西的快速航空母舰部队,他们猛轰吕宋岛的机场,并在岛的上空布置了一个战斗机掩护幕,借以防止日本轰炸机起飞空袭民都洛岛及其海上通道。

   1月3日,从许多地区集结起来的美国大舰队,在金凯德和奥尔登多夫两位海军上将的统率下,从莱特湾出航,舰艇共计一百六十四艘:包括战列舰六艘和护航航空母舰十七艘。1月9日,这些舰艇驶抵仁牙因湾(在马尼拉以北一百一十英里)——约在四年前,日军入侵菲律宾群岛就是从这里开始的。10日清晨,克鲁格第六集团军的四个师(随后又有两个师)开始在这里登陆。

   哈尔西的快速航空母舰对这次登陆帮助很大,特别是在抵御当时对舰艇造成日益严重损害的日军“神风队”的袭击方面,起了更大的作用。在掩护美军在仁牙因湾登陆后,这些航空母舰又驶入中国海,进行了一次猛烈空袭,摧毁了日军在印度支那、中国南部、香港、台湾和冲绳岛的基地和船舶。这次空袭,足以表明日本帝国在南太平洋的占领区是可以攻破的。

   克鲁格所部,这时正从仁牙因湾向南朝马尼拉推进,以抗击日军猛烈的对抗。为了帮助克鲁格所部加速进展和防止日军退回巴丹半岛,麦克阿瑟又派一个军于1月29日在这个半岛的附近登陆。两天以后,在离马尼拉南部约四十英里的纳苏格布(Nasugbu),有一个空降师着陆了,它没有遭到任何抵抗。但是,当它向马尼拉推进时,克鲁格所部已经抵达该城郊区,而日军山下所部则已退入山中。

   但是,马尼拉仍由指挥这个海军基地的岩渊海军大将防守着。他拒不服从山下要把马尼拉变成一座不设防城市的命令,并疯狂地进行挨门挨户的战斗,这情况持续一个月之久,城市惨遭浩劫。直到3月4日,马尼拉的残敌才被完全肃清。这期间,美军已占领巴丹半岛,收复了科雷吉多尔(Corregidor),虽然这个要塞岛屿上的日本驻军还坚守了十天。到3月中旬,美国船只便可以启用马尼拉港口,尽管在吕宋岛和棉兰老岛的山地,以及南部的那些较小岛屿上,清剿工作还在继续进行之中。

   进攻硫磺列岛

   在占领了菲律宾群岛的要害地区以后,美国人由于急于想加紧袭击日本本土,便抛弃了麦克阿瑟那种早先的设想,即占领台湾或部分的中国海岸,以此作为袭击日本的空军基地。但是,联合参谋部的首脑们都认为,占领小笠原群岛中的硫磺列岛(Iwo Jima)(位于塞班岛和东京的中间)以及琉球群岛(Ryukyus Islands)中的冲绳岛(Okinawa)(位于日本西南端和台湾中间)很有必要,这些岛屿可以作为对日本进行空袭的战略上的踏脚板(靠近日本的基地)。

   首先打算解决的是被认为比较容易攻克的硫磺列岛。此外,美军想要把它作为B29超级堡垒的紧急着陆点,自从11月稍晚些时候以来,从马里亚纳群岛起飞的这种飞机,一直在轰炸东京,并且还认为硫磺列岛是可以作为护卫这种飞机的战斗机的基地——因为战斗机不能飞完全程。

   硫磺列岛是一个火山岛,长仅四英里,除日本驻军外,荒无人烟。直到9月份,驻军还是不多,不可能进行多大的抵抗,但从这以后,守军却逐渐增加到近二万五千人,栗林将军加强了防务,掘成一个隐蔽得很好的山洞壕堑网,洞与洞之间有很深的地道相衔接。他的目的很简单,尽可能持久地坚守下去,因为在美国巨大的海空军优势下,日军在那里不可能再得到增援了,为了避免展开那种损失惨重的日本式反攻,他想完全依靠他坚兵深垒的阵地来作为防御的力量了。

   尼米兹把进攻硫磺列岛的任务交给了雷蒙德·斯普鲁恩斯海军上将,他于1945年1月最后一周接替哈尔西任第三舰队(目前改称第五舰队)司令官,并且为了陆上作战需要,拨给他三个海军陆战师。这次空军和海军的预备性轰击,是太平洋战争以来最长的一次,从12月8日起,天天空袭,从1月3日起,昼夜空袭,最后三天,又进行了密集的海军炮轰。但所有这一切,对壁垒森严的日本工事来说,影响十分微弱,令人失望。海军陆战队在2月19日清晨登陆时,遭到密集的迫击炮和大炮的袭击,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被阻挡在海滩上。登陆的第一天,在三万人中间,死伤的人数就有二千五百名。

   在以后的几天中,海军陆战队几乎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尽管从空中和海上得到了大量持续不断的火力支持,而当米彻尔的快速航空母舰对东京进行了大轰炸而被调回来增援时,这种火力更加猛烈了。直到3月26日,经过五周的艰苦战斗,才把这个岛屿攻占下来,而到这时,海军陆战队伤亡人数已增加到大约二万六千名——。占整个登陆部队的百分之三十。日军的战斗如此顽强,以致被击毙的人数多到二万一千人,而被俘的只不过二百人。几个袋形地的扫荡工作,持续了两个多月,那时,被击毙的日军人数上升到二万五千多名,仅有一千人被俘。3月底以前,美军已修筑了三个机场,到大战结束时,B29型轰炸机已在那里作了约二万四千架次降落。

   缅甸战役——从英帕尔到仰光的收复(1945年5月)

   1944年,日军在英帕尔的春季攻势中虽受到严重挫败,但他们没有被打垮,同盟军并没有能突破他们在缅甸的防线。打垮日军,取决于英军是否能跟踪追击,为此目的,英军的补给系统必须大大加强。

   根据联合参谋部6月3日命令,蒙巴顿的任务是:扩大对中国的空中联系,利用业已拨给他的部队进一步开辟一条陆上通路。尽管在命令中没有特别提到,但夺回缅甸是期望中的事情。有两个主要计划正在考虑之中,一是“首都作战计划”(Operation Capital),即利用一次陆上冲击重新占领中缅甸北部;一是“吸血鬼作战计划”(Operation Dracula),即利用一次两栖登陆战拿下缅甸南部。看来后者希望较大,但它要靠外来补给。在这种情况下,斯利姆将军(Gen. Slim)和美方宁愿采用陆上计划,因此,虽然命令要求作好两种计划的准备,但重点却放在“首都作战计划”上 [ 注:见第二十九章地图。 ] 。

   尽管和印度间的交通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尽管印度也已发展成为一个主要的基地,但是很清楚,如果要使入侵缅甸迅速奏效的话,显然还有许多事要做。从根本上说,主要的问题还在后勤,而不在战术。虽然陆上运输和内陆水上运输都得到了改善,但斯利姆的第十四集团军还是依靠空中补给,而这又得依靠美国运货飞机的充分帮助了。

   这样,1944年下半年就主要用于这方面的准备工作以及指挥权的改组上。比较重大的项目是,空中补给系统归属于一个统一的司令部,称为“战斗货运特遣部队”(Combat Cargo Task Force),情报工作也协调一致起来,而称为“特种部队”的那些单位被解散了。10月份,当史迪威由于蒋介石的坚决要求而被从中国召回去以后(蒋介石同史迪威之间愈来愈不和睦),改组工作加速了。A·C·魏德迈(General A. C. Wedemeyer)便接替史迪威出任蒋介石和中国部队的参谋长。11月,奥利弗·利斯爵士将军(前在意大利指挥第八集团军)受命担任东南亚同盟军地面部队总司令,隶属于蒙巴顿。

   10月中旬,雨季过去,地面干燥,斯利姆开始执行向中路进军的“首都作战计划”,把斯托普福德(Stopford)的第三十三军在加包(Kabaw)谷地南端集中起来向前推进,去占领吉灵庙(Kalemyo)和加列瓦(Kalewa)(在英帕尔以南一百三十英里),并于12月中旬在靠近加列瓦的亲敦江上建立了一个桥头堡,然后,在第四军(现由梅塞维将军(General Messervy)指挥)的增援下,乘胜向西南前进到了望濑(Monywa)和曼德勒(Mandalay)(离加列瓦一百六十英里)。

   另一方面,日本大本营面对着美国对菲律宾海上的巨大进军和日益迫近的威胁,不可能有多余的兵力来增援木村将军率领的缅甸地区的陆军,虽然他们告诉木村,为了防止同盟军开辟滇缅公路或在马来亚继续前进,他必须坚守防线。日军完成这种守卫任务的前景是黯淡的,由于英帕尔旷日持久的进攻,使他们的兵员大为减缩。在中路,日军第十五集团军的四个不足额的师(总共不过二万一千人)面对着可能是八个或九个强大的同盟军师,唯一的增援部队可能来自缅甸南部的那个师,而调运这个师就会使仰光失去掩护。斯利姆的某些部队,根据预定的“吸血鬼作战计划”,虽然不能动用,但是他可望得到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远超过对方的师,而且还有更强大的装甲部队的支援以及绝对的制空权。日军对这些严峻的情况,经过慎重考虑以后,意识到他们必须从缅甸北部撤退,但仍希望能守住掩护曼德勒和仁安羌油田(朝南一百四十英里,在伊洛瓦底江下游)的防线。

   正当英军中路进攻展开之际,若开和缅甸北部这两个次要战场的战役以取得胜利而告终。

   一待雨季结束,克里斯蒂森第十五军的目标是,肃清若开,占领阿恰布岛(那里有空军基地),然后把部队投入主要战役。为了执行这一任务,克里斯蒂森(Christison)用了三个很强的师,来对付樱井统率的所谓第二十八集团军的两个很弱的师。进军是在12月11日开始的,英军于23日迅速占领了在半岛尖端上的东拜(Donbaik),并在一周后,占领了梅宇河东岸的拉得堂(Rathedaung)。而克里斯蒂森以第三个师的兵力正在肃清远在内陆的加叻丹(Kaladan)河谷。英军所以遇到很少抵抗,是由于日军正从若开撤出的缘故。这有助于攻占阿恰布计划的加速完成。当英军于1月4日占领阿恰布时,发现日军早已弃城而逃。

   在需要更多空军基地的迫切要求下,克里斯蒂森便打算占领南面七十英里外的兰里岛(Ramree),而这岛却轻而易举地于21日被夺取下来,因为当时日军主要考虑的是守住那些穿过崇山峻岭进抵伊洛瓦底江下游的山口和阻止英军突破缅甸中部。的确,这一战役多半得力于在4月底前一直坚守着各处通道和山口的少数日军后卫部队,不然的话,已被打得七零八落的樱井部队,就难以从若开脱身了。然而,日军之所以能守住,也是因为克里斯蒂森军当时更多考虑的是有关“吸血鬼作战计划”的安排,为了执行这一计划,其大部分部队早已撤走。

   就中国本土的战役而言,1944年期间,蒋介石的部队越来越失利,这导致对三大国会议(Trident Conference)原先决议——越过“驼峰”(Hump) [ 译者注:指喜马拉雅山。 ] 对中国进行优先空运补给——的改变。当前的重点已放在改编中国部队方面,而不是放在美国在中国的战略空军方面。在西部的云南省,甚至十二个中国师的反攻,竟然会被仅有的一个日本师所顶住,尽管部队人数要比日军多七倍。

   至于缅北战线,史迪威所部(大多数是中国人)在春季期间力图穿过密支那进袭缅甸公路北侧之敌,他们在同本田第三十三集团军的几个较弱的师的战斗中,进展极慢。但到了秋季,情况有所改善,这发生在印度人和英国人混合编制的第三十六师接替了疲惫不堪的亲迪队(Chindits)以后,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还是在大多数中国师撤回中国去迎击日军进攻以后所发生的事。自从魏德迈接替史迪威以来,情况又有了进一步的改善,那时,另一个美国新任司令官苏尔坦将军(General Sultan)主持了“北部战斗地区司令部”(Northern Combat Area Command,NCAC)。

   12月,苏尔坦部队,包括剩下来的两个中国师,取得了较快的进展,而本田的几个较弱的日本师被迫朝西南方向的曼德勒撤退。到1月中旬,滇缅公路上这一中部偏西地段的日军已被肃清。到4月份,从曼德勒到中国的公路又重新全线畅通了。

   1944年11月中旬,斯托普福德统率的第三十三军,在亲敦江上建立了一个桥头堡,而梅塞维的第四军,这时向东冲击,进入瑞冒-曼德勒(Shwebo-Mandalay)平原——并在英多西北部的班毛(Banmauk)同费斯廷(Festing)的第三十六师建立了联系,这个师当时已向南推进到英都和伊洛瓦底江上的开泰(Katha)。既然没有遇到抵抗,那情况就很清楚,日军正从瑞冒平原撤出,而向靠近曼德勒的伊洛瓦底江阵地上退去,这使斯利姆大失所望,他原想在这一比较空旷的地区,用他优势的装甲部队、大炮和空军,包围并全歼日军的。因此,斯利姆重新制订了他的计划。斯托普福德的第三十三军(相当于四个师)从北面向曼德勒施加压力,去占领伊洛瓦底江上的渡口,这时,第四军(相当于三个师)要从吉灵庙向正南进发,尽可能悄悄地直插密沙河(Myittha)流域,然后从甘高(Gangaw)向东南推进,在木各(Pakokku)县附近的伊洛瓦底江下游占领一个渡口,目的是在越过日军守卫曼德勒部队的后方,在敏铁拉(Meiktila)附近建立一个战略性屏障,从而封锁他们往南向仰光的退路,并截断来自仰光的补给。关于整个中路战线的包围计划的成败得失,取决于后勤问题,特别是足够的空中补给问题。

   1945年初,当第四军正准备一次深入的侧翼包抄行动时,斯托普福德的第三十三军正继续朝南向曼德勒进军。1月10日,他们到达并占领了瑞冒,22日占领亲敦江上的望濑,斯托普福德统率的另外一个师则在曼德勒以北五十到七十英里处伊洛瓦底江渡江成功,终于形成了来自三个方面的进攻和威胁。除了在曼德勒对面派驻一支分遣队外,日军当时全部集中在伊洛瓦底江东岸。

   斯利姆的新计划完成得很好。梅塞维部队于2月10日占领木各县附近的坎拉(Kahnla),这是战役即将开始的信号。14日,梅塞维的先头师占领了木各县以南靠近蒲甘(Nyaunga)的一个桥头堡,防守这一地段的是印度国民军,他们很快被解决了。在科恩将军(General Cowan)统率下的突击部队,即第十七摩托化师以及一个坦克旅,于24日越过东沙并加以占领,28日进抵敏铁拉市郊。当一个日军分遣队重新夺占东沙(Taungtha)时,科恩部队暂时被切断,但仍能得到空中补给,这样,经过两天的战斗,3月3日又重新占领敏铁拉。科恩这时竭力保持主动,派少数随带坦克的步兵纵队在各个不同的方向连续进行袭击,使日军陷入混乱状态。

   日军的处境十分危急,他们在曼德勒周围遭到很大的压力,后方运输线已被扼住,地面部队人数比同盟军少得多,而且大部分都没有空中掩护。然而,他们却猛烈反击。同盟军向日军在曼德勒的据点(杜弗林要塞(Fort Durfferin))进行反复进攻,但被击退,接着,日军便在敏铁拉地区拼命发动了一场旨在使交通线畅通的反攻,那时,水田第三十三军(业已撤出北方战线和滇缅公路)的三个师有两个从南向北进攻,另一个从曼德勒向南进攻。3月中旬,这一战役进入关键性阶段,但到月底,日军的反攻被击退并不得不放弃。与此同时,斯托普福德终于在20日占领了杜弗林要塞和曼德勒。日军第十五集团军感到局势已到无可挽回的地步,便放弃坚守曼德勒的意图而向南撤退。那时,缅甸中部已落入英军之手,到仰光的道路已经打开。在这几周的战斗中,英军两个军的伤亡人数约在一万人左右,而日军的损失更大,大抵要占他们已缩减了的兵力的三分之一。当日军沿着一条漫长而迂回曲折的道路向东面掸邦丘陵(Shan Hills)撤退时,他们又损失了装备,这样,他们继续抵抗的前景也就更加黯淡了。

   这时,仰光的大门虽为英军洞开着,但他们必须迅速到达那里,因为雨季即将来临,又因为美国运输机将在6月初撤离缅甸而派往中国进行支援。仰光离敏铁拉的路程在三百英里以上,如果在6月前没有拿下南方一个港口,为斯利姆部队提供另一条海上运输线作为美空军撤出的弥补的话,那么斯利姆的第十四集团军已经伸展得很长的整个供应系统将会全部崩溃。因此,4月3日,蒙巴顿做出发动“吸血鬼作战计划”的决定,并规定在5月初付诸实施,作为万一斯利姆部队不能及时到达仰光的一种保险措施。这一战役打算由克里斯蒂森军中的一个师来执行,这个师拥有一个中型坦克团和一个廊尔喀伞兵营。

   斯利姆从曼德勒和敏铁拉乘胜南下的计划是这样的,梅塞维的第四军将顺着主要公路和铁路线向前推进,而斯托普福德的第三十三军将沿着伊洛瓦底江两岸顺流而下,后者依靠内地河道运输补给,而前者则仍靠空运补给。

   日军希望由从若开开来的他们的第二十八集团军守住伊洛瓦底江,而由他们另外两个集团军的残部去扼制梅塞维部队。但事实证明,这只是希望而已,因为残兵败将不适宜于作战。这期间,斯利姆原先的后备部队,即第五师,一马当先,于4月14日占领了敏铁拉南约四十英里的央米丁(Yamethin)。斯托普福德的第三十三军也开始沿伊洛瓦底江南下进军,5月3日,其先锋师进抵离仰光还有一半路程的卑谬(Prome),而日本第二十八集团军被遏制在伊洛瓦底江西岸。梅塞维的先锋部队,开始缓慢然后加快步伐沿着主要公路挺进,4月22日到达东吁(Toungoo)(与卑谬平行),并在那里绕过了正沿着掸邦丘陵地撤退的日本第十五集团军先头部队的残部。那时,另一些日军残部是在后面一百英里以外的地方。一周以后,梅塞维的先锋部队到达割独(Kadok)——离东吁九十英里,而离仰光仅七十英里。在这里,梅塞维的先锋部队遭到日军的顽强抵抗,因为日军正打算打开一条经由泰国通向东面的连结线。日军的抵抗在几天内就被压倒,这次阻击虽然为时短暂,但已经足以剥夺梅塞维所部解放仰光的荣誉了。

   因为在5月1日“吸血鬼作战计划”已经开始了——一支伞兵在仰光河口着陆,另一支两栖部队又在河的两岸登陆。他们听到日军已准备撤出仰光的消息,整个部队便重新登船,溯流而上,第二天进入仰光。5月6日清晨,登陆部队和从割独和勃固(Pegu)冲杀而下的梅塞维先锋部队会师。至此,缅甸实际上已完全解放。

   战役进入最后几个阶段,阻力不大,这主要是因为日军早已把他们极大部分的海空军部队撤走,去对付给予他们更大威胁的美国向太平洋的进军了。他们只能以五十架旧式飞机去对抗同盟国的八百多架战斗机(六百五十架轰炸机和一百七十七架战斗机)。此外,英军所以能勇猛作战和顺利前进,还得力于美国运输机给予他们的补给。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