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战争·第二十一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南非战争·第二十一

南非战争·第二十一

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

出自————《英语国家史略

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二部·维多利亚时代

出自————《战争通史

   英国在战争的旋涡中进入了二十世纪。她投入了近五十万部队,这是她有史以来向海外派出的最大一支军队。南非的冲突起初只是小规模的殖民冲突,不久便需要全国作出极大的努力。英国人对这场冲突十分关注,情绪也非常激动。

        自从《选举权法案》使每个成年男子对国家大事都有发言权以来,时间刚刚过去二、三十年。通过免费教育,每个人近来都能够了解形势,判断形势。发行很广的期刊开始在大众当中流传,把各种消息迅速传遍千家万户。有的消息是好的,有的是坏的,有的甚至使人产生错觉。然而,知识的迅速传播和选举权的扩大并不象一些人所预料那样引起社会动乱和革命。相反,在南非战争期间,大多数英国人表现出爱国主义热情和支持帝国事业的激情。

   当然,也有尖刻的批评者和持异议者,他们被人讥为亲布尔派。他们当中包括一些颇有影响的自由党领袖,其中有一个正在崛起的威尔士律师,名叫劳埃德·乔治。他此时由于猛烈攻击南非战争和英政府而初次扬名。然而,国内公众普遍抱着支持帝国主义政策的坚决态度,他们为世界地图上用猩红色标出的大英帝国领土面感到自豪,并对皇家海军控制世界七大海洋的能力确信无疑。欧洲感到嫉妒,大多数国家明确表示同情布尔入,并暗示要协力对付英伦岛国。它们本来不会允许英国以轻而易举的胜利来摆脱这场殖民战争,但英国的制海权使它们改变了主意。战争爆发时,皇家海军在朴次茅斯组织了一支机动舰队。从许多方面看,这支力量都是对欧洲的严重威胁。德国皇帝意识到了这一点,英国制海权的绝对威力促使他加倍努力地建设德国海军的远洋舰队。他的竞争精神即将产生严重的后果。

   南非战争有着深刻的根源。两个内陆的布尔共和国同英国只有淡薄的从属关系,它们除了同葡属莫桑比克有一段较短的边界之外,四周均是英国的领土、殖民地和保护国。起初,冲突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开普殖民地的大批荷兰人屈服于英国人的统治,支持塞西尔·罗兹作为他们的总理。奥兰治自由邦对英国表示友好,甚至在德兰士瓦,即在倔强的边境农民的家乡,也有相当一批布尔人主张同英国合作。南非的英国人同布尔人建立联盟的希望并未破灭。可是在十九世纪的最后五年里,这一切突然发生了变化。

   约瑟夫·张伯伦在一八九五年出任殖民大臣的时候,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局势。对威特沃特斯兰河畔富饶的金矿进行的开发,使德兰士瓦的面貌发生了变化。开发金矿使用的是外国资本和劳动力,其中大部分资本和劳动力来自英国。不出几年,约翰内斯堡便发展成一个大城市。外国人同当地布尔人数量相等,外国人缴纳的税款几乎占全国税收的二十分之一,但德兰士瓦政府拒绝给予他们政治权利。德兰士瓦共和国总统保罗·克鲁格参加过布尔人的大迁徙,如今已经年过七旬,他决心保持自己国家的特点和独立。他领导着难以驾驭的荷兰人,不愿意同英国人合作。他准备享受工业的益处,却反对发展工业。他清楚地看到,国籍纷杂的金矿工人对闭关自守、信仰基督教的农民构成了威胁。使他更担心 [ cdhyy注:猜测,图片上三字无法分辨。 ] 的是,罗兹的不列颠南非公司采取包抄行动,早已控制了德兰士瓦北边的目前罗得西亚所在的地区,如今又企图控制西边的贝专纳 [ 译者注:现名博茨瓦纳。 ] 。罗兹在兰德河流域有很大的金融利益,他打算统一南非,还想从开普殖民地到开罗修筑一条贯穿英国所有领土的铁路。

   外国人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不满情绪势必爆发出来。一八九五年底,张伯伦作好了应变准备。可是,罗兹背着他制定了一个计划,准备发动约翰内斯堡的英国人举行起义,并利用公司的一支军队入侵德兰士瓦作为外援。这支军队将由罗得西亚总督利安德·斯塔尔·詹姆森博士指挥。约翰内斯堡起义在最后一刻未能爆发。詹姆森没有从罗兹那里接到取消进攻的指示,在十二月二十九日带领五百人入侵德兰士瓦。这次行动象张伯伦所说的那样,是“擅自对外国作战的可耻行动”,它理所当然地以失败而告终。一月二日,詹姆森和他的部队在多恩科普向布尔人投降。这次袭击是个转折点,南非的历史进程从此大大偏离了和平的轨道。这个国家的气氛受到民族偏见和种族偏见的毒化。开普殖民地的荷兰人自然同情德兰士瓦的布尔人,他们开始对英国人发出怒吼。罗兹被迫辞去总理职务。他在英国享有盛誉,但布尔人反而更加怀疑有人阴谋颠覆他们的国家。奥兰治自由邦和克鲁格有着共同的命运。在德兰士瓦,他的目标得到支持。强硬派占了上风,他们买进大量军火,准备应付即将来临的冲突。

   在以后的三年里进行了长期而艰苦的谈判。张伯伦态度坚定,但克鲁格则更加顽强,而且城府颇深。一八九七年三月,出色的行政官员艾尔弗雷德·米尔纳爵士成为南非高级专员。他是个十分卓越的行政专家,不过缺少外交才能。他上任几个月,便已成竹在胸。他在信中对张伯伦说:“只有在德兰士瓦实行改革,或者发动战争,才能使英国在南非摆脱政治窘境,此外别无良策。目前,在德兰士瓦实行改革的希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小。”只有在万不得已之时,张伯伦才会准备发动战争。即使在那时,他还希望把发动战争的责任推给布尔人。他同罗兹一样,以为克鲁格会在压力下屈服。他们低估了南非的草原拓居者。

   一八九九年四月,两万多名“外国人”签署的请愿书由南非送到唐宁街,此时危机达到了顶点。五月份,米尔纳也发去一份急件,急件中说:“成千上万的英国百姓长期处于农奴的地位……这种局面不断削弱大不列颠在女王领土内的地位,影响英国政府的威望。”随后又开始了一段时期的谈判。英国政府在谈判中要求在德兰士瓦居住五年以上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并重新提出宗主权的要求。克鲁格和米尔纳于六月在布隆方丹举行会谈,但是没有解决任何问题。米尔纳看到,武装到牙齿的布尔人旨在建立荷属南非合众国。克鲁格则确信,英国人企图剥夺布尔人的自由和独立。他声泪俱下地说,“你们想要的是我们的国家。”张伯伦为达成协议又作了几次尝试,可是此时双方都在加紧备战。十月九日,布尔人发出了最后通牒,当时英国在南非的军事力量仍然很弱。三天以后,布尔人的军队越过了边界。

   战争爆发时,布尔人投入了三万五千人马。他们相当于英军的两倍,并且拥有优良的德国制大炮。他们几乎全是骑兵,在几个方向同时越过边界。这些士兵使用曼利彻枪和毛瑟枪,枪法准确。不出几个星期,他们便包围了东边的莱迪史密斯以及西边的马弗京和金伯利。英军的两个营在尼克尔森内克被围并缴械投降以后,乔治·怀特爵士率领的一万英军在纳塔尔边界的莱迪史密斯受到围攻。在马弗京,巴登-鲍威尔上校指挥的一小股部队受到佩特·克龙耶指挥的数倍敌军的包围。在金伯利,塞西尔·罗兹本人和大批平民陷入重围。布尔人在夏末有意放火烧荒,所以雨季过后,南非草原上又长出鲜嫩的牧草。乡村的条件有利于布尔人。世界舆论一致反对英国。同时,由三个师组成的一个军从英国前往南非增援,指挥官是雷德弗斯·布勒爵士。自治领的志愿军也整装待发或即将赶到。在正式联络中出现了“最好使用步兵”的字样,这充分说明陆军部对情况不甚了解。派出的军队是精锐的,但是,英国当局对敌军的武器装备和作战条件的了解是完全错误的。

   长期以来,克鲁格一直希望单独控制一个咸水港。在纳塔尔山口之外便是德班港,只要他能到达那里,就能拿下这个港口。德班由一条铁路同德兰士瓦连在一起,这条铁路比通往开普敦的铁路短一些,便于控制,而且对克鲁格来说近在咫尺。如果得到德班港,关于关税,运费和许多其他问题的冲突也就迎刃而解了。于是,双方在战争初期都把力量集中在这个地区。

   英国的一个军到达南非以后,布勒把它分为几路,四面出击。布勒亲自率领一个师去保卫纳塔尔,另一个师去解金伯利之围,第三个师前往开普殖民地的东北部地区。在十二月的同一个星期里,这三个师冒着枪林弹雨,向布尔人发动进攻,结果均遭失败,人员和大炮的损失在当时堪称严重。在纳塔尔的科伦索车站,在通往金伯利路上的莫德河畔,在开普殖民地东部的斯托姆堡,布尔人都守住了阵地,并且攻入英军占领区。英军在这三次战斗中的损失都不到一千人,这在今天看来是微不足道的数字,而在当时却使不列颠和大英帝国各地大为震惊,当地参战的部队更是惶惶不安。但是,维多利亚女王的一段话鼓舞了全国,成为世代名言。她在鲍尔弗企图讨论这个“倒霉的一周”时回答说:“你要知道,这里无人灰心丧气,我们不考虑失败的可能性,因为这种可能性并不存在。”驻守坎大哈的罗伯茨勋爵曾在阿富汗战争中博得英名,此时被任命为新的总司令,喀土穆的基钦纳勋爵担任他的参谋长。这两位名将的部队不断增加,几个月以后便扭转了战局。同时,布勒在纳塔尔坚持战斗。

   新的英军指挥部清楚地认识到,必须使用大批兵力协同作战。布尔人的两个首府——布隆方丹和比勒陀利亚——先后成为英军的明确目标。克龙耶在马弗京错误地认为,英军的主要目标将是金伯利,因此他把大部分部队调到这个钻石生产地以南几英里的马格斯方丹,在那里构筑工事,等待英军进攻。金伯利确是罗伯茨的目标之一,但他是通过派弗伦奇将军远途包抄而夺取这一地方的。二月十五日,弗伦奇的骑兵解了金伯利之围。克龙耶迫于背后的威胁,放弃工事,向东北方向撤退。十二天以后,在基钦纳从正面进行的猛烈攻击下,克龙耶带着四千人投降。从此战局急转直下。第二天,布勒解了莱迪史密斯的重围。罗伯茨在三月十三日到达布隆方丹,五月三十一日进入约翰内斯堡,六月五日攻克了比勒陀利亚。马弗京在被围二百一十七天之后,终于解除重围,伦敦为此举行了过于热烈的庆祝。克鲁格逃往他处,奥兰治自由邦和德兰士瓦被英国吞并。罗伯茨于一九〇〇年秋回到英格兰。经过几乎整整一年的激战,叛乱者的两个首府均被占领,英国人民感到,布尔战争似乎已经结束,他们取得了胜利。索尔兹伯里勋爵根据张伯伦的建议,趁机举行大选,结果获得绝对多数,赢得另一届任期。

   一九零一年一月二十二日,维多利亚女王驾崩。她被安葬在怀特岛上的奥斯本乡间别墅,那是她和阿尔贝特亲王在五十五年前共同设计和装饰的。在女王长期寡居的岁月中,房子里的布置原封未动。她决心保持丈夫的生活方式,这一决心没有发生动摇。然而,君主的地位逐渐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国王已经成为大英帝国的象征。在女王统治五十周年和六十周年的纪念活动中,印度和其他殖民地均派代表参加隆重的纪念仪式。英王成为日益壮大的民族大家庭的纽带,前首相罗斯伯里颇有远见地称这个大家庭为联邦。迪斯雷利的远见卓识和张伯伦的奔放热情都为大英帝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女王本人也受到她的重要地位的影响。她派遣儿孙巡视日益扩大的领土,他们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烈的欢迎。她在英格兰接受殖民地上层人物的拜见。她还在宫里任用印度官员,向他们学习兴都斯坦语。她就是这样通过各种途径使不同的民族联结在一起,聚集到英国王室的周围。这些努力同当时的殖民精神和谐一致。她最后的公开活动之一,是在八十多岁的高龄巡视爱尔兰。她从不赞成爱尔兰自治,认为它是对帝国统一的威胁。为了表示赞赏爱尔兰士兵在南非战争中表现出的英勇精神,她在一九零零年四月前往都柏林,她的帽子和衣服上插着白花的浆草 [ 译者注:爱尔兰的国花。 ] 。爱尔兰臣民热烈地欢迎她,在欢迎的人群中甚至有民族主义者。爱尔兰仍为英国王室提供一笔友好基金,可惜英国政府未曾加以利用。

   在维多利亚女王不公开露面以后,英格兰一度出现反对王室的情绪,公开的共和主义者也加紧活动。到了十九世纪末,这一切都消失了。维多利亚女王忠于职守,具有治国之才,秉性真挚,讲话单刀直入,有时使对方感到窘迫。这些特点早已给臣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百姓不知道她在政治方面是何等精明,也不知道她在同许多大臣打交道和应付无数次危机的过程中积累了何等丰富的经验,但他们正确地感到,她是一位匡世之才。甚至那些在私下里常常发现她有一时冲动的门户之见的大臣,也敬佩她一贯表现出的高度责任感。她代表着英国传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她的威望与年俱增。到逝世时为止,她统治英国将近六十四年,臣民中很少有人经历过前朝的变迁。所有善于思考的人们都赞赏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力量的壮大和不列颠民族的进步。维多利亚时代结束于一九零一年,但这个时代的目的性和信心没有消失,它们经受了后来的严峻考验。

   南非战争还在继续。过去,布尔人从未在政治权威面前屈服过,即使对他们自己的领袖也不例外。因此,英国人占领他们的主要城市和铁路似乎不足以成为他们放弃斗争的理由。大草原一望无际,从星罗棋布的农庄里,布尔人可以得到情报、食品、住处和草料,能够更换战马,甚至能得到弹药。罗伯茨和布勒刚刚离开南非的海岸,南非战争便发展成游击战,游击队员出没迅速,能给敌方以沉重的打击。博塔、克里钦格、赫佐格、戴韦特和戴拉雷伊——这里列举的只是五名较有声望的游击队领导人——不久便同基钦纳进行了无数次互有胜负的局部战斗,他们又坚持了一年零五个月。英国人经过艰苦的努力,才战胜布尔人。一九〇一年二月,博塔进攻纳塔尔,弗伦奇将军把他打退以后,已有大片地区化为焦土。其他游击队领袖进犯开普殖民地,企图唤起荷兰公民的支持。起来响应的人很少,但他们的力量足以打破迅速实现和平的希望。基钦纳打退进攻者以后,在月底同博塔谈判。这两位领导人都要求赦免开普殖民地的叛乱者,而高级专员米尔纳不同意,英国政府也支持他的观点。基钦纳的意见被否定以后,他违背自己的看法和心愿,被迫采取了现代人们所说的“焦土”政策。许多碉堡在铁路沿线建立起来,各地也筑起围栏,然后沿着围栏构筑更多的碉堡。在这样围起的地区内,即使最勇敢的游击队员也难以活动。然后,每个地区的男女老幼被赶进集中营。采取这种方法的唯一理由是,大部分游击队员穿着便衣战斗,只有实行大规模监禁,把支持他们的那些家庭成员都关起来,才能制服他们。然而,没有任何理由可以为集中营里的恶劣条件而辩解。军事当局担负监禁大批平民这一令人憎恨的新使命时,管理能力有限,但这也不能成为理由。到一九〇二年二月为止,集中营里已经有两万多人死亡,约占总人数的六分之一,他们多半死于疾病。起初,当局否认有管理不当之处,或者诡称没有解救的办法。但后来,英国的埃米莉·霍布豪斯小姐揭露了骇人听闻的真相。当时在野、不久将成为首相的坎贝尔-班纳曼把集中营指责为“野蛮人的手段”。张伯伦使这些集中营脱离军方的统治,它们的条件因此迅速得到改善。一九零二年三月二十三日,布尔人终于求和。

   三天以后,塞西尔·罗兹死于心脏病。他在去世前不久的一次讲演中对开普敦的保皇者说:“你们以为战胜了荷兰人,其实不然,荷兰人是不可战胜的。被战胜的是克鲁格政权,它是个腐败邪恶的政府,本质上并不代表荷兰人。不!荷兰人同以往一样英勇不屈,不可战胜。这里仍然既是你们的国家,也是他们的国家,你们今后必须象过去那样同他们一起生活和工作。”五月三十一日在费雷尼欣签订的和约体现了这种精神,它的条款可以说是十分宽容的。三十二支尚未战败的游击队各派两名代表会见英国使节,他们经过反复协商,同意放下武器。除了违反战争惯例的某些行动之外,当局保证不惩罚任何人,争取尽早实现自治,英国将付出三百万英镑的补偿金。简单说来,上述几点就是和约的基本精神,最后一点可以说是宽宏大量的,而且在现代战争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和约签订以后,索尔兹伯里勋爵立即辞职。他是参加上议院的最后一位首相,领导大英帝国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扩张。他在翌年去世,把英国政治中被人认为过时的超脱态度也带入了坟墓。和约的所有条款得到执行,米尔纳为重建南非作出了重要贡献。英国和南非自治领在这场战争中共投入了近五十万军队,伤亡人数占十分之一。据估计,大不列颠联合王国总共耗资二亿二千多万英镑。

   本书至此已经叙述到十九世纪末。当时人们完全有理由期待长期的和平与繁荣,前途似乎是光明的。没有人想到,我们卷入了由于一个大国企图独霸世界而引起的冲突。分别持续五年的两次残酷战争,标明了维多利亚时代极盛时期的工业发展程度。德国在上升到世界强国地位的过程中,一直抱着强烈的民族扩张愿望,不断扩充军备。未来战争的特点和后果是无法预料的。战斗到胜利成为唯一的目标,为了这一目标,交战国家将显出至为惊人的力量。在十九世纪的最后几年里,各国几乎普遍以工业发展带来的丰富物质资源为基础,通过征兵制建立了中央军队。人们似乎很容易把这些情况视为正常现象。近代社会的突出特点是组织严密,所以当德国全力扩军备战时,其步伐十分明显,甚至不可阻挡。也许可以说,甚至可以证明,近代欧洲为了前进而通常采取的明智方法,无非是大规模地进行备战活动。人类的活力如此旺盛,因而这种活动竟能得到发展而不可制止。

   欧洲各强国规定,每个成年男子均应接受军训,要服两年甚至三年的兵役。英国则不采取这种普遍的做法,因为它地处海岛并拥有制海权。然而,这种超脱态度并不能阻止危险趋势的发展。相反,英国在南非毫无疑问是无意识地成为引起危机的重要角色。她在各国面前显出自己无与伦比的力量。征服布尔人的战争持续了三年,其他欧洲国家和美国在此期间考虑着开创霸业和其他许多问题。各强国都以不同的心情开始考虑海军问题。德国看出,它如果没有最强大的海军,就无法实现统治世界的目标。法国和其他国家也相继步其后尘。这确是发挥民族自尊心和力量的新途径,地球另一边的日本也在积极采取这一途径,于是,庞大的军事机器上又增添了海军队伍,这支队伍必然采取种种重要的行动。征服空中的活动也已开始。倘若能独自适当地控制世界,英国定会心满意足的。

   近一百年的和平发展时期使英国上升到统治世界的地位。她多次为维护和平而斗争,而且每次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各个阶级的状况都在不断得到改善。选举权几乎扩大到危险的程度,但国内秩序仍较稳定。保守势力表现出安然渡过风暴的能力,不过在国内政党之间并未出现狂风暴雨。全国民众可以继续进行他们的日常工作,把政治斗争留给热衷于政治而又无所畏惧的党徒。英国这匹马的行动使人感到,即使让它纵辔而行,它也不会顺着某个方向狂奔而去。没有人感到自己被摒于宪法之外。固执己见将是有害的。对于那些生活在举世无双的大英帝国领土内或者想来这里寻求庇护的人来说,二十世纪的黎明当然是光明而安谧的。要做的事情很多。至于哪个党执政,那无关紧要,因为它们有充分的权力互相监督。过去的教训并不能束缚富有冒险精神的人。如果说有人犯了错误,那么前人也犯过类似的错误,英国人可以采取补救措施,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应该保持积极活跃,生机勃勃的政治气氛。大胆稳健地前进似乎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除了海军问题之外,美国对外界的各种现象漠不关心。她的精力集中在无限的国内自然资源上,这些资源基本上尚未进行勘探,得到开发的资源则更少。她的人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主要是因为欧洲移民源源而来。这些移民对他们出生并遭受痛苦的欧洲大陆深怀怨恨,不希望自己的新家园卷入故乡的斗争。美国的巨大潜力成为地球上的不祥之兆,可是除了善于思考的人之外,无人意识到这一点。在由于通讯条件的改善而显得缩小的世界上,不可能对别国面临的重要问题漠然置之。世界强国的地位同它承担的责任是分不开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极大震动终于把美国同欧洲大陆和英国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

   本书至此已经展现出英语民族的悠久历史。如今,它们将在可怕而必胜的斗争中成为盟国。但是,这不是最后的胜利,我们面前还有一段路程。在这段路程里,同盟将再次受到考验,它的伟大作用大概将是维护和平与自由。未来尚不可知,但过去应使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至于最终实现大同的具体条件如何,我们现在无法得出明确的答案。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