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一二年的战争·第二十四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一八一二年的战争·第二十四

一八一二年的战争·第二十四

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

出自————《英语国家史略

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

出自————《战争通史

   詹姆斯·麦迪逊是一八零九年三月选出的美国新总统。他在杰斐逊手下担任国务卿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是著名的政治理论家。他比较固执,处理具体问题的艺术和判断能力也往往不如杰斐逊。在他就职时,全国舆论对英国十分不满,因而同英国的关系相当微妙。

        麦迪逊起初大有解决问题的希望,同英国驻美使节达成了有利于英国的临时协议。可是,英国外交大臣坎宁否定了这个文件,召回参加谈判的英国使节。他对美洲事务从来不象对欧洲事务那样关心。在以后的三年里,英美关系日益恶化。拿破仑撤销了关于关闭法国控制的所有欧洲港口的法令,麦迪逊被这个举动所欺骗,企图说服英国相应地废除关于禁止同法国控制的港口进行贸易的敕令。一些比较敏锐的政治家警告他说,拿破仑的举动只是一个外交姿态,“意在诱使我们对英宣战”,可是麦迪逊置若罔闻。

   同美国进行的非正式贸易战使英国蒙受了重大损失。由于美国市场的丧失和一八一一年冬天的困难,英国企业萧条,大批人失业。请愿书纷纷送到国会,要求政府取消禁止贸易的敕令。外交大臣卡斯尔雷犹豫一番之后,在下议院宣布政府撤销这一敕令。可是,为时已晚。横渡大西洋需要很长时间,这个消息不能及时传到美国。一八一二年六月十八日,即在卡斯尔雷作出上述宣布的两天之后,美国国会对英宣战。

   拿破仑在此后的一个星期里发动了策划已久的侵俄战役。

   正如美国史学家们指出的那样,英美冲突的根源不是双方对海洋法的对立解释,而是美国西部边界问题。东部沿海各州,尤其是新英格兰,希望和平,它们主要关心对外贸易。对外贸易额已经急剧下降,如果对英作战,对外贸易必将彻底停止。但是,美国的政治形势使仇视英国的西部和西南部的代表掌了权。迫使美国对英宣战的是他们,而不是大西洋沿岸的商人。在边界地区,尤其是在西北部,人们渴望得到土地,而土地只能从印第安人或大英帝国手中夺取。

   美洲拓荒者同印第安人之间的冲突已经酝酿了一个时期。十九世纪初期的拓荒者是一些以林业为生的人。他们已经在伊利诺斯和印第安纳占领了印第安人部落的林地,此时他们又企图染指大湖区周围的英属加拿大地区的森林,那里有无人居住的王室直辖领地和为数不多的效忠派。美国西部地区挤满了开发者,因此必须进一步向西北扩张。一八二一年,俄亥俄河畔的印第安人在他们的最后一位杰出军事领袖特库姆塞领导下联合起来。各个部落在特库姆塞的领导下,对酒和贸易的引诱无动于衷。边界地区一再告急。如果印第安人东山再起,美国人将无法继续扩张。印第安纳州长威廉·亨利·哈里森主要负责最近一个时期向西扩张的活动,他派兵出征,在一八一一年十一月的蒂普卡努战斗中打垮了印第安部落联盟。

   印第安人的抵抗运动是加拿大支持和组织的,这是美国历史上的传说之一,是主战派在一八一二年编造的神话。美国的一代新人登上了政治舞台,为首的是肯塔基州的亨利·克莱和南卡罗来纳的约翰·卡尔霍恩。这些年轻人在众议院组成一个强大的集团,被人称为“鹰派”。他们不了解欧洲事务,也不关心拿破仑的意图,对俄国的命运更是漠然置之。他们的主要目标是夺取加拿大,把整个北美大陆置于美国的统治之下。在克莱的影响下,总统站到主战派一边。发动战争的理由还是传统的几条:英国人从美国船上抓走英籍水手并强迫他们服役,侵犯三海里领海权,实行封锁,明令禁止同法国人控制的海港进行贸易。美国国内出现严重的意见分歧,新英格兰以多数票反对宣战,而“鹰派”则以大张旗鼓的宣传手段主张开战。加入美国政治斗争的边界势力也怀着报复心理参加这场争执,而且充满信心。边界地区的农民还认为,他们确有种种苦衷。他们颇有理由地提出了“自由贸易,维护水手权利”的口号,因为英国人对美国船只的限制停止了他们的农产品出口。他们以为,只要拓荒者发动一次短期的讨伐,就可以扭转这种局面,不出几个星期,就能迫使魁北克地区俯首就范。美国国会甚至没有为陆、海军追加军费便休会了。

   从数字上看,双方的力量很不平衡。美国人口包括奴隶在内已有七百五十万,而加拿大只有五十万人,其中大部分是法国人。可是,加拿大约有五千训练有素的英军,四千加拿大正规军和四千民军。另外,印第安人也能够提供三、四千辅助部队。

   美国的正规军不到七千,政府十分艰难地从各州调集了四十多万民军,却没有在加拿大使用。美方在任何一次战斗中所投入的兵力均未超过七千人,那些未经训练的民军不堪一击。不仅如此,七年战争说明,只有沿着圣劳伦斯河向上游进攻才能征服加拿大,可是美国人没有足够的海军力量来进行这种行动,只好在漫长的边界上发动进攻。有些边界地段根本无法通行,他们的队伍还受到印第安人的袭击。他们的领导人没有制定出远大的战略计划,如果他们把军队集中在安大略湖区,可能会取得胜利,可是他们却三心二意,步调紊乱地在边界上发动分散的进攻。

   美国人首次进攻失利,英军最优秀的指挥官艾萨克·布罗克将军在印第安部落联盟的支持下打退了他们。八月,英军占领了底特律。几天后,他们攻克了位于今日芝加哥的迪尔本要塞,美国的边界收缩到俄亥俄河至伊利湖一线。在那一年的其余时间里,美国人对尼亚加拉一线发动了毫无收获的进攻,战事最后不了了之。在欧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之时,英国仍然被迫在加拿大采取守势。

   海上战争更为活跃一些,对美国人也比较有利。他们有十六艘军舰,其中三艘堪为世界之最。它们是“宪法号”、“美国号”和“总统号”,都是配备四十四门大炮的护卫舰。舰上舷炮的口径大于英国护卫舰舷炮的口径,船体所用的木材也较重,但是它们水下部分的造型很光滑,因而航速超过其他船只。它们的船员是义勇兵,军官受过严格训练。伦敦的一名记者称它们是“几艘用毛皮造的护卫舰,船员是一些杂种和不法之徒”。美国人乐于引用这句话,它们用行动驳斥这种诽谤,并为此感到自豪。在美洲海域游弋的英国舰队有九十七艘舰只,其中有十一艘战列舰和三十四艘护卫舰。它们有悠久的光荣传统,创造过特拉法尔加战斗和尼罗河战斗的奇迹,舰长们自信能够击沉任何美国军舰。可是,英国军舰相继发现自己大炮的射程不如敌舰大炮的射程远,它们接二连三地被轰成碎片,因此“用毛皮造的护卫舰”一鸣惊人。美利坚合众国在加拿大受挫之后感到痛苦,此时由于取得这些胜利而恢复了信心。它的护卫舰在一年内对英国海军取得的胜利比法国人和西班牙人在二十年的战争中取得的胜利还要多。然而,命运马上出现了转折。一八一三年六月一日,劳伦斯舰长指挥的“切萨皮克号”护卫舰驶出波士顿港,去迎接“H.M.S.香农号”舰长布罗克的挑战。她的水手未经训练,难以控制。经过十五分钟的战斗,“切萨皮克号”投降。后来美国人又遭受了一些损失,制海权落入英国人之手。不过在此后的战争期间,美国人继续不断地袭击英国船只。

   这段海上插曲对战争的大局没有影响。假如英国政府放弃劫夺美国海员的活动,一八一三年可能不会发生新的战役。然而他们没有这样做,于是美国人开始修改战略。在名义上,战争的焦点只是劫夺海员问题,美国从未宣布夺取加拿大是它的战争目标。其实,加拿大是它的主要目标。美国人对现在称为安大略省的上加拿大地区发动了一系列进攻,他们掠夺并烧毁城镇和乡村,其中包括后来发展成多伦多市的小首府。战争日趋残酷。一八一二年冬天,美国人在伊利湖畔的普雷斯克岛要塞建立了基地。他们翻山越岭为美军指挥官奥利弗·H.佩里运去给养,他正率领一支小舰队在淡水区域进行战斗。一八一三年秋,佩里的小舰队出发去争取胜利,在九月份进行了一场奇特的两栖战斗。黑人、边防部队和民军乘着用刚刚砍倒的大树绑成的木筏,在静静的湖面上进行了顽强的战斗。美国军舰的威力很大,英国人遭到惨败。佩里简洁地报告说:“我们进行了战斗,敌人已经败北。”

   在蒂普卡努战斗中得胜的美国将领哈里森此时可以进入安大略省了。在十月的特姆兹河战斗中,他打垮了同年早些时候将他击败的英军及其印第安盟友。印第安人联盟彻底瓦解,特库姆塞一命呜呼。美国在五大湖的南岸站稳脚跟,印第安人再也不能从侧翼骚扰它的边界了。不过,陆上入侵上加拿大的战斗遭到失败。年终时,加拿大人挖制了尼亚加拉要塞。

   英国人在加拿大一直没有发动进攻的能力,他们的部队和舰艇都集中在欧洲,同拿破仑进行着殊死搏斗。而且,英国政府不敢从北方威胁新英格兰各州,免得激怒它们,直到一八一四年以后才把海上封锁线延伸到马萨诸塞州。其实,英军的给养几乎都是从新英格兰的港口得到的。一八一四年春,欧洲争端有了结局,拿破仑在四月退位。英国人此时可以往美洲派遣足够的援兵了。他们计划从尼亚加拉以及从蒙特利尔经香普兰湖发动进攻,在南方则从新奥尔良下手,同时由海军袭击美国海岸。战役开始时,久经沙场的威灵顿部队尚未从伊比利亚半岛赶到。从尼亚加拉出击的部队在尼亚加拉瀑布附近的伦迪莱恩激战中败北。八月底,从欧洲派来的一万一千援兵集结在蒙特利尔附近,准备采取当年伯戈因的进兵路线,沿着赫德森河顺流而下。他们在乔治·普雷沃斯特爵士的指挥下,于九月奔向普拉茨堡,打算夺取香普兰湖的控制权。美国只有一千五百正规军和几千民军抵御他们。胜败完全取决于双方舰队的较量。如同伊利湖战斗那样,美国人的内河舰艇优于英国舰艇,他们取得了胜利。这是这场战争中的最大战役,它粉碎了英国人的进攻。普雷沃斯特率军退回加拿大。

   在海洋上,英国人虽然在前几年屡遭打击,却仍然占着优势。他们从欧洲海域又调来了一些舰艇。美国的海岸处于无防御状态。八月份,英国将军罗斯率领四千人马在切萨皮克湾登陆。七千新组织起来而缺乏训练的美国民军仓猝撤退,英军在二十四日进入联邦首都华盛顿。麦迪逊总统逃到弗吉尼亚。由于美国人仓皇退却,英国军官们甚至在白宫享受了为总统及其家人准备的饭菜。然后,为了报复美国民军在加拿大焚烧劫掠的行为,英军烧毁了白宫和国会大厦。波托马克河畔的华盛顿家宅幸免一炬,受到英军的严密监视。后来,英军企图在巴尔的摩登陆,但那里的民军早有准备。罗斯将军阵亡,英军因此撤回船上。

   远征新奥尔良的英军在十二月到达基地,这是他们最后的、也是最轻率的一次攻势。在西南部的这个边境地区,出现了杰出的军事领袖安德鲁·杰克逊。他是田纳西州的早期拓殖者,在同印第安人的战斗中赢得了声誉。鉴于英国人企图支持印第安人并把他们组织起来,杰克逊对印第安人穷追猛击,一直追到西班牙控制的西佛罗里达境内,占领了它的首府彭萨克拉。

   这时,八千英军在新奥尔良登陆,指挥官是爱德华·帕克南爵士,他以前在萨拉曼卡指挥过一个师。在密西西比河入海口有很多沼泽地,而且支流交错,因此在那里进行两栖战斗是极端危险的。所有人员和军需物资必须用小划艇从七十海里外的军舰上运来。杰克逊急忙从佛罗里达撤回,在密西西比河左岸掘壕据守。他的部队在人数上处于劣势,可是有许多百发百中的神枪手。一八一五年一月八日上午,帕克南采取了英国军事史上最愚蠢的行动,对美军工事发动正面进攻。他本人中弹身亡,部下死伤两千。唯一活着的将级军官把部队撤到船上。美军损失了七十人,其中有十三人死亡。这次战斗进行了正好半小时。

   英美两国已在一八一四年的圣诞节前夕签订和约。新奥尔良战斗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给未来的总统杰克逊开辟了广阔的前程。它使人们确信美国人赢得了这场战争的彻底胜利,同时也使人们错误地认为,这场战争是反抗英国专制的第二次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国内的形势发展很快。以海运和贸易为业的新英格兰各州受到严重损失,那里的领导人处境窘迫。这些州支持联邦党,而该党内部混乱不堪。它们对于把它们推上战场的西部各州和地区处于优越的地位深有反感,开始打算退出联邦。一八一四年夏天,马萨诸塞州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英军占领了缅因州,英国军舰封锁了港口。税务的重担主要由新英格兰各州负担,而联邦政府似乎连地方防务也无力承担。马萨诸塞州、罗得岛州和康涅狄格州的代表在十月接到开会通知,他们于十二月在哈特福德开会。他们要求单独同英国媾和,断绝同日益壮大的西部各州的关系。他们认为,英军会在新奥尔良获胜,西部各州由于被英军从海上切断同东部的联系,可能无暇顾及联邦的命运。总统十分忧虑,主战派担心出现最坏的局面。值得美国庆幸的是,新英格兰政界的温和派在哈特福德会议上占了上风,大会只起草了一份严厉批评麦迪逊政府的意见书。脱离联邦的运动暂时平息下去了。他们宣布:“滥用权力改变宪法的企图必将使社会变革带来永远无法消除的弊病。”

   安德鲁·杰克逊在新奥尔良取得的胜利以及和谈的成功使新英格兰的不忠行为受到强烈谴责,也促联邦党蒙受无法洗刷的耻辱,但是,哈特福德大会的代表们所坚持的州权原则仍将在美国政治斗争中保持其活力。这场战争也促使新英格兰经济变得多样化。除了海运和贸易,新英格兰还建立了大规模的、获利甚丰的制造业和其他工业。

   美国在战争期间一直谋求和谈,而英国人直到一八一四年一月才同意谈判。美国代表团于六月抵达根特,亨利·克莱是代表团的一个成员。英国人起初拒绝讨论中立权和劫夺美国海员的问题,他们仍然希望在美国西北方建立印第安缓冲国。威灵顿的理智改变了这种气氛。前一年的十一月,他接到要他赴美统帅英军的邀请。他研究过关于普拉茨堡战斗情况的报告,意识到五大湖上的海军优势是夺取胜利的先决条件,而这一优势是无法得到的。而且,他认为在加拿大边界夺取美国领土对英国并无益处。于是,双方承认了漫长的北方边界的现状。其他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一八一七年,一个专门委员会对五大湖的海军力量作出了限制的规定。后来,缅因州的边界争端也通过调整的办法获得解决。当英国海军重新开战的时候。劫夺海员的活动已经停止。

   一场徒劳无益的战争结束了。高涨的反美情绪在英国又持续了几年,不过,美国从此一直被当作独立的大国来对待。英国陆军和海军学会了尊重他们以前的殖民地居民。当新大陆的英军听到实现和平的消息时,一个士兵写道:“我们这些来自伊比利亚半岛的士兵都很高兴,因为我们看出,在这种民兵战、海战、游击战和掠夺战的大杂烩中是无法赢得名望和其他军事荣誉的。”

   和平带来了长期的实际利益。这场战争是加拿大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加拿大人为自己在保卫家园的战斗中作出的贡献感到自豪,他们的爱国热情日益高涨。英美关系中还将出现许多波折。三十年之后,在有关俄勒冈所有权的争端中,双方对许多地区均有争议,有诉诸武力的危险。可是从那以后,加拿大和美国之间的三千英里边界一直无人防守。英国海军又占据了一百年的优势。在这块盾牌后面,美国在大陆上可以自由自在地实现它的目标。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