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相建造航空母舰·第十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竞相建造航空母舰·第十

竞相建造航空母舰·第十

作者:安东尼·普雷斯顿·英国

出自————《航空母舰发展史

出自————《战争通史

   日本人知道,他们的工业资源根本抵不过美国和英国,所以,他们要使战争速战速决。不过,日本人也预先制订了一些应急造舰计划,主要是为了改善航空母舰短缺的情况。早在1931年,日本人就设计了一艘大型潜艇供应舰,以便在必要时可以很快改装成航空母舰。1934年,又设计了2艘快速加油船。这些舰船结构上的主要特征是,必要时可以安装飞行甲板和武备。结果,1940年到1941年,“大鲸号”、“剑埼号”和“高崎号”(未竣工)都分别改装成“龙凤号”(13360吨,载机31架)、“祥凤号”和“瑞凤号”(11262吨,载机30架)轻型航空母舰。“龙凤号”的飞行甲板太小,服役期间大多在近海活动。“祥凤号”和“瑞凤号”飞行甲板较宽,成为舰队中有效的作战舰只。“祥凤号”在珊瑚海海战中被击沉,舰龄较短,它的姊妹舰“瑞凤号”自1942年1月服役以来,作战相当活跃。

   日本邮船公司有3艘17000吨级的豪华邮船“新田丸”、“八幡丸”和“春日丸”于1940年投入营运。由于通往欧洲的正常航线中断,这3艘邮船被海军征用,用来改装航空母舰。征用时,“春日丸”正在建造,1940年9月下水后立即被拖到佐世保海军工厂进行改装,次年9月改装竣工。1940年“新田丸”和“八幡丸”同样进行了改装,历时大约6个月。这3艘轻型航空母舰重新命名为“大鹰号”、“冲鹰号”和“云鹰号”,航速21节,载机30架,作为第二线舰只或辅助航空母舰服役。如果说日本人曾经制订过某种护航政策的话,这3艘舰可以说是第一批护航航空母舰。“大鹰号”、“冲鹰号”和“云鹰号”没有装拦阻装置和弹射器,不能同联合舰队一起行动,其主要任务,只限于运送飞机和训练飞行人员。

   1940年10月,对日本邮船公司两艘更大的27000吨邮船“出云丸”和“橿原丸”开始进行改装。这两艘邮船于1941年6月下水,1942年夏季编入现役,命名为“飞鹰号”和“隼鹰号”,排水量为24140吨,载机53架。这是日本第一批把烟囱装在上层建筑上的航空母舰,烟囱呈26度斜角外伸(这是日本航空母舰烟囱的典型配置),使飞行甲板避开烟尘。

   1939年,日本制订了“04”计划,该计划包括建造一艘新型舰队航空母舰。无法弄清英国人建造光辉级航空母舰对这艘新型航空母舰的设计有什么影响,它除了装有装甲飞行甲板外,其主要性能同翔鹤级相似。由于采用装甲飞行甲板,这艘新型航空母舰减少了一个机库。排水量限定为29300吨,因此,该舰只能搭载53架飞机和21架飞机备件,航速33节。除了烟囱成26度角外伸外,舰首和烟囱都是封闭式的,与英国光辉级航空母舰很相似。这艘航空母舰命名为“大凤号”,1941年动工,1944年服役。

   1940年,由于各船厂忙于上述航空母舰的改装,日本没有建造新的航空母舰。1941年,日本决定建造1艘飞龙级改型航空母舰,1942年再建造1艘姊妹舰。实际上,除了简化结构只设有两部升降机外,云龙型航空母舰与飞龙型没有多大区别。

   由于在中途岛海战中损失了4艘航空母舰,必须火速重新安排航空母舰的建造计划。建造另外2艘大凤型航空母舰的计划改为建造5艘。德国豪华邮船“沙恩霍斯特号”从1939年9月就停在神户,日本人按大凤型航空母舰的设计图纸对它进行了改装,命名为“神鹰号”,于1943年12月服役。1942年12月,开始对两艘较小的邮船“阿根廷丸”和“巴西丸”进行改装。“阿根廷丸”于1943年11月改装竣工,命名为“海鹰号”,其姊妹舰作为飞机运输舰在航渡中被击沉。从1942年末开始,日本人成功地把“千代田号”和“千岁号”水上飞机母舰改装成了航空母舰。

   除了追加的3艘大凤型航空母舰外,采取上述增强航空母舰实力的措施是合理的。不过,日本人挖掘工业潜力建造航空母舰迟了一步,他们决定再建造13艘云龙型航空母舰的计划根本无法实现。“伊吹号”重巡洋舰改为航空母舰的工程从1943年11月就开始了,到战争结束时,只完成工程量的80%。

   改装工程最大的是64000吨级的第3艘大和型战列舰“信浓号”。该舰于1940年5月开始动工建造,由于把劳力投到建造其它舰只方面,下半年工程进度放慢,直到1942年6月才铺完主甲板;后来,又由于决定优先建造航空母舰,它的建造工程全部停了下来。为了对这艘有265.85米长的船体进行改装,曾提出过两个方案:其一,改装成舰队航空母舰,这需要进行全面改装;其二,改装成执行飞机维修或支援任务的航空母舰,这只需进行部分改装。航空母舰在太平洋上纵横驰骋,续航力要大,第二个方案显得更为重要。日本人设想,让需要维修保养的飞机在“信浓号”上降落,修好后再返回各自的母舰。“信浓号”还可以为在作战半径尽头活动的飞机加油和补充弹药,延长其作战半径。

   最后采纳了折衷方案。给“信浓号”装上全套维修设施,并配上一支规模不大的战斗机队,用于自卫。1942年夏季,改装工程上马,尽量保留了原战列舰的特点。例如,保留了原457毫米主炮炮座和高速扬弹机,以便从弹药舱提升炸弹和鱼雷雷头。如“大凤号”一样,“信浓号”装了装甲飞行甲板,上层建筑也有装甲保护,并装了16门127毫米炮、145门25毫米炮、336管防空火箭炮等大量防御武器。

   大量建造和改装航空母舰使日本船厂格外紧张,但飞行员短缺的情况比起船厂来更为严重。战争初期,无论是航空母舰上的飞行员还是岸基航空战队的飞行员,都是受过极好训练的一流飞行员。他们学过飞行技术、飞行理论和飞机设计,有少数飞行员战前就是飞行军官。他们从14岁起开始受训。经过严格选拔,选中者先接受8个月的广泛训练,飞行大约100个小时。飞行军官的训练更严格,训练时间为10个月,训练期内飞行150到175个小时。他们比一般海军飞行员具有更高的飞行技能。

   这样严格训练的不足之处是,每年只能培养出大约100名飞行员。从开始训练到上航空母舰服役,每一个飞行员的训练时间长达5年之久。由于日本海军飞行员在1942年损失很大,教学部门把训练大纲的内容作了大刀阔斧的削减,海军飞行员的技术水平从此受到削弱。同时,预备役军官也应征受训,还降低了海军飞行员的体质标准,这意味着不少受训人员的体格不符合要求。

   中途岛海战中损失的飞行员由教练航空队的毕业学员补充上了。到1943年4月,为了补充腊包尔基地遭到严重损失的第11航空舰队 [ 校者注:岸基航空部队 ] ,大批舰载飞机和飞行员被抽调离舰。飞行员的损失在不断增加,到了年末,已严重感到不足。日本人开始把飞行学员的中期训练缩短10个小时,尔后又缩短了初期训练时间和操作训练时间。受完训练的飞行员被直接派到作战部队,在那里再进行战前的短期过渡训练和战术训练。这些毫无经验的飞行员,大都是些短命鬼。

   日本也缺少合格的飞行教官来指导飞行学员,如何从标准双翼教练机过渡到驾驶快速的零式战斗机。许多飞行学员在训练中失事丧命。1943年下半年战斗机训练的事故损失率增加一倍多。1944年头9个月,一位对现行训练方法感到担扰的海军参谋决定,改用旧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结果事故损失率更高。

   最后的结果是,在现有航空母舰上服役的都是一些没有作战经验的飞行员,而新服役的航空母舰则只有飞机,没有飞行员。这种情况,在1944年6月马里亚纳海战中达到了高峰。当时,有些飞行员只会从航空母舰上起飞,却不知如何在航空母舰上降落。4个月后,参加莱特湾海战的日本航空母舰由于没有航空汽油供应,根本就没有搭载飞机。

   美国人的作法完全不同,他们用招募办法培养了第一流的海军飞行员队伍。招募范围很广,有大批受过教育的人志愿报名参加,可以毫不困难地挑选体格和智力都合格的人员。除了战前就有的佛罗里达州彭萨科拉飞行学校外,在佛罗里达州的杰克逊维尔和得克萨斯州的科珀斯克里斯蒂,又新建了两所飞行学校。到1943年年中,大约有45000人接受了飞行训练。

   1941年每月只招收200名飞行学员。从1942年开始,飞行学员的递增速度几乎令人难以置信。训练期间没有发生任何重大事故,学员质量符合要求。首先,92所飞行学校对学员进行3个月的基础训练,学习基本飞行知识,再接受3个月的航海训练,包括操作和理论学习。尔后,学员被分配到16所初级航校接受飞行训练,如果训练合格(淘汰率仅为15%),便派往彭萨科拉或科珀斯克里斯蒂进行中级飞行训练。在这个阶段,年青的飞行学员才有机会上舰载机,如巡逻轰炸机或观察机。每处训练中心都设有6个辅助训练站,而每一个辅助训练站都有自己的卫星机场。

   操作训练在杰克逊维尔进行。训练2个月后,将要在航空母舰上服役的飞行员到伊利诺斯州格伦威福进行飞行甲板降落训练。美国海军用两艘非编航空母舰进行这种训练。(这两艘母舰叫“黑貂号”和“沃尔弗林号”原是航行在五大湖上的汽船。)冬季,当密执安湖结冰时,飞行学员需要到太平洋,在西海岸一艘航空母舰上进行领取航空母舰降落资格(简称航母资格)的测验。每一个飞行学员的累计飞行时间要达到360小时到450小时。这种训练制度的实际效果取决于高水平的教官。从基本训练开始,由有经验的航空母舰飞行员任教,操作训练通常是由有过战斗飞行阅历的人来执教。

   合格的飞行学员被编入岸基飞行中队,大约在6个月时间内,这个岸基飞行中队就会和别的飞行中队一起编成一个航空母舰飞行大队了。飞行大队组成后,就立即派到航空母舰,或者到航空母舰接收那些已经完成飞行任务的飞行员的飞机。前一种情况,飞行员有足够时间适应舰上环境,获得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经验。后一种情况,飞行员上舰一两天后就得参加战斗。

   在训练飞行员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麻烦,美国海军很重视保护飞行员的生命安全。为了营救遇难的飞行员,潜艇、水上飞机和水面舰艇经常要冒极大危险担负“飞机警戒哨”任务。这种作法,与日本指挥官的鲁莽无情、不顾飞行员死活的行为截然相反。

   当战幕在欧洲拉开的时候,英国飞行员的数量很有限。1939年9月,皇家海军只有360名合格的飞行员和332名飞行学员。皇家空军掌管飞行大权时遗留下来一个十分愚蠢的规定是,皇家海军不得单方面增加飞行员数额。皇家海军不能象美国海军那样进行飞行员的基本训练,中级训练也仍然掌握在皇家空军手里。

   英国皇家海军飞行学校迁到加拿大后,问题得到了部分解决。当彭萨科拉飞行学校根据美国租借法案接受第一批皇家海军飞行学员时,情况开始好转。皇家海军还从加拿大和新西兰多余的飞行员中得到一些补充。补充的飞行员大多是陆上飞行员,到皇家海军后才开始海上飞行。到1942年年中,皇家海军共有1632名飞行员。

   英国和美国力争达到的目标是,飞机和飞行员的数量能远远超过现役航空母舰的实际需要。1941年,英国各家造船厂任务饱和,加上钢材短缺和德机轰炸,要实现既定目标困难重重。美国没有遇到这样的麻烦。珍珠港事件一个星期后,美国便决定建造两艘埃塞克斯级“本宁顿号”(CV19)和“拳帅号”(CV20)航空母舰。当时,预计这两艘舰在1944年12月编入现役(实际上推迟到1945年服役)。为了尽量得到更多的航空母舰,又匆匆制订了一项计划,把一艘克里夫兰级轻巡洋舰186米长的船体改装成轻型航空母舰。同日本人用邮船或辅助船只改装的大多数航空母舰不同,这艘航空母舰装有一定武备,并按海军标准建造、分级,航速在30节以上。在追求航空母舰数量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别出心裁,把欲速则不达的观念置之度外。

   1942年1月,新泽西州坎登纽约造船公司受命停止了“阿姆斯特丹号”(CL59)轻巡洋舰的建造工程。有关当局决定把这艘巡洋舰改为轻型航空母舰。这次改装很不地道,水线以上部分过重,几乎使该舰倾覆。为了消除这一缺陷,左舷加了一层防雷扩壳,加肥了船体,护壳内用水泥压载,以均衡右舷上层建筑的重量。同日本航空母舰一样,它的上层建筑很小,烟气从伸出右舷舷外的四个小烟囱排出。有两部中线升降机,但只有安装一部弹射器的空间。(从它的长度来看,应该增加一部。)原先准备装4门127毫米高射炮,由于没有地方,一直未装。这艘外貌堂皇的新舰命名为“独立号”(CVL22)。6个月后,“塔拉哈西号”(CL61)、“纽黑文号”(CL76)、“亨廷登号”(CL77)、“戴顿号”(CL78)、“法戈号”(CL85)、“威明顿号”(CL79)、“布法罗号”(CL99)、“纽阿克号”(CL100)分别重新改装成轻型航空母舰,并依次命名为“普林斯顿号”(CVL23)、“贝劳伍德号”(CVL24)、“考佩斯号”(CVL25)、“蒙特里号”(CVL26)、“克朗波因特号”(CVL27)、“卡伯特号”(CVL28)、“巴丹号”(CVL29)和“报复号”(CVL30)。“报复号”很快又改名为“圣哈辛托号”;“克朗波因特号”也改名为“兰利号”,以纪念在东印度群岛被击沉的“兰利号”老水上飞机母舰。此级航空母舰于1943年1月至12月编入现役。

   建造独立级航空母舰只是权宜之计。该级航空母舰住舱狭窄、拥挤,载机数量和飞机维修能力都很有限。当它们首次出征太平洋时,其飞行大队只有24架恶妇式战斗机和9架复仇者式鱼雷机。曾经有人建议把该级航空母舰作为战斗机母舰使用,但遭到拒绝,直到战争将近结束的时候才采纳这个建议。1944年,“独立号”航空母舰装了专用设备,成为第一艘夜战航空母舰,训练夜战战斗机。该舰很少进行昼间飞行,白天时间留给飞行员休息,对飞机进行维护保养。这同常规航空母舰的作战时间安排恰好相反。

   诚然,美国海军承担了两个大洋的战争,继日本袭击珍珠港之后,德国人又向美国宣战。1941年初,应英国紧急请求,美国海军开始把一艘商船改装成航空母舰,以便为护航运输队护航。这是第一艘护航航空母舰。该舰的出现要追溯到1940年。当时,从西部海域驶往联合王国的护航运输队,经常受到从法国大西洋海岸新建基地起飞的德国远程巡逻机的监视。这些FW200秃鹰式飞机为德国潜艇寻找攻击目标,也袭击商船,其续航力比任何英国岸基飞机都大得多。

   为了对付“秃鹰威胁”,最初是从“柏伽索斯号”老式水上飞机母舰(原名“皇家方舟号”)上弹射陆上战斗机,在近海截击秃鹰式飞机。“柏伽索斯号”的作战行动表明,要对付秃鹰式飞机的盯梢和轰炸,必须给护航运输队配备性能更好的飞机。五艘用商船改装的所谓飞机弹射商船的作战活动,也证明了这一点。接着出现了载机商船(FCS)。这是一种普通货船,船上装有弹射器,起飞皇家空军的飓风式飞机。战斗机弹射起飞的缺点是,飞机一旦出事,飞行员也难保全性命。虽然想了一切营救飞行员的办法,但危险性依然很大。特别是在天气恶劣的时候,载机商船上的飞行员每次起飞,都必须要有非凡的勇气。

   战前,海军部贸易局曾提出过一个改装小型“保护贸易”航空母舰的计划;1938年,甚至还计划过把“玛丽女皇号”和“伊丽莎白女皇号”巨型远洋邮船改装成专门在贸易航线上服役的航空母舰。由于飞机奇缺,两项计划都被束之高阁。载机商船的作战取得某种成功后,英国再次提出了上述设想,请求美国海军提供一艘以C3型标准货船 [ 校者注:美国政府根据1936年国会通过的商船法,从1938年开始执行长期造船计划,主要是建造5种平时标准型货船,其中C2型和C3型为高速货船。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美国政府从1941年开始实施非常时期援英造船计划,主要是向英国提供C2型和C3型货船。英国的一些护航航空母舰就是用C3型标准货船船体改装而成的 ] 为基础的护航航空母舰的原型,然后由英国自行改装。

   美国提供的原型母舰是“长岛号”护航航空母舰(BAVG1) [ 校者注:BAVG是英国护航航空母舰的舰种代字 ] 。该舰于1941年6月编入现役。2个月后,由原德国“汉诺威号”香蕉船改装的护航航空母舰“大胆号”编入了皇家海军。“大胆号”很快立了战功。它虽然只搭载6架欧洲燕式II型(美国称为野猫式)战斗机,但3次战斗就击落、击伤或赶走了9架FW200式飞机。此外,在为护航运输队护航期间,还发现过9艘德国潜艇。“大胆号”有着光荣、短暂的一生。1941年12月,它第3次为护航运输队护航,在异常激烈的战斗中被击沉。实践证明,该舰的设计是成功的。这个时候,美国正在为英国建造5艘长岛级改进型护航航空母舰,它们分别命名为“射手号”、“复仇者号”、“欺骗者号” [ 校者注:又译“比特号” ] 、“军马号”和“冲击者号”。它们最快也要到1942年春天才能服役。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海军立即决定建造25艘护航航空母舰,其中24艘是给自己建造,1艘是给皇家海军建造的。这批护航航空母舰采用了低速柴油机主机,航速为19节。它们当中,“桑加门号”(AVG26)、“苏万尼号”(AVG27)、“切南戈号”(AVG28)和“桑提号”(AVG29)4艘原是海军大型油船。这是第一批改装成功的护航航空母舰,为双轴,贮油量比由C3型货船改装的护航航空母舰多一倍。跟独立级轻型航空母舰一样,这些小型护航航空母舰的关键设备是弹射器。弹射器可以弹射新一代的比较重的飞机,无需占用有限的降落区。

   1941年12月下旬,即“大胆号”护航航空母舰被击沉的第二天,皇家海军的“射手号”进行了首次甲板降落。但是,它直到1942年3月才驶离美国。第4艘护航航空母舰“军马号”一直留下未走,用作教练舰,其余的均于1942年横渡大西洋。开回英国。就在这一年,英国人向美国提出了建造大批护航航空母舰的要求。结果,战争期间美国总共向皇家海军转让了39艘护航航空母舰。

   护航航空母舰服役不久,便有人想到用它们来支援登陆作战。盟国在两栖作战和联合作战中采用了新战术,证明在敌岸登陆的开始阶段实施空中掩护至关重要。在修好野战机场,陆上飞机能够实施地面攻击、进行战斗巡逻之前,这一任务可由舰载机来完成。大型航空母舰能够承担这种任务,但它们留在近海很危险,补给也往往发生困难。用护航航空母舰来提供战斗机保护和地面攻击就比较容易。护航航空母舰的飞行大队规模虽然比较小,担负这种任务却很适合。1942年11月北非“火炬”登陆作战时,在老式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的支援下,英国“欺骗者号”、“冲击者号”和“复仇者号”护航航空母舰出动了45架海上飓风式战斗机、12架海火式战斗机和3架剑鱼式鱼雷机。美国“桑加门号”、“苏万尼号”和“桑提号”护航航空母舰起飞了55架野猫式战斗机、26架复仇者式鱼雷机和18架无畏式轰炸机。

   11月15日,“复仇者号”护航航空母舰在为一支开往英国的护航运输队护航的时候,被德国“U-155号”潜艇击中一条鱼雷。该舰的货船船壳没有任何防护,比较脆弱,舰上航空汽油起火,酿成大爆炸,500多名舰员中只有17人死里逃生。这次灾难,使英国人对这批护航航空母舰的航空汽油系统很不放心,认为远远没有达到他们的安全标准。尽管美国人一再郑重声明,他们为了大西洋上的运输免遭损失,全力以赴建造各种护航舰只,英国人还是把受援的每一艘护航航空母舰送进船坞进行改装。(护航航空母舰的舰种代号从AVG改为ACV,这时又改为CVE。)改装工程包括:更换供油系统,改进压载系统,以适应北大西洋的恶劣气候。改装时间为3个月。1943年3月,“冲击者号”护航航空母舰在克莱德湾发生爆炸时,一些人七嘴八舌,弄得惶惶不安。有一桩事倒是值得一提:英国有两艘护航航空母舰相继被鱼雷击中,还有一艘护航航空母舰被一架日本神风特攻机击伤,航空汽油没有发生爆炸,这三艘航空母舰全部幸免于难。

   在大西洋之战中,护航航空母舰的主要贡献是,填补了大洋两岸岸基飞机无法到达的空白区(即所谓的“黑窟”)。一旦空中保护把大洋两岸连接起来,以前在这个海域可以为所欲为地进行游猎的德国潜艇就会受到严重威胁。1943年3月,在北大西洋海域开始进行例行反潜作战的第一艘护航航空母舰是美国的“博格号”;1个月后,皇家海军“欺骗者号”加入到反潜战行列;5月,又增加了“射手号”。到6月间,这个海域有4艘护航航空母舰为护航运输队护航。不断遭到护航航空母舰打击的德国潜艇,不得不离开“黑窟”,开赴南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比较安全的水域作战。1943年春季,德国潜艇展开大规模攻势,邓尼兹海军上将期望这次能摧毁盟国护航运输队体系,迫使英国缴械投降。盟国护航航空母舰恰巧在这个时候开到战场参加反潜作战,正解燃眉之急。

   渡过危急关头之后,载机商船也开始服役。它们虽然比第一批护航航空母舰投入战斗晚些,但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在“大胆号”进行改装的时候,有人提出了“载机商船”这一概念。这是一种装有简易飞行甲板的油船或者粮食船,能携带3-4架飞机。这种油船和粮食船要经过精心选择:能象普通货船那样载运货物,在舷侧起货不需要任何吊货杆装置。有6艘粮食船和4艘油船改装成了载机商船,都以“帝国”命名。另外还有9艘拉帕娜级油船改成了载机商船。在第一艘护航航空母舰编入现役1个月之后服役。在大约4000个航次中,载机商船没有击沉过德国潜艇,由它们护航的护航运输队也没有让德国潜艇得逞。载机商船跟护航航空母舰不同,随着德国潜艇威胁的减少,在1944年末又改成民用货船,只有一两艘服役到战争结束。

   大西洋之战高潮过后,盟国又把注意力转向海军航空兵长期追求的目标。美国海军决定继续建造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1942年8月到1943年6月订购了19艘,设计上稍有改进。它们以“长体”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著称,比原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长3.63米(这是为了改进舰首形状,其它方面完全和原埃塞克斯级相同)。

   在这批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竣工以前,有不少航空母舰被击沉(它们参加过多次战斗),于是,将一些航空母舰重新命名,如:“好人理查德号”(CV10)改名为“约克城号”(1942年);“奇尔沙治号”(CV12)改名为“大黄蜂号”(1942年);“汉科克号”(CV14)改名为“提康德罗加号”;“卡伯特号”(CV16)改名为“列克星敦号”(1942年);“奥里斯坎尼号”(CV18)改名为“黄蜂号”(1942年);“提康德罗加号”(CV19)改名为“汉科克号”;“克朗波因特号”(CV32)改名为“莱特号”(1944年);“福谷号”(CV37)改名为“普林斯顿号”;“赖特号”(CV47)改名为“菲律宾海号”(1944年)。

   另外命名的航空母舰还有:“好人理查德号”(CV31),“奇尔沙治号”(CV33),“奥里斯坎尼号”(CV34),“报复号”(CV35),“安提坦号”(CV36),“香格里拉号”(CV38),“张伯伦湖号”(CV39),“塔拉瓦号”(CV40),“福谷号”(CV45)和“硫黄岛号”(CV46)。1945年,撤销了“硫黄岛号”、“报复号”和另外6艘尚未命名的航空母舰。

   1942年8月,3艘舰队航空母舰(CVB)中第一艘订货的是“中途岛号”(CVB41)。“中途岛号”以埃塞克斯级为蓝本,排水量45000吨,是美国第一艘装有装甲飞行甲板的大型航空母舰。1943年,决定建造两艘姊妹舰“罗斯福号”(CVB42)和“珊瑚海号”(CVB43)。这3艘航空母舰比以往建造的所有航空母舰都先进,但船体太宽,不能通过巴拿马运河。中途岛级航空母舰在设计上采纳了衣阿华级战列舰的某些特点,摆脱了先前只重视轻型防护的设计思想的束缚,在许多方面都吸取了实战经验。例如,所有的火炮都装在飞行甲板下面,火炮射击时产生的气浪不致损伤飞机。唯一比中途岛级航空母舰大的是日本的“信浓号”。然而,中途岛级航空母舰的载机量为137架,航速33节,大大超过了“信浓号”。只有头两艘中途岛级航空母舰在战争末期下水,其余3艘都被撤销了。

   1943年9月,又批准建造两艘轻型航空母舰。这次不太紧迫,要求纽约造船公司参照独立级航空母舰的布局和设计,船体则同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相类似。采用了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的动力装置,建造周期相应缩短。这两艘航空母舰的船体宽度比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大1.83米,稳性没受影响。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比克利夫兰级巡洋舰大。它们(“塞班岛号”CVL48,“赖特号”CVL49)的性能比独立级航空母舰好。不过,同独立级航空母舰一样,它们能够使用的飞机型号有限,加上施工难度大,造价高,并不合算。

   前面曾经提到,英国人苦于船厂遭到空袭,正在按轻重缓急次序重新安排建造计划和处理原材料短缺问题。尽管如此,英国人仍然制订了扩充航空母舰兵力的计划,着手建造尺寸更大的“怨仇号”和“不倦号”航空母舰。这两艘航空母舰要到1944年才能竣工。另外,还建造了一艘小型航空母舰,该舰命名为“独角兽号”。“独角兽号”于1938年订货,1941年下水。它与日本的“信浓号”相似,资格比“信浓号”还早。它的船体尺寸较小,有飞行甲板、弹射器和两个机库,用于维修和保养飞机。它最突出的特点是有一个宽敞和净空很高的机库,可以装载当时的任何大飞机。防护性能不如舰队航空母舰,但装有足够的防御武备,航速可达24节。它于1943年服役,作为作战舰只使用。年底,又改为供应舰,为大型航空母舰补给燃油和弹药起了重要作用。美国和皇家海军有许多护航航空母舰未曾游猎过潜艇,在战争期间只担负向前线运送飞机的任务。

   从1940年起,就着手准备实施怨仇级改进型航空母舰的建造计划,为了吸取作战经验,直到1942年才动工。一共计划建造4艘,即“大无畏号”、“皇家方舟号”、“非洲号”和“鹰号”。它们的排水量为38000吨,机库为封闭式,船体比怨仇级大出许多,载机量可达100架。主要武备和怨仇级航空母舰相同,但高射机关炮火力较强,每个炮群都配有雷达炮瞄装置。这4艘航空母舰建造工程进展缓慢,只有“大无畏号”和“皇家方舟号”赶在战争结束之前竣工,另外两艘尚未建成便被解体了。“大无畏号”改名为“鹰号”,以代替1942年在为马耳他护航运输队护航时被击沉的“鹰号”。

   舰队航空母舰只能由最大的造船厂来承造,需要耗费大量劳力和设备。1941年到1942年,英国海军部又制订了建造一种更适用的航空母舰的计划。该级航空母舰将配合舰队作战,而不是护航航空母舰。因此,对结构上哪些是必需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都作了仔细研究。为了做到增大尺寸而不增加排水量,取消了装甲,在征求航空母舰舰长的意见之后,决定把满载航速降到23节。战争经验表明,航空母舰上的航空部门人员减员很快。该级航空母舰在确保结构刚性的前提下,减少了一些舰内“夹层”防护结构。为了加快建造速度,水线以下船体部分是按劳氏船级社的商船规范建造的。动力部分采用了海军规定的标准单元配置,以减少水下破损。为了满足航空母舰加速的需要,每艘航空母舰都装有驱逐舰上采用的双轴引擎。

   该级航空母舰竣工时排水量仅13000吨,可载机48架,装有一部弹射器。一般来说,该级舰物美价廉,舰内布局宽敞舒适。到1945年,有16艘该级航空母舰下水,分别取名为“巨人号”、“埃德加号”、“光荣号”、“火星号”、“大洋号”、“英雄神号”、“凯旋号”、“尊敬号”、“复仇号”、“勇士号”、“大力士号”、“巨大号”、“庄严号”、“尊严号”、”有力号”和“恐怖号”。实际上,后来只有两三艘开到太平洋,在作战中起了重要作用。由于“独角兽号”维修航空母舰在使用上获得成功,英国人把“埃德加号”和“火星号”也改装成了维修航空母舰,与“独角兽号”担负同样的任务。1944年,这两艘舰分别改名为“英仙座号”和“先锋号”。

   这些轻型航空母舰的最大缺点是尺寸小,航速低。1943年,开始建造扩大型(或中型)航空母舰,其主机功率比巨人级增加了一倍,在满载状态下(25000吨),航速比巨人级增加4-5节。该级舰尺寸增加不多,船体加宽了大约3米,水下防护有改进,载机量比巨人级稍多。最初计划建造8艘,1945年撤销了4艘,开工建造的只有“海神之子号”、“堡垒号”、“人马座号”和“竞技神号”。

   大战后期,英国设计的航空母舰在许多方面都很出色,威力强大。47000吨的马耳他级航空母舰,就是在尺寸和威力上都能与中途岛级媲美的航空母舰。马耳他级完全不同于有装甲防护的一般航空母舰。为了在太平洋服役,它是按美国线型图设计的。马耳他级的设计航速为33节。舰上装有8座双联装115毫米炮(计16门,和以前建造的航空母舰相同)和55门高射机关炮。机库采用封闭式,载机80架,机库甲板有重装甲,飞行甲板仅加一层薄防护钢板。主机舱、燃油舱、航空汽油舱和弹药舱周围的船体都有装甲防护。另外一个不寻常的特点是,在飞行甲板舷侧和中心线各有两部升降机。上层建筑很长,分成了两部分,以便使277.4米长的船体保持一定的曲度。

   比起1945年建成的大无畏级航空母舰来,这3艘超级航空母舰并不先进多少,所以撤销了建造计划。它们给海军航空兵留下了一个十分现实的“可能性”,假如果真建成,它们将会象中途岛级航空母舰那样服役至今。

   到1943年,盟国规模庞大的飞机制造工业已经全面铺开。零式战斗机的性能虽好,恶妇式战斗机的性能却更胜一筹,而海盗式战斗机一旦消除了缺陷,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好的海军战斗机了。英国主要是靠美国海军提供性能优良的飞机,自己制造的舰载机数量有限。象鲟鱼式这样的鱼雷机未必有什么价值,但萤火虫式战斗机倒是一种比较好的近程支援护航战斗机。不过,作为截击机使用就显得过于笨重。日本战斗机已经失去了1941年到1942年间压倒美国人的优势,飞行员的训练素质每况愈下,已不能保持原来的水平作战了。日本人缺少性能良好的飞机,其程度超过了英国人。到了1944年,日本人缺少飞行员和航空汽油的情况更加严重了。

   这里,还应该回述一下其它轴心国的航空母舰。由于建造潜艇急需钢材和劳力,德国人别无他途,不得不于1940年把“格拉夫·齐柏林号”及其姊妹舰的建造工程停下来。德国人认识到该级航空母舰设计上存在的缺陷,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修改。这项工作完成后,“格拉夫·齐柏林号”于1942年复工。(1940年,它的姊妹舰在船台上解体。)1943年,这项工程再次下马。这时,意大利也在把邮船改装为航空母舰,并弄到一部弹射器,加快了建造速度。意大利采取的这个步骤,促使德国人下决心要建立自己的航空母舰兵力。1942年,德国开始了把正在建造的“扎特里兹号”重巡洋舰改装为航空母舰的工程。工程断断续续,直到1945年还未竣工。

   1940年和1941年,意军遭到英国航空母舰的沉重打击,这才使他们放开眼界,开始摸索建立海军航空兵的路子。1941年7月,在西格蒙德将军(工程师)的领导下,他们着手把23000吨邮船“罗马号”改装为航空母舰。意大利人不光在这艘邮船上加了一个飞行甲板,还把2艘停止建造的轻巡洋舰的汽轮机装到了这艘军舰上,使它的航速从原来的21节提高到30节。该舰命名为“苍鹰号”。改装工程进展顺利,1943年9月初,它差不多可以进行海上试航了,这时正好赶上意大利投降。不过,该舰即使早日完工,它也配备不上飞机。同其它意大利军舰一样,它外形漂亮,最大理论载机量为51架雷冈2001式飞机。当这艘航空母舰落入德国人手里以后,便成了盟国的主要攻击目标。该舰先是被炸弹炸伤,后来又被几条人操鱼雷击中,1945年德军投降前被德国人炸毁。

   意大利人还选择了另一艘尺寸与“罗马号”相似的“奥古斯塔斯号”邮船进行改装,但不象对“罗马号”那样精心。这是一艘平甲板护航航空母舰,没有上层建筑。该舰于1942年末命名为“猎鹰号”(后改名为“鹞鹰号”),意大利投降时尚未完工,仍剩下一些收尾工程。这艘舰同样落到了德国人手里,1944年德国人将其击沉。

   山本海军大将最后也承认,德国、意大利乃至日本,有没有能力进行航空母舰战争,最后取决于工业生产能力。盟军在战争初期虽然处于明显的不利地位,但他们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