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幕府末期的海防
作者:外山三郎 ·日本
出自————《日本海军史》
出自————《战争通史》
[锁国海防的终结]
明治海军的建军思想源于幕府末年的开放海防论,明治海军创建时期的军舰,几乎都是从幕府及各藩接受下来的。
幕府末年的海防论,是因欧美诸国逼迫日本开放而引起的,是在德川200余年的锁国海防的破绽上形成的 。
海防理论的先驱者是林子平(1730~1793年),他在《海国兵谈》一书中这样写道:“什么是海国?海国是无邻国接壤、四面环海的国家。因此海国须拥有与海国相称的武备,不同于中国的兵法和日本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各种军事学说的军事思想。不懂得这一点,就难以建立日本的国防。首先,要知道海国既有易遭外敌入侵的弱点,也有易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强点。说易遭外敌入侵,是因为入侵者乘坐军舰若遇顺风,一、两天便可越过二、三百里到达日本。若无防备,便难以抵挡。……为防御外敌入侵,就要靠水战,而水战的关键是大炮。抓好这两点,就抓住了日本国防的关键。这就是与中国、蒙古等大陆国家国防思想的不同之处。”
上述思想,可以说是现在也通用的海防的基本理论。但当时的幕府却把其视为蛊惑人心的异端邪说而加以禁锢。
那么,当时的幕府对海防持什么观点呢?
1792年(宽政4年),俄国使节拉克斯曼来到根室,要求通商,1804年(文化元年)又一个俄国使节列扎诺夫闯到长崎;1811年,俄国军舰开到国后岛,舰长哥罗宁等人登上该岛。另外,1808年英国军舰为追击荷兰船“菲顿”号,开进长崎港,这使幕府大为吃惊。英荷两国争夺殖民地的战争竟波及到了日本。面对这种情况,1825年(文政8年)发布了驱赶外国船只的命令,继续坚持锁国的海防政策,具体行动是加紧建设海岸要塞和修筑炮台。
但是通过鸦片战争,幕府终于懂得了锁国海防的局限性。在这次战争中,清军战败,英军取胜,夺占了香港。由此,幕府感到总有一天英国势力会同样达到日本,于是攘夷论开始后退,1842年(天保13年)取消了驱赶外国船只的命令。
更使日本感到震惊的是培利舰队的到来。培利是美国东印度舰队的司令,他携带美国总统的国书,于1853年(嘉永6年)率领4艘军舰进入东京湾的浦贺,要求日本开放。实际上,事先荷兰政府已经作为传闻将此事告诉了幕府,并且荷兰国王威廉三世也向幕府介绍了国际形势,劝其实行开放国策,但是幕府一直半信半疑。
一年之后,培利舰队又出现在品川附近海面,要求幕府对国书给予答复,终于使幕府答应缔结日美亲善条约。接着,同英国、俄国、荷兰和法国也相继缔结了同样的条约。至此,历时200余年的锁国状态被打破,同时锁国海防也宣告结束。
[依靠荷兰发展欧式海军]
开放后的海防,必须以应付林子平所说的水战的海军为主体。当然,锁国海防也并不认为水军是无用之物,但本质上有不能相容之处。如1838年,水户藩建造的一艘军舰“日立丸”(长36米,宽10米),只因为不符合锁国国策而不许使用。但,如今已经决定开放的幕府,却把发展海军摆在首要的地位。1853年9月,幕府撤销1635年颁布的禁止建造大型船舶的命令,自己率先迈出了组建和振兴海军的第一步。
关于振兴海军,已有萨摩藩在着手进行,幕府本身也雇用高岛秋帆和江川太郎左卫门等主持洋炮的制造和人员的培训,同时还采纳佐佐间象山提出的“海防八策”等献策,振兴海军的基本准备已部分完成。问题在于军舰,在解除禁止建造大船的禁令一个月后的1853年10月即决定向荷兰购买军舰。
然而,当时在欧洲,俄土战争正酣,所以荷兰政府不愿意马上答应日本的要求。1854年8月,荷兰东洋舰队所属蒸汽机船“森宾”号受派遣来到长崎。该舰舰长费比尤斯中校受幕府之聘,在停泊的三个月里,以“森宾”号为主要教材对幕府选拔出来的直属武士的子弟讲授关于海军的基础知识。这是日本在建设近代海军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1855年(安政2年),荷兰政府接受了日本两艘炮舰的订货。同时又以其国王的名义把“森宾”号赠送给幕府。该舰被改名为“观光丸”,成为日本近代海军的第一舰。
幕府趁此机会于同年在长崎开办了海军传习所,将“观光丸”用作练习船,并聘请该船的荷兰上尉佩尔斯·林肯等21人担任教官,日方任命永井尚志为传习所总监,胜麟太郎等为助理。传习生共有一百数十名,都是从各藩选拔出来的,其中包括幕臣70名。
1857年,幕府在筑地开办军舰教授所,长崎传习所毕业生的大部分转到这里继续深造。他们把“观光丸”安全地开到横滨,显示了在长崎传习所学习的成绩。军舰教授所不久改名为海军操练所,从1857年7月19日开始上课。
1857年9月,向荷兰订购的第一艘军舰——“咸临丸”开驶抵长崎,第二年另一艘军舰“朝阳丸”也到达长崎,两舰都用作练习舰。由于荷兰当局顾虑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停止向日本派遣教官,长崎传习所便于1859年关闭了。
1854年5月,幕府在浦贺新建造了一艘双桅的欧式帆船“凤凰丸”,长约36米,宽9米。与此同时,萨摩藩建造了一艘3桅帆单舰“昌平丸”。幕府依靠本国力量建造的第一艘蒸汽船是“千代田”型军舰,该型军舰于1863年(文久3年)在石川岛着手建造,1866年(庆应2年)竣工。
幕府的军舰主要靠从外国购买,除荷兰之外,也向其它国家订购,如向美国订购了“富士山”号。向俄国订购了“回天”号,向法国订购了“东”号等。其中向荷兰订购的“开阳丸”,排水量3,000吨,战斗力最强,是幕府海军的旗舰。
1860年(万延元年)1月19日,日本代表团一行乘坐“咸临丸”从浦贺出发到达旧金山,接着前往华盛顿交换日美友好条约。胜麟太郎(胜海舟)担任“咸临丸”舰长,同年5月6日安全返回品川港,完成了使命。
1863年,为了加强大阪湾的防务,幕府在兵库小野浜(今神户市)开办了海军操练所,任命远航归来的“咸临丸”舰长胜麟太郎为传习指导。传习生中有坂本龙马等当时杰出的天下名流,不久便引起了幕府的疑虑,一年后即予关闭。
另一方面,随着开办长崎传习所,造船和修船的必要性也突出出来,幕府于1861年在长崎建立了一个洋式造船所,叫长崎造船所。接着又于1865年(庆应元年)在江户附近开设了横滨制铁所。此外,在法国的积极援助下,根据法国公使的推荐,聘请法国海军工程师韦尔尼,仿效法国土伦军港,着手兴办横须贺制铁所。日方任命小栗上野介“计算奉行”和木下谨吾“军舰奉行”等为筹备委员会委员。
如上所述,幕府在一门心事地致力于扩充海军,开办制铁所,操练军舰,制定军制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军舰,在短短的约15年间就拥有洋式军舰45艘。并且横须贺制铁所于1871年(明治4年)由明治新政府建成,称为横须贺造船所,后又改名为横须贺工厂,成为日本海军造船的中心。
然而,由于开放,国外贸易得到迅速发展,导致国内物资不足,物价飞涨,国民生活困苦,普通百姓不满。加之在外国压力下实行开放所引起的民族感情上的反抗也发生作用,从而使攘夷论又死灰复燃。
结果,1862年发生了“生麦事件”等杀伤外国人的事件。于是,1863年英国舰队炮击了鹿儿岛(萨英战争),第二年英法美荷四国舰队炮击下关,幕府受到了外部的压力。同时,攘夷与尊皇结合了起来,从内部动摇了幕府统治,不久便发展成讨幕运动。
这样,幕府统治垮台,明治政权诞生了。但权力移交的形式不是通过革命,而是“将政权奉还于朝廷”,即一般所说的“王政复古式的政变”。并且由于西乡隆盛和胜海舟等领导人富有远见卓识,因而避免了毁灭性的破坏。军舰和海军设施及海防思想等几乎都完好无损地被明治政府继承了下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