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亚战争·对付大反攻·第四
作者:桑田悦、前原透 ·日本
出自————《简明日本战史》
出自————《战争通史》
改变方针,加强绝对国防圈
(1943.9~1944.3)
一、盟军正式反攻
盟军在开战之初就已着手扩充军备,现已逐步拥有了强大的陆海空兵力。欧洲战场局势好转以后,盟军就在考虑如何对日正式反攻,但对反攻方向有很大争论。
尼米兹等海军人士认为,应从太平洋中部直接进攻台湾,以切断日本获取南方资源的通道;麦克阿瑟则力主经新几内亚北岸解放菲律宾;陆海军双方各持己见,争执不下。最后罗斯福作出裁决:陆海军并进,目标直指菲律宾。
二、改变方针,加强绝对国防圈的始末
所谓绝对国防圈,指为防护日本本土和南方资源地区以及其间的海上通路而绝对要确保的主要区域。但由于日本一直把大量兵力投入前方作战,仅用极少的警备部队守卫这一区域,因此,该区域的防守力量极其薄弱。这在日本海空军处于优势时还无碍大局,而一旦失去优势,遇到敌人的强大攻势步后果就不堪设想。陆军方面决定从瓜达尔卡纳尔岛撤退,并且主张放弃所罗门中部,固守后卫线。1943年3月第51师在丹皮尔海峡全军覆没后,陆军又提出放弃新几内亚东部加强绝对国防圈的主张。但是海军方面认为失去所罗门中部、莱城和萨拉莫阿,就无法守住拉包尔,而这样一来,联合舰队在特鲁克也站不住脚,太平洋就将失控,因而不同意放弃前卫线。
9月下旬,由于盟军攻势的加强和日本航空兵力的消耗,前卫线已无法守住,日本终于决定改变方针。
三、加强绝对国防圈的防御
在太平洋的辽阔海域内,大小岛屿星罗棋布。绝对国防圈的防御,就是在主要岛屿上建立航空基地,一旦敌军进犯便及时集中基地航空兵力和航空母舰机动兵力,迅速歼灭敌人。最初地面部队负责建立基地,构筑防御阵地,当敌人来攻时负责守住基地,牵制敌军,以利己方航空部队集结。要做到这一切,关键是保存并加强决战兵力——航空兵力以及建成基地和防御工事。太平洋中部由海军负责防守。尽管1943年2月以后大本营已陆续增派了5个营的陆军兵力,但根据加强绝对国防圈的决定,又将派5个师前往新几内亚西部、马里亚纳及巽他等地。不过,在师的抽调和海上运输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即便一切顺利,加强防守工作至少也需半年,何况运输船还有可能损失。
由于方针的改变,在吉尔伯特、马绍尔、所罗门、新几内亚东部的部队为赢得时间加强后卫线,不得不作为绝对国防圈的前哨线而孤军奋战。
四、海军的前方决战构想及航空力量的丧失
在加强后卫线的方针决定以后,海军部队仍不断在前卫线攻击敌舰队,在敌人进攻布干维尔、吉尔伯特等地时动用航空部队大举反击,致使正在恢复的航空兵力消耗殆尽。看来,在很大程度上是明显夸大空袭效果造成判断失误,才导致了航空力量的消耗,以至于当敌人进攻绝对国防圈时,不得不再次动用正在恢复、尚未成熟的航空力量进行决战,并且是在地面防护很不完善的情况下迎击敌人。应当承认,海军向加强绝对国防圈的转换延误了大约半年时间,其航空力量在前卫线的消耗削弱了它在后卫线进行决战的实力。
主要数据
一、“今后应采取的战争指导大纲”
(1943年9月25日大本营与政府联络会议决定)
方针:
(一)帝国以在今明年内决出战局大势为目标,继续粉碎美英等敌国的进攻企图,迅速确立必胜的战略态势,同时迅速增强决胜战力,特别是航空战力,并主动进行对美英的作战。
(二)帝国须进一步密切同德国的合作,为完成这场共同的战争而迈进,同时主动谋求对苏关系的好转。
(三)迅速确立国内决战态势,同时进一步加强大东亚的团结。
要点:
(一)排除万难,大致以1944年中期为目标确立对付美英进攻的战略态势,随时捕捉并粉碎敌人的反攻力量。
为遂行帝国战争,在太平洋及印度洋方面将应绝对确保的重要区域(包括千岛、小笠原、内南洋(中西部)及新几内亚西部、巽他、缅甸)作为圈域。
战争期间,自始至终要确保圈城内的海上交通。
(二)努力避免日苏战争,积极改善日苏邦交,同时抓住机会调解德苏关系。
(三)继续不断地对重庆施加压力,特别要扼制从中国大陆对日本本土的空袭或对海上交通的妨碍,并伺机迅速解决中国问题。
(四)对德关系,五、与大东亚各国的关系略)
二、联合舰队第3阶段作战兵力部署概要(1948年9月20日修订)
联合舰队司令官:古贺峰一上将
├─主队(直辖:大和号、武藏号)
├─特混舰队(第3舰队;以5艘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为基干)
├─战舰部队(第2战队;以3艘战列舰为基干)
├─游击部队(第2舰队;以5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为基干)
├─先遣部队(第6舰队;潜艇部队)
├─东北方面部队(东北方面舰队;以第12航空舰队和第6舰队为基干)
├─内南洋方面部队(第4舰队;以第4舰队和第22航空战队为基干)
├─东南方面部队(以第11航空舰队和第8舰队为基干)
├─西南方面舰队(以第13航空舰队和第1、第2、第3南遣舰队为基干)
├─训练部队(第1舰队主力;以训练和整顿为主)
├─通讯部队
└─附属(4艘改装航空母舰及其他)
三、1943年底日陆军部队概况
├─关东军:第1方面军(以8个师为基干)、第3方面军(4个师)等,共15个师
│ └─第2航空军(以2个飞行师为基干)
├─中国派遣军
│ ├─华北方面军(以9个师为基干)第11、第13、第23集团军等,共24个师
│ └─第3飞行师
├─南方军
│ ├─缅甸方面军(第15集团军等,共7个师)
│ ├─第16集团军(2个混成旅)、第25集团军(2个师)等,共12个师
│ └─第3航空军(以2个飞行师为基干)
├─第2方面军(第2、第19集团军等,共4个师)……澳大利亚北部方面
├─第8方面军(第17、第18集团军等,共6个师……所罗门和新几内亚东部
│ └─第4飞行师
├─第14集团军(以1个师为基干)……菲律宾
├─防卫总司令部——东部军、中部军、西部军及北方军等,共6个师
├─朝鲜军(以2个师为基干)
├─台湾军(只有警备部队防空队及补充队等)
└─第1航空军(以3个飞行师为基干)
合计:70个师,9个飞行师
四、1943年~1944年初的主要战况和向后卫线撤退的研究 | ||||||||||||||||||||||||||||||||||||||||||||||||
|
1944年2月,盟军在马绍尔群岛登陆,对特鲁克和马里亚纳大空袭。联合舰队撤退。
五、参考文献
防卫研修所战史室编《战史丛书》:
大本营陆军部(7)
南太平洋陆军作战(3)
大本营海军部联合舰队(4)
以“乌”号作战为中心的缅甸方面作战
(1943.10~1944.5)
一、英帕尔作战设想
自温盖特旅入侵后,牟田口中将便考虑翻越若干山脉作战的可能性。他极力主张进攻英帕尔和阿萨姆,认为用大约3个师的兵力以及足够三个星期食用的粮食轻装奇袭,可在短期内占领英帕尔,粉碎敌人的反攻,构成有利的防线。这也有利于对印工作。缅甸方面军和南方军考虑到后勤方面的问题,不大同意这一作法,他们对在缅甸境内展开防御战能否对付盟军从四面发起的反攻没有把握。对印工作的进展,对大本营来说,具有很大魅力,因而最后决定以突袭作战的方式实施,以推动防御战。并开始了准备工作。
二、第2次阿恰布作战(“哈”号作战)
1943年底,英印第15军再次进攻阿恰布。1944年2月4日,日军从这一方向上发起了攻势,以利于英帕尔作战的实施。步兵旅长樱井率领部队穿过东部山脉,插到敌人侧后,同正面攻击的部队一起在辛遮瓦盆地包围了印度第7师主力,眼看就要获胜,但英印部队依靠坦克的环形防御阻止进攻,并从空中增援兵力补充给养进行抗击。轻装的日军无力攻破环形阵地,不断变更攻防部署,26日解除包围后撤。随着盟军空中优势的扩大,战局在发生某些变化。
三、英帕尔战役(“乌”号作战)
第33师和第15、第31师于3月8日和15日相继渡过钦敦江,各分数路向英帕尔发动突然进攻。斯利姆中将察觉到日军的进攻,于是命令第4军主力撤退,以便在日军补给线达不到的英帕尔平原进行决战。这一决策正中日军要害。第31师于4月6日到达科希马一带。集团军主力也于10日前完成了包围英帕尔的态势。似乎成功在望,但此后便展开了一场艰难困苦的激战。
英印军通过空运迅速向英帕尔、科希马调遣增援部队,以确保英帕尔并夺回科希马。缺少补给,轻装作战的第15集团军无力歼灭陆空配合的英印部队,加之连续的夜袭已渐渐消耗了战斗力。因此,盟军逐渐占据了优势。尽管牟田口中将在督军作战,不断发起攻击,但5月底第31师师长放弃了科希马,开始撤退。留下的步兵团长宫崎及其一部虽勇猛作战,仍无济于事。6月22日,科希马至英帕尔的道路被打通。7月10日,日军中止了英帕尔战役,第15集团军开始撤退。耗尽体力的部队在雨季中撤退,其惨状可想而知。
四、北缅战况
此期间,第33集团军遭到富昆方向美中联军和云南方向中国军队的反攻,后方遭到温盖特渗透部队的袭扰。在这种情况下,该集团军一直在艰苦奋战。第18师自4月以后一直在富昆方向的瓦拉阵地一线进行艰苦的持久战,但由于两翼被包围而在5月下旬撤到加迈继续防守。鉴于第18师战斗力不断消耗,几乎失去战斗能力,6月底方面军司令官决心放弃北缅,命第53师抢占莫宁东西一线,掩护第18师撤退。另外,5月中旬,密支那机场被敌渗透部队占领。美中联军空运了增援兵力巩固阵地以后,又向交通要冲密支那市区进攻。第33集团军派水上少将率1个营的兵力增援,展开了长达80天的激战。但终因兵力消耗殆尽,8月2日,水上少将令残余部队撤退,自己自杀身死。
主要数据
一、日军在缅甸的兵力及编组(1944年5月)
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河边正三中将
├─第15集团军司令官:牟田口廉也中将——负责英帕尔战役
│ ├─第15师——从华中战场调入,1943年12月以后陆续到达,欠3个营
│ ├─第31师——1943年5月组建,9月以后陆续到达
│ ├─第33师
│ └─直辖部队(1个坦克团、2个重型野战炮团等)
├─第28集团军司令官:樱井省三中将——该集团军于1944年1月组建,负责西南沿海地区
│ ├─第2师——瓜岛作战后在菲律宾重建,1944年2月以后到达
│ ├─第54师——1943年3月组建,8月以后陆续到达
│ └─第55师——欠南海支队,以6个营为基干
├─第33集团军司令官:本多政材中将——该集团军于1944年4月组建,负责北缅方向
│ ├─第18师——原属第15集团军指挥,负责富昆方向
│ ├─第56师——原属第15集团军指挥,负责云南方向
│ └─其他
└─方面军直辖部队
├─第53师——1943年12月动员,1944年3月以后陆续到达,分散使用
├─第24独立混成旅——1944年1月组建,参加了第2次对温盖特部队的清剿战
└─其他:野战高射炮营、后勤部队等
第3航空军司令官:木下敏中将——负责缅甸、马来亚及荷属东印度方向
├─第5飞行师(以5个战斗机战队、2个轻型轰炸机战队2个重型轰炸机战队和1个司令部侦察机
│ 战队为基干——负责缅甸方向)
├─第7飞行师——负责荷属东印度方向
└─其他
另,海军第28航空战队等协同印度方向的空战
二、盟军的兵力及编组
东南亚盟军最高指挥官:海军上将蒙巴顿(英)1943年10月——英印军地面部队
├─第11方面军(吉法德上将——德里)
│ ├─第14集团军(司令:斯利姆中将——加尔各答)
│ │ ├─第4军(以第17、第20、第23印度师为基干)——英帕尔方向
│ │ ├─第15军(以第5、第7印度师及第81西亚师为基干)——阿恰布方向
│ │ └─直辖部队(第26印度师、第25印度坦克旅及其他)
│ ├─锡兰陆军部队(1个师、1个旅)和印度洋守备队
│ ├─第33军(以4个师和1个坦克旅为基干)
│ ├─第50印度伞兵部队
│ └─特种部队(温盖特少将,以5个旅为基干)
│ (富昆方向的美中联军)
├─新编第1军(司令:史迪威中将)
│ 最初以美式装备的中国部队2个师、坦克队、炮兵队为基干,后增加了1个师及加拉哈德
│ 部队(3个营的美特种部队)等(云南方向的中国部队——美式装备)
└─云南远征军(司令:卫立煌)后归史迪威指挥
第20集团军(2个军、4个师),第11集团军(9个师),第8军(3个师)及炮兵部队等,
最初约7万人
三、盟国空军
├─东部空军
├─第3战术空军
│ ├─第21、第224英国飞行团(共22个中队)
│ └─北部航空部队(美7个中队、英3个中队)
└─战略空军(美7个中队、英3个中队)
合计:1943年12月可出动的飞机约700架(战斗机480架、轰炸机220架),除为“驼峰”运输护航和防空以外,仍为日方的4倍以上。
四、英帕尔作战
(日方各师的兵力及发动攻势时携行的火炮、弹药) | ||||||||||||||||||||||||||||||||||||||||
|
[ 注:炮弹是1门炮携行的炮弹数,仅第33师配属1个坦克团、2个重型野战炮团 ]
[ 注:钱德拉·博斯指挥下的印度国民军参加了此次战役 ]
五、英军向英帕尔方向增援的兵力
3月19日至4月上旬,从第15军抽调3个旅空运到英帕尔;同时,抽调3个旅空运到迪马普尔。
从印度抽调第33军司令部、英军第2师、第268旅、2个坦克团增援迪马普尔。
六、日军损失 | ||||||||||||||||||||||||||||||||||||||||||
|
(据斯利姆中将著《胜利与失败》一书记载,日军损失6.5万人)
装备损失:除6门山炮、3辆坦克、9门重炮外,其余坦克、火炮全部损失。
(英军损失:死1.5万人、伤2.5万人——据斯利姆著作)
七、第18师在富昆作战中的损失
死约3,200人,伤病约1,800人,合计约5,000人
八、参考文献
防卫研修所作战史室编《战史丛书》:
英帕尔作战
伊洛瓦底会战
缅甸、荷属东印度方向第3航空军作战
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一号作战”)
(1944.4~1945.2)
一、起因
1943年底,由于太平洋方向的战局急剧恶化,大本营提出了新的作战方案:把中国大陆变成南北贯通的走廊,以确保本土至南方各地的陆路交通,同时摧毁沿线美空军B-29飞机基地,击溃重庆部队,摧垮其续战意志。为此,大本营取消了从中国战场抽调5个精锐师赴太平洋方面以及集结另外5个师的命令,而从关东军抽调大批部队投入中国战场。
1944年1月24日,大本营下令实施“一号作战”,其目的是“摧毁敌空军主要基地”。尽管这一作战目的是根据东条陆军大臣的意见决定的,但是,中国派遣军(畑俊六元帅)仍然将自己的作战目标确定为“消灭敌有生力量,攻占粤汉及京汉铁路沿线南段的重要地区,捣毁敌空军主要基地,粉碎重庆政府继续抗战的企图。”
二、第一阶段作战 “京汉作战”
1944年4月17日夜,展开了以第12集团军主攻、第11集团军协同的攻占京汉铁路沿线南段的战斗。5月9日打通了京汉线。第12集团军继续向洛阳以西地区挺进。
三、第二阶段作战前期 “第一次湘桂作战”
京汉作战进展顺利。与此同时,第11集团军也在岳州东西一线加紧进攻准备,并于5月27日向南发起了攻势。日军一面对付中国军队的抵抗,一面继续前进,于6月18日攻陷长沙,又于6月28日开始进攻衡阳。由于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加之日军因追击而缺乏火炮弹药补充,衡阳久攻不下。经过激战,8月8日日军才占领衡阳中此期间,在太平洋方向,塞班岛失守,东条内阁总辞职。
四、第二阶段作战后期 “第2次湘桂作战”
衡阳陷落后,中国军队士气不振。于是,第11集团军便不顾中国派遣军的顾虑,于8月底对洪桥一带的中国军队发动攻势,实施果敢的追击,9月7日攻下零陵,13日占领了全县。
8月下旬,编成第6方面军(冈村宁次上将)第11集团军和第23集团军自9月10日,第20集团军自10月19日先后归该方面军指挥,负责后勤补给线的警戒。第6方面军以消灭重庆野战部队为目的,计划由第11集团军和第23集团军互相策应,分别攻占桂林和柳州。10月26日下达了作战发起的命令。第11集团军抓住中国军队的弱点,当机立断,于11月10日同时攻克了桂林和柳州。
12月10日,同来自法属印度支那的南方军取得联系,一举打通了大陆。此后于次年1月26日前占领了粤汉铁路南段,2月7日前占领并炸毁了遂州、赣州地区的美空军机场。
五、战略上毫无意义的作战
此次战役共动用兵力41万人,汽车1.2万辆,马6.7万匹,战线约为2,000公里,是继中国事变后的又一次大规模作战。尽管达成了作战目标,但最后这条走廊上的火车、汽车仍然运行,机场被破坏也没能阻挡敌机对日本本土的空袭,更未能摧毁重庆政府的作战意志。此期间,太平洋方向的菲律宾战场全线溃败。4月底,中国派遣军命第6方面军从湘桂沿线撤退。直到停战,最后一支部队第13师才撤至长沙一带。
主要数据
陆军战斗序列概要(1944年后期)
大本营
├─南方军 寺内寿一元帅(先马尼拉,后西贡)
│ ├─缅甸方面军(仰光)
│ │ 第15集团军(第15、第21、第33师),第28集团军(第2、第54、第55师),
│ │ 第33集团军(第18、第56师)
│ ├─第2方面军(西里伯斯)
│ │ 第2集团军(第35、第36师),第19集团军(第5、第46、第48师),第32师、
│ │ 第57独立混成旅、第2海上机动
│ ├─第7方面军(新加坡)
│ │ 第16集团军(第27、第28独立混成旅),第25集团军(第2近卫师、第4师),
│ │ 第29集团军(第94师、第95独立混成旅)
│ ├─第14方面军(马尼拉)
│ │ 第35集团军(第16、第30、第100、第102师、第54独立混成旅),
│ │ 方面军直辖部队:第1、第3、第10、第19、第23、第26、第103、第105师、
│ │ 第2坦克师、第55、第58、第61独立混成旅、第68旅
│ ├─第18集团军(新几内亚北部)第20、第41、第51师
│ ├─第37集团军(婆罗洲守备军)第56、第71独立混成旅
│ ├─第38集团军(驻印度支那)第21、第37师
│ ├─第39军集团(驻泰国)第29独立混成旅
│ ├─第3航空军(新加坡)第5、第9飞行师
│ └─第4航空军(马尼拉)第2、第4、第7飞行师,第1挺进集团
├─中国派遣军 畑俊六元帅,后由冈村宁次上将接任(南京)
│ ├─华北方面军(北京)
│ │ 第1集团军(第69、第114师、第3独立混成旅,第10、第14独立步兵旅),
│ │ 第12集团军(第110、第115、第117师、第3坦克师,第4骑兵旅),
│ │ 驻蒙军(第118师、第2独立混成旅),方面军直辖部队:第59、第63师、第1、
│ │ 第5、第8、第9独立混成旅,第1、第2独立步兵旅
│ ├─第6方面军(汉口)
│ │ 第11集团军(第3、第13、第34、第40、第58师),第20集团军(第27、第64、第68、
│ │ 第116师),第23集团军(第22、第104师,第19、第20、第23独立混成旅,第5、
│ │ 第7、第11、第12独立步兵旅,方面军直辖部队:第37师
│ ├─第13集团军(上海)
│ │ 第60、第61、第65、第70师,第62独立混成旅,第6独立步兵旅
│ └─第5航空军(南京)
├─第5方面军(北部军)
│ 第27集团军(第42、第91师,第43、第69独立混成旅、海上机动旅),
│ 方面军直辖部队:第7师、第1飞行师
├─第8方面军(拉包尔)
│ 第17集团军(第6师,第38独立混成旅,南海守备队),
│ 方面军直辖部队:第17、第38师、第65旅、第39、第40独立混成旅
├─第10方面军(台湾军)
│ 第32集团军(第9、第24、第28、第62师,第44、第45、第59、第60、第64独立混成旅),
│ 方面军直辖部队:第12、第50、第66师,第8飞行师
├─第31集团军(中太平洋)
│ (特鲁克地区)第52师、第51、第62独立混成旅,(马里亚纳北部地区)第43师、
│ 第47独立混成旅,(马里亚纳南部地区)第29师、第48独立混成旅
├─小笠原兵团(109师)
├─防卫总司令部(日本本土)
│ 第36集团军(浦和、第81、第93师,第4坦克师),第6航空军(第10、第11、第12飞行师),
│ 东部军(第1、第3近卫师、第72师),中部军(第44、第73、第84师),西部军(第86师)
├─关东军(满洲)
│ ├─第1方面军 第3集团军(第111、第112、第120师),第5集团军(第11、25师),
│ │ 方面军直辖部队:第1坦克师,第1独立坦克旅
│ ├─第3方面军 第4集团军(第57师、第73独立混成旅),第6集团军(第119师),
│ │ 方面军直辖部队:第107师
│ ├─关东防卫军、直属:第71师
│ └─第2航空军
└─朝鲜军(后为第17方面军)
“阿”号作战
(1944.5~6)
一、濒于崩溃的绝对国防圈
美国海军在开战前后订购的22艘航空母舰,到1943年春已经陆续服役,到秋后,已拥有大批舰艇和飞机。于是,海军司令尼米兹便在太平洋中部发起了大规模反攻,先后于11月21日和翌年2月1日进攻并占领了吉尔伯特群岛和马绍尔群岛。接着,又于2月17日、18日对特鲁克岛,23日对马里亚纳进行了大规模空袭,造成了严重破坏。麦克阿瑟的部队也于2月底攻占了阿德默勒尔蒂群岛,并跳跃式向西挺进,两个方向的攻势密切配合,直逼绝对国防圈的核心。
3月12日,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修改了计划,命令尼米兹的部队绕过特鲁克于6月15日攻占马里亚纳,9月8日攻占帕劳,然后支援麦克阿瑟部队攻克棉兰老。攻占马里亚纳的目的在攻击日军海上补给线,用B-29轰炸日本本土和进攻帕劳、菲律宾、台湾夺取前进基地。
二、“阿”号作战计划
联合舰队由于在布干维尔岛海域空战中消耗了航空力量,而无法按预定计划在吉尔伯特展开大反攻,在美机对特鲁克、马里亚纳、帕劳等地的大规模空袭中又不断遭到损失。3月底,舰队主力退到达沃以西进行休整。古贺长官拟定了“阿”号作战计划,企图在空战力量基本得到恢复的5月末,在太平洋中部大举反击,以挽回战局。“阿”号作战计划规定,决战海域首先是帕劳,然后是西加罗林,以基地航空部队和特混舰队的两面夹击,击溃美舰队。估计由于油轮不足等原因,敌军进攻方向会对我有利,如果敌军攻击马里亚纳,日军只以基地舰空部队迎战即可。但是,陆上基地的设施极差,两支舰空部队的技术非但不熟练,而且不久前遭美军空袭消耗了战斗力。
三、“浑”作战以及“阿”号作战的发起
麦克阿瑟部队于5月27日在比亚克岛登陆。“浑”作战是配合英勇作战的比亚克岛守备队实施的增援和逆登陆作战。为支援“浑”作战。联合舰队命基地航空部队向该方向的基地转场。
自6月初起,盟军出动基地航空兵空袭特鲁克、帕劳、梅雷约恩等地,出动特混舰队空袭马里亚纳。然而,当美机来袭马里亚纳时,日军竟然毫无察觉。
尼米兹部队于6月13日开始用舰炮轰击塞班和提尼安,并在该海域进行扫雷,15日开始在塞班登陆。联合舰队13日实施“阿”号决战准备,15日发起“阿”号作战,并再次将基地航空部队抽调于这一方向。可是,由于敌机空袭和在机场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转场时的消耗以及登革热流行等原因,基地航空部队的战斗力已经大大下降。加之来自本土的增援也因天气恶劣而受到影响,因此,“阿”号作战未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四、小泽舰队的反击
特混舰队虽已在停泊地待机近一个月,但由于敌潜艇的威胁和基地情况而未进行训练,致使战斗人员的技术水平日渐下降。19日清晨,小泽舰队采用远距离攻击战术,命攻击机队远距离起飞,可是,由于敌军已通过雷达发觉了这一行动,大部分攻击机被严阵以待的敌战斗机群击落,到达敌舰上空的飞机最终也被敌军密集的对空炮火击落。与此同时,特混舰队还受到美潜艇的攻击,因声纳的性能太差,两艘大型航空母舰被击沉。第2批攻击队判断错了方向,不仅未能发现敌人,而且在飞向关岛基地的途中被击溃。盼望已久的决战以惨败告终。我特混舰队从此一蹶不振,未能东山再起。
主要数据
一、日军的兵力及编组
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丰田副武上将
├─主队(直辖:重巡洋舰1艘、驱逐舰3艘)
├─第5基地航空部队(第1航空舰队:角田觉治中将)
│ ├─第61航空战队(9个航空队、飞机编制架数696架)
│ ├─第22航空战队(8个航空队、飞机编制架数552架)
│ ├─第26航空战队(3个航空队、飞机编制架数240架)
│ ├─第23航空战队(3个航空队、飞机编制架数240架)
│ └─各附属队(运输机52架、水上侦察机10架及其他)但由于不断损失,
│ 实际数量明显减少,人员素质也在下降。6月5日实有飞机约530架
├─特混舰队(第1特混舰队:小泽治三郎中将)
│ ├─第2舰队(战舰5艘、重巡洋舰10艘、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14艘)
│ └─第3舰队(大型航空母舰3艘、中型改装航空母舰2艘。小型改装航空母舰4艘、伊势号、
│ 日向号、日向号、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15艘、航空母舰舰载机约
│ 460架)由于装备了新型舰载轰炸机,许多缺乏训练的飞行员对夜间起降感到困难。
├─先遣部队(第6舰队:潜艇部队)
├─中部太平洋方面部队(中部太平洋方面舰队:南云忠一中将)
│ ├─第4基地航空部队(即第14航空舰队,但航空战队被编入第1航空舰队,
│ │ 仅有司令部和附属飞行队)
│ ├─内南洋部队(即第4舰队、轻巡洋舰3艘,驱逐舰7艘、根据地队4个及其他)
│ └─第31集团军(小畑英良陆军中将)
│ ├─特鲁克地区集团(略)
│ ├─北马里亚纳地区集团(塞班:以第43师为基干)
│ ├─南马里亚纳地区集团(关岛:以第29师为基干)
│ ├─小笠原地区集团(略)
│ ├─帕劳地区集团(略)
│ └─其他(略)
│ 另,提尼安岛由北马里亚纳边区集团负责;威克、马绍尔、库赛埃岛
│ 由第4舰队负责。
└─其他:东北方面部队、东南方面部队、西南方面部队、第1、第2训练部队、通信部队等。
二、盟军方面的兵力及编组
太平洋方面最高指挥官:尼米兹海军上将
├─第5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上将
│ (第50特混舰队——第5舰队机动部队)
├─快速航空母舰突击部队(第58特混舰队:米切尔中将)
│ (以4个航空母舰特混编队、7艘大型航空母舰、8艘小型航空母舰为基干)
├─联合远征军(第51特混舰队:特纳海军中将)(远征军指挥官:史密斯海军陆战队
│ │ 中将——指挥陆战)
│ ├─北部攻击部队(第52特混舰队)——塞班
│ │ ├─登陆部队(以2个海军陆战队师为基干)
│ │ ├─支援航空兵
│ │ ├─火力支援集团
│ │ ├─航空母舰支援集团
│ │ └─其他
│ ├─南部攻击部队(第53特混舰队)——关岛(海军陆战队1个师和1个旅)
│ ├─联合远征军预备队(第51特混舰队第1大队)(海上预备队:1个步兵师)
│ ├─总预备队(第51特混舰队第8大队)——1个步兵师,在夏威夷待命
│ └─其他
└─中太平洋基地航空部队(第57特混舰队胡佛海军中将)
西南太平洋方面最高指挥官:麦克阿瑟上将(支援任务——从略)
三、马里亚纳海战交战双方兵力及损失 | |||||||||||||||||||||||||||||||||||||||||||||||||||||||||||||
|
四、参考文献
防卫研修所战史室编《战史丛书》:
马里亚纳海战
大本营海军部联合舰队(5)
太平洋中部陆军作战(1)
塞班、提尼安、关岛作战
(1944.6~8)
一、加强中太平洋陆上防御
1943年10月,大本营着手加强绝对国防圈的防御,中太平洋以前仅部署了海军部队,现在开始部署陆军部队。但是,由于既要同海军重视吉尔伯特、马绍尔等前方岛屿的作战思想相协调,又要顾及东南方向日益吃紧的战况,因此,到了第2年2月以后才开始在马里亚纳群岛部署陆军部队。大本营在中太平洋舰队下设立了第31集团军,并为马里亚纳群岛部署了以2个师、2个混成旅为基干的陆军部队和以3个警备队为基干的海军陆战队。至此,大本营才对扼守马里亚纳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增调部队不仅牵涉到其他战场的局势,而且海上运输也十分困难,因此不得不逐次增加兵力,最后一批部队到敌登陆前一个星期才赶到,有的部队甚至全部葬身海底,大本营不得不多次调整部署,而且修筑工事等作战准备也不充分,所以实战能力很成问题。
抗登陆作战的重点,是在海上或滩头消灭登陆之敌。因此,日军准备将防御阵地设在滩头,以火力压制海面及滩头,同时以反冲击来歼灭登陆后立足未稳的敌军。但是,由于片面地寄希望于海军的顽强战斗,而未充分考虑到敌军在绝对制空权下的轰炸和舰炮射击。
二、塞班(1944.6.15~7.6)
由于进攻前5天的炮击和轰炸,表面阵地多被破坏,但利用地形隐蔽的火器和人员损伤较少。6月15日,美军开始登陆。日军以利用地形隐蔽的火器和火炮进行射击和小规模反击,使美军受挫,但在大量舰炮和航空兵火力掩护下,美军约有两个师登陆成功。当天和第二天,日军曾两次趁夜暗发动大反攻,均因美军发射照明弹使战场如同白昼,而遭受舰炮、各种火炮和坦克的猛烈轰击,伤亡很大,以失败告终。
美军又增加1个师于17日清晨发动攻势。丧失了战斗力的日军渐渐受到压制。大本营虽考虑增援以夺回阵地,但由于马里亚纳海战的惨败而不得不放弃这一计划。尽管日军仍然凭借塔波乔山和塞班岛北部地势继续奋战,但战斗力消耗殆尽,终于在了月6日发动最后突击,全体将士阵亡。
三、关岛(1944.7.2~8.11)
在高品中将指挥下,在关岛构筑了部分短洞等工事。美军了解到这里的防御比塞班更严密,因而调整计划,对该岛进行了长时间的炮击和轰炸,登陆部队也增加到2个师和1个旅,7月21日开始登陆。部署在滩头的日军以火力和局部反冲击进行抵抗。第29师甚至抽调了其他方向上的部队与美军展开了激战,但在得到海空火力支援的优势美军猛烈攻击下,被迫节节后退。25日24时,日军守备队全力转入反攻,激战持续到第2天中午,终告失败。此后,日军仍在顽强抵抗,有组织的战斗到8月11日才结束,而残余将士的游击战一直坚持到战争结束。
四、提尼安(1944.7.24~8.2)
7月24日,美海军陆战队2个师在提尼安登陆。该岛的日军地面兵力很少,部署在滩头的部队在炮击、轰炸和滩头战斗中全部覆没。主力部队在24日夜的大反攻中也有很大伤亡。残余部队退到岛的南部继续抵抗,8月2日夜实施最后突击,全体阵亡。
马里亚纳是绝对国防圈的核心,它的失守给日本政府和人民以极大冲击,重臣们的倒阁运动日趋高涨。结果,东条内阁宣布总辞职,小矾内阁诞生。
主要数据
一、塞班岛
(日方主要陆战部队)
中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司令长官:南云忠一中将)
├─第5根据地队
│ ├─第55警备队
│ ├─横须贺第1特别陆战队
│ └─其他
└─第31集团军司令部(司令官:小畑英良中将,正在其他岛屿视察)
├─第43师(以7个营为基干,一部分在海上航渡中被歼,主力5月20日到达,
│ 其余6月7日到达)
├─第47独立混成旅(以3个营为基干,刚刚改编完毕)
├─第9派遣队(以2个营为基干)
├─第9坦克团主力
└─其他(1个步兵营、1个山炮团、1个高射炮团、2个臼炮营等)
另有第6舰队司令部以及海军各级司令部
|
二、关岛
(日方主要陆战部队)
第29师师长:高品彪中将
├─第29师(以5个营为基干,3月4日到达,一部分在海上航渡中被歼)
├─第48独立混成旅(以4个营为基干,5月22日改编)
├─第10独立混成团(以2个营为基干,5月22日改编)
├─其他(2个坦克连,1个高射炮营等)
├─海军第54警备队
└─其他:防空队、航空队司令部、基地部队等
关岛陆战中双方兵力对比及损失 | |||||||||||||||||||||||||||||||||||||||||||||||||||||||
|
三、提尼安岛
(日方主要陆战部队)
(海军)第1航空舰队司令部(司令长官:角田觉治中将)
├─第56警备队(约950人)
├─第82、第83防空队(约450人)
└─其他:航空队司令部以及与基地业务有关人员
(海军共计约4,110人)
(陆军)提尼安岛守备队长:绪方敬志陆军上校
├─第50步兵团(以3个营为基干)
├─第135步兵团第1营
└─1个坦克连等
(陆军合计约4000人)
(伤亡)在最初9天的战斗中,日军死亡超过5,000人,其余人员转入游击战。战争结束时有61人投降。
美方死389人,伤1816人。
另,有关3个岛的地面战斗都是由守岛陆军指挥官统一指挥,也包括对海军警备队的指挥。
3个岛的普通居民概况 | ||||||||||||
|
四、参考文献
防卫研修所战史室编《战史丛书》:
中太平洋陆军作战(1)
“断”号作战
(1944.6~9)
一、云南远征军的反攻
缅甸方面军在英帕尔作战失败后,将作战重点转向切断印支陆路通道上,蒋介石为了再次打通中国抗战力量赖以生存的补给路线印支陆路通道,派出了2个集团军约16个师的云南远征军。第20集团军5月11日以后在腾越北侧渡过怒江发动攻势,因遭到日军第56师的反击曾一度停止了进攻,20日再次发动全面攻势。第11集团军也于6月1日开始从平戛方向渡河进攻。
二、第56师的反击
第56师在坚守腾越、拉孟、龙陵、芒市、平戛等要地的同时,采取以攻为守的战术,以抽出的兵力实施果敢反击。但由于在北缅作战时被抽调了约3个营的基干兵力,敌我兵力相差悬殊,各要地的守备队陷入敌人重围。6月17日,击溃围困龙陵的敌军后,又继续发动攻势援救拉孟守备队,但终因丧失了进攻冲力而不得不于7月2日停止进攻退至龙陵。
三、第一阶段“断”号作战
第33集团军放弃北缅后,在第2师主力和吉田部队的增援下,开始实施“断”号作战,以解救出拉孟、腾越两地的守备队,确实切断印支陆路通道。由于两兵团到达时间推迟,曾感焦虑,但8月26日,首先由第56师,接着第2师也发起了攻势。
但是,由于敌军阵地坚固,抵抗顽强,并逐次增加兵力,进攻没有进展。在此期间拉孟、腾越的守备队分别在9月7日和14日全部阵亡,第33集团军便于14日饮泣停止了进攻。此时平戛守备队也陷入敌之重围,集团军便发起攻势,以解其围,并取得成功,至此,第一阶段“断”号作战便告结束。虽然未达到营救的目的,但拉孟、腾越守备队的英勇抵抗十分感人,连敌军将领蒋介石都对此大加赞赏,训示部下“要以拉孟的日军为榜样”。
四、第二阶段“断”号作战
云南远征军在龙陵作战中遭受很大损失,其行动处于消极状态。但是,第33集团军担心8月初占领了密支那的美中联军同追击第15集团军的英印军相配合,插到自己侧后,便派第66师负责龙陵、芒市方面的防御,命第2师在南坎北侧集结。但是,由于太平洋战场的战局恶化,第2师先被调到南缅,接着又被调往西贡,结果云南方向就只有第56师和吉田支队在那里坚持。云南远征军在补充了兵力后于11月1日起再次展开全面进攻。龙陵及八莫面临危机。第33集团军派山畸部队解救八莫守备队,并由第56师在芒市-遮放-蜿丁一带坚持持久战。此期间于11月中旬,因担心与第15集团军的间隙地带被突破,便把在南坎附近休整的第18师的主力部署到蒙米特一带。
五、第三阶段“断”号作战
第33集团军又一次在第2师部分兵力的支援下,与从龙陵向西南挺进的云南远征军以及从八莫南下的美中联军展开最后的持久战,以图彻底切断印支通道。第33集团军的战斗力在连续不断的激战中消耗殆尽,双方兵力对比大约是15比1,敌军已迂回渗透到我军的防线以内。尽管如此,第33集团军仍在不断地实施英勇反击。敌我战线纵横交错,激战在继续。1月底,第33集团军终于命第56师撤离芒友,切断印支通道的作战至此宣告结束。
主要数据
一、日军的兵力及编组
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河边正三中将
├─第15集团军(牟田口中将,以第15、第31、第33师为基干)——参加英帕尔作战(英帕尔作战
│ 失败后,片村中将继任指挥官,在得到第53师和第24独立混成旅的加强后,负责钦敦江
│ 方向的防御)
├─第28集团军(樱井中将,以第54、55师和第2师(7月16日转隶第33集团军)为基干,负责阿恰布
│ 作战,后负责西南沿岸的防守)
├─第33集团军司令官:本多政材中将——负责“断”号作战
│ ├─第18师(田中中将,后为中中将)——富昆作战后退至甫坎一带集结,在富昆作战中
│ │ 消耗了战斗力
│ ├─第56师(松山中将,最初孤军反击云南远征军,接着作为第33集团军主力参加
│ │ “断”号作战)
│ ├─第2师(冈崎中将,最初负责西南沿岸的防御,7月16日北上参加“断”号作战)
│ ├─吉田部队(以第49师的第168团为基干)为参加“断”号作战而编入第33集团军
│ ├─山崎部队(以第18师的第55团主力等4个营为基干)为参加“断”号作战而编入第33集团军
│ └─其他
└─方面军直辖部队
├─第63师主力,第24独立混成旅,后编入第16集团军
└─第49师主力(1944年2月组建。12月底到达缅甸,途中由于遭袭舰船沉没,战斗力下降)
二、云南方向反击作战参战部队及其伤亡情况 | ||||||||||||||||||||||||||||||||||||||||||||||||||||||||||||||
|
[ 注:此外,患病约5,000人,且伤病员中死亡者很多,各部队的战斗力剧减 ]
三、盟军的兵力及编组
东南亚盟军最高指挥官:蒙巴顿海军上将(英)
├─第11方面军(第14集团军(以7个师为基干)从阿恰布、英帕尔方向实施反攻)
├─美中联军(史迪威上将,后魏德迈中将接任)
│ ├─新编第1军(美式装备的中国军2个师)
│ ├─新编第6军(美式装备的中国军3个师)(以上两军经富昆河谷南进)
│ └─英军第38师及其他
└─云南远征军(卫立煌)
├─第20集团军(以2个军,4个师为基干)
├─第11集团军(以3个军、9个师为基干)
├─第8军(以3个师为基干)
└─直辖部队(炮兵部队、工兵部队等)
四、航空兵力概况
(日军) 第5飞行师:飞机约100架(可出动的飞机约60架)
(盟军) 东部空军的战术航空兵部队:可出动的飞机约1,200架,此外,向中国方面进行空运的运输机、战略轰炸机等约有600架
五、阵亡的两守备队的兵力及盟军围攻部队兵力 | ||||||||||||||||||||||||||
|
六、参考文献
防卫研修所战史室编《战史丛书》:
英帕尔作战
伊洛瓦底作战
缅甸、荷属东印度方面第3航空军作战
1944年下半年的形势与“捷”号作战设想
一、政府、大本营对局势的判断
塞班失守,绝对国防圈崩溃,沉重打击了日本的战争指导中枢,致使东条内阁辞职,小矾内阁登台。根据大本营的提案,8月19日新首脑集团召开了“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会上,决定了“对世界形势的判断”和“今后应采取的战争指导大纲”两个文件。文件中虽然承认德国必败的趋势,但仍决定,日本必须不拘欧洲局势如何发展,倾注全力进行决战,“彻底集中现有战争能力以及年(1944年)底以前可以转化为战争能力的国力击溃敌军,粉碎其继续作战的企图……坚决把战争进行到底”。这个时期战争指导上的最大问题是,德国失败后苏联的动向和日本的国力特别是因船舶减少所引起的国力日趋衰败。自开战到1944年7月,船舶的损失达到450万吨,而这期间新造的船舶仅有209万吨,损失是补充的2倍以上,另一方面,陆海军作战不断征用船舶,使原材料运输量骤减,随之而来的是飞机等武器的产量大大低于计划指标,估计不久将会出现没有武器的军队。因此,必须全力以赴击败美军对本土与南方之间联络圈的攻击,否则日本将完全陷入绝境。
二、“捷”号作战设想
大本营虽已判断美军的下一个主攻目标是菲律宾,然后是台湾和西南各岛。但仍决定加强本土防卫。7月24日,在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召开之前,大本营制定出了“陆海军今后作战指导大纲”,并下令进行“‘捷’号作战准备”。“‘捷’号作战准备”的内容是,将敌军可能进攻的方向按1~4的编号分为4个决战方向,无论美军主力进攻其中哪一区域,都要集结陆海空兵力予以反击,将其击溃。
此一决战和确保交通的持久作战孰重孰轻,确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全日本的国力来看,应该是“决战七分,持久三分”。大本营据此决定,在努力确保东中国海海上通路的同时,继续实施纵贯中国大陆的“一号作战”(后期湘桂作战)。
三、决战要领
海军航空部队是击溃海上来犯美军的主要决战力量,其大部分已在马里亚纳海战中丧失,要想重建决非易事。因此,有人主张陆军航空部队也应统一使用,这一点,在大本营内基本上取得了一致。但由于在器材、训练等方面有实际困难,部分陆军航空部队便划归第2航空舰队(基地航空部队)指挥。陆海军航空部队间就其攻击目标选择敌海上机动部队,还是登陆船队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决定,海军方面主攻敌航母特混舰队,陆军方面主攻敌登陆船队。另外,鉴于塞班作战时滩头阵地被敌进攻前的舰炮射击摧毁的战例,陆军抗登陆战术也有所变化:将主阵地设在远离滩头的地域,待在海上、滩头给敌军以最大限度的打击之后,抓住战机进行反击。然而,此时战局危急,日军拥有的任何武器都不能给美军以决定性的打击。因此,大本营开始强调采取以特攻机、特攻艇等武器携炸弹撞击敌舰船、坦克的战术,于是,“决战兵器”就这样成了“特攻兵器”的代名词。
主要数据
一、造船量及船舶损失量
单位:千总吨
|
(战史丛书《大本营海军部·联合舰队(6)》122页,中原茂敏著《大东亚补给战》)
二、日本船舶量的变化
单位:千总吨
|
(战史丛书《海军军战备(2)》396页)
三、陆海军征用的船舶
单位:千总吨
|
[ 注:开战前计划征用300万吨民用(C船)。 ]
(战史丛书《大本营海军部·联合舰队(6)》123页)
四、主要军需品、物资生产及预测
|
[ 注:陆海军间将铝的产量均分,陆军让给海军3,500吨。(差额为7,000吨)由于陆军飞机多为小型机,故飞机架数多于海军。 ]
(战史丛书《大本营海军部·联合舰队(6)》128页及《大本营陆军部(9)》206页)
五、开战后日海军力量的变化
航母(包括特种航母及护航用航母)、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和潜艇的合计艘数、吨数。
。 | |||||||||||||||||||||||||||||||||||||||||||||||||||
|
(战史丛书《大本营海军部·联合舰队(6)》161页)
六、战时陆海军兵力的变化
(军人及文职、雇员等总计)单位:万人
|
(战史丛书《大本营海军部·联合舰队(6)》131页)
“捷”1号作战准备与美军的进攻
(1944.9~10)
一、菲律宾方向的作战准备
自日军南方进攻作战结束后,菲律宾便成了大本营直辖的后方联络基地。进入1944年以后,战火逼近菲律宾,日军加紧在菲各地修建机场,以备航空作战之用。这年3月底,南方军总司令官寺内寿一元帅接管该地区后,开始逐步增强地面兵力。菲律宾从南到北约1,500公里,由大约7,000个岛屿组成,最适于开展游击活动,所以当地的游击队势力在美军支援下日渐壮大。
“捷”号作战的准备工作在逐步进行。7月底,编成第14方面军,并新建第35集团军,负责菲律宾中南部。在第4航空军的指挥下,陆军航空部队第2、第4飞行师从6月起由满洲陆续飞往菲律宾,海军基地航空部队第1航空舰队在菲律宾展开,第1游击队作为水上部队主力在林加锚地待机、训练。“捷”1号作战实施时,日本本土和中国大陆的陆海军航空部队将进入菲律宾基地。
考虑到不可能随时随地将地面部队送往宽大的菲律宾方向,计划在“捷”号作战时,如美军进攻菲律宾中南部,仅以海空兵力与美军决战;只有在美军进攻吕宋岛时,才以陆海空兵力进行决战。
8月底至9月上旬,美军以第3舰队(哈尔西)的特混舰队向小笠原、硫黄岛、雅浦、帕劳以及菲律宾中南部的日军航空基地进行了猛烈攻击,由于日军的还击无力,美军首脑便迅速修改了原定在棉兰老岛登陆的计划,将原定12月20日在莱特岛登陆的时间提前2个月,于10月20日实施。
二、“捷”1号作战决心初步形成
9月15日,美军在莫罗泰岛和佩累利乌岛同时登陆。9月21、22日,美舰载机又大肆轰炸吕宋岛各地。大本营由此深信美军不久将进攻菲律宾,于是采取措施,在10月下旬向菲律宾增兵,同时任命山下奉文上将为菲律宾方向地面部队第14方面军司令官。
三、台湾近海的空战
哈尔西的特混舰队自10月9日起,连续五天对东大东岛、冲绳、吕宋岛、台湾进行大规模空袭。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丰田副武上将)在9月中旬遭空袭时,本想保存实力,结果反而受到损失,因此痛感坚决实施反击的必要。12日,联合舰队下令“基地航空部队实施‘捷’1号、2号作战。动用从九州到菲律宾的所有基地航空部队对美特混舰队展开攻击,并从第一天起就上报了赫赫战功。15日,由大本营公布了如下战果:击沉敌航母11艘、战舰2艘、其他舰4艘,击伤敌航母8艘、战舰2艘、其他舰18艘。这一战果使国民欣喜若狂。实际上美军只有两艘巡洋舰受重创而离开战列,航母均完好无损。与此相比,日军却损失300多架飞机,以致又一次丧失了正在恢复的决战力量。大本营海军部根据16日的侦察得知这一战果是谎报的,但他们却对陆军和小矾首相隐瞒了事实的真相。结果,陆军不顾地面决战只限在吕宋岛的既定方针,毅然决定进行莱特决战。
主要数据
一、美军地面兵力(1944年9月底)
太平洋方向 欧洲方向
陆战队师 5(另有一个师正在组建) 0
步兵师 19 28(另有2个师在输送中)
空运师 1 3
装甲师 0 9(另有2个师在输送中)
骑兵师 1 0
计 26(另有1个师正在组建) 40(另有4个师在输送中)
除此之外,美陆军在太平洋方向和欧洲方向各部署了11个独立步兵团。
二、太平洋方向美军各师名称(1944年9月底)
(一)太平洋方面部队(尼米兹上将指挥)
第7步兵师(中太平洋)、第77步兵师(关岛)、第81步兵师(帕劳诸岛)、第96步兵师(中太平洋)、第98步兵师(夏威夷群岛)共计5个步兵师
(二)西南太平洋方面部队(麦克阿瑟上将指挥)
亚美利加步兵师(布干维尔岛)、第6步兵师(新几内亚)、第24步兵师(新几内亚)、第25步兵师(新喀里多尼亚)、第27步兵师(圣埃斯皮里图岛)、第31步兵师(莫罗泰岛)、第32步兵师(新几内亚)、第33步兵师(新几内亚)、第37步兵师(布干维尔岛)、第38步兵师(新几内亚)、第40步兵师(新不列颠)、第41步兵师(新几内亚)、第43步兵师(新几内亚)、第93步兵师(特雷热里群岛)、第11空降师(新几内亚)、第1骑兵师(阿德默勒尔蒂诸岛)。
此外,还有5个陆战队师在太平洋方向。
三、日本海军战时编制(1944年8月15日)
大本营
联合舰队 丰田副武上将(日吉)
├─第2航空舰队——福留中将(司令部在高雄,配置在台湾、西南诸岛)指挥第8飞行师、第7、
│ 第98陆军飞行战队
├─第3航空舰队——吉良中将(司令部在木更津,部署在北海道以外的本土)
├─第1特混舰队——小泽中将
│ ├─第2舰队——栗田中将,战列舰有“武藏”号、“大和”号、“长门”号、“金刚”号
│ │ 和“榛名”号,此外还有重巡洋舰10艘、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9艘
│ ├─第3舰队——小泽中将(兼)
│ │ ├─第1航空战队——航母“云龙”号、“天城”号
│ │ ├─第3航空战队——航母“千岁”号、“千代田”号、“瑞凤”号和“瑞鹤”号
│ │ ├─第4航空战队——航空战队在“伊势”号和“日向”号,航母有“卑鹰”号、
│ │ │ “龙凤”号
│ │ └─第10战队——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8艘、附属重巡洋舰1艘
├─第6舰队——三轮中将(司令部在吴港)潜艇34艘
├─东北方面舰队——后藤中将(司令部在千岁)
│ ├─第5舰队——志摩中将
│ └─第12航空舰队——后藤中将(兼)
├─第4舰队——原中将(司令部在特鲁克)
├─东南方面舰队——草鹿任中将(司令部在拉包尔)
│ ├─第8舰队——(司令部在布因)
│ └─第11航空舰队——(司令部在拉包尔)
└─西南方面舰队——三川中将(司令部在马尼拉)
├─第1航空舰队——寺冈中将,以后由大西中将继任(司令部在达沃,后转移至马尼拉)
├─第1南遣舰队(司令部在新加坡)
├─第2南遣舰队(司令部在苏腊巴亚)
├─第3南遣舰队(司令部在马尼拉)
├─第4南遣舰队(司令部在安汶)
└─第13航空舰队(司令部在马尼拉)
中国方面舰队 近藤上将(司令部在上海)
海上护卫总司令部 野村上将(司令部在东京)
横须贺镇守府部队
大凑警备府部队
大阪警备府部队
舞鹤镇守府部队
佐世保镇守府部队
镇海警备府部队
高雄警备府部队
[ 注:各镇守府。警备府部队中有陆战旅、防备队、潜艇基地队、港务部、通信队、航空队等。 ]
“捷”1号作战
(1944.10)
一、战役发起与航空兵突击
10月17日,美军在麦克阿瑟将军指挥下于莱特湾口的苏禄安岛登陆,日军大本营断定这是美军的正式进攻,便于18日晚下令“发动‘捷’1号作战”。20日,美军在莱特岛登陆。“捷”1号作战一经发动,日陆海军航空部队本应立即开赴菲律宾,攻击敌登陆船队等。然而最初只进行了“零星”的攻击。
联合舰队决定海上部队25日攻入莱特湾,并将其前一天即24日定为总空袭日。但是,第2航空舰队的约200架飞机和第4航空军的约300架飞机原定在10月底陆续飞抵吕宋岛,因而来不及参加这次总空袭。第1航空舰队在总空袭前只有约40架飞机,于是不得不组成“神风特别攻击队”。实施孤注一掷的肉弹攻击。
二、水面舰队的进攻
航空力量丧失殆尽的联合舰队只有冒全军覆没的危险,以水面舰队冲入莱特湾抢占登陆点,除此之外别无他途。按照计划,进攻部队的主力是第1游击部队,其中以快速战舰群为主的第1部队(栗田舰队)和以低速战舰群为主的第2部队(西村舰队)将分别通过圣贝纳迪诺海峡和苏里高海峡进入莱特湾,以协助第2游击部队(志摩舰队)经苏里高海峡发动的攻势。
特混舰队部队(小泽舰队)为策应第1游击部队牵制美军,自濑户内海出击,24日晨航行至马尼拉以东100海里处时,出动56架飞机攻击美舰队。
栗田舰队由文莱出击后,23日日出时遭到美潜艇袭击,损失了3艘重巡洋舰(沉没2艘、重伤1艘),24日上午又遭到美第38特混舰队(隶属哈尔西第3舰队)的猛烈空袭,遭重创,损失了“武藏”号战列舰。栗田舰队当天下午掉头西撤,日落后再次东进,23时通过圣贝纳迪诺海峡,25日11时,按预定计划南下冲进莱特湾。
哈尔西司令判断栗田舰队已退却,便在25日晨将特混舰队主力转向小泽舰队。小泽舰队虽成功地牵制了敌人,4艘航空母舰却全部被击毁。
西村舰队于24至25日夜进入苏里高海峡,在该海峡出口处遭到等候在那里的美第7舰队(金凯德)战舰群的炮击,全军覆没。紧随其后的志摩舰队见势便掉头撤退了。
三、莱特水域海战
向莱特湾进发的栗田舰队在25日6时40分发现南面的美航空母舰群,认定这是美主力特混舰队,便紧迫不舍。日本舰队和设法规避的美舰队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海战,9时10分,双方陷入混战,一时难辨敌我。于是,栗田舰队停止追击,10时30分成环形队形南下莱特湾。12时30分,已驶近莱特湾,但栗田舰队根据获得的情报,放弃了进入莱特湾的打算而原路折回。
在莱特海战中,日海军未能达到作战目的,损失了4艘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6艘重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11艘驱逐舰,1艘潜艇,其余舰只也受到了很大损失。另外,还损失500架飞机,阵亡1万人。此次失败丧失了尔后海上决战的能力,也失掉了“捷”号作战中的有力的一部。
主要数据
一、日第4航空军可出动的飞机(1944年10月15日前后)
第4航空军(司令官:富永恭次中将)
第2飞行师 拥有数量 (实际出动架数)
├─第13飞行团 (一式战斗机) 21 (11)
│ 第30战队9(5)、第31战队12(6)
├─第22飞行团 (三式战斗机) 31 (19)
│ 第17战队10(7)、第19战队21(12)
├─第16飞行团 (四式战斗机) 41 (15)
│ 第51战队20(6)、第52战队21(9)
├─第10飞行团 (改装复座战斗机) 34 (25)
│ 第27战队24(16)、第45战队10(9)
├─第6飞行团 (攻击机) 32 (21)
│ 第55战队12(8)、第65战队20(13)
├─第7飞行团 (重轰炸机) 25 (8)
│ 第12战队10(3)、第62战队15(5)
├─第2战队 (司令部侦察机) 9 (3)
└─第31中队 (无线电探测机) 6 (2)
合计 198 (104)
(战史丛书《菲律宾“捷”号陆军航空作战》275页)
二、总空袭时(10月24日)可集中在菲律宾地区的海军飞机
来自第2航空舰队 (台湾) 395架
来自特别攻击部队 (南九州、西南各岛) 100架
来自第3航空舰队 (日本本土) 70架
来自第1航空舰队 (菲律宾) 50架
特混舰队本队 (航母舰载机) 116架
合计731架
实际出动了三分之二
(战史丛书《海军“捷”号作战(2)》60页)
三、莱特水域海战——水面舰队
联合舰队司令部 司令长官:丰田副武上将(日吉)
├─特混舰队本队——(以第3舰队为基干)第1特混舰队司令长官小泽治三郎中将直接指挥
│ ├─第3航空战队——第3舰队司令长官小泽中将直接指挥。
│ │ 1艘正规航母(“瑞鹤”)、3艘改装航母(“瑞风”、“千岁”、“千代田”)、
│ │ 第653航空队
│ ├─第4航空战队
│ │ 2艘战列舰改装航母(“日向”、“伊势”)2艘轻巡洋舰(“大淀”、“多摩”)
│ └─第31水雷战队
│ (1艘轻巡洋舰、8艘驱逐舰)
├─第1游击部队——(以第2舰队为基干)第2舰队司令长官栗田健男中将
│ ├─第1部队(第1夜战部队)——栗田中将直接指挥
│ │ 第1战队——2艘战列舰(“武藏”、“大和”)
│ │ 第4战队——4艘重巡洋舰(“爱宕”、“高雄”、“鸟海”、“摩耶”)
│ │ 第5战队(缺“最上”号)——2艘重巡洋舰“妙高”、“羽黑”)
│ │ 第2水雷战队——(1艘轻巡洋舰、9艘驱逐舰)
│ ├─第2部队(第2夜战部队)——铃木义尾中将
│ │ 第3战队——2艘战列舰(“金刚”、“榛名”)
│ │ 第7战队——4艘重巡洋舰(“熊野”、“铃谷”、“利根”、“筑摩”)
│ │ 第10水雷战队——(1艘轻巡洋舰、6艘驱逐舰)
│ └─第3部队(第3夜战部队)——西村祥治中将
│ 第2战队——战列舰“山城”、“扶桑”、重巡洋舰“最上”以及4艘驱逐舰
└─第2游击部队——(以第5舰队为基干)第5舰队司令长官志摩清英中将
├─第21战队(欠“多摩”、“木曾”)——重巡洋舰“那智”、“足柄”
└─第1水雷战队——(1艘轻巡洋舰、7艘驱逐舰)
莱特岛战况
(1944.10~12)
一、莱特地面决战准备
美第6集团军10月20日全天在莱特岛登陆的部队逾10万人,卸下补给物资在10万吨以上。日军将第16师等约2万人部署在该岛,但师司令部所在地塔克洛班方向的兵力配置极弱,第一天就被美登陆部队切断了通信网,损失了大部分军需品。但上级司令部对此全然不知。
大本营和南方军对台湾海域的空战战果确信不疑,认为现在是击溃只有少部分海空掩护的登陆之敌的绝好时机,于是置既定计划于不顾,断然决定实施中南菲律宾决战和莱特地面决战。第14方面军司令官山下奉文上将根据现地空袭情况判断,敌航母并未被击毁,并且考虑到海上决战成败未卜,海上运输没有保障以及莱特岛上未设兵站等因素,对进行莱特地面决战提出了反对意见。但迫于寺内元帅22日的命令,山下上将电令第35集团军司令官铃木宗作中将歼灭登陆的美军。
二、向莱特投入地面兵力
大本营、南方军在督促菲律宾各地的地面兵力开赴莱特的同时,又将正由上海乘船东渡的第1师和在台湾的第68旅加强给第14方面军。第35集团军接到命令时,在海空战捷报的蒙蔽下,计划将主力向卡里噶拉一带集结,以对奥尔莫克方向发动攻势,并逐次部署了兵力。集团军司令部10月30日进入莱特岛,31日第1师在奥尔莫克顺利登陆后,向卡里噶拉前进,11月3日在里蒙附近与前来攻击的美军遭遇。美军来势之猛出乎日军的意料,第1师在同火力占绝对优势的美军的不预期遭遇战中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第35集团军只能将陆续到达的部队逐次投入战斗,因而始终处于守势。
三、对布劳恩机场的攻击
10月底,美军飞机进入莱特岛参战,日方开始对空战力不从心。第14方面军对莱特战局的前景深感不安,向上级强烈建议中止莱特地面决战,然而寺内元帅11日却再次命令山下上将“继续决战”,可是,恰恰在11日这天,载着来自吕宋岛的第26师主力的5艘运输船刚刚抵达奥尔莫克,就遭到美机的轰炸,全部运输船连同护卫船以及4艘军需品运输船被美机击沉,以致第26师登陆时仅剩下单兵装备。确保运送兵力和补给品的运输船的航行安全是实施地面作战的重要条件。为此,地面部队须攻击敌飞行基地以解除威胁,根据瓜岛作战时所得出的这种教训,第26师便奉命攻击布劳恩机场群。但是,自12月5日到6日,第26师翻山越岭赶赴布劳恩与空降部队和第16师一同对布劳恩机场发动攻击以后,战局并未发生变化。
在全力实施攻击的7日这天,美军在伊皮尔登陆,占领了第25集团军的后勤基地。日军的机械化精锐部队第68旅也在莱特岛北端的圣伊西德罗登陆,但坦克和火炮却和运输船只一起沉入海底。12月中旬,美军在民都洛岛登陆,战火蔓延到吕宋岛。12月25日,大本营、南方军同意第35集团军转入“各自为战,长期抗战”的持久战。
主要数据
一、美军进攻莱特岛的兵力编组
参谋长联席会议
├─西南太平洋地区总司令部 D.麦克阿瑟上将
├─盟国空军 G.C.肯尼中将
│ ├─第5空军 E.P.怀特赫德少将
│ ├─第13空军 S.C.斯特里特少将
│ └─英澳空军 W.D.博斯托克空军元帅
│ 共约3,200架飞机
├─美第6集团军(登陆部队)W.克普格中将 计约202,500人
│ ├─第24军 J.R.霍奇少将
│ │ 以第7步兵师、第96步兵师为基干,约51,500人
│ ├─第10军 F.C.西伯特少将
│ │ 以第1骑兵师、第24步兵师为基干,约5,300人
│ ├─集团军直属支援部队(ASCOM)H.J.凯西少将
│ ├─第6突击步兵营
│ └─集团军预备队:第32步兵师、第77步兵师
├─盟军西南太平洋地区(SWPA)海军部队 T.C.金凯德中将
│ │ (中部菲律宾攻击部队,第77特混舰队)
│ ├─北部攻击部队(第78特混舰队) D.E.巴比少将
│ ├─南部攻击部队(第79特混舰队) T.S.威金逊中将
│ ├─旗舰群(第7特混舰队第1特混群)
│ ├─火力掩护群(第77特混舰队第2特混群) J.奥尔登多夫少将
│ ├─近距离掩护群(第77特混舰队第3特混群)
│ ├─护航航空母舰群(第77特混舰队第4特混群) T.斯普拉格少将
│ ├─扫雷、航道测量群(第77特混舰队第5特混群)
│ ├─海岸爆破群(第77特混舰队第6特混群)
│ └─支援群(第77特混舰队第7特混群)
│ 护航航母18、战列舰6、重巡洋舰5、轻巡洋舰6、驱逐舰86、护航驱逐舰25
└─中部太平洋地区总司令部 C.W.尼米兹上将
└─第3舰队 W.F.哈尔西上将
├─快速航母部队(第38特混舰队) M.米切尔中将
│ 航母群(第38特混舰队第1、第2、第3、第4特混群)
│ 航母17、战列舰、巡洋舰等计78,合计95
└─其他
二、莱特登陆作战时的美军第3舰队
第3舰队 W.F.哈尔西上将 旗舰“新泽西”号
第38特混舰队 M.米切尔中将 旗舰“列克星敦”号 | ||||||||||||||||||||||||||||||||||||||||||
|
第30特混舰队
第8特混群(含第3舰队海上补给群)
油船33艘、搭载预备飞机的护卫航母11艘、舰队拖船10艘、
军火船及附属警戒队驱逐舰18艘、护卫驱逐舰27艘
三、莱特作战开始时日驻菲陆军部队概要
第14方面军 司令官山下奉文上将(1944年10月6日到任)
├─第36集团军 司令官铃木宗作中将,司令部宿务(负责菲律宾中南部)
│ ├─第16师 莱特岛(自1941年12月以后常驻菲律宾)
│ ├─第102师 米沙鄢地区(宿务、内格罗斯、帕乃岛)(1944年6月由混成旅改编而成)
│ ├─第100师 棉兰老岛(达沃地区) (由混成旅改编而成)
│ ├─第30师 棉兰老岛(卡加延地区) (主力来自朝鲜)
│ ├─独立混成第54旅 棉兰老岛(三宝颜地区)
│ └─独立混成第56旅 霍洛岛
├─第8师 吕宋岛(八打雁地区) (9~10月从满洲开来)
├─第26师 吕宋岛(马尼拉地区) (9月从蒙古开来)
├─第103师 吕宋岛(阿帕里地区) (6月由混成旅改编而成)
├─第105师 吕宋岛(比卡耳地区) (6月由混成旅改编而成)
├─第2坦克师 吕宋岛(中部地区) (9~10月从满洲开来)
├─第58独立混成旅 吕宋岛(林加延地区) (7月在本州组建)
└─其他 (吕宋地面兵力约为12万人)
第4航空军 司令官富永恭次中将(分散在菲律宾各地约6万人)
其他,为南方各地补充的人员及被消灭于海上的部队中幸存者(马克拉附近约3万人)
四、日军调入莱特岛的地面兵力
﹡初期(10月25日至11月底)
来自中南部菲律宾
第35集团军司令部——来自宿务
第102师司令部及2个步兵营——来自宿务地区
第30师的2个步兵营——来自棉兰老岛,来自吕宋岛、马尼拉
第1师(欠2个营)——从满洲,经上海、马尼拉
今堀支队(第26师的2个先遣步兵营、1个炮兵营)10月底至11月1日顺利登陆
第26师主力——来自马尼拉附近,11月11日到达,损失严重,在11月向莱特运输时大部分舰船沉没,只有45%的部队、补给人员到达
﹡12月份的增援
来自南部菲律宾
第30师的2个步兵营——来自棉兰老岛,12月中旬到达莱特西岸
来自吕宋岛第68旅(以公主岭学校教导队为基干的精锐机械化部队)12月9日到达莱特西岸,损失严重
高阶支队(以第8师的3个步兵营、1个炮兵营为基干)12月11日到达莱特西岸
莱特的日军兵力 陆海空合计约75,200人,其中,调出莱特约900人,战争结束时的俘虏约为800人,幸存者约为700人(含萨马岛等周围诸岛)
吕宋岛战况
(1944.12.15~1945.8.15)
一、在三大据点坚持持久战的设想
12月15日,美军在民都洛岛登陆。第14方面军彻底打消了在莱特决战的念头,着手准备在吕宋岛作战。但是,吕宋岛的许多兵力和军需物资都运到了莱特,吕宋岛的日军既没有能够摧毁美军坦克的武器,又没有飞机,因而不指望决战。第14方面军决定将所指挥的吕宋岛的兵力一分为三,命其在各自的区域里坚持持久战,以“保存自己,各自为战,长期抗战”的方针牵制美军。吕宋岛北部的据点称作尚武集团,部署有方面军主力,由山下上将亲自率领。马尼拉东部山区称为振武集团,部署有第8师主力、马尼拉防卫队和第105师等,由第8师师长指挥,在克拉克东部山区部署了陆海军航空部队和第1挺进团,由第1挺进团团长指挥,称为建武集团。
二、美军占领马尼拉
美第7舰队1月6日实施登陆前炮火准备后,美第6集团军于9日在林加延湾登陆。第1军和第14军分别向尚武集团和马尼拉方向进军。克拉克山区的建武集团因缺乏御防准备,很快便被赶进深山。1月底,美军打开了通往马尼拉的道路。为攻占马尼拉,1月底美军在马尼拉湾南北两面实施了登陆作战,对马尼拉形成夹击态势。
对第14方面军来说,如何对待首都马尼拉,是吕宋岛防御上的一个问题。其一般方针是,不在马尼拉设战场,部队撤离市区,军需物资送往各据点。但海军和航空部队坚持死守马尼拉,因而在执行中不够坚决彻底。2月3日,美军奇袭马尼拉市,在这个拥有70万人口的菲律宾首都同日军展开了长达4个星期的激烈巷战。日军守卫马尼拉的海军部队凭借市中心坚固的建筑物进行抵抗,但美军用猛烈的炮火摧毁了一座座建筑。3月3日,麦克阿瑟宣告马尼拉彻底解放。这场战斗使马尼拉市中心成为一片废墟。
三、吕宋北部的战斗
尚武集团把富饶的稻米产地卡加延河谷作为根据地,以碧瑶以西至圣何塞以北一带山地作为南面的屏障,自西向东依次部署了第19师、第58独立混成旅、第23师、第2坦克师以及第10师等部队,以抵御美第1军(美军5个师、美菲军1个师)的猛烈攻击,特别是在巴列特、撒拉克撒克山垭口展开了激战,美军用推土机在险峻的山地中开辟道路,向前推进坦克和重型火炮,以压倒之势攻击日军。4月下旬,碧瑶失守。6月,美军进入卡加延河谷,6月下旬完全打通了阿帕里至碧瑶和阿帕里至圣何塞的两条道路。此后,日军被撵入深山,在饥饿和疾病的折磨下进行持久战。
四、其他据点
指挥马尼拉海军防卫部队的振武集团在救援作战中失败,又于2月底受到美第14军的攻击,被迫陆续退入山中。这支部队5月1日起改称第41集团军,但到6月底已经丧失了有组织作战能力。振武集团下属的总兵力约有10.5万之众,到战争结束时,只剩下约12,500人。总兵力约为3万人的建武集团战争结束时则仅有1,200人左右。
主要数据
一、进攻菲律宾的美军编组(1945年1月9日)
西南太平洋地区总司令部麦克阿瑟上将
├─第6集团军克鲁格中将——进攻吕宋
│ ├─第1军——以第6、第43师为基干
│ ├─第14军——以第37、第40师为基干
│ ├─预备队——第26师、第158团战斗队、第13装甲团、第6突击营
│ │ (首批在吕宋登陆的部队约为19.1万人)
│ ├─直属部队——2个野战炮兵群、高射炮兵团,各种工兵团、群及卫生群等
│ └─支援司令部——各种工兵群、工兵支援群,武器军需物资支援群等
├─第8集团军(艾奇伯格中将)——一部进攻吕宋,主力压制中南菲律宾
│ ├─第11军(莫罗泰)——第31师……1月20日由苏比克湾赴巴丹北部
│ ├─第10军(莱特)
│ │ ├─第1骑兵师(莱特)……1月下旬归属第14军,赴马尼拉市
│ │ ├─第24师(欠第19、第21团战斗队)(莱特)……后将第34团战斗队(一)归属第11军
│ │ ├─第32师(莱特)……1月下旬归属第1军
│ │ ├─第38师(莱特)……1月下旬归属第11军
│ │ └─第112骑兵团战斗队(莱特)……1月下旬归属第14军
│ ├─第24军(莱特)
│ │ ├─第7、第77、第96师(莱特)
│ │ └─第11空降师(莱特)……1月下旬在纳苏格布登陆,后归第14军
│ ├─西部米沙鄢作战部队
│ │ ├─第19团战斗队/第24师(民都洛)
│ │ ├─第21团战斗队/第24师(民都洛)
│ │ └─第503伞兵团战斗队(民都洛)……2月中旬在科雷希多岛空降
│ ├─亚美利加师(布干维尔)……后赴吕宋
│ ├─第93师(新几内亚、比亚克)
│ └─第1、第2菲律宾步兵团(新几内亚)
├─西南太平洋地区总司令部预备队
│ ├─第33师(新几内亚)……2月中旬归属第1军
│ └─第41师(新几内亚)……2月中旬归属第8集团军
├─英澳军 布拉梅上将(新几内亚、新不列颠、布干维尔)
├─西南太平洋地区联合空军 肯尼上将
└─西南太平洋地区联合海军 金凯德中将
└─第7舰队 金凯德中将——吕宋进攻部队(第77特混舰队)
二、日军吕宋防御部队编组(1945年1月)
第14方面军司令官:山下奉文上将
├─尚武集团(北部据点)山下上将亲自率领
│ ├─第10师(一) (主力在圣何塞地区)
│ ├─第19师(北圣费尔南多地区)
│ ├─第23师(林加延湾以东地区)
│ ├─第103师(阿帕里及吕宋西北岸地区)
│ ├─第105师(一) (由比科尔半岛转移到北部据点)
│ ├─第2坦克师(主力在卡巴那参地区)
│ ├─第58独立混成旅(林加延湾地区)
│ ├─第61独立混成旅(巴坦诸岛)
│ ├─第4航空军地面部队(卡加延河谷)
│ └─第14方面军直属部队及后勤部队(主力在巴云邦,一部在碧瑶)共计约15.2万人
│ (战争结束时约剩5.5万人)
├─振武集团(负责吕宋中南部)第8师师长横山静雄中将(后改为第41集团军)
│ ├─第8师(一) (马尼拉东侧据点)
│ ├─野口兵团(第105师的第81旅) (马尼拉东侧据点)
│ ├─河嵨兵团(第105师的第82旅) (马尼拉东侧据点)
│ ├─马尼拉防卫队(马尼拉东侧据点)
│ ├─藤重支队(以第8师的第17兵团为基干) (八打雁地区)
│ ├─本暮支队(海上挺进部队) (八打雁东部地区)
│ ├─马尼拉海军防卫部队 (马尼拉市)
│ └─湾口防卫部队(科雷希多岛等)
│ 共计约10.5万人(战争结束时约剩12,500人)
└─建武集团(克拉克西侧据点)第1挺进集团长冢田理喜智中将
├─第1挺进集团(一)
├─永吉支队(第10师第39步兵团)
└─陆海军航空部队
共计约3万人(战争结束时约剩1,300人)
[ 注:海军部队在地面作战时归第14方面军指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