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概况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事概况

军事概况

作者:T.N.杜普伊 ·美国

出自————《哈珀-科林斯世界军事历史全书

第二十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核时代的到来

出自————《战争通史

   概论

   在这段历史即将结束之际,随着1945年8月6日人类第一颗原子弹在广岛爆炸,一个崭新的战争和历史时代——核时代,带着它那独特的蘑菇云标志降临了。核力量是以它那前所未有的破坏力成为未来世界战略和外交的主宰者,还是仅仅作为军火库中又一位威力巨大的新成员呢?

   在这段历史时期内,军事技术在继承先前成果的基础上以一种梦幻般的速度继续加速发展。其中几项成就特别引人注目:内燃机的完善使坦克和飞机以令人惊奇的面目进入战场;火箭武器重新登上战争舞台,它包括从最简单的手提式火箭筒到高精度的德国远程V-2飞弹。此外,电子技术的巨大发展,尤其是雷达的发明和无线电通信的改进,具有更显著的意义。

   得力于以上这些技术的进步和空战具有的垂直攻击威力,过去那种将陆战和海战严格分家的现象消失了。立体战争使战略和战术直接联系起来变成了可能。在新的技术条件下,陆海空联合作战的成功,一方面依赖于民用工业和科技力量的相关部门力量发挥的程度,同时也取决于军事指挥员的能力和天分。胜利将青睐于那些善于将各种可利用的力量和资源有效组织起来的国家。

   虽然武器、运输以及通信方面的进步和改良带来了作战方式的巨大变革,但是人及其合理能力,即战争中发挥武器作用的极限度是不变的。这一点将永远成为左右人类冲突中力量应用的基本原则。

   最显著的发展还是联合作战指挥,它集中体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美联盟行动上。在战争中,不列颠帝国和美国的领导人、参谋部、军队以及各种资源以一种史无前例的方式结合了在一起。在此之前,从来没有联合的陆海、空军一起投入战争,并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甘愿服从某一国家的领导。

   在陆地和海洋上,后勤的发展使它自身成为一门科学。美国海军后勤支援部队解决了海战中一个最令人头痛的问题:即舰只为了添加燃料、补充给养和维修必须返回陆上基地。随着海上列车式的快速货船和移动修理船编入舰队,过去常常需要脱离战斗数周甚至数月的后勤补给行动,如今只需几天甚至几小时即可完成。在陆上,后勤补给同样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诸如诺曼底海岸的人造海港(参见第二十章→第二次世界大战西欧战场→西线战争(1944年)→盟军在西欧的进攻)、在水下和地面上延伸的可弯曲的输油管以及货运飞机的使用,都大大提高了战斗部队的机动能力。

   此外,诸如美国海军修建大队、陆军港口部队和铁路、空降工程技术队等后勤部队的组建,极大地减少了日常补给品的数量,这在25年前还是部队机动能力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

   军事领导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国家的首脑都扮演了军事统帅的角色。英国首相丘吉尔和美国总统罗斯福既是各自国家军事计划的制定者,同时又是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主席,当然并不是说他们总是做得最好。苏联 [ 编者注:1922年12月31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苏俄改为苏联这一简称。 ] 的斯大林、中国的蒋介石和德国的希特勒都直接控制着国家的武装力量。结果,希特勒狂乱的神经质性格,正如我们将在后面看到的那样,成了德国最终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军事将领中,我们相信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似乎已经可以同历史上最伟大的统帅相提并论。但是这个评价却由于麦克阿瑟在二战及战后卷入政治的和个人之间的争吵而引起争议。此外,也由于我们离这些事件太近,而不能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去做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艾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是另外两位优秀的盟军统帅,由于取得了理所应当的辉煌胜利而使他们在盟国人民的心中赢得了神圣的地位。然而,我们相信,就实际指挥才能而言,他们既不比诸如美国的布雷德利、英国的韦维尔、德国的曼施泰因、莫德尔、龙德施泰特和凯塞林这些杰出的集团军群司令们高明,同时也不比美国的巴顿和德国的隆美尔这两位战术名家更优秀。

   由于资料所限,要想对苏军将领作出一一评价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肯定存在着军事素质优秀的某位将帅——或者将帅群体——是他们率领着苏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其中,又尤以朱可夫最为杰出。

   在海军方面,无论是战区司令尼米兹还是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都是美国海军优秀军官群体中最杰出的人物,英国皇家海军的坎宁安元帅和拉姆齐元帅也具有同样的地位。

   在空战方面,美国的阿诺德是第一位有机会验证大规模远程战略轰炸理论的人物,该理论在数十年前由空军先驱特伦查德、杜黑及米切尔提出。虽然直到毁灭性的原子武器出现之前,战略轰炸的作用仍无定论,但阿诺德的远程战略轰炸效果仍令人吃惊。战术技术水平无与伦比的德国空军却对远程战略轰炸未作具体的设想,从而使英国和美国空军的哈里斯和斯帕茨抢得先机。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曾指挥不列颠之战取得胜利的道丁,以及特德和美国的坎尼。特德和坎尼的指挥才能不仅仅表现在独立的空战中,在后来对陆海军提供后勤支援方面也同样表现出了杰出的能力。

   战略

   很显然,经济和政治方面的考虑左右着国家总体战略的制定,关于这点并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才表现出来的,在战前的局部战争中就已端倪毕现。“总体战”原理在一战中已初步证实其价值(参见第十九章→军事概况→战略),并在1939-1945年占据了统治地位。这种战争方式也有它自身的局限性,只是没有立刻表现出来而已。日本,为了攫取进行战争的战略资源,倾其全力向南方资源区侵略扩张,结果酿成大错。希特勒将占领苏联的油田作为其行动的首要目标,同样是一个灾难性的大失误(参见第二十章→第二次世界大战西欧战场→作战行动(1942年)→东线战况)。盟军方面的情况与此恰恰相反。当英伦三岛危若累卵之时,丘吉尔却作出了与轴心国争夺地中海控制权的决定(参见第二十章→第二次世界大战西欧战场→法兰西之战→地中海地区的作战行动),这无疑是一个正确的决策,它日后成了拯救盟国的重要因素。丘吉尔之所以沉溺于进攻轴心国的“软腹部”,是为了在政治上抑制苏联人对东欧的统治。这一点导致了英美计划者之间长期的争吵。不过后勤问题确实令人担忧。这一问题有待于讨论,可能将引起长时间的争执。从相反的角度来看,美国这种只考虑如何立即赢得战争而不考虑长远政治目标的战略思想,也许是一种缺乏远见的行为。

   罗斯福关于“无条件投降”的宣言,大大拖延了对德战争的结束时间。在1945年2月28日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艾森豪威尔对此评价道:这项政策将德国最高统帅部置于在绞刑架和刺刀丛二者之间选择的境地。显然,这种估计是正确的。

   这一时期的战争是各种类型战争的预演,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其中投入人力、物力和后勤规模最大、战场最广阔的一次演练。空军作为一支战斗力量取得了与陆军、海军平等的地位。早在西班牙内战中,德、意和苏联就将其作为空军作战理论的实验场。杜黑关于空军能够独立决定战局的理论通过围攻马德里的实战,证明难以成立,尽管这种理论在对像埃塞俄比亚这样的落后国家时曾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西班牙首都的平民战胜了轰炸造成的恐怖心理,最后还是由地面部队沿着埃布鲁河发动的一次机动攻击占领了该城。

   这一时期证明,无论是永久要塞还是野战要塞,其价值仅仅是作为部队机动的跳板。同样,围攻除造成心理上的影响之外,也效果甚微。

   在1941年末至1942年初,日本人在太平洋上以辉煌的开端拉开了进攻的序幕,给美英的军事计划者上了最重要的一课。美国人认为菲律宾将是日本发起侵略的首选目标,因此,其防御计划是先在吕宋岛组织坚固防御,而后以太平洋舰队发起决定性的反攻。珍珠港舰队的覆灭打乱了美国整个战略计划,迫使其在混乱的交战中立即对作战计划作出切实可行的调整。英国人认为日本将首先进攻新加坡,因为这里既是皇家海军短程舰只必不可少的后勤补给基地,又是在东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防御战中进行成功海战的依托点。然而,日本人却沿着马来亚半岛南下,攻击要塞靠近陆地的末设防一侧。结果,新加坡像被刺破的气球一般轻易陷落。

   上述两个事件都是军事计划者们依赖水晶球般的假想这一不幸的癖好去制定计划而造成的悲剧性范例,他们一厢情愿的假定“敌人可能的企图”,而不是去细察“敌人可能采取的最坏行动”。诚如腓特烈大帝所言:经过苦战而败北不为耻,但若被敌人攻个措手不及却是不可原谅的。

   陆军武器、作战思想和战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严峻考验中,技术上出现了惊人的发明和改进。例如无线电引信、“锥形装药”、火箭筒、无后坐力炮、火箭(销声匿迹了一个世纪,又重登战争舞台)的发明以及伴随出现的火炮瞄准和控制方面的改良等。机动军用器材、快速坦克、自行防坦克火炮和其他越野车辆的广泛改进,结合在一起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强了机动作战的能力。随着技术的这种进步,广泛机动的快速先遣部队和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胡蒂瓦”战术结合在一起,就能形成横扫千军之势。这种扫荡可绕过坚固支撑点,将难啃的骨头留给后续部队去解决。同时,这种战术必须首先组成纵深梯次防御地带,即“环形筑垒阵地”,这种阵地本身就构成了快速反击的出发点。

德国88毫米高炮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德国人认真研究了打破僵局的方法和手段,这种僵局曾经使他们在1918年的攻势归于失败。他们得出结论:坦克可以提供维持连续突击的力量,而自行火炮和空中支援则提供所需要的火力,以代替由于坦克和其他攻击部队的快速运动而无法跟进的常规火炮。当需要补给和增援时,将由履带式车辆和越野汽车担当,以确保装甲铁拳的进攻速度,避免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胶着状态。由于有了以上的研究成果,当大战爆发时,德国的坦克战理论远远走到了其他国家的前面。此外,他们在坦克的设计和构造方面也较其他国家领先一步,并将这一优势一直保持到战争结束。尽管英、美、苏三国奋起直追,但终未能超越德国人。在反坦克武器方面,德国人也处于领先地位。几乎是在偶然的机会,德国人发现其高速的88毫米高射炮用以反坦克非常有效。事实上,那是当时世界上最优良的火炮,在平地或起伏地形上亦可用于常规的火炮支援,在那种地形上,低伸的弹道不构成障碍。埃尔温·隆美尔将军在北非沙漠中使用88毫米炮的效果最好,他积极调遣88毫米炮与装甲兵一同前进,形成威胁性极大的火力基地,基地周围的坦克迅速向前机动,使英军惊恐万状。

装备于非洲军团的德国坦克

   德国陆军在纠正其在1918年攻势中不足之处的同时,海军却没有将加里波利战役作为一次陆海协同失败的两栖登陆战加以认真的研究。英、苏、日三国却加紧时间对登陆战中所需的武器、技术和装备进行着认真的开发和研制。虽然研制工作是在各自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但三国几乎同时设计出了能够将部队送至滩头,并可迅速登岸的平底登陆船(不知这种船的发明过程中是否受到了拜占庭帝国文明的影响)。在大战进行中,英美人继续在这方面努力,很快造出诸如坦克登陆舰和步兵登陆舰一类的跨洋舰只。这种舰只可运载进攻部队越过海洋,直接送到预定登陆的敌方滩头。

   虽然受人力、财力的限制,但美国陆军在加强炮兵火力方面仍取得了自古斯塔夫·阿道夫时代以来最为重大的发展,关于这点意义十分重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查尔斯·P.萨默罗尔在战场上即兴阐述了集火射击的思想和技术,两次大战之间,美国野战炮兵学校发展了这一思想。实验发现,单一的射击指挥所能够在宽阔的阵地上迅速而准确地指挥许多炮兵连或许多炮兵营的火力进行转移,因而炮兵火力效果增强了许多倍。火力集体转移的能力和对单一目标的多炮同时弹着集火射击技术,形成了瓦解士气的强大摧毁力。在二战期间,美国在战场上的火力优势确非其他国家可比。

   海军武器、作战思想和战术

   轰炸机和鱼雷机对水面舰只的攻击极为有效,这一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开始就在欧洲水域和太平洋上明显表现出来。人们很快明白,不论双方水面舰只实力如何,有了空中优势,自然也就有了海上优势。引人注目的中途岛海战事实表明,上述观点是无可置疑的。战争早期就明显看出,以航空母舰为基地的飞机,不仅是海军水面部队的支援者,而且实际上是首要的海上攻击分队。航空母舰提供武器歼灭敌水面部队,这是明显的火力延伸,这样航空母舰很快就取代了战列舰作为主战舰的地位,此刻正是具有各式大炮的超级“无畏”号级军舰的火力顶峰时期。一些人人生畏的战舰,如德国“俾斯麦”号和日本超级战列舰“大和”号及“武藏”号,正是在这一时期建造的。确切地说,从战列舰拥有的海上支配地位向航空母舰和舰载机转移,始于日本航空母舰攻击珍珠港。在二次大战结束之前,海上大规模的争夺战往往是在空中用舰载机轰炸和发射鱼雷获胜的,除防空袭外,双方舰只既不照面也不交火。

美国坦克登陆艇在执行任务

   美国军舰“声望”号和“威尔士亲王”号 [ 注:该舰为英国战列舰 ] 在太平洋战争之初被击沉表明,水面舰艇无力对抗猛烈准确的陆基或舰载飞机的空中突击。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仍有一些海战是以水面舰艇的炮火决定胜负的。普拉特河战役(参见第二十章→第二次世界大战西欧战场→作战行动(1939年)→海战)和科曼多尔群岛战斗(参见第二十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亚洲和太平洋战场→所罗门群岛水域→北太平洋作战行动)就是著名的例子。而苏里高海峡战斗本身,就是一场水上机动和火力的竞赛。它是大规模的莱特湾海战的一部分(参见第二十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亚洲和太平洋战场→西南太平洋战区→重返菲律宾群岛),在这场海战中,舰载机发挥了主要作用。

美国“列克星顿”号航空母舰

   潜艇已成为海上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打击商船。德国的大西洋潜艇战几乎总是对纳粹有利。在太平洋,日本人从来没有透彻地领悟潜艇的战略价值,更忽视反潜手段的运用,结果,美国潜艇战扼杀了日本的海运商船。从这场对抗中,看出了一个合理的前提,即进行潜艇战,无论是攻或防,像当时的所有军事行动一样,都要求官兵具有高度的专业水平和远见卓识。结果,尽管日本拥有二战爆发时最先进的“长矛”鱼雷,但由于它水下战略失误,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日本“大和”号战列舰

   另一方面,美国海军在吕宋岛战斗之初,第一次企图利用潜艇突破洋面封锁。这个战法,日本以后在西南太平洋曾加以高度发展。水下潜艇运载人员物资,配合快速驱逐运输舰执行了同样任务。

   以海军火力支援登陆作战是水面作战的突出发展。美国海军舰只火控和瞄准装置的改良,使其有能力在登陆部队的突击火炮登岸之前的敏感阶段,对最有效的敌炮兵支援火力进行压制。

   雷达,尤其是声纳装置,以及其他电子通迅等方面的技术发明,广泛而巧妙地改善了指挥控制系统,发展电子技术的一项重要结果是在美国海军中出现了指挥舰。在海战中,在主战舰上的将军及其参谋人员从此不再是麻烦的累赘。两栖登陆战中,水上指挥所可以使海军和地面指挥官密切合作。海军指挥官负责运送地面部队上岸,一旦登陆部队在滩头立足,则立即负责指挥控制。

  空军武器、军事思想和战术

  梅塞施米特HE-Bf109E-4飞机。这是皇家空军的“逆火”式和和“飓风”式战机的一个强劲对手,而且作为远程战斗机使用时其活动范围可波及整个不列颠上空,为ME-110战斗机和轰炸机提供强有力的掩护。最后却被作为战斗轰炸机滥用。  航速:575公里/小时  最大航程:663公里  武器:2门20毫米航炮和2挺7.92毫米机枪

  上图:施图卡Ju-87 A-1轰炸机。在闪击波兰和法国的战役中,“施图卡”对德国陆军的近距离支援使其作为“飞行火炮”载入史册。它能够对点状目标进行准确无误的轰炸,但必须在没有敌方战斗机的情况下实施。正因如此,它在不列颠之战中遭到了惨重的损失。  该机乘员:2人  巡航速度:320公里/小时  最大航程:998公里  载弹量:1100磅  武器:2挺7.92毫米机枪

  下图:HE-111 H-3飞机。  乘员:5人  巡航速度:409公里/小时  最大航程:1770公里  载弹量:4000磅  武器:5挺7.92毫米机枪

  在埃塞俄比亚战争和西班牙内战中,空中轰炸和作战飞机对地面部队的近距离支援的威力和效果已经十分明显。但是,真正将空中武器对地面目标攻击的潜能发挥到极致的,却是德国人在1939-1940年对波兰、挪威、低地国家及法国的几次闪击战役中。不过,尽管纳粹空军在这些战役中表现出了超凡的战术才能,但是德国人却未能悟出空军这一战争新兴力量所包含的内在潜力。他们仅仅将空军作为地面武装力量的附属品。英国的空战理论虽然仍处于探索阶段,然而他们对空军力量认识却领先于德国人。正是这一理论上的优势——当然技术和战术也很重要——才使得皇家空军取得了不列颠之战的胜利。

   英国人的贡献,加上后来美国人的补充,使得二战结束时空军作战的理论已经相当完善。它包括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三个方面:即争夺制空权、直接对敌人的战争潜力进行远程(所谓“战略”的)轰炸和直接支援地面行动。

  上图:梅塞施米特Me-Bf110 C-1战斗机  乘员:2人  航速:562公里/小时  最大航程:909公里  武器;5挺7.92毫米机枪和2门20毫米航炮

  中图:“容克”JU-88 A-2多用途战机  乘员:4人  航速:460公里/小时  最大航程:2499公里  栽弹量:3963磅  武器:4挺7.92毫米机枪

  下图:“多尼尔”DO-17 Z-2轰炸机  乘员:5人  航速:426公里/小时  最大航程:1199公里  载弹量:2200磅  武器:6梃7.92毫米机枪

  制空权,即“空中优势”,它不仅是空中力量遂行另外两种职能时达成有效攻击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是阻碍敌方遂行这两种任务的重要基础。拥有制空权,或者拥有至少能够有效地阻止敌人控制天空的能力,既能保护国家经济力量免受敌人远程轰炸的破坏,也能保护地面部队免遭敌人的空中打击。由于空中打击对平民和军人都将造成恐怖心理,因此拥有制空权对保持军民的士气也极为重要。制空权可能通过以下手段获取:一是空中防御战;二是通过反复的远程奔袭消耗敌人的作战飞机实力;三是进攻敌人的空中设施和航空工业,不过这样效果缓慢,只能在前者不奏效时使用。

   杜黑和米切尔曾将空中力量的战略轰炸职能设想得可以左右战争的结局。在对一个国家的战争能力的瓦解方面,战略轰炸机的确是一种比传统的消耗和封锁更直接更迅速的手段。在战争初期,尽管英国在飞机的数量上居于严重的劣势,尽管需要集中力量发展战斗机以保护不列颠的空中安全,但是英国空军从没有将战略轰炸弃之不顾,相反,即使在不列颠之战的危机关头,他们仍然派出机群对德国的工业和经济目标实施远程奔袭。当德国人加强战斗机防御力量后,英国被迫将轰炸改为夜间进行。在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他们只能对大规模工业区实施不精确的面式轰炸。

英国“逆火”式战斗机

   美国的轰炸机,由于有保护装甲并装备了强大炮火,故能较好地实施白天轰炸。“飞行堡垒”就是这种飞机的一个代表。由于白天能见度好,轰炸的精度也相应提高。此外,这种轰炸还能将德国防御战机诱向空中加以歼灭,从而可以通过消耗逐渐取得德国领空的制空权。然而,美国的这种大白天肆无忌惮的攻击使自己损失也十分惊人。这种局面直到1944年底和1945年初远程战斗机问世才有好转。该战斗机可对这种轰炸德国心脏地带的行动实施全程护航。因此,直到欧战结束,皇家空军的轰炸机部队一直实施夜间攻击,而美国的空袭则大都在白天进行,这种昼夜交替的联合攻击是加速德国崩溃的一个重要原因。

   虽然在细节上存在着差异,但美国对日本的战略轰炸和战术运用与对德国的攻击经历了一个相似的过程。战争后期的空袭之所以产生明显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远程战斗机护航的结果。

美国B-17F“飞行堡垒”

   空军近距离支援地面部队的战术思想——这个出现于二战的新生事物——是由英国空军元帅特德的沙漠空军部队和蒙哥马利将军的第八集团军在1942年将它推上高潮的。这种战术思想的精华是空军部队的指挥权问题。在整个作战过程中,它要求空军指挥员始终控制着自己的部属,决不可将空军部队交给地面指挥员控制。这种安排在地面力量需要或遭遇危险时可以灵活地调遣空中力量。这在德国的体制中是无法做到的。因为它的空军部队指挥权都交给了地面部队指挥员。此外,德国人还允许空中支援力量大规模集结在一起支援陆上作战部队。

   歼击轰炸机的双重性能是近距离空中支援理论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这一点尤为重要。这种轻巧、高速、机动性强的飞机不仅是低空轰炸的最佳武器,同时也可对地面目标实施扫射攻击。此外,他们也是对付敌人同种飞机的唯一有效的武器。这就是作战行动为什么首先必须在轻型和中型轰炸机的配合下,通过攻击敌方航空设施夺取战场制空权的原因。要不然,无论是作战飞机还是诸如侦察机、运输机、空运部队的飞机等,在支援地面部队时都无一例外要在敌方战斗机的攻击下遭到重大损失。

美国B-24“解放者”轰炸机

   在海战中,虽然作战飞机在对水面舰只支援的重要细节上存在着差异,但其作战思想却与陆上大体相同。关于这点在海军战术部分已作过探讨(参见第二十章→军事概况→海军武器、作战思想和战术)。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空战专家们虽然一致认为空军已成为战斗部队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成员,但在对空中力量的能力和局限性的认识上却存在着相当大的歧议。

   此外,虽然飞机的种类越来越多,但基本的作战飞机仍无外乎以下几种:实施进攻的重型战略轰炸机,为己方轰炸机护航和阻隔敌方侵入的战斗机,既能空中格斗又可对地面攻击的歼击轰炸机,以及用于侦察、校射和辅助作战的特种飞机。

   空降作战,这种由德国人首先创造的垂直攻击样式,曾经在1940年的挪威和西欧诸国战役(参见①第二十章→第二次世界大战西欧战场→作战行动(1940年)→丹麦和挪威沦陷;②第二十章→第二次世界大战西欧战场→作战行动(1940年)→西线作战行动)以及1941年克里特岛战役(参见第二十章→第二次世界大战西欧战场→美国卷入战火→巴尔干地区的作战行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后来却变成了美国和英国常用的攻击手段。空降作战通常是在战斗机的护航下将部队运至预定地域伞降,以及用牵引滑翔机运载部队实施坠地机降。

   重型运输机的发展使通过空中运输对地面部队的大规模后勤补给成为可能。盟军在中国和缅甸战区的作战行动完全依靠其提供补给。

   空中战斗是依靠飞机自身携带的诸如机枪、航炮、炸弹、火箭以及鱼雷等武器来完成的。高精度的轰炸瞄准器和雷达是二战中极其重要的两项发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英国和德国为生产截击机都致力于一种全新的喷气式飞机发动机的研制。这种发动机所产生的速度和推力是常规发动机无法相比的。实际上,德国已经制造了一批这种类型的截击机,并在对抗盟军的战略轰炸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只是由于它们出现得太迟,已无法阻止德国的溃败。

   裁军

   这期间,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各主要国家在裁军和军备控制方面作出了极大的努力。在此之前,国联已为此作了不懈的努力,并继续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导地位。美国虽不是国联成员,但它却几乎非正式地参加了这一时期内国联的所有活动。裁军努力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