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和西南亚
作者:T.N.杜普伊 ·美国
出自————《哈珀-科林斯世界军事历史全书》
出自————《战争通史》
阿拉伯各国
阿拉伯半岛(1900-1925平)
1900-1919年,伊本·沙特的崛起
伊本·沙特是内志南部(阿拉伯半岛中部)瓦哈比派或称部落的首领,经过1900-1906年持久的内战,他在内志确立了无可争辩的统治地位。
随后他稳固其统治权,并吞并周围的地区,以确立他在阿拉伯半岛中部和北部非土耳其占领地区的权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和英国达成协议,并和土军进行了短暂时间的交战。
1916年6月,阿拉伯人举行反对土军的起义 这是由英国人激起的,阿拉伯人在哈希姆的谢里夫侯赛因的领导下起而反抗土军。在侯赛因的儿子费萨尔埃米尔和英军上尉(后升为上校)T.E.劳伦斯的指挥下,在战争剩下的时间里,阿拉伯军队成功地与土军进行了战斗(参见第十九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6年的作战行动→土耳其战线)。
1919-1925年,争夺阿拉伯半岛控制权的斗争 伊本·沙特和哈希姆王朝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爆发了。瓦哈比派对哈希姆王朝和其他独立的阿拉伯首领,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1924年10月侯赛因让位于其子阿里。1924年10月13日,伊本·沙特夺取麦加,并继续进行战争。1925年12月5日,夺取麦地那,12月19日,谢里夫阿里退位,12月23日,伊本·沙特夺取吉达,完成了他征服汉志的大业。
叙利亚(1918-1925年)
1918年10月5日,法军占领贝鲁特 在艾伦比的军队正征服叙利亚的剩余领土时(参见第十九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的作战行动→土耳其战线),一支法国海军分舰队从土军手里夺取该港。根据协约国达成的秘密协议,法军从崩溃的奥斯曼帝国中分得叙利亚。然而,法国对叙利亚的统治权很快即遭到与T.E.劳伦斯(参见①第十九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的作战行动→土耳其战线;②上文)一起指挥阿拉伯军队的费萨尔埃米尔的反对。
1919-1920年,法国和费萨尔之间的斗争 1919年9月,英国正式将叙利亚的统治权交于法国,之后不久,在12月份,阿拉伯人与法军之间的公开战斗即爆发了。1920年3月,费萨尔自称叙利亚国王,但他却得不到支持,并被迫逃走。1920年7月,法军占领大马士革。作为安慰,英国让费萨尔做了伊拉克的国王(参见下文)。
1925-1927年,德鲁兹人起义 在法国的统治之下,叙利亚东南部的阿拉伯德鲁兹人部落变得难以控制。1925年7月,德鲁兹人起义并很快控制了叙利亚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在大马士革发生的起义的配合下,他们迫使法军在1925年10月撤出该城。至该期结束,法军在叙利亚近于被打败。
伊拉克(1919-1925年)
1919-1920年,美索不达米亚的骚乱 许多阿拉伯人反对英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索不达米亚战役(参见第十九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作战行动→土耳其战线)后继续占领该地。
1920年7-12月,阿拉伯人起义 阿拉伯民族主义者渴望美索不达米亚独立,他们起而反抗英国占领军。英军镇压了起义,但开始寻找满足阿拉伯人要求和愿望的途径。
1921年8月23日,伊拉克成为英国的保护国 英国宣布费萨尔(前叙利亚国王)为伊拉克国王。伊拉克建立自治政府,但英军继续实施占领。
1922年6月-1924年7月,库尔德斯坦的起义 在伊拉克、土耳其和伊朗交界地区的库尔德人传统上即是半独立的山区人民,他们起而反抗英国人和阿拉伯人的控制。英国从富产的摩苏尔油田考虑,最终镇压了起义,但给予库尔德人相当大程度的自治。
波斯
1905-1909年,波斯革命 这次革命包括政治运动和零星的起义,目的是反对穆罕默德·阿里国王的腐败和残暴的统治。1908年,大不里士爆发起义,引发了反对中央政府的公开战争。1908-1909年,国王的军队包围了大不里士。名义上是协助阿里国王,实为保护俄国的利益,一支俄军于1909年3月进行干涉并夺取了大不里士,残酷地镇压了起义。但与此同时,其他起义军夺取了波斯中部和北部地区。一支起义军在阿里·库里汗的率领下,于1909年7月12日,夺取德黑兰,迫使国王在7月16日让位于其12岁的儿子——艾哈迈德苏丹。
1911年6月17日-9月5日,穆罕默德流产的返回 在俄国的纵容下,穆罕默德·阿里在波斯东北部里海海岸的贡比斯泰佩登陆,并得到持不同政见的部队的加强。但他很快即被忠诚于新国王的军队打败,被迫再次逃跑。
1911年11月,俄军占领波斯北部 借口恢复波斯的秩序,保护其经济利益,俄军占领了波斯的北部,并实际上建立了一个保护国。为保护其石油利益,英军占领了波斯西南的大部。此举尽管导致了英俄两国的紧张关系,但由于欧洲大战的威胁,因此并没有打破两国的协约关系。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参见第十九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的作战行动→西线)由于英军不得不将其军事力量专注于西线战场,从而迫使英军结束了对波斯西南大部的占领。
1919年5月21日,亚历山大罗夫斯克之战 在里海的一支英国小舰队(参见第十九章→欧洲→东欧→俄国)打败了一支布尔什维克海军部队。后来,英国小舰队交给了白俄军队,但他们在1920年被布尔什维克军队打败。
1920年5月18日,苏俄海军的侵入 一支苏俄小舰队夺取了恩济利(巴列维),随后又夺取了雷什特。英军撤出里海海岸地区以避免冲突。8月24日,波斯军队曾短时间地重占雷什特,但在恩济利被击退,随后被打退到山区以南。
1921年1月,英军开始撤出波斯 根据与苏维埃政府和波斯政府达成的条约,英军开始撤出伊朗北部。
1921年2月21日,礼萨·汗发动军事政变 随着人们对德黑兰的政治寡头的无能和腐败愈来愈不满,波斯将军礼萨·汗率领哥萨克旅夺取了德黑兰的政权;他很快即成为实际上的独裁者。2月26日,他与苏俄缔结了一项条约,此后,苏俄军开始从波斯北部和海岸地区撤兵。
阿富汗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大战期间,土耳其和德国的势力挑起在阿富汗的宗教骚动,使阿富汗处于混乱之中。英国通过给予补助金,使阿富汗政府始终保持中立。大战后,俄国的势力得以恢复。
1919年2月,阿曼努拉即位 2月19日,他的父亲哈比布拉被暗杀,其后,阿曼努拉被军队和青年阿富汗激进党推上王位,他宣布阿富汗摆脱一切外国控制而独立。
1919年5月,对英国的战争 阿曼努拉号召对英国进行圣战(宗教战争)。阿富汗军队在朗迪卡纳附近突过印度边界,并在5月3日占领巴格。随后,英国的印度军队立即动员。惩罚性的远征军穿过开伯尔山口抵达兰迪科塔尔,在5月11日,将阿富汗军逐出巴格。远征军随后进入阿富汗,并进抵达卡。期间,英军飞机轰炸了贾拉拉巴德和喀布尔。5月31日,阿曼努拉求和。8月8日,双方签订《拉瓦尔品条约》,正式恢复和平。1921年11月22日,英国再次承认阿富汗独立,并同时停止支付补助金。但阿富汗-印度边界零星的游击战仍然不断。
1926年8月31日,与苏维埃签订条约 苏联和阿富汗政府签署了中立和互不侵犯条约。在条约中,两国政府极力主张友好中立和互不干涉他国内政。
印度(1900-1925年)
1903-1904年,英军远侵西藏 在F.扬豪斯本(即荣赫鹏)的指挥下,英军一支小型远征队侵入西藏,强迫达赖喇嘛商谈签署一项条约,以确定印度北部的边界。当西藏人民拒绝商谈时,英军向拉萨推进。经几次激烈的交战之后,荣赫鹏于1904年8月3日进抵拉萨。9月7日,双方签署了一项条约。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大约有140万人的印度部队志愿服役,他们在西线、近东和非洲,承担了大量的战斗和勤务任务。
1919年4月13日,阿姆利则大屠杀 穆斯林和印度教之间的宗教摩擦,以及M.甘地对政府采取消极的不合作,导致在旁遮普邦的公开暴动。4月12日,在阿姆利则的骚乱中,几名欧洲人被杀死。该城驻军司令R.戴尔准将,命令士兵上街巡逻以加强秩序。当英军试图驱散非武装的骚乱人群失败后,戴尔的部队向人群开枪,打死379人,打伤1208人。此事件使英国舆论一片哗然。戴尔遭到英国下议院的痛斥,但英国上议院支持他,认为他维护了英国在旁遮普邦的统治,陆军委员会则持中间立场,认定他的行动是“判断错误”。
1919年5-8月,阿富汗战争 (参见第十九章→南亚和西南亚→阿富汗→对英国的战争)双方于8月8日签订了《拉瓦尔品条约》,结束了战争。
1919年11月,瓦齐斯坦举行起义 阿富汗挑起马苏德部落起义,起义过程中出现了暴力行为。S.H.克利默将军率3万人的部队实施征讨。12月13日,克利默的部队集中到了坦克扎姆。12月17日,马苏德人攻击克利默的部队,但被击退。1920年2月1日,起义被镇压。
1920-1925年,在印度北部边界的军事行动 阿富汗的帕坦人部落,时不时跨过边界实施袭扰,印度军队不得不经常采取军事行动对此加以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