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大陆-中东
作者:T.N.杜普伊 ·美国
出自————《哈珀-科林斯世界军事历史全书》
出自————《战争通史》
后期的十字军东侵(1200-1396年)
第四次十字军东侵(1202-1204年)
背景(1195-1200年)
1195年,霍亨斯陶芬的雄心 德国(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六世和西西里国王企图推翻和吞并拜占庭帝国,同时亨利六世也希望同其父腓特烈(巴巴罗萨)竞争“征服者”称号。
1197-1198年,预先行动 亨利派了一支先遣部队远征,这支部队占领了贝鲁特和其他沿海城市(1198年)。此时,亨利去世,东侵计划停顿。
1199年,教皇再次呼吁 教皇英诺森三世呼吁基督徒再次发动远征,从穆斯林手中夺回耶路撒冷。
初侵(1200-1203年)
1200年,领导人 响应教皇号召的人有:香槟的西奥多三世伯爵、路易斯伯爵、鲍德温伯爵及其弟亨利、英法的斗士西蒙·德·蒙特佛特。西奥多是主要的头领,法国的菲利普和英国的约翰没有响应。
1201年,同威尼斯的谈判 西奥多、路易斯和鲍德温同意教皇假道威尼斯到埃及,为此同威尼斯年长的国王恩里科·唐多洛谈判运输25000名远征军到埃及并在那里驻扎三年,条件是付85000马克和一半的征服战利品。
1201年5月,西奥多卒 此后,卡尼法·蒙佛拉特被选为新的东侵军首领,他是斯瓦比亚菲利普王的表弟,是霍亨斯陶芬强有力的支持者。
1201年12月,海格劳会议 菲利普劝卡尼法假道阿德里安堡赴圣地。为此,举行会议,出席会议的有:菲利普、卡尼法、阿列克塞(君士坦丁堡被废黜的国王之子、菲利普的妹夫)、威尼斯的代表(尽管威尼斯的代表同意了这种方案,但一开始并不赞成)。
1202年,威尼斯大会师 是年夏和秋初,东侵部队在威尼斯会师。当东侵军没有筹措到85000马克时,威尼斯提出以帮助其收复扎拉为条件。扎拉曾是威尼斯的属地,后来归匈牙利。教皇同意了这笔交易,但威胁说,对那些屠杀基督同胞的人将开除教籍。
1202年,占领扎拉 东侵军和威尼斯人不顾教皇的反对,占领并洗劫了扎拉城,教皇遂将他们开除教籍。
向君士坦丁堡进军(1203-1204年)
1202-1203年,最后的决定 在扎拉,东侵军首领同唐多洛谈判继续进军君士坦丁堡,阿列克塞参加了远征,并提出请东侵军帮助推翻阿列克塞三世,作为回报他和他的父亲将把希腊教带回罗马教,并给东侵军提供20万马克和其他援助,东侵军首领和威尼斯人不顾教皇的反对,决定进军君士坦丁堡。西蒙·德·蒙特佛特拒绝加入这次进军,率部独自开往巴勒斯坦。
1203年6月23日,抵达君士坦丁堡 进入博斯普鲁斯海峡后,东侵军抵达亚得里亚海沿岸。他们进入甘拉塔,并不顾拜占庭人的反对,在那里建立了一个营地,不久,威尼斯人进入钦察汗国。
1203年7月17日,第一次进攻 当东侵军从西边进攻这座城市的地面防御设施时,威尼斯舰队从海上发起进攻,拜占庭人在西奥多·莱斯卡利斯率领下打退了东侵军的凶猛进攻,但防线却被勇敢的威尼斯人突破。晚上,威尼斯人占领了几座城塔和部分城市。第二天早上,拜占庭人从监狱中放出了艾萨克二世,并恢复了其王位。年轻的阿列克塞被选为皇帝,称阿列克塞四世。
1203-1204年,滞留君士坦丁堡 东侵军回到在甘拉塔的营地,威尼斯人也回到金角的船上,等着阿列克塞付20万马克。但艾萨克和阿列克塞难以筹措这笔钱,同时,他们还要求东侵军和威尼斯人帮助他们巩固对帝国的脆弱统治。
1204年1月,拜占庭人的反抗 拜占庭人在阿列克塞·都卡斯·毛特苏夫拉斯的率领下发动起义,推翻了艾萨克和阿列克塞四世的统治。艾萨克被关进监狱。阿列克塞四世被处死,阿列克塞·都卡斯获得皇位,称阿列克塞五世。东侵军遂有了进攻这个城市的借口,东侵军和威尼斯人准备发动进攻(3-4月)。
1204年4月11-13日,征服君士坦丁堡 在陆上和海上两天的激战中,遭到拜占庭人有效的抵抗,主要由英国和荷兰人组成的瓦兰吉亚卫队显示了良好的战斗力。威尼斯舰队驶近该城,发起强攻。东侵军和威尼斯入在陆上和海上都取得了立足点,守城部队惊恐万状。进攻者加紧了攻势,很快攻入城内。三天内,君士坦丁堡陷落,入侵者大肆抢劫、屠杀和奸淫。
君士坦丁堡??
评论:这次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国被推翻。残余者沿安纳托利亚和希腊沿海四散奔逃并作顽抗,并于1257年后再次在君士坦丁堡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参见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拜占庭帝国→拉丁帝国的建立;君士坦丁堡的拉丁帝国及其同拜占庭人的斗争),残存了两个世纪。但这已恢复不了昔日拜占庭帝国的雄风了。第四次十字军东侵摧毁了基督教世界在东方的这个壁垒。
第五次十字军东侵(1218-1221年)
教皇英诺森三世于1215年呼吁再次举行东侵,并要求假道埃及。为了争取教皇对其同奥托四世皇位之争的支持(参见第十一章→西欧→德国→相互仇恨的皇帝),德国的腓特烈二世答应打头阵。东侵者们自匈牙利、斯堪的纳维亚、奥地利和荷兰来到亚克。在这里,来自东侵国家的慈善家、骑士、封建士兵组成东侵军,选约翰·布里安为首领(1217-1218年)。当他们抵达达米塔时,遭到马利克·阿尔卡米尔率领的穆斯林的顽强抵抗。当热那亚舰队击败埃及舰队的时候,东侵军包围了达米塔。一直持续了一年半,该城才陷落(1219年11月)。
同时,教皇的使者佩拉吉斯加入了远征军,并坚持拥有指挥权,约翰王在某种程度上作了让步,但保留了作战控制权。将近一年的时间,东侵军拒绝了埃及人的求和,等待着腓特烈二世带援兵赶来,腓特烈二世一直没来。但1221年初,条顿骑士团大公赫尔曼·冯·沙尔沙和巴伐利亚公爵路易斯率领援兵赶到了,这使得东侵军人数增加到其中46000人,骑兵1万人。阿尔卡米尔在其父死后就任苏丹,他拥有7万人的军队。佩拉吉斯不顾6月天气炎热和恶劣条件,命令向开罗进军。进军既痛苦又缓慢,但到7月,还是赶到埃及境内,看到了坐落在尼罗河支流上的达米塔城堡。阿尔卡米尔再次呼吁和平,答应以割让除耶路撒冷和圣地以外的其他地方来换得解除对达米塔的围攻。约翰王督促接受这样的和平倡议。但佩拉吉斯却索要更多的赔偿,并要求再割让克拉克和蒙训尔城堡。谈判破裂,东侵军企图越过阿希芒运河,但被彻底击溃,同时,穆斯林舰队控制了东侵军和达米塔之间的河流,切断了东侵军的供应线。面对饥俄,佩拉吉斯同意和谈,放弃围攻达米塔,条件是准许自由撤退并割让一些圣地上的遗址以挽回面子。双方同意了八年的和平,第五次十字军东侵以失败告终。
第六次十字军东侵(1228-1229年)
第五次东侵失败不久,腓特烈二世同约翰王之女亚兰迪结婚,并继承了耶路撒冷王国王位。此后,他立即准备发动东侵。罗马教皇认为,如果腓特烈像所承诺的那样参加第五次远侵,则第五次远侵就不会失败,腓特烈因此承受着很大的压力。终于,他于1227年由西西里启航出发,但当舰队在海上航行的时候,许多人包括腓特烈本人都染上了猩红热。于是,他返回西西里治疗。教皇格列高利九世认为这是再次拖延,于是开除了腓特烈的教籍。教皇与腓特烈的关系本来就因腓特烈企图将其南意大利王国与神圣罗马帝国合并而紧张。腓特烈在没有请求教皇原谅的情况下于1228年再次启程东侵。鉴于腓特烈的傲慢,格列高利教皇再次宣布开除胖特烈,并宣布没收腓特烈在南意大利的土地,同时号召组织远征军征讨“东侵者”腓特烈,教皇的军队随后入侵那不勒斯。
腓特烈抵达圣地,但由于他已被教皇开除,大部分东侵者都不与他合作,只有他自己的部队和赫尔曼·冯·沙尔沙率领的条顿骑士团服从他的命令。腓特烈同阿尔卡米尔举行和谈。通过艰苦的外交谈判,腓特烈获得了耶路撒冷、纳沙雷赫和贝斯莱哈姆等地,还控制了连接耶路撒冷和沿海的一条陆上走廊,他自封为耶路撒冷的国王(1229年2月18日)。5月,他回到意大利后,赶走了在南意大利的教皇军队,并于8月同教皇讲和。
由于腓特烈的东侵结果只是两个精明的商人间的一种交易,许多历史学家都不承认腓特烈的远征是一次真正的十字军东侵。但是,他在他最后的岁月里取得了比自戈德弗雷·德·波伊伦以来所有东侵者都要大的成功。
东侵者国家(1229-1247年)
在腓特烈占领耶路撒冷15年之后,东侵者们为小利益而争吵不休时,耶路撒冷出人意料地再次面临来自东方的穆斯林人的威胁。东侵者的国家也受到南面强大的埃及的压力。
路易九世(后称圣路易)
1229-1243年,相互倾轧 腓特烈从来没返回圣地耶路撒冷,他与当地东侵头领们不断地发生争吵。当他们的东侵国家日益倾向于独立时,腓特烈在同教皇的另一次争吵中再次被开除了(参见第十一章→西欧→意大利→南意大利和西西里),于是他的地位出现了动摇。
1239-1241年,加强实力 法国香槟伯爵西奥多四世于1239年不顾教皇的禁令来到亚克,教皇认为他的到来会增强腓特烈二世的地位,教皇宁愿耶路撒冷由穆斯林掌管也不愿由腓特烈控制。康恩华尔的理查德(亨利三世之弟)也不顾教皇的禁令来到圣地(1240年),他和西奥多一起攻占阿斯卡隆,并对穆斯林的领土发动了几次小规模的袭击,但收效不大。1244年,耶路撒冷陷落从波斯蒙古征服者过来的花剌子模人占领了耶路撒冷(参见第十一章→东亚和中亚→蒙古人的军事体制→成吉思汗的继承者),并同埃及人建立了联盟,当地的东侵军同大马士革的埃米尔的联军被埃及人和花剌子模人在加沙大败,年轻的鞑靼头人拜巴尔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247年,马迈占领阿斯卡隆
第七次十字军东侵(1248-1254年)
基督教对穆斯林占领耶路撒冷的反应是由法国的路易九世国王(后来称为圣路易)率领发动新的东侵,仍然是假道埃及。占领达米塔之后,路易在进攻开罗的战斗中被击溃,本人被俘,后被赎回到亚克。在那里他企图重建耶路撒冷王国,但失败了。
1245年,教皇呼吁再次东侵 教皇英诺森四世呼吁发动东侵夺回耶路撒冷,并同时号召对叛逆者腓特烈二世举行征讨,路易在教皇与腓特烈之间企图调解,但失败。
1248年,路易由海路到达东方 他的舰队由1800艘舰只组成,上载2万骑兵和4万步兵,大部分是法兰西人。路易在塞浦路斯过冬。
1249年,占领达米塔 路易几乎未遇抵抗就登陆了。守城者于6月弃城而逃。可能是由于吸取了第五次东侵时在仲夏发动攻击而面临不利条件的教训,路易一直等到秋天才向开罗进军。这一耽搁却给重病的马利克·萨利苏丹以喘息的机会,他重整军队,准备抵抗。
1249年11月20日,挺进开罗 东侵军四周内只前进了约80公里,他们在阿希芒运河被阻止,第五次东侵时也是在这里被阻止的。大约7万名士兵组成的穆斯林军队在埃米尔弗克雷德丁的率领下扼守运河防线。穆斯林军队的中坚是一支1万人组成的马穆鲁克人的军队(参见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埃及、叙利亚和马穆鲁克帝国)。苏丹不久就死了,他的死讯没有公开,他的一位妻子以他的名义继续统治。
1249年12月-1250年1月,沿运河的战斗 当路易企图修一条过河堤道时,穆斯林军队则不断进行骚扰,并在河对岸开凿运河,使河面加宽,埃及人在圣诞节发动的一次突然袭击被粉碎。
1250年2月8日,曼苏拉战斗(实际上,发生战斗的村庄在战后才叫曼苏拉,意为“胜利”) 路易军队在离修建的过河道约6公里处发现一个可涉水而过的地带,于是利用夜晚涉水过河。穆斯林毫无准备,弗克雷德丁被杀。路易的弟弟罗伯特率领先遣队占领对岸的阵地,他的任务是等待主力部队。但他没有遵守命令,急于求功,率部追赶穆斯林来到曼苏拉城。在这里,他的骑兵不适应巷战,穆斯林重新集合,歼灭了罗伯特的大部分部队。路易的步兵通过临时搭成的桥梁过河及时赶到才解救了路易。
1250年2月11日,埃及人的反击 东侵军疲惫不堪,只能守在桥头,用“希腊火”阻止敌人进攻。
1250年3-4月,撤退 由于交通线被切断,军队被疾病所累,路易在穆斯林的追击中退向达米塔。
1250年4月6日,法拉斯克尔之战 东侵军受到穆斯林的追击,溃散而逃,大部被歼,路易被俘。
1250-1254年,失败 路易在答应赔偿80万金里弗赫(法国旧时流通的货币名,当时金里弗赫价值相当于47.5克白银)和让出达米塔城后被释放。他将大部分幸存者送到法国,自己来到了亚克。他后来的努力包括企图同蒙古人谈判都毫无所获(1250-1254年)。
东侵者国家(1254-1270年)
东侵者的国家在新的埃及马穆鲁克帝国和波斯的蒙古征服者之间的斗争中成为一种典押品。当蒙古人从叙利亚、拜巴尔斯及现在的埃及苏丹(参见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埃及、叙利亚和马穆鲁克帝国→拜巴尔斯王朝)等地回撤时,他们总是对圣地剩余的东侵者国家进行征服。
1258-1260年,蒙古人对北叙利亚的征服 蒙哥之死促使伊儿汗旭烈兀(参见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波斯和土耳其斯坦→花剌子模和蒙古人时期)准备南移,根据成吉思汗的规定(参见①第十一章→东亚和中亚→蒙古人的军事体制→蒙古军队在欧洲的战役;②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波斯和土耳其斯坦→花剌子模和蒙古人时期),他让一支部队由基特鲍加将军率领留在北叙利亚。很明显,他也指示基特鲍加将军协助东侵者对付马穆鲁克王朝。鲍黑蒙德六世同基特鲍加建立了联盟,其他东侵者却孤军奋战。他们在穆斯林和异教徒蒙古人之间很难选择合作者。
1260年,恩加鲁特之战 得到一些东侵者支持的基特鲍加在纳沙雷赫遭到另一支兵力较大的马穆鲁克部队的致命打击,这是蒙古扩张的一次惨败。
1260-1268年,马穆鲁克征服 马穆鲁克人在拜巴尔斯的率领下利用东侵者之间的矛盾、热那亚与威尼斯之间及威尼斯与君士坦丁堡的拉丁帝国之间的战争的1269年,阿拉贡人的远征征服者詹姆斯迫于教皇的机会稳步地扩张。安条克陷落后,基督徒只控制着亚压力,勉强发动了对小亚细亚的远征,因惧怕风暴而克和的黎波里等几个分散的城堡。放弃远征计划。
第八次十字军东侵(1270年)
圣地所受的灾难激起路易九世再次发动东侵。拜巴尔斯的诡计使这位法国国王确信突尼斯海峡是可行的通道,遂决定通过突尼斯和埃及进军圣地。他的弟弟、新建的西西里国国王查理勉强同意参加。突尼斯人抵抗,路易包围突尼斯。不久,这次远征被一场流行病所干扰,路易死于这场流行病,查理接替指挥。他同突尼斯人举行和谈,为他自己也为法国赢得了尊敬,英国的爱德华王子(后称爱德华一世)抵达时发现战争已和平结束。
东侵者的国家(1271-1291年)
穆斯林占领了东侵者的全部土地,尽管以后仍然有一些零星抵抗,但亚克的陷落终于结束了长达两个世纪的十字军东侵。
1271年,占领克拉克 经过长时间的包围后,拜巴斯终于在该年占领了条顿骑士团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城堡。
1271-1272年,英国的爱德华抵达 爱德华率领1000人的队伍到达后,对穆斯林发动了几次袭击:有一次曾到达纳沙雷赫。他曾企图同蒙古人讲和,但几乎被暗杀。爱德华作为最后一位东侵的领导者建树甚微。
1281年,霍姆斯之战 一支30000-50000人的蒙古大军横扫叙利亚,在这里,大量的东侵者部队加入蒙古人的队伍,拜巴斯的继任者苏丹卡拉恩率领10万人在一场非决定性的战斗中迎战入侵者。不久,蒙古人后撤。
1289年,的黎波里陷落 苏丹卡拉恩占领的黎波里。
1291年,亚克陷落 苏丹卡拉恩之子、苏丹卡利尔在长期围困后占领亚克,从此结束了东侵者对东方的统治。
十字军东侵之后(1291-1396年)
在本世纪亚克城陷落后的日子里,十字军东侵的阴魂不散。
1299-1301年,蒙古入侵叙利亚 很明显,蒙古人希望东侵军与其合作,并在耶路撒冷重新建立基督教国家(参见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波斯和土耳其斯坦→花刺子模和蒙古人时期)。当东侵军没有提供援助时,蒙古人撤退了,并且再也没有回到叙利亚。
1310年,圣殿骑士团占领罗得岛 在两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该岛成为基督敦徒对付土耳其人的最坚强的堡垒。
1311年,镇压圣殿骑士团 他们被法国的菲利普镇压。
1344年,占领士麦拿 一支由条顿骑士、塞浦路斯人和威尼斯人组成的东侵军从土耳其人手里占领了士麦拿,一直到被鞑靼人占领时为止(1402年,参见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波斯和土耳其斯坦→帖木儿时期)。
1365-1369年,塞浦路斯的彼得一世远征 他洗劫了亚历山大(1365年)以及叙利亚和埃及海岸的诸城,直到他被暗杀(1369年)。
1396年,尼科波利斯的远征 教皇卡尼法弗斯九世呼吁对奥斯曼帝国在巴尔于的扩张发动征讨,“无畏”大帝约翰公爵、法国元帅简·鲍思昆特和其他贵族(大部是法国的)率军挺进至多瑙河谷地,他们被土耳其人大败于尼科波利斯之战(保加利亚的尼科波尔,参见第十一章→东欧→塞尔维亚→史蒂芬·莱莎威切(莱莎王之子)王朝)。
拜占庭帝国
在受到第四次十字军东侵(参见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后期的十字军东侵→第四次十字军东侵)的打击和破坏后,13世纪后半叶,拜占庭帝国重新统一,但实力已大为下降,在此后的时间里进一步受到削弱,其领土日渐被奥斯曼帝国蚕食。
1202-1204年,君士坦丁堡在第四次十字军东任中陷落 (参见同上文)
1204年,拉丁帝国的建立 佛兰德斯的鲍德温伯爵成为君士坦丁堡的皇帝(1204-1205年在位),西奥多·拉斯卡里斯自封为最大的拜占庭残余国尼西亚的国王(1206-1222年在位)。阿列克塞·康尼努斯建立特拉比宋德帝国。他的弟弟大卫·康尼努斯在贝托尼亚和帕夫拉热那亚北部海岸地区建立了一个短命的帝国。
1205年,阿德里安堡之战 此战中,卡拉扬率领的保加利亚人击败了鲍德温和丹多洛(参见第十一章→东欧→保加利亚→卡拉扬王朝)。鲍德温被俘后被杀。
1207-1211年,拜占庭内战 西奥多·拉斯卡里斯击败了大卫和阿列克塞,当地的土耳其人开始同西奥多结盟,后来又改同大卫和阿列克塞结盟。
1214-1230年,西奥多·迪卡斯王朝 在同拉丁、拜占庭和斯拉夫邻国进行了一系列征战之后,迪卡斯扩大了他对马其顿和色雷斯的控制。
1222-1254年,约翰三世王朝 按照拜占庭的传统,他是一个英明的统治者和优秀的士兵。通过对其邻邦的成功的战争,他使尼西亚成为一个强大繁荣的国家。
1224年,三方战争 西奥多、约翰和罗伯特三方发生混战。约翰在波斯曼隆之战中打败了罗伯特,然后,他派出一支军队路过海峡去夺占西奥多的色雷斯。与此同时,西奥多在色雷斯之战中打败十字军。最后在色雷斯,西奥多粉碎了约翰夺取君士坦丁堡的企图。
1229-1237年,东侵军的约翰王执政时期 这位前耶路撒冷王(参见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后期的十字军东侵→第五次十字军东侵)成为小孩皇帝鲍德温二世的摄政王。作为东侵者中最能干的领导人,约翰帮助拉丁人恢复了对君士坦丁堡的控制并同皇帝一起共同执政(1231年)。
1230年,克劳科里特萨战斗 保加利亚的伊凡·阿瑟打败并俘获了伊庇鲁斯的西奥多(参见第十一章→东欧→保加利亚→伊凡·阿瑟二世)。
1236年,尼西亚的约翰和保加利亚的伊凡联盟 他们企图进攻君士坦丁堡的计划被一支威尼斯舰队和从阿卡亚(今阿黑亚)来的拉丁军队打破了。
1244年,来自塞尔柱突厥人的压力减轻了 由于蒙古人战胜了塞尔柱突厥人,尼西亚的皇帝松了口气(参见第十一章→东亚和中亚→蒙古人的军事体制→成吉思汗的继承者)。
1246年,尼西亚征服马其顿和色雷斯 尼西亚的约翰越过海峡占领上述两处。
1254-1258年,尼西亚的西奥多二世王朝 约翰三世死后,保加利亚的米切尔·阿瑟乘机占领了色雷斯和马其顿的大片领土。西奥多在阿德里安堡击败米切尔(1255年),随后又发动两次征战,收复了失地。
1259-1282年,尼西亚的帕尼奥劳格斯·米切尔三世王朝 能干的米切尔三世从小孩皇帝约翰·拉斯卡里斯手中夺回皇位。
1259年,贝拉热那亚之战 尼西亚人战胜了由伊庇鲁斯拜占庭人、西西里的曼弗雷德人和亚加亚的拉丁人组成的三方联盟。
1261年,拜占庭人占领君士坦丁堡 阿列克塞·斯特拉戈波洛斯将军率领的一支尼西亚军队乘威尼斯舰队不在的时机里,突然袭击并占领了君士坦丁堡。米切尔在该地重建拜占庭帝国,并同热那亚建立联盟,共同对付威尼斯(参见第十一章→西欧→意大利→北、中意大利)。
1261-1265年,拜占庭人连续成功 连续向希腊的拉丁人和色雷斯、马其顿和伊庇鲁斯的保加利亚人发动进攻取得成功。
1267-1281年,与西西里的战争 安茹的查理企图进军巴尔干,占领君士坦丁堡(参见第十一章→西欧→意大利→南意大利和西西里)。米切尔在阿尔巴尼亚的贝鲁特大胜安茹人(1281年),查理同威尼斯、教皇、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建立联盟企图最终推翻拜占庭帝国。米切尔同阿拉贡的佩得罗建立联盟,支持他同西西里开战,从而减轻了安茹人对拜占庭的压力(参见第十一章→西欧→意大利→南意大利和西西里)。
1282-1328年,安德罗尼柯二世王朝 安茹人和土耳其人重新对拜占庭形成威胁,迫使安德罗尼柯雇了一支加泰罗尼亚人的军队,由罗杰·德·弗劳率领(1302年),尽管加泰罗尼亚人打退了土耳其人的进攻,但他们也给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其他地区带来了恐怖。后来,罗杰被谋杀(1305年),他的军队成为色雷斯和马其顿人的工具,占领了雅典,并建立了一个新的独立的国家(1311年)。
1317-1326年,围困布尔萨 (参见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奥斯曼帝国→奥斯曼一世王朝)
1321-1328年,内战 内战发生在安德罗尼柯和他的孙子(也叫安德罗尼柯)之间。国家遭受巨大破坏。后来,小安德罗尼柯废黜了他的祖父,自称为王(1325年)。
1325-1341年,安德罗尼柯三世王朝 1330年,被塞尔维亚人打败(参见第十一章→东欧→塞尔维亚→史蒂芬·第切斯基王朝)后,安德罗尼柯三世成功地抵御了欧洲邻国的进攻,在爱琴海取得一些胜利。但最终把安纳托利亚的大部分土地交给了奥斯曼土耳其人。
1341-1347年,内战 战争发生在安德罗尼柯之子约翰五世和挑战者约翰·坎特克森之间,色雷斯和马其顿遭到破坏。战争双方都曾与塞尔维亚人和土耳其人结成过复杂多变的联盟。拜占庭帝国失去了大部分本来已经在日益缩小的领地,其控制下的剩余地区都遭到严重威胁。
1347-1354年,约翰六世王朝(坎特克森) 他采用计谋占领了君士坦丁堡,他要求土耳其人提供援助打击塞尔维亚的史蒂芬·杜尚。土耳其人赶走了塞尔维亚人,并在加里波黎的欧洲沿海地区建立了一个立足点。
1355-1391年,约翰五世的第二个王朝 他占领了君士坦丁堡,迫使坎特克森退位。但他是个无能的君主,很快将阿德里安堡丢给了土耳其人(1365年),并于1366年被保加利亚的希希曼俘获。
1376-1392年,复杂的宫廷斗争 斗争发生在约翰五世、其儿子安德罗尼柯四世(1376-1379年)和曼努埃二世及其孙子约翰七世之间。土耳其人乘机占领了拜占庭的大片领土。
1391-1425年,曼努埃二世王朝 他的国家只包括君士坦丁堡、塞萨洛尼基和莫里半岛。
1391-1395年,土耳其人围攻君士坦丁堡 法国元帅简·鲍西昆特率领一支由志愿士兵和水手组成的小部队打退了土耳其国王拜巴斯一世在陆上和海上的反复进攻(1398-1395年),并因此获得喘息。
奥斯曼帝国(1290-1402年)
快到13世纪中叶之时,塞尔柱土耳其被蒙古人征服,而安纳托利亚的土耳其陷入动乱之中。此后不久,另一支土耳其人在奥斯曼一世的率领下进入安纳托利亚。在对周围其他土耳其部落取得支配权后,奥斯曼人利用拜占庭内部的不稳固,与君士坦丁堡串通,逐渐削弱和蚕食衰败的拜占庭的权力和土地。在原拜占庭地区,利用拜占庭内部混乱之机控制了大片领土,靠近君士坦丁堡。14世纪中叶,奥斯曼军队进入欧洲,并迅速占领了色雷斯、马其顿、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大部分,但仍然遭到君士坦丁堡的顽强抵抗,拜占庭帝国在君士坦丁堡苟延残喘了好几年。就在君士坦丁堡快要投降的时候,奥斯曼自身也被鞑靼征服者帖木儿击破(1402年,参见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波斯和土耳其斯坦→帖木儿时期),并明显没有恢复的希望。
1230年,埃尔津坎之战 塞尔柱苏丹阿拉·凯可巴德击败花剌子模耶拉路丁沙,他在印度河战败后,还控制着其帝国的西部(参见第十一章→东亚和中亚→蒙古和蒙古帝国→对花剌子模帝国的战争)。这推动了蒙古人在随后七年的时间里,通过西波斯进入安纳托利亚(参见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波斯和土耳其斯坦→花剌子模和蒙古人时期)。
1243年,科塞达之战 蒙古人在此战中击败塞尔柱土耳其人,并建立了对安纳托利亚的控制权(参见第十一章→东亚和中亚→蒙古人的军事体制→成吉思汗的继承者)。
1290-1326年,奥斯曼一世王朝 在围攻布尔萨(1317年)之时达到事业高峰,该地区在他死后不久即陷落(1326年)。
1326-1359年,乌尔汗一世王朝 他定布尔萨为首都,是奥斯曼帝国的真正组织者。他对拜占庭的第一次胜利是在马尔泰普之战(1317年)中战胜安德罗尼柯三世(1329年)。此后,在尼西亚(1331年)和尼科米迪亚(1337年)被占领后,拜占庭人就被赶出了安纳托利亚,在协助约翰·坎特克森的同时,奥斯曼人向欧洲发动了第一次远征(1345年),并在加利波里半岛建立了永久据点(1354年)。在随后几年里,他们在色雷斯迅速扩张。拜占庭帝国成为奥斯曼的一个采邑。
1359-1389年,穆拉德一世王朝 占领阿德里安堡后(1365年),穆拉德定此地为都。
1366年,远征者的干涉 由匈牙利人路易斯和法国人亚马迪斯率领的远征开始之时很顺利,占领了加利波里,但后来被赶了出来。路易斯在维丁打败了土耳其人,后来又被迫后退。
1369-1372年,奥斯曼征服保加利亚
约1370年,奥斯曼近卫军的建立 穆拉德创立了这支精锐部队,开始时几乎全是步兵弓箭手,由从小被俘去按照穆斯林方式抚养大的基督徒组成。在500多年当中,奥斯曼近卫军在奥斯曼历史上发挥着领头作用(历史学家奥曼认为,可能是乌尔汗而不是穆拉德建立了奥斯曼近卫军。)
1371年,塞纳门之战 在此次战斗中,土耳其人在马里查河击败了塞尔维亚人,并征服了马其顿(参见第十一章→东欧→塞尔维亚→塞纳门战斗)。
1389年6月20日,科索沃之战 穆拉德与其子拜巴斯战胜了塞尔维亚国王率领的由塞尔维亚、保加利亚、波斯尼亚、瓦拉几亚和阿尔巴尼亚组成的联盟。塞尔维亚国王被杀,但穆拉德也被一个塞尔维亚的战俘刺杀身亡。
1389-1402年,拜巴斯一世王朝
1391-1399年,奥斯曼第一次围攻君士坦丁堡 (参见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拜占庭帝国→土耳其围攻君士坦丁堡)
1396年,尼科波利斯的远征 (参见①第十一章→东欧→塞尔维亚→史蒂芬·莱莎威切王朝;②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后期的十字军东侵→十字军东侵之后)
1397年,土耳其人入侵希腊
1402年,安哥拉之战 (参见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波斯和土耳其斯坦→帖木儿时期)
埃及、叙利亚和马穆鲁克帝国
萨拉丁的阿尤布继承者曾一时扩张了其帝国,但很快衰败并被其奴隶士兵推翻和取代。在13世纪的后半部分,马穆鲁克人一直在同蒙古人作殊死斗争。在正确的领导下,加上吸收了蒙古人的军事经验,马穆鲁克人阻止了入侵者进入埃及,并守住了叙利亚的大部分地区。在这时间里,他们将东侵者从叙利亚和巴勒斯坦驱逐出去。在这个世纪以后的年代里,他们在埃及和叙利亚繁荣起来,将其势力向南扩张到尼罗河并进入努比亚。但在该世纪末,帖木儿大败马穆鲁克人并将他们赶出叙利亚。
1200-1238年,阿尤布扩张 在苏丹阿布·巴克尔·马利克·卡米尔领导下,处于军事成功、扩张和繁荣时期。
1218-1221年,第五次十字军东侵 (参见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后期的十字军东侵→第五次十字军东侵)
1231-1232年,阿尤布入侵安纳托利亚 但被塞尔柱土耳其人击败。
1238-1240年,宫廷斗争
1240-1249年,马利克·萨利王朝 他致力于征服叙利亚。
1249-1250年,第七次十字军东侵 (参见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后期的十字军东侵→第七次十字军东侵)
1250年,马穆鲁克人造反 萨利之子杜兰沙在十字军第七次远征中,被马穆鲁克的首领们和萨利寡妇沙加尔王后合计推翻。沙加尔同马穆鲁克头领爱迪克结婚,后来,她谋杀了爱迪克,但却被爱迪克的拥护者杀死(1257年)。
1257-1260年,科图兹王朝 在拜巴斯协助下,科图兹在恩加鲁特之战中击败了蒙古将军基特鲍加(参见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波斯和土耳其斯坦→花剌子模和蒙古人时期),但科图兹后来又被拜巴斯所杀,
1260-1277年,拜巴斯王朝 拜巴斯是马穆鲁克最伟大的苏丹。因为是鞑靼人血统,他年轻时曾经在蒙古人军队中服过役,并因此认识到蒙古人对他的帝国的致命威胁。他与已皈依穆斯林的蒙古钦察汗贝莱克(参见第十一章→东亚和中亚→蒙古人的军事体制→钦察汗国)建立联盟。他从贝莱克那里找来指导者训练其军队,这使他以同样的方式同蒙古人在叙利亚作战。拜巴斯企图在巴格达重建国家的努力被蒙古人破坏。经过一系列艰苦的斗争,他收复了大部分东侵者在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土地(参见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后期的十字军东侵→东侵者国家),北非所有的穆斯林国家都向他称臣。
1277-1290年,卡拉恩王朝(拜巴斯的亲家) 他在霍姆斯之战(1281年)中击败蒙古人,取得了小胜,并继续收复东侵者的土地。
1290-1293年,卡利尔·马利克·阿希拉夫(卡拉恩之子)王朝 他完成了从穆凡特驱赶东侵者的任务。
1294-1341年,马利克·纳赛尔王朝 少年和青年时期,马利克两次被推翻,但后来终于巩固了自己地位(1310年)。在他领导下,马穆鲁克继续扩张。他同蒙古人签订和约(1322年)。通过不断向尼罗河谷发动袭击,其在努比亚的影响扩大。马利克死后,国家开始衰败。
1381-1399年,马穆鲁克人的复兴 这是在好战的苏丹巴图克·马利克·扎伊尔领导下实现的。
1400-1402年,帖木儿征服叙利亚 在阿勒颇之战(1400年10月30日)中大败马穆鲁克人,叙利亚再也没有被收复。
波斯和土耳其斯坦(1200-1405年)
花剌子模和蒙古人时期(1200-1381年)
在塔克什(参见第十章→欧亚大陆-中东→穆斯林的统治→波斯和中南亚)征服花剌子模土耳其人,其子阿拉乌德丁·穆罕默德继续征服了呼罗珊和花剌子模,并建立了包括波斯、高加索和阿富汗在内的大帝国。穆罕默德的辉煌光圈被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大军打破。穆罕默德之子札兰丁两次重建花剌子模帝国的努力也被蒙古人所败。由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建立的自治的伊儿汗国统治波斯和土耳其斯坦达125年之久。伊儿汗国向西征服了美素不达米亚、外高加索、安纳托利亚大部分和叙利亚,但在进攻马穆鲁克人的埃及时多次失败。同时,他们一直在同其侄子们统治的其他蒙古汗国作斗争。在伊儿汗国的最后40年中,中央权威开始下降,其帝国实际上变成以独立的土耳其人和鞑靼人王国为主的松散联合体。
1199-1220年,阿拉乌德丁·穆罕默德王朝
1205年,安得奎(奥克苏斯以南)之战 穆罕默德击败来自吉尔的穆罕默德,开始花剌子模人对现在阿富汗的入侵(参见第十一章→南亚→北印度→安得奎之战),继而占领整个波斯。
1220-1221年,蒙古人征服花剌子模 (参见第十一章→东亚和中亚→蒙古和蒙古帝国→对花剌子模帝国的战争)
1221年,印度河之战 成吉思汗打败札兰丁(参见第十一章→东亚和中亚→蒙古和蒙古帝国→对花剌子模帝国的战争)。札兰丁逃入印度,后又返回南波斯,被另一支蒙古队伍(窝阔台汗率领)击败后,再次被塞尔柱土耳其人击败(1230年,参见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奥斯曼帝国→埃尔津坎之战),不久于1231年被刺杀。
1231-1236年,蒙古征服波斯其余部分 包括北美索不达米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
1243年,蒙古征服安纳托利亚 (参见第十一章→东亚和中亚→蒙古人的军事体制一成吉思汗的继承者)
1255-1260年,旭烈兀征服行动 旭烈兀是伊儿汗国的第一位可汗,是其弟蒙哥的卡拉克拉姆的宗主国(参见第十一章→东亚和中亚→蒙古人的军事体制→成吉思汗的继承者)。他征服了南美索不达米亚,并洗劫了巴格达。正当他开始征服叙利亚时,因其弟蒙哥去世而被召回(1260年)。
1260年,恩加鲁特之战 旭烈兀留下其将军基特鲍加在西幼发拉底河进行指挥。当得知旭烈兀离去的消息后,马穆鲁克的头领科图兹在开罗集结了一支12万人的队伍入侵巴勒斯坦。基特鲍加率领两支各有20000-30000人的队伍迎战。就在蒙古人快要取胜的时候,遭到巴西尔和另一支马穆鲁克人的袭击,基特鲍加被杀,蒙古人失败了。这次消灭的蒙古人是一支小队伍,但穆斯林的胜利具有巨大的精神意义。
1260-1304年,蒙古进入叙利亚 (参见①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后斯的十字军东侵→十字军东侵之后;②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埃及、叙利亚和马穆鲁克帝国)
1261-1262年,钦察汗国与伊儿汗国间的内战 支持马穆鲁克人(参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埃及、叙利亚和马穆鲁克帝国)的贝莱克向南进军旭烈兀,当双方在高加索地区进行了一些无结果小战后,贝莱克因受到忽必烈的威胁而撤退(参见第十一章→东亚和中亚→蒙古人的军事体制→成吉思汗的继承者)。
约1294年,伊儿汗国转向伊斯兰
1316-1335年,伊儿汗国阿布·赛义德王朝 任内大部分时间,阿布·赛义德同钦察汗国(参见第十一章→东亚和中亚→蒙古人的军事体制→钦察汗国)乌兹别克汗交战,一度越过高加索,进入到俄罗斯的特雷克河,后被乌兹别克汗打退(1325年)。
1335-1381年,伊儿汗国衰落
帖木儿时期(1381-1405年)
帖木儿,1336年出生于斯马坎地区的克什。他声称与成吉思汗同一血统,此点值得怀疑。显然,他是鞑靼人,并非蒙古人。通过作战和计谋,他在28岁时成为察合台汗国的宰相(参见第十一章→东亚和中亚→蒙古人的军事体制→成吉思汗的继承者)。然后,他推翻了可汗(1369年),其后十年,他同花剌子模和东土耳其斯坦的加泰交战,占领卡什加尔后取得对加泰的控制(1380年),开始了四分之一世纪的残暴征服。
1381-1387年,征服波斯 占领克拉特之初,帖木儿即开始征讨呼罗珊(1382-1385年),后又征服了法尔斯,伊拉克,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1386-1387年),他沿途烧杀掳掠。
1385-1386年,与脱脱迷失的战争 帖木儿原来的保护人,现在的钦察汗国部落(参见第十一章→东亚和中亚→蒙古人的军事体制→钦察汗国)可汗脱脱迷失入侵阿塞拜疆,并击败了帖木儿的一支小部队(1385年)。帖木儿将其驱逐出去,但没有追击。
1388-1395年,与脱脱迷失的第二次战争 趁帖木儿不在波斯的机会,脱脱迷失侵入外高加索,并击败帖木儿的一支军队,向帖木儿的首都斯马坎进军。帖木儿以每天约80公里的速度急行军赶回外高加索,脱脱迷失及其联盟匆忙后退。
1389年,锡尔河之战 脱脱迷失于是年冬天带领一支规模更大的军队返回,但其军队极度疲劳,且遭到帖木儿的严重打击,脱脱迷失率领他的残余部队撤退。帖木儿准备进攻钦察汗国(1389-1390年)。
1390-1391年,帖木儿入侵俄罗斯 帖木儿率领一支近10万人的部队北进,他不像成吉思汗那样具有明确的政治和战略目标,他的目的只是寻找并歼灭脱脱迷失。他坚信自己的战术和他那支虽小但绝对忠诚的军队。脱脱迷失显然是想把帖木儿诱至乌拉尔河以西,以消耗和瓦解敌人。他的实力不清楚,但肯定要比帖木儿强大。
1391年,坎都尔查之战(又称大草原之战) 两支军队在伏尔加河以东和卡马河以南相遇,战斗持续了三天,帖木儿几乎失败。第三天,脱脱迷失摧毁了帖木儿左翼,并亲率一支部队从背后袭击帖木儿。此时,帖木儿放出谣言,说脱脱迷失死了,从而使其士兵士气大乱,帖木儿几乎取胜。最后两败俱伤,双方开始后撤,伤亡不明。据一史书记载,脱脱迷失军伤亡7万人,帖木儿军伤亡3万人。大概是意识到孤军深入太远了,帖木儿没有再继续向俄国纵深推进,而是回到波斯,处理那里的麻烦。
1392年,波斯叛乱 帖木儿击败并杀死叛乱首领沙曼苏尔。
1393-1394年,征服美索不达米亚和格鲁吉亚 帖木儿于1393年占领巴格达(1393年)。但在格鲁吉亚,帖木儿遭到脱脱迷失的袭击,帖木儿将其赶回高加索山脉并继续追击。
1395年,特内克之战 同过去一样,处于失败边缘的帖木儿集结了部队,并最终打败了脱脱迷失。帖木儿乘胜追击,经过伏尔加河谷、西乌克兰,穿越俄罗斯中部挺进到沿途莫斯科以南。贴木儿一路击败了所有被发现的蒙古军队,并沿途残酷地进行烧杀掳掠,他摧毁阿斯特拉罕和撒莱(钦察汗国的首都)城,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汗国,以代替脱脱迷失。钦察汗国从此一撅不振。
1398-1399年,入侵印度 帖木儿的前卫和右翼部队在其孙子皮尔·穆罕默德的率领下进入旁遮普,企图占领马耳坦(1398年春季),帖木儿的左翼部队由他的另外一个孙子穆罕默德苏丹率领挺进到拉合尔。帖木儿本人率领一支较小的部队侵入印度兴都库什地区,后与其印度河以东的主力会师(9月)。他的部队一路烧杀到德里,在帕尼帕特战斗中击败马哈茂德·图格鲁克(12月17日,参见第十一章→南亚→北印度→帖木儿入侵)。他下令残杀了10万名印度战俘后洗劫了德里。在德里,他的部队连着几天烧杀奸淫,后来向北进军到喜马拉雅山脚下,然后向西进入旁遮普。一路见什么杀什么,然后就像突然到来一样又突然离开了印度(1399年3月)。
1400年,入侵叙利亚 帖木儿在阿勒颇战斗(参见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埃及、叙利亚和马穆鲁克帝国→帖木儿征服叙利亚)中歼灭了马穆鲁克军队,占领了阿勒颇和大马士革,并屠杀了大量的居民。
1401年,占领巴格达 发生在该城发动起义之后,帖木儿对其进行了残酷镇压(参见上文)。
1402年,入侵安纳托利亚 帖木儿在安哥拉战斗中(7月20日,参见第十一章→东欧→塞尔维亚→史蒂芬·莱沙威切王朝)击败了奥斯曼土耳其人,并从骑士手中夺取斯姆尔纳(参见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后期的十字军东侵→十字军东侵之后),横扫安纳托利亚,在迫使埃及苏丹和拜占庭皇帝都俯首称臣后,返回撒马尔罕(1404年)。
1405年,帖木儿卒 因为企图建立一个比成吉思汗时还要大的帝国,帖木儿开始征讨中国,但在途中,他病死于乌特拉尔(锡尔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