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
作者:T.N.杜普伊 ·美国
出自————《哈珀-科林斯世界军事历史全书》
出自————《战争通史》
东南亚军事历史背景
东南亚早期的历史模糊不清,说法不一,其人种的起源也不清楚。整个地区自从有记载开始,就一直保保地堂到两个强大的邻近国家文明──印度和中国的影响。
中国的商业和军事相互之间发生联系是最早的,尤其是在东海沿岸地区。印度文化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始于1世纪,大概到了5世纪,这种影响更为显著。文学、艺术、建筑、园艺、宗教信仰以及其他一些生活习惯,也都有印度的影响,更值得注意的是统治者和军事将领的名字和称号,也都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
占婆和越南
早在公元前9世纪,东京和安南北部地区就强烈地受到中国的影响。那里的人种属蒙古一印度尼西亚混合血统。公元前3世纪后期,这个地区被中国泰朝将军赵佗征服并且并入到其政权范围里,这个政权是他在秦朝垮台(参见第三章→东亚→中国)时,在南中国造反建立起来的(公元前208年)。南越这个名称一开始是指赵佗的整个南越王国,很快即指东京以及安南诸省北部地区。南越王国在被势力强大的汉武帝统一时(公元前111年),它仍然继续兼并了南越诸省──南越诸省从此一直受中国人控制,直到939年。
中国人征服南越后的某个时候,在安南南部,即今顺化南部,历史上被称作为占城人 [ 译者注:马来族。 ] 的印度尼西亚人就已建立了独立的王国(200年)。从某个时候开始,占城人采用了印度文化形式。他们在军事上与中国偶尔发生纠纷,即半野蛮的占城人从陆海侵袭其北方的文明地区,偶尔也遭到中国人惩罚性的长途征讨。
在整个5世纪和6世纪早期,中国有一段时间处于软弱无能、无政府的混乱状态,占城人多次侵袭南越。其中有一位占城人的武士首领及统治者波陀跋摩(400年),指挥了几次对南越的侵袭远征行动。431年,一支中国海军惩罚性地入侵了占婆,但遭到失败。这时占城人的国王杨玛寻求扶南的援助,去远征东京,未果。中国海外远征军几年后在东京统治者檀和之率领下,于446年成功地劫掠了占城人首都。这次行动大大地打击了占城人企图袭击南越的野心。然而,大约一个世纪以后,占城人国王鲁德拉跋摩寻机利用了安南(下面行文中或称越南,义同)的局部混乱,对北方进行了一次不成功的远征。
541年,在李贲的率领下,越南人叛乱,暂时赶跑了中国贲人。543年,李贲又击退了国王鲁德拉跋摩率领的从占婆来的远征军(参见上文)。中国人很快于547年打败了李博,镇压了这次叛乱。中国内部的软弱促使越南爱国者进行了一次起义,暂时再一次摆脱了中国人的统治。但是,隋朝皇帝杨坚很快派出一支军队,重新在东京和安南的叛乱省份建立起自己的控制权。再向南一些,独立的占城人保持着比较和平的生活秩序,605年,他们受到刘方将军率领的中国远征军的严厉惩罚(参见第八章→东亚和中亚→中国、突厥、吐蕃和南诏→隋朝再度征服东京和安南)。8世纪下半叶,占婆海岸和中国人占领的越南海岸不断遭到印度尼西亚海盗的骚扰,这些人大概主要来自于室利佛逝(参见第九章→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和马来亚)。
9世纪早期几年里,国王诃梨跋摩一世重新开始了占城人对中国人占领的安南的骚扰活动,他们有时也对柬埔寨的高棉王国进行侵袭。从10世纪中叶到11世纪中叶(这时国王英迪拉跋摩三世击退了一次高棉人的侵袭。参见第九章→东南亚→扶南和真腊(柬埔寨)),占婆相对和平。与此同时,862-863年,中国人占领的越南遭受了南诏的一次进攻(参见第九章→东南亚→泰人和掸人)。过了一段时间,907年,安南人利用中国唐朝衰亡后的混乱(参见第九章→东亚和中亚→中国一唐朝灭亡)局面,开始为独立而斗争,于939年取得胜利。
10世纪后期几年,几乎到处都是占婆和新独立的安南之间持续不断的战争。战争起源于对安南的一次入侵行动,这次行动是由占城国王帕拉梅斯跋摩率领的(979年)。982年,安南国王黎桓击退了这次入侵,并且对占婆进行了一次毁灭性袭击,劫掠了占城人的首都,杀死了占城国王。同时,安南爆发的一次叛乱使这个国家出现了混乱局面。从此,一个由国王哈里跋摩三世建立的新的朝代开始了(989年)。占婆和安南之间很快重新开战,并且延续到下一个世纪(参见第十章→东南亚→越南→占婆与安南之间周期性的战争)。
扶南和真腊(柬埔寨)
1-2世纪,居住在湄公河流域下游的印度尼西亚人联合组成了一个扶南王国。第一位起重要作用的统治者被认为是征服者范希曼,他把领土拓宽到交趾支那的海域,同时有效地控制了今柬埔寨地区,还可能控制了今泰国大部分地区(200年)。扶南王国繁荣昌盛,继续发展着,与中国和印度都有交往。早期最杰出的统治者之一是钱丹,他可能曾被流放到印度,是印度-贵霜血统的后裔(350年)。
480-514年,在国王门耶跋摩的统治下,扶南王国出现了最繁荣而且疆域最辽阔的时期。扶南的远征军实际上很可能到达并征服了部分伊洛瓦底江流域下游地区。550年,在鲁德拉跋摩统治期间,真腊(柬埔寨东部,从蒙河到巴萨克的泥公河中游沿岸地区)爆发了一次起义(很明显是因朝庭争端而发),这次起义的首领是兄弟俩薄婆跋摩和希特拉塞纳。鲁德拉跋摩被废黜并被赶到柬埔寨南部,在那里,扶南王国的残余力量继续存在了几十年。500-600年,薄婆跋摩夺取了真腊王位,他在其武士弟弟的帮助下,吸收利用了前扶南王国的很多东西。
600-611年,薄婆跋摩死后,他的弟弟希特拉塞纳继承王位,即改名为马亨德拉跋摩。611-635年,其子伊萨纳瓦尔曼一世接着进行了大规模征服行动,于627年彻底征服了扶南,把真腊的边界稳步向西扩展,其领土基本上就是今柬埔寨。这种扩张在阔耶跋摩一世(655-695年)统治时期还在继续着,他横扫了老挝的南部和中部地区,使其边境与南诏接壤。在这个统治时期,真腊顺利地完成了扩张。但因为其内部有许多不安定因素,在阇耶跋摩死后,王国开始瓦解。几年以后,706年,真腊分裂成上真腊和下真腊两个地区。除了在东京与中国进行的一些战斗外,我们对上真腊知之甚少;下真腊王国在后来阶段处于混乱状态。由于苏门答腊岛上的印度尼西亚人和爪哇人(可能?)的频繁袭击,这种局势在8世纪下半叶更为严峻。有一半的时间,下真腊都是向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纳贡(参见下文)。
9世纪上叶,下真腊的高棉王国在阇耶跋摩二世统治下复苏(802-850年),他推翻了印度尼西亚政权后(参见下文),实际上成为宏伟的吴哥王国的创造者。吴哥的庙宇和宫殿的实际建设开始于阇耶跋摩二世的继承人英迪拉跋摩一世统治时期(877-889年在位)。889-900年,吴哥王国稳步扩张,在国王亚索跋摩时期达到第一个高峰期,他统治的帝国大概包括柬埔寨、越南西南部、老挝大部分地区以及泰国和缅甸南部。在篡位的国王阇跋摩四世(928-942年在位)和他的儿子哈沙跋摩二世(942-944年在位)统治时期,高棉王国开始衰退,哈沙跋摩二世从吴哥迁走了首都。哈沙跋摩在一次叛乱中被推翻,拉文德拉跋摩二世取代了他的皇位,把首都又搬回吴哥。945-946年,尽管拉文德拉跋摩进攻占婆时受挫,但高棉王国在他和继承者们的统治下再一次振兴。
印度尼西亚和马来亚
公元前2-前1世纪,印度尼西亚岛屿和马来半岛诸国与中国水手和商人之间开始有一些交往。但是在公元后开始的几个世纪里,印度的影响越来越强烈。到了5世纪初,马来半岛和邻近一些大岛一样,出现了很多独立的、比较开化的王国。那时的历史记载很粗略,但有一点非常清楚,就是到了7世纪末,势力强大的室利佛逝王国在苏门答腊北部崛起,它的首都设在巨港。这个王国至少征服了爪哇西部的一半土地,并沿着海岸线经常向北侵袭,强迫别人纳贡。室利佛逝王国统治印度尼西亚西部和南中国海长达几个世纪。
尽管室利佛逝的势力在9世纪早期多少有点衰退,但在这个世纪,对印度尼西亚都一直保持着支配地位。爪哇的权威受到塞勒恩德拉和桑贾亚的挑战,因此他们为争夺爪哇中心地区的霸权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斗争,856年,桑贾亚最后摧毁了勒杜巴卡平原的塞勒恩德拉的防御堡垒,取得胜利。巴拉普陀同室利佛逝一位公主结婚,最终继承了王位,他是塞勒恩德拉在爪哇的最后一位统治者。由于巴拉普陀在爪哇中部称王,加之室利佛逝施加的压力,迫使桑贾亚首都移到东爪哇(10世纪早期)。爪哇传说中提到,在后来发生的战争中,东爪哇的国王达马莫阿姆萨(958-1000年)进攻苏门答腊,但被室利佛逝击退。1016-1017年,室利佛逝反攻,并摧毁了东爪哇首都。
泰人和掸人
早期居住在现今泰国泥南河流域下游的居民是孟人(又称泰拉因哥人),他们的一些公国控制着下缅甸。到了8世纪,从西北方向而来的大规模迁移潮流带来了和中国人有亲缘关系的蒙古人。他们进入今云南境内的萨尔温江 [ 译者注:即怒江。 ] 上游和泥公河之间的丘陵地区。这些叫做南诏的人是缅甸的掸人、泰人和老挝人的祖先,南诏的历史同中国的历史密不可分。
8世纪后期,阁逻风在云南、老挝和缅甸东北部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独立南诏王国(参见第八章→东亚和中亚→中国、土耳其、吐蕃和南诏→南诏扩张)。南诏在阁逻凤的孙子兼继承人孙毅谋的统治下繁荣昌盛,版图不断扩大。832年,南诏王国横扫缅甸中部和南部,摧毁骠王国(参见下文)。858-863年,南诏又入侵中国南部和东京地区,863年,洗劫河内。他们最后被中国将领高频从东京(即今越南北部城市)击退。874年,他们掉头进攻西北,入侵四川,包围了成都,在那里又一次被高骈击溃。尽管这时泰族雇佣军积极投入到东南亚其他的战争中,但总的来说似乎有了一段比较和平的时期。10世纪后期,中国宋朝曾尝试重新夺回云南,但显然由于南诏援军之强大而放弃了这一打算。这个时期,泰族人或是掸人似乎缓慢地向南移动,穿过云南进入到他们在东缅甸、西暹罗和老挝已经征服了的地区。
缅甸
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商人就由陆路从今云南地区出发,穿过上缅甸地区,经由阿萨姆进入印度,当时这些地区还处于原始部落的野蛮状态。这条路线显而易见被广泛地使用了500年左右,因为不仅中国和印度之间派遣的使者穿越这些地区,而且从罗马和君士坦丁堡到中国朝廷的使者也经过这条路线。其间,大概是在4世纪左右,这条路线曾中断过几个世纪。此时在南方的伊洛瓦底江流域被称作骠人的族系建立了一个文明社会,这个社会强烈地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
到了9世纪初,南诏王国占据着今缅甸东部部分地区,而骠王国(很明显隶属于南诏)在缅甸中部兴旺发达,骠王国的首都在室利差旦罗(又名摩萨,在卑谬附近)。缅甸南部和泰国中部有一些小国,孟人居住在那里。孟人主要的文化中心在暹罗,那里堕罗瓦底的普提希斯特王国在6世纪以前很繁荣。南诏军队摧毁了骠王国,下缅甸的两个孟人诸侯国也崩溃了。935年,孟人最后击退了这次入侵。在这以后,孟人似乎又向北扩张到原骠王国的遗址,并且和原骠王国人联合起来,于950年,在缅甸中部建立了一个新首都蒲甘。
与此同时,在9世纪中叶不久,一个和骠人有血缘关系的新兴民族已经开始向皎施地区周围的缅甸中部迁徙,在那里孟人和骠人建起了高度发达的灌溉系统。这些新民族显然是古老的羌藏人部落(参见第五章→东亚)支脉的后裔,他们被强制从中国中原地区、南诏、甘肃向西藏东部、云南西部和缅甸中部移居,他们缓慢地迁徙了几个世纪。这些尚武的入侵者就是今缅甸人的祖先,他们开始向南驱赶孟人,到了10世纪末,他们遍布伊洛瓦底江流域,牢固地占领了从瑞保南部到卑谬的整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