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概况
作者:T.N.杜普伊 ·美国
出自————《哈珀-科林斯世界军事历史全书》
出自————《战争通史》
这个时期出现了世界历史上最大的转折点之一:已经分裂的罗马帝国,其西部不断衰落,直至消亡,这最终导致了东罗马帝国成为西方文明的唯一保护神。
古老帝国的衰落,与军事领袖人物素质的下降是相伴相随的 。这一时期的领袖人物缺乏独创性和灵活性,对作为国家政治手段的战争缺乏系统的研究。西方世界的崩溃,宣告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一时期对军队的运用更加频繁,战争手段更加残暴,但通过这些作战很少能看出军事将领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
东罗马帝国有点例外。即使如此,它的国家政策和军事战略,在本质上仍然是建立在消极防御的基础之上,只是在查士丁尼统治期间出现过一段辉煌的时期(对拜占庭军事体制的论述,参见第八章→欧亚大陆→地中海→拜占庭的军事体制)。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不必期望在军事上有什么新的发展。其主要的军事概况是,在前一时期已经占据战场统治地位的骑兵,这时显得更为重要。这一时期我们称之为“中世纪开始”。
在中世纪的早期真正突出的将军是贝利萨留。除他之外,这一时期军事将领的素质普遍下降。贝利萨留甚至可以同历史上其他伟大的军事将领相提并论;纳尔塞斯在合成军队的运用方面,有着很高的技巧,尽管他比贝利萨留年长将近30岁,但毫无疑问,他的指挥技巧是从贝利萨留那里学来的;斯提利科,也许还应当算上艾堤亚斯,在罗马的传说中也都是优秀的军事家,他们在指挥技巧、胆略、领导艺术,以及在战斗中有效地控制步兵和骑兵的行动,使他们形成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的个人能力方面,都远远地超过同时代的其他人和他们的对手。前面所提及的四位将领,明显超过阿堤拉。阿堤拉在轻骑兵的使用方面,也算是一个卓越的战术家和出色的军事将领,但是在后来同蒙古人、土耳其人、鞑靼人和阿拉伯人的骑兵部队进行的一些重大作战中,他几乎从没有取胜;阿拉里克、奥杜塞、盖塞里克、狄奥多里克和克洛维,在精力、计谋和领导者的魅力诸方面都超过了他们的对手;维蒂格斯和托堤拉在能力方面也许能同这五位中的任何一位相比,所不幸的是他们遇上了像贝利萨留和纳尔塞斯这样的对手。
“蛮族”雇佣兵
5世纪,东西罗马帝国越来越多地使用“蛮族”的雇佣兵。这些雇佣兵有时同正规的部队混在一起,但更多的时候是单独成立一个支队,由“蛮族”的将领直接指挥。随着骑兵重要性的日益增加,必然优先录取那些本来就善于骑射的部落的士兵。因此,来自于亚洲血统部落的匈奴人、阿兰人、阿瓦尔人和保加尔人等均被编为弓箭轻骑兵,而居住在多瑙河和黑海之间平原地区的日耳曼部落,其中主要是哥特人、赫鲁利人、汪达尔人、格庇迪人和伦巴第人则编入了重骑兵部队,他们在作战中主要是使用长枪或长矛实施突击。
尽管在军队的步兵中也有一些“蛮族”士兵,如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但东罗马军队的步兵主要来自于本国的各省,特别是安纳托利亚行省。在西罗马,来自于罗马各行省的士兵所占比例很少,而在来自于本国的士兵中,高卢人又占了绝大部分。因此,西罗马的步兵:同骑兵一样,都是从“蛮族”中招募,其步兵主要是来自于法兰克人和勃艮第人。
罗马帝国崩溃的教训,毫无疑问地提醒了东罗马皇帝利奥一世与其继任者芝诺,需要不断减少对同盟国的依赖。他们不遗余力地开始组建一支完全由在国境线以内的民族组成的军队。在东罗马军队中,特别是伊索里亚人开始取代国外的“蛮族”在军队中的地位和作用。到君士坦丁时期,由本国公民组成的职业兵部队,与来自国境线以外的由“蛮族”组成的部队,规模大体相等
骑兵战术
在罗马帝国最后的几十年中,同匈奴弓箭兵和波斯军队作战所取得的经验,对罗马骑兵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初,罗马军队主要使用轻骑兵,它同“蛮族”组成的雇佣骑兵相比,只不过组织得较好、纪律性较强而已。后来,罗马骑兵逐步披上了重型铠甲,使用长枪、剑、盾和弓箭等武器。到6世纪初,便出现了所谓的“重骑兵”。它作为后来几个世纪里拜占庭军队的骨干,可以说是中世纪最可靠的一支部队。这种重弓箭骑兵将兵器威力、纪律性、机动性和突击能力紧密结合起来,真正成为继古罗马军团之后的又一支强大军事力量。
在同波斯人、汪达尔人和哥特人作战时,贝利萨留主要依靠骑兵,他的骑兵包括三种基本类型:罗马重骑兵大队;由匈奴为主体组成的轻骑兵大队;以及并不很重要、也不太可靠的由哥特人、赫鲁利人或伦巴第人组成的使用长矛的重骑兵。
只有在同其他兵种协同、并通过进行合理的任务分工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情况下,亚洲的轻骑兵才能在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罗马人和中国人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另一方面,这种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轻骑兵战斗效能的发挥。他们只能向有牧场的方向机动,而且,因为他们常常同庞大的武器装备运输纵队一起行进,因此他们的推进速度受到那些运输马匹的限制。由于缺乏马匹需要的饲料,他们不能够在冬季进行有效的作战。又由于他们只能够生活在有牧草的乡村,加上马匹数量太多,需要大量的草料,因此他们从来不在一个地方长时间停留,也就根本不考虑军事战略的要求。
亚洲的轻骑兵在作战中总是避免向组织良好的敌人实施正面冲击。如果远距离用弓箭对敌进行袭扰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匈奴及其他的一些兄弟民族骑兵有时就会向前接近,用剑和套索消灭敌人。但是,如果对手能够抵住他们的进攻并实施反击,或者能够进行有组织的撤退,那么匈奴骑兵就不能获得决定性的战果,并且不管是否完成任务和取得战果,他们都不得不中止战斗。
步兵战术
到5世纪末期,军团这种体制已经从东西罗马帝国的军队中消失。狂乱中的罗马人试图寻找一种新的作战方法,以能有效地对付抛射性武器和骑兵冲击所带来的双重威胁。他们在骑兵方面的改革是成功的,但在步兵方面的改革却完全失败了。可以说,当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步兵组织体制,在能力和灵活性方面能超过古罗马军团。现在部队组成的基本形式,或者是由一个相对静止的重步兵集团与披有盔甲的投掷兵相结合,或者是由轻装部队集团与披有盔甲的投掷兵相结合。
结果,步兵完全成了骑兵的辅助部队。缺乏机动性的密集步兵,有时配备有投掷式兵器,成了骑兵实现机动作战的基地。轻装步兵,包括弓箭兵、标枪兵或者两者兼有,主要用来打乱、迷惑或削弱敌人,为自己的骑兵冲击创造条件。不过,当时的西方军事将领认识到,在相对固定地使用投掷兵器的步兵和灵活机动的骑兵突击之间很难做到良好的密切协同,结果不得不重新启用陈旧的战术,全面恢复步兵方阵的作战方法。
在这一时期有一个例外──法兰克人并不依赖步兵。他们密集的步兵在机动性、使用投掷兵器和实施突击行动等方面还处于十分初级的阶段。6世纪前,法兰克军队只有很少的盔甲,有时甚至根本不披盔甲。他们采用的仍是祖先对付早期古罗马军队的那种战术,像一群乌合之众仓促上阵。当快要接近敌人时,便挥舞一种头很重的单刃战斧,它能劈开罗马军队的盾或头盔,或投出标枪,然后在混乱中执剑冲进敌阵。这些不怕死的“蛮族”士兵常常排着密集的队形等待敌人骑兵冲过来,然后在停下来的骑兵周围或马下挥剑将马和士兵砍倒。
历史学家查理斯·奥曼在他1898年出版的《中世纪战争艺术史》一书中指出,法兰克人在同罗马军队接触以前,可以说对于武器、纪律和战术等是一无所知。法兰克人之所以能在作战中取胜,主要原因是他们具有非凡的勇敢精神,同时,也由于他们的敌人在军事技术上的大倒退。经过跟罗马几个世纪的交战,他们在兵器、纪律和战术方面究竟学到了多少东西,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有迹象表明,法兰克国王克洛维一世曾经给他的凶猛的勇士灌输过一点纪律观念,并且他还是古罗马军事体制的崇拜者。他对自己规模较小的军队曾做过某种程度的组织管理改革和战术控制,因此在同其他条顿部落的多次作战中,尽管他在数量上处于劣势,但还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在向英国进行移民入侵时,采用了跟法兰克人同样的毫无组织的步兵战术。步兵在不列颠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因为他们并没有遭到拥有良好骑兵部队的敌人的挑战。
海军战术
海战基本上没有什么发展,如果说有变化的话,那就是海战的水平明显降低,其倒退的程度甚至大大超过了陆战。东罗马海军稍微有点战斗力,仍然保持着黑海和东地中海的制海权。但条顿人的海盗们总是蔑视君士坦丁堡的海军的能力,甚至东罗马海军也无法阻止他们成批强行穿过希腊海域。汪达尔族的盖塞里克,在组织他的海上掠夺远征舰队和组织对非洲海岸的防御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独创性和出众的能力。但是,汪达尔人的舰队或者同时代的任何其他舰队,是否能比得上雅典的太米斯托克利的舰队或者罗马和迦太基在布匿战争时期的舰队,还值得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