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郭子仪·郭令公平安史乱
出自————《名将传》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唐代郭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将。他一生在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做官,可谓“四朝元老”重臣,德高望重,所以人们又尊称他为“郭令公”。
郭子仪的青年对代,正处于唐玄宗统治前期。最初,他在京城长安做左卫长史(皇帝禁军幕府中的幕僚长)。因其武艺超群,屡立战功,天宝八年(公元749年)便升任天德军使(驻地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西),兼九原(今乌拉特前旗北)太守,驻守边疆。
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国力比较强盛。为加强国防,唐中央在边境的一些重要地区增设军镇。一个军镇管辖儿个州,其最高长官叫节度使。唐玄宗统治后期,皇帝退居凍宫,终日沉湎于歌舞声色之中,不管政事。朝廷大权为宰相李林甫和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所把持。朝政日益腐败,阶级矛盾发展,节度使权力不断扩大,中央统治力量明显衰弱。当时,唐边境的十个节度使共拥有兵四十九万,而唐中央所掌禁军不过十二万,出现了“尾大不掉”现象。(来源“武宗”公众号)在这种情况下,身兼平声(治所在营州,今辽宁锦州西北)、苍阳(治所在幽州,今北京市)、河东(治所在太原,今山西太原),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以奉“密旨”讨杨国忠为名,率领十五万大军,在苍阳起兵,发动了反对唐中央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唐军由于多年没有作战,武库里的刀枪盔甲都生了诱,平时也缺乏训练,许多州县无兵可用。安禄山叛军所过州县,有的官吏开城出迎,有的弃城逃跑,有的成了俘虏被杀掉。叛军一路上凡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长驱南下,很快就渡过黄河,攻陷洛阳。至徳元年(公元756年),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建立了割据政权。同年六月,叛军攻破潼关,长安陷落。唐玄宗带着紡贵妃、杨国忠等一批妃嫔臣僚,仓皇出逃。到了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时,随行将士鼓噪不前愤怒地杀死了杨国忠,沂迫使唐玄宗缢死了杨贵妃。入民要求皇帝留下抗击叛军,唐玄宗贪生怕死,留下了儿子李亨,自己却逃到四川成都去了。后来,李亨在一批大臣支持下,逃到灵武(今宁夏宁武)即皇帝位,是为唐肃宗。
安禄山坂军南下所到之处,大肆烧杀掳掠,使人民的生命财耗遭受严巫损失,许多州县出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悲惨景象。叛军的暴行激起人民的强烈反抗,河北地区的官民首先进行武装反击,大大牵制了叛军的力量,也使安禄山的后方极其不稳。在这有利形势下,唐肃宗下令郭子仪等积极准备反攻,收复两京(即西京长安,东京洛阳)。
郭子仪在唐玄宗时,就是朝中有名的武将。安禄山叛乱之初,郭子仪即被任命为灵武郡太守,朔方(今宁夏一带)其节度使。当叛军南下之际,郭子仪在河北地区,先后击败安禄山部将周万顷和高秀岩,并与唐将李光弼会合,打败了史思明。肃宗即位后,召郭子仪入朝,拜为兵部尚书,并以郭子仪率领的朔方兵作为反击叛军的基本力量。可是当朝宰相房琯,为争功,首先请自统兵收复长安。房琯是一个只会高谈阔论,没有实际本领的人。他所率领的唐军在咸阳地区与叛军一交战,即被打得一败涂地,几乎全军覆没。唐肃宗深深感到,要收复两京,只有依靠郭子仪。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八月,肃宗再次召见郭子仪,委以收复两京重任。郭子仪表示了平定叛乱,为国尽忠的决心,并提出,要收复两京,必须先夺回潼关,攻入陕州(今河南陕县),以截断叛军后路,然后才能直取长安。他还建议借回纥兵,以扩充军力。肃宗对郭子仪的意见十分赞赏,命令唐军按其意见部置行进。至德二年秋天,郭子仪率军收复潼关,并派儿子旰收复为叛军所占的永丰仓。吁死于战斗,但永丰仓的收复,大大加强了唐军的力量。为此,肃宗犒劳三军,下令进攻长安。
肃宗命令广平王傲为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与李嗣业、王思礼等人率军十五万人,进取长安。唐军进至长安城西,香积寺北洋水东岸时,以李嗣业为前军,郭子仪为中军,王思礼为后军,连营为阵。叛军也有十万人列阵于唐军北面,两军南北对垒。叛军将领李归仁据险设防,首先出城挑战。唐军回击,追赶叛军,快逼近敌营时,叛军擂动战鼓,一齐冲杀出来。唐军措手不及,军中惊乱,败走。唐前军将领李嗣业见状,挥动战刀,高声大喊:“叛军已经冲过来了,若不奋力冲杀,只有死路一条!”说罢,他光着膀子,策马扬鞭,挥舞着大刀,首先冲向敌阵,奋不顾身地砍杀敌人。刀光过处,叛军人头滚滚落地。李嗣业的英勇行为,使唐军军心稽定。此时,郭子仪发现在唐军东面,埋伏有一队叛军,他们正向唐军背后包抄过来。郭子仪当机立断,立即派部将仆固怀恩与一队回堵兵,一起出击,全歼了叛军的伏兵。两军从中午一直打到傍晚。叛军节节失利,被杀六万多人,尸体填满了沟堑,不得不退回长安城中。
就在这一年(公元757年),安禄山集团内部发生分裂。安禄山为儿子安庆绪所杀。郭子仪率唐军,乘机猛攻长安。九月间,收复长安。老百姓扶老携幼,夹道欢迎唐军,高兴地说:“不图今日復见官军!”。
唐军收复长安不久,乘机东进,攻打洛阳。屯兵洛阳的安庆绪,得到唐军进兵消息,派遣严莊、张通儒率十万(一说十五万)大军迎战。叛军列阵首尾相接,足有百余里长,声势浩大,杀气腾腾。唐军行至新店(今陕西陝县西)时,叛军早已在那里依由扎营,等待撕杀。新店地势险峻,山高壁陡,叛军居高临下,対唐军十分不利。唐军几次进攻,都没看成功。为了改变被动局面,化劣势为优势,郭子仪派遣回纥兵从背后偷袭叛军,然后自己亲率主力,正面出击。当一切部置好后,郭子仪下令擂鼓出战。顿时间,鼓声震天,杀声如雷,山鸣谷应,唐军大队人马,以排山倒海之势,冲杀过来。叛军见势不妙,正要后退,又遇上从背后包抄上来的回纥兵;叛军被前后夹击,进退两难,一时被打得乱了阵脚。(来源“武宗”公众号)这时,郭子仪一声令下,唐军万箭齐发,雨点般落入敌阵;四面又响起“回纥兵来了,快投降吧!”的喊声。叛军听到,乱成一团,溃不成军。叛军将领严莊拚死突出重園,狼狈跑回洛阳。安庆绪见新店兵败,知洛阳难以防守,只好收拾残部,撤离洛阳,渡过黄河,退守相州(今河南安阳)。郭子仪收复东都洛田,河东、河西、河南诸州县相继平定。
郭子仪凯旋回朝,唐肃宗十分高兴,亲自带领大臣将官到瀟上(今陕西西安东)迎接,并嘉奖郭子仪说;“国家能重建,全靠郭卿你的英勇奋战啊!”郭子仪以功晋位司徒,加封代国公,食邑千户,奉旨回东都,准备北上继续讨伐叛军。
在收复两京过程中,郭子仪屡建大功,声誉越来越高,引起朝中宦官鱼朝恩等人的忌恨。因此,鱼朝恩常在肃宗面前诽谤郭子仪。至德三年(公元758年)九月,唐肃宗命令郭子仪等九节度使一一起出兵讨伐逃往相州的安庆绪,不设元帅,而以鱼朝恩为观军容使,以监督诸军。开始,郭了仪从杏园渡过黄河,围攻相州南边的卫州(今河南汲县)。叛军顽抗。激战前夕,郭子仪挑选了三千名弓弩手埋伏于唐军大营两旁,并吩咐他们说:“如果我军临阵退却,敌兵必定追来。你们听到人马呼喊声,即可大力射击。”战斗开始后,唐军佯作敗走,叛军紧追至唐军大营附近时,早已埋伏在那里的弓弩手听到一声令下,顿时箭如雨注般射出,叛军大为震惊。假装败走的唐军杀了个回马枪,斩敌四万多人,俘虏叛将安庆和,缴荻军用物资数十万件,收复了卫州。其后,九节度便连营围攻相州。但由于缺乏统一指挥,九节度使各自为战,战斗力大为削弱,加上叛军史思明来按,增加了安庆绪的力量,至使相州一战,以唐军失败吿终。鱼朝恩把相州失败责任全推到郭子仪身上,唐肃宗不明真相,一度解除了郭子仪的兵权。
史思明败唐军后,为了争权杀安庆绪,回苍阳自称大燕皇帝。公元758年夏,史思明再次攻陷洛阳。不久,史思明又被他的儿子史朝义所杀,内部再次分裂。唐肃宗为迅速打败叛军,再次起用久享盛名的老将郭子仪。(来源“武宗”公众号)洛阳尚未收复,成宗病死,李豫叩皇帝位,是为唐代宗。代宗任命雍王李适(即后来的唐德宗)为统兵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率军讨世史朝义。同时又借回纥十万兵力,一同进攻洛阳。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唐军再次收复洛阳,史朝义败逃莫州(今河北任丘北)。第二年正月,史朝义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见大势已去,遂投降唐朝。史朝义在众叛亲离、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自杀而死。至此,延续了七年零三个月的安史之乱终于平定了。
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屡建战功,为维护国家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其后,他又在平定吐蓄和回纥贵族的骚扰中,作出了贡献。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李适继位,是为唐德宗。德宗召郭子仪协助宰相管理朝政,赐号“尚父”,升为太尉,增加食邑。建中二年(公元781年),郭子仪病重,不久去世,享年八十五岁。唐德宗尊封他为太师,赐谥“忠武”。
郭子仪一生,在平定内乱和抵御边患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在众多的战斗中,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不仅在当时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名将,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