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 孙武著兵书助吴败楚
出自————《名将传》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他写的《孙子兵法》一书,是我国和世界现存的最早兵书,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孙武的祖先田书是齐国的将军,因进攻莒国有功,齐景公赐他姓孙,把乐安(今山东惠民)封给他作为封邑,成为齐国著名的军事家。田书生子田冯,继续当了齐国的卿;田冯生了孙武。孙武幼年时,熟读兵书,精通武艺。研究军事学,成为祖传第三代的兵家。后来,齐国内乱,孙武奔吴,隐居于民间,继续研究军事学,写出了兵书八十二篇(今传世的十三篇)。吴王阁闾登位后想富国强兵,昊国的相伍子;胥把孙武推荐给吴王阖闾。孙武把自己写的兵法十三篇送给吴王,受到吴王的赞赏。吴王起用孙武为大将训练和指挥军队,吴国迅速强大起来,西败强楚,北威齐晋,显名诸侯,成为春秋后期的霸国。
孙武的军事思想是非常杰出的。
孙武在他写的兵法中首先强调的是战争的重要。《孙子兵法》一开头就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可以不认真研究的。”春秋后期,正是奴隶社会瓦解,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兼并战争频繁的时期。孙武强调战争的重要,正是当时社会存在的反映。战争既然重要,要夺取战争的胜利,《孙子兵法》认为要充分发挥将帅、土兵在战争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将帅在作战中要以身作则,与士兵打成一片,爱护士兵,“对待兵卒象婴儿,莰可以叫他们去冒险;对待兵卒象爱子,就可以叫他们去拼死。”“政治,是讲要使民众和君主的愿望一致,可以叫他们为君主死,为君主生,而不怕危险。”只有将士一心一德,才能提高士气;只有君主和民众、指挥员和战斗员思想致,才能使人民有不怕死的勇敢精神。《孙子兵法》认为,这是战胜敌人的重要条件。
《孙子兵法》提出了很多极有价值的战略战术。在作战的指导思想上,孙武强调要善于深入的调查研究,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要了如指掌、明察秋毫,指挥员才能运筹帷幄,“凡是能看清情况知道可以打或不可以打的,就能胜利;懂得多兵的用法也懂得少兵的用法的,就能胜利;官兵有共同欲望的,就能胜利;自己有准备以对付疏忽懈怠的敌人的,就能胜利;将帅有指挥才能而国君不加以牵制的,就能胜利。这五条,是预见胜利的方法。”在充分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后,在作战中指挥员还要运用计谋,尽量隐蔽自已方面的真相,给敌方以误解和错觉,充分发挥自已方面的长处,利用敌方的弱点,扩大敌方的矛盾,然后以奇兵制胜。《孙子兵法》说:“用兵是一种诡诈的行为。所以,能打,装做不能打;要打,装做不要打。要向近处,装做要向远处;要向远处,装做要向近处。给敌人以小利,去引诱它;迫使敌人混乱,然后攻取它。敌人力量充实,就要防范它;敌人兵力强大,就要避免决战。激怒敌人,却屈挠它;卑辞示弱,使敌人骄傲。敌人休整得好,要设法疲劳它;敌人内部和睦,要设法离间它。攻击敌人无备的地方,出乎敌人意外的行动。这是军事家指挥的奥妙,是不能事先呆板规定的。”“进军向敌人不及急救的地方,急进向敌人意料不到的方向。行军千里而不劳顿的,是因为走的是没有敌人阻碍的地区。进攻而必然会得手的,是因为进攻的是敌人不防守的地点;防御而必然能稳固的,是因为扼守的是敌人不进攻的地方。所以善于进攻的,敌人不知道怎么防守;善于防御的,敌人不知道怎么进攻。”孙武认为进攻要迅速、坚决、顽强,防守要隐蔽、沉着,“用兵利于速胜,不利于持久,长久出兵在国外,就会使国家的财政发生困难。”要做到“军队的行动迅速起来象疾风,舒缓的时候象森林,攻击起来象烈火,不动的时候象山岳,难以窥测象阴天,一动起来象迅雷、闪电。“作战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的地方而攻击敌人的弱点”了。“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的锐气,等待敌人松懈疲惫时再去打它。”在《孙子兵法》中还指出,将领们在制订战略战术时,必须考虑到敌我双方军力的对比,根据双方兵力的实际情况制订作战方案:当我方的兵力十倍于敌人时,可采用包围战;五倍于敌人时,可采用进攻战;兵力比敌人多一倍时,可分兵作战和敌人兵力相等时,可合起来作战;兵力少于敌人时,可用防御战;兵力远少于敌人时,可以暂时躲避开。孙武要求指挥员一定要根据战场上的实际情况而绝不能用个人的喜怒好恶来决定作战计划,“国君不可因愤怒而发动战争,将帅不可因气忿而出阵求战。”孙武还以朴素辩证的观点分析了战场上的优势和劣势,指出胜败的形势是可以转化的,有时看来已处于必败的绝境,但只要指挥员战斗员指挥得当,官兵同仇敌忾,团结一心,拼死作战,就可以转危为安,把军队投放在“亡地”上,可能会保存;把兵卒陷入于“死地”中,反而能得生。孙武还觉得,战争的主要1!的是为了打败敌人,占领敌方的土地、人口和财产,如果每.仗都要通过激烈的战争才能使敌人屈服,那末胜者所得到的必然是受到战争严重破坏的地方,并不能完全达到作战的目的。所以,他提出:“百战百胜,还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不战而使敌人屈服,才算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孙武认为,如果能不用战争而使敌人降服,瓦解或收编敌方的军队,可以大大减少战争带来的损失,最大限度地达到战争的目的。
当吴王阖闾接到孙武送上的十三篇兵法,读到上述理论时,不禁连口叫绝,称赞不已。他立即派人请孙武进宫,和他长时间的促膝谈心。孙武在和吴王阖闻的淡话中,进一步解释和发挥了他的军事思想,解答了吴王阎闾提出的应付当时战争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需采用的战略战术。
阖闾高兴地说:“您献上的十三篇兵法,我全部看过了。假使敌人攻我城池,掠我田野,禁我采薪打柴,阻我道路,乘我空虚而来急攻,怎么办呢?”孙武微微-笑,沉着地分析说:“敌人是在城外郊野之区,以野外结营为家,一定会轻斗速战;而我们的兵在城内,必生怀土思家之情,和敌人在野外决战则不利。应该集合军队,积聚粮草,坚守城池,暗派轻兵断绝敌人粮道。敌人挑战不成,粮草不继,又无处可掠,必然困馁。那时我们可设计诱敌,或和敌人出战,在地形险要处设埋伏,或利用阴暗昏雾天气突袭敌人,就可以取胜了。”
阖闾觉得孙武说得很合心意,接着问道:“如果我军进入政境,没有守住险阻,士卒思归而大将欲进,上下异心;而敌人坚守城垒,或攻我前,或击我后。有什么办法可想?”孙武回答说:“不宜急战,也不宜接近敌城。可以考虑一面设疑军来佯惑敌人,使敌军误会我军将撤退;一面选择精兵掠夺敌人的牛马六畜。我军将士见了,一定会提高士气,作战勇敢起来。于是分兵埋伏,假使敌人追来,则偷袭敌人;假使不来,就撤退,也不会陷于失败。”
阖闾点了点头,接着问道:“如果两军争地,而敌军先得,守住险要,并派兵或出或守,阻住了我奇兵的进攻。又如之奈何?”孙武手指一卷展开了的地图说:“大王知道吗?争地之法,让之者得,争之者失呵!敌人强夺我地,我军慎勿攻之。可以假装退兵,树旗击鼓,在马匹后面挂上树枝扬起灰尘,来迷感敌人的耳目。我精兵可设埋伏偷袭敌军。敌人来救,则人欲我与,人弃我取,可袭取敌人空虚的城池。假使我军先夺得土地而敌人用此术来对付我们,我们要以锐兵固守其地,另选轻兵追击敌人,又在险要地形设伏兵,敌人还军作战时,伏兵四起,可以决胜于敌人了。”
阖闾又微微地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孙武的分析,又问道:“两国接壤的边境地带,如果我方还没有修缮好城池,阻塞住敌人进攻的道路,而敌方已作了这样的准备,敌方可以来,而我方不能攻,双方兵力又相等,可想什么办法呢?”孙武答道:“既然我们不可以去,而敌人可以来,我方就分兵埋伏;同时在敌军面前显出懈息无能的样子。敌人必来进攻,我兵出其不意的攻击敌人,可以有功。”
阖闾又赞赏地微微点头,想起了另一个问题,说:“孙子,如有重要通道必需先占为胜,而我方路远、出军迟,虽日夜驰车骤马,而不能先至,应用何法?”孙武哈哈一笑地说:“道路是四通八达的。我方距离远,必有别国距离近的。可以派使臣,带重币,结好近旁国家,与之交亲结恩。我军虽后到,必有附近国家助我军事,资我军粮。这样,我方得众助而敌方寡助,我方成犄角之势而敢方孤立无援。我们约会亲近国家,震鼓齐攻,敌军可以攻破了。”
吴王连说“对”!“对”!他凝视着地图,又想出了一些问题向孙武请教。“如果我军已经进驻到敌方的土地上,敌军突然大至,围我军数重,我军想突围而出,而四路不通。那时激励士众,使兵士突围,应用什么办法?”“这时不能急躁呵!我方应深沟高垒,给敌人以守备严固的感觉,我军安静不动,不让敌方了解我方的军力和动向。将士们饱餐一顿,然后杀牛焚车,烧尽粮食,填井夷灶,割发去冠,以有死无回的决心激励士兵,或合为一军,或分为两路,鸣鼓呼喊着冲入敌阵作殊死战,敌人也会害怕的。再派一支锐师攻入敌后方。这是被围而求生之法呵!所以说:6困而不谋者穷,穷而不战者亡’”1“那末如果我们包围了敌人,又如何办呢?”“大王,要知道敌人守在深山险谷之中,就是穷寇呵!我军宜伏军于隐蔽之处,让出道路,使其出走。彼求生逃出,必无斗志。我军因而击之,敌军虽众,必被击破。”“有时敌人勇猛不惧,兵众而强,我军如何应付?”“那好办。我军严守不战、耐心等待,顺从敌军的心意,久两久之,敌军必然懈怠。然后利用敌军的转移,潜伏等待。等前军已过,后军未到之时,突击其中军,敌军虽众,必可打败。但千万不可与敌军争锋。”“有时敌军据守山泽险要,掌握了地方上的利益,粮食又足,我们挑战,他们不出,却乘我们的间隙出来侵掠,可用什么战术对付呢?”“应分兵守住要地,时刻作好准备而勿松懈,暗暗派人探听敌军的虚实,等待敌方息惰的时候,就以利诱其出来,焚烧其四周的树木,敌军久而不得,当然会改变计划了。等敌人离开其根据地,我军就夺其要害,敌军也可攻破了。”
吴王阖闾滔滔不绝地和孙武谈着、谈着,一直不知疲倦地和孙武谈了几个时辰,兴趣越来越高,对富国强兵的信心越来越足。他对孙武说:“我多年来想到的一些军事上的问题,您都解释得合情合理。您的兵法和学说真是治军之道呵!现在没有仗打,您能不能试验试验您的军法给我看看呢?”孙武说:“我在《行军篇》中写道,‘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信著者,与众相得也。”作战要取得胜利,士兵一定要绝对服从指挥和军令,不妨在宫内集合军队,试验军法、军令吧!”阖闾说:“宫内没有那么多军队,可以用妇女来试验吗?”孙武说:“可以”。吴王就把一百八十名宫女交给孙武,由孙武来调配。孙武就把她们分作两队,以吴王宠爱的两个妃子为两队的队长。孙武对她们作了关于队伍操练要求的训话,然后击鼓发号。但是,从未训练过军事的官女们以为是儿戏,没有照规定的动作去做,反而嘻嘻哈哈地笑了起来。孙武大声而严肃地说:“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他又三令五申地把操练的要求重新讲了几遍,又击鼓继续进行操练。官女们仍然毫不在乎地嘻笑不止。孙武厉声地说:“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说毕,就下令把左右两个队长抓起来按军法处斩。吴王在台上见到此状,急忙命令官吏对孙武说:“我已经知道您能够带兵打仗了,这两人是我的爱妾,就不要杀她们吧!”孙武正色地回答说:“我已受命为将,就一定要以军法办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于是,杀掉了吴王的两个爱妾。孙武复用其次的两个宫女为队长,再次击鼓训练,官女们在训练中前后左右跪起的动作,就都符合军令的要求了。孙武执法如山,不避亲疏,不分贵贱,严明军纪的治军方法,是他在军事指挥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吴王深知孙武既精通军事,又善于指挥作战,就任命他为大将,日夜训练军队,振兴国力。吴王阖闾想急攻楚国,孙武说“吴国人民还很劳苦,不如再等待一下吧。”又过了一段时间,吴王阖闾又对孙武、伍子胥说:“现在可以伐楚了吧?”孙武、伍子胥说:“楚将子常贪得无厌,侵伐别国,唐、蔡等国非常怨恨。如果大王要想大打,攻灭楚国,需要结好唐、蔡才好。”吴王同意了,联合了唐、蔡两国。于是,孙武带领三万久经训练的精锐军队,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大败楚军二十万,杀死了从吴国逃亡到楚国去的二公子盖余、烛佣,五战五胜,一举攻克楚的郢都,楚昭王逃亡到云梦泽,楚国一度为吴国所灭亡。以后吴国又南败越国,北败齐晋,孙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性质的战争不断发生和军事行动的扩大,为军事理论的研究和战争经验的总结提供了条件。孙武杰出的军事理论的出现是当时时代的产物。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孙武的军事理论中没有区分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过分地强调了将帅和个人的作用,但在客观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孙武的军事理论达到了古代世界军事学的高峰。两千多年来,历代很多著名的军事家和将领、保卫祖国的民族英雄、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受到《孙子兵法》的影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同志也运用和借鉴了孙武的军事思想,来指挥人民战争,都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在国际上,《孙子兵法》被译成很多国家的文字,日本人把它誉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成为军事学上的千古名言,而为世界各国所称颂。孙武作为对军事学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我国和世界古代最著名的军事家之一,而永垂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