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化若孙子译注·地形篇·第十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郭化若孙子译注·地形篇·第十

郭化若孙子译注·地形篇·第十

作者:郭化若

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军事地理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地形篇·第十

        曹操曰:欲战,审地形以立胜也。

        题 解

        本篇主要内容:上半是论和作战有密切关系的地形,孙子把它区分为六种,简称为六形,在作战前必须认真精密研究,以为立胜前提;下半论军队必败的六种情况,简称为六败。篇末阐述爱兵之重要和将帅的责任心,都提出了卓越的命题。

        曹操曰:宁致人,无致于人。

        曹操曰:隘形者,两山间通谷也,敌势不得挠我也。我先居之,必前齐隘口,陈而守之,以出奇也。敌若先居此地,齐口陈,勿从也。即半隘陈者从之,而与敌共此利也。

        曹操曰:地形险隘,尤不可致于人。

        曹操曰:挑战者,延敌也。

        七十七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日“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迒,目“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丌胜,难以迒,丌利。我出而丌利,彼出而丌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丌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労均,难以挑战 ,战而丌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丌可丌察也。

        注 释

        ① 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 “远”者:地形在作战上有影响军队进退攻守的利害,可分“通”、 “挂”、“支”、“隘”、“险”、“远”六种,叫做“六形”。以下分别把这六种地形对作战的关系、各自的特点和遇到各种不同地形时应采取的 行动方针、作战措施,依次加以阐述(这与在战术上讲的“利用地形地物”不同)。

        ②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日“通”:我军可以前往,敌军也可以前来,交 通方便,没有险阻,这种地区叫做“通”。

        “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遇到这种交通方便的地 区,应首先占领视界开阔的高地,并保持粮道畅通,这样就有利于 作战。

        ③可以往,难以返,日“挂”:可以前进,难以后退的地区叫做“挂”。

        “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在易往难归的“挂”形地区上,当敌人没有防备时,就可以采用突然出击的打法来战胜它。

        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如果敌人已经有了防备,我军 出击不能取胜,后退又困难,就会陷于进退两难的困境了。

        ④ 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日“支”:“支”,敌我相隔处于隘路两 端,敌我双方谁前出都不利的地形。

        “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在这种“支”形地区上,敌以利诱 我,我也不要出击。

        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我应引军离开,让敌人前出到一半的时候我再回击之,这样打有利。

        ⑤“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隘”,通路狭隘队伍展不开的地区。盈,充满。盈之,指在像瓶瓮的隘形地域,部队前出到隘口,就像瓶瓮装满了水一样。这里指遇到隘路必须前出占领隘路口,先占之以待敌。

        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如果敌已先占领了隘路口,我则不宜去进攻(唐代安禄山反,兵过函谷关,直迫潼关。两关相距七十里,全为隘路。杨国忠心怀私怨迫潼关守将哥舒翰出战,一昼夜间二十万人全军覆没,成为历史的典型)。如果敌人没有首先到达并占领隘路口,则我可以去打,即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

        ⑥ “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险”形者,即地形险要。遇到这种险要地形,我则应首先到达,占领制高要点等待敌人的到来(如派出先遣队急进夺占要地)。

        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如果是敌人先我占领了险要地形的制高要点,就应引兵退去,不宜去攻打据险防守的敌人。

        ⑦ ‘‘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远”形者,即敌我相距较远。在这种相距遥“远”的地区上,敌我双方的形势均等,就不宜挑 战。如果求战,对我不利。

        ⑧ 凡此六者,地之道也:以上所说的六形,遇到不同地形应根据不同的特点行动。

        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这些不同地区特点关系军队胜败存亡,善于利用这些不同的特点是主将非常重大的责任,是不可不认真研究的。

        译 文

        七十七

        孙子说:地域形状有“通”、“挂”、“支”、“隘”、“险”、“远”等六形。我们可以去,敌人可以来的地域,叫做“通”。在这种“通”形的地域上,应先占领视界开阔的高地,沟通并保护粮道,这样作战就有利。可以前进,难以后退的地域叫做“挂”。在这种“挂”形的地域上,如果敌人没有防备,就可以突然出击而战胜它;如果敌人有防备,出击而不能取胜,又难以退回,就不利了。我军前出不利,敌军前出也不利的,叫做“支”。在这种“支”形的地域上,纵然敌人利诱我们,我们也不要前出;可引兵离去,让敌人前出一半然后回击它,这样就有利。在“隘”形的地域上,如果我们先到达,必须前出占领隘口,等待敌人来犯;如果敌人先到达,已前出占领隘口的,不要去打;没有占领隘口的,可以去打。在“险”形的地域上,如果我军先到达,必须控制视界开阔的高地,以等待敌人来犯;如果敌人先到达,就应引兵离去,不要去打它。在“远”形地域上,双方形势均等,不宜挑战,勉强求战,就不利。这六条,是利用地形的原则,将帅重大责任所在,是不可不研究的。

        曹操曰:不料力。

        曹操曰:吏不能统,故弛坏。

        曹操曰:吏强欲进,卒弱辄陷,败也。

        曹操曰:大吏,小将也。大将怒之而不默服,忿而赴敌,不量轻重,则必崩坏。

        曹操曰 :为将若此,乱之道也。

        曹操曰:其势若此,必走之兵也

        七十八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夫労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丌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丌知其能,曰“崩”;将弱丌严,教道丌明,吏卒无 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丌能料敌,以 少合伒,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贤之道也;将之至任,丌可丌察也。

        注 释

        ①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 “北”者:“故”字不是前面论述的结论,只是另一段落的开头。兵, 兵卒,军队。意思是说军队有“走”、“弛”、“陷”、“崩”、“乱”、“北”六种情况。

        ② 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孙子严肃地指出以上六种情况的发生,不是由于天灾,而是由于将帅的过错。

        ③ 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走”,奔逃,败走。双方强弱相等,一方以一倍兵力去攻击十倍的敌人,即所谓以寡敌众,不能不败走,所以把这类军队叫做“走”。

        卒强吏弱,曰“弛”:“弛”,松弛。兵强官弱,指挥不动,纪律松弛,这类军队叫做“弛”。

        吏强卒弱,曰“陷”:“陷”,陷落。官强兵弱的队伍,军官凭个人勇敢带头去冲锋,士兵跟不上,只会使军官被俘或被杀,这种部队会覆没,所以叫做“陷”(即陷落于敌网之中)。

        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崩”,崩溃。 怼(dui 对),怨恨,埋怨。大吏即小将或偏将。小将不服从统一的指挥,心怀怨恨,擅自带领所属部队出战,将帅不能控制,这种部队遇到敌军大兵时必然崩溃,所以叫做“崩”。

        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乱”,散乱,混乱。将帅懦弱纪律不严,管教不明,士卒不守规矩,出兵列阵时横 冲直撞,遇敌作战难免混乱,所以这样的部队叫做“乱”。

        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北”,败北。主将不了解敌情,用劣势兵力去对付优势的敌人,用弱兵去打强敌,不会选择精锐部队担任主攻任务,这样交战,必然失败。所以叫做“北”。

        ④ 凡此六者,败之道也:以上六种情况,必将失败。

        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这是将领非常重要的责任,不可不认真研究。

        译 文

        七十八

         军队有“走”、“弛”、“陷”、“崩”、“乱”、“北”等[六种必败的]情况。这六种情况,不是天灾,而是将帅的过错[造成的]。凡是形势强弱相等而以一击十的,叫做“走”。兵卒强横军官软弱的,叫做“弛”。军官横蛮兵卒懦弱的,叫做:“陷”。偏将愤怒而不服从,遇到敌人因心怀不满而擅自[带领所属部队单独]出战,将帅不了解他们会干什么的,叫做“崩”。将帅懦弱不严,管教不明,官兵没有规矩,出兵列阵时横冲直撞的,叫做“乱”。将帅不能判断敌情,用劣势的兵力去对付优势的敌人,用弱兵去打强敌,使用队伍不会选择精锐的,叫做“北”。凡有这六种情况,都是必然要造成失败的,将帅的重大责任所在,是不可不研究的。

        七十九

        夫地形者,兵之劣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丌知此而用战者必贤。③

        注 释

        ①夫地形者,兵之助也: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

        ②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厄( e 恶),险要。此句是说:准确地判断敌情定下正确决心,计算地形险易,道路的远近,这是上将主要的责任。

        ③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知道这一道理而去指导战争,就会胜利;不知道的就必败无疑。

        译 文

        七十九

        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判明敌人企图,研究地形险易,计算道路远近,制定取胜计划,这是主将的职责。懂得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的,必然会胜利,不懂得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的,必然会失败。

        试 笺

        《孙子》在本篇中,首先分析同大军作战有利害关系的地形,叫做六形,指出在这六种不同地区应分别采取不同的行动方针。然后(不是连接的)论述管理军队必须警惕防止六种必败的情况出现,称之为六败。对六形的研究,六败的警惕防止,孙子都把它列为大将主要责任所在。他强调指出,凡出现这些必败情况的产生,并不是“天灾”,而是将帅的错误。这表现出反天命论的思想。对于地形研究的重要性强调之后则指出“夫地形者,兵之助也”。这里既重视地形,又指明地形不过是用兵的辅助条件,又一次概括地强调“上将之道”,在于“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这对于指导战争胜败主观能动的问题集中到一点讲得既简要又明了,对古代将帅的确有指导作用。

        八十

         故战道必胜,主日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丌胜,主日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丌求名,退丌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二主,国之宝也。②

        注 释

        ① 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如果根据战争实际情况和战争发展规律看,必然能取得胜利的,虽然君主说不打,可以坚持去打。

        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如果从战争情况和发展规律看不能取胜,虽然君主说一定要打,也可以不打。

        ② 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所以进不是为了个人的好功求名,退也不是为了个人逃避罪责。

        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人,这里主要指地主阶级。打或不打,都是根据战争实际情况,能打胜的就坚决去打,不能打胜的就坚决不打,这是为了阶级的整体利益而有利于国家亦即有利于君主。

        国之宝也:这种将帅,才是国家的宝贝。

        译 文

       八十

        从战争规律上看来必然会胜利的,虽然国君说不打,也可以坚持去打;从战争规律上看来不能打胜仗的,虽然国君说一定要打,也可以不去打。所以进不求名誉,退不避刑罚,只知道保护民众而有利于国君。这样的将帅,是国家最宝贵的财产。

        曹操曰:恩不可专用,罚不可独任,若骄子之喜怒对目,还害而不可用也。

        八十一

        视卒如婴儿,故可不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不之俱死。厚而丌能使,爱而丌能令,乱而丌能治,譬若骄子,丌可用也。②

        注 释

        ①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就是说能看待兵卒像自己的婴儿,就可以同他们一起去跳深溪(跳深溪意即可以和兵卒一同去冒险或拼死),看待兵卒像自己的爱子,就可 以领他们去拼死。

        ② 厚而不能使:如果只知厚待而不能指使。

        爱而不能令:抚爱而不会命令。

        乱而不能治:出现混乱,而不能管理。

        譬若骄子,不可用也:这就像家里的骄子一样,是不能用来打仗的。

        译 文

        八十一

        对待兵卒像婴儿,就可以叫他们去冒险;对待兵卒像爱子,就可以叫他们去拼死。如果厚待而不能指使,抚爱而不能命令,违法乱纪而不能治理,那就像骄子一样,是不能用来作战的。

        曹操曰:胜之半者,未可知也。

        八十二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丌知敌之丌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丌知吾卒之丌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丌知地形之丌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劢而丌迷,丼而丌穷。故日:知彼知己,胜乃丌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校 勘

       知天知地,胜乃可全:十家本作“知天知地,胜乃不穷”,《武经》本作“知天知地,胜乃可全”。采用“知天知地,胜乃可全”似较妥帖。

        注 释

        ①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只知道我军之能打,不知道敌军之不可以打,胜利的可能只有一半。

        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只知道敌军有懈可击,而不知道我军之不能打,胜利的可能只有一半。

        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知道敌人之可以打,也知道我军之能打,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打,胜利的可能也只有一半。

        ② 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了解用兵规律的人,行动不会迷惑,措施变化无穷。

        ③ 知彼知己,胜乃不殆:了解敌人,了解自己,胜利就没有危险。

        知天知地,胜乃可全:懂得天时、懂得地利,胜利就有完全的保障。

        译 文

        八十二

        了解自己的部队能打,而不了解敌人不可以打,胜利的可能只有一半;了解敌人可打,而不了解自己的部队不能打,胜利的可能只有一半;了解敌人可打,也了解自己的部队能打,而不了解地形之不利于作战,胜利的可能也只有一半。所以懂得用兵的人,行动不会迷惑,措施却又变化无穷。所以说,了解敌人,了解自己,胜利就没有危险;懂得天时,懂得地利,胜利就可保完全。

        试 笺

        本篇前面强调了“上将之道”是“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这里又指出“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不但要“知彼知己”,而且要“知天知地”,可见孙子对将帅的严格要求。篇中强调“爱兵”又说:“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这是难得的命题,也是军事上的名言。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