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化若孙子译注·势篇·第五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郭化若孙子译注·势篇·第五

郭化若孙子译注·势篇·第五

作者:郭化若

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作战指挥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势篇·第五

        曹操曰:用兵任势也。

        题 解

        上篇《孙子》用“”这一范畴名篇,本篇则以“”名。上篇“形”着重讲客观的物质力量,本篇则主要论述主观指导上出奇和造势。前一篇孙子讲的“形”,实质上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运动中的物质”,本篇所讲的“势”,实质上就是“物质的运动”。他要求军队组织严密,部署得宜,纪律严明,纵然遭敌突然攻击也必不至失败,即所谓“斗乱而不可乱,形圆而不可败”。它要求“以奇胜”,“善出奇”,奇正多变,“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它用质重形圆的大石,从八百丈高山上向下滚动的形象,生动地说明物质在急剧运动中的活力和能量,这就是它所要求造成的“势”。

        二十六

        孙子曰:凡治伒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伒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伒,可使必受敌而无贤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曹操曰:部曲为分,什伍为数。

        曹操曰:旌旗曰形,金鼓曰名

        曹操曰:先出合战为正,后出为奇。

        曹操曰:以至实击至虚。

        校 勘

        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必”竹简作“毕”,与诸本异。未从之。

        注释

        ①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分数,按曹注:“部曲为分,什伍为数。” 即组织编制问题。把军队按一定编制组织起来,并组织得好,那么管理和指挥众多的大军,也同管理指挥少数的部队一样容易了。

        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形名,按曹注:“旌旗日形,金鼓日名。”即具备了指挥通信工具并规定好指挥信号,用以指挥军队。这样,指挥大军同指挥小部队都一样,都能步调一致,听从指挥了。

        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三军之众,指众多的大军。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讲即使受敌人突然袭击而有保障一定不致失败,这就靠有了奇正的部署。奇正,古代军事术语,指奇兵、 正兵的战术运用。奇正一般包含以下意思:(一)在军队部署上担任警戒、守备的部队为正,集中机动的主力为奇;担任箝制的为正,担任突击的为奇。(二)在作战方式上,正面攻击为正,迂回侧击为奇;明攻为正,暗袭为奇。(三)按一般原则作战为正,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特殊的作战方法为奇。军队无论驻军行军,都派出警戒部队(奇)以保卫主力(正),这样即使遭到敌军突然进攻,也一定不会被打败。

        兵之所加,如以破投卵者,虚实是也:军队进攻的地方,如以破投卵者,指就像用石头去打禽蛋那样,(破,duan 段,一作“碫”,磨刀石,这里泛指石头。)这是虚实问题,意思就是我军所向,像用石头去打禽蛋那样,这就是要避实击虚,以实击虚。

        译 文

        二十六

        孙子说:管理大部队,如同管理小部队一样,这是由于组织得好。指挥大部队作战,如同指挥小部队作战一样,这是由于有规定好了的信号来指挥。统帅全国军队,即使遭受敌人的进攻,也一定不致失败,这是由于“奇正”运用得正确。军队进攻所向如同用石头打鸡蛋一样,这是由于“避实就虚”运用得适宜

        二十七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丌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丌过五,五声之变, 丌可胜听也。色丌过五,五色之变,丌 可胜观也。味丌过五,五味之变,丌可胜尝也。战労丌过奇正,奇正之变,丌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环之无端心,孰能穷之

        曹操曰:正者当敌,奇兵从傍击不备也。

        曹操曰:自无穷如天地已下,皆以喻奇正之无穷也。

        校 勘

        不竭如江河:竹简作“无竭如河海”,疑抄误。“不竭如江河”,以江河之长流不竭形容用兵的出奇制胜,变化无穷。江河是指流长,河海是指水深。故未从竹简。

        奇正相生,如环之无端:十家本、《武经》本作“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竹简作“奇正环(此环字显系衍文)相生,如环之毋端”。毋与无通。古代西方哲学家也用“环”字形容物质的运动变化。如果用“循环”二字则成了动词,“循环之无端”文字也欠通。今从竹简“奇正相生,如环之无端”。

        注 释

        ①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孙子》用“奇”“正”这两个相互对立的范畴来区分作战部署。所谓“以正合”即使用次要行动在正面箝制敌人,“以奇胜”即集中主力从敌侧后寻其弱点,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也。曹注说:“正者当敌,奇兵从旁击不备也。”这里先提出奇正,而中心思想是在用各种比方来说明要出奇制胜,而出奇则每次都要有变化。

        ②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善于出奇的将帅,战法变化就像天地那样运行无穷,像江河那样[奔流]不竭。

        ③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就像太阳月亮那样每天落山,第二天又出来。

        ④ 死而复生,四时是也:春、夏、秋、冬,一季过去了,另一季又接 着来。

        ⑤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五声,即官、商、角、徵(zhi 纸)、 羽,加上变宫、变徵,实际上和现代的七个音阶完全相同。

        ⑥ 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五色,红、黄、蓝、白、黑。

        ⑦ 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五味,酸、甜、苦、辣、咸。以上三句是用来补充上文,用人们日常常听、常见和常吃的声、色、味的变化来说明“奇正”之变也同样不可胜穷。

        ⑧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是说作战的形势,不外乎奇兵、正兵两种,可是奇、正须互相变化为用,它们之间的变化情况,难以穷尽。

        ⑨奇正相生,如环之无端,孰能穷之:是说奇、正的变化,就像圆环那 样无始无终,无穷无尽。

        译 文

        二十七

        作战总是用“正”兵挡敌,用“奇”兵取胜。所以善于出“奇”的将帅,其战法变化就像天地那样[运行]无穷,像江河那样[奔流]不竭。入而复出,如同日月的运转;去而又来,类似四季的更迭。乐音不过五个音阶,可是五个音阶的变化,就听不胜听;颜色不过五种色素,可是五种色素的变化,就看不胜看;滋味不过五样味素,可是五样味素的变化,就尝不胜尝。作战的形式不过“奇”“正”,可是“奇”“正”的变化,就无穷无尽。“奇?‘正”相互转化,就像圆环一样,无始无终,谁能穷尽它呢!

        试 笺

        《孙子》用“五声”、“五色”、“五味”的变化作比喻,要求善战者不但要善于出奇,而且要善于多变。这种用人们所日常见闻的声、色、味的调和变化,来形象说明奇正的变化无穷,是古代朴素的辩证法。现代科学的发达证明不但月球围绕地球旋转而有盈亏现象,地球绕太阳旋转而有四季循环,而且太阳本身也不是“恒星”,它以至银河系也都在运动中。然而,孙子在这段文字中,开头用“以正合,以奇胜”,末后则以“奇正相生,如环之无端,孰能穷之”把出奇之变化无穷,讲得非常透彻了。

        二十八

        激水之疾,至二漂石者,労也;鸷鸟之疾,至二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箩险,其节短。労如扩弩,节如发机。

        曹操曰:发起击敌。

        曹操曰:险,犹疾也

        曹操曰:短,近也。

        曹操曰:在度不远,发则中也。

        注 释

        ①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激水,激流的水。疾,快。势,气势, 物质运动的冲击力。这里用水这一物质,在迅猛奔流的运动中产生 的冲力和能量能冲走石头作比喻,说明“势”的含义。即指挥军队作 战行动迅猛有力,就能加大对敌的优势而易于取胜。

        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鸷鸟之所以能疾击“毁折”(捕杀) 其他动物,是因为它有准备地低飞以接近被捕之物,把发起冲击的距离缩短,以便疾击时飞得快而有力。节,即距离。这里指接敌运动距敌愈近,则发起冲击时愈能迅速而突然。这就是“节”的含义。

        ② 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是说善于指导战争的将帅所造成的 “势”险峻,而其出击的距离短促。节短,即距离短。即指隐蔽接近敌人或埋伏路旁,从近距离突然向敌人冲锋的意思。

        ③ 势如旷弩,节如发机:旷(kuo 扩)弩,弓弩。势就像张满的弓弩, 节就像击发弩机。以弯弓射箭为比喻,说明“势”就像张开弓弩,使之达到满弓,节就像发射出箭矢,求其迅猛而射远。

        译 文

        二十八

        湍急的水,飞快地奔流,以至能冲走石头,这就叫做“势”。鸷鸟迅飞猛击,以至能捕杀[小鸟小兽],这就叫做“节”。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他所造成的态势是惊险的,所发出的节奏是短速的。惊险的势就像张满的弓弩,短速的节奏就像击发弩机[把箭矢突然射出一般]。

        试 笺

        《孙子》出奇造势的中心命题就是这里所说的“势险”和“节短”。兵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无备,隐蔽地接近敌人到最短距离,突然地猛烈冲击敌人。这种战术原则,至今仍可资借鉴。

        曹操曰:旌旗乱也。示敌若乱,以金鼓齐之。卒骑转而形圆者,出入有道,齐整也。

        二十九

       纷纷纭纭,斗乱而丌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丌可贤也。

        注 释

        ①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纷纷纭纭,形容杂乱而众多;这里指旌旗纷纷,人马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是说在混乱情况中战斗,能掌握队伍使不至散乱。意即军队组织要严密,纪律要严明,才能在遇到意外不利情况时仍能作战而不至混乱。

        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浑沌二字有混杂不清的意思,混又有用来形容水的奔流或奔马的形状。浑浑沌沌和上文纷纷纭纭都是形容战争中混乱的形象。我们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把它译成:“战车转动,步卒奔驰”,以接下文。形圆,部署部队如“圆”形,使各方面如果发生情况(如敌人的突然袭击等)都能应付自如。

        译 文

        二十九

       旌旗纷纷,人马纭纭,在混乱的战斗中作战,要使军队不混乱;战车转动,步卒奔驰,在迷蒙不清的情况中打仗,要部署得各方面都能对付可能发生的情况而不会被打败。

        曹操曰:皆毁形匿情也。

        曹操曰:以部曲分名数为之,故不乱也。

        曹操曰:形势所宜。

        三十

        乱生二治,怯生二勇,弱生二强。①治乱,数也;勇怯,労也;强弱,形也。

        注 释

        ①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队伍的混乱会从严整产生,衰怯 的士气会从勇敢的军队中产生,兵力的衰弱会从强盛的军队中产 生。换句话说:严整的队伍会产生}昆乱,勇敢的士气会变成畏怯,强 盛的军队会变成衰弱。

        ② 治乱,数也:可解释为治和乱是属于组织纪律的事。也就是警告人们:严整的队伍,约束不严就会产生混乱。

        勇怯,势也:勇和怯是属于气势的事。高昂的士气,如不谨慎遭到挫折,就会变成士气不振。

        强弱,形也:强和弱是属于有形的实力的事。强盛的军队如轻敌松懒,就会受到损失而衰弱。

        译 文

        (三十)

        混乱从严整中发生,怯懦从勇敢中发生,软弱从坚强中发生。严整或混乱,这是组织编制的好坏问题;勇敢或怯懦,这是态势的优劣问题;强盛或软弱,这是力量大小的表现。

        试 笺

        孙子看到“乱”可以从自己的对立面“治”中产生;“怯”可以从自己的对面“勇’’中产生;“弱”可以从自己的对立面“强”中产生。这种矛盾的一方面总是要向另一方转化,正是辩证法运动和发展的规律。为消灭自己的弱点,“先为不可胜”,就必须谨慎从事。他指出“治乱,数也”,要使自己军队保持“治”而不发生“乱”,就必须注意组织严密,纪律严明;“勇怯,势也”,要使军队保持勇猛必须造成有利的态势;“强弱,形也”,要使军队保持强盛的优势而不至转化为衰弱,就要十分谨慎,切忌轻敌、冒进、松懒、大意,时刻保持认真的战备、高昂的士气和严肃的纪律。这里初期表现出《孙子》军事辩证法的朴素思想,即事物会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这是很宝贵的贡献。

        曹操曰:见赢形也。

        曹操曰:以利诱敌,敌远离其垒,而以便势击其空虚孤特也。

        曹操曰:以利动敌也。

        三十一

        故善劢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劢之,以卒待之。

        注 释

        ①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这里“形”字是作动词用,但与形篇的“形”字略有不同,而是把我方佯动的假象故意暴露给敌人看。使 敌人信以为真,发生错觉而听从我之调动。

        予之,敌必取之:即给予敌人小利,能使敌人一定贪利而取之。

        以利动之,以卒待之:用小利调动敌人,用部队在途中设伏以等待敌人被调动到中途时,掩击而消灭之。

        译 文

        三十一

        善于调动敌人的将帅,伪装假象迷惑敌人,敌人就会听从调动;投其所好引诱敌人,敌人就会来夺取。用小利去调动敌人:用重兵来等待[掩击]它。

        试 笺

       《孙子》指出:要做到善于调动敌人,就要善于“示形”,使敌人发生错觉,以利诱敌,使敌被我调动,我乃乘其立足未稳而攻击之。这是《孙子》关于野战中调动敌人的作战思想,其中已含有后来运动战思想的萌芽。对于这一点,有的同志不承认,有的怀疑,有的采取回避的态度。然而,任何军事思想总有它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在《孙子》中就有调动敌人的思想因素,这是难能的。如果把敌人看成死的、不动或不会动的,就不可能有这个“动敌”的思想。这一思想是必须有把敌人看成能动的,并可以设法(“利而诱之”)使之调动的辩证法的思想为基础。这样推论仅供读者参考。

        曹操曰:求之于势者,专任权也。不责于人者,权变明也。

        曹操曰:任自然势也。

        三十二

        故善战者,求之二労,丌责二人,故能择人而任労。任労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劢,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労,如转圆石二千仞之山者,労也。

        注 释

        ①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善于指挥战争的人,把注意力和计谋的考虑放在战略上的造势方面,而不是指靠下面指挥人员打出一个好局面。所以能选择指挥人员,在造成有利的态势下,奋勇作战。

        ②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依靠造成有利的态势者,他指挥军 队打仗就像转动木石。

        ③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接上句阐明用兵像转 木石。此句解释木石的特点是“安则静”,安指放木石于安稳的地方,它就能静止下来;“危则动”,危指放在不平而峻陡的地方,它就会滚动。“方则止”,说的是方的木石放在哪里它都是不会动的。“圆则行”,圆的木石放到哪里都会向低处滚下去。

        ③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意思是善于造成有 利态势、指挥军队打仗的人,他指挥的军队就像推动圆的石头于八 百丈高山陡坡上滚下那样自然、飞快而停不住,这就叫做“势”。 上篇《孙子》说:“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这篇则说“如转圆 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前者着重在“积水”的物质力量,后者则在 转圆石于千仞之山的运动的速度和活力(冲力),以阐明用兵的“任势”。

        译 文

        三十二

        善于作战的人,要依靠善于造成有利的态势以取胜,而不苛求将吏的责任。所以要能选择将吏,去利用各种有利的态势。所谓“任势”,是说善于选用将吏指挥作战,就像滚动木头、石头一般。木头、石头的本性,放在安稳平坦的地方就静止,放在险陡倾斜的地方就滚动;方的会静止,圆的会滚动。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所造成的有利态势,就像转动圆石从八百丈高山上滚下来那样。这就是所谓势呀!

        试 笺

        《孙子》形象地用“决积水”具体地表达“运动的物质”,用“转圆石”表达物质的运动,这是古代物质论和运动论的朴素思想。虽然它未能达到、当时也不可能达到我们今天所说的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这一认识高度。然而在古代军事理论上能有这种朴素的,然而是唯物辩证的思想,则是难能可贵的。在军事理论上不愧为一大贡献。它把军事力量不仅仅简单看成静止的客观的物质条件(包括“五事、七计”,“地、度、量、数、称”等),而是看成能运动的,要善于使之运动的物质力量。《孙子》对此所作的两个比喻是值得重视的。决开积水于千仞之溪,使之奔泻而下:这样巨大的积水的重量,加上奔流而下的运动速度,就大大加强了积水的冲力和能量,这就是“形”。转动千仞之山的圆石飞滚而下,形成高速度的运动,以加强冲击力和能量,这就是“势”。《孙子》要求善战者要善于“任势”、“造势”,并缩短“节”(冲击的距离)以保证;中击时有猛烈的冲击速度与强大的攻击力。这就是《孙子》对将帅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要求。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