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集团军坚守清川江桥头堡·第三十五
作者:罗伊·E·阿普尔曼·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出自————《战争通史》
战争艺术的精髓就在于坚持到底,克敌致胜。
——威灵顿公爵
一、江北的行动
11月2日,星期一,是第8集团军指挥所及其下属部队令人激动又有些混乱的一天,要求撤退在清川江下游的美国第1军的命令不断传来,又不断改变。最后的命令是让英军第27旅和第24师第19步兵团留守江北的桥头堡,保护大桥并保证坦克涉水通过安州-博川地区的清川江和大宁江。沃克将军希望控制江上的这些渡场,以便重新开始进攻。
11月3日傍晚,第27旅已经从泰川运动到桥头堡西北角博川周围的指定防御阵地。在泰川发现的一些敌人尸体的脚上穿着很好的毛皮靴,其中还有3个中国人。英国人由此得知,他们已经与中国人有了接触。在英国人的后卫离开那里不到一小时,中国军队就紧跟其后进入了泰川。
桥头堡部队的另一部分是第19步兵团,在11月3日期间该团运动到了它的防御阵地,恰好在清川江正北和安州的东北面,19步兵团一进入它的防御阵地,仍与敌人保持接触的南朝鲜第1师就通过该团队形撤退到清川江南面,于11月4月中午之前完成了渡江任务。
24. 清川江桥头堡,3-6 1950年11月
南朝鲜军队和美国第1军之间的分界线沿南北走向,在见龙里与清川江交汇处。中国人在见龙里东北大约4英里的院里附近已经把南朝鲜第2军逼到有限的防御地区。11月3日第24师第5团战斗队在见龙里南朝鲜第2军的后面占领了一道阵地。美国第2步兵师第9团在见龙里南面的阵地正防守着通往顺川的公路。敌人军队一天之内向见龙里前进了不到2.5英里。
第2天,11月4日,敌人军队向见龙里艰难地推进。622高地,一座在见龙里东北方长3英里的山岭,控制着这个城镇。清川江河谷、铁路和公路交通线也从这里通过。南朝鲜第7师的第3团和第5团扼守着这一重要关键地形,紧随其后的是第24师第5团战斗队的拦阻阵地。南朝鲜第8团作为预备队沿着见龙里东面的公路配置。那天早上,一支强大的中共军队进攻突破了南朝鲜第3团在山上的阵地,南朝鲜人开始穿过第5团战斗队阵地撤回。C连的连长休伯特·H.埃利森上尉制止了这种撤退并且重新组织这些南朝鲜部队,派他们返回夺取高地。南朝鲜第8团于是也被投入战斗。整整一天,高地几次易手,但天黑时,南朝鲜部队控制了关键性的西北面的山岭。
第5团战斗队在扼守见龙里的这次战斗中经过苦战,被迫撤退了大约1000码。部分战斗就靠近营地。一些人,如L连的摩根·汉森中尉,冲向中国唯一的机枪掩体以他的生命防止了全排溃退。傍晚,估计约有一个师的敌人被击退了(中共第38军的部队)南朝鲜第7师和思罗克莫顿上校的第5团战斗队守住了见龙里并成功地保护了第8集团军的右翼。
在进攻紧靠见龙里的清川江南岸的同时,敌人还袭击了江北面的桥头堡部队。11月4日,据地面和空中侦察报告,大约1000名敌人渡过了离19步兵团第1营西北2英里的九龙江。并向南运动穿过森林地带,显然其目的是进入第1营的后方。敌人实施机动取得成功,当营报务员正在用电台向团指挥官报告情况时,中国部队缴获了这部电台。第1营没有进行什么战斗,他们破坏和抛弃了那里沉重的设备和车辆,然后向东撤退,越过九龙江和清川江到达己方阵地。几乎所有的人都逃回来了。
同时,第19步兵团第3营的特遣分队随后全部赶来增援,试图开进到第1营的阵地,然而公路上的强大敌军击退了特遣分队。根据桥头堡地区面临的这种困难情况,丘奇将军命令第24师副师长加里森·H.戴维森准将去接替清川江北岸整个24师部队的指挥,并协调英军第27旅与该师部队的作战行动。戴维森在4日午后不久很快到达了第19步兵团指挥所,掌管了对戴维斯特遣分队的指挥。进一步恶化的战况使丘奇将军在下午4点又命令第21步兵团半夜渡到清川江北岸以便在第二天发起攻击,从19步兵团地域驱逐敌人并重新占领桥头堡防线。
半夜,一支中国军队进一步突破了第19步兵团地域。但到11月5日早上,第21步兵团第2营和第3营,发起进攻并收复了阵地。就象在洛东江的那些天一样,第3战斗工兵营再一次承担了步兵的任务——防守清川江上的安州桥阵地。成群的难民在11月4日至5日渡过了清川江,逃离了作战地区。其中2万人通过了设在江南岸的检查站。
在西面,在19步兵团桥头堡阵地和英军第27旅阵地之间有一个5英里的缺口。一座大山位于这个无人地带,敌军越过这座山就能迂回到第27旅或第19步兵团的侧翼和后方。这个缺口的边缘,即19步兵团的最左翼的第2营,控制着123高地,从那儿可以眺望离清川江4英里多的靠近清川江小村子的一个山谷。
11月5日至6日的夜晚,敌人沿着整个桥头堡防线发动了一次协同进攻。进攻遇到了第19步兵团E连和G连意外的抵抗。至少有一部分敌人的攻击部队是从背后爬到E连阵地的,显然是顺着野战电话线摸上来的。中国人抓住了许多在睡袋里睡觉的人,并且杀死了他们。还有一些人从脑后中弹,实际上中国人已占领了123高地的营阵地。
米切尔·里德·克劳德下士,来自威斯康星州的印第安人,从他在山顶的阵地给5连发出第一个警报,从那儿沿一条小路可以爬到连指挥所。一队中国人从100英尺以外的接触隐蔽地域突然向他开火。里德·克劳德下士双脚跳起,并用他的勃朗宁自动步枪向中国人射击。敌人击伤击倒了他,但他拖着双脚费力的前进,一支胳臂抱住跟前的一棵小树,再一次用自动步枪抵近射击,直到中国人的子弹夺去了他的生命。后来,美国军官在他的尸体前面发现了一群被打死的中国人。
在5连还有另一个自动步枪手,上等兵约瑟夫·W.巴尔博奈,他也是同样的英勇。中国士兵出其不意地在距他75英尺内接近了他,并从这么近的距离向他冲过来,巴尔博奈用自动步枪突然向他们开火,他站在原地一直到被打死。两天以后,当友军巡逻队巡视此处时发现在巴尔博奈尸体前有17名被打死的敌人。
3时以前,2营已经撤退了1000码,在那儿他们还勉强可以守住他们的新阵地。黎明以后敌人撤离与第2营的接触。在别处,第19步兵团正面的其它营也经过艰苦的战斗击退了敌人的进攻。在桥头堡战斗中,炮兵从清川江南岸射击支援第19步兵团。
黎明以后,被重新装备的第19步兵团第1营半夜重新渡到清川江北岸,发起反击并接近了第2营和团右翼其它部队之间的缺口。第19步兵团又开始恢复它们原来的桥头堡防线。
在这次11月6日黎明前的夜战中,敌人损失惨重。两天以后,仅第2营清点,在123高地附近,就有474名敌人被打死。有迹象表明,还有许多人已经被掩埋了。第19步兵团第3营清点出100多个被打死的敌人。从审讯俘虏得知对桥头堡东面的第19步兵团发动攻击的是中共第119师第355团,第120师第358团和北朝鲜团。
在攻击位于见龙里和清川江桥头堡东侧的第8集团军右翼的同时,敌人还用相同的兵力攻击了大宁江畔的博川桥头堡的西侧。除了阿盖尔第1营A连是在博川南面大宁江的东岸以外,澳大利亚第2营和阿盖尔第1营的防御阵地在博川对面的大宁江西岸。米德尔塞克斯的第1营也在江东面的博贝附近。博川以南2.5英里的第1骑兵师的第61野战炮营进入阵地以支援英国人。
11月4-5日半夜,一支敌军部队向东运动到博川附近,向着支援炮兵而来,在那儿敌人可以切断英军旅的后路。黎明前这支敌军进入阵地开始发动进攻。估计大约一个营的中国人用迫击炮和小型武器从东面向第61野战炮营开火。除了炮手留在野战炮旁边外,每个炮兵连长立刻把其他所有的人布置到密集环形防线的周围,每人都配备了自动武器。攻击的命令传达到英国人那里,阿盖尔A连立刻出发向南去援助炮手们。接着旅长命令阿盖尔第1营的剩余人员渡到大宁江的东岸去。
C连受到的攻击最为猛烈。连长霍华德·M.穆尔上尉转动附近的一门105毫米榴弹炮,向东面稻田里的敌军进行抵近射击。45分钟以后,他又将第二门榴弹炮调转过来,炮兵连共发射了1400发炮弹,一部分在50码射程内,然而平均射程大约是300码。空中观察员指示其他炮兵连开火以支援3连。敌人的计划之一是要炸毁炮兵阵地关键的一座桥梁。如果这个计划成功了,那么英军旅就未必还能保留住一辆坦克或车辆。炮兵打死了一个距桥20码以内的爆破班的成员。
9时两辆坦克抵达C炮连的环形防线。在阿盖尔营带着更多的装甲支援到达以前,C连已经亡2人,伤18人。炮兵营的其他部分也有17人受伤。敌人已经摧毁了1门榴弹炮、6辆军车、1部电台和一些其它设备。在炮阵地附近敌人也被打死了大约70人。后来在同英国听众谈话时,旅长科德在谈到第61野战炮营C连时说:“我想说这些美国炮手们作战是多么英勇。在离炮身护板30码的地方都躺着打死的中国人。……它可与任何一个炮兵团的传统相媲美。”
在到达炮兵阵地时,阿盖尔的第1连袭击了附近的一个高地,起初取得了胜利,但后来又丢失了。当时的空中报告表明,大约一个中国师从东面绕到博川下游,企图包围该旅。当猛烈的空中突击阻止并瓦解了中国人的机动和攻击时,旅长科德命令仍在大宁江西岸的澳大利亚第3营撤到东岸采。
澳大利亚人一到东岸就超越阿盖尔营,在午后向北进攻博川。在一次白刃战之后,夺回了阿盖尔营丢失的小镇南面两英里的高地。在这次拼死战斗中,澳大利亚人有12人战死,64人受伤。显而易见,英军旅已不能坚守博川桥头堡。在澳大利亚人进攻的掩护下,米德尔塞克斯第1营扫除了通往南面的公路,英军旅的其余部队和炮兵在炮火掩护下朝清川江撤退。
当天晚上,澳大利亚人也加入了英军旅其余部队横跨在博川公路上的防御圈,这一防御圈在清川江以北4000至6000码的第一线高地上。澳大利亚人占领了最前面的暴露阵地。天黑以后不久,中国人对他们发动了长达4小时的猛烈进攻,迫使两个连撤退。然而在11月6日黎明前,中国人自己却主动脱离了接触。英国人估计,在这一昼夜内,中国人在地面作战中伤亡了300人,经我空袭后伤亡600-1000人。
11月6日,星期一,天亮以后,澳大利亚人在他们的阵地上看到敌人部队朝北撤退到一个山谷。11月6日黎明前,对桥头堡地区和见龙里的攻击证明了这是中国人在第一阶段攻势的最后一次激战。这天他们全面撤退脱离接触。据空中观察报告,大批敌军向北运动,11月7日第24师对有限的目标的进攻只遇到轻微的抵抗就全都达到了目的。这似乎表明过去12天来敌人的猛烈进攻暂告结束。
二、米格喷气机飞越鸭绿江
与中国人在朝鲜战争中参战一样,在朝鲜领土上空的空中行动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除了开始的几周外,朝鲜战争是以美军第5航空队完全占有空中优势为特点的。现在,苏联制造的米格飞机突然开始从满洲基地飞越北朝鲜。并且当它们的飞机一接近鸭绿江边界就向美国第5航空队挑战。10月末那些天,美国飞机第一次被允许接近边境。
本月初,第5航空队的飞机禁止在边界50英里以内飞行。10月17日这个限制放宽了,最后到10月25日,禁令撤消,允许近距离支援任务,在战术空军控制组或“蚊式”观察机的控制下,根据需要尽可能地接近边境。由于在边界五英里范围内不能进行轰炸,所以担任这些任务的飞行员是经过仔细挑选的,并在有经验的长机的带领下飞行。
10月31日,著名的苏制米格-15喷气式飞机以其中的一架攻击了美国在新义州地区的螺旋桨飞机,首次参加了朝鲜领土上空的战斗。据报道与此同时第5航空队也击毁了几架米格飞机。当时并不知道敌人逐渐增多的这些飞机究竟是北朝鲜的还是志愿军空军的。
11月5日麦克阿瑟将军再一次改变了战争的进程,他命令以空中轰炸摧毁鸭绿江大桥朝鲜这一半。他认为对于阻止或大大减少中国军队和装备进入朝鲜来说,这一行动是必要的。命令下达的时间发生在中共军队的进攻即将越过第8集团军的清川江桥头堡并夺取南面的见龙里时。华盛顿的参谋长联席会议收到了麦克阿瑟命令的无线电报。他们立刻撤消这一命令并再一次指示不许轰炸边界五英里以内的目标。
麦克阿瑟将军立即用一种最强烈的抗议来回答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电报,他竟然向华盛顿发了回电,他说,只有一种方法能阻止敌人增强,那就是摧毁大桥。他在电报中继续解释说:“在强烈的抗议下我能够使我执行您的命令并暂停这次攻击。”他辩解他计划去做的是在战争准则之内,他已接到决定和方针,他不会对中国领土采取行动。他要求立即提请总统注意这件事,“因为我相信您的指令最终会导致一场严重灾难,为此,在没有他个人对情况直接了解的情况下,我不能够承担责任。”
这个电报产生了麦克阿瑟期望的结果。参谋长联席会议于11月6日授权麦克阿瑟着手制定轰炸鸭绿江大桥朝鲜一端的计划。提供了他一直考虑的上述行动的必需品以保证其军队的安全。然而,麦克阿瑟被明确地禁止去轰炸鸭绿江上的任何水坝和发电站,或者去侵犯满洲的财产和领空。
沿着满洲边界已知至少有7座桥梁横跨在鸭绿江上,有3座在图们江上。鸭绿江上最重要的建筑是连接新义州和安东的3000英尺长的铁路公路大桥,在新义州东北35航空英里靠近朔州的2000英尺长的铁路公路桥和在满浦镇的1500英尺长的铁路桥。
第一架轰炸机袭击新义州的鸭绿江大桥是在11月8日,79架B-29轰炸机在战斗机的掩护下执行这一任务。喷气式战斗机之间的第一次空战的日子同样是令人难忘的。战斗机护航队的F-80战斗机驾驶员拉塞尔·布朗上尉击中了一架米格-15战斗机,使其燃烧着坠落。
以后,以地面为基地和以航空母舰为基地的飞机在本月的其余日子里几乎整天都在攻击鸭绿江大桥,进入敌人的满洲庇护所进行“穷追不舍”的理论成了不仅仅是关于作战区域的问题,而且成了世界外交斗争的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