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唱反调的领导人·第二十
作者:沃尔特·G.赫姆斯·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出自————《战争通史》
克拉克将军在其备忘录中作过这样的记述:“在朝鲜停战之前的最后4个月的忙乱日子里,联合国军司令部几乎天天都面临着危机。我从来没象现在这样深刻地体会到,要赢得满意的和平,即使这种和平为期不长,也要比赢得一场战争难得多”。
也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联合国军司令所提到的上述问题中,大都是韩国政府及其精明的总统李承晚的行动引起的,而并非共产党的阴谋诡计所致。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这些政治的、经济的和军事的问题实际上是韩国动荡不安的局势引起,而且都不是第一次出现,但都给人增添了一种新的紧迫感。由于联合国军司令部和共产党快接近于解决他们之间的分歧,因此韩国政府认为,必须在战争结束之前或者说在其讨价还价的力量被大大削弱之前,找出关系到其国家今后命运问题的解决办法。
从道理上讲,联合国军司令部是有权在不征得韩国政府的同意下签定军事停战协定的,但问题是这种协定究竟可以维持多久?如果李承晚政府决定继续单方面作战,或是继续挑起事端和麻烦,一纸停战协定就不会有什么价值。一方面美国在朝鲜下的赌注太大,因此不会轻易撒手不管;另一方而韩国过去是靠美国的大量经济、财政和军事援助才得以作为一个国家存在,而且今后会继续如此。很清楚,美国和韩国谁也离不开谁。问题在于究竟李承晚是同意签定停战协定还是拒绝接受停战协定的条件。如果他同意签定停战协定,则很可能提出苛刻的财政和经济援助的条件;如果他单方面决定继续打下去,就会使联合国军遭受更重的伤亡和威信的进一步下降。因此,这是韩国的转折关头,明智或草率的决定将关系到韩国今后的命运。
一、不安全感
处境危险和前途莫测是韩国反对签署停战协定的根本原因。由于美国和其联合国中的同盟国对积极继续这场战争已越来越不感兴趣,李承晚总统和他的高参们已经认识到,他们准备用武力统一朝鲜的希望将越来越难以实现。他们无法了解美国将对今后的远东事务承担什么责任,因此担心签定停战协定之后,美国很可能再次决定不把朝鲜划入他的战略区域之内,从而对韩国弃之不管。虽然停战协定规定还要举行政治会谈,但根据过去与共产党打交道的经验,有几个现实主义者相信这种会谈能谈出什么结果呢?
从乐观方面来说,美国正在给予韩国财政和经济援助,因此能使他们解决物价暴涨的问题和开始经济复兴的任务。韩国陆军正日益扩大,训练比过去有素,装备也比过去精良。但所有这一切都取决于美国,而且他们对美国的战后政策心里没底。这个难以回避的事实一直是韩国领导人的一大心病。这就是韩国在1953年春为寻求安全而采取行动的背景。
其实,韩国的怀疑和不安情绪早有流露。2月,克拉克将军就听说韩国准备将其政府所在地迁回汉城。在为期二年半的战争中,韩国政府所在地几乎一直设在釜山。由于战局的不稳定,一直无法在离前线太近的汉城重建行政管理和立法的职能机构,因此联合国军司令部反对将这样一个引人注目的目标设立在汉城,以免再次遭到共产党方面的攻击。另外,正如克拉克在要求美国设法劝阻韩国不要将其政府所在地迁回汉城的信中所指出的那样,如果韩国政府所在地迁回汉城,就意味着将有成千上万的人民进入汉城和重新修建几十栋建筑物。
正当克拉克反对韩国将其政府所在地迁回汉城之际,韩国政府却要求联合国军司令部将其指挥机关从东京迁到汉城。李承晚还要求联合国朝鲜复兴局这类经济复兴机构随联合国军司令部一起迁往汉城。克拉克一方面考虑到他身为远东司令的使命不能离开日本,同时还考虑到南朝鲜首都缺乏足够的住房和交通设施,因此拒绝了韩国政府的建议。克拉克认为,李承晚之所以提出上述要求,是由于他对日本厌恶和反感。
美国的军政首脑们支持克拉克反对韩国将其政府机构迁回汉城的立场,所以这位联合国军司令在3月初就此事会见李承晚时得到了后者将其政府各部部长继续留在釜山的保证。李承晚及其追随者希望通过将首都迁回汉城来稳定全国的情绪和他们对日本的嫉妒反映了他们当时的思想动向。
在经济战线上,韩国在1月中旬的新闻报道中宣称,战俘的伙食要比看守他们的韩国陆军警戒部队的好得多。美国新闻社援引这些报道后,引起了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关注。他记得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在欧洲遇到过与此类似的问题。当时由美国供给的德军俘虏的伙食要比看守他们的英军和法军士兵的好得多。因此,艾森豪威尔总统想知道在采取什么措施缩小这种差别和能否由美国提供食品解决。
克拉克认为,韩国部队的食品补给实际上是由韩国政府负责的。但常常由于补给系统不健全和指挥上的失误,使韩国士兵得不到他们的配给定量。美国仅仅是提供制作饼干和罐头食品的原料。克拉克认为,许多韩国陆军士兵体质差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营养不良,而是新兵体格检查过程中未被发现的慢性病,如结核病。他特别提到,随着春天的来临,将得到更多的新鲜农产品。因此,韩国陆军的给养也会随之得到改善。同时,第8集团军将对此事进行调查和帮助韩国陆军成立伙食管理委员会。
克拉克对韩国宣传韩国陆军和战俘的给养不一样的用意一直表示怀疑,他猜测韩国的目的是为了从美国得到更多的财政援助。朝鲜战区后勤司令赫伦将军3月底的报告证实了他的这种怀疑。赫伦认为,韩国政府为了寻求更多的财政援助而没有准确估价它的国民经济收入及其逆差。因此,要加强韩国武装部队的建设和保持其经济形势的稳定,美国将不得不提供更多的援助。
4月初,艾森豪威尔总统做出搜集南朝鲜经济形势的一手资料的决定,并于4月9日指定亨利·J.塔斯卡博士对振兴朝鲜经济的方式和措施进行全面调查,然后提出美国应提供多少和哪些方面的援助。塔斯卡博士于4月中旬抵达朝鲜,对其进行了为期7周的实地调查后,于6月返回美国。接着详细而全而地汇报了南朝鲜当时的形势,并提出了一些可以采取的补救措施。他建议头3年要提供10亿美元的援助,并坚决主张在统一领导下重新组织美国经济界人士帮助韩国更加合理和有效地利用这笔资金。塔斯卡博士的南朝鲜之行,为美国打算长期向韩国提供财政援助提供了证据,并起到了消除韩国对其未来经济的某些担心的作用。
在军事方面,成立了为韩国陆军征募新兵的机构,它对贯彻扩充韩国陆军的方针将继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前线伤亡不大时,每周可有7200名新兵投入训练部队,这无疑会迅速增加整个韩国陆军的实力。据克拉克4月初的报告说,按新兵征集机构的速度计算,4月底可使韩国陆军的在编人数超过460000名。克拉克仍不打算放慢这种补充兵员的速度,并要求准许他将韩国陆军增加到20个师约655000人。按照现在的速度,可在8月下旬完成。到那时便可达到韩国陆军的最大编制人数。克拉克指出,要是他现在得到许可,他可以马上将完成训练任务的人抽回来,并按照情况的需要很快正式组建几个师。为了让他的要求得到批准,他还提出,当韩国陆军第17师的训练任务完成到一半时,他就能够让美军第1师撤离朝鲜。
2天之后,也就是在4月9日,克拉克就要求批准他正式新成立2个韩国陆军师。并要求陆军部用战区储备物资装备韩国陆军第12、14两师和为新成立的2个师提供足够的装备。尽管面临着停火的可能,但克拉克仍坚决主张继续执行将韩国陆军扩建到20个师的计划。他指出,如果战争继续打下去,扩建后的韩国陆军将有助于赢得军事上的胜利和美国军队最终从朝鲜撤离;如果战争停止,它又可以保卫韩国的独立。国防部长于4月17日同意克拉克将韩国陆军师增加到16个。陆军部参谋还通知克拉克说,将韩国陆军最大编制人员增加到655000名的计划正在讨论之中。艾森豪威尔政府采取这种逐步扩充韩国陆军的方针使李承晚总统看到了进一步扩充其军队的希望,因此起到了消除他的疑虑的作用。但克拉克担心敌人会千方百计地利用写入停战协定的某些条款阻挠韩国军队的扩充。因此,他在5月再次要求批准他将韩国陆军扩充到20个师的计划。柯林斯将军支持克拉克的这一要求,5月14日艾森豪威尔总统宣布同意将南朝鲜陆军增加到20个师,655000人。最后4个师的正式组建任务将完全由克拉克负责完成。柯林斯提醒他说,某些重要装备如火炮等需要等到以后才能配备。
由于5月下旬韩国的形势日渐紧张起来,克拉克决定推迟扩充韩国军队的行动。当他6月初决定重新开始实施这一计划时,参谋长联席会议通知他说:如果他决定继续扩充韩国军队,他必须向李承晚讲清楚,联合国军司令部在实施这一计划中必须得到韩国的合作。
结果,由于联合国军司令部与韩国政府之间连续不断出现矛盾,另外4个师的正式组建终于被推到了停战协定签字之后。这样,也就因韩国政府不愿接受附加条件而耽误了韩国陆军的实力增加。当然,美国另外采取了措施,以增加保卫韩国安全的力量和为这个年轻国家最终担起保卫自己的任务而做准备。但军队的增加必须等待更加有利的时机。
韩国海军陆战队、海军和空军的伙食要比陆军的好一些。4月下旬,李承晚总统向克拉克表示,他对扩充韩国海军陆战队感兴趣。接着克拉克将此事汇报给参谋长联席会议,并对后者说,如果能给李承晚一个满意的回答,将有助于平息韩国的不满情绪。5月中旬,国防部长通知克拉克说,艾森豪威尔总统已同意将韩国海军陆战队的人数增加到23500名,韩国海军和空军分别再增加10000人和9000人。
美国希望通过有计划地扩充韩国陆军和增加经济援助为韩国今后的安全和发展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但这毕竟是不够的,因为李承晚总统和他的顾问们最关心的是目前用什么办法才能医治3年战争所留下的创伤。
二、友呼?敌呼?
在漫长的冬季休会期间,韩国还未公开反对签定停战协定。但在3月下旬,当共产党方面表示愿意恢复谈判和解决战俘问题时,韩国政府就马上意识到这会给它国家的前途带来什么影响。
共产党提出建议还不到1周时间,李承晚及其追随者又再次发起运动,反对签署不满足他们条件的停战协定。并在4月初举行的韩国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决议,要求美国不再提出任何有碍于完全实现朝鲜统一的方案。4月5日李承晚在庆祝韩国第2军成立1周年的大会上发表演讲时,说他们要的将是军事上的节节胜利和乘胜向鸭绿江边前进,而不是沿着目前的战线实现停火。第2天,汉城举行了有50000人参加的集会,谴责签定停战协定,并提出了下列5个解决朝鲜问题的先决条件:1.承认韩国在联合国的席位;2.解除北朝鲜的全部武装;3.中国军队全部撤出北朝鲜;4.同意韩国派代表参加讨论朝鲜问题的一切会议;5.联合国中的某些成员国停止对北朝鲜的支持。
韩国反对签定停战协定的运动已经达到了高潮,克拉克和他的顾问们也随之不安起来。赫伦将军提醒大家,对前面将遇到的顽强抵制决不能掉以轻心。当联合国军司令向其华盛顿的上司坦露他心中的不安和焦虑时,后者表示他们也正在密切注视这一形势的发展。
4月10日,50000名学生举着无数“不统一朝鲜就血战到底”的标语在釜山全市游行,各级政府官员也一再呼吁用武力统一朝鲜。正如赫伦将军在4月14日向克拉克指出的那样,韩国越来越反对签署停战协定的根本原因有3条:首先是出自于他们要求统一朝鲜的强烈愿望;其次是1950年遭受到的侵略使他们产生了不安全感;最后是由于面临着俄-中结盟的政治压力,害怕韩国今后再度遭受侵略时,美国不再出面援助。因此,赫伦担心李承晚为了达到他的目的,很可能轻率从事,因为李承晚总统似乎能够按他的意志去左右舆论。为了防止李承晚采取轻率行动,赫伦建议与韩国签定他所迫不及待的美韩安全条约,同意对其进行战后经济援助,支持它通过和平方式实现朝鲜的统一和派代表参加政治会议。
虽然克拉克也象赫伦一样,担心局势进一步恶化,但他认为不应在受到李承晚的压力时与其签定双边安全条约。克拉克在4月18日向参谋长联席会议报告时指出,联合国军司令部建议的缺点之一在于,根据目前的方案规定,签定停战协定之后,李承晚可以任意使用韩国的武装部队,因为没有做出战后期间仍受联合国军司令部控制的任何规定。另外,他认为,现在也不是提出这个问题的最好时机。
不出所料,克拉克果然没向韩国提出上述问题。4月21日韩国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支持李承晚向北朝鲜进军和用武力统一朝鲜的立场。3天后,李承晚又叫其驻华盛顿大使向国会转达了他的下一步决定。其内容是:“艾森豪威尔阁下:如果联合国军司令部与共产党方面达成允许中共军队继续留在鸭绿江以南的任何协议,李承晚就决定将韩国军队退出联合国军。因此,韩国军队将在必要时继续单方面作战。
李承晚的这一决定使华盛顿和东京惊恐万状,因为在今后举行的双方谈判代表全体会议上,韩国代表不合作的威胁会更加严重。由于关键问题是韩国军队准备在何时退出联合国军,因此克拉克告诉柯林斯将军,他准备马上亲自去会见李承晚总统,以弄清他的军队准备在何时退出联合国军。如果李承晚愿意等到召开停战后的政治会议之后,就可以安排联合国的其他部队脱离战斗。这样,克拉克就可以通过限制对它的后勤支援而继续保持对韩国军队的控制。另一方面,如果李承晚在签定停战协定之后马上采取这一行动并开始对敌人采取行动,联合国军司令部就势必会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
华盛顿很快作出了答复,要求克拉克把会见李承晚总统的时间推迟到布里格斯大使将艾森豪威尔总统的信件转交给他之后。艾森豪威尔总统想通过这封信打消李承晚的疑虑。他在信中指出,联合国军已成功地击退了共产党的侵略,并将继续为实现朝鲜的和平统一而努力。但美国过去没有、今后也不会通过战争来实现后一个目标。艾森豪威尔总统要求李承晚不要再给签定停战协定设置障碍,因为这样很容易使韩国失去它用极大代价所换取的一切。
4月27日,克拉克飞往汉城与李承晚总统进行会谈。克拉克在阐述他的观点时,“态度很友好”。虽然李承晚不动声色,但克拉克的话却丝毫也没有打动他。在会谈过程中,克拉克发现李承晚并来打算叫他的部队退出联合国军,除非是在万不得已的时候,因为李承晚总统对克拉克讲,未和联合国军司令进行“深入细致和开诚布公的讨论之前,他的部队是不会退出联合国军的”。和李承晚进行了1个多小时的秘密会谈之后,克拉克觉得这个老家伙是在进行讹诈,未经过深思熟虑之前,他是不会擅自贸然行事的。
会谈中,李承晚着重强调的问题之一是中共军队和联合国军是否会同时撤离朝鲜。经过再三考虑之后,李承晚终于在4月30日做出了在采取某些防御措施之前联合国军队不能撤离朝鲜的决定。下面是他提出的部分条件:签定美韩双边防御条约;苏联入侵朝鲜时美国马上出兵援助;建立稳定的和平之前,继续进行海上封锁和空中防御,扩充和增加韩国武装部队的实力。
因此,李承晚公开提出用武力统一朝鲜和中国军队撤出朝鲜显然是抛出的讨价还价的筹码,因为他知道要联合国军继续留在朝鲜帮助他用武力统一朝鲜,中国军队显然是不会离开朝鲜的。可是遗憾的是,他的讲话和他发布的新闻使他没有任何活动的余地了,除非是他做出重大让步。尽管他提醒过他的人民不要再采取过火的行动,以免让外国人将其说成为预谋活动,但游行示威仍接连不断地发生。
在与韩国政府的关系问题上,5月初又发生了另一次比较激烈的冲突。李承晚和他的顾问们一再宣称,他们决不允许将不同意被遣返的朝鲜战俘遣返到任何中立国家。5月7日,当共产党方面放弃将不同意被遣返的战俘强迫遣返出朝鲜的主张后,韩国政府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反对意见。共产党和联合国军司令部方面在提出不同意遣返之战俘的处理方案时,都提出了以在朝鲜国土上驻扎看守人员和部队为前提条件,但韩国代表崔将军马上提出了修正联合国军司令部方案的反提案:如果选瑞典担任遗返委员会的主席和提供所有看守部队,并将这些部队全部集中于大陆南面50多英里的济州岛上,韩国政府才能同意由某个中立同家接管在朝鲜的不同意遗返之战俘的看管工作。
5月12日,克拉克再次拜访李承晚总统同他讨论韩国政府对遣返委员会的态度时,李承晚坚决要求不要将不同意遣返的朝鲜战俘遣送到任何倾向于共产党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在这次会谈中,李承晚问克拉克,有无让看守不同意遣返之战俘的韩国警戒部队释放他们而联合国军司令不予干预的可能性。克拉克提醒他说,韩国警戒部队是受联合国军司令部指挥的。因此,李承晚再没有纠缠这个问题。克拉克承认,他在这个问题上是同情李承晚的要求的,并要求参谋长联席会议坚持一签定停战协定之后就马上释放不同意遣返的朝鲜战俘。但正如前面所指出的,华盛顿的决策者们只同意克拉克在开始阶段坚持这一立场,如果共产党方面表示反对时,应对此做出让步。但在韩国政府方而看来,这是形势趋于严重的一个明显表现,并且预示着今后形势发展的方向。
由于李承晚要求用武力统一朝鲜和中国军队撤出朝鲜以及释放不同意遣返之朝鲜战俘的种种努力都未得到支持,因此他必然另有打算。在5月12日和李承晚会谈后,克拉克谈了他对这位总统的如下看法:“我觉得李承晚已经意识到,虽然他提出了一些表示激烈反对的意见,我们仍会继续设法签署停战协定,只要这个协定不牺牲反对强迫遣返的原则。他目前所要求的是签定安全条约,争取得到更多的经济援助和让他的人民了解到他在停战谈判中是具有发言权的”。因此,克拉克认为,应尽快签定双边安全条约以满足韩国政府的这个要求。不这样做是没有理由的。他建议李承晚给参加板门店谈判的韩国代表崔将军多增加几名行政官员,以加强韩国在谈判中的作用。李承晚接受了克拉克的建议,并于5月20日给崔将军派去了3名将官级的助手。
虽然韩国准备通过单方面作战行动来延续战争的威胁到5月初已经减小了,但第8集团军的参谋人员还是重温了在头1年韩国国内危机期间为在发生动乱时保护联合国军司令部及其供给而制定的计划。由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现在最关注的问题是签定停战协定后如何保证遵守它。这主要要看韩国军队和老百姓对李承晚要求将战争继续打下去之呼吁的反应如何,以及韩国人民会给予他多大程度的合作。最严重的问题是在韩国陆军与共产党部队之间发生激烈战斗时将联合国军部队从前线撤下来。因此,已给各有关的一级指挥官下达指示,要求他们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5月中旬以后,顺利调解联合国军司令部和韩国政府之间的分歧的可能性已越来越小。共产党拒绝联合国军司令部5月13日在板门店提出的建议后,华盛顿的决策者们便准备提出联合国军司令部的最后主张:即放弃释放不同意遣返之朝鲜战俘的立场,同意印度担任遣返委员会主席和提供看守部队。但根据李承晚及其内阁成员谴责上述让步的严重声明来看,韩国政府是很难接受的。由于联合国军司令部和共产党对重大问题的看法越来越接近,因此离韩国政府的要求实际上就越来越远了。
由于美国意识到联合国军司令部的最后主张会遭到李承晚的反对,所以华盛顿的官员们以艾森豪威尔总统私人信件的形式起草了一份声明,旨在使韩国政府相信,美国不会在以后抛弃它。并指示克拉克和布里格斯5月25日将其转交给李承晚后和他一起讨论。也许当时最重要的问题是同意签定双边安全条约,但因为韩国政府激烈反对签署停战协定,所以美国方面不打算就此进行谈判。华盛顿的决策者们不愿与韩国签定双边安全条约使克拉克感到很纳闷,因为他认为李承晚对此是极为重视的。如果不同意签定双边安全条约,他们就别无其它办法缓和李承晚对美国准备做出的让步所产生的不满情绪。
5月25日,当联合国军司令部代表在板门店向共产党方面提出新的建议时,克拉克和布里格斯也于当日会见李承晚时向他披露了正在向共产党方面提出的条件。并接着告诉他,只要他接受停战协定中双方一致同意的条件并在执行过程中予以合作,美国就将继续给予韩国有效的军事、经济和政治援助。为了确保停战后的和平前景,一旦宣布停火后,参加朝鲜战争的全部联合国成员国将马上发表一项对违反停火协定者进行“严重制裁”的声明。但在目前不考虑签定美韩双边安全条约,因为它有损于联合国在朝鲜所做出的种种努力的形象,而且在目前情况下很难向美国国会提出充分的法律依据。
这次会谈的后果几乎是可想而知的。由于事先来征求李承晚对联合国军司令部最后主张之内容的意见,李承晚对联合国军司令部方面做出了多大程度的让步也一直被蒙在鼓里,所以克拉克和布里格斯只不过是将既成事实告诉他而已。同时,更为糟糕的是,克拉克和布里格斯不得不告诉他,美国不准备现在和韩国签定安全条约,如果他擅自采取妄为行动,就可能中断已经同意给他的各种援助。按照克拉克和布里格斯这两位代表的说法,李承晚听到联合国军司令部的停火方案时,就象遭到了“惊雷轰顶”一样。他当即向克拉克和布里格斯宣布,韩国决不接受联合国军司令部的停火方案,也不能象美国所希望的那样,做出任何予以合作的保证。但是李承晚却一再追问,是否准备将克拉克和布里格斯所提出的各点写进停战协定。
虽然当时还不知道李承晚会采取何种措施来挽回这种局势,但克拉克在刚一结束5月25日的会谈后就提醒他的上级可能会出现如下危险:“李承晚很可能要采取公开或暗地释放全部不同意遣返的朝鲜战俘的行动。如果他想要这么干的话,他是能够干得出来的,但我拿不出什么有效办法来应付这种局势。因此,我提请你们注意这个问题。如果一旦发生,将会给联合国军的事业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害。要想不受到共产党和联合国军司令部盟国的指责也是根本不可能的”。“本来我完全可以用美国军队去接替韩国警戒部队”,克拉克接着说,“但这可能会使本来已很微妙的事态愈加恶化。而且如果不同意遣返的战俘企图逃跑时,美国军队就可能陷入被迫用武力对付他们的境地。由于这些朝鲜人的唯一目的是拒绝重新回到共产党的控制下,要是美国士兵被迫用暴力手段阻止他们逃跑,那他们就实在是太不幸了。我已和我的下级指挥官讨论了这个问题,并指示他们密切注视潜伏于战俘中的这种爆炸性局势。他们将在现有的条件下,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预防措施,但仍可能远远不够”。
从5月25日联合国军司令部方面向共产党提出建议的这一天起到下一次全体会议召开,韩国政府对联合国军司令部建议的谴责也一天比一天厉害。5月27日这一天的韩国报纸刊登了该建议的要求,这显然是在韩国政府授意下进行的。第2天,韩国外交部长在韩国全国代表大会上对联合国军司令部所做出的让步进行抨击,大会一致表示坚决支持李承晚。与此同时,板门店的韩国谈判代表崔将军也对以下3个条款进行猛烈抨击:即将不同意遣返的战俘移交给遣返委员会,将战俘一直扣押到政治会议召开或联合国大会可以对其做出处置决定之后,同意共产党人进入韩国境内。
向新闻界公布崔将军的声明一事,违反了全体会议的保密要求。虽然哈里森对崔进行了多方劝阻,但毫无效果。在崔将军宣布他不再出席任何保密会议和拒绝遵守保密规则之后,哈里森别无他法,只好停止向韩国代表及其参谋人员透露保密情报。
随着韩国对立情绪尤其是韩国政界人士的对立情绪的高涨和从美国军方以及通过外交途径纷纷传来的各种不好消息,使华盛顿的首脑们开始对他们拒绝李承晚提出的签定双边防御条约的要求感到有些操之过急。5月29日,国务卿杜勒斯和国防部长威尔逊同意由克拉克向韩国政府提出签定双边安全条约的问题,如果克拉克认为这样做可以扭转危险局势的话。第2天,艾森豪威尔总统正式批准了这一决定。
这一迟迟决定只有一个不令人满意的地方,即没有得到李承晚马上接受的保证。克拉克和布里格斯一致认为,李承晚接受这一迟迟才做出的决定是肯定无疑的,但两人都认为,双边防御条约的签定应推迟到共产党对联合国军司令部6月25日提案作出答复和李承晚有机会对共产党的反应做出相应反应之后。
但在共产党尚未对联合国军司令部提案做出反应之前,李承晚就给艾森豪威尔总统5月25日的信件送去了回函。令人不胜惊奇的是,这封信语调子和,只字未提在不同意遣返的朝鲜战俘和遣返委员会问题上的分歧意见,而是集中说明了要使韩国人民接受停战协定所必要满足的以下4个主要条件:第一,美国同意和韩国签署双边防御条约;第二,美国保证向韩国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以增强韩国的防御能力;第三,联合国军队和中国军队同时撤出朝鲜;第四,朝鲜国土以外的美国空军和海军继续留在该地区,以便防止朝鲜再次遭到侵略。6月2日,克拉克对参谋长联席会议说,除所有非朝鲜军队全部从朝鲜撤出这一条外,他可以接受其他全部条件。但这个问题必须提到政治会议上讨论,除非是共产党方面同意将其写入停战协定。克拉克没想到他们会承认李承晚的复函是令人鼓舞的和没流露出他有铤而走险的倾向。不过克拉克和布里格斯仍打算将其推迟到他们和李承晚再次会谈和下次全体会议以后。
第2天,华盛顿方面同意推迟访问李承晚的时间。柯林斯通知克拉克说,他和布里格斯可以自己决定是否提出签定双边防御条约的问题。在6月的开头几天里,一切事情都是以共产党接受还是拒绝联合国军司令部的提案为转移。虽然李承晚和联合国军司令部都希望敌人同意联合国军司令部5月25日提出的方案,但他们宁愿等到有把握时才采取下一步行动。
就在这一幕短短的插曲期间,出现了一个对后来事态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的事情,即李承晚任命他的亲信元容德中将为宪兵总司令。由于宪兵司令部受国防部长直接指挥而不受韩国陆军参谋长的指挥,从而将全部宪兵置于了李承晚的控制之下。
6月4日,当共产党方面表示同意联合国军司令部建议的绝大部分内容时,韩国政府再次掀起了反对签定停战协定的浪潮。这股浪潮正从两方面袭来。一方面是来自于李承晚下面的人,他们组织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发表煽动性讲话,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于李承晚总统本人。6月5日,他在与克拉克和布里格斯会谈时,攻击停战协定是对共产党的迁就讨好,是共产党的胜利,是走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步。而他对韩国今后要采取什么行动总是模棱两可不做出明确回答,并拒绝对签定双边防御条约后他是否就不再反对停战的问题表明态度。因此,克拉克和布里格斯决定,在尚无比较合适的时机之前,他们对是否签定双边防御条约的问题也不做出肯定回答。
6月6日,李承晚发表了一项公开声明,其内容几乎和他4月20日写给克拉克的信的内容完全一样。他提出签定美韩双边防御条约之后,所有的非朝鲜部队同时撤离朝鲜半岛。但美韩双边防御条约必须规定:一旦韩国受到外来侵略时,美国保证向其提供军事援助和支持;同时,美国的海、空军要继续留在远东地区。如果不能满足上述条件,韩国部队就将继续战斗下去。李承晚希望联合国军司令部的代表团在板门店提出非朝鲜部队同时撤出朝鲜的问题,但要在联合国军司令部和共产党双方即将完成停战协定谈判之际来满足他的这一要求,已根本没有什么可能了。
李承晚发表上述声明后,艾森豪威尔总统马上决定再作一次努力。他在由克拉克6月7日转交给李承晚的信中表示继续支持停战谈判,并再次重申,美国保证在停战后继续给予韩同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援助。但这封信似乎没对李承晚产生什么影响。克拉克在这次与李承晚总统会谈后所提出的报告中这样写到:“我从未见过李承晚象现在这样歇斯底里和反复无常”。李承晚在会谈时表示,他和他的人民是决不会接受停火的,而且从现在起他将完全按自己的意志采取任何他认为必要的行动。但他拒绝说明他要采取什么行动和何时采取行动。因此,克拉克不得不做出如下结论:“只有李承晚自己才知道他会走多远。但毫无疑问,他会将这种讹诈一直持续到最后”。
6月7日,李承晚采取了第一批措施,宣布对整个南朝鲜实行所谓的“临时戒严”,召回在美的全部韩国官员。6月8日,战俘参考条款在板门店签定。此时,韩国的反停战运动亦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演讲和标语口号都贯穿着以下3个主要内容:即统一朝鲜,释放反对共产党的战俘和用武力阻止准备接管战俘看守任务的所谓中立国家部队进入朝鲜。
正当韩国骚乱浪潮处于不断高涨时,泰勒将军访问了李承晚,并提出了缓和这一局势的条件。李承晚先对停战协定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接着重申他准备单方面打下去。泰勒将军向他指出,由于韩国陆军的编制严重不足,所以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将其兵力配制到能够担负起保卫南朝鲜的任务。很显然,李承晚这时才想到停火和政治会议将为完成把韩国陆军扩充到20个师的计划提供时间。因此,他立即改变了语气,温和地对泰勒将军说,为了使朝鲜人民相信停战是符合他们利益的,他需要得到以下几方面的保证:1.最好将政治会议的时间限定为60天;2.和美国签定双边安全条约;3.将韩国陆军编制增加到20个师和发展韩国的海、空军力量;4.不准印度和共产党国家的代表进入朝鲜。但李承晚接着又说,对最后一个问题他尚未最后拿定主意,因此还需要认真想一想。泰勒得到的印象是,由于李承晚对外国军队撤出朝鲜采取了极端立场,他为了摆脱困境和拼命想法给自己挽回面子,所以很有可能铤而走险。
在6月第2周中韩国发生了种种事件,这些事件反映了李承晚在和泰勒会谈时为什么要采取那种叫人捉摸不透的态度。自从汉城的游行示威发生一部分中学的女生受伤后,他们便开始公开反对美国宪兵,虽然美国宪兵对这次流血并没有任何责任。但与此同时,许多朝鲜人已对战争感到厌倦,并且已经认识到单方面将战争继续下去对他们不会有什么好处。
6月12日,国务卿杜勒斯致函李承晚总统,邀请李承晚总统到华盛顿与艾森豪威尔总统和他一起进行高级会谈。据传,虽然李承晚对此举感到高兴,但他仍以工作太忙为借口拒绝了。很明显,李承晚仍不准备进行谈判。但他邀请杜勒斯到朝鲜去访问,因为在朝鲜会谈他会占有心理上的优势,但遭到了杜勒斯的拒绝。杜勒斯提出了另一个方案,由全权代表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的助理国务卿沃尔特·S.罗伯逊访问韩国。6月17日,李承晚通知布里格斯说,能在朝鲜会见罗伯逊先生,他将感到高兴。
6月17日这一天,李承晚第2次召见布里格斯时,将他给艾森豪威尔总统6月6日信件的复信交给了布里格斯。他在信中一方面对美国提出的援助和签定双边安全条约表示盛谢,但同时又提出如果提供援助和同意签定双边安全条约是为了要他接受停火的话,则他是不能接受的。当天下午,李承晚向韩国策2军司令部的部分美军和韩国军官发表讲话时,对停战协定进行了猛烈的谴责。并重申韩国准备单方面继续打下去。
李承晚向韩国官员演讲时,再次隐隐约约地威胁和暗示,韩国将要采取阻止签定停战协定的行动。如果美国官方出面制止这种敌对或麻烦行动,则必然会使局势更加恶化。由于同样的原因,李承晚也感到进退两难,因为他个人和美国很友好,并且对美国给予南朝鲜的帮助怀有感激之情。但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他又无法突然改变他对签定停战协定的反对态度。任何可以保全他面子的果敢行动都必然会使韩国与美国的关系变得紧张。虽然李承晚很难进行选择,但他又必须做出选择。
三、李承晚言和
6月18日,李承晚宣布的决定进一步证实了克拉克的最坏估计。联合国军司令部发表了这样一则短短的新闻公告:
“关押在朝鲜釜山、马山、伦山和尚武台等地的联合国军战俘营中的大约25000名反共产党的北朝鲜战俘于昨日午夜至今日拂晓越狱。
问题很清楚,这次越狱行动是由韩国政府的高级官员一手制造的,是他们秘密策划和精心布置的,是他们为这次大规模的战俘越狱堤供了外援。担任战俘营看守的韩国陆军警戒部队根本没采取什么行动制止这次越狱。一切证据表明,这次行动是韩国看守人员预先和战俘串通好了的……。
在关押这些不同意被遣返者的战俘营中,美方人数很少,每个战俘营只有1名指挥官和几名管理人员。虽然他们尽全力阻止越狱行动,但由于韩国陆军看守和战俘串通一气,所以无济于事。由于参加这次越狱的战俘人数太多,加之又是在夜间,所以使用大量无毒的刺激剂也无济于事。被当场击毙的俘虏共9名,受伤的16名。美国人员无伤亡。
到今日下午1时,已有971名逃跑的战俘被重新抓获。
韩国陆军的看守部队已经撤离关押不同意被遣返者的战俘营地,美国部队正在进行接管。”
虽然美国的警戒部队迅速地接受了战俘营的看守任务,但形势对他们明显不利。因为在发生大规模战俘逃跑时,只准看守部队使用反暴乱措施而不得开枪射击。由于美国方面十分不愿意用武力对付那些反对共产党的俘虏,所以只能使用无毒性的气体和其他一些非致死性的控暴方法。虽然在6月18日的越狱行动中,有很多战俘获得了自由,但美国看守部队接管以后,这类越狱行动仍接连不断地发生,又有数百名俘虏逃跑。6月17日,这些战俘临时集中营内约有35400名不同意被遣返的朝鲜战俘;但到这月底时,仅剩下了8600名。他们获得自由的代价越来越高,在其逃跑时,有61人丧命,116人受伤。
李承晚通过单方面行动制造混乱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了证明释放俘虏这件事合不合理,而是一心要通过这种突然行动对谈判施加影响。虽然克拉克早就知道李承晚随时都有可能释放不同意遣返的战俘,但他却仍对李承晚总统说,他对李承晚不遵守过去亲口向他做出的“在没有通知他以前,凡是在联合国军司令部指挥下的韩国军队不会单方面采取行动”的诺言感到“非常震惊”。艾森豪威尔总统的信件重复克拉克的指控后宣布:除非李承晚马上向意接受联合国军司令部提出的签定停战协定的条件,才会考虑他提出的各种要求。
克拉克的指控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击中要害,因为李承晚做出的许诺是指韩国军队退出联合国军。自从李承晚任命元容德将军担任宪兵司令以后,他已将担任战俘营看守任务的警戒部队置于了他的控制之下,因为元容德将军只执行韩国国防部长和李承晚的命令,而不执行韩国陆军参谋长与联合国军司令部的命令。谈到提前给克拉克打释放战俘的招呼问题时,李承晚指出:“要是我预先向你透露了我准备释放他们的消息,一定会使你感到为难的。而且,整个计划会被彻底打乱”。
尽管韩国政府打算释放所有不同意被遣返的朝鲜战俘,但李承晚并不主张动用军队,因为他和美国官员都不愿意韩国军队与联合国军之间发生军事冲突。根据克拉克提出的不要释放不同意被遣返的中国俘虏和全部共产党俘虏的要求,李承晚总统同意不对他们采取任何行动。
由于不知道李承晚下一步会采取什么行动,加之关押不同意被遣返者的战俘营中的微妙局势,使得6月的下半个月的形势非常不稳定。大部分逃跑出去的战俘都混杂在当地的居民当中,加之又有韩国当局向他们提供援助,因此要重新抓获他们几乎没有可能。在韩国报纸上甚至出现了联合国军与逃跑战俘暗中勾结的报道。因此,克拉克不得不在6月21日发表严正声明,否认他知道或支持释放不同意被遣返的战俘。
为了防止共产党方面进行类似的指控,哈里森已在发生越狱的当日即6月18日马上将此事通知了南日,并将责任完全推给了韩国政府。但是敌人根本不相信联合国军司令预先不知道此项计划和联合国军司令部没就这项计划的执行与李承晚达成一致默契。尽管如此,共产党方面并未威胁要中断谈判;按理说,他们是完全可以这样做的。相反,他们却提出了好几个真正击中要害的问题:即联合国军司令部能够控制南朝鲜政府及其军队吗?如果不能的话,朝鲜停战协定还包括李承晚集团吗?如果不包括李承晚集团,又怎样保证南朝鲜方面遵守停战协定呢?共产党方面有权要求对上述问题做出答复,但联合国军司令部方面根本问答不了这些问题,因为只有李承晚才能够提供这方面的情报。但他对此似乎是置若罔闻。
6月20日与泰勒会谈时,李承晚总统对第8集团军司令尚未忘记对他6月9日提出的4点要求做出正式反应露出一副吃惊的样子,因为他显然已经忘记他当时未准备向他们提出正式主张。这次会谈时,他明确表示签定停战协定将使他获得进一步单方面采取行动的彻底自由,但他拒绝说出他可能要采取什么行动。他一方面进行威胁,但另一方面又舍不得今后可以做成的交易。他这种复杂心理状态表明,他尚未把讨价还价的大门关死。
2天后,克拉克在访问李承晚时发现他的神情有些紧张,但是显得非常友好。克拉克和泰勒交换看法时,两人都觉得全世界对李承晚单方面释放战俘的不好舆论正在对李承晚产生影响。克拉克单刀直入地对李承晚说,他必须接受美国决心签署体面的停战协定和不准备用武力将共产党部队赶出朝鲜的条件。在谈到李承晚6月9日提出的4点要求时,克拉克说,第一,不应该限制政治会议的时间;第二,美国可以和韩国签定双边安全条约:但如果韩国侵略别国,美国决不同意对其进行援助;第三,同意扩充韩国军队;当谈到第4点即最后一点时,克拉克说,可以对战俘协定进行些修改,但声明这完全是他个人的看法。剩下的8600名不同意被遣返的朝鲜战俘可以继续由联合国军看管,韩国代表将得到充分的机会向他们解释参照条款。向遣返委员会移交这批战俘时,可以将他们送到非军事区;当共产党的解释人员举行会议时,韩国代表可以观察员的身份出席。非共产党中国战俘可以移交给中立国看守,以便最后处理。克拉克对李承晚说,这样安排就排除了印度或共产党人进入韩国后方地域的问题。
接着,克拉克对韩国陆军的状况坦率地发表了意见。他认为,目前韩国陆军既无单方面进攻也无单方面防御的能力。因此,尚需要一定时间的准备才能担此大任。
克拉克发现,在整个会谈过程中,李承晚听得津津有味,而且对他提出的临时解决办法显得很感兴趣。克拉克认为,虽然李承晚不愿表态,但他让人可以很容易觉察他的态度。尽管他不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因为这意味他对分裂朝鲜的承认,但李承晚总统表示赞成签署停战协定。因此,克拉克马上向美国政府请示,他是否继续向李承晚提出他过去已经提过的建议。
在华盛顿的指示尚未下达之前,克拉克对他提出的有一条建议作了如下修正:即不将不同意被遣返的中国俘虏移交给中立国,而按不同意被遣返的朝鲜俘虏的同一方式将他们遣送到非军事区,将不愿意回国的全部战俘移交给遣返委员会。
艾森豪威尔总统和他的顾问们决定派助理国务卿罗伯逊和陆军参谋长柯林斯将军前往朝鲜,并通知克拉克,待这两位使者到达朝鲜后,和他们一起讨论停战协定的修改问题。美国驻远东的军事与外交头目和罗伯逊与柯林斯于6月24日在东京会晤,参加会晤的全体人员一致赞成应尽快签署停战协定。克拉克和墨菲认为,虽然联合国军司令部不能明确保证李承晚将遵守停战协定的所有条款,敌人也会同意接受。
华盛顿在同一天举行的会议上,收到了这次会晤的报告。艾森豪威尔总统对他的顾问们说,由于克拉克身临其境,最能对形势做出估计,因此应给予他充分的权力去缔结停战协定。6月25日向克拉克下达的指示说,只要他不在反对强迫遣返的原则上让步和不表明联合国军司令部将强迫韩国接受停战条件,他可以按自己的意见处理其他问题。华盛顿的首脑们指出,对联合国军撤出朝鲜的问题决不要表态。但是,如果克拉克认为这样做有好处的话,他可以让韩国的领导人意识到联合国军打算从朝鲜撤出。
庆祝朝鲜战争爆发3周年的游行和演讲结束之后,罗伯逊差不多天天与李承晚会晤。其主要任务是澄清可能破坏美韩团结的误解和向李承晚总统保证美国将继续保持与韩国的友谊和关心韩国的未来。但他很快发现,韩国政府深感忧虑的是,担心联合国可能对战争感到厌倦并可能准备牺牲韩国。正如罗伯逊在后来的报告中所说,美国及其盟国在释放战俘的问题上吃够了苦头,这次南朝鲜也捞到了担惊受怕的难受滋味。
在6月27日的会谈中,虽然李承晚承认艾森豪威尔总统满足了他提出的全部条件,但他要求马上签署书面协定,并且提出了新的条件和改变了他原来做出的保证。
在李承晚与罗伯逊继续进行私下会谈时,克拉克则根据他得到的许可努力加速停战协定谈判的进程。他在6月29日写给金日成和彭德怀的信中,试图回答共产党所提出的问题。他在信中指出,虽然联合国军司令部可以指挥韩国陆军,但不能控制韩国,因为韩国是一个主权国家。在谈到停战协定是否包括李承晚政府时,克拉克提醒他的对手说,停战协定只是双方军事指挥官之间达成的军事协定。由于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得到韩国政府的合作,所以联合国军司令部和有关联合国成员国的政府将尽一切努力取得韩国的合作和建立军事保护措施,以尽可能地保证各条款的执行。克拉克建议双方代表团立即会晤讨论最后一些问题。
当外交谈判拖延到7月初时,克拉克和哈里森都变得不安起来。他俩认为,已经到了终止韩国政府发言权的时候了。克拉克将军认为,艾森豪威尔总统对李承晚做出的让步已经到顶了。因此,应该让李承晚知道不会再对他做出任何让步了。根据他6月26日得到的可以让韩国政府看出联合国军准备撤出朝鲜的许可,克拉克于7月5日告诉国防部长,他已经开始了对韩国施加反压力的行动。他召开了高级指挥官会议,一部分部队已开始移动,增加了看守战俘营(关押不同意被遣返的朝鲜战俘)的力量,放慢了向南朝鲜运送补给和装备的速度,中止了扩建最后4个韩国陆军师所需装备的装运工作。今后,还准备削减使用当地民工的各项工程。陆军和海军的活动旨在给韩国政府造成一种联合国军正准备从朝鲜撤走的印象。克拉克认为,随着联合国军准备即将撤离朝鲜的迹象的日益明显,肯定会对李承晚及其顾问们产生很大的影响。
就在7月5日当天,克拉克所采取的上述措施中,有一项产生了明显的效果。泰勒将军在向新闻界发表谈话时表示,如果在签署停战协定之后韩国政府还决定打下去的话,他就从战线上把联合国军的部队撤下来。他接着又指出,第8集团军如同一部20个汽缸的汽车,是由电线和齿轮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如果联合国军一撤走,留下的韩国部队就得照此再造一部全新的汽车。这番话的含义非常清楚,即如果韩国政府要单方面将战争打下去,它必然要面临一个重大问题,即韩国陆军的整编。
美国要继续进行停战谈判的决心是和罗伯逊耐心而机智地与李承晚秘密会谈相呼应的。正如艾森豪威尔所指出的那样,“他日复一日地与这位有着强烈爱国主义精神但又顽固不化的老头子就他要一意孤行地将战争打下去的害处进行辩论。他向李承晚保证,如果李承晚能够做到通情达理的话,就一定会得到美国的援助”。李承晚担心停战后的政治会议无限期地开下去而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并且会起到掩盖他们向南朝鲜进行反面宣传的作用。为了消除李承晚的这些疑虑和不安,罗伯逊表示,要是果真出现这种情况,美国就会以“这是一种骗局和阴谋”为理由终止会议。
正当罗伯逊努力设法消除李承晚总统的疑虑的时候,共产党方面的联络官终于在7月8日对克拉克早就提出的恢复谈判的要求作出了答复。金日成和彭德怀对联合国军司令部在战俘越狱逃跑这一事件中所起的作用仍感到特别怀疑,而且对李承晚及其政府的所作所为进行了猛烈的谴责。虽然他们对联合国军司令部的解释罗列了一大堆保留意见,但在最后一段里都出现了这样一个非常关键的句子:“总之,尽管我方对贵方的答复并不感到完全满意,但考虑到贵方表示了争取早日签署停战协定的愿望和鉴于贵方做出的各种保证,我方同意双方代表团约定时间会晤,讨论停战协定的落实问题和签署停战协定前的重要准备工作”。虽然“同意”两字是转弯抹角地说出的,但共产党同意在韩国局势仍处于变幻莫测的情况下恢复谈判这一事实,说明他们是何等地希望早日签署停战协定。
共产党同意恢复板门店谈判和联合国军司令部针对韩国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反击措施,显然对李承晚产生了作用。因此,罗伯逊才得以在3天之后结束了他与李承晚总统的会谈。罗伯逊在7月12日离开朝鲜回国时,收到李承晚写给他的一封亲笔信,赞扬罗伯逊助理国务卿的出色工作和“他宽怀大度的高尚精神”。李承晚还在信中向艾森豪威尔总统保证:“尽管他对签署停战协定会引起什么长期后果表示担心,但他不会在落实停战协定条款的过程中设置障碍”。
美国方面对李承晚上述许诺作出的反应是向他提出了以下5项保证:第一,同意在停战之后签署美韩双边安全条约;第二,保证长期向韩国提供经济援助,首期援助金额为2亿美元;第三,如果政治会议在90天内未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同意美国和韩国退出会议;第四,同意继续有计划地扩建韩国陆军;第五,同意在召开政治会议之前,美韩双方就共同的目标举行高级会谈。
以上是美国方面做出的一些重大让步。只不过在谈判过程中,李承晚也放弃了他先前提出的许多要求。由于他同意不给签定停战协定设置障碍,因而也就放弃了坚持中共军队撤出朝鲜和签定停战协定之前实现朝鲜统一的要求。另外,只要朝鲜国土上不驻扎任何印度军队,他不再反对在解释期间把不同意被遣返的朝鲜战俘和中国战俘送到非军事区。
李承晚的故事至此尚未结束。在停战谈判接近尾声的时候,他仍象过去那样地在起着作用,只不过比过去要小而已。由于他在做出不阻挠签署停战协定的许诺时附有许多保留意见,因此他仍有一定的活动余地,并有好几次使美国及其盟国感到忧虑不安。但自他在信中表示原则上同意缔结停战协定的条件之后,他支配停战谈判的时期已经过去。
李承晚这位老练的战士通过其斗争所赢得的一切都是难以一时实现的,因为他争取美国支持他用武力统一朝鲜和要求中共军队撤离朝鲜的计划均未如愿以偿。另一方面,他已经得到了美国同意签署美韩双边安全条约和提供经济与军事援助的保证;释放了战俘营中数千名不同意被遣返的朝鲜战俘;成功地限制了印度人和共产党人进入南朝鲜的国土。由于与共产党在板门店的谈判正面临着微妙的局势,所以为了不再发生不测事件和让李承晚保住他在南朝鲜人民中的面子,美国不得不在若干方面满足李承晚的要求。李承晚还向世界证明,韩国并非一个傀儡国家。但与此同时,李承晚为了阻挠签署朝鲜停战协定而采取的种种策略和行动非但未帮李承晚的忙,反而倒使他失去了希望结束朝鲜战争和流血伤亡的世界各国朋友以及它们对韩国政府的信赖。韩国政府利用演讲、广播电台和报纸等群众性宣传工具煽动人民反对停战的情绪、组织和鼓动群众举行反对停战的游行示威。这些活动固然取得了一时的效果,但从长远观点看来可能会使李承晚失多得少。本来,美国是愿意以满足李承晚的全部合理要求作为他接受停战协定的条件的,但韩国政府为了公开向美国施加压力所采取的种种行动只能使美国难于做出更多的让步。现在回顾起来,要是李承晚当时通过外交途径,本来是可以得到他最后争取到的一切的,而且也不会给共产党看到联合国军各奔一方而幸灾乐祸的机会。因此,谁会相信他是在为其国家目标而献身!谁会相信他是在真诚地追求这些目标!当然,他为实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策略和做出的决断确实也是值得商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