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隘路的后退·第三
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
出自————《朝鲜战争》《美海军陆战队突破中国军队的重围·第三卷》
出自————《战争通史》
第一节 第1陆战师决定后退
一、一般情况
联合国军为了以第8集团军和第10军包围北朝鲜军队,一举将其击破,体面地结束战争而发动的攻势,即“在本土过圣诞节”的所谓“圣诞节攻势”,由于发生了中国军队全面介入的不预期事态,而成了泡影。
已经做好准备的中国第4野战军的18个师,从25日夜向西线的第8集团军发起了进攻,将其主攻首先指向第8集团军的右翼德川地区,造成了第8集团军的右翼暴露。
中国第3野战军的12个师也从27日夜开始进攻美军第1陆战师,将其分割包围在长隘路上。
对此,联合国军面临的情况是,必须对作战方针作重大改变,即由攻势转为守势。
关于在此前后的长津湖附近的战况,“北朝鲜公开史料”作了如下叙述:
“在西部战线反攻的同时,东部战线长津湖畔的朝、中人民军队的反攻,也于11月27日开始了。
长津湖畔的反攻,是从一开始就是困难重重的激烈战斗。我军联合部队冒着凛冽的寒风,越过海拔1000多米的峻岭与敌人作战。
11月27日夜,我军联合部队在长津湖的西部和西南地区发动了猛烈的反攻,狠狠地打击柳潭里、四雄岭的敌人,同时从两翼发起了攻击,压缩下碣隅里(长津)的敌人。……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在下碣隅里南部地区打击敌人的同时,切断了长津至咸兴公路几处,不准敌人增援或退却。这样美军第10军的主力部队,就在长津湖畔一带被我军包围了。”
《朝日新闻》(1950年12月1日)以“美第1陆战师孤立在长津地区”为标题写道:“美第1陆战师,30日被中国军队包围,孤立在长津湖地区”。
在美国流传着第1陆战师被全歼的消息,第1陆战师人员家属纷纷向华盛顿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打电话询问情况。鉴于朝鲜战况紧迫,杜鲁门总统11月30日举行记者招待会,当场声明:“使用原子弹也在所不惜”。感到震惊的英国首相艾德礼,4日匆忙飞往华盛顿,请求杜鲁门总统为了防止全面战争不要使用原子弹和轰炸中国东北地区。
当时,第1陆战师,分散在一条道路上,被中国军队各个包围,向最初目标武坪里前进,已没有希望了。
第10军的前线,分散在东西近400公里长的一条线上。而且,担任主攻的第1陆战师,在上述情况下,距离实现第10军最初的方案,即迫近西海岸正面的共产党军队的背后越来越遥远了。
二、麦克阿瑟将军决心后退
重视事态发展的联合国军司令官麦将军,匆忙地将在朝鲜的第8集团司令官和第10军军长召到东京,从28日深夜到29日凌晨研究了形势。结果决定“联合国军应该转为守势”。
麦将军会议后,向国防部长报告了如下几点:
1、要由攻势转为守势;
2、要面对全新的战争;
3、局势的发展,已完全超过战区指挥官决心的范围,必须考虑包括全世界在内的问题;
4、联合国军司令部已做了它力所能及的一切事情,现在情况的发展已超过其控制和力量界限。
这个报告包含了重大的内容。因为现在的战局出现了由局部地区的有限作战,发展成为中国和美国的全面战争的可能性。然而,当时美国能够动员的预备兵力,却只有本国的第82空降师,刚刚召集的各州的部队,在3月中旬以前不能使用,所以,实际上美国正处于军事上的困境。
另外,远东海军从全面情况特别是第10军的情况看,判断不久这个军可能要从海上撤退,在联合国军司令部决定前已经发出预先号令,命令有关人员制定具体撤退计划。
三、第10军的后退命令和海军陆战师的处置
29日黄昏,第10军命令第1陆战师转入防御。
“以1个团战斗群迅速从柳潭里转用于下碣隅里,救出长津湖东岸的陆军部队(费士支队)。……打通并保护下碣隅里至古土里的道路。”
同时,长津湖地区第10军的部队,全部归第1陆战师师长史密斯少将指挥。
在此之前,(29日晨)第1陆战师已经停止进攻,正在努力打通向柳潭里的补给道路。即柳潭里的第7团战斗群,根据师的命令,以第5团的A连、第7团的B、G连编成1个混合营,企图救出德洞山口的第7团F连,并且打通下碣隅里至柳潭里的道路。但是,在强大的中国军队阻击下,未能达成目的。根据这个情况,师长判断不用1个团战斗群打通柳潭里至下碣隅里的道路是不可能的,15时45分下达了如下命令(要点):
“第5团战斗群确保柳潭里地区。为此,必要时可调整现在的配置。第7团战斗群,全力以赴迅速打通柳潭里至下碣隅里的道路。”
根据师的命令,第5和第7两个团战斗群,密切合作,开始制定联合作战计划(jointop-erationplan)。军的上述命令,当天黄昏到达师司令部,就此海军陆战队公开史料只是写道:“师先发出的命令和军的命令精神是一致的,因此没有必要加以任何变更”。然而,作为上级部队的军,在尚未发出“转入防御”的命令之前,第1陆战师就发出了停止进攻的命令,纵然其精神完全一致,在第三者来看,也感到有些不解之处。
从时间关系和麦将军与第10军军长私人关系上看,第10军的撤退命令肯定是在麦将军定下撤退决心后发出的。问题是第1陆战师的行动命令。麦将军决心撤退是29日晨,那时(如前所述),第1陆战师已经停止进攻,正尽力打通向柳潭里的补给道路。
这样看来,也可以判断为:师的“第5团战斗群确保柳潭里……”的命令,是在军发出撤退命令之前,第1陆战师师长判断情况后擅自发出的命令。
说起来,这个长津湖战役给人这样一种印象,军长从一开始就是非常积极的。而师长却是采取慎重的行动。
这些事情综合起来考虑,结果虽然没有发生问题,但也不能不看到,撤退作战中容易引起的问题已经出现了。然而,这始终没有超出推测的范围。
翌日(30)晨,担任第10军在第1陆战师的高级参谋福尼上校,从古土里返回咸兴,向军长阿尔蒙德少将报告了长津湖地区的详细情况。军长立即飞往下碣隅里,下午在该地召集第1陆战师师长、第7步兵师师长及其副师长开了会。会上军长宣布:
(一)放弃长津湖地区,向咸兴后退;
(二)向咸兴后退必须迅速实施;
同时,授权史密斯师长可以破坏影响后退的一切装备,并约定以必要的空中补给予以支援。史密斯师长对此说:
(一)后退速度取决于后送伤员的能力;
(二)愿意战斗到海岸,把大部分装备带回去。
必须救出伤员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固有传统,所以,师长脑海里最先浮现出来的是后送伤员的问题。
另外,军长命令第1陆战师师长救出孤立在湖东岸的3个陆军营(费士支队),但是,进一步研究的结果,明确了在柳潭里的兵力撤到下碣隅里之前,对这个费士支队不能采取有力措施。
会议期间,军长下达了如下命令:
“军一面与敌人保持最大限度的接触,一面将主力集结于咸兴至兴南地区。……第1陆战师首先确保下碣隅里至水洞的道路,并将位于下碣隅里北面和西北面的部队收容到下碣隅里。……”。
根据军的后退命令,第1陆战师30日19时20分给第5和第7团战斗群用电报下达了命令:
“加快实施联合作战命令第1-50号,第5和第7团战斗群合作,迅速后撤到下碣隅里,进一步准备下一步的后撤。
所谓联合作战命令第1-50号,是根据29日下午师的命令,2个团战斗群联合制定的命令:
“收缩柳潭里环形阵地,第5团战斗群确保柳潭里阵地,为第7团战斗群开始向下碣隅里后退创造有利态势”。
2个团战斗群向下碣隅里后退的初期,按此命令实施是比较好的。
这样,第1陆战师长达100公里的艰苦的后退作战,就从柳潭里的2个团战斗群向下碣隅里的作战开始了。
此时,在下碣隅里指挥所指挥作战的史密斯师长,在考虑怎样突破中国军队的重围,沿一条长约100公里的道路后退的方案。那是从未经历过的困难的作战。首先在下碣隅里必须收容柳潭里的2个团战斗群。为了收容和空运后送众多的伤员,必须准备病床和飞机跑道。第5和第7团战斗群为了突破长隘路,必须恢复人力和物力的战斗力。为此,人员的补充和各种补给品的空运也是必要的。为了完成这些工作,确保下碣隅里是绝对必要的。
师长对长隘路上的下碣隅里基地的重要性很早就注意,并在努力确保它。修建飞机跑道的连续作业,和付出很大牺牲而强行送进来的增援部队(德赖斯代尔支队),都是师长从应付最坏事态的深谋远虑出发的。
第二节 从柳潭里撤向下碣隅里
一、两个团长的协调
在柳潭里环形阵地有两个陆战团团长,即第5团团长默里中校和第7团团长利曾伯格上校。两人都是有实战经验的指挥官,已内定翌年一月分别晋升为上校和准将衔。
柳潭里环形阵地和下碣隅里的师指挥所之间,由于被中国军队所切断,所以,有线电通信中断,无线电通信也因地形障碍而几乎不通。两个团战斗群相当于师的实际战斗力的三分之二被孤立,而且在和师司令部通信联络不能充分保持顺畅的情况下,通常被认为副师长应飞赴现地进行指挥,但是,当时第1陆战师副师长,因有紧急工作而回美国本土了。
我认为,那样的话,指定一位资深的团长作为统一指挥官为好,但却没有设统一指挥官。战后,利曾伯格上校(后晋升为中将),回顾当时情况,作了如下叙述,强调没有任何问题。
“第5和第7团战斗群,分别按师的命令行动。给一个团战斗群的命令也通报给另一个团战斗群。另外,第11炮兵团第4营(155毫米榴弹炮)担任全般支援任务,也未归任何团战斗群指挥。我们两个团长一起在第5团战斗群或第7团战斗群指挥所合作。必要时吸收第4营营长参加讨论。这样,工作进行的极为顺利,没有什么特别不一致的地方。”
按我们日本人的想法,对于在重围之中的两个团缺乏统一指挥的问题,也可能感到惊奇。关于这个问题,战后史密斯师长作了非常爽快的回答,他说:“也考虑过由资深的团长指挥的问题,但是,又认为让他们合作就足够了,所以,不必指定统一指挥官”。这两个团长的人品好,在海军陆战队这个小天地里平时就相识,团结是坚强的,这大概是美国人的“重视合理性和合作胜于个人情面”的优点的表现。
二、突破的准备
第7团战斗群为突破柳潭里至下碣隅里的道路向下碣隅里前进,必须预先夺取环形阵地南侧出口的要点,因此,第7团战斗群群长决定抽出配置在1426高地的第7团第3营。
为此,第5团战斗群也必须变更部署。30日晨,第5团第2营首先变更了部署。营的右翼仍旧连接第5团第3营,后撤其左翼,在1294高地占领阵地。第7团第3营预定撤离原阵地,在柳潭里南面约4公里的地点占领新阵地。
另一方面,根据师长的指示,为后送伤员从30日9时开始在柳潭里修建轻型飞机跑道。这是表示师长是如何关心后送伤员的。使用155毫米榴弹炮兵营的TD-18推土机进行作业。然而,这条跑道也于12月1日受到中国军队的火力控制,仅使用过一两次。
中国军队从30日晨即对第5团第3营实施进攻,但没有成功。
当天下午,军命令师变更原来的计划,令柳潭里的两个团战斗群同时而且迅速撤向下碣隅里。因此,师在19时20分命令两个团战斗群同时撤退。两上团战斗群重新制定了如下的联合计划,12月1日晨下达了命令。
“第5和第7团战斗群,沿柳潭里至下碣隅里道路迅速向下碣隅里前进。首先以步兵逐次夺取道路两侧的要点,车辆纵队在其掩护下沿道路前进。以一部利用夜暗突破敌之间隙,实施越野机动,秘密地先向德洞山口行动,救出巴伯连的同时占领山口的要点,掩护主力通过山口。前卫营为第5团第3营。担任越野机动的部队为第7团第1营。在向南边开始进攻之前,以第7团第3营主力夺取1542高地,另以一个连夺取1419高地,为主力发起进攻获得立脚点。”
撤退开始是12月1日8时。第7团第1营1日黄昏出发。第5团第3营8时开始撤退,超越第7团第3营,作为前卫营沿道路向南方前进。第5团第1营9时30分撤退,在1100高地至长津湖西南端占领阵地,掩护主力的北侧。主力通过后掩护其左侧面。第5团第2营开始确保1294高地,掩护第5团军3营和第5团第1营撤退。到1276高地和第7团第1营换班,掩护主力的西北侧。主力通过后作为后卫。
第7团第1营和第5团第2营换班后,1日黄昏,超越1194高地的第7团第3营的H连,以越野机动突破中国军队的间隙,向巴伯连阵地前进,并协助它确保山口的要点。第7团第3营确保1542高地和1419高地,支援第7团第1营和第5团第3营的超越,尔后掩护主力的右侧面”。
另外,决定让装备有7602毫米火炮的唯一的1辆坦克(M-4A3)和尖兵一同前进。其乘员已经从下碣隅里乘直升飞机到达了。
为了不中断火力支援,决定105毫米榴弹炮部队梯次前进。即派105毫米榴弹炮连靠近先头部队前进。这支炮兵在行程中间的新兴里附近占领发射阵地,对后续部队进行掩护射击,在其他炮兵部队转移期间不使掩护射击出现空隙。第11炮兵团第3营(欠上述的1个连)要在它之后,尽快地前进到新兴里附近的发射阵地。第11炮兵团第1营最初担任支援射击,尔后靠近后面前进。
155毫米榴弹炮,过于笨重庞大,不能敏捷地行动,所以决定在出发前先将炮弹打光,安排在车辆纵队的最后尾前进,以避免因那巨大的火炮和牵引车堵塞道路。
为了这次作战,必须尽量增加步兵部队的兵力。为此,主要是从炮兵抽调兵力,临时编成了26个步兵排。其排长几乎都是炮兵军官。特别是由第11炮兵团第4营(155毫米榴弹炮兵营)编成了9个步兵排,其中3个排配属给第5团,2个排配属给第7团,4个排在第11炮兵团第4营营长指挥下,担任掩护车辆纵队的任务。
为了收容途中可能发生的伤员和德洞山口巴伯连的伤员,必须事先在车辆中留下空余位置。因此,允许乘车的人员规定为因负伤或者冻伤而不能步行的人。为此,两位团长也是徒步行进。能够步行的轻伤员在车辆两侧前进,担任掩护,乘车的伤员也要携带武器,以准备在情况紧急时射击。阵亡者的遗体,不得不留在柳潭里,并为85名官兵举行了埋葬仪式。不丢下伤亡人员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好的传统。在此次战斗中,排长和班长冒着危险收容伤亡人员,为此而造成自己伤亡的事例不胜枚举。伤亡后必定被收容的信赖感,相互“拾遗骨”的战友爱,成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士气和团结的巨大支柱。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的确是一种迫不得已的例外。
埋葬在柳潭里的遗体,停战谈判成功后已回收送回美国。
插图66:从柳潭里后撤方案
三、中国军队的作战设想
中国军队27日夜进攻柳潭里,28日和30日夜进攻下碣隅里,但均未成功,受到很大损失,以后进行了休整和下一次作战的准备。第1陆战师虽被分割包围成许多段,但每个环形阵地的抵抗却意外地强,中国军队大概感到象“抱3个带刺壳的栗子”。在柳潭里的人员和车辆的匆忙活动和空投,直升机后送伤员等,表明成为瓮中之鳖的第1陆战师主力正在准备进行突围。注视着这种情况,指挥作战的宋时轮将军的头脑里,从全面情况判断,大概产生了如下的设想:
1、美第1陆战师的主力,试图从我军包围网中逃脱。
2、我兵团要在黄草岭山口以北捕捉和歼灭敌人。
3、主攻目标定为下碣隅里的第1陆战师一部。为此,要认真进行周密的作战准备,尽快地加以协调一致的进攻。
4、对柳潭里的第1陆战师主力,在其开始后退之后,在长隘路上予以进攻,捕捉和歼灭它。
5、在黄草岭山口完全切断第1陆战师的退路。
中国军队在将兵力向下碣隅里、古土里和黄草岭山口推进的同时,加强了柳潭里至下碣隅里道路沿线的阵地,完成了第1陆战师一旦从柳潭里开始突围就予以进攻的准备。
四、后退的开始
12月1日晨,第5团的第1、3营,阻止了中国第79师从北面的进攻。第5团第2营占领柳潭里西南的1294高地,阻止了中国军队从西面的进攻。第7团第1营在占领1276高地附近掩护西侧的同时,为预定在1日夜向德洞山口前进做了准备。第7团第3营为了进攻1492和1419高地,已进入进攻准备位置。2个团战斗群的管理部队和炮兵等忙于做乘车行军的准备。
8时,第5团第3营,接着,9时30分,第5团第1营都按预定计划开始撤退。第3营在其G连的掩护下有条不紊地撤退了。最后留在1282高地上的G连,和中国军队进行手榴弹战,估计它的撤退困难,便首先以飞机实施对地面攻击飞行(为防止危害自己部队,未发射实弹),威吓并压制住中国军队,在此期间进行撤退,当连后退到安全位置后,根据前进航空控制人员的指示,使用实弹对地面进行了攻击。炮兵前进观察员也和飞机协调,用105毫米榴弹炮对企图迫近G连的中国军队实施射击。营的81毫米迫击炮也密切支援了连的后退。而且对残存的弹药点了火,所以,整个1282高地呈现出发生了爆炸的样子。这样,G连就无一伤亡地园满完成了撤退。
第5团第1营也在其8连的掩护下井然有序地撤退。第5团8连作为最后的掩护部队在1240高地进行防御。这个连和G连不同,它为了隐蔽企图,悄悄地撤退,不要任何支援火力,利用建制的轻机枪的掩护射击撤退了。这个连也无一伤亡地撤退成功了。在此期间,1294高地上的第5团第2营退到1276高地,同占领该高地的第7团第1营换班,使该营有可能完成向德洞山口进攻的准备。
另一方面,第7团第3营,9时以H连对道路东侧的1419高地,以营主力对道路西侧的1542高地发起了进攻。这两个高地是分别从东和西两面俯视道路的要点,第5团第3营预定在其掩护下作为前卫营沿道路向南进攻。第7团第1营预定这一天的黄昏在1419高地超越该团的H连,利用夜暗秘密突破中国军队阵地的间隙占领德洞山口。然而,由于中国军队在这两个高地上构筑坚固阵地,进行顽强抵抗,所以,进攻几乎始终未取得进展。完成撤退的第5团,以第1营在长津湖至东南方入江江岸的1100高地之间、以第2营在1276高地,面向北和西北占领了阵地。在此前后,第7团第3营主力,正在进攻南边的1542高地,预定占领这个高地可与第5团阵地配合,构成对付来自西侧进攻的防御阵地。担任前卫营的第5团第3营,预定在第7团第3营夺取其进攻目标1542和1419两高地后,超越它开始进攻,但是,由于第7团第3营的进攻没有进展,所以两个营长协商决定,不管能否夺取1542和1419高地都要发起进攻,第5团第3营15时沿道路向南方开始进攻了。
预定以越野机动前往德洞山口的第7团第1营的预定出发地点是1419高地,该高地的中国军队阵地意外坚固。团长判断仅用第7团H连是不能夺取的,因此,中午投入了第7团第1营的A连,接着下午又投入B连实施进攻。这个高地上杂草丛生,所以美军的前进观察人员观察困难,未能发挥支援火力的效果。然而,对于在险峻易滑的山坡上攀登的美军来说,有了这些杂草反而便于攀登。不一会,飞机、榴弹炮和迫击炮的支援也逐渐有良好效果,19时3.0分占领了这个高地。
在这次进攻中,第7团第1营伤亡很大,第7团团长将H连配属给这个营。因此,戴维斯中校就指挥A、B、C和H4个步兵连了。
占领1419高地后,营长戴维斯中校立即调整组织,编成了应急的防御阵地。又将伤亡人员运到道路上,由此送往第3营的救护所。21时许,营调整完组织又出发了。
五、德洞山口附近的战斗
柳潭里至下碣隅里之间最大的要点德洞山口,27日黄昏由第7团F连占领。
插图67:德洞山口环形阵地
威廉·E·巴伯上尉是在11月7日刚刚被任命为连长的。他1940月3月加入海军陆战队,当了两年空降部队的士兵后,在太平洋战场同日本军队作战,1943年11月任命为少尉军官。以后由于在硫黄岛有战功,被授予银星章,是所谓从实战中“锻炼出来”的军官。
在占领德洞山口阵地时,他把搭帐篷的事放在后面,要求立即开始构筑阵地。对着装和武器保养要求特别严格,一丝不苟。连还配属有第2营火器连的重机枪班和81毫米迫击炮班,其兵力共有240人。在下碣隅里的第11炮兵团第3营H炮兵连(105毫米榴弹炮),对F连进行直接支援。
连在高地顶端面向北配置1个排(2个班为第一线,1个班为第二线),在其南边与其相连接向西和向东各配置1个排(各将3个班并列),连阵地成拱门型。在拱门底部反斜面上有连部和89毫米火箭筒班相连接,其下方道路附近设有连指挥所、60毫米和81毫米迫击炮阵地。
81毫米迫击炮对西北的石山进行了试射。因为从柳潭里去下碣隅里的第1汽车运输营的车辆纵队,在8点多钟以前呼呼隆隆地通过山口,所以,为了防止发生危险,下碣隅里的H炮兵连没有进行试射。
这时,中国第79、第89两个师对柳潭里开始了进攻。第59师切断了柳潭里和德洞山口之间的道路,同时迫近了F连阵地,其1个团已经悄悄地包围了F连。
F连第3排排长,1点多钟到阵地上转了一圈,在冻得象石头一样硬的阵地上没有听到任何盘问的声音。排长立即集合班长,大声训斥:“你们睡糊涂了!要睁大眼睛警戒”。一会,班长对士兵又摇晃又踢,还听到他喊叫:“别发呆!进行警戒”。2时许,排长再次巡察时,听到到处都有大声地盘问。
此时,柳潭里方向响起了激烈的攻防战斗的枪炮声。
28日2时30分,约1个连的中国兵,突然投掷手榴弹,乱打冲锋枪,从北、西、南3个方向进攻F连。从北面沿棱线突进来的中国兵,给在北面阵地上的美国海军陆战队2个班转瞬间造成了很大伤亡(35人中的27人),这两个班的剩余人员向位于后面的第二线班那里后退,高地的顶上又被中国军队占领了。在从北面进攻的同时,中国军队从西面和西北面也突了进来。
中国兵派来了新生力量,不间断地边投手榴弹边前进,海军陆战队员以回投手榴弹来应战。这样激烈的近战,各处都展开了,但是,海军陆战队员不允许中国兵进一步突入,很好地守住了阵地。
这次中国军队从环形阵地南侧道路方向开始向北进攻,造成60毫米迫击炮班的班长以下10人伤亡,并逼近了指挥所,所以,连长将指挥所和迫击炮班转移到反斜面。对从道路方向爬坡进攻的中国兵,以预先配置的重机枪予以射击,往下投手榴弹阻止了敌人。60毫米和81毫米迫击炮班的军士全部伤亡,所以,迫击炮继续由一等兵统一指挥战斗。
连长巴伯上尉,冒着敌火走到每个士兵面前,指挥战斗,进行鼓励。位于东侧的第1排,几乎没有受到攻击。在270℃的正面上展开的战斗,持续了一整夜。拂晓,以第1排主力向山顶反冲击,恢复了原来的主抵抗线。
6时30分,战斗大体上恢复了平静,到那时为止,连亡20人,伤54人,伤亡率约为百分之三十一。中国军队遗弃的尸体约有450具。
这时,连里的手榴弹已很少,剩下的迫击炮弹也只有10发了。连从伤亡的海军陆战队员和中国军队连亡人员身上收集武器、弹药和手榴弹,还请求空投补给。伤员在帐篷里容纳不下,就在雪中挖洞,放上鸭绒睡袋,收容在雪洞中,让他们轮流着到暖帐篷里休息。卫生兵将吗啡容器含在口中,让它溶化着来回的跑。但是,也有的伤员因血浆冻结,无法输血而不能得救。
下午,海军陆战队的R5D飞机 [ 注:R5D为C-4的军用型机。别名为“空中霸王”。引擎中型运输机。最大时速为483公里,载重量为14吨。飞行距离为3200公里。可运送人员50人。这种运输机1日下午在下碣隅里的跑道上着陆,后送39人;但从那以后认为有危险而禁止着陆了。 ] 空投了迫击炮弹和卫生器材。但是,很多弹药落在环形阵地以外了。对四周的高地,海盗式战斗机实施了对地面攻击,H炮兵连也从下碣隅里进行支援射击。
28日,从下碣隅里和柳潭里对F连派出了救援部队,但都被强大的中国军队所拦阻,未能到达德洞山口。
28日夜,F连的配置同前夜一样,但在阵地上的兵员数量减少了百分之三十。下碣隅里的炮兵,在午夜对F连环形阵地周围的中国军队实施扰乱射击,81毫米迫击炮对环形阵地东北方的石山、60毫米迫击炮对环形阵地北方的鞍部进行了射击。
中国第59师,昼间后退了,调整了组织,日落后再次开始了行动。22时30分,在下碣隅里方向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中国第58师开始进攻了。
29日2时15分,中国军队一部对北面的第3排在迫击炮射击后开始进攻。接着又从西北和西方实施全面的进攻。40至50名中国兵在北面突破第3排阵地,并突进到阵地内。突入环形阵地的中国兵,聚集在一起,开始大声喊叫什么。海军陆战队员将机枪转向后方射击中国兵,瞬间就将其歼灭。但是,来自北面压力很大,第一线班后退了20米左右。连长左膝被打穿,但他手扶部下坐下来继续指挥战斗。
29日晨,第3排进行反冲击,夺回了原来的主抵抗线。夜间的损失,美军亡5人,伤29人,中国兵死亡200人以上。
天明后,连的环形阵地周围有各样颜色的降落伞围绕着。海军陆战队运输机将其准确地空投到目标上,补给了弹药等。第6海军陆战队观测机队的直升机给SCR-300和SCP-619无线电台补给了干电池,但机体、机头被打穿了。空军的C-119飞行车箱运输机 [ 注:双引擎双机舱的中型运输机,1947年初开始使用,载重量为13.6吨,可输送人员62人。主要用于空降作战。 ] 空投的补给品,落在环形阵地西方500米处,昼间由于敌人火力封锁不能回收,到了夜间,在炮火掩护下收回了。
这样,补充了迫击炮弹、手榴弹、C类口粮和咖啡等。而且还送来了毛毯和担架,重伤员就可以不睡在地面上了。
当天下午,连长召集班长以上人员作了如下训示;
“……柳潭里的第5和第7团被包围,正在激战中,伤亡很大。昨(28)夜,下碣隅里环形阵地也受到强大的攻击,并被包围,与古土里的交通被切断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连不可能得到救援。今后,必须准备受到比以前更为激烈的进攻。设置在警戒阵地的饵雷和悬挂的照明弹要固定牢。我们海军陆战队只考虑要战斗得象个样子就行了。”
29日夜是平静的。午夜将过,30日凌晨2时许,中国军队用英语喊话说:“F连你们被包围了……中国军队给你们暖和的衣服和良好的待遇。立刻投降吧!”。对此,连以发射迫击炮的照明弹和机枪扫射予以回答。30分钟后,约2个连的中国兵,端着刺刀从道路南侧冲了过来。F连由于白天的空中补给,有了充足的弹药和手榴弹,所以,在迫击炮照明弹的照明下,机枪扫射,105毫米榴弹炮的定时射击和投掷手榴弹予以反击,将其完全击退了。
30日晨,直升机送来了无线电台的电池,运输机投下了补给弹药等。连第一次有了充足的备用弹药。到了黄昏开始下雪,新雪在4个小时内厚积7至8厘米。
12月1日,连长为了防止士兵因战况平静而松劲,让他们清扫连的地域。垃圾和罐头盒挖坑埋掉,伤员的装备收集到一处,死者的遗体排列整齐,用苫布覆盖起来。向北派出侦察兵,但由于中国军队的射击,几乎未能前进。中国军队不顾飞机、炮兵和迫击炮不间断的射击,进入掩壕内进行抗击。
12月1日夜,中国军队的进攻只是进行零散的远距离射击。此夜,柳潭里派出1个营(第7团1营)踏着积雪突破敌人封锁,前往救援F连。2日晨,F连连长了解到救援营在接近中后,用无线电与营长取得了联系,表示必要时可派出兵力,营长理解F连连长的心情,答复说没有必要。
2日11时25分,营到达F连的阵地,救援了该连。
F连被完全包围了5昼夜,仅以240人抗击着中国第59师的猛攻,受到了很大损失。连的伤亡约为百分之四十七,其中亡26人,伤89人,失踪3人,全部7名军官只有1人没有负伤。在连阵地的外侧,中国军队遗弃的尸体多达1500余具。
F连由于坚守了德洞山口阵地,在一周时间内牵制住中国第59师的主力约2个团,结果减轻了对柳潭里环形阵地的压力。
中国军队依靠兵力的优势,想用人海战术突击这个很小的环形阵地,进行了反复勇猛的冲击。但是,始终未能歼灭这个连。
F连坚持到最后,达成其目的的因素尽管可能很多,但是,特别不能忽视的一点是,连长巴伯上尉的坚强意志,正确指挥,全体人员的旺盛士气,团结必胜的信念,步、炮、空的协同,补给的作用。
另外,巴伯上尉和恰费拉达一等兵被授予了荣誉章。
六、夜间的渗透突破
拥有现代装备,重视火力的美军,夜间越野行动,采取从敌人间隙突破战法的战例,我认为是比较少的。
在柳潭里至下碣隅里之间的战斗中,第7团第1营采取的行动,大概就是这种少数的战例之一。
第7团战斗群群长利曾伯格上校在谈到他敢于采取这个战法的动机时说:“中国军队认为‘美军只会沿道路进攻’。而且,他们大概也不会想到,在飞机、炮兵和迫击炮不便实施支援的夜间,美军会进行越野机动。因此,为了出敌意料,就用夜间越野机动突破了敌人的间隙。”
朝鲜战争初期,由于美军拥有很多车辆,所以越野机动受到限制,有时在道路上一旦遭到伏击,往往就不能行动,从而造成重大损失。
第7团第1营营长戴维斯中校是在佐治亚工业大学毕业后进入海军陆战队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作为第1陆战师第1团第1营营长,在佩累利乌岛基地进行过勇敢的战斗,朝鲜战争后晋升为少将,成为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第1部(人事)部长,是优秀人物。营的大部分军官和士兵在7月接受征召以前,都是在办事处和农场工作的人员,师的预备役官兵比任何部队的比例都高。
营为了渗透突破,首先进行了如下准备。
用SCR-300便携式无线电台同柳潭里环形阵地联络有中断的危险,所以携带了通信距离远的AN/GRC-9背负式无线电台 [ 注:AH/GRC-9是为构成步兵团内和师内的无线电通信网而使用的携带式(也可为车载式)的AM中型无线电台。通信距离,电话为20公里,电报为÷45公里左右。电源便用车辆电池组、手摇发电机和干电池。 ] 。炮兵联络军官还携带了炮兵通信用的SCR-610背负式无线电台 [ 注:SCR-610是为构成炮兵射击指挥等的无线电通信网而使用的FM无线电话机。本来是车载用的,电源使用车辆电池组,也可从车辆上卸下来,用干电池在地上面使用。通信距离,地面上为80公里,空地是50公里。 ] 。航空联络军官留在团部位置,同吉普车载无线电台与支援飞机联络,接着以无线电与随营行动的前进航空控制人员联络,使其将支援飞机引导到营的上空,以便对地面进行攻击。
营的81毫米迫击炮和重机枪,各配备编制数的一半,即2门和6挺。为此,各个火器编有通常的两倍人员,这部分人可以多携带一些弹药。
食品,各人选择喜欢的携带4餐份。携带备用担架,上面放上追加的迫击炮弹和机枪子弹等。全部人员各自携带鸭绒睡袋,不仅用于伤员救护,还要准备营必须孤立地在山中进行数天野营时使用。全体人员都要携带一个备份的轻武器子弹袋,预备队连人员和营部人员最初要各自携带1发81毫米迫击炮弹。为了便于夜间行动,准备路标、向导和掩护用的炮兵射击的黄磷弹。
营于12月1日21时,以B连、营指挥班、A连、C连、营部班、H连的顺序,在夜暗中从1419高地出发了。因昼间战斗而精疲力尽的陆战人员,身背着沉重的负荷,不出声响地进入险峻的山中。
保持方向的方法,除靠指北针外,还准备利用星星判断,看山顶形状和利用炮兵射击的黄磷弹,但是,行入山谷后,星星看不见了,山顶的形状都差不多而难区别,黄磷弹陷入积雪中不易看到,哪一种方法也靠不住了。所以,除了将斗蓬蒙在头上,用手电筒看指北针保持方向外,别无他法。
进一步增加前进困难的是寒冷(根据炮兵记录为零下31°)、积雪和险峻的地形。纵队的先头在没膝深的积雪中艰难地前进,而后面部队在被踏实易滑的雪上行走,不断有人跌倒。跌倒的人,背着沉重的装备,还必须攀登深雪的山坡。正如团长所说的那样,中国军队决不会预料到美军会在夜间从山地前进,所以,美军初期并未受到抵抗。
先头部队在通过第二个山谷时,弄错了方向,开始向西南偏斜。那样走下去,就会走到中国军队控制的柳潭里至下碣隅里道路上,而在那条道路上美军炮兵已计划进行扰乱射击和拦阻射击,有误伤自己的危险。营长想要命令B连连长修正方向,但无线电不通,大家都戴着很厚的护耳,用传口令的办法也行不通。
因此,营长决定亲自带领无线电通信兵和传令兵跑到先头部队去。无线电通信兵和传令兵落到后边,仅营长一人到达了先头部队。恰好是纵队的先头开始攀登下一个陡坡的时候。好不易才向左修正了方向。正好是在将要进入中国军队阵地线之前的地方。修正了前进路线走了不大功夫,到达了高地的山脚。
这个高地是1520高地,在其东侧和西侧中国军队构筑了阵地。营在81毫米迫击炮和重机枪的支援下实施进攻,打垮了东斜面的中国军队约一个排,并占领了该高地。
营长命令营停止前进。调整组织。刚一停下,疲惫不堪的士兵象泥人一样地倒在雪中,忘记了寒冷和敌弹而想睡了。中国军队从东南方不间断地进行远距离的射击。军官和军士,又拍打又叫喊,拼命的不让士兵们睡觉。由于天气寒冷好象头脑也不那么灵活了。营长也不时地向连长核实自己是不是在正常地发号施令。疲惫不堪的士兵被赶了起来,勉勉强强地构筑了环形阵地时,已经是12月2日30时了。营在这里休息到天明。各连派出巡逻哨采取了以百分之二十五的人员警戒的态势。开始第一次用背负式无线电台(AN/GRC-9)与团联络。
2日凌晨6时,营开始进攻1653高地(德洞山)。地形险要,进攻极为困难。同飞机联络的无线电不通,未能得到充分的航空支援。同东侧的巴伯连(第7团F连)环形阵地的无线电台也不通,还有受到该连81毫米迫击炮射击的危险。
占领中间目标后,才沟通了与F连的无线电联络,这时,建议该连派出侦察分队进行引导。该连引导航空支援,而且以81毫米迫击炮射击支援了营的进攻。营在该连支援下,勉强地占领了1653高地,向连的环形阵地前进,11时25分到达了巴伯连的阵地。
营将22名伤员用担架运走。阵亡人员只是军医一人。另有2名士兵由于寒冷、疲劳和紧张引起精神失常,将其捆在担架上,不久就被冻死了。这样,完成了增援F连任务的第7团第1营,将F连纳入该营的指挥,在德洞山口一带构成环形阵地,迎来了2日的夜晚。
柳潭里的第1陆战师主力要撤到下碣隅里,必须确保的最大要点是德洞山口。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第7团第1营的果敢进攻和F连历时5天的顽强防御,确立了困难的后退作战成功的第一步。戴维斯营长由于这次作战有功而被授予荣誉章。
七、师主力的后退
前卫营
担任前卫营的第5团第3营,12月1日15时超越第7团第3营,沿道路开始向南进攻。塔普雷特中校指挥的这个营,在仁川敌前登陆作战中,作为先遣队占领扼制仁川港入口的月尾岛,掩护了师主力的登陆作战,所以,这次也作为前卫在先头前进。
将1辆M4A3坦克放在前面,其后是以2辆推土机(这是为了坦克或其他1辆推土机不能行动时,将其推除路外,避免阻碍车辆纵队的前进)、第5团H连的1个排、A工兵连的1个排、H连主力、随后是营主力的顺序在道路上前进。
对占领道路两侧控制地点的中国军队,以2个连分别在道路的左右展开,一面进攻一面连夜前进。
深夜,中国军队在迫击炮支援下开始猛烈的进攻,与营中间部队发生激烈的战斗。在这次战斗中,营受了很大损失,I连损失更大。
营在2日晨,新得到第7团第2营D-E连的配属。这个连是在柳潭里西北1282和1240高地战斗中伤亡大的第7团D、E两个连的生存者合编而成的。
营以D-E连在道路上,G连在左侧(东),H连在右侧(西)的部署前进。D-E连的后面是坦克和工兵排。他们必须一面进攻,占领道路左右侧高地的中国军队阵地,一面前进,所以其速度很慢。桥梁被破坏,工兵排一面修建迂回路一面前进。
3日2时到达了巴伯连西方约1公里的地点。前进在道路上的D-E连,此时也损失了大部分军官和军士,其战斗力已是相当弱了。
主力
12月1日夜,从柳潭里撤退的第5、第7团战斗群主力,象是围着道路上的车辆纵队似的,自西向东以第7团第3营(欠H连)、第5团第2营、第5团第1营的顺序占领阵地,以对付来自北方的中国军队的进攻。
而且,随着车辆纵队前进的进展,又以第7团第3营在其后侧,第5团第1营在其左侧,第5团第2营在其后方实施掩护。
中国军队从12月1日深夜至翌日晨,对这些部队和前卫第5团第3营实施了猛烈的进攻。
长长的车辆纵队,暴露在道路上,连试射也不进行的105毫米榴弹地部队,已无炮弹,炮管上捆着阵亡人员尸体的18门155毫米榴弹炮纵队,满载伤员的辎重车辆,好不容易挖掘好个人掩体,终日战斗而疲惫不堪的步兵部队等连接不断。而且,由于夜暗第1陆战师不能指望飞机的支援。
这种情况,对最擅于夜战的中国军队来说,的确是一举全歼第1陆战师主力2个团战斗群的绝好机会,也是实现毛泽东教导的“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的良机。
中国军队进攻先头的第5团第3营,给予重大打击,使I连只剩下20人,这在前面已经讲过了。中国第79师以第235团4个营,从1日午夜至翌日晨对1542高地东斜面的第3营开始了进攻。中国第235团的任务是“在日出之前,歼灭1542高地上的美国海军陆战营”。对此,第7团第3营原来的兵力是G和I两个步兵连。G和I连 [ 注:不是前卫营第5团第3营的G、I连。 ] 未能占领1542高地的山顶,而在其东侧斜面构筑了阵地。
中国第79师,利用夜暗从斜面上冲下来,迫近海军陆战营阵地。接近到海军陆战营阵地之前25米处,在迫击炮支援下开始突击。
G、I两连,在天明之前从斜面上稍稍后退,但得到营部管理连的增援,在1142高地和公路之间的斜面构筑了半园形防御线,此时的G、I两个连的兵力总共不到200人。
根据中国军队的记录,在此处“总共杀伤了100人”,而美军公布死伤共约30人。
第7团第3营的任务是掩护道路上主力纵队直到通过1542高地东侧为止。为此,营无论如何也要守住高地东斜面的阵地,阻止中国军队对道路上进行有效的轻武器的射击。天明后,压力稍有缓和,但中国军队仍以1个排左右的兵力反复实施进攻。
后卫
在第7团第3营北面是第5团第2营,它以重要地形1276高地为核心构成防御阵地,其任务是在主力通过后担任后卫。该营在“向武坪里进攻”中担任先头部队,这次作为主力的后卫,担任后卫任务。
从12月2日零时起,中国军队对1276高地开始进攻。使用机枪和步枪,巧妙地以火力和机动相结合,接近并发起冲击。
受到中国军队企图包围的进攻,左翼的1个排三面被包围,棱线的一角终于被攻占。
美军要求夜间战斗机进行直接支援。在60毫米迫击炮黄磷弹的指示和前线航空控制人员的引导下,出动了5架夜间战斗机,对距海军陆战营第一线200米以内对地面进行了火箭突击。营从拂晓到中午,和中国军队反复争夺棱线,掩护车辆纵队通过道路。接着,营在海盗式飞机掩护下作为后卫出发了。
侧卫
在第5团第2营的东北方,该团的第1营,面向北方占领了阵地,正准备对付来自柳潭里盆地和长津湖上的进攻。该阵地在地形上对北方有良好的视界和射界。12月1日21时,约100名中国后渡过结冰的湖面进攻过来,用迫击炮和炮兵火力于凌晨1时将其击退。但是,小部队的渗透却整夜未断。在此期间,中国军队受的损失较大,在C连的I挺机枪的正面,就有51具尸体。营在2日中午撤退,负责掩护主力纵队的左翼。
车辆纵队的前进
在道路上前进的车辆纵队的部队区分和兵力等,大致如下。
第5,第7团的大部分车辆,27日夜已经去下碣隅里了。留下的只有40至50台。炮兵是第1营、第3营(欠1个连,105毫米榴弹炮30门)和第4营(155毫米榴弹炮18门)总计火炮48门,车辆400至500台。工兵除A连一部外,几乎都已配属给前卫营。
准确的情况不清楚,但在先头支援前卫营的炮兵H连(105毫米榴弹炮)在前面走,其后面为第5、第7团指挥所,团辎重队,各种补给和维修部队,炮兵第3营(欠H连),炮兵第1营和炮兵第4营的车辆跟随前进。
前卫的第5团第3营,占领道路两侧制高点后,满载伤员的车辆慢慢前进。车辆纵队前进期间经常留下步兵占领两侧制高点,步兵的兵力是不足的。即使一度占领了,当步兵前进后,中国军队也会再次渗透过来。然而,中国军队由于美军强有力的航空攻击等,却不能集结兵力进行大规模的进攻,而只能分散进行小规模的进攻。尽管如此,美军的车辆纵队屡次停止,伤兵和炮兵也都必须进行自卫战斗。
2日夜,仍在继续慢慢地前进。在遇到被破坏的桥梁修建迂回路期间,纵队停下来等待。中国军队通过美军步兵的间隙,逼近这些车辆纵队,进攻炮兵第3营,破坏了105毫米榴弹炮1门,车辆数台。炮兵以直接瞄准射击应战。
第5团第3营和第7团第1营的会合
12月3日晨,战场一带被15厘米厚的新雪覆盖,变成了美丽的银色世界。前卫的第5团第3营,派1辆坦克在先头前进,工兵中士率领的工兵排跟随其后。这个排最初有48人,但一直象步兵一样战斗,还要作为工兵排除障碍等,所以兵力逐渐减少,最后减少到17人。工兵排的后面,接着是G连。前夜,沿道路前进的D-E连,战斗力非常弱,所以和在左侧前进的G连换班,在主要道路上前进。
G连连长负伤,所以由资深的中尉代理指挥,D-E连再次编成2个排编入G连。H连在道路右侧(南侧)高地前进。第5团第3营以这样队形,继续向德洞山口接近。
另一方面,第7团第1营营长(戴维斯中校)指挥的A、B、C、F、H连,如前所述那样在德洞山口附近要点占领了环形阵地。F连有意生起火,诱使敌人火力,侦察敌人位置。据此,判明中国军队在A、B两连环形阵地南面和德洞山口东面高地占领了阵地。3日晨,第1营对这两个方向开始了进攻。营长戴维斯中校率领C和H连进攻阻止向下碣隅里前进的德洞山口东面中国军队的阵地。营后勤主任塔伊少校指挥A、B两个连进攻德洞山口南侧的中国军队。受到塔伊少校突然袭击的中国军队,放弃阵地向西南方向退去。在其前方,第5团第3营H连向北方前进。
第7团团长得到塔伊少校关于中国军队退走的报告后,便通知同行的第5团团长说:“一股中国军队正向第5团第3营方向退去。”
第5团第3营营长塔普雷德中校,没有预料到约1个营的中国军队会突然跳进自己的口袋里,但是,日出时在道路南侧的高地上发现了中国军队。营长判断,下碣隅里的炮兵射击,因射程关系效果不大,因而要求航空攻击。海盗式飞机到达时,正好云散天晴,发现了下面中国军队的身影,用凝固汽油弹和火箭弹进行了攻击。第5团第3营和塔伊少校的部队也对这个敌人从东西两面集中了81毫米迫击炮和重机枪等一切火力。这样,约1个营的中国军队到10时30分就被完全打垮,第5团第3营的H连占领了道路南侧的高地。
另一方面,第7团第1营也成功地打垮了德洞山口东北方的中国军队。
12月3日13时,第5团第3营到达德洞山口,与第7团第1营会合。这样,主力也到达了最大的要点德洞山口附近,这次突围行动几乎是同样成功的。
在此期间,前卫营的兵力在4天内损失约百分之五十六。具体情况是;12月1日为410人,2日为304人,3日为256人,4日为194人。4日G、H、I连的兵力分别为80、73、41人。
八、从德洞山口向下碣隅里的后退
车辆纵队到达德洞山口后,收容了第5团第3营,第7团第1营和第7团F连的伤员。由于车辆已载满了伤员,所以,让比较轻的伤员下车,空出些地方。
下车的患者在到下碣隅里之前,一直扶着车和车辆纵队一起行军。卡车的车蓬和牵引车的护板等都坐满了伤员,团长用的2辆吉普车也载满了伤员。
从山口起,坦克走在最前面,随后以第7团第1营的A、B、H、C连的顺序前进。接着,第5团第1营超越该团第3营前进。第7团第1营是为了掩护道路,预定在道路左右首先占领阵地。第5团第3营在24时前留在山口,充当靠近先头行进的第5、第7团团长和后卫营的无线电中继站。24时,第5团第3营营长令G连和H连前进,掩护炮兵车辆纵队,约1小时后,营的其余部队加入纵队之中。此后,第5团第2营超越第7团第3营,接着,第7团第3营作为后卫,在纵队最后前进。在步兵之中有炮兵和补给维修部队的车辆混合前进。每次停止,部队更加混乱。
在纵队上空不断有2架观测机飞行,通报敌人位置,海盗式飞机对纵队的前方和两侧进行对地面攻击予以掩护。12月3日,海军陆战队战斗机队6个中队(其中2个夜间战斗机队)进行了145架次出击,其中大多是支援这个纵队。纵队车辆的汽油缺了,立即以空投予以补给。
前卫营,白天由于有强大的航空支援,没有遇到强有力的抵抗,将其4个连配置在距下碣隅里4公里之间的要点上。16时30分,师长为了进一步保障继续撤退的顺利实施,以英国海军第41指挥分遣队(配属坦克1个排)从下碣隅里向撤退部队的方向前进。
3日19时50分,先头第1团第1营的先头部队,在距下碣隅里环形阵地入口500米停止。营在此整理了队伍,井然有序地进入环形阵地。
满脸胡须、面容憔悴的士兵,以整齐步伐昂首挺胸行进。随后是步行的患者,再后面是满载伤员的车辆跟进。伤员得到治疗,全部人员进入暖帐蓬,8天以来第一次吃上热食。但是,长长的纵队还在后面边战斗边前进中。
随着第7团第1营到达的是炮兵和第5团第3营等。后卫的第7团第3营,12月4日的14时完全进入下碣隅里环形阵地。
柳潭里至下碣隅里之间,路上距离为22公里,但由于道路不好,再加上边进行战斗边前进,所以,消耗的油料格外多。不足部分是由空投得到补充,继续前进着。但是,其中也有如下这样的部队。
例如炮兵第4营的8辆牵引车,在新兴里请求空投柴油约600公升。但是,部队到达迟了,加之空投地点不适当,没有弄到手,终于断了油料,不得不留下。部队反复努力,想方设法回收这些车辆。但每次都因中国军队射击而受到阻碍,只是增加损失。结果放弃了这8门和以前从道路上滑落下去的1门,共计9门火炮。这在此次作战期间武器损失是最大的一次。
这些火炮,为了不让中国军队使用,不久就以航空攻击破坏了。
九、关于柳潭里至下碣隅里的战斗
第1陆战师为了突破柳潭里至下碣隅里约22公里的路程,先头部队用了59个小时,最后尾部队用了77个小时。1小时前进约286至370米,前进1公里需要2小时40分至3小时30分。伤病员约1500人(其中约600人为担架后送的患者),全部带了回来。其三分之一是非战斗减员,主要是冻伤患者。155毫米榴弹炮9门,由于跌下山谷而无法回收,除几辆吉普车外,几乎全部装备都带回来了。
飞往下碣隅里采访过的《纽约先驱论坛报》记者马加列德·布金斯在其著作《朝鲜战记》中引用默里中校的话说:
“象是做了一场恶梦在打开血路的五天五夜,是海军陆战队里不曾有过的最坏的时候。……在柳潭里附近,我每天晚上都想大概不会再见天明了”。
关于这次作战成功的原因,师长史密斯少将说:“部队在广泛地分散,别说统一指挥,就连控制其行动也不是容易的。因此,各级指挥官必须有广泛的独断能力。……在严寒和困难的地形条件下,官兵的精神力量和军纪是此次作战成功的重要因素。而且,这种精神力量和军纪,是产生于正确的领导”(美国海军陆战队公开史料)。这大概应该说是至理名言。
其次,如果战术上考虑它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早期坚守了最大的要点德洞山口。即巴伯连五天五夜守住了德洞山口环形阵地,牵制了中国军队二个团。另外,第7团第1营以旺盛的斗志,以出乎中国军队的意料,不顾夜间、严寒积雪,在险峻的山中渗透穿行,同巴伯连一起坚守了山口的要点。而且在主力前进之际,夺取隘路左右的要点,从那里边掩护道路上的车辆纵队边前进的可靠战法也是成功的原因之一。
能够采取这种战法的第一个原因,是指挥官的强烈的责任感、体力和正确指挥以及士兵的勇敢战斗精神。飞机的直接支援和空中补给也起了很大作用。下面那样的事也是有利的。27日黄昏,使用补给的回程车辆将柳潭里全部伤员运送到了下碣隅里,从而大大减轻了负担。而且这时为多领取一些补给品,尽量多向下碣隅里派去了车辆。然而,这些车辆由于中国军队切断了道路再也没有返回柳潭里。
这样,固然减少了一定的补给品,减少了收容伤员的能力,但是相反,却缩短了车辆纵队的行军长径,可以说,既提高了部队行动的灵活性,也为步兵掩护提供了方便。
再次,2个团战斗群始终是紧密协同,共同作战的。这可能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严寒条件下进行复杂、困难的后退和在重围下撤退的战斗中,这种协调往往容易破坏,认识到这个问题最好加以重视。
中国第59、第79、第89师,对长隘路上拉得长长队形的美第1陆战师的全正面展开了进攻。这正是各个击破的绝好时机。但是,尽管在兵力上中国军队占绝对优势,而在火力上美军则远比对方强。中国军队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进行反复突击。他们自负精神力量优越实施突击,美第1陆战师也夸耀其传统而坚决地战斗。当战斗意志和精神力量不相上下的时候,决定胜负的关键,还是取决于有组织地运用火力以及各种战斗力的能力。
在火力、通信和补给等方面占优势的第1陆战师,一面抗击中国军队的顽强进攻,一面好不容易走到下碣隅里。在此期间几乎是不睡觉不休息,体力消耗达到极限以前,到达了下一个据点下碣隅里环形阵地。即在适当的距离上设置下一个据点对第1陆战师也是一件幸事。
如果中国军队在这之前占领了下碣隅里,美军的2个团战斗群恐怕不能完整地从柳潭里撤到下碣隅里。下碣隅里的补给品可能成了中国军队绝好的补给品来源了。
然而,从结果来看,中国军队分散了兵力,而没有集中全部力量进攻下碣隅里。我认为这与其说是宋时轮将军没有认识到下碣隅里的重要性和脆弱性,倒不如说是因为难以集中战斗力对下碣隅里实施进攻。即使是中国军队靠这险峻的山路迅速推进战斗力也是极其困难的,为此,不得不从最近的柳潭里进行逐次进攻。
另外,中国第27军关于在长津湖附近的作战,从战术上作了如下检讨。
“我们战术呆板。对敌估计过低,分散了兵力,上级部队过于分散,小部队过于集中。机动过程中,先头3个师之间的距离太大,营和连那样的小部队又太密集,兵力展不开。再有侦察不周密,因此,投入了敌人的火网,受到重大损失。……”(美国公开史料,根据缴获的中国军队文件)。
即从朝鲜战争初期及中国军队第一次介入时美军的战斗情况看,过低估计了美军,未进行周密侦察,白白地分散了兵力,只是反复地进攻,轻易地失去了最有利的战机。
第三节 从下碣隅里撤向古土里
一、一般情况
这样,柳潭里的2个团战斗群,虽经过艰苦的战斗,但幸运的是损失比预想的要少,12月4日下午,完全撤退到下碣隅里环形阵地。
在中国第9兵团的12个师看来,大概认为柳潭里的2个团战斗群等是不堪一击的。他们切断退路,包围进攻,企图一举歼灭敌人,但在进攻期间,美军的抵抗格外顽强,终于让它突围跑掉了。中国军队的12个师中第59、第79和第89师,使用在柳潭里、德洞山口一带,第80师在长津湖东岸的新兴里,第58师用来进攻下碣隅里,都分别受到相当的损失。但是,仍然拥有不少新师。控制下碣隅里平地东丘的是第58师。
兵团司令宋时轮将军大概吸取了失败的教训,企图全歼敌人,以避免犯以往的过失。
中国军队进攻下碣隅里的方案,据“美国海军陆战队公开史料”和“北朝鲜公开资料”判断,我认为大体如下:
1、下碣隅里的美国第1陆战师,现在正准备经古土里至真兴里向咸兴突围。第9兵团将向下碣隅里的第1陆战师实施主攻,并将其歼灭。进攻将在第1陆战师从下碣隅里开始后退,兵力分散时发起。这个时间大致预定为12月6日夜。
2、以强大的兵力 [ 注:指第58师等。 ] 进攻下碣隅里环形阵地的第1战陆师。
3、第26军(第76、第77、第78、第88师)在下碣隅里至古土里之间将企图退却的第1陆战师捕捉歼灭在道路上。
4、第20军令第60师南下黄草岭山口,第89师南下到麻田洞附近,破坏桥梁,封闭道路,切断古土里以北的美军南下道路,同时阻止南来的增援部队,在黄草岭山口捕捉歼灭企图逃跑的美军。
5、以一部经社仓里至黑水里占领咸兴。
第1陆战师经过审讯俘虏,弄清楚在师的地域内有7个中国师,即:第58、第59、第60、第76、第79、第80和第89师,而且判断第77、第78师正向增援距离内接近中,另外,还判明在下碣隅里至古土里之间有第58和第60师等部队。
中国军队已经炸毁了下碣隅里至古土里至真兴里道路上的全部桥梁、封锁道路的工作正在进行。架设在古土里断崖上的重要桥梁,4日下午判明已经被炸毁。与柳潭里的撤退不同,这次对拥有很多车辆的第1陆战师来说,这些桥梁被破坏是个重大问题。
一方面,由于西部正面的第8集团军继续后退,中国军队的迅速进攻,已难以构成平壤至元山防御线,遂于5日放弃了平壤。美国这时可以用于增援的兵力,仅有本土的第82空降师了。当时在欧洲的也仅有1个步兵师和3个装甲骑兵团。另一方面,共产党方面的兵力,除100多万的中国军队外,仅远东就有大约30个师的苏军。在欧洲正面苏联配置了数百万地面部队,而法英等在欧洲的地面部队则极其微弱。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上将到日本和麦将军进行会谈。杜鲁门总统声称:“使用原子弹也在所不惜”,英国首相艾德里因而匆忙访问华盛顿也就是这个时候。
正在这个时候,全世界在军事、政治等各方面都出现了不稳定的动向。
二、计划和准备
在下碣隅里有史密斯师长指挥的约1万人的兵力,除美第1陆战师外,还有第10军直属部队约1500人,美国陆军费士支队残存的385人,英国海军陆战队第41指挥分遣队125人,还有少数南朝鲜警察。车辆约有1000台。
这时候,马加列德·希金斯小姐访问了下碣隅里,有关当时第1陆战师的情况,在其著作《朝鲜战争》中作了如下叙述:
“我在下碣隅里见到这些被打得焦头烂额的官兵时,曾想,他们究竟还有没有力量再经受最后的一击而突围出去呢?官兵们的衣服破烂不堪,他们的脸也被刺骨的寒风吹肿,流着血。手套破了,线开了。帽子也没有了,有的耳朵被冻成紫色。还有的脚冻伤穿不上鞋子,光着脚走到医生的帐篷里。……第5团团长默里中校,象落魄的亡灵一样,与指挥第5团成功地进行仁川登陆时相比,完全判若两人了。”
12月4日北京电台广播说:“歼灭美国海军第1陆战师不过是个时间问题”。这样发展下去,虽然中国军队要集中兵力,进一步切断退路,协调一致地实施进攻,师必须迅速从中国军队的包围中突围出去进行后退。这对于非常缺乏地面兵力的联合国军来说,保存第1陆战师是极为重要的。
美10军在3日下午,对第1陆战师以作战指令第22号命令其:“尽快后退到咸兴地域”。然而,当时师带着很多伤员,必须首先进行后送,同时官兵们也需要恢复体力。有鉴于此,师长决定做好准备,预定6日开始撤退。
伤病员的空运后送
当时在下碣隅里环形阵地里,集中了5000多名伤员,带着这样多伤员,要突破重重包围的长隘路撤退到海岸,几乎是不可能的。从车辆数目来看,挤一点载运伤员是够用的,但是,要装载途中用的食品、弹药和油料就不行了。而且还必须抽出很多兵力照顾伤员。
另外,在作战期间,预计会发生新的伤员也无法收容。军医和卫生兵忙得没有办法。寒冷和人手不足,可能会使许多伤病员轻易地死去。这些问题,不仅不便于师的行动,也会给官兵的士气带来不良的影响。
师长准备在危急时使用的飞机跑道,已经从作战初期派遣师工兵开始修建,现又进一步督促加紧施工,工兵也积极响应,昼夜连续突击施工,结果于12月1日完成了。而且于1日下午,盼望已久的以空运后送伤员已成为可能,第一架飞机起飞,开始了后送工作。
患者是否需要后送,由师主治军医哈林上校决定。有时也有的患者拒绝后送,必须以职权强制实施。
空运,主要由远东空军的C-47 [ 注:C-47是DC-3的军用型。双引擎的中型运输机。最大时速为370公里,载重4.3吨,飞行距离2300公里,可运送人员21名。 ] 和海军陆战队的R4D(C-47的海军名称)运输机担任,直升机也予以协助。尽管只有1次4引擎的R5D也曾成功地着陆协助后送。后送人员情况,1日为311人,2日为960人,3日为464人,4日为1046人,5日为1850人,合计为4400名患者全部后送完毕。
重新开始作战的6日出现的伤员中,有137人也被后送了。另外,第1陆战师,不仅后送了伤员,还后送了137具尸体。第10军司令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对该师提出批评,但师长不忍心将遗体留下,仍继续将其后送。
补给和补充
在此之前,第5、第7团从柳潭里向下碣隅里后退时,师第4部(后勤部)就估计到师从下碣隅里向古土里后退期间所需的补给品。根据地面情况,补给品必须全部空运。其申请数量合计为372.7吨,主要由空军战斗运输司令部的C-119机实施空投,空军的C-47和海军的R4D等也参加了。第1控制分遣队负责管理下碣隅里的空运基地,在空降地域附近开设供应所进行分发业务。被补给的主要物资是榴弹炮、迫击炮和轻武器的弹药、手榴弹、汽油、柴油、食品和电话线等。因为是投在冻结的土地上,所以破损率很高,食品的7至8成、石油制品的7成不能使用。炮弹的4成严重损坏,运到火炮附近的不超过2.5成。轻武器弹药,只有4.5成不能使用。迫击炮弹要求数量几乎全部投下,但损失的程度同炮兵弹药一样。
有的落在中国军队地域内,有的在中国军队的火力控制下不能回收,还有的落在美军阵地附近被部队直接拿走使用,未加登记,实际上得到的正确数量并不清楚。与师的要求数量相比,这次所取得的数量是非常少的,然而,这些补给品特别是弹药、油料在以后所进行的作战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说是由于有空运才使这个师的行动取得成功也并不过分。
连日来,空军4引擎运输机以红、兰、黄、绿和桔红色降落伞,投下了食品、汽油和弹药等。降落伞代替围巾和毛毯用很受欢迎。可是,不久由于空中补给用的降落伞和包装材料不足,所以就需要回收这些东西,回收并后运了约100吨降落伞。还有多余的大量步枪、机枪、损坏的107毫米迫击炮、火炉、帐篷和打字机等也回收空运后送了。
这些运输机除运送弹药、药品和装备等外,还运来了补充人员。其大部分是仁川登陆到占领汉城作战期间负伤,在日本的医院接受治疗而恢复健康的人员。海军陆战队没有补充部队,因此,通常是直接返回原部队。此时,1日至5日到达下碣隅里的573人,第1团所属的人员全部补充给第3营,第5、第7团所属人员分别回原部队。
退却还是进攻
利用这些运输机而来的新闻记者除美国之外,还有英国和法国的,他们将下碣隅里的情况广泛地向各国作了报道。在记者中,有前面提到的《朝鲜战争》作者马加列德·希金斯。电视记者也来了,拍摄了那里的情况,向美国本土播放。这些记者避免中国军队夜间进攻的危险,通常在黄昏即返回咸兴。
在师长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曾议论现在即将进行的作战应该叫做“后退”(retiremen)还是“退却”(retreat)。白头发兰眼睛有学者风度的史密斯少将平静的说:
“退却,是被敌人所迫,向友军保持的后方地域转移,但是,这次作战,后方也被敌人占领着。而且,打垮敌人也是我的目的之一。因此,我们不是退却,只是要对不同的方向实施进攻”。
记者们对此,以耸人听闻的标题报道,“说退却毫无道理。是对其他方向实施进攻”这样表述作为说明这次作战的象征性词句载入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史册。
空运撤退建议
5日战斗运输指挥司令官丹纳空军少将飞抵下碣隅里,建议以C-47“空运撤退全部兵力”。史密斯少将拒绝了这一建议,表示决心从陆路撤退全师。全师以空运撤退,对拥有强大航空兵力的美国来说,是可行的方法。但是,师长拒绝了。其理由如下:
如进行空运撤退,就必须逐次收缩环形阵地,抽出兵力运走。万一空运过程中,强大的中国军队进攻(这种可能性非常大),第1陆战师将会受到重大损失。重装备和补给的大部分物品不能空运,也必须加以破坏和烧掉。
为了掩护跑道,最后至少要留下1个连的兵力,而这个部队恐怕就要牺牲。还有,古土里的1个营要单独从黄草岭山口突围也是极其困难的,大概几乎也会被全歼。这些事情,是有损于海军陆战队的“不能对友军见死不救”的传统的。
作战计划
为了从下碣隅里向古土里突破,师长将下碣隅里的部队编成了如下2个团战斗群。
1、第5团战斗群(团长为R·L·默里中校)编成:
第5海军陆战团(欠坦克排)
第1团第3营(通过古土里时归还第1团战斗群的建制)
英国海军第41指挥分遣队
第1坦克营暂编排
第31步兵团坦克连(陆军)
第11炮兵团第1营 [ 注:第11炮兵团第1营和第11炮兵团并列,是因为前者由团战斗群直接运用。 ]
配属有第11炮兵团第2营D连(通过古土里时归还第1团战斗群)
第11炮兵团(加强一部和欠一部)
配属有第96野炮营分遣队 [ 注:实际上由炮兵团第4营(欠L连)和部分陆军炮兵编成。 ] (陆军)第1工兵营A连
第1工兵营分遣队
第1通信营分遣队
师第2辎重队(队长为H·T·米伦中校)组成:
第10战斗工兵营D连(陆军)
第1通信营分遣队
第1卫生营分遣队
第1勤务营分遣队
第1汽车运输营分遣队
第513汽车连(陆军)
第515汽车连分遣队(陆军)
宪兵连交通排
2、第7团战斗群(团长为H·L·利曾伯格上校)编成:
第7海军陆战团(欠坦克排)
第31步兵团暂编营(陆军)
第1坦克营D连
第11炮兵团第3营
第11炮兵团第4营L连
第1工兵营D连(加强)
第1通信营分遣队
师第1辎重队(队长C·L·班克斯中校)组成:
师司令部营分遣队
第10军司令部分遣队
第2海军陆战队战术航空控制队航空支援班
第1通信营分遣队
第1卫生营分遣队
第1勤务营分遣队,配属有:
第1军械分遣队
第10军军械连分遣队(陆军)
第7汽车运输营分遣队
第1汽车运输营(欠一部)
宪兵连
另外,位于古土里的第1团团长指挥的团战斗群编成:
第1团战斗群(团长L·B·普勒上校)
第1海军陆战团(欠第3营、坦克排)
第31团第2营(陆军,加强)
第7海军陆战团分遣队 [ 注:位于下碣隅里的第1团第3营,首先配属给第7团战斗群,到达古土里时归还第1团战斗群的建制。位于古土里的第7团人员及第41指挥分遣队人员,首先配属给第1团战斗群,待本部队到达古土里时再分别归建。 ]
英国海军第41指挥分遣队 [ 注:第5团战斗群通过古土里时归还原建制。 ]
侦察连
第1坦克营B连(加强)
第11炮兵团第2营(欠D连),配属有:
第11炮兵团第4营L连
第7汽车运输营的A、B连
第1工兵营分遣队
第1通信营分遣队
第1卫生营与D连
第1勤务营分遣队
师司令部营分遣队
第1军械营分遣队
第1汽车运输营C连(加强)
第1团地域内的各种陆军部队
师的作战方案概要如下:
师沿下碣隅里至古土里至真兴里至五老里至咸兴公路迅速向咸兴前进。下碣隅里的所有部队均配属给第5和第7团战斗群,编成2个群,按第7、第5团战斗群的顺序,首先向古土里,接着向咸兴前进。到达古土里后,第1团战斗群担任后卫。在第7团战斗群开始南进的同时,第5战斗群进攻东丘,攻占和确保该地,掩护师的南进。
通往古土里的道路左右各700米正面的中国军队,要以步兵将其驱逐。炮兵要梯次前进,以便不间断地实施火力支援。
补给品和装备品全部带走。不能带走的物品全部烧毁或破坏。
进攻开始时间预定为12月6日6时。
各部队的任务(要点)如下:
第5团战斗群(配属有第1团第3营和英军第41指挥分遣队),从12月5日中午起担任下碣隅里环形阵地的防御。进攻开始日的凌晨,以一部进攻东丘,攻占该丘掩护第7团战斗群南进后,在第7团战斗群的后方沿下碣隅里至古土里的道路前进,掩护师的后方。随后,在从古土里向咸兴前进期间作为师预备队,跟随第7团战斗群前进。
第7团战斗群(配属陆军暂编营),为师的先头团,沿下碣隅里至古土里至真兴里至咸兴公路向咸兴地域前进。
古土里的第1团战斗群(在师主力到达古土里之前,欠第3营)坚守古土里和真兴里,掩护师主力到达和通过。师主力通过古土里后担任后卫,在师主力向咸兴地域前进期间,掩护其后方。
师指挥所6日作战开始后,尽快从下碣隅里出发,乘飞机先抵古土里。
12月6日作为作战开始日,除第5、第7团战斗群需要休息和编组部队外,担任计划和准备工作的参谋人手不够也是一个原因。即副师长正在回美国的途中,第一部长(人事)负伤,第4部长(后勤)在兴南师的后方指挥所担任后勤指导,第4部长助理(中校)随同德赖斯代尔支队行动,去向不明。随同德赖斯代尔行动的司令部人员出现不少伤亡,很多业务人员作为战斗人员守在阵地上。从这些情况看,协助参谋工作的人也非常少。然而,计划的拟定工作仍如期完成了。
这个作战计划的要点,就是在飞机的掩护下,首先将师分为2个群,在各个团战斗群群长的指挥下,即使付出代价,也要强行沿道路到达古土里。
采取这种战术主要是因为掌握了制空权,此外,从下碣隅里到古土里的道路两侧比较开阔,视界和射界都比较好。对于道路左右各约700米处的中国军队,以步兵进攻加以驱逐,以防止他们用轻武器对道路上的纵队进行有效的射击。对更远的目标决定以迫击炮、炮兵火力和直接航空支援实施突击和压制。对5公里以外目标,决定由海军飞机自由攻击,使中国军队难以集结和移动。
就是说,本计划成功不可缺乏的是强有力的航空支援,这也可以说是计划的根本。以下叙述其具体内容。
第1海军航空联队拟制的航空支援计划概要如下:
从6日7时开始在下碣隅里上空实施直接支援。作战期间以24架飞机在纵队前后左右进行掩护。还要用另外的飞机向道路左右的棱线、道路的接近路进行搜索攻击。夜间也以夜间战斗机实施支援。道路左右5公里(也有的说是3.2公里)之内航空支援在地面部队的指挥下,通过前线航空控制人员进行,而对5公里以远则由飞机自由攻击。
一天中出动飞机数(架次)计划如下:
连浦机场的海军陆战队航空部队……100;
航空母舰巴顿·斯特雷德号…………30;
快速航空母舰4艘(莱特号、巴里·福基号、菲律宾海号、普林斯顿号)专门担任对第1陆战师的直接支援…………………100以上;
第5航空队的战斗轰炸机…………若干;
第5航空队的中、重型轰炸机……若干。
另外的两艘航空母舰(凡尔登号、西西里号)预定6至7日到达。
这次航空支援是整个朝鲜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另外,关于地面部队的行动也作了如下规定。全部人员在车辆纵队的侧方徒步行进,掩护车辆纵队。但是,正副驾驶员、无线电通信号和伤员等乘车。停止期间,车辆纵队各自构成环形防御阵地。不能行驶的车辆,为了防止阻碍行进,暂时推到道路一侧。纵队通过完毕仍不能行驶的车辆要加以破坏。指定了9个控制点,用以掌握前进的进展情况和要求等。
为保障火力支援的不间断,炮兵以连为单位梯次前进。当时在下碣隅里的炮兵如下:
第11炮兵团第1营(105毫米榴弹炮3个连)
第11炮兵团第2营D连(105毫米榴弹炮)
第11炮兵团第3营(105毫米榴弹炮2个连)
第11炮兵团第4营(155毫米榴弹炮4门制的2个连)。
另外,第2营的105毫米榴弹炮1个连从古土里支援此次作战。
炮兵第3营主力的2个连和第4营的L连,在第7团战斗群辎重队前面行进,途中第3营的2个连去古土里的中间地段占领发射阵地支援进攻。第4营的L连仍旧继续南进,到达古土里后即占领发射阵地,与在古土里的第2营的1个连一起向北方射击,全面支援师的南进。
留在下碣隅里的第3营的1个连和第4营的1个连,最初从下碣隅里支援第7团战斗群作战,根据另外命令开始南进。
第11炮兵团第2营D连配属给该团第1营,共有4个105毫米榴弹炮兵连直接支援第2团战斗群作战。第2团战斗群前进时,炮兵2个连在第5团战斗群辎重队前面前进到去古土里的路程中间,占领发射阵地,向北方进行射击。留下的2个连,最初担任从下碣隅里进行火力支援的任务,在先行出发的2个连进入发射阵地后再开始南进。
这样,在下碣隅里和古土里的中间,计划总有2个炮兵连以上占领着发射阵地。师工兵参谋准备排除和克服障碍。并且拟制了师通过后以爆破等手段设置障碍的计划。
在管理命令第20-50号(作战命令第25-50号附件)中规定了管理事项。如前所述,作战命令中,将后勤和有管理关系的整个部队编成师的第1和第2辎重队,分别由第1勤务营营长班克斯中校和第1坦克营营长米伦中校作为辎重队指挥官,各自配属给第5和第7团战斗群,在各辎重队内每个车辆纵队再指定1个指挥官,这个指挥官,各自以无线电台与辎重队指挥官保持联络,指挥各梯队的前进和自卫战斗等。
食品和弹药,要让每台车辆平均携带。C口粮共计携带2日份,将其分配给每个人和车辆。B口粮 [ 注:B口粮是肉、乳制品、水果、蔬菜等野战食品中除去腐败的品目。 ] 中选择必需的以车辆装载。
弹药,每人携带个人装备武器的1日份。各团战斗群的车辆,首先至少各装载1日份。另外,剩余的弹药分配给各团战斗群车载。师的车辆装载不了的弹药,按后面提到的销毁计划进行销毁。
下碣隅里的伤员,在作战开始之前,已全部空运后送,但在作战开始后初期发生的伤员,要先送往下碣隅里,然后用运输机后送。随着作战的进行,向下碣隅里后送和使用下碣隅里飞机跑道已很困难,所以,死伤人员要用鸭绒睡袋包裹用车送到古土里,重伤员直升机后送。
4日,师下达了销毁不能带走的物资的命令。目的是撤退后,下碣隅里的补给品和装备一点也不留下,防止中国军队利用。据此,各级指挥官要负责处理自己地域内的一切剩余补给品和装备。补给品仓库剩下的所有种类的补给品和装备,由第1控制分遣队指挥官负责销毁。各部队指挥官和第1控制分遣队指挥官,要在销毁之前,将其种类和数量报告师司令部(第4部)。为销毁而使用油料和弹药,必须得到师长(第4部)的批准。
师长首先命令烧毁相当于13500美元的军用小卖部的物资。因为需要空出车辆。但是,那些物资大部分是糖果、饼干,因此又改变命令,将这些东西分配给士兵。在下碣隅里环形阵地内,出现了满脸胡子的男人们,大口吃着太妃糖走路的情形。不仅比冻结的C口粮好吃,而且也不坏肚子。
行动开始的准备
师长从12月4日就召开各部队长会议,5日8时根据前述计划下达了第25-50号作战命令。第10军军长也于4日下午飞抵下碣隅里,批准作战计划,举行授勋仪式,鼓舞士气。
12月5日中午,第5团战斗群接替下碣隅里环形阵地的防御任务,把第5团的3个步兵营和配属的第1团第3营都配置在环形阵地上。这样,在环形阵地上配置了全部步兵。第5团第2营进入东丘西斜西山腰的阵地,准备翌日晨对东丘的进攻。
第7团战斗群也于5日夜准备翌日晨沿着去古土里的道路进行作战。
5日夜,中国军队也没有对下碣隅里实施进攻。中国军队在没有制空权的不利条件下进行部队移动和集中等,准备从6日夜开始对下碣隅里的进攻。并且进一步切断了从下碣隅里至古土里至真兴里道路。他们已经破坏了架设在山口下陡坡上的水门桥,构筑了压制该桥的阵地。
5日渐近黄昏,古土里出现了暴风雨前的寂静。20时10分,美空军的2架B-26(双引擎的轰炸机,搭载12.7毫米机枪、130毫米火箭和炸弹等)突然扫射、轰炸了下碣隅里,惊动了下碣隅里的美军。海军陆战队的夜间战斗机为了侦察离开了下碣隅里的上空,但是,决定立即召唤1架返回下碣隅里上空担任掩护,以避免再次发生这种事故。夜间战斗机驾驶员威尔逊海军中尉说,从无线电中受领了“攻击下碣隅里”的命令,这也许是中国军队使用缴获美军的无线电台下达的假命令。
下碣隅里的美军炮兵,从5日夜到6日晨,对下碣隅里至古土里道路及其周围进行了炮击。155毫米榴弹炮为了避免破坏道路,进行了近炸引信(VT)射击 [ 注:近炸引信射击,是使用近炸引信的射击。在炮弹到达距地面一定高度时爆炸。弹片从上往下落,所以对地面及堑壕内的人员有很大的杀伤效果,但不破坏道路。所谓近战引信是利用电波的多普勒效果,在距地面一定高度时爆炸的引信。 ] 。这种炮击的目的之一是将下碣隅里剩余的炮弹打光。
三、第7团战斗群的南进
第7团战斗群的任务,是在师的先头前进,为主力开通道路。这个团战斗群中包括拥有大量物资器材的师第1辎重队。
中国军队破坏了下碣隅里至古土里的全部桥梁,并利用损坏的车辆在共计9个地段堵塞了道路。
团战斗群为了弥补其步兵兵力的不足,必须将其他兵种的官兵作为步兵使用。例如,将炮兵300人编入了步兵营。
作战开始时,团战斗群的基干第7团的兵力共有2200人(是编制数3900人的百分之五十六点四)。最初的前进队形见插图
插图68:第7团战斗群的前进队形
6日凌晨,下碣隅里一带笼罩着浓雾。4时30分,担任掩护主力右侧任务的第7团第1营(戴维斯营),在主力前进之前攻进岛内里西南的小山,突然袭击了正在打盹的24名中国兵,很容易地占领了该山。
第7团第2营的任务是沿道路前进,打通道路。该营由D-E连和F连(巴伯连长已经后送,由团负责宣传的 韦尔中尉任连长)两个连与配属的1个坦克排组成。
6月30日,F连从环形阵地出发,作为师的先头分队沿道路南进。其前进速度规定为4英里(约6.5公里)。当前进不到50米时,受到了突然射击,出现了伤员。连长韦尔中尉和各排长大喊“继续前进”,该连继续前进了。伤员后送到下碣隅里,由等在那里的运输机后送了。中国军队将先头的F连和坦克排放过去2公里后,对后续的营指挥班、D-E连、火器连进行了猛烈的射击。随后,中国军队坚守东丘及其南面高地一带,从道路东侧阵地对营实施了进攻。
不凑巧,由于下雾,视界不好,得不到航空支援。2个步兵连和坦克排立即展开,对中国军队实施了反击。不久,雾消散了,海军陆战队飞机和81毫米迫击炮进行支援。这样以来,压制了中国军队阵地,先头F连和坦克排在12时左右又开始南进了。
在这次战斗中,副营长和D-E连连长等负伤,F连在德洞山口环形阵地防御时的军官中,仅剩下的丹少尉也阵亡了。由于这次战斗,第7团战斗群长时间不能前进,然而,在此期间,第5团战斗群对东丘实施了进攻。阻止第7团战斗群的中国军队阵地上方的棱线,14时30分被第5团占领了。
第7团第2营,又受到来自独秀峰的射击,暂时停下,实施火力压制,重新开始前进。然而,来自东侧的射击逐渐激烈起来,在松亭里附近,不得不因中国军队的射击再次停止前进。
中国军队的这个阵地,从西侧高地上的第1营能观察到,但第2营和飞机都不能确定其位置。因此,想利用第1营的观察,以第2营的迫击炮射击,由于无线电不通而没配合好。然而,F连配合D-E连和暂编陆军营,15时许清剿了这个中国军队的阵地。
在此期间,在西侧高地上前进的第7团第1营,指挥3个连交互跃进超越,击破轻微的抵抗,继续前进,掩护了团的右翼。
陆军暂编营担任击破东侧(左侧)高地的中国军队的任务,但由于不能沿棱线前进,所以就在比道路稍低的斜面上,一面进攻中国军队阵地,一面前进,掩护了主力的左翼。团辎重队及其后面的第7团第3营,稍稍前进一点就长时间地停下来,然后再慢慢地前进。
中午前,发现中国军队象蚂蚁一样的纵队从东侧高地向道路方向前进。这可能是和其第60师换班的第26军的一部,新担任封锁下碣隅里至古土里道路的任务。
中国军队大概是企图利用下碣隅里美军开始南进,乘其战斗力分散在路上和环形阵地的弱点,从侧面实施进攻,以求在这次一举将敌人歼灭。大概为此,以精锐的第26军4个师接替60师而向前推进。但是,由于运输手段缺乏,补给不足,气候寒冷,山路险峻,加上美机的攻击,4个师中的第76和第77两个师,5日到达下碣隅里,其他2个师(第78和第88师)未及时到达。
中国军队进攻第1陆战师的侧面,是想企图将其一举歼灭,其进攻时间大约是以夜间为主。因为,从以往的经验看,昼间有强大的美军空地火力,实施大规模进攻是困难的。从中国军队的“训练科目是以提高射击、刺杀、投弹等技术水平为主,提高战术水平为辅,特别要以夜战训练为重点来看,对夜间进攻和近战特别自信。就是说,只有夜间才能充分发挥中国军队的特长。
沿道路东侧台地前进的中国军队,在海军陆战队飞机对地面攻击期间,隐藏在山谷及雨裂中,当飞机离去后再集合起来继续前进。炮兵的射击也不能阻止其前进。在这样情况下,第1陆战师必须加快前进速度。随着黄昏迫近,中国军队的活动活跃起来,前进到距离道路1200米的地点。进一步迫近的中国军队,一受到美军侧卫的攻击就后退了。想诱使它脱离纵队,但并没有成功。因为美军步兵的任务是掩护道路左右各700米的范围,所以没有追击得太远。
第7团战斗群的先头部队,在天黑之前前进了约5公里,不到全程18公里的三分之一。天一黑,中国军队的抵抗更加强烈。显然,不一会就要实施其擅长的夜间进攻了。
然而,美军入夜后仍继续前进。20时,第7团第1营,从西侧高地下来,沿山谷的西侧南进了。22时,在下碣隅里南方8公里处的1182高地西侧,由于中国军队的机枪射击,迫使第2营停了下来,美军以坦克的射击摧毁了该机枪阵地,午夜24时,再次开始前进。在中国军队以损坏的车辆堵塞道路的地方,用推土机将其推掉,打通了道路;在桥梁被破坏的地方,工兵又修理桥梁,又修筑迂回路。最后的数公里,只遭到轻微的抵抗,第2营的先头部队于7日5时45分进入了古土里环形阵地。从下碣隅里出发后,用了大约23个小时。疲惫不堪的陆战队员挣扎着走进暖帐篷,象死人一样地开始睡了。然而此时,在下碣隅里至古土里的道路上,还有接连不断的纵队在前进,彻夜沿道路前进的第7团战斗群,继续和中国第26军战斗着,在下碣隅里的第5团战斗群也和中国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
另一方面,在第7团战斗群左侧前进的暂编陆军营,由于伤亡增大,战斗力减弱,所以由第7团第3营接替它,除担任原来掩护团辎重队后方的任务外,还担任掩护团战斗群左侧的任务。
到了6日夜,中国军队对团辎重队的车辆纵队的进攻更加激烈,21时许已迫近到手榴弹投掷距离以内。因此,第7团第3营营长哈里斯中校(第1海军航空团司令官哈里斯少将之子)以手中掌握的3个步兵连中的2个连展开在车辆纵队周围,击退了敌人。另外,从7日2时至4时,用另1个步兵连和1个坦克排,扫荡了1182高地附近的中国军队的阵地。
2时,因为修理桥梁,团辎重队停止时,受到了中国军队的攻击。受到最猛烈攻击的是团指挥班,副团长负伤,其驾驶员阵亡,团的2名参谋和牧师等也阵亡了。负责指挥第3营掩护辎重队的哈里斯中校,在混战中下落不明(后来判断是阵亡了)。车辆上的伤员和遗体渐渐增加。在第3营副营长莫里斯少校指挥下,于7时到达了古土里。但是,先到达的第2营和这个第3营都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
11时,第2营和第3营受领了如下任务:“立即返回北方,在古土里1182高地之间占领阻击阵地,掩护师主力在道路上前进”。两个营匆忙地再次向北前进了。在这次作战期间,第2营救出了德赖斯代尔支队幸存的英国海军陆战队员22名。其中10名是附近居民秘密收容在家中,并对伤员给予了治疗。
12月7日17时以前,第7团的全部兵力抵达了古土里。然而,在第7团战斗群指挥下的师第1辎重队却仍在道路上前进。
师第1辎重队正在沿第7团开通的道路上前进。然而,即使第7团从道路两侧一次次驱逐了中国军队,团主力通过后,中国军队又以新的部队接近道路,对辎重队进行攻击。因此,从结果上看,辎重队反而被卷入了比步兵部队更加激烈的夜间战斗。
师第1辎重队,在第7团前进取得进展并开通道路之前,是在环形阵地内待机,6日16时才好容易从下碣隅里出发。前进约2公里后,中国军队利用黄昏,用迫击炮和机枪对第11炮兵团第3营进行攻击,炮兵象步兵一样展开进行战斗,将其击退。又前进1.5公里后,受到了迫击炮射击,数台卡车着火堵塞了道路,纵队暂进停止。天亮时,中国军队500-800人又攻了过来。
H炮兵连全部和G炮兵连3门火炮,在第1汽车运输营的卡车之间占领了阵地,以40-500米的距离进行定时射击。这很突然,又由于地面冻结,所以没有时间象通常占领阵地那样固定炮架。中国军队虽然接近到约40米的地方,但美军炮兵经过2小时的连续炮击,阻击并击退了中国军队。
师司令部营还在卡车上架起轻机枪,除驾驶员、无线电通信员和伤员以外,都徒步在车辆纵队两侧前进,进行自卫战斗。到处受到中国军队的射击,前进迟缓。中国军队用迫击炮和60毫米(2.36英寸)火箭筒射击,数辆卡车起火,军乐队员在道路上架起2挺轻机枪进行了阻击。拂晓,约1连的中国军队逼近到30米处,以班为单位展开,投掷手榴弹后突击过来。其一部突入师司令部指挥班开始近战。该班的沙利文中尉是个6尺多的大汉,卡宾枪子弹打光了,把上着刺刀的卡宾枪投过去,眼看着它刺穿了对方胸膛,那些中国兵退走了。
司令部营带着160名俘虏。对不能步行的俘虏给予食品、油料和药品留在下碣隅里;能步行的俘虏,由宪兵连押护在司令部连前方行进。当中国军队突过来的时候,伏在道路上的俘虏,大都站起来想逃跑。中国军队向这些人影射击,美军也以火力阻止其逃跑,因而有100多名俘虏被打死。
天明后,具有火力优势的美军,行动容易多了。将隐藏在富盛里村庄里的中国军队驱逐后,开始寻找一周前在此处进行战斗的德赖斯代尔支队的阵亡者遗体(多是司令部人员和宪兵)。
这样,师第1辎重队于7日10时,即从下碣隅里出发后,用了大约18个小时到达古土里环形阵地。
如前所述,这次战斗是很有希望得到航空支援的,但不巧,6日夜云很多,夜间战斗机不能进行支援。7日2时左右,云散天晴了,夜间战斗机开始活跃起来,支援了地面部队。在海军陆战队航空控制队的控制下,3架夜间战斗机天明时对第1陆战师前方30米处进行了对地面攻击,压制了中国军队。另有5架昼间战斗机飞来,共投下了4吨炸弹和凝固汽油弹,在击破中国军队方面发挥了巨大威力。
在第7团和师第1辎重队的后面,有师第2辎重队和第5团跟进。第1辎重队到达古土里的7日10时,在下碣隅里担任后卫的第5团第2营开始准备从东丘撤退。
四、第5团战斗群的战斗
第5团战斗群的任务是,在确保下碣隅里的同时,夺取东丘,掩护第7团战斗群作战,尔后跟随其后向古土里前进。第5团战斗群的主要部队是,在第5团团长默里中校指挥下的第5团、第1团第3营和英国海军陆战队第41指挥分遣队。其作战方案是:“首先以第5团第2营夺取东丘,为第7团战斗群的战斗及确保下碣隅里环形阵地创造有利条件。
第7团战斗群从下碣隅里出发之后,师第2辎重队跟进,接着为步兵1个营、团辎重队、步兵第2营、第41指挥分遣队的顺序前进。另外,占领东丘的第5团第2营和配属的工兵一起最后撤出,作为后卫前进。”
12月5日中午,第5团战斗群承担了防守下碣隅里的责任,下午,默里中校迅速召集指挥官,下达命令而且作了说明。此时,团长强调了如下事项。
1、海军陆战队撤出战斗要象个样子。根据传统必须带走战友的遗体、伤员和装备。
2、不是退却而是向海岸进攻。
如前所述,6日凌晨,第7团战斗群开始沿道路前进了。紧接着第5团战斗群对东丘发起了进攻。
6日7时,第5陆战团的107毫米迫击炮对东丘开始了进攻火力准备。7时25分海军陆战队的海盗式飞机到达,进行轰炸、火箭攻击和机枪扫射,由于凝固汽油弹贮油罐不足,所以没有进行凝固汽油弹的攻击。可是,对隐蔽在阵地里的中国军队,并没有造成多大损失。
9时,第5团第2营,以D连在前,沿棱线开始进攻东丘。
中国军队自29日晨以来,占领丘顶,加强了阵地,所以,以激烈的射击进行了对抗。美军11时夺取了第1目标。调整部署后,进行了10分钟的炮兵火力准备,接着在12时50分开始了对最后目标的进攻。如前所述,第7团第2营向这个目标的下方进行了进攻。第5团第2营于14时30分占领了最后目标。这个目标,是控制自下碣隅里向南道路出口的要点,所以,营长命令D连占领阵地。
师长从6日凌晨起,在下碣隅里指挥第7和第5团战斗群的进攻。第7团战斗群报告说:“团战斗群已经压制了独秀峰,正进一步进攻枪亭里的中国军队阵地”,同时看到第5团战斗群不久也能占领东丘,确信作战成功了,便命令转移指挥所。
6日14时,师长乘直升机先抵古土里,随后指挥所人员也分乘轻型飞机和直升机飞抵古土里,立即开设指挥所,继续指挥作战,等待第7团战斗群所属部队的到达。日落后不久,中国军队对东丘实施大规模的反冲击。中国兵在迫击炮和机枪的支援下进行了反复的突击。海军陆战 团以坦克、81毫米迫击炮、60毫米火箭筒的燃烧弹、机枪、步枪和手榴弹等抗击。这次战斗持续到午夜前后,美军守住了东丘。
中国军队调整了态势,7日2时刚过,再次发起进攻。这次对下碣隅里环形阵地从北、东北、东、南,几乎四周同时实施了进攻。
这时,第7团战斗群的前进,迟迟不得进展,约有一半步兵在道路上正与中国第26军战斗,在下碣隅里的车辆纵队,调整队形,等待着出发。销毁剩余物资的火焰烧得通红,下碣隅里的确呈现出了临终的样子。
美军兵力分散在道路上和环形阵地内。现在对中国军队来说,正是战机,正是宋时轮将军期待已久的有利战机。应该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的时候了。
这次进攻对中国军队来说也是取得补给品的进攻,正如毛泽东所说的:“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中国军队在国内战争中,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使自己逐步强大起来,终于征服了中国大陆。对于有活生生经验的中国军队来说,大概已经把堆积在下碣隅里的大量物资看作是自己手中之物了。他们可能使每一个士兵都懂得了这次战斗的意义,从而提高其勇敢战斗精神,加强必胜信心。毛泽东指出:“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仗)的作风。”“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受到毛泽东教导的中国军队开始了进攻。
中国军队将主攻指向了东丘,在北面也实施了强有力的进攻。对在迫击炮、机枪等支援下,边以冲锋枪扫射边冲击的中国军队,海军陆战团以坦克、榴弹炮、无后坐力炮、火箭筒和机枪等进行抗击。曳光弹在夜空中划出道道火红的弧线。突击的中国兵的射影,浮现在照明弹青白光之下。这场激战持续了大约3小时。
中国兵对美军的火力屏障般弹幕射击,好象不知道“恐怖”这个词似的突进,一直接近到手榴弹投掷的距离之内。他们的勇敢精神,就连美国海军陆战队员也不禁为之感叹。海军陆战队员叙述当时的情况说:“中国兵这样多,这样顽强地反复进攻的事从未见过。”
美军配置在这个环形阵地的主抵抗线的火力密度比柳潭里的大。因为通过空中补给得到了大量的弹药。
3时,占领东丘南端阵地的第5团D连和陆军第4通信营等人员组成的暂编排,阵亡13人、伤50人而撤出了阵地,与第1目标上的E连会合了。
东丘西北麓的海军陆战队阵地。由于射界良好而且有3辆坦克,所以,中国军队对此处的进攻,没有成功,白白付出一些伤亡。日出后,东丘附近的第2营阵地正面看见约有800名中国兵的尸体。
中国军队对更西边的第5团第1营也加以猛烈的进攻,一部形成了突破口,但美军立即以预备队连进行反冲击,恢复了阵地,在这个营的正面,中国军队遗弃的尸体多达460具。第1营也受到了亡10人、伤443人的损失。这个正面以前是各种补给管理部队占领,成了弱点,然而,这次中国军队进行正式进攻时,占领阵地的却是久经战斗的步兵营控制的预备队连。中国军队从南方对第1团第3营也实施了进攻,但被火力击退了。
预定跟随第7团战斗群前进的师第2辎重队,从6日下午便调整队形等待出发,但直到午夜才仅仅从下碣隅里前进一点点。辎重队长听到走在前面的第1辎重队激烈夜战情况,即对第5团战斗群群长默里中校请求步兵掩护。
于是,默里中校变更了部署,在7日2时对几乎没有受到中国军队进攻的第5团第3营和辎重队,下达了在师辎重队前方前进的命令。
先头的第5团第3营决定,在掌握的2个步兵连中,令1个连沿道路前进,另1个连在左后方展开,采取掩护的态势,在其后方为团辎重队和师第2辎重队。
7日凌晨,第5团战斗群的先头部队开始前进。这时,第7团战斗群的先头部队已进入古土里环形阵地。
在师第2辎重队之后前进的是第5团第1营、第1团第3营、英国第41指挥分遣队。第41指挥分遣队是7日晨整装待发的。
头戴绿色贝雷帽的英国海军陆战队指挥分遣队员到底是英国人,秩序井然地列队进行了出发前的检查。军官在时时呼啸而来的子弹声中,走在队列中检查服装、武器等。还有的因装备保养不好等受了处罚。
不久,这个部队也出发了,10时,留在下碣隅里的部队,只有后卫的第5团第2营了。
第1陆战师从下碣隅里撤退时,计划烧掉和炸毁一切物资和设施,防止中国军队的利用。这样处理在严寒地区效果特别大。
不仅不让敌人利用食品以及其他物资,而且连御寒休息的地方也没给留下。在严寒地区,除食品和燃料外,特别是居住设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就是说,在严寒地区用以耐寒求生存的手段,其重要性不亚于武器弹药。例如,在古土里的第1团团长普勒上校,在11月下旬,因为运输工具不足,就出现了向古土里是首先运送弹药还是运送取暖设备的问题。这时普勒上校说:“如果活着,就能用刺刀战斗。生存是首要的”,从而要求运送取暖设备。这是深刻了解严寒地区作战特点的。
库尔德上尉受领了这个重要的爆破和焚毁任务。该上尉指挥的第1工兵营A连的一部和该营营部连的爆炸物班配属给了第5团。库尔德上尉把他们编成5个爆破组,每组1名军官、4至6名士兵。
从6日黄昏开始准备要烧掉和炸毁的剩余服装、食品和弹药等。还准备了炸车场设施。推土机将堆积如山的罐装和箱装的食品压坏后,在其上面浇了很多燃料油。第5团战斗群主力出发后,库尔德上尉的部队归后卫营营长罗伊斯指挥。
罗伊斯中校指挥的第5团第2营(配属1个坦克排),在东丘占领阵地,掩护主力出发。爆破是根据罗伊斯中校的指示开始的。
罗伊斯营从东丘开始撤退时,突然在下碣隅里街上发生了原因不明火灾。接着工兵在安装20分钟的定时引信时,过早地引起了爆炸。震撼大地的爆炸,此起彼伏,火箭弹和炮弹的碎片,尖叫着掠空乱飞,木材碎片等飞舞在空中。
由于爆炸比预定时间早,给第2营的撤退带来了危险,但没有伤亡,在中午前后向古土里出发了。工兵留在最后走,爆破了下碣隅里的桥梁后出发的。
此时下碣隅里街上象喷口一样燃烧起来,从烟雾的间隙望见中国兵三五成群地从丘上下来,进入街内搜寻物资。
爆破部队,爆破了途中的全部桥梁,边焚烧遗弃车辆,在罗伊斯营的后方前进。
在爆破部队后面跟着头顶着,手提着仅有一点东西的数千名北朝鲜难民。……。
第5团第3营,团辎重队、师第2辎重队,幸而能在天黑之前在飞机掩护下前进,所以只受到比较轻微的抵抗。第5团战斗群的先头部队,7日17时到达了古土里。
在最末尾前进的第2营先头部队,也于12月7日21时30分到达古土里,于24时进入环形阵地。
这样,从下碣隅里向古土里的撤退顺利结束,在此,师把它的大部分兵力集中起来了。
大批的难民,到达古土里环形阵地的北侧,耐心地坐在雪地上。
五、关于下碣隅里至古土里的战斗
第1陆战师损失了600余人,但却几乎携带全部装备突破了9个道路堵塞点而撤退到古土里。
对这次成功发挥重大作用的是下碣隅里的补给基地和飞机跑道。这些都是由于对作战样式作出正确判断的师长的先见之明和第10军军长的同意而设置的。由于有了这些设施,才能够使从柳潭里撤出来的疲备不堪的2个团战斗群得到休息,恢复战斗力和重新编组。由于对环形阵地进行空投,各部队才得到了食品、油料、弹药和药品,并利用这些东西做了向古土里南进的准备。另外,还用运输机送来了补充人员,增强了战斗力。空运后送伤员约4400人,为师全力进行战斗创造了条件,腾出车辆装载面积,可以携行各种补给品,还能收容作战期间出现的伤亡人员。假如没有下碣隅里飞机场,大概这些事无法做到,作战会更加困难,人员、装备的损失也会更大。
飞机掩护效果很大,中国军队不能在昼间集结部队,所以分散成小群,终于拼命地逃避凝固汽油弹的攻击。
第7团副团长陶塞特中校回忆说:“在我们头上经常有8至16架海军飞机和海军陆战队飞机实施掩护”。特别是海军陆战队战斗机对地面部队的直接支援是非常密切有效的。和第一线地面部队同行的老练的飞行员,从地面上以无线电话准确地引导飞机飞向目标、进入角,通知其发射时机等,所以,对距美军非常近的中国军队也能进行航空攻击。有时对距美军步兵50米以内的地点也进行凝固汽油弹的攻击。这是
海军陆战队很早就进行的登陆作战用的空地协同战术和训练,在这次作战中取得良好成果。
中国军队乘第1陆战师的战斗力人割在道路上和环形阵地内的弱点,对两个地方进行了大规模的夜间进攻。然而,却被强大的火力所拦阻,进攻受到很大损失而失败。
中国第26军在总结这次战斗的经验教训时写道:
“运输手段和担任运输的兵员不足,实施补给困难。为此,我军士兵挨饿了。今后要改变后方部队的编组。士兵饿了吃冷食。有的人两天中只吃几个山芋。因此,不能保持战斗所需要的体力。而且,伤员也不能后送。我们火力根本不足,想使用火炮也没有多少弹药,而有不少炮弹还是不爆弹”(美国公开史料,缴获的中国军队文件)。
即,主要检讨了:①后勤能力特别是运输能力不足;②火力劣势。运输手段和兵员的不足,在国内战争中由于“取粮于敌”或“依靠群众”取得了成功,然而这个经验现在反而带来了害处。
中国第26军在同一个文件中,对第1陆战师的战斗情形作了如下描述:
“步兵、坦克、炮兵和飞机间的协同,惊人地密切。不仅纵深地使用了重火器,而且与轻自动火器、火简筒和无后坐力炮,也都做了协调一致的配置。”
“这些火器都是隐蔽配置的,所以在我军接近至70至100米时,突然开始射击,使我步兵难于展开,并造成了伤亡。”
在这次战斗中,第1陆战师的损失是,亡83人,负伤后死亡20人,失踪7人、伤506人,合计616人。损失特别大的是师第1辎重队。
第1陆战师从下碣隅里后退到古土里,先头部队用了23个小时,每小时的前进速度为782米。后卫营用了约9小时,其前进速度为2公里。全部兵力移动所用的时间约为40个小时,到达到古土里的官兵约1万人,车辆1000台以上。
第四节 从古土里撤向真兴里
一、准备和计划
在师主力到达之前,在古土里以第1团第2营为基干的部队,已构成了环形防御阵地。第1团战斗群指挥所也在这里。中国军队从11月27日开始,对古土里进行了小规模进攻,而进入12月以来却经常只是以轻武器和迫击炮射击,美军几乎没有损失。这个期间,在古土里的中国军队的损失,美方估计,阵亡646人、负伤322人。
12月1日,陆军第7步兵师第31步兵团第2营,预计到达古土里,接受第1团团长普勒上校的作战指挥。这一天,由于中国军队占领了黄草岭山口道路,结果这个营成了最后通过黄草岭山口北上的部队。并且通向古土里部队的补给线也被切断了,所以,从这天以后,美军对这个小小的环形阵地,以运输机连日空投了弹药、食品和药品等。
1081高地
从古土里到山口下面的真兴里,直线距离为10公里,比高差为730米。特别是从黄草岭山口到谷底的保后庄车站,直线距离为3.5公里,形成比高差640米的陡坡,在这个陡坡的山腹,工兵补修了一条曲折的单车道。这条道路受到左右几个高地的瞰制,特别重要的是1081高地。只要中国军队在这个高地上占领了阵地,成U字形弯曲的道路约有2公里以上完全暴露给中国军队,美军不能通过。
正在固守山麓的真兴里环形阵地的第1团第1营营长施麦克中校判断,为了在师主力通过黄草岭山口南进时给予援助,营必须从现在位置向北进攻,根据事前从军情报部取得的山口一带航空照片的研究结果,知道这个1081高地是极其重要的。
因此,很快于12月2日(这一天,第5、第7团战斗群正在从柳潭里向下碣隅里打开一条血路之日)凌晨,施麦克中校亲自率领火器连连长、炮兵前进观察员、1个步兵班侦察了这个高地。他事前派出1个排沿索车线前进作为诱饵,自己取另外的路线秘密接近,查明有许多中国兵在构筑阵地,命令炮兵对其射击后返回。
即使是师要想从古土里向南撤,也必须从南面进攻并占领1081高地,而这除使用施麦克营以外别无他法。为此还必须用陆军部队接替真兴里的守备任务。
水门桥
在这条隘路上还有个重要的桥梁(以下称水门桥),位于古土里南方约6公里处。从人造的长津湖通过地下渠道引的水,在这里流进4个巨大的钢管里,成为很陡的坡度,往坡下发电用的水轮机泻水的装置。这个管道穿越道路的地点,在管道上架设着一座单车线桥,在靠山的一侧有混凝土制的水闸。这座桥架设在断岸之上,所以,一旦被破坏,连迂回路也不能修建,车辆完全不能通过。然而,徒步人员可以利用桥上的出水闸走过去。
师工兵参谋兼第1工兵营营长帕特里奇中校,事前将此桥的强度加强到50吨,但在两三天后就被中国军队破坏了。
以后,第10军第73陆军工兵营担任了维护主要补给线的任务,立即架设了钢制的M2式车辙桥 [ 注:M2式车辙桥是由钢制和木制的车撤板组合而成的架桥器材,一套能架设约30至50长的桥。可通过M4和M26坦克。 ] 。
然而,根据12月4日的空中侦察,判明此桥又塌落下去,部分桥台也被破坏。位于下碣隅里的师长认为,如不架设此桥,师的后撤是不会成功的,便立即命令帕特里奇中校准备架桥。
中国军队的准备和计划
第1陆战师的主力,从7日晨到深夜进入古土里环形阵地,而在此之前,中国第26军(第76、第77、第78、第88师)主力南下到下碣隅里至古土里东侧地区,与那里的第60师换班,其第76、第77师沿道路配置在古土里附近,其他2个师控制为预备队。
中国第60师,南下到古土里南边,在控制黄草岭山口以南山口道路的要点上占领了阵地。特别是包括1081高地在内能控制U字路的高地上,约有1个团占领了阵地。在瞰制水门桥的斜面上配置了兵力,准备干扰架桥作业。
中国第89师一部,正向古土里南方推进,其一部对真兴里及其南方进行了小规模的进攻。
第1陆战师第2部(情报部)估计,中国第76和第77师已在沿古土里附近道路占领阵地,第60师已在瞰视古土里至真兴里道路的地点占领阵地。
中国第9兵团这次为了歼灭下碣隅里的第1陆战师,6日夜全力实施的进攻也失败了,反而受到美军空地两方而的反击,遭受了严重损失。宋时轮将军可能会为再次“失之交臂”而懊悔。然而,又有了一次良好的战机。在第1陆战师的前进途中还有黄草岭之险。
宋时轮将军,可能在一面听取关于拥挤在狭小的古土里环形阵地的美军人员和车辆情况,及美军直升机和轻型飞机对黄草岭山口道路进行频繁侦察活动等的报告,一面为抓住最后的机会而制定如下作战方案。
1、美军第1陆战师现在集结于古土里,正企图沿黄草岭山口道路南下到真兴里,随后向咸兴撒退。第9兵团在黄草岭山口道路的长隘路上将其捕捉歼灭。
2、以第60师坚守黄草岭山口道路,阻止企图撤退的美第1陆战师。特别是要始终坚守1081高地和水门桥。
3、以第89师在水洞附近堵塞道路,切断美军从南边进行的增援,并封闭美第1陆战师的出口。
4、以第26军一部在古土里附近占领阵地,直接阻碍第1陆战师的撤退。主力立即南下,在真兴里以北的长隘路上包围歼灭美第1陆战师。
5、一部经社仓里至黑水里,迅速占领咸兴。
美军的准备和计划
史密斯师长先于主力出发,6日下午飞抵古土里,开设了指挥所。并在此时关闭了下碣隅里的无线电中断站,在古土里开设了新的无线电中断站。
位于古土里环形阵地的第1团战斗群群长普勒上校,判断师主力将带着许多伤员到达,为进行后送,6日开始扩建现有的轻型飞机跑道 [ 注:8日已加长到530米。 ] 。
师主力到达后,古土里的兵力猛增到约1.4万人,车辆约1400辆,狭小的环形阵地充满了人员和车辆。如果中国军队实施大规模进攻或炮击,必定会发生大的混乱,从这一点上看,也需要早一些撤退。
撤退,首先是从空运后送伤员开始。7日鱼雷攻击机按照在航空母舰上起降的要领在短跑道上进行了起降,后送约2000人。8日,因为暴风雪不适于飞机活动,然而,1架空军的C-47飞机奇迹般地着陆,后送319人。9日天气晴朗,全力实施后送,送走了225人。至此,重伤员后送完了,剩下的只是轻伤员,大大减轻了师的负担。
当时,古土里环形阵地的美军主要战斗部队有第5团、第7团、第1团(欠第1营)、陆军第31团第2营、陆军暂编营(以后称陆军营)、英国海军第41指挥分遣队、师侦察连、第1坦克营(欠一部)等。其人员区分(截至12月6日止)为:
第1陆战师11686人,陆军2353人,英国海军陆战队指挥分遣队150人,南朝鲜警察40人。
炮兵除8个105毫米榴弹炮兵连外,还有8门155毫米榴弹炮,然而,由于155毫米榴弹炮兵营没有弹药,其大部分兵力配属给步兵团了。
山口道路下面真兴里的第1团第1营和配属给它的1个105毫米榴弹炮兵连,12月7日夜和道路支队换班,解除了防御真兴里的任务,预定尔后配合第1陆战师主力的作战行动。
第1陆战师的作战命令
12月7日18时20分,第1陆战师下达作战命令第26-50号,命令从古土里向海岸地域撤退。当时,第5团战斗群还在从下碣隅里向古土里前进途中。
此次作战的航空支援,决定用同下碣隅里至古土里间的作战一样的方法,全力实施。
师的作战方案如下:
师经古土里至真兴里至咸兴的道路,迅速向咸兴前进。首先,以步兵从古土里向南进攻,逐次夺取控制前进道路的要点,在其掩护下架设水门桥。
完成架桥后,师第1、第2辎重队在第7团战斗群的掩护下,过桥后向真兴里前进。随后按第7、第5和第1团战斗群的顺序跟进。
另一方面,从真兴里以1个步兵营向北进攻,占领1081高地一带,掩护师主力通过隘路,接着掩护师的后方。
师到达真兴里以后,在陆军部队掩护下,以铁路和汽车向咸兴和兴南集结地前进。
进攻开始时间为12月8日8时。
赋予各部队的任务如下:
第7团战斗群夺取目标A和B,接着夺取目标C。掩护工兵架设水门桥,师第1、第2辎重队过桥和向真兴里前进后,跟随其后向咸兴前进。
第5团战斗群,在第7团战斗群夺取了目标A和B之后,立即进攻并夺取目标D。逐步与第7团战斗群换班,占领要点,为第7团战斗群前进提供可能。随后,由第1团战斗群接班,在第7团战斗群之后跟进。
第1团战斗群(欠第1营,配属陆军第31团第2营),最初固守古土里,掩护师主力南进,逐步和第5团战斗群换班,占领要点,掩护师的后撤以后,在第5团战斗群之后跟进。
第1团第1营(施麦克营),从真兴里向北进攻,夺取并固守1081高地(目标E),掩护师主力南进后,作为后卫营随主力前进。
师指挥所最初在古土里,作战开始后,尽快转移到兴南。
另外,40余辆坦克,决定集中在车纵队的最后尾前进。这是为了防止坦克一旦不能行动;堵塞险峻山崖上的单车道,阻碍后续车辆不能前进。
二、最后的战斗
架桥准备
12月6日,帕特里奇工兵中校亲自进行详细的空中侦察后,估计架设水门桥需要M2车辙桥4套,考虑到空投时的损失,要求了8套。
师长考虑使用活动便桥,帕特里奇中校从技术上分析,认为活动便桥不能使用。在下碣隅里和古土里没有预制件的桥梁材料,但是,又没有时间收集木材制作木制的垫脚桥。碰巧,在古土里有陆军第58车辙桥连的4辆车撤桥卡车,但这些车装载着第10军预定在下碣隅里开设指挥所用的预制件材料。如果没有架桥材料,可以使用其中的2辆。
6日,根据帕特里奇中校的要求,在连浦机场(兴南西南方约6公里)进行了M2车辙桥的空投试验,可是,1.1吨重的M2车辙桥,由于落地时的冲击,损坏得几乎不能修理了。结果证明,必须用更大型的降落伞,要求从日本火速运来。当夜,在陆军上尉指挥下的陆军降落伞维修技术小组,携带大型降落伞从日本到达连浦,在海军陆战队空投排、第1水陆两用牵引车营100名作业人员协助下,彻夜准备了翌日的空投。
7日,从9时30分至中午,空中C-119运输机8架,将8个钢制的车辙桥板和所需的木制车辙桥以及组装用的部件投向狭窄的古土里环形阵地。钢制车辙板中,一个落入中国军队之手,一个损坏,其他安全回收,4个木制车辙板中也回收了3个。这些器材装在一台卡车上,黄昏时,在环形阵地南端做好即将出发的准备。
装载着这种重要器材的两台卡车,8日在第7团战斗群辎重队的先头前进了。担任掩护和架桥作业任务的2个工兵排也与其同行。
在此期间进行的空投试验、大型降落伞的紧急运送、技术人员的派遣等,都进行得迅速准确和合乎时宜。这种合理而有效率的行动也可以说是他山之石吧。
1081高地的争夺
担任夺取1081高地任务的第1团第1营(施麦克营),一直是坚守着真兴里环形阵地,但没有进行过激烈的战斗,所以不太疲劳,士气高昂。
如前所述,营于11于30日进攻了西面的中国军队集结地域。中国军队是企图切断真兴里至古土里道路,向真兴里以南渗透,对真兴里没有进行直接进攻。
然而,中国军队的兵力逐步南下,于12月6日进攻了真兴里南方4公里处水洞的工兵排,为此,该排撤回到真兴里环形阵地。
师主力从下碣隅里开始南进的12月6日夜,师长向军长发出电报,正式请求:“希望到明(7)日派遣陆军部队到真兴里接替施麦克营的防守任务”。 [ 注:12月1日,联合国军司令官向第10军军长下达了“将美军第3师集结在元山地域,准备转用于朝鲜西部”的命令。因此,第10军军长派遣参谋去东京联合国军司令部,请求取消上述命令,将该师归还军的建制,结果,根据军的请求,3日该师归还军的建制。于是,军长命令第3师师长“返回咸兴地域,防守海湾地区,同时与真兴里的第1团第1营换班,支援第1陆战师撤退。” ]
第3师师长,将第7步兵团第3营、第92装甲野战炮兵营、一部分工兵、通信兵和高射炮兵等编成了“道格支队”,副师长米德准将任支队长。该支队以粉碎中国军队切断道路的企图而北进,于7日黄昏到达真兴里,23时10分与施麦克营换班。
第1营与道格支队换班后,8日2时从真兴里南方集结地出发,向1081高地前进。
因暴风雪和夜暗,能见度近于零。由于积雪(约20厘米)斜面很滑,前进困难。另一方面,中国军队也被暴风雪遮住了视线,对这个营的行动完全没有觉察。营前进3公里左右后,没受到任何抵抗,首先由C连占领了1081高地西南约3公里的小山包,运上去81毫米和107毫米迫击炮4门。
接着巴伦上尉率领的A连,沿着狭窄的棱线,象在云雾中爬行般地前进,进攻了1081高地西南方的阵地(891高地)。
巴伦上尉率领的A连,曾经在仁川登陆作战中,当第1陆战师进攻永登浦(汉城南侧)不能进展时,果敢地插入强大的北朝鲜军队的后方,占领控制主要补给线的要点,为迫使北朝鲜军队很快放弃永登浦创造了条件。这个连实战经验多,被誉为精锐部队。
A连因地形不便行动和积雪,从进攻准备位置到冲击出发位置前进仅150米,实际用了数小时,然而却利用视界不良从三面包围,用60毫米迫击炮发射30发炮弹,呼喊着突入并占领了这个阵地。感到意外的中国兵被打得到处乱跑,但是,其中也有的阵地坚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美军从枪眼投进手榴弹才好不容易地占领了。在附近留下了约60具中国兵的尸体。
另一方面,B连也在超越C连阵地后,和A连平行,在可俯视道路的西侧面上前进。利用暴风雪接近、袭击并夺取了以园木和土袋加固的中国军队的第一阵地。这里还有冒着热气的食物,朝向道路的两挺机枪被遗弃。掩壕很坚固,所以营长在此开设了指挥所。接着对其后方的第二、第三阵地,也以60毫米迫击炮和90毫米火箭筒的直接瞄准射击以及步兵的迂回突击而占领了。
营在17时左右停止了流攻,在1081高地南方约1公里处占领了夜间防御阵地。在这样的地形和气象条件下,处理伤亡人员是很不容易的。A连的伤亡人员,在夜间由营部连和火器连的救护人员运送到800米下方的营救护所或道路上,从这里用车辆送往真兴里救护所。救护人员由8人组成1组运送担架,离道旁不到1公里的距离却用5至7个小时。
到了夜间,气温骤然下降到零下34度。各连连长拼命地叫疲惫不堪的士兵换下潮湿的袜子。尽管如此,营在这一天战斗中,仍有67人由于冻伤而不能行动,其中数人已决定尔后截肢。
这一天的损失,全营亡13人,伤17人。
9日晨天晴了,但特别寒冷。山上的A连首先同时进行试射。这是因为轻火器机油冻结而不发火,需要使油溶化。试射结果,发现有百分之四十不发火。特别是卡宾枪和自动步枪更严重。
不久,连对1081高地开始了进攻。对前进途中的阵地,边以手榴弹和轻火器攻击边前进,在距山顶阵地150米处,采取了从两侧包围的队形。当60毫米迫击炮打完仅有的43发炮弹后,碰巧随连同行的前进航空控制员罗宾逊上尉引导4架海盗式飞机到达,攻击了中国军队这个阵地。
在这次航空攻击过程中,连的一部迂回到阵地的后方,形成冲击态势。此时,看见下面很远的道路上,第1陆战师的尖兵走过来。见此情形,士气更加高昂的海军陆战队员,发出强烈的喊声突入1081高地。此处的中国兵,没有1个人投降,全部坚守阵地而战死。海军陆战队员投完所带的全部手榴弹后,占领了山顶。但是,在其西北方还有数个阵地。海军陆战队员从中国军队的战死者身上搜集手榴弹,在步枪、自动步枪的火力掩护下接近中国军队阵地,投掷手榴弹,一个接一个地占领,15时许,完全控制了1081高地。
这个阵地的中国第60师,忠实地执行了它的任务,顽强战斗到底,无一人生存。附近有300余具中国兵的尸体。
另一方面,B连在晨光中发现不少中国兵,以小组为单位,沿着前方(北方)谷地那边的棱线走。连的目标是从那条棱线再往前的一条棱线,结果不占领它就不能掩护U字形道路。因此,连立即进攻这些敌人。这些中国士兵的抵抗意外的弱,不大工夫就占领了目标,引导真兴里的155毫米自行榴弹炮一个接一个地射击了U字形路一带及其附近棱线还在继续抵抗的中国兵。此时,与团的107毫米迫击炮、营的81毫米迫击炮的通信联络中断,又加上105毫米榴弹炮的射击误差大,所以B连主要利用了155毫米自行榴弹炮。本连的机枪和步枪也扫射了前方200米道路上的中国兵。这些射击,使附近的中国兵表现很恐慌。
这样,1081高地和U字形路一带,由第1团第1营占领,形成能够掩护师主力南下的态势。该营在此次作战中的损失是,伤亡47人,冻伤190人。
在这个1081高地及其周围,至少有中国军队1个团以上的兵力占领着那些要点。
1081高地的作用,敌我双方都是十分清楚的。但是,夜间和复杂地形上的战斗,中国军队要比美军擅长,然而,中国军队对第1营所采取的行动,不论是警戒措施还是尔后的战斗行动却出乎意外地消极,虽有比美军多1倍以上的兵力,也没有进行象样的反冲击,将这个最大的要点1081高地,轻易地让美军夺去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终究是在严寒地一个多月没有好好地补充弹药、食品等大概体力逐渐受到了消耗。再加上柳潭里以来的战斗经过来看,夜间稍加包围就轻易投降的美军,现在出乎意料的强大、很不容易战胜,这件事可能不知不觉地使中国军队的士气低落了。这里似乎使人看到了中国军队战斗力的界限。
师主力8日的战斗
第7团战斗群群长的作战方案是,以2个营占领隘路两侧要点A、B目标,在其掩护下以1个营沿道路南下,预备队营和团辎重队跟进。
8日8时,第3营(营长为莫里斯少校)对目标A,陆军营对目标B开始进攻。由于暴风雪视界仅为20米,很难得到空中支援,连炮兵的弹着点也观察不到。此时,第1团第1营如前所述,冒着暴风雪开始进攻1081高地。第3营首先进攻目标A前方的1328高地,但由于中国军队的强烈抵抗,进攻没有进展。营进攻所使用的兵力不足1个连,即G连50人、H连50人、I连30人。
另一方面,陆军营在第5团反坦克连所属的2辆坦克的支援下实施进攻,几乎没有受到象样的抵抗就占领了目标B。
根据团长的命令,进一步向西南方约800米处前进,又很容易地占领了1457高地西北方的山包。
8时,第1营沿道路开始南进,到达了约2公里前面的控制线。在其后面跟进的是预备队第2营。团长考虑,如果第3营占领了目标A,就令第1营从控制线出发,使这两个营协调一致地南下。
然而,由于第3营进攻没有进展,团长便决定使用预备队营予以援助,下午早些时,向在第3营东南方干线道路上的第2营下达了进攻命令。第2营为了与第3营相对抗的中国军队的背后而向西实施进攻。这次成功了,黄昏时两个营在高地上会合,准备对目标A实施进攻。
第1营(营长索耶少校一前营长戴维斯中校由于德塞特中校负伤,他作为其后继人被任合为副团长)在第2营向西进攻的同时,沿道路开始向南进攻。但是,先头的B连被坚固的阵地所阻,连长阵亡,在目标C的北方停止,转入夜间防御部署。A、C连进攻1304高地,占领其一部,构筑了阵地。
车辆纵队随第1营南下,到了夜间向后退了一些,在目标A附近的平坦地点,在第1营营部管理连和火器连的帮助下构成了环形阵地。
第5团战斗群,在第7团战斗群的陆军营占领目标B后,受令开始进攻。第1营中午开始进攻,16时与陆军营协同占领1457高地,构筑了夜间阵地。其中的1个连在俯视道路的要点上构筑了环形阵地。第47指挥分遣队前进到第1营的后方高地占领了阵地。
装载着极端宝贵的架桥器材的两台卡车,14时跟随第7团第1营开始南下。但是,第7团第1营在那天未能夺取水门桥,加之中国军队的迫击炮弹落在这两辆卡车附近,所以决定返回到更加安全的地点,在第7团战斗群指挥所稍北些的坦克环形阵地内过了一夜。但是,由于其中1辆车的停车场碰巧选在平坦的水塘上面,冰破裂后落入塘中,用另外一辆往上拖,但引擎坏了,自己不能行动,运送架桥器材的卡车就剩下一辆了。8日,中国军队对古土里环形阵地,只是以轻火器进行零星的射击。
担任环形阵地北方地区包括去下碣隅里的道路的防御任务的是第1团第2营的D连。该连在这里阻止难民进入环形阵地。
这些难民到9日凌晨已达到3500人之多。他们拥挤在环形阵地的北侧,想要跟随第1陆战师南下。
8日,美军在举行了简单仪式后,就地埋葬了海军陆战队士兵、陆军士兵和英国海军陆战队指挥分遣队士兵的117具尸体。因为飞机和车辆都没有装载尸体的地方(停战后,这些尸体和埋葬在柳潭里的尸体一起交还给美方)。
师主力9日的战斗
9日晨,与昨天截然不同的火红的太阳照耀着新雪,第1陆战师可以期待强大的航空兵和炮兵的支援了。因连日作战而疲惫不堪的海军陆战队员动作很迟钝,据说宛如看慢动作的电影。第7团第1营,以A连完全占领了1304高地,B连进攻目标C,陆军营占领了目标C和D之间的高地。
第7团第2营,以其1个连保护团辎重队,以主力在掩护目标A和C之间的道路的位置占领了阵地。第7团第1营的C连和B连的1个排,进一步沿着道路南下,排除轻微抵抗,进抵到水门桥的地区。C连固守这个地区,B连的1个排从被破坏的桥梁的上方迂回,登上山坡掩护架桥的位置。如果中国军队确保这个重要的障碍物,妨碍美军架桥作业,将使1400辆的车辆纵队在古土里至水门桥之间停留数日进退不得,那么第9兵团就可能在随后到达的后续部队的配合下,完全将第1陆战师包围歼灭。如果中国军队正确地认识到此桥的作用,就必须进一步加强掩护它的兵力,彻底地阻止架桥作业。这个水门桥确实是一个值得战斗到最后一个人,阻止美军占领的最后的重要地形。然而,不知为什么中国军队没有进行那样的抵抗,所以,美军比较容易地占领了这个位置。索耶少校率领的第7团第1营,对俯视这个桥的山坡上的中国军队进行了攻击。这时,最初登上山坡的B连的1个排,发现掩壕内有约50名中国兵。这些中国兵只是蹲在掩壕内,没有进地抵抗。美国公开史料写道:“中国兵被冻坏了,所以只是从掩壕内拉出来就当了俘虏”,可能是因饥饿和寒冷而不能动了。
中国第60师,曾注意到要确保这个障碍物,但是,措施很不落实,未能取得效果。
在古土里的史密斯师长,得到“已确保了桥梁”的报告,大概会感到象师撤退已经成功一样的高兴。
此时,施麦克营如前所述,以1个连进攻1081高地山顶附近,以1个连占领了控制U字型路的要点。
第5团战斗群的主力,正在古土里环形阵地中准确预定10日开始的南进。其第1营保持着目标D。第1团第3营负责环形阵地的一部,但于9日晨与英第41指挥分遣队换班南进,与第7团第3营换班占领目标A,一部与陆军营换班占领目标B附近,再以其一部代替第7团B连占领的目标C。
帕特里奇中校,将剩下的一辆车辙桥卡车装载上器材向水门桥前进,从12时30分开始架桥。步兵也协助工兵,首先构筑梁基,随后安装钢制车辙板,再架上内侧的木制车辙板,可以通过坦克和吉普车了。16时架桥完毕,师长命令在环形阵地内的师第1辎重队出发。在此期间,第7团第1营继续进攻,驱逐了桥附近的中国兵。该营的火器连也展开掩护桥梁。
师辎重队从18时开始过桥。好不容易过去几辆,牵引8立方米铲运机的TD-18工兵推土机,将木制车辙板压断而悬挂在半空中了。这样,辎重车辆就不能通过了。1名熟练的中士乘上晃动的推土机,奇迹般地把它开到道路上。但是,由于木制车辙板折断,M26坦克以外的车辆没有着履点而无法通过了。
钢制的车辙板能支撑M26坦克两侧的履带,其内侧的木制车辙板是支撑M26坦克以外车辆的,所以,木制车辙板折断后,吉普车和卡车等就不能通过这个车辙桥了。因此,帕特里奇中校做了如下计算:将钢制车辙板的位置向里挪一下,使它成为345厘米宽,M26坦克履带只压5厘米,吉普车轮只压1.3厘米。
工兵借着手电筒的光亮,拆下压断的车辙板,挪动了钢制车辙板的位置。这个作业完成后,在第7团第1营的掩护下,以手电筒引导,辎重队再次开始过桥。由于任何车辆的车轮都只有一部分压在车辙桥上,所以,必须注意慢慢通过。
在距桥2公里左右的U字型路了,中国军队将索道的铁制桥脚柱弄掉堵塞了道路,不久,工兵将其推到崖下。
9日夜过桥的车辆和人员川流不息。对于停停走走缓慢前进的纵队,为什么中国军队没有进行太激烈的进攻呢?好象是因寒冷、疲劳和饥饿而不能动了。那天夜里抓到的俘虏呈现出营养失调的症状,其中有的因冻伤而患坏疽病。
关于行军的情形,帕特里奇中校作了如下叙述:“……没有照明,但觉得好像看得很清楚。炮弹的爆炸声、大炮的发射声,很多人的脚步声和车辆的声音。道路的一侧走着海军陆战队员,另一侧走着难民。经常听到婴儿的哭声”。根据这个回忆,难民和海军陆战队一起行动的事是有的。但是第1陆战师用后卫把难民和部队分开了,如果有和第1陆战师一起走的人群的话,那可能就是下碣隅里和古土里收容在环形阵地内经反情报队和南朝鲜警察调查,允许和第1陆战师同行的人群。这是因为“帮助过美军的百姓”和怕被共产党军队“肃清的百姓”,是受到甄别特别加以保护的。
10日的情况
这一天,中国军队从早晨即以约350人对目标A(第1团第3营的G连阵地)进行反冲击。这是想把道路上师的长长纵队分割成南北两段,但反冲击被击退了。
中国第26军,利用山口的小路从其两侧南下,企图包围在公路上南下的第1陆战师。他们一定已相当疲劳,但仍发挥惊人的持久力在行军。这里是长隘路的最后部分,无论如何也必须在这里切断第1陆战师的退路。
第1陆战师发现南下的中国军队纵队,用迫击炮进行了集中射击。同第1团第1营一起在道路上的陆军自行高射炮部队也予以大量火力杀伤。然而,中国军队以对损失毫不介意的样子默默地继续前进,使美军很惊讶。
第1团第3营21时前,位于目标A、B、C掩护主力南下后,下山跟随主力前进。该营等待通过黄草岭山口顶端,午夜24时,坦克部队在侦察连的掩护下,开始南进了。
全部兵力从古土里一撤退,真兴里的陆军第92野战炮兵营(155毫米自行榴弹炮)便向古土里进行了猛烈的集中射击。
坦克部队由第1坦克营的B、D连,陆军第31步兵团坦克连,第1陆战师第5团反坦连的坦克排组成。在总数约40辆坦克中主要是M26坦克,另有1至2辆M4A3坦克混杂其中。掩护坦克部队的侦察连,将其3个排分散在坦克纵队内。负责掩护最后尾的10辆坦克的是哈格托中尉指挥的排。
10日2时45分,第7团第1营的先头到达真兴里。第7团战斗群的主力,从目标C到索车与道路交叉点之间展开掩护道路,在其掩护下师的第1和第2辎重队南进了。途中因卡车堵塞道路等事故,意外地费了时间,在8时30分,车辆纵队的先头到达了真兴里。在师辎重队之后,第7团战斗群按第7团第1营、团辎重队(F连掩护)、第2营、团指挥所、陆军营、第3营、第11炮兵团第3营的顺序跟进。
第5团战斗群在其后面,边进行轻微战斗边跟进。其第2、第3营黄昏到达真兴里。坚守目标D的第1营,18时下山,11日晨到达真兴里。
第1团战斗群,以第2营与位于目标D的第5团第1营换班坚守该地,在其掩护下,在目标A、B、C的第3营撤回南下,继此之后,占领目标D的第2营撤回,跟随团战斗群后尾南进,预定由第1营(施麦克营)在其阵地上掩护它。然而,从情况上判断,没有必要占领目标D,所以,根据团长的指示,第2营不占领目标D,跟随第5团第1营之后,按第1团第2营、第11炮兵团第3营(欠1个连)、第31团第2营、第1团团部的顺序南下。
3000多名难民,想尽可能靠近最后尾的坦克,其中也混杂着中国兵,在寻找进攻的机会。因此,哈格托中尉叫难民离部队尽量远一些。坦克开着车灯,在徒步搭乘人员的引导下,慢慢地在冻结的道路上前进。道路的左侧耸立着高高的绝壁,右侧是跌落山谷的陡崖。
1时前,在离1457高地西南的水门桥还有2公里的地点,在这个小组之前第2辆坦克的制动器冻住而停止了。为此,9辆坦克和哈格托排被挡住了。这时,有5名中国兵扒拉开难民出现在眼前,用英语喊:“想投降”。哈格托中尉命令手持勃朗宁自动步枪(BAR)的米约特下士掩护,要走向前去会见这些投降兵。此时,先头的中国兵突然跳到旁边,后面的4个人用暗藏的冲锋枪和手榴弹发起了攻击。哈格托中尉立即扣动卡宾枪板机,因寒冷而未发火。于是,倒握卡宾枪向先头的中国兵头部砸去。此时,一群中国兵从道路两侧和北面发起了攻击。
米约特下士将剩下的4名中国兵用勃朗宁自动步枪击倒,但哈格托中尉也被手榴弹炸伤。
哈格托排向南方步步后退,最后尾的坦克和乘员一起落入中国军队之手被烧毁。倒数第二辆坦克紧闭着炮塔。但它也终于落入中国军队之手。其余7辆没有乘员,开着炮塔盖遗弃了,但掩护排开着其中二辆撤退了。一辆是坦克兵开走的,另一辆是侦察连1名没有坦克驾驶经验的下士开走的。
米约特下士以卧射进行掩护,有一颗手榴弹在其前后爆炸了。然而他却象没有事一样地站起来,再次边后退边射击。
这是因为他穿了防弹背心。在第1陆战师中有50件试制品发给了侦察连试穿。
坦克部队的主力,未发觉上述事情而继续前进。哈格托排,边排除中国军队的攻击边回收两辆坦克,同伤兵一起追上主力。
在水门桥,戈鲁道上尉率领的工兵爆破班,已经等了数个小时,准备在师的最后尾通过后爆炸桥梁,好容易在哈格托排通过后要爆破桥梁,正要点火时,难民蜂拥而至,3次停止点火。让难民远离之后,11日2时爆破了桥梁。
面向北设置了控制道路阵地的第1团第1营营长,3时认出了坦克的灯光,命令营后撤了。侦察连和坦克部队作为一个整体,于11日11时到达了真兴里。
各部队通过真兴里后,利用卡车和火车撤向兴南。中国军队要歼灭第1陆战师,至少必须在隘路的出口进行阻击。因此,草草地处置了伤亡人员,沿山间小道急速南下,但并没有走到沿道路后退的体力充沛的美军前面。
然而,兵力虽然不大但却有一部分中国军队进至水洞附近对美军纵队进行射击,曾使其一度停止前进。接着在午夜于水洞村对美军的车辆纵队用冲锋枪和手榴弹进行了攻击,破坏9辆卡车和1辆装甲运输车,切断美军的交通直到拂晓;如果切断的时间较长,或许可能捕捉到美军,但是,中国军队已不能增加更多的兵力了。
辎重队内海军陆战队员和陆军士兵,在陆军第52运输营营长的指挥下,以果敢的反冲击打通了道路(这时,陆军的佩基炮兵中校带头攻击,表现得非常活跃,但阵亡了。后来被授与荣誉章)。
三、向兴南的后退和转移
12月11日13时,师的全部兵力通过真兴里,除坦克外,到21时为止均已进入咸兴至兴南间的集结地域。已经没有中国军队的抵抗和反击了。坦克部队也于23时30分进入搭乘坦克登陆舰地域。这样,师从长隘路的撤退结束了。
师的先头部队从古土里出发到达真兴里,用了42小时45分钟,前进1公里大约需要4个小时。全师移动结束用了77个小时,前进1公里需要7个小时。
在此期间,师的损失是:亡51人,伤后死亡24人,失踪16人,负伤256人,共347人。从古土里向海岸后退进行得有条不紊,第1陆战师除大部分装备外,还带着伤员和遗体后退成功了。其成功的最大原因是架设了水门桥。这是周密的计划、准备和陆海空密切合作的结果,师长以下的预见性和洞察力、严密计划和协调能力、迅速定下决心、采取措施以及高超的技术都起了重大作用。其后看,不言而喻是美国的国力特别是其工业能力,但另一方面,也可说是集中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一般合理性、组织性和效率性。中国军队为了确保水门桥所采取的措施似乎是不力的。如前所述,直接掩护的兵力只有大约1个营,兵力少其行动也不积极。
另1个重要原因是早期夺取了1081高地。这是第1陆战师步兵与中国军队步兵的一场战斗,是山地战。对第1陆战师来说,是攀登险峻的积雪山地的进攻,是大量消耗体力和气力的战斗。彼此都是有战斗力的部队,在山地战斗时,双方通常要反复争夺要点,但是,此时中国军队几乎没有进行象样的反冲击,而是单纯防御被击破的。
在美军缴获的中国军队的文件中,中国第27军做了如下总结:
“食物和居住设施不足,士兵忍受不住寒冷。这就发生非战斗减员达1万人以上,武器不能有效地使用也是原因。战斗中,士兵在积雪地面野营,脚、袜子和手等冻得象雪团一样白,连手榴弹的弦也拉不出来。引信也不发火。手冻得不好使了。迫击炮的身管因寒冷而收缩。迫击炮弹有七成不爆炸。手的皮肤和炮弹及炮身粘在一起了。”(美海军陆战队公开史料)。
这是第27军的总结,但这也大概同样地适用于在古土里至真兴里与美军作战的第26和第20军。在黄草岭山口的战斗中,美军俘虏的中国兵,有的象在堑壕里冻住了似的不能动弹,有的呆呆地站在道路口上,还有的虽然投降了,而手指还冻在枪上拿不下来。这些都说明在严寒地带作战的严酷性。使人们懂得在严寒地带的服装和食品特别是取暖设备和御寒装备是如何的重要。
宋时轮将军为了彻底抓住第1陆战师,命令属下部队向隘路的出口前进,并以一部部队向咸兴急进,但其前进速度缓慢,没能抓住美军。
11日,第10军军长命令第1陆战师乘船。那时,师的后尾还在隘路口前进,然而,到达的部队在美陆军第3步兵师掩护下已开始登船。
11日,麦将军从东京飞抵连浦机场,在鼓励第10军的同时,批准第10军军长的后退计划。并命令第10军从12月27日归第8集团军司令官指挥。
13日,第5、第7团战斗群完成了出航准备。师长在该日15时转移到贝菲尔德号舰,开设了师指挥所。14日全师登舰完毕,15日晨启航了。乘船的海军陆战队员,合计为22215人。海军陆战师在釜山登陆,进入马山集结地域。这样,第1陆战师的长津湖作战帷幕就落下了。
以后,联合国军一面逐次收缩兴南的登陆场,一面继续进行撤退作战,合计兵员10.5万人、难民9.1万人、车辆1.75万台、货物35万吨都从兴南运到了南朝鲜。第10军全部兵力和器材装载完毕的12月24日,彻底爆炸了兴南港口。这样,第10军就转移到南朝鲜,归第8集团军指挥了。
中国军队包围了逐次缩小的兴南登陆场,但由于美军的舰炮射击、炮兵射击和飞机的攻击等,未能实施大规模的进攻。
第1陆战师从10月26日在元山登陆,到12月15日师乘船从兴南出发,在北朝鲜的损失是:亡604人、伤后死亡114人、失踪192人、负伤3504人,战斗减员合计4418人。
此外,还发生非战斗减员7313人,不过大部分是轻度的冻伤和胃肠病患者。而且,非战斗减员的约三分之二已在这次作战期间归建。
关于中国军队的损失尽管不大清楚,但在中国第27军(兵力4万人)总结的有关长津湖附近作战的教训中写道:
“由于食品、居住设施不足和严寒,发生了1万多人的非战斗减员……。”从这里明显看出,由于冻伤等造成的非战斗减员已上升到四分之一以上。美国海军陆战队估计,中国军队被地面部队造成的损失是:亡1.5万人,伤7500人;被航空部队造成的损失是,亡1万人、伤5000人。
从当时的照片看,在第1陆战师的阵地前面有很多冲击过来而被打倒的中国兵尸体。负伤的中国兵,由于收容困难,冻死的好象也非常多。
中国军队的损失,加上寒冷气候的影响一并考虑时,或者要比预想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