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之争·第二十二
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
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出自————《战争通史》
制定仁川登陆计划(代号“烙铁行动”)时在美国高层军事部门所引起的争论,突出显示了参谋长联席会议这样一个特别机构和麦克阿瑟这样一位独一无二的军事思想家和指挥官之间的分歧。设立参谋长联席会议是为了对军事力量进行统一、全面的指挥和调配,他们要对美国的安全进行通盘考虑,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参谋长们是考虑大事的,要他们也去从事创造性思维未免太苛求了。在朝鲜问题上,人们意料之中的最大的创造性思想家不是参谋长联席会议,而是麦克阿瑟。委员会之类的机构很少会有令人叹为观止的创新举动。
参谋长联席会议发觉,他们对麦克阿瑟的提议要么表示赞成,要么表示反对,自己却提不出什么见解。当然,部分原因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战区司令官所担当的角色:高度独立于华盛顿并具有极大的独自制定方针的权威,这种角色也被带到了朝鲜。
至于麦克阿瑟,还有另外一个因素:战争爆发时参谋长联席会议级别最高的官员是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那时他是四星上将,而麦克阿瑟却是五星上将。作为最后一位尚在军中服役的上将,麦克阿瑟的军衔实际上比他五角大楼的上司还高。在军队等级森严的气氛中,很少有人对陆军上将在事后说三道四,甚至连参谋长联席会议也不会那样做。直到9月份,杜鲁门才决定把布莱德雷晋升为五星上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次迟到的对第二次世界大战集团军指挥官当之无愧的晋升是否有旨在压制麦克阿瑟的因素?自从布莱德雷之后再也没有五星上将。
美国军队投入朝鲜后不久,麦克阿瑟就有在北朝鲜军后方实施两栖登陆的计划。7月2日,他请求国防部派出一个海军团战斗队,以及协同作战的海军航空兵。尽管他们不清楚麦克阿瑟具体怎样使用这支海军部队,参谋长联席会议还是在第二天就批准了他的请求。两天之后,即7月5日,麦克阿瑟又要求更多的兵力:整个第2步兵师,第2特种工兵旅,以及第82空降师的一个团,所有这些兵力都将在7月20日至8月20日之间投入使用。这些要求意味着要投入美国所有的战略后备兵力中相当大的一部分。美国驻扎在日本之外的6个师中,其中一个在德国驻防,这样在美国只有5个普通后备师:第2和第3步兵师,第11和第82空降师,还有第2装甲师,所有这些都被军事专家认为不宜投入朝鲜战场,尤其是第11空降师,根本毫无准备。
参谋长联席会议经过短时间的权衡便在7月7日请国防部长路易斯·约翰逊批准麦克阿瑟所要求的兵力部署。几天后,约翰逊和杜鲁门总统便批准了。同时,参谋长联席会议要各部队待命开拔。他们只做了一项变动:从第11空降师抽调了一个团战斗队,他们认为第82空降师弥足珍贵,所以舍不得将其拆开。这是美国仅有的一个满员的精锐之师,可以随时空投到任何发生危机的地方,是美军的秘密杀手锏。
令参谋长联席会议吃惊的事在7月9日和10日接踵而来。9日那天,麦克阿瑟提高了他的要求,提出再派4个师。他在发往华盛顿的电文中这样写到:“局势已经发展成一次重大的军事行动。”7月10日,他敦促国防部把驻防在远东的4个师扩充到满员编制(当时是70%),而且要求已处于待命状态的海军团战斗队扩充为一个师并尽快给他派去。两天之内,麦克阿瑟就把他估计的朝鲜所需的兵力翻了一番,从4个师增加到8个师。对这一要求,美国当时难以满足。
参谋长联席会议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境地:一位深受尊重的战区指挥官,要求派兵前往一个本不是美国重大战略利益所在的国家去打仗,他的要求超出现有的兵力,而这一仗在刚开始时仅仅是一次有限的警察行动。海军作战部长谢尔曼上将说,该是“澄清国家战略领域里几个基本问题的时候了:美国部队在亚洲的地面战场,要介入到何种程度;在世界其他地区,我们可以冒多大的风险。”
参谋长联席会议迅速采取了行动。首先,他们决定派两名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前往东京,搞清麦克阿瑟需要这些部队的意图,因为他一直对他的计划闪烁其辞。其次,他们开始在世界各地搜寻,看有没有可以迅速投入到朝鲜的部队,最终找到了两支,即驻扎在冲绳岛的第29步兵团和驻扎在夏威夷的第5团战斗队,并且迅速将他们运往朝鲜。最后,他们开始大规模地扩充美国部队。
最后这一决定终于让美国人切身感受到了亚洲战争的现实。当初他们普遍赞同美国介入朝鲜战争,现在他们开始意识到参战的代价了。参谋长联席会议立刻得到了国防部长约翰逊和杜鲁门总统的支持。7月19日,总统对全国发表广播电视讲话,宣布大量扩充美国军队(仅陆军就达20多万人),并向国民警备队、预备役军人及个人发出动员令。到8月底,陆军已征召了9.3万人,组编为404个预备役分队,205个国民警备队分队(包括4个师),再加上1.05万名预备役军官。同时,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征召了几乎10.4万名预备役军人(包括所有3.28万名海军陆战队预备役军官和士兵),空军召回了近5万名军人,所有这些加起来,共计25万多人。
虽然国会还没有完全拨付这些军人所需的所有资金,总统却已经批准了由83.4万人组成的陆军,分编为11个师,12个独立团;由58万人和911艘舰艇组成的海军;由13.8万人组成的海军陆战队,分编为两个师;由56.9万人和62个战斗联队组成的空军;再加上16个战斗航空队和20个独立运输航空队。
指派去会见麦克阿瑟的参谋长联席会议特别代表团于7月13日抵达东京。领队是陆军参谋长柯林斯上将和空军参谋长霍伊特·S·范登堡。正是在这次会见中参谋长联席会议才首次获取了关于麦克阿瑟战略思想的实质内容。
第8集团军司令官沃克将军和参谋长阿尔蒙德分立在两旁,麦克阿瑟在两位参谋长和随后赶来参加会议的太平洋舰队司令亚瑟·雷德福上将的心目中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柯林斯这样描述他:“麦克阿瑟依然是那副沉着冷静的样子。像往常那样,他一边信心十足地侃侃而谈,一边来回踱步。他总是给人这样一种印象:似乎不只是对着眼前的听众讲话,而是对着不在眼前的一大批听众讲话。”
布莱德雷上将对麦克阿瑟的看法可不那么宽容。他在自传中这样描写麦克阿瑟:“他卓越的才华令人生畏。但作为统帅他又有几点不足:过分自命不凡,刚愎自用,对上司的判断不屑一顾。”布莱德雷还说道,他像美国将军乔治·巴顿和英国陆军元帅伯纳德·蒙哥马利一样,是个自大狂。
“将军”(参谋长及其下属,不论军衔有多高,通常都称麦克阿瑟为“将军”)在柯林斯、范登堡和雷德福的面前摆出一副故作高深的模样。对于在何处、何时会阻止住北朝鲜人,他拒绝作出任何猜测,然而,正当北朝鲜大获全胜,美国和南朝鲜军一败涂地之时,他却流露出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他向他们保证,完全可以挡得住北朝鲜人,但是——为了用这种局势来更紧地钳制国防部——他警告说,美国还击的速度和成功取决于参谋长们把他所需要的部队和装备运来的速度。
将军毫不掩饰地争辩道,在战略意义上,美国应该给朝鲜而不是给别处以足够的重视。他坚持认为,冷战的结局是在远东。当柯林斯问及他需要多少军队才能恢复和稳定三八线这条分界线时,麦克阿瑟说道,他的用意不仅仅是击退北朝鲜军队,而是摧毁他们。
至此,麦克阿瑟在朝鲜的意图的轮廓才首次浮现出来:不是恢复联合国决议实际上所要求的战前状态,而是要摧毁北朝鲜的军队。要完成这样的任务,不入侵北朝鲜是不可能的,因为那里是他们的指挥、给养和训练中心所在地。麦克阿瑟告诉参谋长们,敌对状态结束之后的任务将是“促成和解,统一朝鲜”,这就可能需要占领整个北朝鲜,尽管在当时这只是一种推测。
麦克阿瑟的目的已经孕育着比仅仅击退入侵之敌更宏大的目标。一旦获准,入侵北朝鲜将一发而不可收,直到将北朝鲜的军队和北朝鲜政权摧毁。在当时紧迫的情况下,麦克阿瑟这一激进的目的没有明确表述出来。然而,这是不言而喻的:麦克阿瑟想要联合国去做的正是北朝鲜为此而受惩罚的事——入侵邻国。
如果美国领导层在7月敢于正视麦克阿瑟所陈述的意图的真实寓意,它或许能够制定出既能缓解红色中国的恐惧又能消除金日成和北朝鲜司令部威胁的政策。尽管会有道义上的问题,但是人们还是十分赞同,至少沿着原已宣布的并清楚划定的界限入侵,给北朝鲜领导人以惩戒,或者将其推翻并粉碎其军事潜力,而不把北朝鲜并入李承晚的独裁统治之下。这些问题并没有充分加以讨论。于是,当需要有关北朝鲜的某种政策时,美国还没有把政策制定出来。联合国授权下的全国大选计划只不过是一个迟到的掩人耳目的举动,是对业已存在的麦克阿瑟实施的全部占领这一事实的掩盖。
在会谈中,麦克阿瑟简要地勾画了他的反攻战略:一旦阻止住北朝鲜的进攻势头,他将对北朝鲜的西海岸后方发动攻击。他认为,仁川是最好的攻击地点。离开华盛顿之前,柯林斯曾听取了有关西海岸一些可能登陆点的简要汇报。华盛顿的海军军官对仁川表示怀疑,因为那里水道狭窄,潮水极高(有时高达35英尺)。与麦克阿瑟会谈的第二天,柯林斯询问了仁川登陆的可行性。他与驻远东海军司令C·特纳·乔伊中将的助手、两栖作战专家詹姆斯·H·多伊尔少将进行了交谈。多伊尔告诉柯林斯,在仁川登陆是困难的,但也是可能办到的。
麦克阿瑟意识到,仅凭他一人之力说服不了参谋长联席会议。仁川登陆妙计中关于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不过,关于他所期望得到的部队的数量,在会谈以后,他放下心来,当然也有些失望。柯林斯私下告诉他,他认为整个第1海军陆战师可以归他指挥。要不然,麦克阿瑟就得用远东现有的几个师和已经启程的第2步兵师,第5团战斗队,第29团和第187空降团战斗队来应付了。
后来,柯林斯关于整个第1海军陆战师的私下保证被有关仁川的争论绊住了腿。陆军参谋长刚一回到华盛顿,便向其他参谋长谈了他对仁川的疑虑。布莱德雷上将在他的自传中写到,听了柯林斯的报告之后,“我得说这是我曾听说过的最冒险的军事计划”。布莱德雷称之为“空中楼阁方案”,并且说,“仁川很可能是进行两栖登陆的最糟糕的地方”。
参谋长联席会议没有明确决定把海军陆战师交给麦克阿瑟,尽管雷德福上将和太平洋舰队海军陆战队司令勒缪尔·谢泼德中将敦促要这样做。7月19日,局面弄得无法收拾了。这一天,麦克阿瑟显然受了柯林斯私下保证的鼓动,他再次要求派出满员海军陆战师,再加上一个空军支援分队——然后,他又说道,他要求部队在9月10日到达。这是麦克阿瑟首次清晰地表明他要实施登陆的时间。而在参谋长联席会议看来,这简直早得令人吃惊。
谢尔曼上将要参谋长联席会议告诉麦克阿瑟,在11月以前不可能调动第1海军陆战师,否则,大西洋舰队的海军陆战队就会被抽空到“令人难以接受的程度”。麦克阿瑟意识到,整个仁川登陆的成败就看能否调动海军陆战师了;这个师是美国现有的唯一一支用于两栖登陆作战行动的军队。陆军部队实施海上突击登陆,必须受过特殊训练并有特殊装备,而时间又如此短促。或许这从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麦克阿瑟对由谢尔曼始作俑的信息的反应那么强烈。关于海军陆战师,麦克阿瑟说道:“就其潜在的用途而言,再也没有任何地方的需要能和眼下战斗任务的迫切性相比了。”
两天后,为了增大压力,麦克阿瑟向国防部发出下面的电报,其中精确概述了在仁川攻击敌人的理由:“我坚信,在敌人后方尽早实施有力的行动将会切断敌人的主要交通线,从而使我们得以对敌人发起决定性的、毁灭性的打击。在这样的行动中,任何物质上的延误都将使我们失去这一机会。另一选择是,在正面发起进攻,其必然结果是缓慢地把敌人驱逐到三八线以北,进程缓慢,代价惨重。”
这则电文传到华盛顿时适逢大田陷落,许多美国军事将领都在疑惑陆军能否在朝鲜挺得住。而这时却传来了在9月就可以摧毁敌人的完全乐观且要求迫切的计划!这便需要在参谋长联席会议和麦克阿瑟之间进行一次电信会议,时间定于7月23日。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参加者们态度冷静,并且到了近乎刻薄的程度:考虑到日益加剧的来自北朝鲜的压力和日渐升级的战斗,麦克阿瑟真的以为预计在9月实施两栖登陆是明智的?麦克阿瑟答道:是的。但是,将军附加了一个条件:他须得到满员的海军陆战师。然而,麦克阿瑟还是没有把仁川计划的细节透露出来,这表明他一贯对华盛顿的保密水平怀有疑虑。
与此同时,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向已前往远东途中的第1暂编海军陆战旅(第5陆战团)增派两个海军陆战团战斗队。第1海军陆战团战斗队将从大西洋舰队陆战队和在美国的海军警备部队中抽调,而第7海军陆战团战斗队将从大西洋舰队陆战队的军官、海军陆战队预备役军人,以及从驻防在地中海克里特岛苏答湾的军队中抽调的一整营士兵组成,这些士兵经由苏伊士运河直接派往远东。即使如此,第7海军陆战团战斗队也未能及时到达仁川。不过,在随后不久进行的进攻汉城的战斗中,它也助了一臂之力。
第187空降团战斗队因准备不足未能调运,这迫使麦克阿瑟最终放弃了在登陆成功不久对“关键交通中心”实施空降袭击的计划,虽然在仁川登陆不久这个空降团战斗队实际上已经到达。
关于仁川的争论达到了高潮。麦克阿瑟和反对派(主要是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分歧跟两栖登陆本身无关;问题是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不想在仁川登陆。
在仁川,海潮由东面的朝鲜半岛和西面中国的山东半岛经狭窄的黄海汇集而来。冲进这些狭窄水域的海水形成极高的海潮,就像加拿大的芬迪湾,被北面的新布伦瑞克和南面的新斯科舍所环绕。另外,仁川附近的岛屿阻止了水流,从而导致潮水缓慢,在仁川海岸和通往港口的飞鱼水道两边产生大片的泥滩。这些浅滩既软且深,不足以承受在上面步行的士兵的重量。
海军和海军陆战专家认为,在这种泥滩上,小型登陆舰需要最低23英尺高的潮水,而坦克登陆舰则需要29英尺高的潮水才能进来。这就极大地束缚了登陆部队的手脚:海军只有从潮水达到23英尺起,到回落到23英尺止这段大约3个钟头的时间内,把士兵和装备送上岸去。上了岸的军队将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直到大约12小时后下一次高潮来临。
麦克阿瑟关于入侵时间的强硬立场是由潮水高度表的数值决定的,而不是由解除釜山环形防御圈的压力决定的。在仁川,5月到8月的海水通常处于低潮;9月是过渡期;从10月直到3月底一直是高潮。这样9月便是潮水条件适合进行两栖登陆的最早时期。下一次机会直到10月中旬才会到来,而到了那时,恶劣的天气将会降临朝鲜,极大地限制滩头突破的潜力发挥。即使在9月,合适的潮水条件也只有4天,即9月15日到18日。在这几天里,平均潮涌较高,足以覆盖泥滩,登陆舰只可以直达海岸。入侵只能在9月中旬,否则就要无限期地推迟。
麦克阿瑟选中了9月15日。那一天,早潮预计在上午6点50分来临,晚潮则在下午7点20分。
问题还不仅如此:把仁川和沿岸岛屿分割开的飞鱼水道即使是在白天也显得既窄又险;它蜿蜒曲折,从泥滩中穿过,只有从南面接近,因为北面是岛屿和泥滩之间的极其险恶的迷宫式弯道。如果北朝鲜军在这条水道中布上水雷,那就只有等清除了水雷才有可能靠近。另外,仁川面向大海的一面紧挨着泥滩,由防浪的海堤保护着;海堤高度从12到14英尺不等,必须由进攻的陆战队将其炸开或者攀援而上。紧靠海堤后面便是构筑坚固的城市,它足以给任何防御的部队提供极好的保护。最后,还有一座峰高350英尺的岛屿——月尾岛。它紧靠仁川,俯视着整个港湾和水道,由铺设的堤道和该城相连,估计那里有重兵防守。
海军和陆战队掂量了仁川所有不利的因素之后——高涨的潮水,宽阔的泥滩,狭窄的水道和有人防护的岛屿——难怪他们踌躇不前。当然他们说,肯定会有更好的登陆地点。